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描写类作文

2024-04-07

学生描写类作文(精选9篇)

篇1:学生描写类作文

常常听人们说:“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变成人类的眼泪!”这句话,凝聚了多少志愿者的心声啊!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敬的地球母亲给予了我们人类许多:丰富的矿产资源,珍贵的水资源,种类繁多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没有了地球母亲,就不会有人类,不会有如此温馨的家园。

地球给予了我们这么多,人类却这么对待我们的地球:

乱砍滥伐。随着电锯刺耳的轰鸣,大树一棵接一棵呻吟着,努力抵抗着,但是大树终究抵抗不过蛮横的伐木人,终于,它重重地砸在它脚下眷恋着的土地上,发出了生命中最后一声叹息……

破坏水资源。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地唱着歌,奔跑着跑出了它的家乡——山林,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瞧一瞧。当它兴奋地来到大都市中,它后悔了:人们总向它洁净的身体内灌入肮脏不堪的污水,它不堪一击的身躯上,满是垃圾和被垃圾砸出的伤疤。久而久之,它不再是那条清澈可爱的小溪,而是一条肮脏的、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为此,它整天以泪洗面……

矿资源开采过度。一旦矿资源开采过多,形成的时间赶不上开采的速度,那么,这样只会使地球的矿产资源加速枯竭。开采矿资源留下的矿坑,极易引发重金属污染,造成生态灾难。

篇2:学生描写类作文

看到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我惊呆了。地球被“子女”们折腾的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人们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地球,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舒适的生活。而我们,却不珍惜地球给予我们的一草一木。乱砍滥伐,过度捕猎,开采过度,纵使会使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但是,我们想到过地球吗?想过我们后代的命运吗?随着我们人为的环境恶化,我们的后代要么进化成不得不抵御正在不断恶化的环境的“怪物”,要么,人类就直接灭亡。就像课本上说的,“降临在大地上的事情,终究会降落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篇3:巧借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记叙类文本

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涉及的内容、方法、技巧面广量大,我只是从描写角度切入,以求以点带面,易于实践。描写大量出现在记叙类文本中,绝大部分初中学生最喜欢这类文体,这也是初中阶段教学最主要的文体类型;加上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体中运用最多,在说明文中也时常出现,选择从描写角度切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是我总结出来的最佳的角度。

初中生的直观感受仍旧明显强于他的理性认知能力和思考水平,这种身心发展特点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的,只有适合他们需要的、能够习得的阅读能力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他们对记叙类文本阅读兴趣浓厚,也很有成就感。而记叙类文本故事性强,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饱满,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除了记叙文,记叙类文本还囊括小说、戏剧和初中生要学习的大部分的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我在日常教学中侧重这类文本的精细化阅读,从描写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文本的语言、写法、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力。

首先,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后,最感兴趣的文字部分是比喻、拟人、排比修辞句,要找出这些文字相对难度较低,小学阶段只要辨别这些修辞,中学阶段则要求能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学生一开始只能从文字表面理解修辞的效果,在具体课文个体语句中,经过多次练习后,能够从表现事物、人物特征角度进行赏析,进而对表情达意、内涵主旨有了深入的认识。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写景名篇《春》时,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其中的比喻、排比、拟人句。在赏析语言时,学生一开始只会用“生动形象”四个字来解说。于是我问第四自然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组排比比喻句写出了花什么样的特征,学生稍作思考便能够七嘴八舌作答。然后我又问假如你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与作者的心情相比有何异同,进而细化学生自己的阅读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除了口头作答外,更要让学生把自己和他人的思考的成果用自己的语言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做既能强化学生的认知,又能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养成表达精细的习惯,使他们说得容易,写得顺畅。

其次,修饰性短语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找到的描写性成分。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这些偏正短语,可以让他们对事物的声、色、形、态、数量、大小、质地、性质、状态等有深刻的感受。这也是学生较易把握的,但是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这些短语成分,可以帮助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精细化。如《三颗枸杞豆》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我赶忙追上去,书包在屁股蛋上“咣咣当当”地跳,练习本、铅笔、橡皮,从里边飞出来,撒了一路。我顾不得去捡,一股劲儿向前追去。大花蝴蝶飘飘荡荡落在一朵蒲公英上,我正想猛扑过去,忽然发现前边的草丛中有一个黑乎乎的人影。

一绺(liǔ)是一小束的意思,写出了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时的大小、形状,也暗写了树叶的稠密程度,冒冒失失写出了大花蝴蝶无意中出现又动作不太灵敏的状态,可以想见蝴蝶个头之大,不能随风轻盈飞翔;慌慌张张看出了蝴蝶受到惊吓的情形;咣咣当当从听觉角度既写出书包里东西多、撞击频繁,又写出“我”奔跑之疾;作者详写这些内容,体现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依恋,也显示出“我”无心学习的心理与缘由;“前边的草丛中有一个黑乎乎”写出人影的位置、数量、色彩,给人以突然出现的惊吓,这些词或短语在有意识地提出后学生通过思考、诵读、讨论几乎都解决了。这种类型的词或短语经过强化学生也能自己找出来。这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景物描写相对人物描写容易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词句并进行赏析,而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赏析要困难一些。其中找出动作描写并理解其表达效果是最困难的。

比如《孔乙己》是课内重点讲读篇目,学生缺乏时代背景知识,课堂上老师讲解很多,学生仍旧是一知半解,不能够把握住阅读的关键。但同类型的《范进中举》虽然存在语言阅读障碍,却并不影响到学生对范进个性的认知,这不仅是《范进中举》的主题没有《孔乙己》的深广含蓄的原因,更是因为后者的动作描写更精炼,与学生的认知程度不相适应,学生兴趣不浓。在两篇文章的外貌描写阅读中不存在明显的困难,《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的阅读理解偏差很明显。在教学05和08届学生时我以学生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两届学生对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入木三分:05届学生特意找来了一个草垫,自制了一件破烂肮脏的长衫,匍匐着走进“柜台”要一碗酒,全班同学看到这一幕时鸦雀无声,深深震撼,这一组同学的表演被全体同学品评为最佳导演、最佳表演。同学点评也极其深刻:孔乙己至死都没放下并不被所有人认可的“读书人”的身份,至死不悟,被封建科举的毒害之深由此可见,而短衣帮和长衫帮的冷漠也显示无遗。11届学生由老师课堂讲授为主,05、08届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11届学生。可见理解动作描写让学生模仿人物行为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比单纯由老师讲更有效。教师要舍得、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理解,相信他们的创造力。

要想提高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敏感度,除了细心外还需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具体的分析,但是如果说平时不对学生经常进行思维训练,仅由老师咀嚼学生记忆的话,就不能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学会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篇4:微写作(描写类)

一、考点梳理

描写性微写作就是要求考生能够结合题目要求,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具体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描写等。

二、答题方法

1.落实要求,突出重点。

描写性微写作要围绕中心描述出最精彩、最集中的场景或人物片段,收到特写镜头的效果,体现“精彩”二字。首先要看清楚命题要求,明确内容上要求写什么,形式和字数上有哪些要求。微写作一般情况下比大作文有更多题目上的限定和要求,因此审清答题内容和答题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因篇幅短小,所以微写作要有鲜明的主题,紧紧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来叙述,切忌无中心,胡乱拼凑。写作时,主题必须单一,内容必须集中,重点必须突出。

如:

白居易于邯郸驿舍中思家,诗人没有从自己如何思念家人去写,而是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于是他写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请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

要求:①有描写和抒情。②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生动。③不少于150字。

本题的显性要求共有四个,分别是表达方式、文字结构、语言表达和字数,在具体写作时就要一一予以落实。其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写作要求,那就是借鉴白居易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某一种情感,而且这种情感是从对方的角度来描述的。根据提示语,考生可以确定一个中心,或是表达家人思念自己之情,或是表达朋友思念自己之情,或是表达爱国之情,或是表达爱家乡之情,或是表达重逢的喜悦之情,或是表达离别的愁苦之情,或是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是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等等,择一而定。

2.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微作文虽短,只有200字左右,但也是一篇獨立完整的小文章,应该讲究内部结构。可以是前后照应式,也可以是篇末点题式,还可以是总分总式(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可以按照观察的顺序行文,也可以按照空间的顺序行文,还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行文。可以根据描写的内容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或是由下到上,由大到小或是由小到大,由内到外或是由外到内来安排段内层次。在写作时要根据确立的中心,有完整的结构,清晰的条理,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好开头、中间和结尾,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给人以明快清晰之感,避免“杂乱无章”。

如:以“啊,好美的一条河”为开头,联系生活,描写一个画面。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景动静结合,描写生动优美,200字左右。

例文:

啊,好美的一条河!河水静悄悄地流淌着,哺育着两岸的花草树木。初晨的阳光洒落在河面上,此时的河仿佛是一个刚出浴的美人,脸上透着绯红的光,不时地整理着湿漉漉的秀发,显得静谧,安然。水面波光粼粼,近处的鱼儿在水面自由快乐地嬉戏着,不时地吐个气泡,来个翻滚。水面飘着雾气,朦胧了周围的森林。林中不时飞出几只鸟,传出几声鸟鸣,仿佛是应和水中的鱼儿们。群山拥抱这条河,河水哺育着这群山。突然,鱼儿们仿佛听到了什么,都争相跳出水面,尾巴在空中甩出几丝水雾。原来,是渔夫的吆喝声啊!

本段文字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写河的特点,再由近至远按照空间顺序依次写了河里的鱼儿、河边的飞鸟与群山等景物,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动静结合,描写细腻。

3.方法娴熟,描写细腻。

描写是一种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表达方式。按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写景状物、场面描写三类。人物描写类,可以从正面切入,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直接刻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侧面切入,借助景物或者描绘他人等间接描写来烘托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景物描写类,要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发挥想象,变换观察角度,调动各种感官,做到绘声绘色。场面描写类,是对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是为了使描写更生动形象,更好地体现题目的各项要求。

如:

2011年10月19日下午,省城广场东路发生一起连环车祸,将浙江籍巩梦露卷入车底。旁边等活儿的朱春财、曹国先等20名农民工见状,立即冲上前去,用双手抬起1.5吨重的小汽车,将巩梦露从车底救出。此事引起了全国热议。

请从救人者或被救者的角度,运用动作、细节或心理描写的手法,再现这一感人的救人场面,200字左右。

例文:

“砰——砰——”,车辆连环撞击。一阵急刹车声,车轮止不住地刮着地面。我来不及闪避,腰忽地没了知觉,瘫软了下去,一辆车子从我的头顶过去……眼睁不开,一团漆黑;手撑不开缝隙,车底压迫着我;张开嘴,喊不出声儿;喘气儿,浓烈的尘土侵入我的口腔;恍惚中,鼻子闯入令人窒息的汽油味……我快要死了!“老曹,使劲儿——”我感觉身上的大山松动了,眼睛捕捉到刺目的日光,空气窜进我的身子,血液又流动起来。我活过来了?警笛由远而近来了,我被抬上了担架。在送入救护车的瞬间,我看见——一群面色黝黑,肩挂汗巾的农民工,大哥,恩人,谢谢你们!

本段文字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动作描写:使用“手撑”“压迫”“张开”“喊”“侵入”“闯入”等动词,描写车祸对“我”的伤害以及“我”的自救过程。心理描写:再现“我”在车祸时的担忧和得救后的喜悦心情。场景描写:再现农民工救人的场面,画面感强,表现力突出,描写细腻。

4.语言简明,亮点突出。

微作文字数有限,如果语言拖沓冗长,势必会影响情意表达。语言要简明得体,杜绝写废话,忌洋洋洒洒收不了尾。微作文之“微”,是浓缩,是精华,还应该具有亮点。描写性文字自然应体现技法的新颖,文笔的精彩,善于运用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各种句式,如能让整句和散句相结合,长句和短句相结合,体现出文段的节奏和韵味,以此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如:微笑是美丽的符号,请以“微笑”为对象,描写一个片段。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描写生动优美,200字左右。

例文:

浅浅的、淡淡的,十分自然地挂在嘴角,就像是一首短诗,但比诗中蕴含的感情更浓;就像是一朵小花,但比花更美,素雅而不逼人刺目;就像是一滴晨露,但比晨露更纯,更加晶莹剔透。它把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清清如溪水般流露出来,使生活充满了灿烂的阳光和温馨的情意。可以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合,微笑总是人们感情交流的桥梁。

本段文字写得清新,活泼,优美,隽永。运用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比衬,对“微笑”之情,之美,之纯,做了别致而生动的描绘,点明“微笑”的深层意蕴及其“桥梁”的作用,堪稱妙笔生花。

此外,要写好微作文考生除了要掌握好上述的方法之外,还需要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能力,多阅读,勤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微作文。

【同步突击】

1.请描述老师的某间办公室,写出或“安静”或“热闹”的特点。要求:有叙述和描写,有一定的评价。200字左右。

答:

2.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则短文,描述课堂情境。

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过了5分钟,老师还没有下课的意思,不少同学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

要求:(1)要描写人物神态和心理活动;(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答: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有这样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发挥想象,刻画“雏菊怒放”的场景。

要求:(1)侧重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2)要有一两句画龙点睛式的议论;(3)运用对比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5)不少于200字。

答:

4.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场景感人至深,凸显了父子间真挚的感情。请仿写一个表现亲情的场景。

要求:(1)有细节描写;(2)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篇5:描写成长类的中考满分作文

小学六年级,有幸参加了诗词大赛,从此便痴迷于诗的世界。

一路成长,一路欢歌,只因有诗词相伴!

翻开微微泛黄被墨香萦绕的书卷,读着一丝一缕飘入心扉的文字,总会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满眼都是五彩斑斓春的美景,满耳都是鸟语花香的柔柔细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灵早已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远离闹市尘埃。

喜欢吟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清丽之笔触,描绘出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道不尽离情别绪,人生感慨。

微风和畅的下午,捧一本书,端一杯散发着茉莉花香的清茶,坐在古色古香的凉亭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踏入书香的世界。

吟李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懂得了,要在逆境中努力奋进。读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诵杜少陵“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领悟到了登高望远的胸怀与气魄。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让我钦佩于他征战沙场,精忠报国之英雄气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感慨于王冕的高尚情操……

一路成长,一路欢歌,只因有诗词相伴!

在杏花春雨云雾缭绕的江南,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使我感受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无奈愁绪;在月夜里,我顿悟了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悲情相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仿佛置身于夕阳美景,赤红色的阳光洒在江面,波光粼粼,好似颗颗珍珠光彩夺目,美到令人窒息……

合上书,方觉得天色已晚。余霞成绮,正是华灯初上,宛若美人涂上了好看的胭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而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广阔无垠的诗词世界中畅游。

一路成长,一路欢歌!

篇6:神态描写类成语

2、目空一切  横眉冷对  神气活现  不知所措  精神抖擞  龙骧虎步

3、喜形于色  面红耳赤  冷眼旁观  怒不可遏  面面相觑  怒火中烧

4、神清气朗  兴高采烈  一般形容枯槁  正襟危坐  眉飞色舞  朝气蓬勃

5、疯疯癫癫  闷闷不乐  喃喃自语  奋袂而起  惊恐万状  嘻皮笑脸

6、呆若木鸡  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低唱浅斟  毛骨悚然  将信将疑

7、衣不解带  旁若无人  楚楚可怜  杀鸡抹脖  噤若寒蝉  拿糖作醋

8、死皮赖脸  呼天抢地  处之泰然  温情脉脉  金刚怒目  目中无人

9、嚎啕大哭  平心静气  冥思苦想  若有所思  勃然大怒  大摇大摆

10、谈笑风生  众醉独醒  津津有味  涕零如雨  行色匆匆  生龙活虎

11、哭笑不得  诚惶诚恐  张口结舌  雄姿英发  眉开眼笑  凶神恶煞

12、大惑不解  洗耳恭听  破涕为笑  愁眉苦脸  怒形于色  斗志昂扬

13、高情逸态  大惊失色  丰度翩翩  局促不安  坐卧不安  舌桥不下

14、道貌岸然  谈笑自若  装腔作势  沉默寡言  灰头土面  丑态百出

15、容光焕发  踔厉风发  鹰扬虎视  挤眉弄眼  愁眉不展  啼饥号寒

16、仪表堂堂  昂首挺胸  忸怩作态  生气勃勃  怆地呼天  燕颔虎颈

篇7:描写手法类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

1、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的第一段,作者着意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从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衬托/对比/烘托

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情怀。

3、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而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4、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和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描写景物最常用的两种角度。在高考命题中,分析诗词虚实和动静手法的题目出现频率较高,考生在具体辨析时也容易混淆。

虚实相生在诗词中是指现实中的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互相映衬,相互渗透和转化,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思想或情感的艺术手法。它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

在文学作品中,“实”与“虚”只是相对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观的、具体的、有据的、有形的、已知的、现实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种“象”。所谓“虚”是指虚拟的景、物、境,包括主观和、无形的、无据的、假设的、已经过去的或者未来将出现的景象,还包括梦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物实情,写词人与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写了别后生活的设想,全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古风》(西上莲花山)及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三首游仙诗都是通过描写光怪陆离的仙境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

在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了昔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华景象,实写了经过战乱后的“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景象,一实一虚两幅画面对比鲜明,深切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关系来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片实写,通过初春景象来反衬行人的离别愁绪,下片虚写,通过假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来写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

动、静是对诗词中的景、物作动态或静态角度的描写,它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和意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前三联中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静谧、恬淡的田园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为后面作者表达归隐思想作铺垫。

【高考精题回放】

1、(200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注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边城景象:暮雨菲菲,大雁低空飞,沙漠绿洲上的芦笋长势很好,后两句以虚写为主,遥想了驮队远行的情景,虚中有实。

2、(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四、其它类

1、比喻/象征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琴声高低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急雨”“私语”“大小珍珠”来比喻琴声高低变化的情景。如骆宾王的《咏蝉》在第五、六句中,纯用比喻修辞手法:“露重”“风多”比喻社会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全诗诗人以蝉自喻,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感。

象征是指借助描写具体形象的外在特征来表现某种抽象深邃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与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联系,但通过艺术定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写,会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某种联想,从而领会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抽象的意义。象征可以根据人们习惯和约定束成,往往选择人们所熟悉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思想意蕴。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等。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复杂的深刻道理浅显化、单一化等。

在诗词中,松竹梅菊、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等自然万象往往被人们赋与某种情感和象征意义,诗人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总之,比喻与象征有着很大的差别:前者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求“形似”或者“神似”,后者象征意义与本体事物间要求“神似”;前者是以物比另物,比喻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后者是以物显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明而让读者去联想、领会,象征意义往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前者只限于修饰语句,后者作为文学创作基本手法,它主要立足全文,至少是文章的一层或一个段落。

【高考精题回放】

(2008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篇8:边塞诗景物描写作用类析

第一类:暗示边事的危急

【特征解析】三个关键词:渲染、烘托、象征。作者往往通过边关浓重阴沉的环境渲染, 象征战争阴云, 烘托出紧张的战争氛围。

【名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 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 明显有象征意义。“云”上特加“黑”字, 象征敌军, 敌军压境, 如此凶猛, 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 才有生路。

【试题演练】军城早秋 (2009年全国卷Ⅱ)

———严武 (1)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1) 严武 (726-765) :字季鹰, 华阴 (今属陕西) 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 (764) 秋率兵西征,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参考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第二类:赞美将士的无畏

【特征解析】三个关键词:渲染、夸张、反衬。作者往往通过边关恶劣环境的渲染, 反衬将士无畏险恶环境, 或快速行军, 或奋勇杀敌, 体现了强烈的报国豪情。

【名句赏析】“君不见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黄入天”、“石乱走”、“风头如刀面如割”, 极力渲染、夸张塞风之大, 气候之寒。“幕中草檄砚水凝”, 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 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突出了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试题演练】赠李愬仆射二首 (其一)

———王建

和雪翻营一夜行, 神旗冻定马无声。遥看火号连营赤, 知是先锋已上城。

这首诗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反衬 (答“衬托”亦可) , “和雪”、“夜行”、“神旗冻定”写出了行军环境的寒冷和险恶, “马无声”突出了军纪的严明, 作者用环境凸显了将士无畏的情怀和报国的热情, 与后边“已上城”很好的照应。

第三类:传达对故土的思恋

【特征解析】三个关键词:渲染、烘托、象征。作者往往通过边关景物的荒凉、单调, 表达将士对故土的思念。

【名句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 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四面边声”三句, 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长烟落日”, 画面固不失雄阔, 但续以“孤城闭”三字顿写孤寂荒凉。一副秋季边关寂寥图表现了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 流露了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

【试题演练】雨雪曲 (2010年全国卷)

———江总 (1)

雨雪隔榆溪 (2) , 从军度陇西 (3) 。绕阵看狐迹, 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 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 苍苍别路迷。

(1) 江总 (518-590) :南朝陈文学家, 字总持, 济阳考城 (今河南兰考) 人。历侍梁、陈、隋三朝。 (2) 榆溪:指边塞。 (3) 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 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 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出关 (1) (2007年山东卷)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 (2) 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1) 关:指居庸关。 (2) 旆 (pèi) :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 描写生动, 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和塞外的清冷生活, 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篇9:细节描写真情感动类写作

细节描写真情感动类写作范文5篇

理由只有一个读高一的时候,学校准备举办一场演讲比赛。从没登过台,也没在人多的场合讲过话的我,出于畏惧,自然对演讲比赛敬而远之。但看着有的同学踌躇满志的样子,我又满腹不服气,心里也很痒痒。我的内心被这种复杂的情绪纠缠着、折磨着,既烦躁,又犹豫。父亲了解到情况后,亲切而又轻松地对我说:“正因为过去没登过台,现在才更需要上场;正因为你害怕做演讲,现在才更需要亮相呢。”有时,人的畏惧之心可不是一句话就能打消的,我依然犹豫着,心里是十分紧张和十二分的胆怯。于是,我便给自己找一个又一个理由,以此来证明我可以不必去参加这次演讲比赛。比如,这次演讲的奖品不吸引人了;我的强项在于写,不在于说了;要准备比赛肯定会浪费时间了等等,甚至连我个子矮、长得不出众都成了我不报名参加的理由。“你说的这一大堆,都不叫理由,只能叫借口。你不想做成这件事,你可以找到一百个借口;但你要想做成这件事,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想做成这件事!”父亲的脸沉了下来,很严肃。我若有所思时,父亲还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你想不想做成这件事呀?”父亲的话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我一直在逃避,逃避自己的怯懦。可出于虚荣,我又用许多的借口把这种逃避包装起来,用满不在乎和不屑一顾的神态硬撑着。真的面对了自己,才看到了自己的虚弱和虚伪。我终于跟自己说:“你要真的不服气,就上台拿出个样子,让人看一看。”我终于找到了使自己往前走的一个理由:“我想做成这件事,我要尽全力演讲一回。”而且,我还给自己减了一下压:拿不上奖,就算咱锻炼了一回;演讲砸锅了,就算咱锻炼了两回———除了锻炼了口才,还锻炼了自己的脸皮呢!想通了之后,我便报了名,并专心于演讲的准备。没有了太大的压力,反倒轻装上阵。那次演讲比赛,我虽然没有讲砸锅,但也没有获奖,可我觉得自己的收获是丰厚的:我终于有了敢于当众讲话的勇气,自己的演讲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此,我明白了,想要做一件事,完全没有必要一上来就害怕它,更不应该为这种害怕找许多的借口。想做,就去做,这便是唯一的理由。借口,是个漂亮的面具,它遮住了自己怯懦的面孔;借口,是个温柔的杀手,它把勇气给销毁的同时,也摧残了自己的信心。人要想找退缩的借口真是太容易,正如想让自己后退、倒下太容易了一样。只要你喜欢找借口,随时就会找到借口,也永远做不出什么像样的事。而前进是无须借口的,它只有一个必胜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向上的理由,然后去攀登就是了;给自己一个成功的理由,然后去竞争同时也去合作就是了;给自己一个乐观的理由,然后去放眼遥望、俯首耕耘就是了。与人交往也是如此,给自己一个高贵的理由,与人相处时就能让自己于凡俗中活出不俗的味道,让日子于平淡中活出诗的意境。给自己一个理由,把一百个借口抛置脑后,眼前便是一片豁朗。父爱无边老家只剩下老父亲和那动幢老屋了。我知道,孤独会使老年人加快衰老的步伐,何况父亲还多病呢!好说歹说,父亲才同意进城来住。可没几天,我就发现父亲的气色越来越差。在我那逼仄的房间里,他像一头被捆的老牛,焦躁不安。有一天,我中午下班回家,却发现父亲不在,四处找寻不着。黄昏时,父亲然回来了,脸上有了些喜色,他说他沿着一条街一直走下去,终于走到了有田野的地方,他在田野上与当地的菜农拉了很久的家常才回转。父亲喘着气,唠唠叨叨地数落着城里的不是,说成天呆在家里守着个电视机像个哑巴,说城里人很冷淡,对门对户不说话……几天后,我终于挽留不住,父亲又回乡下了。春节时,我携妻带子冒着风雪赶往老家,在离家2里远的渡口,我一眼就瞥见父亲站在别人的屋檐下望着渡船。我心头一热,眼前模糊一片。在别人合家团圆一片喜庆的爆竹声中,我的老父亲却孤零零地守望着他的儿子!想像平日里他是怎样去池塘担水,去集市上背回柴米油盐,怎样守着一盏油灯度过寂缪的乡村夜晚,我的心头升起深深的忏悔:父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我读完了大学,我给他们什么回报呢?整个春节期间,我闷闷不乐,为自己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而懊恼。父亲却看出了我的心事,一天,他在火塘边将火拨了又拨,吞吞吐吐地说:“你读了书,就是国家的人了,老牵挂我会影响工作的,这样吧,我认个干儿子,你,你同意不?”说完,父亲的脸上竟露出了孩童般的羞涩。我们那里有个习俗,干儿子与亲儿子享有同等“待遇”,是有财产继承权的。看到父亲竟为这一点点要求犹豫的样子,我对父亲充满了无限感激。因为求学,家中已一贫如洗,剩下幢老屋如一幅老牛枯瘦的身架,我对父亲还有什么财产要求可言?他和母亲省吃俭用,认准一个死理送我上了大学,这就是赐予我的最大的财产呀!想到这里,我连忙点头。父亲笑了,说:“还是要读书,读书就明事理。有了兄弟,你就不用担心我了,以后,你把你发表的文章常寄点给我看就是了。”这样,我就有了一个勤劳朴实的乡村兄弟,他代替我在老家陪伴父亲,尽孝道。偶尔,他也能用歪歪扭扭的字给我回信,内容都是“父亲一切都好”,我知道,这都是父亲告诉他这样写的。终于有一天,村里有个进城做生意的女人碰见我,责怪道:“你在城里好安稳,你父亲快病死了哩。”我急急忙忙赶回老家,父亲一副大病初愈的样子,我内疚的心情无法言表。父亲却愤然道:“那个多嘴婆,害的我儿跑这么远,她不知道人急易出事么?”然后,他撒了一把谷在堂屋中央,一阵吆喝,3只饿得发慌的鸡进了屋,父亲突然掩了门,鸡叫声便响成一片……我啃着鸡,泪水却从眼镜片后滴落在碗里。兄弟说,父亲病时,兄弟要杀鸡给他补身子,父亲坚决不肯,说补他已无大用,留着给我补脑子还可以写出好文章。这天,他早早放下碗筷,坐在屋檐下,开始翻阅我的文章。我平时寄给他的文章,他已用针线装订成册,翻得多了,卷了毛边,就像一本乡村会计的陈年老账。我忽然觉得,那确实是一本账,里面记载着我对父亲无法偿还的债务。(周碧华)一碗大米饭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第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我常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就是在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没起来吃饭;而我因为离校远,每天带饭上学。那天是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我就背着书包走了。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全身。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竟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了饭盒,站起来擦了擦嘴,似乎我已经吃饱了。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母亲接过饭盒——她感受到了饭盒的分量。她不解地看着我。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我任由母亲在我肩头啜泣。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到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稚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吓得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戴晓军)爱只是一根线有时候,我真的怀疑父母之间是否有真爱。他们天天忙于赚钱,为我和弟弟支付学费。他们从未像我在书中读到,或在电视中看到的那样互诉衷肠。他们认为“我爱你”太奢侈,很难说出口。更不用说在情人节送花这样的事了。我父亲的脾气非常坏。经过一天的劳累之后,他经常会发脾气。一天,母亲正在缝被子,我静静地坐在她旁边看着她。过了一会,我说:“妈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她一边继续缝着,一边回答道。我低声地问道:“你和爸爸之间有没有爱情啊?”母亲突然停下了手中的活,满眼诧异地抬起头。她没有立即作答。然后低下头,继续缝被子。我担心伤害了她。我非常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后来我听见母亲说:“苏珊,看看这些线。有时候,你能看得见,但是大多数都隐藏在被子里。这些线使被子坚固耐用。如果生活就像一床被子,那么爱就是其中的线。你不可能随时随地看到它,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爱是内在的。”我仔细地听着,却无法明白她的话,直到来年的春天。那时候,我父亲得了重病。母亲在医院里待了一个月。当他们从医院回来的时候,都显得非常苍白。就像他们都得了一场重病一样。他们回来之后,每天的清晨或黄昏,母亲都会搀扶着父亲在乡村的小路上漫步。父亲从未如此温和过。他们就像是天作之合。在小路旁边,有许多美丽的野花、绿草和树木。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温柔地照射在地面上。这一切形成了一幅世间最美好的画面。医生说父亲将在两个月后康复。但是两个月之后,他仍然无法独立行走。我们都很为他担心。有一天,我问他:“爸爸,你感觉怎么样?”他温和地说:“苏珊,不用为我担心。跟你说吧,我喜欢与你妈妈一块散步的感觉。我喜欢这种生活。”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得出他对母亲的爱之深刻。我曾经认为爱情就是鲜花、礼物和甜蜜的亲吻。但是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爱情就像是生活中被子里的一根线。爱情就在里面,使生活变得坚固而温暖。举手投足之间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玉米,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后来的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还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某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依然坚持去爬高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外婆是细心的,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了。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的,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每天叠的纸钱,已经厚的烧不完了。如果那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节。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上一篇:新仓储物流管理制度下一篇:风桥施工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