唐山市英语教学研讨会

2023-03-08

第一篇:唐山市英语教学研讨会

唐山市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数学教研室鲁老师和唐山二中数学组组长常淑君老师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常勇,是唐山二中数学组教师。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对学生满腔热情,对工作精益求精。在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分层突破,逐步形成了“低起点,小台阶,多反复,强刺激”的有效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在历次高考中,所教学生的数学成绩多次名列学校第一名。在班级管理中,我接手的每一届班级都是纪律学习“双差”班,但我努力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用强烈的责任感和真挚的爱心使一个个“双差班”脱胎换骨,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得到学生的拥护和家长好评,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班集体。近年来,我获得唐山市十佳教师,唐山市高考教学成绩先进个人、唐山市先进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受到政府嘉奖3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我准备这次交流发言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反思我自身的一些不足,我想这样的发言不单单是向各位老师介绍经验,更多的是和大家一起反思数学高考备考特别是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所讲的内容希望对各位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一、 教学的核心是教育

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教学的方法取决于教育的目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风华正茂活力四射的青年,我们深感肩上那沉甸甸的责任,是社会的重托,是家长的厚望,更是我们神圣的使命!我们影响的将是这些青年的未来,甚至于他们的一生。

我当年考入师范大学,今天站在这三尺讲台,都源于一次“意外的表扬”。96年我上高三,学习成绩中等,内向,老实,不爱问问题。我们都是做老师的,像当年我这个层次的学生往往很难受到关注。我高中时的数学老师叫张景廷,秃脑门,皮肤黝黑,笑起来让人感觉很温暖。高三一次数学作业讲评课,张老师点名叫我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道题,讲完后张老师还微笑着向全班表扬我的作业工整,思路清晰。下课后当我打开作业本时,我惊喜的发现张老师给我写了八个字“天道酬勤 宁静致远”。其实那个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只是中等水平,但从那以后,我决定了两件事,一是我要以最认真的态度来学习数学,二是我也要当一名高中数学老师,而且是像张老师一样的好老师。高考时,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是最高分,高考报志愿,所有五个志愿全部是师范大学,专业只填数学教育。张老师写批语的那个作业本我现在还珍藏着,里面有老师鼓励我一生的那八个字——“天道酬勤 宁静致远”。

李晨华是我最早的一届学生,2004年毕业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现在东南大学读研。去年暑假孩子回母校来看我,打开随身的书包给我看,里面有一个笔记本,是他上高一时的数学笔记本。他跟我讲:“常老师,你知道吗?这个笔记本我一直带在自己的身边,每一个概念的讲解,每一道例

2 题的分析,每一次整理的批语,您甚至连一个集合表示中的半个大括号都用红笔提醒我补全,每当我打开它的时候,我都会从里面找到我需要的那种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严谨认真的态度。”

我做学生时自己的作业本,我做老师时学生的笔记本,转换的是时空,永恒的是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学的核心在于教育。

二、 成绩的提高靠方法

学生高考成绩提高的关键是在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有机串联,构建知识网络。

第一,课堂教学。

高三复习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合理科学的引导。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为教师精彩的方法欢呼不已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一种崇拜,但对学生而言这种方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教师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认知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讲的很过瘾,学生也认为老师很优秀,但在遇到其他类似问题时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因此在高三的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学会分析条件,学会挖掘条件,学会联想,特别是一题多解的试题,我个人认为正确方法的来源绝对不是奇思妙想而是对条件的分析和挖掘。

高三的课堂教学过程一定要取消满堂灌的现象,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交流,让学生多些发言,让学生多些成功感,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的思维和听课状态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复习不等于简单重复 ,应温故知新,温故求新,不能把复习课上

3 成压缩后的新授课;复习也不等于单纯解题,不要把复习课上成习题课,应以题论法,变式探索,深化提高。要讲出题目的价值,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甚至讲出自己失败的教训。不能漫无边际的讲题做题。 剖析时要讲知识的“要点、易错点、联系点”,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引申,形成知识框架。

高三的课堂教学务求实效,要动脑,要得法。有的老师一节课准备8个题,每个题都讲一点,却都讲不透,题目之间没有联系,题目之外没有拓展,匆匆忙忙的开始,急急忙忙的结束,很多时候课上时间还不够用,压堂也得把所有准备的题都讲完,再不行就占用学生的自习课讲,累的大汗小汗,呼哧烂喘。每次考试都盼望着有好成绩给自己点补偿,但考试成绩一出就傻眼,巨大的不平衡感迅速的充满胸腔,利用上课的时间埋怨学生,在学生面前毫不吝啬的耍气。其实,难道他不知道吗?自己教学上不动脑子,学生学习上也会僵硬下来;老师讲题急急忙忙,学生做题就会慌慌张张;学生感觉老师有讲不完的题,他会感觉连喘气都困难,特别压抑。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尤其是数学的学习,让我们带领着学生去体验那种思考的快乐。数学题海,浩瀚无边,讲不完也做不完。少讲一道题,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控制难度。

一轮复习要求以基础(小题)和中档题为主,严格控制难度。目前的高三复习有的老师还存在着“难题掌握了,基础题就不在话下”的错误认识,有的老师还在求难、求全,妄求知识能力一步到位,造成了学生的消化不良,浪费时间,耗费精力。我校的具体的做法是:一是要坚决删去学

4 案中的偏难怪和似是而非的题目;二是对其他参考资料和外地交流试题必须进行严格筛选,对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题目不能选用;三是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单元过关测试试题紧扣课本,紧扣考纲,所选题目层次分明,使多数学生能够过关;四是布置作业,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使优秀生能拔尖,中等生能上台阶,差生能学有所得. 第三,限时训练。

高考数学试卷的体例是12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和6个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别考察学生什么能力,我想各位老师都是很清楚的,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高三的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如何安排去合理的处理这三类不同体例的试题就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很多学校在平时的作业布置过程中主要是解答题,在考试中才有选择题,也有部分学校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利用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如何做选择题,如何提高做选择的速度和正确率,但这样做是否有些晚呢?

在这里我想简要谈一下我校高三数学组沿用多年的好方法——限时训练。在我校数学教研组长常淑君老师的倡导和组织下,高三教研组内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分工,在一轮复习阶段针对选择填空题部分编写限时训练。主要是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精心选配题目,必须与一轮复习进度相匹配,难度控制在中等水平,坚决舍弃难入手难思考难讲解的偏题怪题废题,利用每周统一的数学自习时间让学生做限时训练,可以是16个选择题的模式,也可以是12个选择+4个填空的模式。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做高强度训练, 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都会有明显的提高,近几年高考中我校考生在选择填空题中的良好成绩也证明了这一方法非常不错的效果。

5 第四,临界生转化。

考试总成绩在线上下附近徘徊的学生,我们称为“临界生”,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我校每一位高三老师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拿我校刚刚结束的第一次月考为例,班主任结合月考成绩给任课老师指派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结合限时训练的成绩加强对临界生的督促,在年级的统一安排下,月考后分阶段分层次召开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单科成绩较弱的同学不仅班主任要做好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分包给任课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和限时训练,利用做过的试题特别是容易出错的试题组成试卷让学生重做来加强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此外,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强调临界生每天都要交作业,通过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和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督促和监督,不论平时的上课还是课下的作业,教师都要认真检查,促使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反思。

三、 学生的状态要关注

有一个故事,一对夫妇听人说深海的鱼油对宠物狗健康有好处,便买回鱼油,然后紧紧抱住小狗,强行将昂贵的鱼油灌进狗的口中,但是狗拼命的挣扎,并向外吐。待主人放下狗时,狗却用嘴去舔那散落一地的鱼油。其实狗并不是不爱吃鱼油,而是不肯接受主人的喂的方式。由此可见,在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喜欢我们自认为爱的深切的教学方式。所以,老师寻求学生乐于接受的教的方式,寻找学生易于接受的切入点进行复习教学,对提高高三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考生面临前途攸关的时候,心理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小心呵护,

6 高考复习必须以学生为本。经常想办法吊起学生学习胃口,提高解题欲望,让高三复习平稳、科学、有序地进行,是我们每个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关注高考考什么更重要。纵观历年高三学生复习状态,有几点现象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其一,大量的作业占据了学生的整个时间和思考空间,学生也完成不了,就是完成了也出没有反思巩固的时间。我们知道,要学好数学不做题不行,并且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但是一味地大题量,快节奏地压学生,处理不好质与量的关系,学生就会疲于应付,效果不见得好. 其二,不是从学科高度思考解法,而是详尽告诉学生该题如何解,缺乏分析思考,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却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老师讲的越多,学生接受的越少;

其三,高考复习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强化训练次数,而不是每周在考试与讲评试卷中度过高三生活,当然,这个最佳次数还需要老师们一起共同探讨摸索。

多年来唐山二中高三数学备研组在高考中不断取得成绩的进步,我个人认为核心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和备研组教师的团队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的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扎实。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包涵。

第二篇:《山市》 教学实录

《山市》市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公开课)

学习目标

1.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想像。再现“山市”奇景,理清文章思路。 3.运用。学习文章手法,进行片段练习。 课前准备 1.合理划分小组 2.初步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情境。

师:刚才我们展示的这几幅图片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市蜃楼”。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山市》一文,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山市”蜃楼的画面,其实,“山市”跟“海市”一样,都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一次,所以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笔下的“山市”,去感受它的奇妙。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活动一:诵读,疏通文意。

(一)诵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更离不开一个“读”字。我们要通过朗读,掌握生僻字词的读音,把握语音的抑扬顿挫,熟悉课文的基本内容。 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示用圈点法划出生字。

指名说出生字词,然后多媒体展示,一起朗读识记生字。

奂(huàn)山

禹(yǔ)

青冥(míng)

禅(chán)院 飞甍(mãng)

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连亘(gân) 窗扉(fēi)

逾(yú)时

倏忽(shū)

师:请同学们再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停顿。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或大声朗读,或摇头晃脑似的吟读,或同桌对读,或小组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在你朗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拿不准朗读停顿的句子? 生:“然数年恒不一见”一句该怎样停顿?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她一下?

生: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该这样读:“然数年/恒不一见” 师:好,同学们同意这种读法吗? 生齐:同意。 师:还有其他句子吗?

生:“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这一句我不知道该怎样读? 生:应该这样读吧,“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师:这样停顿可以吗?

生:“不可计/其层次矣”停顿得不恰当,我认为应该读为“不可/计其层次矣” 师:很好,按照意义“计其层次”应该是连在一起的。还有其他句子吗? 生:没有了。

师:为了检查课文是不是读熟了,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去掉句读后的原文),自己试读一下,看能否流畅地把文段读下来。

学生自由试读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朗读,然后齐读。

点评:该环节以诵读入手,让学生在诵读中扫除字词障碍,掌握课文的朗读节奏,为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做铺垫。其中去掉句读朗读一环节,比较巧妙地检测了学生对课文文意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二)译读

师:同学们刚才的朗读,字音、停顿都把握得不错,但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于文章内容是不是理解了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圈注难点,教师适时提示。 师:同学们在小组合作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 生:“高垣睥睨”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为他解答一下?

生:“高垣”是高墙,“睥睨”是指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高高低低的城墙。

师:对于这个解释,你还满意吗?(满意)还有其他疑难吗? 生:“危楼”是什么意思?

师:“危楼”就是危险的楼,是不是? 生齐:不是。 师:那是什么?

生:应该是高楼的意思。李白的《夜宿山寺》一诗中有一句“危楼高百尺”,就是这个意思。

师:引申得很好,“危”在这里是“高”的意思。

生:“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这句话该怎样翻译? 师:哪位同学能翻译一下?

生: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的靠着,有的站着,姿态各不相同。

师:非常准确。注意其中的“或”,在文言文中,“或”有“有人”“有时”“或许”等多个意思,在这里根据文意可以理解为“有人”。

师:还有其他疑难吗?(没有了)好,看来同学们刚才在疏通文意的时候,小组合作得非常成功,大部分问题都在小组内得到了解决。 点评:该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疏通文意,多数疑难词句都在小组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未对文中难点做深入点拨,此环节没有突出文章词句方面的重难点。

活动

二、想像,理清文章思路。

师: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文章用词方面突出的语言特点? 生: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 生:用了夸张。

师:夸张是一中修辞,不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后面我们要讲这个问题的。 生:用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四字美词,怎么样?

生读课文,找词语。

师:请同学们将划出的词语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小组交流。

师:关于时间的词语有哪些?请各小组说说,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全面,最准确。 生:我们小组找了四个,忽、未几、既而、倏忽。 生:我们找了六个,忽、无何、未几、忽、既而、倏忽。 师:确实不少了,那么还有没有? 生:应该是七个,还有一个“逾时”。

师:对。“逾时”也是表示时间的,总共有七个,请看大屏幕。 学生结合大屏幕归纳: ★表示时间的词语

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与“无何”含义相同)——忽 ——既而(不久)——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 师:我们再来看写景的四字美词。大家都找了哪些呢? 生: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生:还有孤塔耸起、高垣睥睨。 生:还有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师:文中的四字美词真不少,同学们都找得非常用心,让我们结合大屏幕熟悉一下: ★写景的四字美词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高垣睥睨、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边读边记一下刚才我们找的这两类词语。

学生读课文,大屏幕出示课文,让学生在空格处填写这两类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市在不断地变化,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看看,作者共描写了几幅不同的画面。

生:三幅:孤塔、城郭、危楼。 生:应该是四幅吧。还有宫殿。 师:同学们说,应该是几幅呢? 生齐:四幅:孤塔、宫殿、城郭、危楼。

师:作者蒲松龄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四幅画面,为我们再现了山市初生、发展直至高潮的过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描写山市内容的文字划分层次。

学生小组讨论分层。

师:对于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先不集体展示,让我们对课文进行分层次朗读,看看大家的意见是不是一致。男同学读第一层初生阶段,女同学读第二层发展阶段,全班齐读第三层高潮阶段。

学生分层朗读。

师:在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多数同学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在

一、二层的分界处有个别小组出现分歧。同学们想一想,第一层应到“念近中无此禅院”,还是“始悟为山市”?

生:始悟为山市。 师:为什么?

生:应为到这里山市才初露端倪。

师:有道理。作者把握住了山市变幻莫测的特点,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层次分明。

师板书: 时

A.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变幻莫测)

B.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C.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师:目睹山市奇景,是偶尔机缘里的幸运。蒲松龄的《山市》文景皆佳,韵味荡漾。无论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曲尽其妙,给人以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对于这样的名篇佳作,我们当然要熟读成诵。同学们不妨先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层,以最快的速度把它背诵下来。

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层次。

点评:该环节结合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四字美词,理清了文章写作思路,明确了山市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最初的课堂设计中,本来有一个用简单的图示描绘文中几幅画面的环节,想借助这个环节让学生形象地再现山市奇景,从而培养想象力,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可惜因为时间紧张不得不去掉了。

活动

三、运用,片段描写练习。

师: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四字美词和层次分明外,值得我们学习推敲的地方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一下。可以运用“多侧面发现”的方法,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描写角度、情感表达以及同学们可以发现的其他方面加以体会。

学生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发现的文章值得我们学习的美点。 生:“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用了夸张,写出了楼的高。 生:“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用了排比。 生:“数至八层,裁如星点”用了比喻。

师:这些都是从修辞的角度说的,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发现,比如说文章详略的安排。 生:“危楼”是详写的,其他是略写的。

师:你读得很细致,文章既有宏观的勾勒,也有细致的描绘。 生:还有动静和静景的结合。

师:很好。这也是景物描写的一个角度。 师总结归纳: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文章在写法上的美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修辞恰当。“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是巧妙的夸张;“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是生动的比喻;“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是整齐的排比。

②详略得当。作者写城郭“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气象,以虚代实,粗粗勾勒了一个庞大城市的规模和轮廓。但对“危楼”,不仅描摹了楼的高大、雄伟以及它简洁、明朗的结构,而且还用富有表现力的笔墨,写出了楼上各色人等的活动,细腻点染了楼中人物的风姿和神态。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赏心悦目。一系列四字美词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活泼、简洁明了而又富于表现力。

③动静结合。作者采用虚实相生、动静相结合的笔法,具体描绘了山间蜃景中变幻莫测的一楼一景,一人一态,写得极有情味,令人目不暇接。

同学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能为我所用的东西才会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蒲松龄用如此优美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难得一见的山市奇观,我们不妨学习文章的写法,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试着写一段景物描写片段。比如日出、日落,风雨„„要求:运用时间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同时适当运用文中所学的其他手法。

学生自由练笔,然后指名朗读,相互点评。 (学生片段描写略。)

点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该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文章写法,并结合片段描写加以具体运用。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贵在养成好的习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最好的习惯就是积累,这一课,老师建议你积累以下内容„„

附:知识积累卡 ★表示时间的词语

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与“无何”含义相同) 既而(不久)、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 ★通假字

一切乌有:“乌”同“无”。 裁如星点:“裁”同“才”。 古今异义词

直接:古义:一直连接到;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睥睨:古义: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今义:斜着眼睛看。 危楼:古义:高楼;今义:结构不安全的有危险的楼房。 ★四字美词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难句翻译: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一。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③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靠着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⑤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除了积累好词、好句之外,还可以积累美文,积累经典的古诗词等等,希望同学们能真正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它会使你在语文学习中获益匪浅。

教后反思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没有提前预习的情况下,用一堂课学习这篇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整堂课从时间来看,有些紧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致采用了以下几种学法:1.情境设置法。课前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从感性上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2.诵读法。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文言文的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整堂课我以诵读贯穿始终,从初读、译读到理读、背读,从朗读入手,让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文意,赏析美点,尤其是其中的去掉句读竞读和小组分层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3.质疑法。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鼓励学生相互释疑,教师只作适当补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是这节课的主导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5.画图法。《山市》中的景色瞬息万变、虚无缥缈,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堂设计中我本想从两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创造性复述来培养学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以画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将语言转化为图景的空间想象力。可是因为时间关系,该环节未得实施。同时最后的片段描写练习也因时间关系,学生水平未得到真实发挥,可以说是课堂上的遗憾。

第三篇:2013年佛山市中考英语试题(高清扫描版)

2013年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英 语 试 卷 本试卷共10页,四大题,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听力(共三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听句子,选择最佳答语(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每句播放两遍。各句播放前每小题有4秒钟的阅题时间。请根据各句内容及其相关小 题,在4秒钟内从各题所给的A, B, C项中选出最佳答语,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A. Cake. 2. A. Very well. 3. A. It’s interesting! 4. A. Me, too! 5. A. That’s tight! 第二节 听力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每段播放两遍。各段播放前每小题有4秒钟的阅题时间。请根据各段内容及其相关小题,在4秒钟内从各题所给的A, B, C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井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6~7两个小题。 6. Which country is the man from? A. Italy. B. China. C. Russia. B. Rice. B. On foot. B. She’s a lovely girl. B. Sounds good! B. Hurry up! C. Apples. C. Every day. C. You’re kidding! C. That’s a shame! C. Thank you! 7. How long does the man plan to stay? A. About 5 days. B. About 15 days C. About 50 days.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8~9两个小题。 8. What’s the relationship(关系)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Relatives. B. Old schoolmates. C. New friends. 9. What did they use to do in the Reading Club? A. Practise English. B. Do online reading. C. Talk with each other.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10~12三个小题。 10. What is Mr. Lam? A. A doctor. 英语试卷

第 1 页 共 13 页 B. A head teacher. C. A manager. 11. What does Mr. Lam tell everyone to do every day? A. Bring a hat to school. B. Take part in outdoor activities. C. Stay inside. 12. Where do many students buy soft drinks? A. From stores.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13~15三个小题。 13. What did Billy go to see yesterday? A. The hutongs in Beijing. B. Several places of interest. C. The museums. B. From machines. C. From supermarkets 14. How does Billy feel about the place he visited yesterday? A. Uncomfortable. B. Nervous. 15. Why did Billy get lost? A. Because he didn’t get a map. B. Because there were many turns there. C. Because too many people were selling things there. 第三节 听取信息(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一段材料,请根据题目要求,从所听到的内容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16--20的相应位置上。听录音前,你将有10秒钟的阅题时间,录音播放两遍。你将有40秒钟的作答时间。 Number of students Twenty-five Ten 18 Twelve All

二、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25分) 第一节 单项选择(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阅读下列各题,从各题所给的A, B, C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井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英语试卷

第 2 页 共 13 页

C. Fantastic. Summer plans They will go 16 . They will go to the 17 . They will go to summer school. They will go to 19 . They will 20 their school friends. 21.The Xiamen-Shenzhen high speed railroad will run ______ eight cities. A. across B. through C. over 22. ______ 2013 Guangzhou Reading Month was started on Mar. 30th. A. A B. An C. The 23. Medical workers were sent to Ya’an soon ______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A. after B. before C. until 24. Wang Yaping will become China’s ______ woman astronaut into space after Liu Yang. A. two B. second C. the second 25. Let’s get a bite to eat. I bet you ______ be starving. A. can’t B. must C. need 26. I’m tired of doing the same thing all the time. Let’s try ______ new! A. anything B. nothing C. something 27. People care a lot about food safety, for they want to eat ______. A. health B. healthy C. healthily 28. ______ terrible the school bus accident was! A. How B. What C. What a 29. An expert team ______ to study H7N9 bird flu virus in April, 2013. A. is set up B. was set up C. has set up 30. Parents around the world ______ worried about children playing too many video games. A. is B. was C. are 31. Her mother always persuades her ______ her diet properly. A. to reduce B. not to reduce C. reduce 32.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 during Earth Hour on Mar. 31st this year? A. where were you B. what you are doing C. who you stayed with 33. People ______ smoke in a public place may have to pay 500 yuan as a punishment A. what B. who C. which 34. The huge yellow rubber duck ______ to 13 cities in 9 countries since 2007. A. travels B. travelled C. has travelled 35. The teacher is wise enough to explain the most difficult questions in ______ way. A. simple 英语试卷

第 3 页 共 13 页 B. simpler C. the simples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 B, C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rvind was a little boy who lied on a farm with his parents and cousins. There was a very big 36 in front of his large house. One day he climbed the branch(树枝)and sat there. He suddenly 37 strange voices. The next morning he decided to climb the tree till the 38 and to his surprise there was a 39 land. It was so 40 , with kids laughing and playing with toys. He talked to the queen fairy (仙女)and asked whether he could come to the magic land. The fairy agreed. Many days passed and he 41 to go to the magic land to play with the kids. But one day when he 42 , his father said that he was 43 the farm because of the bad harvest. Arvind was very unhappy, for he would miss the magic land. He 44 climbed the tree and told the queen fairy about it. The fairy said she would keep a packet of gold near the tree every day. Arvind’s father 45 the gold and took it home. All were surprised except Arvind. This happened for many days and his father decided not to sell the farm. 36. A. tree 37. A. hated 38. A. bottom 39. A. farm 40. A. beautiful 41. A. forgot 42. A. grew up 43. A. burning 44. A. quickly 45. A. refused

三、阅读(共两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 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井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英语试卷

第 4 页 共 13 页

B. pond B. copied B. top B. magic B. ordinary B. required B. dropped in B. selling B. loudly B. noticed C. garden C. heard C. branch C. mess C. boring C. continued C. woke up C. damaging C. fortunately C. expected A Robots aren’t only in the movies or on TV. One “real” robot recently married a couple at a wedding ceremony in Tokyo, Japan. Fifty guests stood as the music played and the bride(新娘)walked down towards the groom (新郎). Only one guest stayed seated - the minister(牧师), who happened to be a robot. For this special ceremony, the four-foot tall robot named I-Fairy wore flowers around her head. I-Fairy’s eyes flashed colored lights as she pronounced the couple man-and-wife and asked the groom to kiss the bride. The wedding was the first time a marriage had been led by a robot,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 that built I-Fairy. A robot might seem like an unusual choice(选择)to lead a wedding, but if you knew the couple you would think I-Fairy was the perfect choice. That’s because the groom teaches robotics at a university and the bride works for the company that built I-Fairy. The newly married couple hopes their wedding will encourage more uses for robots. They hope their wedding will give people ideas about ways in which they might use robots to do “everyday things” in their lives in the near future. 46. The “real” robot is the ________ at the wedding ceremony. A. bride B. groom C. reporter D. minister 47. Which is TRUE about the robot? A. It wore flowers around the neck for the ceremony B. Its eyes flashed colored lights while it was speaking. C. It was built by the I-fairy company. D. It kissed the newly married couple. 48. In paragraph(段落)3, “robotics” must be the ________ on how robots are made and used. A. science B. book C. magazine 49. 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________· A. it is very usual for robots to lead weddings B. a robot is the perfect choice for everybody’s wedding C. the wedding is expecte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use robots more D. people get ideas on how to do everything with robots in the near future 50. This passage is a(n) ________. A. novel B. news report C. folk story 英语试卷

第 5 页 共 13 页

D. cartoon D. advertisement

B Lightning(闪电)is shocking, and it happens all over the world! 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lightning strikes(袭击)every day in the world-that’s thirty strikes every second. Lightning can also be very dangerous. Every year, lightning kills people because it can start big fires or because it reaches temperatures up to 28,000 degrees centigrade. American Roy Sullivan, who worked in a park, holds the record for surviving the most lightning strikes. Between 1942 and 1983, he was hit seven times! So, why does lightning strike? Lightning strikes happen when ice and water in clouds rub(摩擦)together, and cause atmospheric(大气层的)changes. When this happens, it creates a static charge(静电电荷). Lightning can strike inside the cloud, between two clouds and between a cloud and Earth. It’s the last type of strike that is the most dangerous for humans. About 1,000 people get struck by lightning every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out 100 of them die as a result. Lightning is certainly not something to toy with. When lightning strikes, it’s best to stay inside a large building. To stay safe, do not stand under trees, on hills or near water. Trees attract lightning. Also, do not lie down on the ground, otherwise the electricity may go through you and cause a heart disease. 51. Lightning strikes ________. A. happen three billion times each day B. will start when there are big fires C. can reach very high temperatures D. kill all those who work in a park 52. What does “surviving” in paragraph 2 mean in Chinese? A.目睹 B.幸存 C.制造 D. 遇难 53. We can infer(推断)from paragraph 3 that ________. A. lightning strikes are caused whenever ice and water meet B. lightning between two clouds is the most dangerous for humans C. lightning strikes create static charge D. about one tenth of the people struck by lightning die every year in America 54. Which expression means “to toy with” in the last paragraph? A. to play with B. to take seriously C. to show off D. to take it easy 55. Where’s the best place to be when lightning strikes? A. On top of a hill. B. In a swimming pool. C. In a tree. 英语试卷

第 6 页 共 13 页

D. Inside. 第二节 主题匹配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5段语言材料。从A到F选项中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标题,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Here are some things you can do to help stop 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 56. Walk, cycle, take a subway or a bus. Ask your parents to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instead of using cars too often. 57. Think before you throw away waste. Cut down on how much you throw in the waste. And be sure to take e-waste, like computers, mobile phones and harmful waste to a special recycling waste bin. 58. When it comes to your shopping habits, think of buying products that are better for the environment or that are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and above all, have fess or no packaging(包装). 59. It takes a lot of energy to heat water. Don’t always heat the water when you do washing with the washing machine. Wash a full load of clothes in cold water. 60. Talk to your friends, family and school teachers. Teach them what you’ve learned and make your house and school as green as possible. Think of ways to educate others. Create fund-raisers(募捐活动) in your local community to make a change. A. Don’t throw away waste B. Avoid products with a lot of packaging C. Recycle more D. Use less hot water E. Drive less F. Spread the word 第三节 回答问题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英语试卷

第 7 页 共 13 页 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用完整句子回答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A “blog” is like an online diary. David writes his first blog. DAVID’S BLOG Hello! I am in computer science class right now. We have some free time before the bell rings, so I thought I would start my blog. It was Sarah’s idea. Both our parents have been complaining about our long distance telephone bills. Now, we can’t call each other very often. Sarah thinks we can keep in touch by reading each other’s blogs. So here goes... I am having a hard time right now, to be honest. I am not doing very well in history at school. I am trying really hard, but I am still getting low marks. My dad says that I can’t join the football team. Anyway, Allen said that he would help me with homework after school today. It’s pretty bad when your elder brother feels sorry for you! I’m not sure what I’m doing wrong. I usually pay attention in class and I do all my homework. But during the test, I read the questions over and over again, but I don’t know what to write. Gosh! There are so many facts and dates to remember in history. How can I remember them all? So...does anyone have any study tips for me? Sarah says that I should eat more fish. I don’t know if that will help, but I will try! If I pass the test, I’ll thank the seafood! Later, David 61. Where is David right now? 62. What does David’s dad say? 63. Who is Allen? 64. Why does David feel history difficult? 65. What does Sarah advise David to eat?

英语试卷

第 8 页 共 13 页

四、综合语言运用(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综合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和首字母提示,在短文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单词,使短文内容通顺、合理。并将完整的单词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66 Lisa Smith went shopping. She is 30, and has lived at 3037 N. Foothill Street s 66 1992. Lisa has been m 67 to John for seven years. They have t 68 children; Bob is five years old and Nancy is three. At 9 am, Lisa got into her c 69 and drove to Barget, a large super- market a kilometer a 70 . Barget was having a holiday sale. Lisa b 71 a four-slice toaster(烤面包机) for $29.95. The regular price was $39.95. On her way h 72 , Lisa stopped at MilkPlus to buy some nonfat m 73 . The milk was $3.50 Lisa got 50 cents back in change. Lisa arrived home at 10 am. John and the kids were still s 74 . She woke t 75 up and then made a hot and nutricious breakfast for everyone. 第二节 完成句子(共5小题; 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下面各题的汉语意思用英语完成句子,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词数不限。 7

6、岭南天地跟佛山祖庙靠得很近,你不会找不到的! Lingnan Tiandi is qui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shan Zumiao, and you won’t miss it! 7

7、跟他们的父母相比,现今的孩子少了许多户外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ir parents, today’s children have far less outdoor experience. 7

8、努力是取得进步的黄金准则。 Hard work is the golden rule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9、电影《钢铁侠3》如此激动人心,以致好评如潮。 The film Iron Man 3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at it has won lots of good reviews. 80、我正在浏览托尼的微博,那时他刚好打电话给我。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Tony’s Microblog when suddenly he telephoned me. 英语试卷

第 9 页 共 13 页

第三节 材料作文(满分15分) 阅读所给材料,根据写作要点和要求完成作文,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校园英文杂志New Standard的主编邀请你为该杂志写一篇评论。请你就以下写作要点用英文陈述你的观点。 【写作要点】 ①从该杂志可以了解校园发生的大事,如校园音乐会、英语节、篮球赛 ②学生经常为该杂志写文章,提高了写作能力 ③学生最喜爱Homework Help栏目(column),能够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④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开设环境教育栏自,介绍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二是……,因为…… 【写作要求】 ①词数90左右; ②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⑧文中需包括所有写作要点,但不要逐字翻译,可适当加入过渡语句,使短文通顺、连贯; 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 语言规范,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 New Standard is very popular among students. From this magazine students can I hope New Standard will be much more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in the future!

英语试卷

第 10 页 共 13 页

……

2013年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英语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第一节 听力理解 1. C 2. B 3. A 4. B 5. C 6. A 7. B 8. B 9. C 10. B 11. A 12. B 13. A 14. C 15. B 第二节 听取信息 16. traveling/to travel l7. beach 18. (another) ten/10 19. camp 20. (go to) visit/see

二、第一节 单项选择 21. B 22. C 23. A 24. B 25. B 26. C 27. C 28. A 29. B 30. C 31. A 32. C 33. B 34. C 35. C 第二节 完形填空 36. A 37. C 38. B 39. B 40. A 41. C 42. C 43. B 44. A 45. B

三、第一节 阅读理解 46. D 47. B 48. A 49. C 50. B 51. C 52. B 53. D 54. A 55. D 第二节 主题匹配 56. E 57. C 58. B 59. D 60. F 第三节 回答问题 61. He(David) is in computer science class (right now). 62. His(David’s) dad says (that) he(David) can’t join the football team. He says (that) David can’t join the football team. He says, “You can’t join the football team” 63. He(Allen) is David’s (elder) brother. 64.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facts and dates to remember (in history). Because he can’t remember so many facts and dates (in history). 65. She(Sarah) adivses him(David) to eat more fish. She(Sarah) Says that he(David) should eat more fish.

四、第一节 综合填空 66. since 67. married 68. two 69. car 70.away 71. bought 72. home 73. milk 74. sleeping 73. them 第二节 完成句子 76. close to /near (to) 77. Compared to (with) 78. making progress 79. so exciting 80. was looking through 第三节 材料作文(参考答案) 英语试卷

第 11 页 共 13 页

New Standard is very popular among students. From this magazine students can learn about the school events, such as school concerts, the English Festival and basketball matches. Also, some students often write articles for it, and they have improved their writing. The students’ favourite column is Homework Help because it can help them work out problems on study. I’d like to make two suggestions far the magazine. First, it can start a new column nam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introduce knowledge on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econd, it can become an online magazine to save paper. I hope New Standard will be much more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in the future! 材料作文的评分要求 材料作文的评分建议按照语言、内容和连贯三项指标分别给分,最后累计作为该题的总得分。 在评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而: 1.按照评分标准,实行分析法评分:按语言、内容和连贯三项标准分别给分。 2.在语言方面,重点评判句子的语法结构是否正确、用词是否规范。只要考生表述正确,允许有与参考范文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3.在内容方面,重点评判考生是否表达全部规定的内容,如果考生在表达完整内容时,适当添加一些内容,不扣分。只要考生能合理表达所规定的内容,允许考生用不同于参考范文的方式整理信息。 4.在连贯性方面,重点评判是否合理使用了过渡词语;是否构成一篇连贯的短文。 材料作文评分标准 语 言 7-8 5-6 3-4 1-2 0 5 内 4 具有很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法和句子结构准确性高,词汇方面使用较好,只有少许错误。 具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法和句子结构准确性较好,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语言运用能力一般;语法和句子结构基本准确,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不影响理解。 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语法和句子结构基本不准确,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较多,而且影响了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语言运用能力很差;语法、句子结构、词汇错误很多,句子意义无法理解。 包括了所有信息内容。 包括了大部分信息内容。

英语试卷

第 12 页 共 13 页 内 容 5 4 3 2 1 0 包括了所有信息内容。 包括了大部分信息内容。 包括了基本信息内容。 包括了小部分信息内容。 包括了少许信息内容。 没有包括所提供的信息内容。 内容连贯,而且结构紧凑。 内容连贯性比较好,而且结构比较紧凑。 内容缺乏连贯性,而且结构松散。 词数少于80词或多于110词,可酌情在内容方面降一个档次。 文不对题,给0分。 2 连1 贯 0 备注 补充说明:

1、一定要从语言、内容、连贯三大项目整体评价文章,避免只按语法错误多少评分

2、本年作文的内容分五点: 第一点:①从该杂志可以了解校园发生的大事,如校园音乐会、英语节、篮球赛 第二点:②学生经常为该杂志写文章,提高了写作能力 第三点:③学生最喜爱Homework Help栏目(column ),能够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第四点:④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开设环境教育栏目,介绍环境保护知识 第五点二是„„,因为..... 内容按点给分。考生写到以上五点内容中的每一点都可以得1分。

3、语言方面的评分要判断整篇文章所展示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果能用较高级句子及词汇,且运用恰当,不多于5个语言错误都可以归“语言”第一档;但得满分者不能多于1个错误。

英语试卷

第 13 页 共 13 页

第四篇:唐山师范学院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最终版)

唐山师范学院

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教学行为,严肃教学纪律,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依法治教的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界定教学事故,是指在教学及其辅助、管理过程中,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所出现的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过失或过错。

第三条 根据造成损失的大小和不良后果的情况,教学事故分为一般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三等。

第四条 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遵循违纪必究、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教学事故的认定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教学事故:

1.由于失职影响个别学生(三名以下)正常上课、考试,又无法补救的;

2.无正当理由,造成延误上课、实验、考试,或提前下课,或擅离课堂,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

3.因教室未按时开门,延误上课10分钟以内的;

4.课程异动虽未影响教学秩序,但未及时报教务处批准备案的;

5.未与有关部门或管理人员协调,造成上课时间与教室冲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6.在授课过程中有明显不备课现象的;

7.教师因个人原因一学期内申请课程异动累计达到或超过三次的;

8.教师批改作业未达到系规定的标准(未批改作业占应批改的1/2及以上),影响教学效果的;

9.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干扰正常教学的;

10.未预做实验或未做实验准备工作,上实验课过程中不认真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教学,或上实验课时擅自离开教学实验室的;

11.期末考试命题不按规定时间提交试卷、标准答案,或试卷、标准答案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12.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无故未能上交“学生成绩报告单”的;

13.有关部门和人员未定期对教学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维修,影响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 14.因任课教师失职,造成学生大面积缺课,影响教学质量的。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教学事故:

1.未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删减课时或舍弃教学内容1/3以内的; 2.事先未安排好教学必备条件,造成停课或教学秩序混乱的; 3.已到上课时间,尚未打开教室,延误上课10分钟以上的;

4.无正当理由,造成延误上课、实验、考试10分钟以上,或提前下课10分钟以上的; 5.擅自调课,造成教学秩序混乱,影响教学进程的; 6.擅自停课,或未经允许由他人代课的;

7.未经教务处及主管教学校领导批准,系或其他部门随意通知学生停课的;

8.由于管理疏漏,或因排课、排考失误造成教室或课程安排冲突,未能及时解决,影响教学秩序的;

9.没有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或擅自提前结束课程的; 10.因对工作不负责任,导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低劣的;

11.因指导教师责任造成学生在教学、实践或实验活动中受到严重伤害或造成较大财产损失的;

12.课程表、调课、考试、监考等各种教学信息未能及时通知教师、学生,造成停课或停考的;

13.漏登、录错或丢失学生成绩,且未能及时补救,影响正常学籍管理的; 14.未经教务处和主管教学院长批准,擅自变动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 15.丢失重要教学档案,无法补救的;

16.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教学任务,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

17.不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认真备课,上课时无教案、讲稿,致使教学出现明显失误,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差的;

18. 因未及时上报所用教材,使学生开课后二周内尚未得到教材的;或选用教材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达不到教学基本要求的;

19.未履行审批手续,擅自推销或购买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造成不良影响的;

20.整个学期未按教学要求或系规定布置作业,或虽布置作业整个学期无一次批改的; 21.考试前泄露考题,产生不良影响的;

22.同一课程连续两次及以上使用雷同试卷(试题重复率在30%及以上的; 23.因试卷印制、安排考场等原因,导致多名(四名及以上)学生无法考试的; 24.考试前未准备好试卷的;

25.监考教师未按规定领取试卷,致使考试延误10分钟以上的; 26.考题严重出错,致使考试无法进行的;

27.考试前不按规定清场、安排考生座位,考试过程中聊天、看书刊、擅自离开考场等不认真监考,不履行监考职责,造成考场混乱的; 28.监考教师发现学生考试违纪或作弊不制止、不上报的; 29.不认真清点试卷,造成实际考生人数与试卷数不相符的; 30.不认真填写监考记录的;

31.丢失试卷,致使考试成绩无法确定的; 32.不按规定评分和阅卷,随意提分或压分的; 33.事先未通知停电,导致无法上课或中断上课的;

34.教室桌椅门窗、暖气、电灯等设施损坏后,已报修一周,尚未修好的; 35.因其他原因,造成无法上课、做实验或者无法考试的;

36.未经教务处和学校领导同意,擅自出租教室、机房和体育活动场地等教学场所、设施的;

37.发生教学事故不及时上报,隐瞒教学事故真相和包庇事故责任人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教学事故:

1.未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删减课时或舍弃教学内容1/3及以上的;

2.在教学过程中,宣传违法言论,散布反动腐朽思想,煽动学生不稳定情绪的; 3.在教学过程中,因不负责任造成教学秩序严重混乱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4.在教学活动中,因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人身事故的;

5.未能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放任学生考试作弊,考场秩序严重混乱,致使考试结果被认定无效的;

6.有意泄露考试内容,致使重新考试的;

7.故意录错学生成绩,弄虚作假,或提供虚假学历、学位证明或故意出具与事实严重违背的学籍、成绩证明,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章 教学事故处理

第八条 教学事故发生后,教学事故当事人或教学检查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上报所在系(或部门),并填写《教学事故登记表》。

第九条 对于一般教学事故的责任人,由系(或部门)给予适当形式和范围的批评、教育直至扣发一至三个月岗位津贴,并将处理意见在五日内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条 对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各系(部门)应在五日内将单位领导签字的处理意见和相关材料上报教务处审核,教务处在十日内经过审核提出拟处理意见,并将教学事故材料和拟处理意见上报主管院长;严重教学事故由主管院长审定,重大教学事故由主管院长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审定。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也可由教务处直接受理,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审定。

第十一条 教学事故处理办法 1.重大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在全院范围内予以通报,给事故责任人以行政警告处分,并报请院长办公会决定予以停课、缓聘、低聘、直至解聘或调离现岗位。事故责任人当年度考核为“不称职”,并扣发当年岗位津贴或学年全部课时津贴;三年内不得参加院内教学类评优、评奖及其他相关类综合性评优活动;不得参加其受处分后的首次职务晋升和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同一人员一年或一学年内累计发生两次重大教学事故的,给予责任人行政记过处分,并报请院长办公会决定给予相应处罚。

2.严重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在全院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事故责任人当年度考核最高为“称职”,并扣发当月岗位津贴或课时津贴;一年内不得参加院内教学类评优、评奖及其他相关类综合性评优活动;一年内不得参加职务晋升和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同一人员一年或一学年内累计发生两次重大教学事故的,按一次重大教学事故处理。

3.一般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事故责任人不得参加当年校内教学类评优、评奖及其他相关类综合性评优活动;事故责任人所在单位可视情节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一人员一年或一学年内累计发生两次一般教学事故的,按一次严重教学事故处理。

4.对教学事故的处理记入责任人个人业务档案。 第十二条 教学事故的处理程序

1.教学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事故责任人或发现人、知情人应在两天内将事故情况报告教务处,经教务处查实后,由事故责任人所在单位填写《教学事故认定表》,并依据本办法对事故级别和责任人提出初步认定意见呈报教务处,教务处提交校教学事故认定委员会做出认定;

2.重大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的处理要经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3.教务处将教学事故认定结果交由事故责任人所在部门通知事故责任人本人; 4.审批结果交由校人事处执行;

第十三条 事故当事人如认为教学事故认定不当或处理不公正,可按下述程序进行申诉:

1.在正式的书面处理通知下达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向所在系(或部门)提出申诉理由,并同时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诉;

2.教务处在接到申诉书后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复议(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由学校组织校教学委员会复议);

3.教务处将教学事故复议结果交由申诉人所在单位通知申诉人本人。若复议结果与原处理意见不同,由原处理单位另行作出处理决定,原处理决定停止执行。

4.如申诉人对复议结果不服,可直接向学校领导提出书面申诉。学校领导接到申诉书后,必要时会同有关人员对申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如确认复议处理不当,应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报院长办公会审议,审议结果由教务处通知当事人所在单位,当事人所在单位通知当事人本人。 对确属诬陷、打击报复而故意使事故处理或复议不当者,视情节轻重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四条 在一个学期内,同一责任人出现两次一般教学事故的,按严重教学事故处理;出现两次严重教学事故的,按重大教学事故处理。

第十五条 各系(或部门)对本单位发生的教学事故不得隐匿不报,或敷衍了事,否则按本办法第六条处理。

第十六条 教学事故认定后,事故责任人对涉及本人的事故认定及处理如有异议,可在十个工作日内向所在系(或部门)提出申诉。一般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复议;严重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由学校组织校教学委员会复议,但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复议在收到申诉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若复议结果与原处理意见不同时,由原处理单位另行作出处理决定,原处理决定停止执行。

第十七条 对一学期内发生两次及以上严重教学事故,或发生重大教学事故的系(或部门),将给予全校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一学期发生三次及以上严重教学事故,或发生重大教学事故的系(或部门)的主管领导,当年年终考核不能评优。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对于因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教学事故,教学人员可以免除责任。

第十九条 在教学事故认定时,出现本办法以外的违反教学及其管理规定的情况,由教务处作出解释,并报主管院长审核。

第二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唐山师范学院全日制本、专科教学活动,实施对象包括各教学单位教职工、各有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此前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有关规定,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指数函数》(平顶山市二中—娄聪聪)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平顶山市二中

娄聪聪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一章在数学必修1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指数和对数是进行科学计算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而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它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的内容, 本节内容的教学共分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第二课时为用指数函数解决数学问题与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课时为指数函数的综合运用。“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是在学习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

我在本堂课的成功之处: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围绕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始终围绕着本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的品德、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意地设计了一些铺垫和引导,既巩固旧有知识,又为新知识提供了附着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学校案导式教学的大环境下,让学生提前在前一个晚上根据学校统一编写的学案,围绕课本进行课前预习,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让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除了采用书上的碳14的衰变的例子,还引用了生活实际中的细胞分裂问题。这种做法充实了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根据前面学过的分数指数幂的运算,学生预习时很容易得到两个具体函数,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的特点,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三、引出指数函数概念后,设置思考题,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提示学生预习时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大胆质疑,深刻认识到底数a的取值范围,若底数为负数,幂出现无意义情况很多不便研究;若底数为1,则无论指数取何值,它总是1, 没有对它研究的必要。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对底数有了规定。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指数函数解析式的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这样做学生真正理解了指数函数的概念。

四、在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之前,学案中设置了一个表格,让学生画出问题情境中的两个函数图象,由特殊到一般有利于学生认识指数函数图象,这样也做到了前后呼应。预习时提示学生,我们学习了函数的那些性质,指数函数有这些性质吗?

五、运用指数函数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问题,我在点拨时强调此类问题的三个步骤:

1、构造函数并指明函数的单调区间及相应的单调性;

2、自变量的大小比较;

3、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六、画图验证,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和学生自主去探究画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如,第(3)题:1.7 0.3 , 0.9 3.1

本小题是前两小题的升华,是函数值具体分布情况的应用。 底数不同,指数也不同的两个幂怎样比较大小?怎样构造指数函数?构造几个?引出中间变量1。数形结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与的图像,并标出点(0.3, 1.7 0.3 ), (3.2, 0.9 3.1) 。既可以引导学生找到中间变量1,也可以验证答案。

我在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掌握不足,因为是早上第一节课,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不够深度,所以没有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最佳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2.因为本校学生的数学素养比较薄弱,本人在讲解新课的时候自己讲得偏多,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得不够。

3.指数函数概念部分的教学时间稍多,后面教学过程函数单调性的应用教学时(比较大小)稍显仓促,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够,因此违背了教学设计的初衷。

4.如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优化,这将是以后重点研究的课题。就本节课而言,无论板书还是投影,均有些匆忙。而且在作图教学时应该更大激发学生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5.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我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而且发现学生没有按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回答时,有点沉不住气。不过我稍稍平静后能及时调整过来,再想办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在今后教学同一内容时中,会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解,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就能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去深思和改进,当然课后我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获得更全面的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和课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续的时间里对本堂课进行了“再教设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目标掌握和能力发展。

上一篇:探索月球奥秘知识竞赛下一篇:团委第二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