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2024-04-29

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通用9篇)

篇1: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的重要性

首先,我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如同失去了道德一样,虽然可以暂时的生存,但是谈到发展,就很难实现了。科研诚信直接影响科研环境,而科研环境对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人才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条准则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更加适用,一个科技工作者不诚实,可能导致一群科技工作者的不诚实,最终使整个科学界的诚信程度下降,我认为,只有诚实的作风,诚实的结果,才有真正的科学。这是一个现实的科学,是一个职业问题,是职业的可行性与可能性的问题。

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活动,应当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卓越与创新,应当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而负责任的履行职责,应当秉承专业精神,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标准和规范,应当做到公平和对他人的尊重,承认他人的成果和贡献,应当严谨自律,对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问题谨言慎行,并妥善处理科研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应当恪尽职守,在科研活动中自觉承担对同行、核对研究对象对社会的责任。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建设良好学术环境十分迫切,国家应当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规律与 人才发展规律不仅应当尊重,而且值得敬畏。希望国家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高水平发展与高素质科技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篇2: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A类会议:本学科最顶尖级水平的国际会议;

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组织工作成熟、按一定时间间隔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

A类会议(序号不表示优先顺序)

序号/英文名称/英文简称/中文名称/备注

1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AP/IEEE 声学、语音和信号处理国际会议

2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ICIP/IEEE图像处理国际会议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ICPR/模式识别国际会议4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ICC/IEEE通信国际会议5IEE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Globecom/IEEE全球电信会议6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C/IEEE智能交通系统国际会议

7Annual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IEEE INFOCOM/IEEE计算机通信会议

8IEEE Radar Conference/IEEE雷达会议

B类会议(序号不表示优先顺序)

序号/英文名称/英文简称/中文名称/备注

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ICON/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

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 ICT/电信国际会议

3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IGARSS/地球科学与遥感国际研讨会

4Picture Coding Symposium/ PCS/图像编码研讨会

5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CS/ACM计算机与通信安全会议

http://hi.baidu.com/lewutian

6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MILCOM/IEEE军事通信会议7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Convention/IBC/国际广播会议

8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Networking Conference/WCNC/IEEE无线通信和网络会议

9SPIE Conference on Visual Communications and Image Processing/VCIP/SPIE视觉通信和图像处理会议

10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ireless Personal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WPMC/无线个人多媒体通信国际研讨会

11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ird Generation Wireless and Beyond/3G and Beyond/IEEE第三代及以上无线通信国际会议

12ACM Mobicom/ACM/ 移动通信会议

1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Protocol/ ICNP/网络协议国际会议14IEEE Speech Coding Workshop

1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ICSLP/语音语言处理国际会议

16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ISCSLP/中文口语语言处理国际会议

17MOBI COM & MOBI HOC/移动Ad hoc移动通信会议/Ad hoc的顶级年会 18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国际传输技术会议/与产业界结合比较紧密的会2次/年

19ACM Conference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 Systems Sensys/嵌入式网络传感系统/ WSN的顶级年会(Single Track的小会)

20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ION/IEEE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会议/IEEE和美国导航学会联合召开的年会

2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dar/ICR/英美法中澳五国轮流召开

22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CVPR/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

23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 Expo/ICME/多媒体IEEE 国际会议及展览会/每年召开

24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CCV/计算机视觉IEEE国际会议/2007年是第11届

篇3: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1 加强工程防火研究工作的必要性

加强工程防火技术研究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工程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关系国家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工程防火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工程防火技术研究是形势所必需、发展所必求。

加强工程防火技术研究是推进消防技术进步、改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的重要保障。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 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给工程防火技术带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挑战。加强工程防火技术研究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消防技术进步、提升工程消防设计水平和消防安全保障, 改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条件, 实现工程防火的安全水准和目标,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加强工程防火技术研究是稳定火灾形势、减少火灾危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重要举措。据统计, 2005年至2008年, 全国共发生工业火灾22024起, 直接财产损失达5.2亿元, 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伤害, 而且凸显了高危行业在防火机制上的漏洞和对防火减灾技术研究的迫切需求。因此, 加强工程防火技术研究工作, 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对稳定火灾防范形势特别是遏制工业领域火灾多发的势头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加强工程防火技术研究是工程建设的必然规律需求。工程建设各系统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 其可靠性、适用性、合理性和正确性等均可逐步得到认证, 唯独消防工程是工程建设中的例外, 其系统有效性只有在发生火灾时才能判断。由于火灾试验耗资巨大, 防火工程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极为困难, 所以世界各国对消防工程技术都给予特别关注。只有通过加强工程防火技术的研究, 制定严格的规范和广泛的技术交流才能弥补工程经验的不足。因此成立工程防火学术组织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防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2 成立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的必要性

成立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是建立健全学术研究体系、提高工程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技术水平的重要组织保证。工程防火技术研究是土木工程学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科研和应用领域, 成立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 加大工程防火技术的研究力度, 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木工程学术研究体系, 有利于促进土木工程尤其是石油化工室外装置、隧道、地铁、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力、核电等工业领域的消防技术进步, 对不断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消防安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立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还是进一步提升工程勘查设计整体水平、加强勘查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 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它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和关键作用。成立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及其科学技术人才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 更好地发挥工程勘查设计人才队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 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工程勘查设计队伍在工程防火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

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有效载体。截至目前, 我国尚无独立的专业工程防火技术组织, 成立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必将大力引导和推进消防技术发展、促进消防标准和规范的进步、提高我国工程防火防灾能力。

3 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将是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平台, 在专业领域内提供最新的信息知识, 创造信息共享的机会, 为防火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一个有益的传播空间, 以此引领并推进防火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工程防火技术学术组织可以团结一大批掌握防火知识和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将不同岗位、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消防专家组织起来, 充分发挥作用;使分散、独立、弱小的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 通过学术交流, 完善防火规范、标准、手册、指南, 优化防火设计与防火技术体系, 促进防火学科的发展, 实现工程防火的技术合理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切实有效地降低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摘要:我国工程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各类火灾隐患大量存在, 全社会抵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偏低, 部分传统防火工艺与工程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迅速发展的新要求。成立专门的学术组织、加强工程防火技术研究、不断推进消防技术进步、增强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改善消防安全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4: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术交流高校发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80-01

学术交流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学院的建设、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促进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不断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发展和改革。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通过前沿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有效的改善教育滞后情况,将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符合时代精神,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新型人才队伍,通过学术交流实现高校学习氛围的提升,使得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变得活跃起来,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还存在着对于学术交流认识不足等问题,对于学术交流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能清楚认识,盲目性的闭门造车,使得高校教育陷入泥泞之中。本文就学术交流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重要性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学术交流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学术交流存在的问题

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会议进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讨论,通过学术会议进行工作经验以及相关观点的探讨。该会议要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则需要具体的职能部门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进行组织开展,当前我国的高校学术交流很多,其组织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产生一些非正规、巧设名目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这些造成了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非常紊乱、气氛淡薄、探讨和交流活动形式单一,不能达到科技交流的目的。另外在学术会议的讨论中对于论文的把关不严格,造成了论文来者不拒的境况。

二、学术交流对于高校发展的作用

2.1学术交流可以转变教育思想

学术的交流更多的是进行理论交流。理论是实践的思想指导,其引领着科學技术不断向前发展,通过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可以获得其他学者的经验和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思维上发生碰撞,形成共鸣,激发学者们的思想,使他们的思想发生质的飞跃。

2.2学术交流有助于推动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学术交流,可以让老师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得老师树立起有个性、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先进教学观。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促使老师站在科学的前沿,做到与时俱进,引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加一些积极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不断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3学术交流可以促进科学研究

通过学术交流可以提高高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加速科研创新的进程和速度,从而将学术交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交流不断完善学者们的观点,从批评、质疑、吸纳角度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从而形成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提高学校整体的学术研究实力和科研水平。

三、学术交流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3.1学术交流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术交流的发展和实施也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最快的提高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质,采用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也可以将自身院校的特色和管理和教育经验借鉴给其他院校,达到高校间的互利互惠的目的,不仅加强了学院间的沟通和合作,还有效的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快速的推动高校的发展。

3.2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基础和前提

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开放办学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和社会提供充分交流和沟通的一个平台,是高等院校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学术交流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其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和社会意义。

四、总结

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通过前沿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有效的改善教育滞后情况,将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教育的腾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符合时代精神,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新型人才,通过学术交流实现高校的学习氛围的提升,使得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更加活跃,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慧英.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3(23):54-55

[2]谢健,皮德常,蔡祺祥.浅谈高校学术交流活动管理[J].文教资料,2012,10(35):124-125

[3]钱建华,百里清风. 地方高校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中国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中国公路学会:2008,05

[4]刘鹤成. 浅议学术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中国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中国公路学会:2008,06

篇5: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一号通知)

为了推动液压技术与矿山装备领域国际交流,充分展示机械科学与技术的新发展,推动液压与装备产业发展,决定举办液压技术与矿山装备国际会议,该国际会议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机械协会、辽宁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承办,国际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做报告,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1.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8月17日至18日,会期两天。8月16日全天报到

地点:辽宁省葫芦岛市

2.主题

液压技术与矿山装备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

3.研讨会议题

3.1液压技术及装备

3.2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

3.3材料科学与新技术

3.4其他相关技术

4.组织委员会

国际学术会议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组织。

主席:由衷牛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特聘教授)

闻邦椿东北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铁岗平煤集团(中国工程院院士)

5.注册

欢迎海内外同行出席会议,会议注册费为2800元(或470美元)、研究生为2600元(或450美元)。会议论文集将由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出版,所有被收录的会议论文将被Ei核心检索。注册费含会议期间的餐饮、会议资料、参观军港基地、菊花岛、兴城古城等。

会议将挑选部分优秀论文(扩展后),推荐到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 Letters(SCI检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and Product Technology(SCI检索);煤炭学报(英文版)(EI检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被推荐录取期刊将按照期刊要求格式排版,并按照期刊标准另行收取版面费。

请作者于2012年5月1日之前将中、英文论文按下列E-mail地址将电子版发给会议联络组。

来稿请注明征文类别(从液压技术、矿山装备技术、工程机械技术、材料技术等类别中选择一个接近的类别填写)、作者的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

2012年5月15日之前将论文录用通知发出,录用的论文请于2012年5月30日以前注册。

6.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联系人:张强徐广明

电话:0418-3350517,***,***

传真:0418-3350517

E-mail:

特此通知。

第一届液压技术与矿山装备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

篇6: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Optimization(CSO 2012)第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Harbin & Wudalianchi, Heilongjiang, China, June 23-26, 2012

(Papers Due: January 10, 2012)

───────────────────────────────────────────────────────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Optimization are two important disciplines in modern sciences concerned with many areas ranging from engineering,management, finance, and economics, to arts and humanities.Currently some new challenges arise in the modeling of complex systems, sophisticated algorithms, advanced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computing and associated

problem-solving environments.Because the solution of complex problems must cope with tight timing schedules, powerful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and complex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are inevitable for solving some practical problems.In order to strengthen academic 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fields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optimization,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Optimization(CSO 2012)will be held on June 23-26, 2012 in Harbin and Wudalianchi, Heilongjiang, China.The main theme of this conference is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We

are pleased to invite you to attend this important event and to submit papers and workshop proposals.All accepted papers will be published by IEEE Computer Society(EI indexed).Some selected high-quality papers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special issues of several SCI/SCI-E indexed main-stream international journals.+++++++++++++++++++

Topics of Interest

+++++++++++++++++++

The CSO2012 Conference solicitously invites original contributions on all relevant topics related to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pplied Computing and Optimization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Main Track A: Computational Sciences

# A01: Numerical Algorithms and Analysis

# A02: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 A03: Hybrid and Combined Computational Methods

# A04: Complex System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 A05: Possibility Theory and Markov Models

# A06: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 A07: Computational Physics/Chemistry

# A08: Computational Biology

# A09: Computational Graphics

# A10: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 A11: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 A12: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 A13: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Main Track B: Applied Computing

# B01: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Computing

# B02: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 B03: Grid Computing and Cluster Computing

# B04: Internet Computing and Web Computing

# B05: Mobile Computing and Cloud Computing

# B06: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Soft Computing

# B07: Kernel-based Computing and SVM

# B08: Neural Computing and ANN

# B09: Social Computing and Network Analysis

# B10: Data Mining and KDD

# B11: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 B12: Heuristic and Meta-Heuristic Methods

# B13: Economics and Finance Modeling

Main Track C: Optimization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 C01: Linear and Nonlinear Programming

# C02: Stochastic Programming

# C03: Integer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 C04: Parametric Programming

# C05: Nonconvex Programming and Nonsmooth Programming

# C06: Multi-level and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 C07: Varational Methods and Varational Inequalities

# C08: Game Theory

# C09: Fuzzy Optimization

# C10: Global Optimization and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 C11: Network Optimization

# C12: Finance and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 C13: Managerial and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

Important Dates

++++++++++++++++

Full paper submission:January 10, 2012

Paper acceptance notification:February 15, 2012

Camera-ready papers:March 15, 2012

Registration:February 15, 2012-March 15, 2012

───────────────────────────────────────────────────────

For more details about CSO2012, please visit the conference sites:

篇7: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4-12-19 09:23:04

12月12日—14日,西南大学2014年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领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学校桂圆宾馆金桂厅召开。此次论坛由西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承办。

论坛开幕式于上午九点正式开始,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学敏、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30余所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相关学科的专家25人、在读博士生和优秀硕士生90余人参加了论坛及开幕式。开幕式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英主持。开幕式上,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首先致辞,周校长代表学校对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博士研究生们的踊跃参与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周校长还对“电子信息时代引领科学发展”做出了新的诠释,并对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殷切的期望;随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廖晓峰教授也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背景进行了说明,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专业、科学研究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并希望全国各界专家能够给予指导;接着,专家代表、国家杰青、华中科技大学曾志刚教授也在大会上发言,他代表所有到会的专家学者对西南大学的盛情邀约表达了感谢;最后,东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陈红委同学作为博士生代表也进行了发言。

论坛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进行了论坛的大会主题报告。共邀请了三位专家,即华中科技大学的关治洪教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喻俊志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的徐开凯教授分别以“On Dynamic Evolution and Cooperative Control of Multi-Agent Networks”、“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的仿生控制”、“Silicon Photonics”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12日下午、13日全天及14日上午,来自全国的博士研究生们在各分论坛主要围绕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物联网技术、忆阻器理论与应用等研究方向进行了论文的交流发言。报告结束后,此次论坛还将评选出论坛优秀论文。

篇8: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基于媒介的学习比面对面学习效果更差吗

教育技术发展初期, 基于技术的教育、远程教育, 特别是网上学习常受到人们的误解, 如人们认为这种形式的学习效果不如传统的面对面学习等。这些错误的观点阻碍了基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教学模式发展。而如今, 各教育阶段都认识到信息通信技术辅助学习的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媒体改变了人们接收、创造和共享知识的进程, 因此各年龄段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爱好也随之发生改变。在“中介式学习”的研究中, 大部分学习者认为异步学习环境能够影响学习的参与性及对材料的认知过程。学习者表明, 基于网络的在线讨论与传统教室中展开的谈话相比, 质量更高, 而且能够有效补充传统的教学模式 (面对面学习) 的不足, 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同时, 学习者也指出, 同步虚拟媒体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只有在课堂中通过单独接触才能了解的同伴。许多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沉默或者是被动的学习者通过各种中介式的交流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媒体真的影响学习吗

纵观历史, 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早就有争议, 其典型的例子是理查德·克拉克和罗伯特·卡玛之间的争论, 争论的主题是影响教学媒体的因素及其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 理查德·克拉克写了一系列文章来说明媒体仅仅是发送指令, 并不能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就像卡车只是运输货物, 并不能引起蛋白质的改变一样。克拉克理论的核心是, 对于一些学习任务, 没有一种媒体属性可以服务于一种认知影响, 因为相同的影响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来实现。因此, 这些属性必须成为其他属性的代理, 它们是学习获益的工具。克拉克更进一步地指出, 媒体不仅不能影响学习, 它们也没有直接激励学习者学习。援引的研究表明, 不同的时间对相同或不同的学习者来说, 无论使用哪种媒体, 学习者对他们学习可能性的观点都不相同。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罗伯特·卡玛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 他持相反的观点。卡玛认为, 各种研究都表明:新媒体的应用改善了学习效果。克拉克则回应到, 这种研究不能控制教学方法, 因此是不明确的。克拉克认为不通过可视的媒体, 教师同样可以通过现实情境下的故事情节来呈现教学内容。最后, 卡玛建议重新定义辩论的主题, “我认为如果我们从‘媒体真的会影响学习吗’转变到‘对于特定的学习者、任务和情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使用媒体而影响学习’, 我们将会在我们的领域、重构学校和改善教学方面有所进步”。

信息通信技术像火一样, 可以给周围的人带去热量, 但是知识并不能从计算机中散发, 灌输给学习者。媒体可以在各个方面帮助人们展开学习, 如监督出席情况、评定学习者的参与性、搜集评估数据, 等等。因此, 开发某种教学技术, 并帮助教师提高特定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 就像是发明一种工具帮助木匠构建建筑一样。

媒体能削弱教育目的吗

20世纪80代初期, 西摩·帕尔特在《头脑风暴》一书中指出, 一些教学技术对教学是不利的, 因为它们很有可能鼓励一种不利于真正学习的教学方法衍生。在儿童机器中, 他指出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 很多学校都致力于这种教学理念, 试图形成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单一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基于年龄的划分, 学习者形成了被动的思想, 不仅强调阅读演示和同化知识是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 而且把测试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他批评学校过分地强调要通过抽象的方法来规定知识的学习, 如果缺乏精确性, 学习者所要学习的知识将会被划为次等级别。

西摩·帕尔特根据这种教学理念来判断应用于教育的各种技术的价值。他看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智能通信系统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缺陷, 因为他强调的是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观点, 而不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各种类型的媒体被学习者使用, 并构建外部的、可共享的资源 (如计算机程序) 用来发展自己的知识 (而不是吸收来自教师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 帕尔特认为一些媒体类型对教学来说是非常好的, 建构主义认为是媒体让学习者控制自己的学习, 而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则认为是媒体来控制学习者的行为。

由于人们在“何为良好的教学方法”和“什么对学校来说才是合适的教学目标”两个问题上一直不能达成一致。因此, 学者们争论特定的教学媒体类型的作用, 并反对其他人的观点是不足为奇的。然而, 问题的关键是是否存在一种适合每位学习者、每门课程、每所学校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在争论“由于只强调单一的认知方式而应该避免一些教学技术”时, 帕尔特却把建构主义作为唯一的答案。他把建构主义作为解决所有学习问题的完美答案, 就像是他把行为主义学者看作是僵化的和教条式的一样。

重构媒体来增强学习的多样化有意义吗

事实上, 教育学理论范围的早期讨论表明, 学习是人和人之间的表现形式十分不同的活动。人类必须参与的三种活动:睡觉、吃饭、联系。一个人可以由简单到复杂、连续地安排这些活动, 睡觉是走向简单的连续的结束, 吃在中间, 联系是处在复杂的两端。人们睡觉都是用基本相似的方式, 每个人都需要或多或少相同的条件以促进睡眠;吃对每个人来说是不相同的, 人们不仅喜欢吃不同的食物, 而且进餐的环境也各有所好;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性则一直都是十分复杂的。

教育研究表明, 个人的学习活动就像“吃东西”或“联系”一样十分不同且复杂。然而关于如何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指导教学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念却更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睡觉”, 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育目标来说, 学习都是相对简单和不变的活动。

此外, 许多教学设计者和学者都在寻求一种最优秀的学习媒体。有些人认为, 一定有一种学习方法是最佳的, 因此要发明一种信息技术体现这种方法。还有些人更倾向广泛的设计策略, 将几种教学类型融合为一种媒体, 并鼓吹它是挽救教育困境的超级武器。

当然, 还有一些学者强烈地反对各种信息通信技术, 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削弱了真正的教学目标和对于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例如, 现在一些父母和教育者谴责在学校里使用手机, 并禁止社交网络技术。

在教学通信技术设施上的投资是否有效

鉴于上述困惑, 拉里·库班认为信息通信技术远不如一些人所倡导的那么有用, 其他类型的教育投资可能会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他指出教学技术与教师当前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有些未被使用或者使用率很低。他也指出在教育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倡导者经常夸大其词却论证空洞。

大多数关于教育技术的讨论普遍的假设是, 教学媒体是一种可以适应所有用途的工具。而从工具的角度来看, 最好的策略是同时提供各种专门的工具, 而不是用一种工具完成全部任务。

此外, 所有学者, 无论是赞成者或是反对者, 通常都忽视了对特定学科教学法的研究。加文的发现表明, 每个领域的案例教学法都是十分不同的, 这些不同是由特殊的专业内容和技能所形成的, 这些内容和技能是专业人员在实践中必须掌握的。

因此, 学习的内容和技能的本质形成了所应使用的教学方法, 就如同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影响了教的方法, 这样的方法才会更有效。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普遍良好的, 最好的投资教学技术的方式就是工具性的方法, 这就是分析课程、学习者、教师的本质特征, 然后去选择合适的工具、设施、媒体和环境。

总结

历史上关于技术和教育的争论说明, 人们一直想要研究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适应各种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另外, 尽管大量来自研究和实验的事实已经说明,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 旧有的内容或教育学对新的教学媒体不能产生有效的增益, 但还是要有一个长期的信念, 每一个新的交互媒体都有可能是解决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

篇9: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培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历史学科素养是指通过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基本品格和基本态度,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让自身在道德、智力、情感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卷也体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趋势。高考历史试卷不仅仅考查学生掌握的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也在不断侧重考查学生已有的历史学科素养。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更受一筹。这样的高考命题趋势告诫我们一线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不仅夯实历史基础知识,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对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立足全面,瞻高望远——史观的运用

近年来,江苏卷较重视各种史观,近几年高考试卷里都有考查。迫切需要我们师生一起重视各种史观概念。最基本的史观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史观的基本内涵。其次,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史观来研究历史问题,使其能准确熟练、科学地运用各种史观来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

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22题的第2问:“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此题是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的亮点之一,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尤其体现在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对“王韬课士的近代性”进行论证,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学科素养。如历史诠释和论证能力。解答时,学生需要分析题目,然后从考试选拔的形式、命题内容、考试结果和导向等角度将“王韬课士”与“古代课士”进行比较,进而论证出“王韬课士”所具有的中西并存和顺应时代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性特征。当然,驾驭这题的要素之一真正去掌握近代化史观的内涵。不是简单地从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等三个角度来诠释“近代化”史观的内涵。假如学生一开始就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和解答,那就解答错误。

二、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能力的提升

著名的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史学即是史料学”,西方兰克学派认同:“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胡适曾讲过:研究历史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新课改以来,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在选择题的命制上多以各类历史图片、文物、学者观点、漫画、表格、社会生活场景等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20道选择题都是采用材料来创设新情境。如:选择题第6题社会生活场景、第11题历史图片、第15题表格题、第17题是学者观点等等,几乎没有一题不是通过新情境来创设新问题考查学生。

学生对此类选择题既是感觉有新鲜感,但又有感觉到有难度。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解答此类题目的准确率呢?笔者认为需要在历史课堂上增加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增大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力度。

在历史课堂上,首先要紧扣5本教材,夯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其次,需要教师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计划,然后帮助学生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思维方法。

三、力染课堂,感知升华——情感的渗透

《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到:“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必然要体现出一定的政治、思想、社会、道德、价值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历史教学的内容实际上使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对社会和社会中的人进行了解和认识,其教学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使学生学习做人、懂得做人的过程。

笔者再次联系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22题主观题。

王韬用向当权者上书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意见,在阐述他的西学观点的同时,我们更要向学生强调他的爱国、坚毅的人生观。王韬在献策失望、未受重用他之时,化困难为毅力,在“西事方殷,海疆多故”之际,王韬忘却了个人的饥寒,深为国家命运担忧。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此岂肉食者所能远谋,而草野布衣所私心窃虑者也。”他在同朋友谈论国事时,“往往声震四壁,或慷慨激昂,泣数行下”。 在流亡海外期间,王韬仍时时关注着苦难的故国,如其诗中所写,虽然“九万沧溟掷此身,尚戴头颅思报国”。可见,教师必须挖掘每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处处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意蕴,让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不仅跃然纸上,更撼动人心。

教师以其独特的个性感染力让课堂有所表达,有所震撼,有所永恒! 所以“以事带人”的理论再好,如果太重的是“事”而太薄的是“人”,历史教育的血肉也就流失了,留下来的骨架虽然可以支撑历史教育,但是缺乏流动的活着的思想和情感,这等历史教育作用于教学,就别指望它有活力、有思想!“以人入事”在新课改后的历史课本中运用频繁,它用历史人物的成败提炼出历史学科力染课程,感知深厚的内涵。

上一篇:读书要读有益之书下一篇:述 职 报 告(郑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