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

2024-05-22

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精选6篇)

篇1: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

导游资格考试辅导之中国回族穆斯林的文化特色

一、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教育体制——经堂教育

早在伊斯兰教初传中国之初,回族穆斯林就在宗教活动和宗教生活中自发地进行伊斯兰启蒙教育。到了明末,陕西咸阳渭城人胡登洲首倡经堂教育。他率先出资在家中招收弟子,讲经传道。后来,他转向清真寺办学,半靠自己的财力,半靠清真寺的供给和穆斯林的施舍,其弟子越来越多。就这样,胡登洲揭开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序幕。后来,各地清真寺纷纷效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教育体制。

我国清真寺建筑是左右对称的风格,一般在主体建筑礼拜大殿的前边建有南北对称的厢房,北边的厢房作为阿訇讲经的地方,称为经堂。胡登洲因在清真寺经堂办学,所以称作经堂教育、寺院教育或回文教育。

经堂教育有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层次,其中,小学部也称为经学,一般招收 6-7 岁的穆斯林儿童入学,主要教授初级阿拉伯语的拼读和一般的宗教常识。大学专门培养新的阿訇,学生称作“海里凡”、“满拉”或“老师夫”。教师为特聘阿訇,被尊称为经师、明经、开学阿訇或乌斯托等。

早期经堂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及经典,主要依靠学生抄写。在经堂教学中,师生们主要使用“经堂语”进行教学。经堂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将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中的不同词汇或词组拼合成句子和文章。

经堂教育为伊斯兰教培养了大批人才,造就了一批名师、学者和阿訇,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由口授家传转变为学校教育,同时启动了汉文译著活动。

二、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汉文译著活动

回族穆斯林的汉文译著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明末王岱舆译《正教真诠》开汉文译著活动的先河,张中、伍遵契先后加入汉译活动,此为汉文译著活动的第一阶段。上述作者的译著中虽有儒家或佛教的影子,但伊斯兰教的特征比较明显。他们敢于同佛教、道教就宗教问题和世俗问题进行对话,也敢于质疑宋明理学的一些观点。

第一阶段汉文译著活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有:王岱舆的《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张中的《归真总义》、《四篇要道》、《克理默解》;伍遵契的《修真蒙引》、《归真要道》等。

汉文译著活动的第二阶段从马注开始译著《清真指南》始,至金天柱完成《清真释疑》为止。此时期有代表性的汉文译著,已看不出单纯的伊斯兰特质,而采取了明显的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结合的形式,同时具有伊斯兰教和儒家学说的双重特征。本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马注的《清真指南》、刘智的《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和《天方至圣实录》等;金天柱的《清真释疑》等。其中,以刘智的著作影响最大,他本人也被认为是将“以儒诠经”运动推向高潮的代表人物。刘智的《天方典礼》还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中,这也是惟一收入其中的中国伊斯兰教著作,可见其重要性和代表性。

随着活动中心逐步转移到了云南,遂进入汉文译著的第三阶段。此时期的汉译范围扩大到了天文、地理、文学和《古兰经》。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有:马德新的《大化总归》、《四典要会》、《性命宗旨》、《道行究竟》和《视天大赞集解》等。

以儒诠经运动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中国伊斯兰教的民族化特色更为突出。

篇2: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

主题:“和平、合作、和谐” 北京 2006年4月

http://business.sohu.com/s2006/nusilin/

主办单位

“今日中国论坛”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

承办单位

北京穆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这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穆斯林企业家盛会,国家高层领导、外国使节、著名专家学者、民族艺术家、民族企业家将欢聚一堂,共话友谊与合作。论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穆斯林企业高峰论坛;

2、中国穆斯林企业家十大人物及中国最具影响力穆斯林企业评选活动;

3、首届中国穆斯林企业年会暨《中国穆斯林企业》大型外宣画册的首发式与联谊晚会;·了解论坛现场精彩发言内容 查看现场图片

走进“首届中国穆斯林企业高峰论坛”,了解中国穆斯林企业发展前沿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首届中国穆斯林企业高峰论坛 主题:和平、合作、和谐

论坛相关活动

中国穆斯林企业高峰论坛

2005中国穆斯林企业家十大人物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清真品牌评选及颁奖首届中国穆斯林企业家年会暨《中国穆斯林企业》大型外宣画册首发式与联谊晚会

主要议题

在党的民族政策扶持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成果报告

探讨如何加快22个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中华民族经济的宏观研究与分析

中国穆斯林企业发展与展望

中国穆斯林在航海、医学、科学、艺术、经济等方面对世界和平与文明的贡献及责任中国穆斯林企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关系

民族企业创新科技与发展差异化战略的探讨

《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重要意义

《中国穆斯林企业》外宣画册的出版意义

篇3: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

伊斯兰文化是世界三大宗教文化之一,全球共有50多个穆斯林国家,16亿穆斯林人口, 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阿拉伯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穆斯林聚居区,也是世界伊斯兰文化的核心地区, 在全世界16亿穆斯林群体中拥有巨大影响力。我国共有2000多万穆斯林,其中回族约占50%,宁夏回族自治区有233万回族,占宁夏总人口的35.6%, 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我国穆斯林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风俗习惯和较强的民族认同感,为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开放合作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

建设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我国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突破主要大国对我国包围封锁、拓展陆疆开放的有效途径。2010-2012年,银川市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 宁夏) 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阿经贸论坛。从2013年起, 中阿经贸论坛更名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此期间,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也获得国务院批复。宁夏借助中阿博览会、“两区”建设等一系列平台,全力打造我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开放的战略高地。

二、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开放合作取得的成效

从2010年至今,宁夏成功举办了五届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原中阿经贸论坛),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仅成为中阿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宁夏融入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

一是经贸合作总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带动引领作用持续释放。2010年以来, 在中阿博览会的带动下,先后签订各类项目协议799项,总投资达10613亿元,其中合同投资3828亿元,合作项目由石化、轻工向农业、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能源化工、现代服务业等多领域拓展。同时,中阿博览会展会活动成交量大幅提升,2013年展会活动的贸易总额达3.2亿元,中阿采购商、供货商签订的协议数目快速增长。宁阿经贸合作更是取得飞跃式发展,仅2014年上半年,宁夏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就达到30.5亿元,同比增长2.6倍。

二是人文交流不断加强, 交流渠道进一步畅通。五年来, 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阿大学校长论坛,联合发表了《中阿大学校长论坛圆桌会议银川宣言》和《中阿高等学校战略性合作行动计划(2015-2019)》,达成中阿合作办学、建立政府(学校)奖学金以及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的学生双向流动等一系列协议;2013年及2015年中阿博览会期间共签订了14项广播电视合作协议,并推动我国优秀电视节目翻译成阿语,传播到阿拉伯世界;通过“中阿文化艺术展示周”进一步加强与阿的文化交流, 2015年共有来自阿拉伯国家的5位文化部长、11个政府代表团、 5支文艺团体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交流不断繁荣。

三是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合作层次有所提高。在中阿博览会的带动下,宁夏连续举办了五期现代节水农业与治沙技术培训班,培训了来自中亚、中东等113名相关技术人员;积极派出科技合作团队到阿拉伯国家就新能源、现代节水农业和清真食品检测、标准制定、认证体系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阿拉伯国家标准化(宁夏)研究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加深中阿科技合作。

四是阿语教育持续推进, 阿语人才培养优势明显。20世纪80年代,宁夏就与世界伊斯兰联盟合作,建起了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同心阿拉伯语学校, 目前宁夏在校学习阿语的学生将近4000人。多年来,培养了大量合格的阿语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广州、浙江义乌等地, 大约有宁夏培养的2000多名阿语人才,他们中有的充当中东国家穆斯林客商的翻译,有的充当中东客商的在华代办,有的已经开始自办外贸中介企业,对中阿贸易合作做出贡献。

五是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得到阿拉伯民族的认同,合作前景广阔。目前,宁夏从事清真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近3万家,宁夏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已经进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 埃及等穆斯林国家,宁夏已与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HALAL认证机构达成了相互认证协议。此外,中东阿拉伯国家粮食、蔬菜大量依靠进口,比如科威特,一直在寻求海外农业生产和供应基地,宁夏是灌溉农业非常发达的省区,又是中国穆斯林省区,与科威特有很强的互补性,科威特希望在宁夏建立肉食品基地、粮食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宁夏将成为中国清真产业联通世界的重要集散地和前沿阵地。

三、对我区的启示

近年来我区以资源贸易为主的对蒙经贸合作发展势头强劲,蒙古已成为我区对外开放的第一大国。但是在中蒙合作中,始终存在官热、民冷的现象,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层面,缺乏互信是影响中蒙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 俗话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借鉴宁夏同阿拉伯国家合作的经验,今后我区应进一步发挥蒙古族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内外蒙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增进互信,共谱中蒙合作新篇章。

(一)内外蒙合作有条件比宁阿合作做得更好

我区与蒙古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口岸相通、经济互补, 与宁阿合作相比,具有更加优越的合作条件和基础。一是文化更认同。全世界16亿穆斯林群体分属于多个不同的民族,仅我国的穆斯林就包括回族、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而内外蒙的蒙古族虽然有着长达几十年的分离,但是均属于同一个民族, 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语言和相近的传统文化。二是通道更便捷。宁夏深处西北内陆,既不沿边又不靠海,且没有内陆口岸,宁夏合作的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需要建立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空中通道,东向出海、西向出境的陆海通道;而内蒙古与蒙古国腹背相依、山水相连,双方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且我区对蒙古国开放的口岸就有10个,开展对蒙贸易物流成本相对较低。 三是产业更互补。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合作重要领域是汽车、油气和清真食品产业,而汽车、油气产业在宁夏不具有优势,清真食品由于没有形成互认标准,影响进入阿市场。内蒙古以资源开采和加工型工业为主,近年来不仅发展迅速,并且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和技术。蒙古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但资金、技术相对匮乏。利用我区的资金和技术开发利用蒙古的矿产资源,具有更强的互补性。

(二)内外蒙合作应充分发挥文化的“粘合剂”作用

蒙古国民族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深受地缘、历史等因素影响, 长期依靠前苏联,产生出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追求文化独立的意识强烈。由于担心对中国经济依存度过高威胁蒙古国经济安全,蒙古国部分民众对中国在蒙开发能源资源持有戒心。除此之外,蒙古国的环保意识比较强,认为大量矿产资源的开发破坏了蒙古国的生态环境并由此而迁怒于中国投资者。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冲突和碰撞,给中蒙合作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中蒙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人文和社会基础。

首先,要多方位开辟文化交流平台和通道,以民族艺术、 网络媒体、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为载体,在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人文艺术、图书出版翻译等领域深入广泛开展交流,增进民族认同,促进相互了解,相互认知;其次,扩大对内对外宣传。 要充分发挥区内外媒体的宣传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开辟宣传阵地,提高社会各界对蒙古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借助蒙古国的各类媒体,开辟内蒙古专版,传播“内蒙古声音”;再次,推动内外蒙在教育领域的友好合作与交流。争取国家对内外蒙教育合作的支持,增加政府奖学金,建立相关激励措施。发挥内蒙古高校和高职的教育资源优势,大量吸收蒙古国留学生,为蒙方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重点领域专业人才,扩大我区对蒙的影响。

(三)内外蒙合作需搭建高层次战略合作平台

蒙古国在政治上一度采取 “第三邻国”政策,在与中俄保持紧密合作的同时,与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交流频繁。在资源开发、能源综合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蒙古国仍然平衡各方利益,意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使得蒙古国对中国的经贸合作受到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关系和贸易网络的影响。 今后,我区要与蒙方共同打造更高层次的战略合作平台,使之成为双方合作的助推器。

首先,我区应积极主动申请将已经举办了六届的“中国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升格为“中蒙俄博览会”。 以立足内蒙古,面向世界特别是蒙古和俄罗斯,服务全中国为定位,以丰富和完善多边交流协商机制和互动合作机制为支撑, 加强中蒙在能源、 金融、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加强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的顶层设计,通过举办会议论坛、展览展示、对接洽谈等活动,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层对话平台、经贸合作平台、金融合作平台、信息合作平台、人文交流平台,使之成为建设开放内蒙古的重要载体。

篇4:回族穆斯林“尔德”节日文化探析

摘 要: 回族因信仰伊斯兰教所形成的节日习俗具有显著的特点和重要功能,以回族穆斯林两大“尔德”节日为例,它们均展现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来源和内容以及节日特点和功能。

关键词: 回族穆斯林; 尔德节; 伊斯兰文化; 功能; 特点

中图分类号: K8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1X(2014)01-0106-05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丰富多彩,作为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文化现象,它反映并影响着民族精神和生活风貌。节日活动,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生活直接和综合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全面或者局部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物质生活、宗教、习俗、道德、审美观、禁忌等各种文化现象。

节日类型之多很难统计,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往往同一民族因地域不同,节日也不完全一样。同样,不同的民族也有相同节日。节日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更是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精彩纷呈。鉴于节日繁复,划分标准难于统一,在此主要依据节日来源、性质,兼及考虑到语系和地域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宗教节日。例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藏族雪顿节等。该类型节日和节庆活动比较普遍。(2)时令节日。该种类最为普遍。如汉、满、土家族的春节,彝族年等,该类节日通常具有固定的日期,并且亲友相聚共同庆贺,伴有娱乐歌舞、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3)庆丰收节日。该类节日起源很早,与农业密切相关,是在各民族中流行普遍的节庆活动。如藏族望果节、满族添仓节、白族栽秧会等。该种节日与农事紧密联系,欢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伴有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4)传说型节日。如藏族的俄喜节和达玛节,哈尼族的祭龙节,布依族的六月六,彝、白、纳西、哈尼等族的火把节。该类民族节日来源都与传说故事相关。(5)纪念型节日。这是指为了纪念某个重要日子而一年一度举行的节庆活动,多产生于现代。一般分国际的和国内的两种。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国庆节和建军节等。

伊斯兰教的传入中国与回族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回族的传统节日明显受到伊斯兰教影响,多为宗教节日。伊斯兰教的总纲要求是内心诚信、口舌招认、身体力行。简言之,必须履行根本要求,坚持认主独一和六大信仰:信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复生、信前定。在生活的实际言语行动中,践行“五功”,即念、礼、斋、课、朝。本文以回族穆斯林“尔德”节日为例,以最核心的认主独一和“斋、朝”功课为主要探究对象,介绍回族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和内容,对节日特点和功能做一探讨。

一、回族穆斯林尔德节日习俗来源和内容 

(一)开斋节 

国内有回、东乡、保安、撒拉、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塔吉克、柯爾克孜、乌孜别克等10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另有“白回”“傣回”“藏回”“蒙回”以及汉族穆斯林一同欢度此节。就国际而言,这是全世界穆斯林欢乐吉庆的节日。开斋节系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突厥语系称之谓“肉孜节”。时间以伊斯兰教历(即希吉历、回历)计算,在十月一日。九月是斋戒月(赖买丹的月份,阿拉伯语),该月正是《古兰经》下降之月,“赖买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古兰经》2:185),①①《古兰经》,马坚译,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制厂,1987(回历1407)。括号中数字表示(章:节),下文同,文中所引均据此版本,将不另注。 即规定所有健康的成年穆斯林男女都要履行斋戒功课,称作封斋或把斋,从黎明到黄昏戒除饮食男女,谨言慎行,自我反省,克制私欲。此为“五功”之一,定为主命。斋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要求,主要指饮食男女;第二层是指肢体斋,即言行之端庄和修善;第三层境界是心灵斋。“人性是贪吝所支配的”(4:128)“达五德啊……不要顺从私欲,以免私欲使你叛离真主的大道;叛离真主的大道者,将因忘却清算之日而受严厉的刑罚。”(38:26)真主警戒作为大地的代治者达五德圣人以及人类应当时刻警醒并戒除私欲,清洁心灵,升华品性。

斋月被看作忏悔之月、行善和宽恕之月。“你们绝不能获得全善,直到分舍自己所爱的事物,你们所施舍的,无论是什么,确是真主所知道的”。(3:92)真主说:“如果你们行善,那么,你们是对自己而行善;如果你们作恶,那么,你们是对自己而作恶。”(17:7)又说:“谁以善债借给真主,他将以许多倍偿还他。”(2:245)穆斯林普遍热衷在斋月中践行善举,获得真主喜悦,因为“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99:8)穆斯林的根本信仰在于认主独一,崇拜真主的根基和体现在于完美“五功”。斋功是被穆斯林普遍重视的。尤其重视斋月中的盖德尔之夜(Laylah al-Qadr),穆斯林普遍遵守“守夜”或“坐夜”的宗教习俗。此夜是伊斯兰教对《古兰经》始降之夜的敬重称谓。“盖德尔”系阿拉伯语音译,为“前定”“定命”“高贵”的意思。该词始见于《古兰经》第97章,译作“高贵的夜晚”或“珍贵之夜”,即“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我在那高贵的夜晚确已降示它,你怎能知道那高贵的夜间是什么?那高贵的夜间,胜过一千个月,众天神和精神,奉他们的主的命令,为一切事物而在那夜间降临,那夜间全是平安的,直到黎明显著的时候”。(97:1-5)根据经注学家的解释,该夜为真主开始向先知穆罕默德颁降《古兰经》经文之夜,即把“记录在一块受保护的天牌上”的全部《古兰经》经文按其原行踪降到距离世间最近的天体,以引导世人从迷惘中走向真主的正道,故称“高贵之夜”;该夜还是真主预定世间万事万物的命运之夜,并于该夜派遣众天使降临世间料理事务,显示了真主作为最高唯一主宰的绝对权威,故又称“前定之夜”或“权力之夜”。通常用来专指伊斯兰教历9月(莱麦丹月)第27夜。由于《古兰经》明示盖德尔之夜“胜过一千个月”,天使降临,彻夜平安,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过:“谁使该夜充满生气,谁就有资格进入乐园。”所以穆斯林十分重视这一珍贵之夜。逢时,男子聚集在清真寺内,进行换水、听“卧尔兹”、礼拜、跟随阿訇赞主赞圣、为亡人祈祷等活动。妇女在家制作油香和馓子送到清真寺里,供礼拜者享用。有的妇女还会打开箱柜,以示迎接真主恩降给养和吉祥。这一夜,家家灯火通明(旧时点油灯、蜡烛),以示庆祝,感谢真主。这种为求得真主的回赐而彻夜不眠的活动,即为“坐夜”或“守夜”。

当穆斯林圆满完成斋月功课后,就是完成了真主给人类的一项定制、一件重大的善功。开斋的吉祥、喜庆不言而喻。全体的穆斯林男女老少,起个大早,重新做了“务斯里”(大净、沐浴),穿上最好的新衣,擦上香水,里外打扫干净,收拾整齐,每人施舍钱物,履行开斋捐的义务。共同庆贺,朗诵赞词,到郊外或聚集清真寺,参加会礼,聆听伊玛目的卧尔兹(演讲)。然后,大家走亲访友,互致“赛俩目”祝福品尝早已准备好的美味佳肴。有时,穿插一些游戏与娱乐活动,持续3天。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喜庆祥和安乐却不放纵狂欢。

nlc202309042012

关于斋功要义,学者们多有论述。刘智的《天方典礼》中说:“斋非仅止食止色也,务斋诸耳目身心,故斋之日,不起妄念,不动尘思,举止唯敬,语默为恭。”“真回老人”王岱舆概括斋戒的意义:“省过,节欲,清心”[1]188。“真主谕云‘斋属予’盖主清净,无情欲饮食诸缘,人能斩绝诸缘,习主清净,自然相近于主矣。此斋之极义也”[1]189。真主在经文中阐明,斋戒的目的在于“以便你们敬畏”。先知穆圣(愿主福安之)說:“斋戒是一面盾牌。凡是斋戒者,均不得讲丑活,做蠢事。即使有人向他挑衅或辱骂他,他都应当说:‘我是斋戒者,我是斋戒者。’”[2]177同时,他会记起自己是有“人性”而不是“兽性”的人。斋戒最重要的在于锻炼斋戒者内心修为的境界——只有真主才是监察者——遵循真主的命令。穆圣说:“谁不能放弃说谎与作伪证,那么,真主就不需要他放弃饮食。”[2]178伊斯兰斋戒的精神在于敬畏真主,求主喜悦。正如《古兰经》中说:“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我不望他们的供给,我也不望他们的奉养。”(51:56-57)

斋戒具有多方面的义理和益处。例如,斋戒能令人敬畏真主,虔诚拜主;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加强自律精神;能够使富人体恤穷人,培养恻隐之心,扶困济贫;能有利于产生贫富之间的社会平等意识,有利于协调人际与民族关系,有利于构建和美社区与和谐社会;更能磨练人的意志与耐性;等等。这不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影响。

在此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斋戒对于人类而言并非如同常人(非亲历体验者)所想像的,认为这是一种“残酷”的事。真主给人类的定制中蕴藏着益处和妙处,在灵活性之中又彰显着人性之大美。真主说:“你们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4)经文中的“难以斋戒者”,就是指年迈的老人、体弱的病人、孕妇、乳母、痊愈无望的病人;这些人不必封斋,也无需补斋,只需依所缺的日数每天供给一个贫民一日的饭食——其限量为一个中等饭量的男人能够吃饱[2]180。“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以便你们补足所缺的日数,以便你们赞颂真主引导你们的恩德,以便你们感谢他”。(2:185)“真主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责成”。(2:286)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切身体验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斋戒精神。斋戒的确是一项利人利己有益于社会又充满人性的美好功课。其二,斋戒不仅仅是穆斯林必须遵循的律令。作为“全世界的主”(1:2)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这说明在天启的教律中,例如犹太教和基督教律,也都有斋戒的律令,它曾是以往那些古老民族的律例。

(二)宰牲节 

这是“尔德•阿杜哈”的意译,阿拉伯语音译作“古尔邦”,意为“牺牲”“献牲”,本意为接近,引申为通过牺牲,行善干好,来接近真主。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教律规定,十二月上旬为“朝觐”的日期,来自全球的穆斯林不分民族、种族、肤色、国籍、职位等齐聚圣地麦加,履行宗教功课,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十日以宰杀牛羊驼共餐庆贺。“天房大会,俗称小节,继往圣之遗迹,遵历来之古礼,大众宰牲,最为切要,实为近主之因由,可渡业缘之火海”[1]119。“真主悯世人离散,忘自己之从来,乃命阿丹阐扬大众,平生一次,朝觐天房,参悟正道”[1]189。“是时省悟,随即斩断万缘,超越生死,思还大命之乡,完结先天之约,复命归真,一心向主,此清真朝觐之义也”[1]189。

宰牲节的来历是:真主慈悯先知伊卜拉欣,使其晚年得子易斯玛仪。先知伊卜拉欣夜梦真主令他宰子献祭,以考验其对于真主的忠诚。当父子两人唯命俯首时,真主派特使送来一只黑头绵羊代替。“夫以无过之牲灵,罚赎有过之君子,名虽施济贫难,理括财色身体。俗子无知,反古道而不遵;清真至理,非智人而不悟”[1]120。从此,牺牲节的宰牲之礼相沿至今。牺牲节的奥义在于,表现了伊卜拉欣父子对真主的忠诚,以及易斯玛仪对父亲的孝敬。故又称“忠孝节”。该节日表达了人们对主道的奉献牺牲精神。庆贺仪式类似开斋节。不同的是:宰牲。各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或一人一羊,或七人一牛或骆驼。挑选膘肥体壮,外形美观的,不许以有伤牲畜充代。表示牺牲自己的心爱之物来接近造物主。“内处兼特,不偏不倚,始为正道也,因正人之与真主,其中有三大障碍:乃财物也、恩爱也、自己也”[1]120。“三障未超,怎得清真世界;四牲未降,终堕昏迷苦海”[1]120。肉三等份,分别用于馈赠亲友,施舍济贫和自家享用。广义的牺牲之物则可泛指人的体力、智力、精力、财力乃至生命。当主道需要时,毫不犹豫地奉献,以实现人生之最大价值。在新疆牧区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和塔吉克等族,还举行刁羊、赛马、摔跤等文体活动,热烈庆祝。

二、尔德节日文化特点和功能 

通过对回族穆斯林尔德节的介绍,我们发现回族传统节日中展现出来如下信仰习俗特点。

(一)民族性和群体性 

世界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并非雷同。节日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回族亦如此。人们是需要一种民族归属感的。节日恰好是一种大众共同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回族节日活动中处处彰显出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体性显著特征。在当下开放、自由、多元的时代浪潮里,虽有淡化或弱化信仰意识的趋势,但坚守者占据主流。(二)周期性和朴素性 

节庆时间周而复始且举行欢庆的时间又相对固定,有着全体穆斯林高度集中一致的表现。同时体现了人们在非常时间段里宗教生活的朴素性。斋月为伊斯兰教历九月,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朝觐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上旬,这些都具有全球一致性。这种周期性的节日庆典也是信仰习俗中展现得最充分和最凸显的部分。相比较而言,在更多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回族的信仰习俗例如清真饮食等也是随时处处可见的,展现出更多的朴素性特点。

(三)稳定性和区域差异性 

回族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生活习俗,日积月累就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回族穆斯林居住区域、自然历史、地理环境及受汉文化影响程度之不同,造成在节庆活动甚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极大的区域差异性和地方性特点。例如,同样是走坟,宁夏回族是在“尔德”会礼后,请阿訇甚或由自己念诵《古兰经》,以纪念亡人;山东乡村的回族选择在春节前请了阿訇去“走林”(即走坟),在时间上同于汉族,而在具体行为上又有所区别,不同于汉族的烧纸上香、以点心水果等食品去祭奠亡人。

(四)多样性与复合型

认主独一的信仰是根本的、核心的、不变的,但习俗在节日与日常中的表现包含着丰富的要素与内涵,回族因受伊斯兰和中华文明的双重哺育而彰显出一种包容多元的复合型文化特点。信仰习俗在节日庆典中呈现出神圣性与世俗娱乐性的多样性统一。

(五)跨区域性 

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谈到斯拉麦坦(Slametan)的集体宴会这种仪式时,强调它能有效地达到两个效果:“谐调最终的价值观,有效整合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也能满足农民大众特有的协调理智、稳定情感的心理需要。”[3] 回族穆斯林基于共同信仰使他们超越了地域性差异。正所谓“天下回回是一家”。 

nlc202309042012

信仰在一个民族的生活中占有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回族传统节日在民俗生活中发挥着多种功能。

(一)凝聚整合功能 

此处的“凝聚”指在节庆活动过程中,从整体上所展现的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凝聚力及其精神风貌,也指表现在地理、乡土方面的特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集团(或集体)型特征。共同的伊斯蘭信仰所形成的相同习俗特性在节庆活动中协调着民族内部关系,确立民族认同,起到联系纽带作用。还使紧张情绪得以释放、缓解,情感得以进一步加强,于团结中获得精神支持与生活服务,从而实现全民族的文化整合与社会控制。该功能在宗教节日和庆丰收节日类型中体现的尤为显著。笔者认为越是与一个民族、地域、集团的整体荣誉和核心利益关系密切,就越容易形成这种功能,发挥作用也越强大。这也彰显了一个民族或地域集团群体的强劲生命力、创造力及其发展潜力。

(二)社交功能 

节日不仅为民族内部的交流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时空场景,而且也为民族内部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社交提供了良好契机,这都有利于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并有助于建立睦邻友好的族际关系,对民族自身发展和民族互动的意义自不待言,并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因信仰习俗的一致性,在节日聚会中也为青年男女交友提供了便利时机与条件,如果由此进一步发展而缔结婚姻,就衍生成一种特别重要的功能——联姻功能。反之,联姻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人们间的社会交往与互动关系。

(三)传承和变异功能 

传承即历史继承性,习俗也是历史遗传或沿袭的结果,具有一种代代承传的特点。尤其是信仰习俗对于保存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习俗也带有一定的变异性特点。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关于产生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时代变迁、地域差异、生产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因素,等等。作为一种民族习俗文化,它在承传和变异的历史长河中,也呈现出延承、革新、发展和创造的动态特点。

(四)对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促进作用 

节日活动为人们提供了重要契机。经济活动既指向民族、区域、集团内部又指向其外部,特别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一点就表现的愈加显著,现实意义更加重要。这是由人类族群和信仰团体的内部需求和外部需要决定的。通常来说,这对于参与双方或多方而言,都是一种必要的互惠性活动。宗教节日如朝觐活动,在圣地聚集了全球穆斯林,他们完成主命功课的同时,也为彼此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商贸可能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人彼此尊重,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加强团结,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互动中促进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繁荣。

(五)起到重要协调功能 

真正的信仰是真善美的,也是至仁宽容的。对于信仰习俗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调节民族间(也包括民族内部之间)的和美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回汉民族关系,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第六,放松功能。回族传统节日活动中,也常常安排有教门拳之类的武术表演、踩高跷、游艺、体育、中阿文书法、绘画、教门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这对于在快节奏繁忙的现代社会里生活的人们,起到调整节奏、缓解和释放身心压力的重要功能。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习俗都是人类文明多元互动与多元互融发展的结果,并且伴随着时光之流,又体现为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岱舆.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

[2]阿费夫•塔巴尔.伊斯兰的精神[M].欧麦尔•王秋平,译.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5.

[3]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180.

[责任编辑:刘兴禄]

A Cultural Analysis of Erde Festivals of Hui Muslims

LI Hua

(Institute of Cul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250100; 

Institute of Hui Islam, Ningx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Yinchuan, Ningxia, 750021,China)

Abstract:

The Hui believe in Islam and their festival customs have strong religious features and important roles. The two Erde festivals, for example,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ive cultural sources, rich contents and important functions.

Key words:

Hui Muslims; Erde festivals; Islamic culture

篇5: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

世界穆斯林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纳家户回族集聚区,和银川机场和市中心相距皆15公里,交通便利是宁夏重点打造的文化项目。此项目是三弦集团斥资230亿元,计划在八年内全部完成。项目建成后将包括中阿之门会议基地、中阿友谊广场、国际运动公园、伊斯兰文化博物馆、高档度假村、一千零一夜乐园、水上丝绸之路、国际养老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梦幻之光演艺中心等二十三个子项目。

世界穆斯林城是三弦集团与阿拉伯国家对接,进而走向世界,战略发展计划的重要一步。此项目是国家旅游产业重点支持项目,也成为宁夏内陆逐渐向西部发展的重要契机。世界穆斯林城设计和建设得到宁夏自治区各级政府和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穆斯林城未来将成为中阿博览会的重要交流平台之一。世界穆斯林成于2008年8月奠基,9月正式开始建设,到目前为止一期规划80%工程量已经完成,智慧湾国际社区基本工程完成,度假宾馆项目主体工程竣工,运动公园副会所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项目全部竣工后,世界穆斯林城将成为文化沙龙、文艺演出、学术探讨、文化交流的场所,成为文化旅游的新方向。三弦集团董事局主席妥云先生表示,世界穆斯林城项目是三弦资产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项目,将举全力建好。实施宁夏世界穆斯林城项目是充分利用中阿经贸论坛国家平台、国家战略,抢抓内陆向西开放实验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立足宁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一件大事,对于积极构筑西部内陆开放先行区、打造穆斯林文化高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篇6: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

说起宁夏银川,人们更多的是把它描述成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民间传说中的“凤凰城”,拥有西夏城、贺兰山岩画、海宝塔、鼓楼等著名历史建筑。可如今的银川已经拥有了她的新名片,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一个对外窗口。国家著名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为其制定了“宁夏世界穆斯林城——中阿之门,宁夏客厅”的国家战略。

银川三弦世界穆斯林高尔夫球会由中阿友谊广场、中阿之门国际休闲会议中心、穆斯林风情小镇、世界穆斯林城运动公园、“一千零一夜”文化广场、三弦度假宾馆、“梦幻之光”演艺中心、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国际养生养老社区等30个子项目组成。项目完成后,将可作为中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文化演出、文化沙龙的场所,成为全面推动宁夏对外交流的一个新窗口,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宁夏独特的回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推动宁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扩大宁夏与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交往,成为中阿国际合作实验区、宁夏黄河金岸战略开发样板区、国家级多元文化旅游示范区、大银川中央文化休闲区、全球穆斯林休闲度假目的地。项目投入运营后会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有利于带动银川地区经济发展。

这个气势浩大的项目建成以来,已经成为全面推动宁夏对外交流的一个新窗口和新名片,更好的向世界展现了宁夏的名族风情和回族文化,极力的推动了穆斯林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宁夏与世界的对外交流,尤其在和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上更加紧密。“宁夏世界穆斯林城”终将成为中阿国际合作实验区、宁夏黄河金岸战略开发样板区、国家级多元文化旅游示范区、大银川中央文化休闲区、全球穆斯林休闲度假目的地。

上一篇:银行内控管理手册下一篇:《电磁辐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