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

2024-05-03

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精选9篇)

篇1: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摘要:制约湖南省株洲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是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及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经费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社区体育理论研究,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等措施,推动株洲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株洲市;社区体育;现状;措施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新兴内容,它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定趋势是城 市精力文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本文以株洲市荷塘社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对株洲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

株洲市荷塘区东湖公园社区成员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调查表900份,收回890份,其中有效问卷884份,有效率为99%。

一.株洲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株洲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

株洲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政府备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了不少的工作,但发展极不平衡,整体上还比较落后。

1.社区成员体育价值取向

参加体育锤炼的各种目标中,增进健康与加强体质,调剂生活与加强社交,兴趣爱好与美化体型居前三位。其中增进健康占69.6%,其次调剂生活占20.8%,美化形体占14.9%。把体育作为娱乐方法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趋势,50岁以后参加锤炼的目标稍微产生了一些变更,由消遣娱乐转向了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美化形体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需求,尤其是女性更为明显。

2.株洲市社区居民健身运动的参与率和项目选择

株洲市每周参加 3 次以上的体育运动人数占多数,大多来自学校学生。参加体育锤炼的项目有长跑、棋类、舞蹈、球类等。其中,跑步位居第一位,占48%,其次男性球类,占43.6%,女性是舞蹈类,占 35%,位居第三的是棋类,占 15.6%。

3.株洲市社区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情况

株洲市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锤炼的场地重要集中在就近的公共体育场合,公园或广场,学校,单位体育场地和住宅小区的附近的街头巷尾的运动场地等处所,没有大型综合性的场地,对于一些集中地区以至于供不应求,而偏僻一点的地区没有运动设施。

4.株洲市社区中参加体育锤炼人员的年纪构成社区体育面向全部社区成员,但是由于中青年人迫于工作压力和家庭累赘,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受到限制并且该区域靠近商业街,学校等。因此以学生为主,这是因为老年人身材健康程度降落,开端器重自己的身材健康,他们有时间也有愿望来参加体育运动。因为通过体育锤炼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愉悦身心,还可以重建自己的社会圈子。从参与年纪的散布来看,45-60岁以上的人最多。在进行体育锤炼的实际运动中,其年纪结构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

5.株洲市社会领导员的培训及领导情况

社区体育要顺利发展,就必须有大批控制社会体育工作知识技巧的人才到社区进行服务工作。其中体育领导员是社区体育的重要力量。科学健身是获得良好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证。而社区体育领导服务是科学健身的前提。城区健身辅导站较少,有很多社区还没有,社区健

身领导员人数也不多,国家一级、二级领导员就更少,整体来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没有形成网络化。

6.社区体育运动点的运动情况

据调查显示,傍晚运动的占多数,晚上运动的居第二位。上午和下午运动的运动点相对较少。多数运动点在傍晚以前,这与运动点的运动场合有关,公园、街道,居委会场合和街头巷尾是站前四位的运动点.这些场合傍晚是免费开放的,加之公园环境精巧,空气清新,活动场所气氛好可以开展体育运动。也与我国国民特别是老年人“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有关。社区体育运动点每天持续时间 30-60分钟的运动点最多。

7.不同社区体育发展的差别

株洲市不同社区体育发展差别较大,一些高级社区在建设上重视投入,一些普通的和旧的社区却交差,少数街道、社区重视社区发展,但大部分未引起足够的器重,管理和投入较少。

二.株洲市社区体育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株洲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内涵及认识不足

社区体育作为今后群众体育的重要情势,作为全面推动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仍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器重,有些人仅看到体育健身的本质功效,而对增长社区意识、增进社区 “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功效认识不足。

(二)参与率低。项目选择性少

从株洲市社区居民的参与率和项目选择可以看出:株洲市社区体育的参与率较低,项目选择性比较少。株洲市参加体育锤炼的项目有跑步、舞蹈、棋类、球类等。而发达城市除了有以上项目外还有水上项目。网球等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项目。

(三)株洲市社区体育管理的组织体制不完善

目前,在株洲市社区体育的组织情势还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比较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在工作中没有明确提出有关体育方面的具体职责,社区体育还处在摸索的初级阶段。因此,社区的人力,物力,才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公共的体育器材无人管理.应用周期 较短等现象。

(四)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经费不足

场地设施缺乏,经费不足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种状态既有社区发展相对较晚,又有城市建设方案不配套、不落实的原因。虽然进几年来株洲市各个社区都加大了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资金投入。但总体来说和国民群众的需求还是有必定的差距。目前社区体育经费没有比较固定的起源渠道,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还不是很强,体育运动经费还很是不足,自发组织占到53.1%,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五)社区体育领导员队伍单薄

在数量上,与社会体育领导员需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结构上也有必定的问题,组建情况又自发组织的占到53%。

(六)社区体育理论研究几乎空白

株洲市社区体育理论的研究几乎空白。不能为社区体育的发展供给理论支撑。在我国社区体育也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株洲市就更短,群众体育的理论研究没有受到足够的器重,社区体育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落后。

三.发展措施分析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长体育人口比例

全民健身是一项战略性国策。是人类健康最有效的投资,加强体育健身宣传工作。使社区居民真正建立起“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病。而且还包含了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

好状态”的概念。明确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增进健康最好的方法是体育锤炼,把体育健身融 入每个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增长体育人口比例。

(二)加强社区体育理论研究,更好的领导实践

随着社区体育功效的增长、地位的强化,作用的不断加强社区体育的研究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对懂得社区体育、分析社区体育、进步社区体育的管理效果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社区体育的管理和服务

社区体育管理是指在街道领域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体育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位的自我体育服务和自我体育管理。根据社区体育居民的需求,设立、健全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完善社区体育服务系统,广泛开展社区体育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保证,以进步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满意度,进步居 民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互动性

当前我国社区体育资源有“三难”一缺乏设施,缺乏专门的体育人才,居民参与率低。要转变这种情况,其中的有效道路之一是紧紧依附社区领域内的大、中、小学校。第一、学校中拥有大批的专职的体育教师,这些体育教师具有开展体育比赛、组织体育运动的丰富经 验和知识,充分施展学校体育教师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能解决社体育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第二、学校都有必定的体育设施,特别是大中专院校拥有较多的体育设施,对这些体育设施只要进行适当的投资和管理,在搞好学校体育的前提下,有效利用体育设施开展社区体育运动,能在必定程度上解决社区体育的设施场地缺乏的问题。反过来社区体育也能够增进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有利于高校专业的建设,进步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领导能力,供给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五)加强社会领导员的培训力度抓紧培训一批既有组织能力又控制技巧领导的社会体育领导员,以满足株洲市社区体育市场的需要。进步株洲社会领导员队伍素质,保证垒民健身纲领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和实行。同时根据当地条件,解决社会领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问题,调动社会体育领导员的积极性。

(六)把社区的健身设施纳入构建健康住宅的方案当中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将大批的热情投入到健身休闲中去。但在当代 社会高竞争、高压力、高度紧张和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大众要保持身材和心理的全面健康,仅靠传统、粗放的体育锤炼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在社区内,将科学运动概念客人到居 住和日常生活环境中,渗透到现代化的家庭、工作、休闲等的方方面面。可以解决年轻人没有时间的问题。株洲的炎帝广场起了一个示范作用。

(七)扶持落后社区,提升株洲市社区体育整体程度

以先进社区为榜样带动落后社区,重视对宽大的普通社区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提升全部社区体育程度。可以以天元区炎帝广场为榜样将其成功经验推广。

篇2: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学院07级本科函授(1)班张瀚举

我国是,3亿人口的大国,青少年大约占一半以上,国家的政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构

建和谐社会,推行全民健康身体,特别是青少年时期,良好的身体、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

国家教委实施了全国中小学一周开展三课时的体育活动,注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为构建和

谐社会提供必要必需的条件 我的学校是属于乡镇级农村中心学校,全学校教师职工大约,20多人,学生约2000多人左右,全部来自所属乡镇的农村完小。目前我校已实行了一周3课时的体育教学,所教的内容有球类、跑类、跳类以及投类四大类内容。球类有篮球、排

球、兵乓球、羽毛球足球几种;跳类跑类开展的项目有50米、400米、800米,以及跨栏跑、接力跑;跳类的项目有跳高、跳远;投类开展的项目是铅球、标枪、铁饼。由于校园面积比

较小,相对应的场所跟不上,设施不完善,很多体育项目不能开展。针对我学校的实际情况,田径项目的开展只是最。基本的田径内容0学校的前身是一所

农中,半工半读,半天学习,半天劳动,校园只是一座小半山头,校舍破烂不堪,教师学生

人数较少,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的发展,人才的需要,今天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逐

步建成现在的规模,但相对其他学校来说,校园设施还是较为落后,虽然学校的面貌有所改

善,生源充足,配备比较齐全,但在体育课的开展上仍存在较大的阻碍,原因有如下,一,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全学校共有30个教学班,每班大约有70多学生,大概2000学生,只有6位体育教师,平均每人要对5个班进行上课,而且每班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共计

15节,再加上每周3节的课外训练课,大概有8节了,远远超过所任的课时数,教师的负

担压力大,工作量重,导致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专业训练,另外教师的专业技术也有限制,体育教师的专业不同,所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的时间不同,所掌握的技术和理论也不尽相

同,目前,我学校的体育教师专业毕业的有篮球,足球,体操,武术,排球等,就是没有田

径专业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校田径项目的开展受到一些限制,二,场地的限制,按照学生的人数,教师的配备,我学校可以说得上是一所规模大型的学校,但是配备设施还是跟不上,特别是体育运动方面,更是捉襟见肘,在不平坦的足球场里又划

上100米跑道,不要说800米跑,10000米跑,连400米200米跑也困难,可想而知,田径

项目的开展是多么有限,平时只能简单练习起跑,短速跑,快速跑等路程较短的内容,至于

跳高跳远,只能是一般了,跳远还有沙坑,但是跳高没有垫子,除此以外,学校还有二三个

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场地空暇时,才可进行训练,场地器材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每年用于修建场地、购买体育器材的资金远远不能符合教学要求,有些学校甚至几年都没有资金投入,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同时,一些学校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管理不善,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像样的篮球架、排球网、足球门、乒乓球台、羽毛球拍等必要设备。五六十人的班级只有几个球。田径场地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材也长期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

三,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缺乏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三个方面。

(1)体育认识不足。当前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深,缺乏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与健身方法,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体育情感投入不够。学生中能自觉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并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身体锻炼状况等的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形成较深刻的体育情感。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氛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体育意志薄弱。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实现良好目标的重要前提。现代学生大多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克服的勇气和信心,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没有形成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体育意志薄弱。学生缺乏体育意识其原因在于: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治表”,即增强体质,忽视“治本”即培养体育意识;二是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参与体育活动的实践较少;三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对体育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四.体育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今的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模棱两可,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重竞技,轻普及;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效果,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些传统的教学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

(1)体育教学过程重视技术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现代体育教学应重视健身与健心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过程教学,淡化技术教学。目前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苛求技术的规范性,将作为健身手段的运动技术本末倒置为体育教学目的,混淆了手段与目的的认识,造成教学

目的的偏差。由于对技术的追求,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与欲望,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3: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1 研究对象。西安市10 个社区及村镇中的16 岁到65 岁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群体。

1. 2 抽样方法及范围。本次对抽样地区不同地域的城乡居民进行调查。首先以市中心为圆心逐渐向外调研, 市中心社区生活水平较高, 生活节奏较快。选取2 - 3 进行调研。

1. 3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 并对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充分的检索、分析和利用。

1. 4 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

系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逻辑学的理论知识, 对研究内容进行系统分析, 分类与比较, 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对调查所获得数据, 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西安市社区体育调查结果

2. 1 西安市城乡社区体育人口。体育人口, 指的是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少于3 次, 每次的活动时间不低于半个小时, 且具有适当的强度。统计结果显示, 在调查的10 个城乡社区849 名居民中, 体育人口为240 人, 西安市社区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28. 27% 。

2. 2 西安市城乡社区体育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情况

在各种职业中, 工人是体育人口比例最高, 达到52. 03% , 然后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接着是科教人员, 最少的是农民, 仅占农民总数的10. 16% 。工人体育人口较多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有固定的作息时间, 有时间就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如在下班后在小区空地进行一些跑步, 柔韧练习, 力量练习。再加上工作本身具有一些活动, 使得他们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管理人员都会是一些公司白领或骨干人员, 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可以利用下班或休息时间在家或在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而科教人员体育人口较少, 是不乐观的现象。现在的时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教人员的体育人口实在太少,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科教人员体育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由于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长期较差。这一人群是用于自身的进修, 工作负担最重, 以及余暇时间少, 辅导子女学习的时间较其他阶层要多, 是影响他们成为体育人口的主要因素。体育人口中, 农民是最少的。在调查中, 许多乡村的居民认为干农活就等于进行体育锻炼了, 这是一个误区。还有就是农民的经济基础薄弱, 他们没有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来进行体育锻炼。

3 西安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3. 1 本次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西安市城乡社区居民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数的28. 27% , 与我国1998 年8 月7 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布的体育人口为35.6%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表明西安市城乡社区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2 西安市城乡社区体育人口年龄分布情况为中间低两头高的马鞍型, 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年人因为工作负担重、作息时间不规律、繁重的家务和体育的需求不足等, 所以对体育活动需求可能会中断。中年人的体育健身问题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4 西安市社区体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4. 1 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书刊、文学、摄影、音乐等传播媒体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性宣传, 引导市民树立健身的科学理念, 营造全社会支持社区体育的良好氛围, 形成有利于社区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社区体育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发展体育关系到我国传统生活观念的改变和现代生活质量以及人们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 应让广大群众在闲暇时间里积极参加社区的体育活动。

4. 2 投入和筹集社区体育经费

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资助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建设, 倡导举办多种比赛。社区内各类体育协会和其他体育组织可实行会员制, 收取一定费用。积极创造条件, 开发体育产业, 依法开辟体育经营场所, 为经营体育产业创造条件。开展技术指导和体育表演等社区服务。

5 结束语

总之, 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受到了体育教育、社区人群的健康意识、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社区体育设施、社区体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宣传的不断深入、政府的重视、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加强、体育社区产业化的进程。我相信社区体育运动将高度发展, 全民健身将在社区内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余保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08 (07) .

[2]凌桂兰.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 (08) .

[3]陈淑奇等.长沙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4) .

[4]傅兰英等.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体育科学, 2004 (04) .

[5]国家统计局.2000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北京海洋出版, 2000.35.67.

篇4: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

【关键词】社区体育;体育舞蹈;现状分析;南昌市

1 前言

在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目标下。社区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人们实现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的有效手段目前体育舞蹈已经是南昌市社区群众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那么,南昌市社区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到底如何?当前存在哪些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本论文将从南昌市社区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结果与分析

2.1南昌市社区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

2.1.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3.4%;41一50岁年龄段的最多,占38.1%,其次为31一40岁占31.2%,51一60岁占2.9%,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比例最小,占0.3%。我市人口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1.4%和48.6%,经计算得出南昌市男女调查结果误差分别为4.9%和4.7%,综合人日流动的季节性和不确定性,剔除该因素影响(5%左右),人日比例被调查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2.1.2社区居民对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的认知度

在心理学中,动机和兴趣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体育舞蹈是一项集健身、健美、娱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可以满足人们追求健康身心的需要,因此被广大群众喜爱。南昌市社区居民对各类体育健身项目的喜好呈现较为明显的年龄特征,21一30岁是青年期,这个阶段的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主要倾向于一些有对抗性,运动负荷大的项目来进行强身健体,所以会选择以球类练习为主,31一40岁是成年期,主要以有氧运动如体育舞蹈项目为主,占42.7%;而41一50岁的社区居民则主要以棋牌类项目为主,所占比例34.6%。

2.2社区居民对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的选择

由调查可知21一30岁的社区居民的选择主要以拉丁舞种为主,其中伦巴和恰恰占最多,分别占87.1%和85.4%,青年人选择拉丁舞多的原因主要是年轻人喜欢节奏较快的舞蹈;31一40岁的社区居民选择舞蹈比较平均,其中摩登舞略多一些,华尔兹和维也纳也华尔兹比较受欢迎,分别为58.3%和56.8%;41一50岁的社区居民选择交谊舞的最多,其中慢三,慢四分别为74.4%和63.2%。

2.3社区体育舞蹈指导现状

经调查得知,目前社区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具有认证资格的指导员更是寥寥无儿,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体育指导员的进修制度或定期培训,专业指导人员流动性大,很少在固定岗位长期工作,使得社区体育舞蹈经常面临指导缺乏现象,基本上是依靠体育舞蹈者自学或相互学习来完成指导工作。

2.4 居民参与体育舞蹈的特征分析

2.5.1健身频率、时间及时长

南昌市社区居民开展体育舞蹈健身活动的时段选择基本集中在早晨(51.6%)和晚上(25.3%),节假进行健身舞蹈的比例占大部分(13.4%),儿乎无人选择中午健身,其次只有12.7%的社区居民周健身频率达到5一6次/周,而每天均进行体育锻炼的只占3.5%。可见,大部分居民并未将锻炼当成生活的必需品。通常来说,参加体育活动时长在30一60分钟较为合理,调查显示,被调查人群中大部分人的活动时长均处于这一区间,占62.4%;每次健身活动持续时长60一90分钟的占23.8%,仅有2.5%的人群每次健身活动的时长在90分钟以上。

2.5.2参加体育舞蹈活动的形式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舞蹈活动的形式多样,包括首选的携友参于(52.3%)和举家参与(48.3%)两种形式,然后是单独锻炼(32.6%),再就是社区集体活动(12.7%)和指导站集体活动(16.3%),该状况反映了目前南昌市社区体育舞蹈面临的现实问题,如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等。

2.5场地设施使用情

公园(80.5%)和广场(74.3%)是体育舞蹈活动的首选场所,其次是舞厅和體育场、公园和广场作为一种大众休闲场所,一方面不存在经济负担问题,另一方面人员比较集中,环境优雅。由于大多数的活动场地为露天场所,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尤其南昌市全年阴雨天气居多,夏季气温酷热在有风幽来临或气温居高不下时,简陋的室外活动场所无法保证体育舞蹈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制约体育舞蹈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6体育舞蹈开展中障碍因素分析

影响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很多,其中首要影响因素分别为场地设施,而在其他小于50%的因素中,自身素质以最低的12.7%列于尾位。这表明限制社区居民开展体育舞蹈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社区所能够提供的健身条件,社区居民的个人主观意识不属于主要动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项目青年以球类为主,成年以有氧运动如体育舞蹈项目为主,而41一50岁居民以棋牌类项目为主;社区居民学习体育舞蹈的途径主要是邻里之间相互学习,锻炼时段主要集中在早晨,晚上和节假日;社区居民开展体育舞蹈的场所主要为公园和广场;影响社区体育舞蹈开展的首要因素为场地设施;目前社区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极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舞蹈的创新和科学性发展。

3.2建议

进一步加大对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自觉参加社区活动的意识不断提升;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社区要将体育舞蹈活动场所和硬件设施的改善纳入议事日程和日常工作考核范内,在政策和制度几给予足够重视;加快体育舞蹈专业人的培养步伐;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人群需求,适当提高技术动作要求,满足不同受众对体育舞蹈的合理需求,使得体育舞蹈能够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之间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

【参考文献】

[1]贾洪洲,于贵身.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23:20一21

[2]姚磊.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0)

篇5: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

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是国家统一部署的,了解广大居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情况,促进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的基础性工作。为维护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9月19日,北海社区组织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入户调查活动。

社区在辖区内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让大家了解参保的重要意义。以网格为单位上门入户,核实信息,了解就业及未参保情况,并进行登记。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是落实国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要部署的关键一环,是对社会保险应保未保人员送政策、送经办、送服务的重要举措,让社会保险走进千家万户,让群众百姓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现“人人享受社会保障”。

北海社区

篇6:广场社区开展规范办学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从课程设置与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同年级学生作业量、是否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学校班级考试次数、休息和锻炼时间、教辅资料种类、学校招生和学生入学情况等方面全面入手,涉及面广泛,力争准确反映各学校规范办学情况;问卷从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4类人群着手,做到家庭、社会、教育参与者和学生都能参与,全面真实反馈学校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具体情况。

解放街道广场社区

篇7: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

按照街道党工委《昆工路街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深入我科室包片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对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创先争优”活动调查掌握的情况

社区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努力做好“五带头”作用,将各项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为促进活动的健康深入地开展要求社区干部、社区党员努力做到“四个要”:一要深刻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二要立足社区创新举措;三要精心组织,严格落实责任;四要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在带头学习方面。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创建有机结合。加强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党组织班子综合素质。通过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以会代训,加强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党务知识等业务学习,提升社区党支部成员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并开展学习心得交流。给每位党员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外塑形象、内练素质,树立党员队伍的新形象。

在带头争创佳绩方面。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深入社区走访、调研社区内具备建立党组织的群体,了解已建立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党员人数、参与度等情况。同时,结合社区实际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

在带头服务群众方面。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一是提高学习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社区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任务越来越艰巨,综合性越来越强,对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努力在学习下功夫,除了街道和科室每周例会学习外,还通过自学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感性;通过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二是提高协调能力。社区处在沟通上下、联系各方的枢纽位置,肩负着保持上下畅通联系的责任。协调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我们要努力做到对上协调严格按照程序,按领导分工职责逐级请示汇报,尽可能避免领导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和“返工”;对下协调把握分寸,强化优质服务,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一丝不荀、细致谨慎、精益求精去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提高执行力。要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要求,社区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牢固树立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执行力意识,做到接受和完成工作任务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找理由,顾全大局,争创一流。

在带头遵纪守法方面,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改变机关作风结合起来。要求社区干部要按制度、按规章、按目标思路办事,合力争先,全面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要明职权,找方法,求实效,出结果。各条线、每个人都要明确“我是干什么的、我能干什么、要求我干什么、我能干到什么程度”,不准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贻误工作,脚踏实地,努力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在弘扬正气方面,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执行力的建设结合起来要求要讲实话,办实事,做小事,做精事。做精做细做实工作,将各项工作推进上新台阶;要大兴实事求是之风,要善于从小事做起,讲白话、讲“土话”、不讲官话,以精益求精、实实在在地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为民服务和促进发展的工作;同时,要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工作高效。要共同努力,有信心、有决心,确保取得工作成效,在群众中树立较好的公众形象。

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五带头”作用只局限于社区干部,没有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活动开展的力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影响范围较小;党员重视程度不够、抓活动的路径和办法不够多等问题。

三、对社区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如下承诺

1、社区干部职工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干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规范管理,制定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居委会成员分工责任制、请销假等制度,用好的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加强各科室与社区间相互配合,整合调动资源,充分发挥团队的重要作用,保持办事处与社区步伐的协调一致,加强与社区的互动交流,并通过各渠道提高社区与各机构协调沟通能力。二是结合每个社区和工作人员的实际,对新上任的社区干部灵活开展,各项规章制度、惠民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专业技能等内容的培训活动,努力使社区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在能力水平上再提升、在工作作风上再优化。充分激发“干”的热情、提升“干”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干”的行动、提高“干”的实绩,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2、社区办公设施管理

在做好办公用品采购、配备和发放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加强以社区“两室” 用房内办公和活动设施为重点的管理工作,建立社区用电管理制度、社区电脑使用制度、社区电话使用制度、社区物品管理使用制度、社区阅览室使用制度、社区活动室制度、社区环境卫生制度等管理制度等制度,并实行办公设施管理责任制,各社区所的办公设施由各社区正主任负责管理。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室物品,由办公室统一清点造册,造册后由责任人签字实行责任管理。

3、为社区做好后勤保障

篇8: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

目前, 社区体育作为我国城市体育开展的主要途径, 对于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而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所以, 单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育志愿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健身的需求。而高校体育类专业具有较好的体育人才资源, 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 其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指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进一步深化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高校体育类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 探讨研究高校体育类专业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模式是现实需要。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西省体育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的需要, 查阅了关于社会体育以及志愿服务的书籍,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搜集本研究领域的相关核心期刊和资料, 并对所收集信息进行认真的整理与分析, 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 2. 2 问卷调查法

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 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对管理负责人、学生和所调查社区居民就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发放调查问卷60 份、300 份和500 份。

2. 2. 3 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应对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现状进行调查, 并对高校体育系部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管理人员、组织者以及服务人员进行访谈。

2. 2. 4 数理统计法

对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有关数据采取数理统计方法, 对所得资料做出理论上的描述、分析及总结。

3 结果与分析

3. 1 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总体状况

3. 1. 1 山西省高校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状况

高校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 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区体育中, 促进社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通过调查发现, 当前高校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较差, 在此次调查的三百名学生中, 仅有187 名学生参加过“社区体育志愿服务”, 占总人数62. 3% , 这说明山西高校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并不理想, 学生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够,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意识不强烈, 从而导致参与状况较差。

3. 1. 2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态度与意愿分析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对社会、集体、个人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促进社区体育健身事业发展, 提升所在高校声望,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通过调查显示, 当前高校对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意愿较好, 在此次调查的10 所院校中, 有7 所院校愿意“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占总数70% , 并且有2 所院校对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不强烈。这说明山西省高校已经意识到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迫切性,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与社区体育发展、社区居民需要有着较强关系, 因此应加强社区体育发展。

3. 1. 3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学校级别分布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 增强了学校的号召力, 鼓舞了更多的大学生奉献社会,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如表所示: 山西省高校级别分布对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有着较大影响, 一本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情况多, 如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占40. 2% 。二本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情况较多, 尤其是二本A类大学, 如大同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占29. 3% , 而二本B类大学,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相对较少, 如运城学院, 长治学院, 晋中学院, 吕梁学院, 占%19. 2。专科院校和三本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少, 如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师范, 占11. 3% , 由此可以看出, 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与院校本身的级别有着很大的关系, 院校层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较好。

3. 2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现状分析

3. 2. 1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开展频度

调查可知, 山西省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整体开展状况较少, 在所研究的10 所院校中, 6 所院校每年开展1—2 次, 占调查总数的60% 。每年开展3—4 次, 占调查总数的30% 。每年开展5 次以上的, 占调查总数的10% , 可见,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次数较少, 开展5 次以上的仅占10% , 远远达不到社区居民参与健身娱乐, 锻炼活动的需要。由此可以得出,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并没有得到普通高校的重视, 社区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社区体育志愿者、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缺乏。

3. 2. 2 山西省高校开展村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动机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满足群众的需要, 锻炼学生能力, 增强人民体质,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由表2 调查显示,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选择“为学生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发展学生潜能, 了解学生能力”“让学生的技能学以致用”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4. 6. % 、36. 8% 、37. 4% . , 可以得出, 高校开展村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归根结底还是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高校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 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保障。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选择“可能帮助有需要的人”“热衷公益, 服务社会”的比例达到52% 和42. 6% , 说明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不仅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服务他人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完善自我, 满足自己高层次的需求。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选择“政府要求”“社会需要”分别占总调查数的39. 2%和32. 6% ,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出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普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山西省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研究起步较晚, 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实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3. 2. 3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项目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开展项目较为全面, 对促进社区居民改善锻炼习惯, 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表3 数据可以得出山西省高校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开展体育系专业学生进行运动技术指导和担任体育赛事裁判居多分别占总人数的47. 2% 、49% ,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设施服务和信息服务人数相对较少。当前,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更愿意参加对自身有利的, 如: 指导服务、组织服务。而不愿参加设施服务、信息服务, 因为这些项目相对枯燥乏味。

3. 2. 4 高校开展村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时间与场所

对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调查表明,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时间主要集中于1 -2 小时或3 - 4 时, 它们的比例和相对较高, 通过实地研究发现,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容易受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 山西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假期以及课外活动等时间段。通过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进行调查和考察发现,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要场所为社区、街道所固有场所, 公园和老年活动中心。由于山西省基层社区的发展较晚, 社区发展不平衡, 体育方面的锻炼场所也比较少和固定。因此高校在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时场地和时间相对比较集中, 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对社区体育大众进行运动技术指导和保健知识的讲授。随着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会进一步丰富和扩大对场所和时间安排要求会进一步提高, 高校管理者应该对此问题引起重视, 从而促进社区体育快速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1. 山西省体育院系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不足。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状况不佳, 所调查的学校不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比较较高, 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意识有关; 在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学校中开展次数集中在每学期1—2 次居多, 开展5 次以上的仅占10% , 高校开展村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次数, 远远达不到社区居民参与健身娱乐, 锻炼活动的需要; 开展项目和开展时间与场所也存在欠缺。

2.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目前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主要是依赖于团组织, 而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也是依据体育系团组织的力量, 缺乏自主意识, 积极性, 主动性。除此, 许多高校体育系专业学生是为了奖励而参加服务活动。“为加分开展活动, 为加分参与活动”这是许多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 由于学校对于志愿者在评优等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奖励措施, 这使得许多学生都为此而加入志愿者组织, 但他们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 高校体育院系愿为社区体育服务, 奉献社会。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学校愿意为社区体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鼓励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 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 2 建议

1. 构建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模式 (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招募、培训体系、工作机制、评价激励、服务保障) , 以此提高高校体育类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推动该区域社区体育的发展。

2. 加强高校对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当前, 高校应积极呼吁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 合理利用高校体育系专业志愿者, 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基地, 合理开发体育志愿者资源, 将体育系学生的知识与健身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体育。

3. 加强有关部门对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支持, 积极开展相关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政府、企业、社会等从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等方面加强高校开展社区体育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曹荣芳, 王佳, 王跃.中日体育志愿者现状及培养体系的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7) .

[2]黄桑波.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现状及研究的理论视角[J].武汉体育学报, 2009, (10) .

篇9:调查社区体育开展项目

【关键词】河南农村;体育活动;传统项目;现代项目

On the Organization of Sports Events in Henan Rural Areas

LU Zhi-wei

(Department of Sports, Luo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Luoyang 471023, Hen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events in Henan rural area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sports events in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areas in Henan, sports activity, traditional sports event, modern sports event

1历史背景

农村体育是在农村开展的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村体育有其它体育的共性,即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同时农村体育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受农村特定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影响,有着浓郁的农村体育文化特色〔1〕。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经过长期实践与传承,形成了一系列如武术、舞龙、舞狮、放风筝、围棋、象棋等区域性体育项目〔2〕。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以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顺利开展,河南省已形成了从市(地)、县到乡镇甚至村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农村体育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3〕。但由于基础较差,欠账过多,投入较少,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体育还显得十分的薄弱。

对河南省农村体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长期沉淀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农村优秀体育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可以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构建农村体育发展模式和建设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南省的900名18岁以上的自然农民(不包括农村在校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网络资源查阅了农村体育项目相关的资料,为选题和具体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访谈法

对部分农民进行了健身活动的现状、对体育的需求、体育组织形式以及实施全民健身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访问调查。

2.2.3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根据本课题的需要,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设计完成《河南省农村体育项目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2009年12月~2010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请体育社会学专家对内容效度进行检验。运用复测方法对小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信度检验,信度在0.85以上;问卷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被调查者对12类问题、86 项指标选择答案。共收回有效问卷885份,回收率为98.3%。其中男性511人,占 57.8%;女性374人,占42.2%。

3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持续时间

表1、表2分别为河南省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表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表。

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地区的河南省农民每周至少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在1次以上的为 90.5%,至少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的为18.5%,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偏少。

从表2看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的为73.1%,持续时间60分钟以上的为21.6%,大部分集中在60分钟以下,为88.4%。

1997年我国对体育人口基本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每周身体活动频率为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强度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的人群”都被视为“体育人口”〔4〕。从图1可以看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不考虑体育锻炼的强度,本次调查对象符合标准的有138人,说明农村体育人口为15.6%,这一比例高于2001年我国农民体育人口8.4%的比例。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09年12月—2010年3月,比几年前的调查结果比例有所提高,这与近几年河南省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农村体育也在不断发展提高有关,但另一方面,河南省有近8000万农村人口,人口基数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体育设施完善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来说这一比例比“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人口38.6%”要低得多。

图1河南省农村体育人口统计图

3.2河南省农村体育人口中不同性别年龄参加体育锻炼比例

图2为河南省农村体育人口中不同性别年龄参加体育锻炼比例统计图。

图2不同性别年龄参加体育锻炼比例统计图

从图2中的统计数据可知,经常参加加体育锻炼的农民总人数里男性比女性多441人。比例上来看20岁以下女性参加体育运动比男性多4.5个百分点;而在41~60岁反过来男性比女性多4.3个百分点,其原因是41~60岁的女性承担着哺育子女和照顾老人的责任。

3.3河南省农民体育项目的选择(多项选择)

图3为河南省农民体育项目的选择图。农村的体育项目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包括武术、民俗体育(舞龙、舞狮、跳绳、秧歌等)、慢跑等,另一类是现代体育项目,包括篮球、台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

图3河南省农民体育项目的选择图

3.3.1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在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中,慢跑是农民群众首选的体育活动方式,从数据可以看出,有52.3%的被调查者选择此项,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家庭在晚饭后要散步,也有的中老年人喜欢在早晨跑步,一些乡镇有老年人长跑队,组织有越野跑、登楼梯比赛等活动。

在传统体育项目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气功、民俗体育等,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5〕。分析主要原因首先是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源于世代传承,拥有大量的区域人文背景信息和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并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表达了农民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想法;其次是对活动的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田间地头就可以作为练习活动的场所;再次所用器械简单,动作简单易学,易流传推广。以武术为例,武术是河南省农村体育中一项传统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登封少林寺的少林拳和焦作陈家沟的太极拳等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武术中攻防格斗技法以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为主,组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和功力练习形式,兼顾引人入胜的优美形态,静中求动、缓运急发、内外兼修等特点,深受广大河南农民的喜爱,成为农村体育主要健身的内容与形式。图2中的数据也反映出了这一特点,有16.0%的农民选择此类项目。

3.3.2现代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在农村广泛开展了现代体育项目的宣传与推广,国家体育总局在2007年启动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项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重点建设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该工程基本标准是建设标准篮球场,配备标准篮球架和2张乒乓球台,建设方式采取中央资金引导、地方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支持为辅,利用农村公共用地,农民自愿义务投工投劳进行建设。因此在不少农村地区已积极开展了各类球类活动,尤其是篮球、台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并在一些农村形成了传统。

在此次调查中,有24.4%选择参与篮球项目。篮球作为中国的第一大体育运动在河南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的春节、五一、十一等传统节假日,在河南农村地区都会举办各种级别的篮球赛事。在河南灵宝卯屯村被称为“农民NBA”的“园林杯”篮球邀请赛,从1993年春节开始至2010年已经举办了十八届,吸引了40多支外地球队前来参赛,比赛时观众人山人海,像赶庙会一样。最多时一年进行760多场比赛,观众人数达20多万人次。2009年10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济南亲切接见了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代表,而“农民NBA”的创始人梁金牛是受表彰者中唯一的农民代表。如今,这种“农民NBA”模式在河南许多农村地区风行起来。互相进行比赛成了群众的最好体育健身方式。

在其他的现代体育项目中,羽毛球、乒乓球分别占农村体育项目的占25.4%和21.6%,活动的参与者较多,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羽毛球、乒乓球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国争得无数荣誉,深受大家喜爱;另一方面也与当前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偏少有关,这两项目器材设备简单,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参加,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台球是青少年喜欢的活动项目之一,在乡镇体育娱乐市场打台球的人较多,这与台球项目技能容易掌握,活动有趣,便于组织管理有关,从图2中看出有11.9%的农民参与了此项运动。

其他项目包括爬山、游泳、大众操等,比例有23.6%。排球、足球在农村开展得很少。分别占6.1%和5.1%。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现阶段河南省农村能够坚持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特别是武术,适合在农村开展,但是其地域分布也很明显,在“武术之乡”非常集中;现代体育项目特别是各种球类项目在农村青少年中得到很大的认可。

(2)河南省在当地农村能够持续发展的体育项目。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在农村的基础相当牢固,成为农村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市文化对农村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现代体育项目逐渐渗透到了农村,现代体育将在农村广泛普及开来,成为农村健身的主要方式与内容。

从总的趋势看,这两大类体育项目将在河南省农村地区中持续发展,农民群众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开始向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较强的方向发展和转移,各种球类、武术、散步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增大。

4.2建议

(1)改善硬件设施。农村客观上存在场地设施少、条件差等实际困难,因此,推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尚有一定困难,可在那些条件较好的乡镇,逐步开展。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主,如武术、舞龙舞狮、龙舟、拔河、棋类等。

(2)继承和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体育活动项目。农村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改革和提高,而改革和提高必须结合农村体育的自身特点。河南省农村地区可大力发展一些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优势的体育活动项目。例如:利用风土人情开展体育旅游;利用地理环境开展极限或新兴运动项目;利用不同的生产方式特点开展各种与农村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特色劳动竞赛等等。

(3)在各级政府、村委的支持下,对农民提供体育项目上的技术指导。举办各种体育项目比赛,通过比赛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增加农民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调动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活跃农村体育氛围,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经过这次调查发现,体育在农村中已经广泛地展开,人们对身体锻炼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而社会体育的方式多样,种类繁多,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身体锻炼,这为农村的体育人口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村的体育人口会日益壮大。

参考文献

〔1〕朱家新.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牛辉,李淑芳.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113-114.

〔3〕马成亮,梁定邦.山西省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1,8(2):22-24.

〔4〕冯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28-31.

〔5〕董翠香,吉灿忠,纪铭霞.河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5):9-12.

上一篇:新闻传媒论文 企业现代治理论文下一篇:幼儿园幼儿心理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