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的心得体会

2024-04-08

穆斯林的葬礼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穆斯林的葬礼的心得体会

我听说这本书很久了,但很抱歉我没有认真读过它。这个“偶然”的机会终于让我有幸看到了它的风采,我想写点什么,却不知道该写在哪里。《月与玉》的意境,充满淡淡的忧伤,让我写不出来。好像不重视,就会打破这种美好的意境。

这是一首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诗。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历史剧;反映平凡却苦涩的爱情故事的缩写;一张真实的照片,展示了奇怪而古老的民族习俗。这部50万字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和淡然的文笔,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婚丧嫁娶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描写。宏观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展现了广阔的生活图景。作品中人物的活动范围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从亚洲到西欧,描写了二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鲜为人知的穆斯林生活习俗,玉器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它不仅是穆斯林的葬礼,也是爱的葬礼。它描述了几代人看似“扭曲”的爱情周围的穆斯林生活。

读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书中美丽的文字和表达深深吸引。作者用的词如此贴切,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我觉得是现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挺独立的。不足为奇的是,它以其独特的情节和风格造成了“轰动效应”。看完这本书,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心里的悲痛和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这么残忍。我想给一个完美的少女这样悲惨短暂的一生。我想拆散一对真心相爱的人,让他们无法跨越阴阳的鸿沟。死者是自由的。活人呢?还是要承受人类的痛苦。

篇2:穆斯林的葬礼的心得体会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有十个民族是穆斯林。

今天,我们将随着回族女作家霍达写的《穆斯林的葬礼》,走进穆斯林庄严而新奇的世界。它像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这是一部穆斯林圣洁的诗篇,充满着悲剧的美感。掩卷沉思,余韵绕梁。

围绕着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和楚燕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款款向我们走来,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和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和明镜。女作家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玉器世家三代人的盛衰,命运的跌宕沉浮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在磨砖对缝的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似的门楼里。门扇的中心部位,是一幅双钩镌刻的金漆对联:“随珠合璧,明月清风”。

这是一曲穆斯林人生的咏叹。这是玉的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本书气势恢宏,时代背景有殃及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世界大战;有《何梅协定》、《秦河协定》签订时几千名北大学生的游行示威;有解放后--时期沉重的背影。

这里有北大的旧址-----燕大的湖光塔影,有伦敦浑浊的泰晤士河,七十米高的威斯敏斯教堂及作为全世界标准时间的格林威治钟声。

在梁玉清的玉作坊里,我们看到他弯着腰,流着汗,不停地磨着各种玉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那艘“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了。船身浮在波涛之上,船头高昂,船楼巍峨,甲板、绞盘、铁锚历历在目。连天的海浪,流动的云彩,海鸥翱翔其间,星月出没其里,郑和和文武百官各执其事,活灵活现。仿佛五百年前那震惊世界的航海奇迹又重现了!可惜还没有完成大作,梁玉清就劳累成疾,抱憾而去。他的徒弟,韩子奇,责无旁贷地挑过担子,继续着他伟大的未竟的事业。

于是,在“览玉盛会”上,我们看到了每个朝代琳琅满目的玉器,那翡翠绿如翠羽,白玉白如凝脂,玛瑙赤比丹霞,青金石蓝似晴空,碧玺艳若桃花,交相辉映,灿烂夺目。跟随着“玉王”韩子奇,我们乘坐英国客轮“海豹”号离开上海外滩,穿过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进入孟加拉湾,最后来到了大不列颠岛。他是为了保护整箱的玉而离开妻儿,远涉重洋逃到英国的,玉就是他的命。这些在希特勒的残酷战火中九死一生的宝玉,颠沛流离,伴随了韩子奇坎坷的一生,他也为之奋斗了一生,然而最终逃不过十年浩劫被全部摧毁的命运。

“一群身穿军装、臂缠红箍儿的陌生年轻人冲进了“博雅”宅,捣毁了木雕影壁,涂黑了抄手游廊上的油漆彩画,砸开了“密室”的门,把里面的藏品洗劫一空!这个漏划资本家,私藏着这么多值钱的东西!年轻的红卫兵其实不知道,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国宝,任何一件都堪与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媲美!”

玉的悲剧,同样在主人公身上体现。北大的优秀学生韩新月与年轻的老师楚燕潮纯洁地相爱,楚燕潮深情地对新月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辉映,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把他们分开了!”新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得不离开她心爱的北大学校,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楚燕潮爱的脚步。他悉心照顾她,给她春天的希望。他们的爱情正悄然萌芽,却被新月的母亲-------那位扑朔迷离、似亲生非亲生的母亲无情地斩断了。因为楚燕潮是汉人,回回是不可以嫁给汉人的!宗教的威严、人性的真谛在这里碰撞,遭遇了无比的困惑!纯真少女的爱心像一块无瑕之玉一下跌的粉碎。他们是那样的绝望,新月的病情开始加重……

本书最大的悬念便是韩新月的母亲-----梁君壁,她表面上显露着压人的威势,其实内心隐藏着一腔悲痛。有时自私,有时无奈,在爱与恨中苦苦守着这个完整的家。当看到她对待女儿新月时好时坏的矛盾态度中,我们和新月一样,产生了疑惑,她是谁,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家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作者故弄玄虚,卖弄关子,牵引着你一步一步地往前看,不能遗漏任何章节,直到最后结尾,才真相大白,原来新月不是她的亲身女儿,是丈夫和妹妹的孩子!结局是令人震撼的,但也是悲情的。韩子奇与梁冰玉有着深刻的爱情,但最终躲不过世俗、伦理、道德的偏见,他们天各一方,永远分离。只有遗憾的泪水伴随着他们一生一世。

新月死了,她的死是祝英台的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令苍天泣血,万物悲悯。她临终前终于弄清了自己的身世。她化为一缕月光,飘飘渺渺,缓缓升腾,她想去寻找自己亲生的母亲。啊,母亲,照片中的母亲,是多么慈祥美丽。

清真寺上空的红灯亮了,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都在仰望着天上的新月。神情肃穆的阿匐和乡老,在“伊玛目”的率领下缓缓走进“博雅”宅,为新月举行葬礼。新月躺在“旱托”上,接受最后的洗礼。

“啊,安拉!你赐福于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吧!就像你赐福于易卜拉欣和他的追随者一样!你确是应当赞美和称颂的!”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教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穆斯林共同默默地为亡人祈祷。

篇3:《穆斯林的葬礼》的女性形象解读

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 塑造出了姿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典型的虔诚穆斯林教徒梁君璧、知识女性梁冰玉, 新生一代韩新月等, 给人启迪又让人反思, 在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穆斯林的葬礼》经历了前后60年, 描写了三代人的风云变幻, 本文从女性书写这点切入, 简单的为女性形象归几个类。

1. 传统的穆斯林女性形象

梁君璧和梁冰玉的母亲白氏和姑妈都是传统的穆斯林妇女形象。她们虽然不是同一时代之人, 但是却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因此可以归为一类。她们都没有受过教育, 所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靠母亲言传身教的。 (文中没有提起, 但是笔者觉得白氏的母亲和姑妈的母亲肯定也都是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传统女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女性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中国古代的典籍《易经》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矛盾方面组成, 天地阴阳之气聚合而成。万物如此, 男女也是这样。”

而作为“回回”的白氏和姑妈不仅受到传统思想道德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她们信奉《古兰经》, 信奉真主安拉, 她们都是受这种潜意识的文化底蕴影响的, 她们勤劳能干, 不争不闹, 贤良淑德, 只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的家务, 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在《穆斯林葬礼》一文中, 描写白氏的笔墨不多, 但是她的每次出场都是贤淑温和的, 对丈夫的主张不提一点异议, 不离不弃、毫不抱怨的跟着梁亦清过着穷苦的手艺人的日子。包括姑妈, 得知自己的丈夫被日本兵抓走以后, 就觉得自己是个没家的“孤魂野鬼”了, 就随了自己跟着韩子奇一家, 做仆人。并且在韩子奇家生活的过程中也一直是勤劳能干、善良忠厚的。虽说后来她也在新时期生活着, 但是她无欲无求, 仍然是忠实地做着自己作为仆人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姑妈也算得上是传统的穆斯林女性。这类传统的女性, 她们没有主见, 凡事听别人的, 白氏和姑妈可以说是传统的穆斯林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

2. 新旧交替时期变化中的梁君璧

梁君璧在本书中贯穿着三代人, 她是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的, 她非常典型地表现出了有着各种冲突的中国传统穆斯林。穆斯林特有的坚强、坚忍、果敢的特性, 她都拥有, 溶在她血液里的穆斯林信仰和几百年“回回”的心理积淀也一直支配着她, 使她既能勇敢面对各种艰难困苦, 也在各种文化冲突, 亲情爱情各种情感交织时做出了不近人情的决定, 给亲人带来了各种伤害。

作为女儿时, 梁君壁懂事勤快, 是父亲事业上的有力帮手。她坚强勇敢, 在父亲去世后, 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刚刚与丈夫结婚之时, 不用说, 她肯定是个贤妻良母。但是随着生活的各种变故, 少女时期的刚强与果断却逐渐走向了冷酷无情和专横独断。在穆斯林梁君壁的眼中, 首先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结合没有“古瓦西”, 没有宗教仪式, 这是为教规所不容的。而且, 《古兰经》严禁一人同时娶两姐妹, 这都是作为虔诚的穆斯林所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 作为韩子奇的太太, 强势的她是不允许丈夫与别的女人有染的。赶走冰玉, 保住自己的地位, 是她刚强作风的必然体现。这是传统与现代, 宗教与现实冲突的结果, 同时也是梁君璧这个在传统穆斯林文化中成长的女性在与以梁冰玉为代表的新文化的碰撞。

丈夫外遇使她在以后的岁月里变成了一个绝情冷眼的女人!身为妈妈, 她费尽心机地拆散了儿子单纯的初恋。而当面对新月——她名义上的女儿 (实际上却是丈夫与妹妹的孩子) 的时候, 梁君璧的心理更是非常复杂。当新月说出自己爱的誓言时, 她说出了“我宁可你死了, 也不要你留在世上丢人现眼”的激烈言辞。看似无情, 但是她的那句“也不知从那里传下来的贱根儿”暴露了她一生中无法解开的心结:面对新月, 她想起的是那个抢走自己丈夫的人。

从其心理层面上说, 梁君璧不仅是中国传统穆斯林的“一个”, 更是“一类”, 梁君璧的人物形象, 是个更富典型意义, 更是新旧时期中国传统穆斯林的女性定位的反思!

3. 新时代的女性梁冰玉

梁冰玉也出生在传统的穆斯林家庭, 与姐姐不同的是, 冰玉从小就深受着现代文化的熏陶, 她是一个现代性多于传统性的女性, 也是书中第一个开始有“人”的意识的女性。

从小就接受现代教育, 梁冰玉明白人都是平等的, 所以她一直都勇于追求真实的自己。冰玉与韩子奇在战乱的伦敦地下室里相爱, 她“我是一个活着的人, 我有权利生活, 有权利爱”的宣言, 既是她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 也是人性战胜礼教的断然声明。及至辗转万里返回心中的故乡, 却发现自己的亲人、祖国的礼教都不能接受她, 所爱的男人成为了为社会舆论所累、无暇顾及自己的懦夫, 曾经的爱都被所谓的社会责任所淹没, 她失望却也无可奈何。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认命, 而是离开去重新追寻自己的价值。只是因为她已经明白了:“在中国, 只能做这样的女人, 愚昧、麻木、自贱、自辱, 持家的奴仆, 生育的工具”。看清这点, 她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爱人的退缩, 坦然的鄙视那些为社会舆论压迫不敢做真正自己的胆小者。并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新“人”立场:“我是一个人, 独立的人, 既不是你的, 更不是梁君璧的附属品。我不能为了让你在这个家庭、社会像‘人’, 而不把我自己当人。”这是几千年来处于附属地位的性别群体的觉醒。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 离开故土, 离开这个有着各种爱的地方, 她并不是不害怕, 只是为了找寻自己, 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她必须出走, 纵使孤独也无悔。

在梁冰玉的文化心理结构中, 人的意识、女性的独立意识中与觉醒并支配了她, 超越了特定民族的心理意识, 这是进步的体现。

4. 当代女性形象韩新月等

《穆斯林葬礼》一文都在围绕着“玉”和“月”展开, 因此新月在作品中也是占据着重要角色的。韩新月是作为作品中的第三代人物出现的, 她与郑晓京, 谢秋思、罗秀竹等属于当代年轻女性范畴。与其母亲梁冰玉相比, 韩新月更少了传统的负累, 更多的是现代文化人格。新月的爱情、学业和思想都是现代的, 是比较典型的现代文化人格形象。她争强好胜, 如愿以偿考上北京大学, 满怀信心地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与同学们争个高低。在爱情上, 她认同“平等、真诚的爱情”。

这些思想见解, 跟我们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了。在她们那一年代, 个人意识的觉醒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韩新月和她们同学都在当时最好的大学读书, 她们来自祖国各地, 是不同的民族。但是她们共同享受着新中国的高等教育, 接受着最新潮的观点, 有人满腔热血想投入一项事业, 譬如, 韩新月一心想从事翻译事业, 并与志趣相投的楚雁潮老师产生了爱情。郑晓京, 则是典型的大学生干部形象, 她出身干部家庭, 自己也热衷于政治, 她严肃而犀利, 甚至会把老师逼问的说不出话来, 她也是当代女学生的一种典型代表。谢秋思, 一个来自上海的女孩子, 在作品中, 一直都是有点小资产阶级倾向的, 她美丽优秀, 争强好胜, 又善嫉妒, 也属于当代大学女生的一个类型, 还有湖北女孩罗秀竹, 她胆小自卑, 却又心地善良, 没有心机。都是现代生活中性格各异的人物代表。韩新月她们就属于与当代联系最紧密, 也是相关性最大的一类女性形象了, 跟后世的联系也很密切。从这方面看来, 也是有着一定的文学价值的。

摘要:《穆斯林的葬礼》一书塑造了一批鲜明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受不同环境熏陶, 有着各不相同的性格与命运。霍达对这些女性的塑造, 可以称得上对一个时代的女性群体的经典归纳, 是当代文坛的一大创新。本文将结合纵横时空来重新审视《穆斯林的葬礼》对女性形象的书写。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女性,新时代,觉醒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1.

篇4: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兴衰的历史,叙述了两代人对婚姻爱情的追求与抉择,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舞台上的悲与喜,揭示了他们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间接地回顾了近代中国穆斯林漫长而坎坷的历史足迹。

这部小说在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的同时,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等作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对玉器雕刻等文物行业的行规、工艺流程作了详尽的介绍,在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也使得这部作品少数民族生活气息与民族特色更加浓郁。

【片段欣赏】

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那一双眸子,从原来的清亮、乌黑而变得像雾霭山岚一样黯淡;托着瞳仁的眼白,已经布满了鲜红的血丝,像两颗玛瑙!韩子奇为师傅感到痛惜,为自己感到惭愧:师徒如父子,自己为师傅分了多少忧愁和辛苦呢?

“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明儿?明儿就八月十二了吧?咱不能将米将牙儿地等到十五才交货,我想,早一天是一天……”

“那,我来接着做,您歇会儿,瞅着我就成了。”

梁亦清坚决地摇了摇头:“不成!自古以来,都是徒弟画龙,师傅点睛,不能乱了章程。”

“师傅,我乱不了您的章程,”韩子奇说,“我先替您做一会儿,到肯节儿,还让您做……”

师傅看着这个自信而又逞强的徒弟,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松口:“子奇,不是师傅信不过你,这三年,你的手艺已经学成了,比师傅我差不到哪儿去,这宝船其实就是咱爷儿俩做的,只不过你做得少点儿,我做得多点儿。以往,不当紧的地方,我不也放手让你做了吗?可眼下,这活儿到了画龙点睛的时候了,怕万一有个闪失,还是由我来做完了它吧!我这辈子琢了多少玉,最可心的也就是这个大件儿,这是我的压轴戏,唱完了这出戏,我梁亦清也就称得上一个琢玉高手了!往后,我就光支支哈儿,瞅着你也唱成个名角儿!子奇,再等等……”

人心,毕竟不是靠语言可以完全表达的,师傅还是没有透彻地理解徒弟。说到“闪失”,韩子奇默默地缩回了跃跃欲试的手,他不想再分师傅的心,让师傅安安静静地施展出积几十年经验而炉火纯青的绝技去点睛吧,那是一个艺人赢得创造的快乐和荣誉的关键一搏!

“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作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人寿有限,‘无常’到来,万事皆空;可你留下的活儿,它还活在人间。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隨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宝船!在渡过漫长的航程即将到达彼岸的时刻,宝船遭到了意外的灭顶之灾!三保太监郑和遥指远方的右臂被摔断了!这是《郑和航海图》中至关紧要的一笔,整座玉雕的核心部位,七下西洋的方向所指,一臂断裂,前功尽弃,即使丘处机、陆子冈再世也无可挽救了!

“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生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一瞬中结束了,他倒在那残破的宝船上,滚热的鲜血把琢玉人和碎玉连成一体!

【探究练习】

1.分析文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

2.文中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

3.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温丽敏/供稿】

篇5: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很遗憾没有真正认真拜读过,这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我幸得一睹风采,终于断断续续读完你了。此刻我的胸膛内莫名的激荡着怎样的情怀呢?好像是久违了的感动,好像是没克制了许久的共鸣。我被主人公的命运所深深牵引,为他们担忧,为他们不平,为他们痛惜,为他们哀伤。最后我竟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了。原来人类的感情都是如此类似,伤痛也是如此类似。现在我所留下的零星片语均不过是暂时的混乱的。我只把它粗粗速读了一遍,留下的不过是些粗陋的见解。

但是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得到宁静了。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篇6: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

这是一本好书,人物形象生动,情节结构跌宕起伏,情感描写真挚动人,主题内涵深刻,让人一读就欲罢不能。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打开,里面的人物一个个浮现在脑海里。梁一清的刚正不阿,韩子奇的多愁善感,梁的敢爱敢恨,褚延超的浪漫柔情,以及的纯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穆斯林的葬礼》主要描写了老北京一个玉商的沉浮,以及这个家族的三代人与周围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之争,从而展现了现代中国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碰撞所造成的一系列因果循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而又激荡的民国画卷。

这本书的结构相当独特,主题分别是“玉”和“月”。两条主线同时进行。《玉》一章讲述的是主角韩与岳父梁亦清的创业经历以及主人公的爱情,《月亮》一章讲述的是主角孩子的成长经历和爱情历程。

毫无疑问,书中人物的结局充满了悲剧色彩。梁一清一生生于玉业,却因玉而气绝身亡。子韩琦是一代“玉王”,最终以事业失败、爱情受挫、女儿早逝而告终。韩新月和楚彦超注定相爱。所有这些东西,都读出了作者爱的每一个字和血泪的悲剧性表达。

这本书一口气写完了。同时,书中人物的命运总是触动着读者的心弦,让我们时而担忧,时而欣喜。当书中人物的命运以悲剧告终时,读者积累的感情就像决堤的水一样汹涌澎湃,不禁为自己的命运叹息。

结尾的悲剧也体现在命运的无常和讽刺上。韩夫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和根深蒂固的习俗,她竭力阻挠子女与汉人之间的爱情。可以说她孩子的爱情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她造成的,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她当成坏女人。她只是个可怜的人。最后她老公说的是实话,他是汉人。

篇7: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

书中有两条线,“月与玉”。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情感故事与玉的命运传奇,读来唏嘘不已。爱而不得,不爱却又结合,这是韩子奇这位“玉王”人生情感的写照。梁君璧与梁冰玉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气质让我深有感慨,或许姐姐在书中的角色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拆散儿子的爱情,又掺和女儿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还硬生生分开了自己的丈夫和妹妹。如此手段的人物在最后也没能真正明白人世间的爱情究竟为何物,我想她是悲哀的。

冰玉,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中都能嗅到她独特的气质,在“玉展”中用流利的英语帮助姐夫做推销展览。并且,她坚定信念投入到了自己的追求中,毅然选择出国,尽管经历了大学杨琛的欺骗,又遭遇了奥立弗的死亡打击,但真主赐予了她一段爱情,与梁君璧相比,她无疑是幸福的。

韩子奇,我们的男主角,其实他是最累的,从跟着梁亦清开始,他的一生就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生。玉是他的梦想,他的事业。他拼命保护的这点东西,最后却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与梁君璧的婚姻是可悲的,他离不开却生活的无比挣扎。他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女儿,也没有坦坦荡荡保护好那些珍贵的“玉器”。

韩新月、楚雁潮,师生爱情,可歌可泣。无奈生命脆弱、时代束缚,最终没能长相厮守,而庆幸的是作者给予了他们机会表露了真心,最起码让新月感受了几天恋爱的滋味,也让新月知道了什么是爱。他们志趣相投,风华正茂,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是珠联璧合的一对。书中关于二人的爱情的描写,读来感同身受,也十分羡慕书中爱情的美好。

篇8:穆斯林的葬礼的心得体会

《北京晨报》 报道 , 由国务院参事室、 中央文史 研究馆主办,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和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共同承办的新闻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会议宣布: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霍达创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销量已突破300万册。该书作为严肃文学长期畅销市场创造佳绩。出版方介绍, 《穆斯林的葬礼》 创作完成并发表于1987年,1988年出书,甫一问世便获得好评,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在当今快餐文化流行的泛阅读时代,一部28年前的作品凭借什么能够形成长期畅销佳绩?出版方表示,关键所在是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作者霍达表示,感谢300多万未曾谋面的读者, 正是他们给 《穆斯林的葬礼》 注入了活力,让其在28年后仍然青春焕发 。 这也证明了一个真理:文学的生命,在于读者之中。

上一篇:段子人生哲理下一篇:马英九发表胜选感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