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2022-08-07

第一篇: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月冷、玉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久闻《穆斯林的葬礼》,却一直未下决心去触碰,直到近期。虽知道这是一部著作,但从未接触过伊斯兰教的我不确定它是否能吸引我,可当一口气完成了这漫长的5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翁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有随着书的最后一页的闭合而释然。我把书在从头翻了几遍,思绪也开始烦乱,我忽然发现这本书本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向读者阐述几个回族的穆斯林之间恩爱情仇的故事,它好像在借那几个悲惨的人物向世人表达着什么,呼喊着什么。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画出一道由: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长篇巨作。主人公们在政治、宗教中挣扎,人们在思想感情和爱情的熏陶中沉浮,缥缈,被作者独特的视角带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可爱又可恨的世界。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

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

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这部小说还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宗教、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对文物的丰富的知识,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以酣畅的笔墨,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习做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还对玉器雕刻等文物行业的行规、行话、工艺流程作了详尽的介绍。作品中的这些部分一方面对细节的真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像百科全书似的,容量大、内含丰富、行文从容,显得作品很丰厚。再有,也在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

和内心世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另外,也使得这部本来就是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少数民族生活气息与民族性格的特征更加浓郁。

这部小说在结构方式上是较有创新意味的,做得也很成功,它采取交叉的模式,分别写两代人的命运。“用电影语言来讲,就是用平行蒙太奇,交叉地表现两代人的命运,但是都是因为在历史的重负(民族、宗教的习俗)之下形成了爱情悲剧,起了相映对比的作用。”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也通过对比,使得双方命运的悲剧性愈加浓厚,从而也就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在表现旧时代时,对旧社会场景的描写、生活气息、社会背景,甚至包括二次大战伦敦的某些生活现象,写得都非常细腻、生动,可是,对比下来,新中国60年代的时代、社会背景的描绘似乎都太简略了一些。”这是一个遗憾。总之,这部小说以其新颖的主题,独特的结构方式,细致、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取得了成功,也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从我的感受来说,我通过看这部小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比较特殊地民族的生活习性。这一点,是最主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根据作者的后记,应该是有原形的,所以它更加能吸引读者。它描写了一个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也许是上天的注定,也许是尘世间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一切,造就了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源。我们看到,从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三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用世俗或者宗教教规来评价属于畸形的爱情悲剧,既而延续到韩新月、楚雁潮这两个主要生活在新中国建立以

后的年青人身上的更加让人感慨和不能接受的爱情结局,让读者陷入了深深地同情与无奈之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在这种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义的笼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取得圆满结局的悲剧。

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洁诗篇;一部映射普通大众生活的历史之剧;一部折射平凡却辛酸的爱情故事的缩写;一部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的真实画卷。这部长达50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习俗做了全面、彻底的描绘。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时间,上迄二十世纪初,下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活动的范围从亚洲到西欧,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的沉重灾难,还有鲜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习俗、玉器行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它不仅是穆斯林的葬礼,也是爱情的葬礼,围绕着几代人的似乎“扭曲”的爱情书写穆斯林人的生活„„。

所有不幸的爱情都只因为一个穆斯林的身份。新月与楚雁朝是这样。如果新月不是一个穆斯林,或者楚雁朝是个穆斯林,那么梁君璧就没有借口阻止他们的交往,新月的生命也许就不会这么快结束。而如果奥力弗是个穆斯林,那么他的诚心已经感动了冰玉,他们也必将结合,奥力弗就不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许准确的说是不会成为穆斯林规矩的牺牲品。那么这以后一切的不幸就不会发生。

再翻开书的时候注意到韩子奇的忏悔。在临终时他再也无法继

续埋藏心底的秘密。那个韩子奇自己守了几十年的秘密最终曝光让梁君璧整个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个一辈子以穆斯林身份自居的老太太在晚年才得知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居然不是一个穆斯林,那么她一辈子用穆斯林的规矩要求自己和家庭,她一辈子对真主安拉的朝拜又算什么呢?她用这个逼死了女儿的做法又得用什么来解释呢?

终于我发现对标题上的葬礼开始可以得到一点解释了。那不是对穆斯林的葬礼,而是对穆斯林繁乱规矩的葬礼。韩子奇用自己的一生,痛苦的一生埋葬了那些属于穆斯林的礼节。虽然在他临死之际他恳求身为穆斯林的妻子原谅,乞求真主的原谅,但这些不能删除他所走过的轨迹。

总之,这部书既丰富了我的生活,也让我情感得到了升华,书中的爱恨情仇依然回荡在脑海中,震撼之余不失感动,感动之后更觉凄凉······

第二篇: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从小到大几乎没读过几本书,甚至连《红楼梦》都没完整的读过。即便是完整读下来的书也是寥寥无几,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我一直觉得我对书没什么兴趣,花时间埋头读书不如看看电视剧,电影过瘾。直到大二上学期读了霍达的这本书,才彻底改变了我的态度。读《穆斯林的葬礼》时,我才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废寝忘食。我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我还清晰得记得是在周末读的。我读的着迷得到了连去食堂吃饭都不想去,觉得自己已被书中的故事牢牢得吸引住了。我觉得任何除了读书以外的事都是浪费时间。也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我发现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着,而且一去不复返。我是一大早爬起来看书的,感觉阳光由弱变强再变弱,最后夜幕降临了。不知不觉中一天就要过去了。

但我却没有丝毫的倦意,反而越来越有精神了。在这短短的一天中,我随着作者的妙笔一会儿回到了中国那个动荡军阀混乱的中国,看着梁亦清,碧儿在奇珍宅里的生活,新奇的打量着奇珍斋里各种雕琢的玉器,了解着神秘的回回以及他们的信仰;一会儿又回到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的中国,和新月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见证着新月和楚雁潮的纯洁的爱情,满腹疑惑的面对韩子奇......我感觉自己已完全置身于那个横跨六十年三代人的传奇故事里了,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旁观者,绝对不是。我觉得自己就是主人公之一,我的感情完全和他们联系在一起了。他们笑,我则笑;他们哭,我则哭;他们处于两难抉择时,我则比他们更为难;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则想竭尽全力帮助他们。直到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形象,音容笑貌都在我的脑海里占据着位置。如美丽,纯洁,善良的新月;纠结复杂的韩子奇;城府极深,能与王熙凤一拼的君璧;满腹学识,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楚雁潮;苦命的小蓉子;任人摆布,有些麻木的天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的梁亦清;敢爱敢恨的冰玉......小说里每个人物都被霍达刻画的有血有肉有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对同一个人物的评价和看法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个人的独到之处,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在我眼中新月是个善良,纯洁,有素养的好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我很羡慕她,她的家境不错,为人好,又有机会再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读书,尤其是这一点令我羡慕不已。我和她一样也是经历过高考——一场残酷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踏入最高学府。但是在书中,韩新月的大学生活填补了我内心的遗憾。北大的校园美景以及生活图景都在我眼前浮现出来了,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更巧的是我和新月一样,大学的专业都是英语,这就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每当新月给她们班上一个英语基础差的同学补习时,我都感到亲切。新月是那么的优秀,幸福。不仅学习成绩优越而且爱情甜蜜,有个那么好的人爱她。但是新月又是那么的不幸。她的身世扑朔迷离,“妈妈”对她的冷淡,父母之间微妙的关系深深伤害了她那脆弱的心。新月一家在外人眼里是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但是是不是幸福,新月心里最有数。在家里真正疼她的就是爸爸和姑妈了。每个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在家庭关系上,新月又是不幸的。

新月与楚雁潮的相遇真的很美,看似很偶然很平凡的相遇其实又是必然的。一开始,我就能感受到他们对彼此都有好感。但悲剧的是,这份爱情并不像平凡

的人的爱情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考验。可怜的新月的大脑得了严重的病,随时有生命危险。可怜的新月,年轻充满活力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继续拼搏,还没经历真正的爱情就被死神宣判了。为什么?为什么?悲剧就在,她和楚老师的爱情在处在萌芽状态时因为她的病情突然的被硬挂上了正式的标签。楚老师怕以后来不及,也为了给新月爱情的力量让她坚持住吧,勇敢表达了她对新月的爱。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时有什么感受,虽然新月很感动,很欣慰。但我觉得此时的新月很可怜。她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表白的,可是此时的她真的从心底里感到幸福吗?她有可能觉得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吧。也许雁潮的爱中夹杂着一份对学生的关爱和同情。总之,我更希望这份爱情是在新月健j健康康时获得的。那样才没有任何的怀疑吧。

对了,我还想谈谈这本书的情节。该书是结合了倒叙与顺序,古今穿插的手法。刚开始读时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读到梁亦清和奇珍斋时,有了点思绪。但又读到下一章时有感觉是独立的与前面的内容没有一点联系。我想,有可能是叙述两个故事吧。可越往后读,越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技巧。作者时间不同时间里的事同时叙述,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但如果作者不这样巧妙的安排,就不会做到再情节上取胜从而吸引我了。一开始,我不是很适应这种写法,觉得有点乱,后来就习惯了,发现该书围绕玉和月两个主题展开故事。玉篇就是亦清,子奇创业发家以及子奇和梁家梁姐妹的情感故事和奇珍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政策的变化由弱变强最终被公私合营的历程;而玉篇则主要以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背景,主要讲述子奇下一代子女的成长情感故事。玉篇为月篇中对读者造成的各种疑惑不解做了铺垫,而月篇的跌宕的情节,主人公复杂纠结的心里活动又吸引读者去读玉篇。二者相互联系,妙哉妙哉。怪不得我到后来越来越入迷了。一开始在我一直不能把玉篇里的人物同月篇联系起来,只觉得都很精彩。慢慢的,谜底也在一点一点解开。原来小奇子就是新月的爸爸;君璧是她的“妈妈”,冰玉是新月的“小姨”。原来玉篇和月篇有这么紧密的联系,讲的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故事。我后来读完月篇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读下面的玉篇,想更好了解上一代人的故事。

后来,当新月对“妈妈”对她的态度越来越感到不解,越来越伤心时,我在为新月气氛的同时,也开始冷静下来,脑子里冒出越来越多的疑问,我甚至怀疑君璧不是新月的亲生母亲。刚开始只是有这种想法而已,但这种猜测随着玉篇情节的发展——冰玉随韩子奇到英国,并在那里学习,最后拒绝了一个人的求婚后,这种猜测也得到了证实。

最后,真相终于大白了,病重的新月终于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原来是冰玉。我也恍然大悟,新月以前一直不懂小时候照片中慈祥的妈妈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原来我忽略了姐妹长的像这一点,照片里就是冰玉没错。我也反应过来为什么月篇一直没有冰玉的消息呢,其实她早就离开这个家了。

原来书中一开始出现的那个人就是冰玉啊。看完术后最令我吃惊的是韩子奇,他竟然在临死前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不是回回。读到这儿,我突然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觉得脑子有点懵.....

是啊,这也是为什么子奇一直没怎么坚持做礼拜的原因吧,是他为什么没有和那个老回回一起去圣地麦加去朝拜而被玉器所着迷执意留下拜梁亦清为师的原因吧。是啊,真正的回回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信仰的。到这里一切谜团都解开了,我恍然大悟。

对了,没读这本书以前我一直对这本书的名字充满了好奇。不知为什么叫这

个名字。以前也总是听同学和老师推荐这本书。后来,通过学历史知道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我们家都人都不信教,因此宗教这个字眼对我来说有种神秘和遥不可及的。以前只知道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也知道历史上许多战争都是由宗教冲突引起的。如中东战争。我以前特别不理解宗教真的这么有魔力么?可以让有统一宗教信仰的人团结起来与侵犯自己利益的人对抗,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真的令我叹服。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特意上网查了查有关回回穆斯林的资料。虽然只是一点皮毛但也有助我对文章的理解。我以后也会继续多去了解相关的知识。

我想大多数人在没看这本书之前可能都会认为主要讲的是穆斯林教徒的葬礼,描述葬礼的过程的。可是读过以后才知道故事里的主人公们都是回回,都是穆斯林。{韩子奇除外}而每次提到葬礼时都是当主人公们死去时。尤其时韩子奇的师傅梁亦清死时,那葬礼描绘的是如此详细和悲壮啊。每个穆斯林的葬礼都很庄严简单的,葬礼不铺张隆重但是很主义细节。真正的穆斯林走时是干干净净的,这体现了穆斯林的圣洁。也让我们不得不被这个宗教感到惊叹。

可怜的新月,死时,霍达也是浓墨描写的。是啊,一朵圣洁的花朵就这么凋零了。说真的,梁亦清的葬礼让我感到很悲伤,内心很压抑,凉嗖嗖的,一个老实本分的玉器匠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奇珍斋。这位老斋主把玉器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赶着那件让他倾尽全部精力的郑和航海图。我打心底里敬重他,虽然雕刻这件玉器的价钱并不多,但是他说为了让外国人能叹服中国雕玉的传统手艺,为了郑和也是个回回,即使付出一切也值得。所以梁亦清的葬礼是悲壮的,埋葬她的同时也是对奇珍斋的打击。

每当读到霍达关于梁亦清和韩新月的葬礼的描述时,我就觉得心寒,心痛得不得了,真是个悲剧。悲剧人物的葬礼更衬出人物命运的悲剧。

这真的是一部好书,大家一定不要错过。我现在不知怎地,自从读了这本书后再读其他的书时再没有那种让人废寝忘食的感觉了。觉得以后读的任何一本书都没有《穆斯林的葬礼》精彩》。

经典真的对很难超越。经典就是经典。

希望大家在没读书前不要看电影,会让你大失所望的。看电影电视的感觉远没有你亲自品读书籍的感觉好。读书会让你思考想像,理解。这个过程太有意思了。而通过电视,电影这种毫不费力的方式理解经典是不行的,你不可能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大家读完书再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会发现电视电影里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反差,会感到很失望。

不能先看电影后读书,假如电视电影里的形象不是你喜欢的,则会破坏你对原著的兴趣。

让我们通过品读文学作品来保留我们心中美好的形象吧。

第三篇: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集文学性和通俗性于一体的好书,很有可读性。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让我有种说不出的心疼感。

这本以不同信仰的人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命运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既细致地描写了穆斯林的各种习俗,又将特殊历史时期的人对爱情、生活的种种无奈和妥协描写得透彻。我被文里的主人翁所深深的吸引,忍不住想说点什么。

文里的女主角“新月”,性格活泼却活得压抑。因为母亲对她的疏远,让她不敢在母亲面前稍有放肆和娇柔。她不知道自己的私生女身份才是她得不到母亲宠爱的原因。只能以一片孝心屈辱于母亲的冷漠之下。这种被冷落的悲哀,读来往往让人心生愤懑而又疼痛不已。好在有父亲和哥哥的疼爱和支持,才没有被扼杀追梦的翅膀。

新月对学业的追求和向往,使她不经意地爱上了自己的老师。这是一段不受祝福的爱情,身份的错位、信仰的分歧、伦理的约束等等,都不是那么轻易冲破的屏障。所以注定了是悲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师生恋是被唾弃的,大逆不道的,被禁止的。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得了爱情呢?我常常想,如果新月不死,那么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该怎么攻克重重困难?最后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吗?我想即使他们用信仰的坚贞来捍卫爱情,最终可能还是个悲剧。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东西是无理可循的。可以想象到他们会受到怎样的阻扰。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宁愿作者让新月死去。只有这样,这段美好的爱情才能是个虽然悲情但完美的结局,起码不要忍受生离的痛苦。其实在我看来,生离比死别更伤人,那种无尽的期望和相思是最折磨人的东西。而死别是绝望了的结局,再不会让人蠢蠢欲动,只能寄相思于九泉。

新月如钩,消失在天际,一个孤独的身影年年复年年徘徊在那块墓地。满身的凄冷是撕心裂肺的伤感,新月是解脱了,留给楚雁潮无尽的哀思和痛苦,但谁能说楚雁潮在这段哀思里没有甜蜜呢?思念本是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人生一世能真正爱一次,此生无憾了。

第四篇: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 新版穆斯林的葬礼封面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一)关于信仰。

在本书中,信仰有两个方面,一是穆斯林名族的宗族信仰,对于这个民族,我一点也不了解,所以这个信仰,我不能弄明白。可是另外一个信仰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 而且是很简单的,朴素的,那就是追求自己认为自己喜欢,自己有兴趣,自己擅长的东西,这样可以使自己兴奋,不知疲倦,同时也可以是自己成功,实现自身价值 的一种向导,一种指路标。韩子奇的毕生信仰就是玉,玉改变了他的一生,同时,也因为玉,他的一生才是传奇的。

(二)关于亲情。

故事中的主人公韩子奇与新月这一对父女的亲情,女儿因为父亲的意外,心脏病突发,父亲因为女儿的离去而辞世。这是超越了两个生命的亲情。亲情是难以琢磨 的,新月看那张母亲留下的唯一照片,她不知道生母,但却执着的为这张她认为幸福的照片期待了一生。也许这就是亲情,就是这种不管时空与距离,心有灵犀的感 触与期待。时隔30年后,玉儿选择回来,见到宅子里的人那般的激动,两次错认新月,足以见得,玉儿这30年是怎么生活过来的,哪个母亲不是时刻牵挂着不在 身旁的子女,而当60岁的玉儿听到女儿“没了”又是多么的心如刀绞啊。

(三)关于爱情。 1.错爱不可取

奇哥哥和玉儿的爱情是本书中第一个爱情导致的悲剧。在随时面对死亡的地下室里,姐夫小姨子之间的亲情错误的演变成爱情,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背井离乡的一对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的兄妹,在战争与死亡的威胁下,在感情受挫与对生在战火的北平中那个家庭的无望,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但是这个作孽的行为,为后来的家庭悲剧买下了伏笔。我个人认为,在爱情面前,理智永远是最重要的。一次偷吃禁果换来一生的悲哀,这个是得不尝试的。有一句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格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理智的爱情才可以长久和保鲜。人生很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与不理智,断送一生。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所以人是可以明辨是非的,当发现错误的东西时,应该当机立断的纠正,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不能拿一时赌一世。

2.真爱无处不在

老师对新月的爱是刻骨铭心的。这个也是本书中最大的爱情悲剧。这对师生之间的爱也是那般的洁白无瑕。有共同理想的一对师生产生了真爱,而且他们之间的短暂交往是非常浪漫与唯美的,可是疾病夺走了其中一个的生命。人间处处是真爱,我个人认为,真爱是公平的,人人都可能拥有,在我们的婚恋观中,应该把爱情当做最神圣的东西来敬仰,而不是儿戏与玩弄。

第五篇: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从上星期起看到一本书叫做《穆斯林的葬礼》。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这让我十分的迷惑,不只是书名的神圣,又是一个让你回味的书名,那是穆斯林的葬礼。啊!那必将是一个凄凉的故事。读下去。

从序言中我知道,冰心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这是一本奇书。是的,这就是一本奇书。一本穆斯林的著作。它代表回回民族的骄傲。它给我们述说了回回民族的生活习惯——忌酒,不放烟花,不吃走,不吃肉。同时又给我们讲述了穆斯林的礼拜和祷告。特别是穆斯林的祷辞:

啊,安拉!宽恕我们的这些人;活着的和死去的出席

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

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众人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不要

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实验。

——穆斯林葬礼的祷辞

言归正传,回到正书上。《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从玉匠梁亦清和梁冰玉,梁君壁,韩子奇的民国时期与玉的不解渊源以及解放时期韩子奇的女儿韩新月与北大老师楚雁潮的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全文共十五章节和序言,结尾。篇章为月梦,玉魔,月冷,月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恋,玉归,月落,玉别,尾声月魂。月代表韩新月的生死恋和玉代表韩子奇的玉缘,全书一月魂结尾。

从梁亦清玉玉魔的“博雅”居起始终牵挂着韩子奇的心。幼年他跟随吐罗耶定四海为家。而吐罗耶定带着他(易卜拉欣)流浪。而他们(穆斯林)的崇高的理想就是去圣地麦加朝拜而易卜拉欣又是吐罗耶定漫长旅途的唯一伴儿。也是他到达麦加的唯一的希望。而这一切从他(吐罗耶定)遇见玉匠梁亦清起一切都改变了。易卜拉欣迷上了玉,在他的脑海里只有长长的玉河,这玉缘将伴随他的一生。易卜拉欣辞别了吐罗耶定,他的巴巴,跟随他的师傅梁亦清学艺。他改了名

字成为了韩子奇,其实他一直记住他自己的名字——他姓韩。从了梁亦清也成了梁亦清的梦想——将一手精湛的手艺传递下去。

到我已经看到的为止我认为玉殇就是中篇高潮。

玉殇——这中篇的精湛之笔。

梁亦清的死。三年即将完成的玉宝船而那美好的景象呈现在他的面前,然而天不随人意,宝船毁了,

“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里看见天塌地陷,灵魂都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的师傅……..。

梁亦清面对宝船被毁“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宝船!生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一刻结束了,他倒在那残破的宝船上,滚热的鲜血吧玉匠和碎玉连成一体。

而真正的高潮还在后头,特别是玉别,月魂。但让感叹十分。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更是清纯至真。面对病魔缠身的韩新月,这让我们读者感慨命运对他的不公平。一个柔弱的少女风华正茂却,,,,。

全文的重点所在还是后头的让人猜不透的的结局。那让人叹息的结局自从韩新月住院以来,作为老师的楚雁潮每逢探视必到,与其说他对学生的关爱,更不如说楚雁潮对韩新月动了情网。是啊!楚雁潮已经无法自拔,深深陷入。可惜天不随人意,这一切一切将构成一个多大的悲剧。作者将会的我们怎样的结尾。那韩子奇和梁冰玉在伦敦的发展如何。在民国和解放时期同时上演的两场的爱情将会是怎样的结局。还是接着往下看吧。

上一篇:多媒体使用心得体会下一篇:电力系统基础复习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