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读有益之书

2024-04-29

读书要读有益之书(精选2篇)

篇1:读书要读有益之书

读书要读有益之书

——读培根《论学问》后

初三年级:庄雁

读书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读书的乐趣在于不断获取新知,不断感悟生活的真谛,不断体验生存的意义。

读书是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是适应社会的基本前提。当今社会,谁不会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都是不可理喻、不可原谅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论学问》一文中精辟的论述了读书、学问、快乐三者的关系。他的精辟论断:“知识就是力量”,不仅奠定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且使他成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当之无愧的始祖。他认为,读书求学的用途在于娱乐、装饰、以及增长才干。娱乐主要指修身养性,装饰主要指善于辞令,增长才干主要指人们在处理各种事物中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培根的思想和论点是权威而深刻的,也是令人深思的——阅读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培根的这些思想和论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得到具体的验证。然而,从培根哲学意识的高度来探究读书的意义毕竟显得过大过宽,甚至空泛。笔者认为,读书重在深刻,因此我的理解是“好读书不如读好书”即读书应读有益的书。

事实上,并非识字者就会读书。读书必须有目的、有感悟、有教益。学者为探究真理而读书,作家为积累素材而读书,学生为获得成绩而读书,旅客为消磨时光而读书„„凡此种种,不乏目的性与实用性。不过,在当今知识腾飞的时代,我们对读书应有一番更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处在应试教育时代的老师和学生,更应该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如果能像大作家张贤亮一样做到博览群书,那当然可喜、可嘉,如果没有博览群书的能力,那就应该认真选择好书、益书来读,这是一条迅速获取有用知识的捷径。培根还强调,有的消遣类书籍只适宜快速观赏,有的书籍只需要读其中一部分,而有的书却要认真品读,要下一番咀嚼消化的功夫。

我们生活中不乏各类好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了中国以及世界几代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影响了世界无数少年儿童的心智;瓦西列夫的《情爱论》启迪了多少痴男倩女的情愫;德莱顿的《学习的革命》掀起了全球学习意识的反思„„的确,好书能开启人类智慧之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一本好书就能受益终生。因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挚友,一个知己、一个知音。我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这里的多读书也指的是读好书、读益书。有诗云:“交好友,丰富感情生活;喝好酒,丰富物质生活;娶好妻,丰富家庭生活;读好书,丰富精神生活。”对广大文化人来讲,精神生活远远高于物质生活。由于经济的拮据,读书人再不能丢去这片崇高的精神家园。与此相反,一本坏书就如一个损友,会使你误入歧途,萎靡颓废。时下,中学校园中充斥着一些低级的杂志书刊,有的同学还在津津乐道,什么《惊悚怖客》《死亡游戏》《爱上你不回去》《逆反又怎么样》等,这些书刊会使同学们变得浮躁、狂热、错乱、痴迷,沉溺,应该引起来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其实,读好书是一种享受,它不仅能愉悦身心,而且还能积淀情感;他不仅能深化知识,而且还能节约生命。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好好的去看看《史记》《世界名人大全》《我很重要》《拯救男孩》《拯救女孩》《活着》等书籍,他们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做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书不在多,深刻就行;价不在高,有用就行。读书使人进步,懒惰使人庸碌。读好书使人充实,读坏书使人空虚。诸位,请静下心来,去读几本有益的好书吧!

篇2:读书一定要读熟

一是存在着主动被动之分:所谓主动,是指本身有读一点书的愿望,喜欢读书,愿意读书;所谓被动,又分两种情形,一种是功利性的,即要完成某一项任务,要做某一项课题,但又缺少这方面的资料,于是乎,临阵磨枪,恶补一番,这是一种;第二种是上级有要求,某一阶段必须读多少书,必须读哪些书,不读不行,于是乎,囫囵吞枣,浏览一番。

二是存在着效果好坏之分:大凡主动愿意读书者,因为有读书的欲望和兴趣,这样他就会边读书,边思考,边记忆,还会把自己的所学内容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其效果自然很好。而被动读书者,由于他内心根本就没有读书的欲望和兴趣,只是在外力的催促之下不得不读一点书,是任务性的,是应付性的,所以虽说书读了不少,可读过的书,要是要求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常常很难做得到。当然,我们也不是说要每个人必须记住自己读过的所有书的内容,这谁也不可能做得到,可如果读过的东西什么也都记不住,那读不读又有什么意义呢?岂不白白浪费时间!

由此可见,还是有一点读书的喜好的,为什么呢?“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摆脱平庸;读书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使我们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

有了喜好,接下来就是效果问题,也就说一定要读熟。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著名学者的演讲视频,由于他年事已高,口语表述不是很利落,也没有什么激情,但我充分的感觉得到,他能非常熟练的记住他读过的许多经典著作中的许多内容。比如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竟能用十分陶醉的语气语调顺利的背诵下来。这让我非常震惊且感慨,震惊的是他以老境之年,能有如此的记忆力,说明他读过的经典,已经牢牢地刻印在他的脑子里,读书如此之熟,可以想象他一定下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感慨的是我也多次读过这本书,可到如今我只能记住开篇关于“境界说”的前四小节内容,其它早就流于过眼云烟了,想来我也是“高级、特级”的职称和荣誉,真是徒有虚名,惭愧!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读的不熟,由于读的不熟,理解的就不深刻,理解的不深刻,就记不住,就容易忘记。

想来,熟读、读熟,是读书的最大法则。

前不久,翻看《朱子语类》中“读书法”一节,其中强调最多的便是熟读。《朱子语类》是朱熹学生的听课笔记,虽然其中有很多也许是不同的学生记录的,但仍能看出朱熹在读书时十分重视熟读,最终达到读熟。朱熹的著作不算多,但他一生似乎都在反复的修改自己的著作,最重要的便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为了给它做注几乎用尽了他一生的时间,也正因为他真正把书读熟了,所以,他的思想虽然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完全得到人们的理解,而在他死后的七百多年来,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教育史上,其影响之大在某些方面真是无与伦比。我比较喜欢闲暇时翻看曾国藩的“家训”,这其中关于读书一事,他便要求儿子必须熟读,他把读书分为看和读,说看是为了扩大视野,读是为了心领神会。他特别强调,读是要读出声来,相当于今天说的朗诵和背诵,在朗诵和背诵中反复体会,这样,一可以记得牢,二可以理解得深,三可以达到灵活运用。从这个意义上看,要把书读明白,光看显然是不行的,虽然说展卷有益,看也不是没有一点用处,但要想真正获益,必须真正的读,而真正的读,便是由熟读到读熟。读而不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如不读。

其实,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和如何读书,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也有很多事例鲜明的告诉了我们读书的好处,更何况,作为一名教师,整天的和书本打交道,不愿读书,不会读书,还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还是让我们重温一遍高尔基的话吧:“热爱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书要读有益之书】相关文章:

读书有益使人明智06-27

有益摩擦范文05-18

有益的探索04-13

读人有益05-19

暑假的健康有益04-26

有益的动物作文04-28

开卷未必有益活动致辞04-07

开卷有益1范文05-18

开全必有益范文05-20

关于开卷有益范文05-27

上一篇:抓三违管理办法下一篇:学术与技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