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大纲

2024-05-16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大纲(精选6篇)

篇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大纲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细目一: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

1.小儿生理特点

2.小儿病理特点

3.小儿稚阴稚阳观点的意义

细目二:年龄分期

1.年龄分期标准

2.各年龄期特点及与预防保健的关系

细目三:生长发育

1.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囟门、牙齿)

2.各年龄段呼吸、脉搏、血压常数

3.生长发育规律

4.小儿感觉、运动和语言发育

细目四:四诊概要

1.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

2.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3.啼哭声的诊断

4.儿科问个人史、预防接种史的内容

5.儿科基本脉象

6.小儿按诊(皮肤、头颅、胸腹、四肢)

第二单元营养和营养性疾病

细目一:营养基础 能量、营养物质、水的需要

细目二:婴儿喂养

1.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方法

2.辅助食品添加原则

3.小儿保健的主要内容

细目三:营养不良

1.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

2.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机

3.营养不良的中西医治疗

细目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佝偻病的病因

2.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鉴别诊断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7.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急救处理

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

1.新生儿黄疸的概念

2.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3.湿热熏蒸证、寒湿阻滞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四单元免疫性疾病

细目一:支气管哮喘

1.哮喘的病因:内因、外因

2.哮喘发作期的中医病机

3.哮喘的诱因

4.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5.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6.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7.哮喘的中医分期辨证论治

8.哮喘发作期的西医治疗

9.哮喘的预防

细目二:急性风湿热

1.风湿热的西医病因

2.急性风湿热的临床表现

3.风湿热的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及jones诊断标准

4.急性风湿热的治疗与预防

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细目一:厌食

1.厌食的概念

2.厌食的病因及主要病机

3.小儿厌食的辨证论治及其它疗法

细目二:婴儿腹泻

1.婴儿腹泻的中西医病因及病机

2.婴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3.婴儿腹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小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脱水的分度

5.婴儿腹泻的中医分型证治

6.婴儿腹泻的西医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7.婴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细目三:鹅口疮

1.鹅口疮的病因及临床特征

2.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六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及临床表现

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兼挟证(挟痰、挟滞、挟惊)

3.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细目二:急性支气管炎

1.支气管炎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2.支气管炎痰热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细目三:肺炎

1.肺炎的中西医病因

2.肺炎的分类方法

3.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4.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

5.肺炎病原学治疗的抗生素药物选择

6.肺炎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7.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心阳虚衰变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8.肺炎心衰的西医处理

篇2: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大纲

【熟悉】明清中医外科学三大学术流派及主要成就。【了解】外科学范畴、简史、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了解外科学范畴: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它性质的疾病。

2.了解外科学简史:华佗的麻沸散、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第一部病原病理学专著——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用葱管导尿薛己的《外科枢要》第一次详细地记述了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治和预防;《疬疡机要》是中医学第一部麻风病专著汪机《外科理例》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

3.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学习方法: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练就扎实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基本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正确的手术观,勇于创新中西医结合外科的理论,正确运用手术这一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

4.熟悉明清中医外科学三大学术流派及主要成就: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全生派——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心得派——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外科证治概论

第一节 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释义。

【了解】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与疾病命名。教学内容

1.了解历代外科代表著作、作者及主要成就,例如:元朝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逐渐分立外科与伤科;明代汪机著《外科理例》,明确肯定外科的含义。

2.了解传统中医外科与现代外科的区别。现代外科一般以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而内科一般以应用药物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以病位区分于内科,而现代外科的范围以治疗方法(是否以手术疗法或手法治疗为主)区分于内科。3.掌握疡、疮疡、肿疡、溃疡的定义与鉴别;掌握痈、有头疽、发的定义与鉴别;掌握疖、疔的定义与鉴别;掌握无头疽、流注的定义与鉴别;掌握丹毒的定义;掌握走黄、内陷的定义与鉴别,有头疽的不同阶段,又分别称为“火陷”、“干陷”、“虚陷”;掌握痔、漏、肛裂、脱肛、锁肛痔的定义;掌握瘿、瘤、岩、失荣的定义;

4.熟悉瘰疬、流痰、结核的定义;熟悉疫疔、烂疔指现代医学烈性传染病; 5.了解肛门周围痈疽的定义;了解以风、毒、痰命名的疾病的特点。

第二节 病因病理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的总病机。【熟悉】外科病因与致病特点。教学内容

1.外科病因有外感六淫、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与劳倦损伤、痰饮瘀血等方面。六淫致病,有季节性,即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并体现出各自的致病特性;更多时候是合邪致病。毒是中医外科常见的致病因素。在外科疾病中七情致病以肝气郁结致病居多。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易生疮疖疔肿。痰饮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的常见因素。

2.外科疾病的总病机是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第三节 外科辨证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四诊的方法。外科阴阳辨证总纲,局部症状,微观辨证的辨证方法,及经络部位、特殊体征、善恶预后等辨证特点。【熟悉】外科辨病与辨证的关系。教学内容

1.熟悉外科辨病与辨证的关系:先辨病后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现代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辨病为确定治疗原则与判断预后奠定基础,辨证为论治方案提供前提。2.熟悉外科辨证方法:整体辨证、局部辨证、微观辨证及三者的关系。

3.掌握望诊的内容:望局部、望精神、望形态、望舌象;掌握闻诊的内容:听声音,嗅气味,以及特定疾病的典型表现;掌握问诊的内容: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等;掌握脉诊的8种临床常见脉象;掌握触诊应该包括的7方面内容: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掌握清音、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的临床意义。

4.掌握外科阴阳辨证总纲的12个方面;掌握肿痛痒脓麻木辨证的方法;掌握经络部位、特殊体征、善恶预后等辨证特点。

第四节 治法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内治法的三个总则和代表方。外治法的局部用药及手术治疗。【了解】外科治法的源流。教学内容

1.外科内治法的三个总则和代表方:消法即运用各种治法方药,使肿疡病证在初起阶段得以消散吸收的治法。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代表方:五味消毒饮。托法: 即用补益气血和活血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疡中期(成脓期)。代表方:透脓散、托里消毒散、薏苡附子败酱散。补法: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法称为补法。适用于溃疡的后期。代表方:八珍汤。

2.掌握外治法的局部用药:膏药的定义、适应症、代表药物;油膏的定义、适应症、代表药物;箍围药的定义、适应症、代表药物;掺药的定义、适应症、代表药物;酊剂的定义、适应症;洗剂的定义、适应症。

3.掌握手术治疗中切开法的适应症及特殊部位的切口原则;引流法的分类及各自适应症。

无菌术

第一节 无菌术与抗菌术 目的要求

【掌握】手术人员的准备、刷手、消毒、穿无菌衣及戴手套方法。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熟悉】无菌术与抗菌术的概念及灭菌与消毒的同异。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其方法。

【了解】高压灭菌和煮沸灭菌方法。常用手术器材、敷料的清洁、消毒灭菌及保管方法。病人手术区皮肤准备、消毒及铺无菌巾方法。教学内容

1.无菌技术概念及其分类。2.化学消毒及物理灭菌方法及注意事项 3.物理灭菌的方法:高压蒸气、煮沸。4.化学消毒的方法:药物浸泡、气体熏蒸。

5.常用化学消毒剂:酒精、戊二醛溶液、甲醛、环氧乙烷。6.病人手术区准备:皮肤准备、消毒及铺无菌巾。

7.手术人员的准备:更鞋、更衣、刷手消毒、穿手术衣、戴手套。8.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第二节 手术室的设置和管理原则

目的要求

【了解】手术室的基本设置、布局要求及清洁消毒。手术室的管理要求。教学内容

1.手术室的基本布局与设置。2.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和无菌要求。附录一:手术基本器械及其用法 目的要求

【掌握】手术基本器械的具体运用。

【了解】常用手术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教学内容

1.手术器械的分类、结构与基本性能:刀、剪、钳、镊、针、钩、匙等。2.手术器械的运用。附录二:手术基本操作 目的要求

【熟悉】手术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了解】手术基本操作的分类。教学内容

1.手术基本操作:切开、分离、止血、缝合、引流、剪线与拆线。2.手术基本操作步骤、原则及注意事项。

麻醉 目的要求

【掌握】粘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麻醉前病情分级:asa病情分级。【熟悉】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及常用药物。气管内插管术。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了解】麻醉的概念。麻醉方法的分类。麻醉方法选择的原则。常用吸入及静脉全身麻醉药。常用肌肉松弛药。常用全麻方法。气管内插管适应症和并发症。常规麻醉监测方法。局麻药的药理及不良反应。椎管的解剖及生理。椎管内麻醉的方法及对机体的影响。椎管内麻醉并发症与防治。针刺麻醉的特点。穴位的选择需遵循理论根据。教学内容

1.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麻醉发展史。2.麻醉的概念及麻醉方法的分类。

3.麻醉学的重要内容: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急救复苏,疼痛诊疗、无痛技术。4.麻醉前评估:asa病情分级。5.病人及麻醉药品和器材的准备。6.麻醉前用药

(1)麻醉前用药目的,常用药种类及常用药物。(2)咪唑安定、吗啡、哌替定、阿托品的药理作用。(3)麻醉方法选择的原则。7.常用全麻药药理。8.麻醉机的基本结构。9.全身麻醉实施(1)吸入麻醉方法。(2)静脉麻醉方法。(3)复合麻醉方法。10.气管内插管术。11.局部麻醉(1)粘膜表面麻醉。(2)局部浸润麻醉。(3)区域阻滞麻醉。12.神经阻滞麻醉(1)颈丛神经阻滞。(2)臂丛神经阻滞。

13.局麻药的药理及不良反应。14.椎管内麻醉的有关解剖生理。15.椎管内麻醉的实施(1)蛛网膜下腔麻醉。(2)硬膜外麻醉。

(3)椎管内麻醉管理及并发症的处理。16.针刺麻醉

(1)针刺麻醉的特点。(2)针麻的术前准备。(3)针麻穴位的选择。(4)针刺麻醉的实施方法。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与失调 目的要求

【掌握】①各类型缺水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②低血钾症和高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③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代偿机制、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水中毒、钙代谢异常、呼吸性酸碱失调的病理生理和治疗原则。

【了解】磷、镁异常磷代谢。中医对津液代谢的认识,津液及相关脏腑的关系,津液的重要性。教学内容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体液平衡的调节和酸碱平衡的维持。缺水的类型(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各型缺水、缺钠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低血钾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具体方法。输血 目的要求

【掌握】血型及交叉配血。

【熟悉】自体输血、血液成分和成分输血。常用代血浆的特性及应用。【了解】输血的目的。血液保存方法、输血适应证和并发症。教学内容 1.输血的目的。

2.人类血型、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方法。3.血液保存方法、输血适应证。

4.输血并发症:一般输血并发症、大量输血并发症及输血传播疾病。5.自体输血:血液回收、血液稀释、自体储血。

6.血液成分制品: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7.血液成分应用指征。8.输血指征与血液保护问题。9.代血浆的应用:明胶、羟乙基淀粉。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掌握】围手术期定义、手术前准备(包括特殊准备及一般准备)、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熟悉术后的一般护理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处理。了解术后的监护。【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了解】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手术后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教学内容

1.围手术期定义:指从明确诊断并确定手术治疗时起,到执行手术,直至术后康复的整个过程。

2.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的定义。3.耐受力的评估。

4.特殊准备:营养不良、高血压、心脏病、呼吸功能障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的评价标准及处理措施。

5.掌握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拆线时间。

6.手术前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针对患者现有的症状或不适进行辨证论治;努力增强患者体质、以提高其对手术耐受力为目的。

7.熟悉术后的一般护理原则:首先是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支持疗法,及时通过补液或进食提供营养。熟悉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处理。

8.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呃逆、术后出血、尿潴留与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与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的处理原则及常用方法。9.了解手术后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扶正祛邪,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促使病人尽快康复。外科休克

属危急重证,根据病期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厥证”,“脱证”,“血证”,“昏迷”等病证范畴。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大补元气、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或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措施。目的要求

【掌握】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一般急救措施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要点。

【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时微循环及体液代谢的改变,休克时组织器官的继发性损害。休克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如何判断休克的发生、发展和休克的程度。【了解】休克的病因分类。教学内容

休克的病因及其分类。各类休克在病理生理改变上的共同点。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急救措施、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血管活性存物的使用,改善心功能和微循环、皮责类固醇及其他药物的应用)。休克病人动态观察(包括一般与特殊监测)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休克的预防重点。重症监测治疗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重症病人的评估与监测 第二节 重症患者的治疗 第三节 几种常见外科重症

一、急性肺水肿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四节 心肺脑复苏

在围手术期,对重症患者及时有效的监测、评估及治疗可大大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几种常见外科重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熟悉】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测方法。重症患者的治疗手段。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病机,掌握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心肺复苏后的中西医结合处理原则。初期心肺复苏及高级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及处理原则。

【了解】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预后评估。教学内容

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与系统监测,重症患者的一般治疗手段。急性肺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原则;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监测与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预防。

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早起诊断。心肺脑复苏包括初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心脏复苏后处理和脑复苏等几个环节。初级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等;高级心肺复苏包括供氧、补充血容量,心肺复苏药物应用,电除颤等措施综合交错进行;心脏复苏后处理和脑复苏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重点是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稳定,防止重要器官特别是神经中枢发生损害和并发症,最终达到脑复苏和患者康复的目的。

外科感染

第一节 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熟悉】外科感染的定义、特点、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了解】外科感染的发展史、现状和对策。教学内容

1.外科感染的定义、特点、分类。外科感染与内科感染的区别。

2.病因病理: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重要的致病菌。中医病因和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辨证论治:消、托、补,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见。外治分阴证、阳证按不同时期治疗。西药治疗。其他治疗:包括局部、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强调手切开引流是外科感染性疾病最常用的手段。

第二节 皮肤和皮下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一、疖 目的要求

【掌握】有头疖、无头疖、疖病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疖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了解】疖的古代文献及中医临床研究。了解蝼蛄疖的预防。教学内容

1.疖的定义、特点。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分别与皮下脓肿、痈、粉瘤感染、囊肿型粉刺,沥青皮炎相鉴别。

4.治疗原则及中西医结合思路。(1)外治初起小者用千捶膏,大者用金黄散调敷;脓成切排,掺九一丹盖太乙膏,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切开;脓尽改用生肌散,可用垫棉法。若有死骨,松动时用镊子钳出。或外涂鱼石脂软膏。(2)辨证论治:内治分热毒蕴结、暑热浸淫、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脾胃虚弱)等证型。(3)西药治疗。

二、痈 目的要求

【掌握】痈的诊断与治疗。

【熟悉】痈的定义、了解痈的中医命名、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痈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熟悉老人及消渴患者痈容易引起内陷症的防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痈的思路。教学内容

1.痈的定义、特点,不同部位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外治、辨证论治、西药治疗、切开引流。中西医结合思路。

第三节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目的要求

【掌握】痈如颈痈、腋痈、胯腹痈,红丝疔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熟悉】痈的定义、特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了解】中医“痈”与西医“痈”内涵的不同、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教学内容

1.中医“痈”与西医“痈”内涵的不同,定义、特点。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外治、辨证论治(颈痈、腋痈、胯腹痈、红丝疔)、西药治疗、其他治疗。中西医结合思路。

第四节 丹毒

目的要求

【掌握】丹毒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熟悉】丹毒的定义、特点,了解对不同部位中医命名、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丹毒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了解】丹毒的预防。教学内容

1.丹毒的定义、特点、不同部位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外治、应用抗生素、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5.预防。

第五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目的要求

【掌握】手部化脓性感染的定义,了解不同部位感染的名称及中医命名、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手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熟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病理特点。教学内容

1.定义,不同部位感染的名称及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外治、辨证论治、西药治疗及切开引流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第六节 急性蜂窝织炎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蜂窝织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急性蜂窝织炎的定义、特点,了解属中医“发”的范畴及不同部位的中医命名,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急性蜂窝织炎的病因病理、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了解】急性蜂窝织炎的预防。教学内容

1.定义,特点,属中医“发”的范畴及不同部位的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分类、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辨证论治、抗感染、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5.预防。

第七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

目的要求

【掌握】全身性外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走黄和内陷的定义、特点、病因病理及常见致病菌、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脓毒症的分类、预防,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了解】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相当于中医“走黄”和“内陷”。教学内容

1.定义、特点。相当于中医“走黄”和“内陷”。2.病因病理:常见致病菌的致病机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脓毒症的分类。

4.治疗:原发感染灶的处理、西药治疗、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第八节 特异性感染

一、气性坏疽 目的要求

【掌握】气性坏疽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气性坏疽的定义、特点,相当于中医“烂疔”。了解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气性坏疽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预防,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教学内容

1.定义、特点,相当于中医“烂疔”。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急救处理,西药治疗,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二、破伤风 目的要求

【掌握】破伤风的典型发作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掌握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熟悉】破伤风的定义、特点,了解破伤风的发病概况及中医命名。了解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破伤风的病因病理。教学内容

1.破伤风的定义、特点,发病概况及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典型发作特征,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伤口处理、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抗生素、辨证论治、防治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烧伤 目的要求

【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和深度的估计。中小面积烧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烧伤败血症或创面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中西医结合防治原则。

【熟悉】热烧伤的病理变化。各类型烧伤的现场急救。大面积烧伤的抗休克、早期简单清创的方法及创面的处理方法。【了解】烧伤严重性分度。教学内容

烧伤病因、伤后的主要病理生理、烧伤面积的计算(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和深度的估汁(三度四分法)、烧伤严重性分度(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分四度)、烧伤的现场急救(包括火、热液、电、酸、碱、磷等烧伤),小面积烧伤的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处理、烧伤创面的治疗原则和早期保痂方法、烧伤感染的防治、烧伤并发症的防治、电烧伤和强酸、强碱、磷等化学性烧伤的特点和急救方法、烧伤预防。冷伤 目的要求

【掌握】冻结性冷伤的临床表现、分度法、急救和复温的处理原则。【熟悉】冷伤的定义,了解冷伤的分类。【了解】冷伤的病因病理。教学内容

1.定义、分类、病因病理。2.非冻结性冷伤的临床表现特点。

3.冻结性冷伤的临床表现:(1)局部冷伤:反应前期,反应期,反应后期,四分度法;(2)全身性冷伤。

4.治疗:(1)急救和复温;(2)辨证论治;(3)局部冻伤的治疗;(4)预防。毒蛇咬伤 目的要求

【掌握】蛇咬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及治疗。【熟悉】毒蛇咬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了解】毒蛇咬伤的分类及毒蛇种类。教学内容

1.毒蛇咬伤的分类及毒蛇种类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急救处理、西药治疗、辨证论治、其他治疗。腹部损伤 目的要求

【掌握】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及手术治疗原则。

【熟悉】实质性脏器和空腔性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步骤及辅助诊断方法。肝、脾和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因、实质性脏器与空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早期诊断步骤和方法,腹腔穿刺术,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和治疗原则,肝、脾破裂及空腔脏器损伤的处理方法,胰腺损伤及胃、十二指肠、结肠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处理方法。泌尿、男生殖系统损伤 目的要求

【熟悉】尿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了解】泌尿各部位损伤的类型、病因及有关解剖、病理生理特点,熟悉其临床表现及诊断、相关辨证论治。肾损伤非手术疗法的具体措施,掌握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输尿管损伤的治疗原则。各类型膀胱损伤的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后期并发症、尿瘘、尿道狭窄的处理、急性尿潴留的处理。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第一节 肾癌 第二节 肾母细胞瘤 第三节 肾盂肿瘤 目的要求

【熟悉】常见的肾癌、肾母细胞瘤、肾盂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常见的肾癌、肾母细胞瘤、肾盂肿瘤的诊断,掌握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了解】肾肿瘤的发病概况,掌握肾肿瘤的定义。教学内容

1.肾癌的定义、发病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评价。

2.肾母细胞瘤的定义、发病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评价。

3.肾盂肿瘤的定义、发病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评价。第四节 膀胱癌 目的要求

【掌握】膀胱肿瘤的定义,了解膀胱肿瘤的病因病理。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膀胱肿瘤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病因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2.临床表现。

3.诊断(尿脱落细胞检查、膀胱镜检查、组织活检、膀胱双合诊及泌尿系造影)及鉴别诊断。4.治疗:各期肿瘤的治疗原则、膀胱肿瘤的预防。第五节 阴茎癌 目的要求

【熟悉】阴茎癌的定义,了解阴茎癌的发病概况。阴茎癌的临床表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了解】阴茎癌的病因病理。教学内容

定义,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第六节 睾丸肿瘤 目的要求

【熟悉】睾丸肿瘤的定义,了解睾丸肿瘤的发病概况。睾丸肿瘤的临床表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了解】睾丸肿瘤的病因病理。教学内容

定义,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第七节 前列腺癌 目的要求

【掌握】前列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前列腺癌的定义,了解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教学内容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tnm分期。3.诊断及鉴别诊断。

4.治疗:(1)治疗原则;(2)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方法;(3)非手术疗法:内分泌治疗,辨证论治;(4)等待观察:适应证及注意事项;(5)其他疗法。5.预后。良性前列腺增生 目的要求

【掌握】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治疗、中医辨证论治。【熟悉】前列腺增生的辅助检查、鉴别诊断。【了解】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及病理。教学内容 1.病因。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病史、症状、体征。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尿流动力学检查;(2)超声波;(3)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4)ct和mri检查。5.鉴别诊断

(1)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癌、膀胱颈硬化症;(2)常见并发症 6.治疗

(1)非手术疗法:辨证论治;西药治疗;

(2)手术治疗:适应症;常见手术方法;前列腺术后的中医病机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3)其他疗法(4)急性尿潴留的处理

颈部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治疗。

【熟悉】颈部疾病的病因病理、甲状腺的解剖及生理概要。【了解】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掌握不同疾病的中医命名。教学内容

1.颈部疾病的范畴,古代文献记载,不同疾病的中医命名。2.颈部疾病的病因病理、甲状腺的解剖及生理概要。3.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治疗。

第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目的要求

【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熟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了解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了解】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情况。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情况,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⑴非手术治疗:辨证论治和西药治疗;⑵ 手术治疗:适应证;(3)预防。

第三节 甲状腺腺瘤

目的要求

【掌握】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了解】甲状腺腺瘤的手术指征。教学内容

1.定义,发病情况,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

第四节 甲状腺癌

目的要求 【掌握】甲状腺癌的症状特点,早期诊断,熟悉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熟悉】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预后。【了解】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特点、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病理分型及预后。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4.治疗:(1)手术治疗(2)内分泌治疗(3)其他治疗。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目的要求

【掌握】甲亢的诊断。非手术治疗、中西结合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处理。

【熟悉】甲亢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了解】甲亢的定义,分类,发病情况及病因病理。教学内容

1.甲亢的定义,分类,发病情况。2.病因病理。

3.甲亢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4.治疗。非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辨证论治;手术治疗: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原则与方法、术后辨证论治、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同位素131碘放射治疗。

第六节 甲状腺炎

目的要求

【了解】甲状腺炎的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外科治疗适应证。教学内容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外科治疗适应证。

第七节 颈部淋巴结结核

目的要求

【掌握】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颈部淋巴结核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了解】淋巴结结核的发病情况。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1)抗结核治疗(2)辨证论治(3)外治法(4)手术治疗(5)其他治疗。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要求

【熟悉】急腹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查方法。

【掌握】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了解】急腹症的定义和特点,腹膜的解剖生理概要。教学内容

1.定义、特点、腹膜的解剖生理概要。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小肠急性梗阻、腹部钝性伤后急性腹痛、妇产科疾病致急性腹痛)。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胃十二指肠疾病 目的要求

【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胃癌临床表现、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

【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

【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病理,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适应证,了解手术方法,掌握术后并发症。教学内容

1.复习胃、十二指肠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2.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

3.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方法、手术适应证)。

4.胃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与方法,手术适应证。

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要求

【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复习门静脉的解剖和生理概要。2.定义,流行病学概况。3.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4.诊断。

5.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紧急处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腹外疝 目的要求

【掌握】腹股沟疝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腹外疝的概念;了解中医“疝”的含义。腹股沟区的解剖。腹股沟疝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包括无张力疝修补。

【了解】腹外疝中医一般证型及术后辨证施治。股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的诊断要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教学内容

腹外疝的概念(腹外疝的定义)、中医疝的含义以及分类、病因、病理解剖及临床类型。腹股沟区、腹股沟管、直疝三角的解剖。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鉴别要点。腹股沟疝的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腹外疝中医一般证型及术后辨证施治。各种修补法的适应症,嵌顿和绞窄疝的处理原则。股疝、切口疝、白线疝、脐疝的诊断要点、股管解剖与病理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治疗。嵌顿性疝需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泌尿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中医辨证论治大法。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外科检查。

【熟悉】泌尿、男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概要。教学内容

1.泌尿、男生殖系统的病因病理。2.泌尿、男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概要。

(1)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精囊、输精管、精索、尿道、阴茎、阴囊及其内容物的解剖。

(2)生理概要:泌尿系生理机能、男性生殖系统生理功能。3.泌尿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膀胱刺激征(2)尿失禁(3)排尿困难(4)尿潴留

(5)尿意不尽和尿滴沥(6)血尿(7)脓尿(8)乳糜尿(9)晶体尿(10)少尿或无尿(11)疼痛(12)肿块

3.泌尿、男生殖系统的外科检查(1)器械检查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检查(3)尿流动力学

4.辨证论治:(1)清热利湿法;(2)补肾法;(3)活血化瘀法;(4)健脾渗湿法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第一节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 目的要求

【掌握】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熟悉】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病因病理及辨证论治。【了解】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原发病灶和发病机理。教学内容

1.肾结核(泌尿系结核)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抗结核治疗,辨证论治,手术治疗。

2.附睾结核(男生殖系结核)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抗结核治疗,辨证论治,外治法。

第二节 附睾炎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附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病因病因病理及辨证论治。慢性附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了解】附睾炎的发病概况和中医命名。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教学内容

1.附睾炎的发病概况、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辨证论治、外治法、西药治疗。

第三节 慢性前列腺炎

目的要求

【掌握】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和辨证论治。【熟悉】前列腺炎的相关检查方法。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理。慢性前列腺炎的西药治疗及预防调摄。教学内容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摄。

尿石症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辨证论治。

【了解】尿石的理化性质、病因、病理生理、预防。治疗原则、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的适应证以及具体措施。体外震波碎石的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一、肾和输尿管结石 1.概述,定义、特点。

2.病因病理:尿石的理化性质、病因、病理生理等。

3.临床表现:(1)症状;(2)体征;(3)常见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5.治疗

(1)非手术疗法:①辨证论治;②总攻疗法;③西药治疗;④体外震波碎石:适应证、注意事项(禁忌症)⑤针灸治疗

(2)手术治疗:①非开放手术:输尿管肾镜取石或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后腹腔镜肾孟或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肾切除术的适应证。②开放手术:适应证。③术后处理原则与方法。

(3)其他疗法:适当增加饮水,调节饮食。

二、膀胱结石 1.概述

2.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检查,b型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1)辨证论治。

(2)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3)体外震波碎石。

三、尿道结石 1.概述。

2.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它检查。3.诊断和鉴别诊断。4.治疗。尿路梗阻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尿路梗阻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了解】尿路梗阻的病因病理,上尿路梗阻与下尿路梗阻的区别。教学内容

1.尿路梗阻的定义,上尿路梗阻与下尿路梗阻的常见病因与区别。2.尿路梗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诊治尿路梗阻的注意事项与辨证论治原则。男子性功能障碍 目的要求

【了解】增进青年人对青春期卫生知识的了解。男子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其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男子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的病因病理、临床分类法、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男性不育症 目的要求

【掌握】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熟悉】男性不育症的生殖系统体检、精液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了解】男性不育症的含义与病因病理。男性不育症的西药治疗、现代医学的手术治疗以及预防调摄。教学内容

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摄。周围血管病 第一节 概论 目的要求

【熟悉】周围血管病的范畴、基本病因病机与治则。教学内容

周围血管病的范畴、古代文献记载、基本病因病机与治则。第二节 下肢静脉曲张 目的要求

【掌握】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鉴别诊断、检查、治疗方法。【熟悉】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了解】下肢静脉系统的组成和血流动力学,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情况,中医病名。教学内容

1.复习下肢静脉系统的局部解剖、血流动力学。发病情况,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辨证论治、外治法、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要求

【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中医命名。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西药治疗,早起手术,辨证论治,外治法。第四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目的要求

【掌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分级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熟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定义、特点、临床表现。【了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情况,中医命名,病因病理。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定义,特点,中医病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分期分级、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外治法,西药治疗,手术治疗及适应证,其他疗法,护理。

第五节 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要求

【掌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熟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定义、特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与分期分级。【了解】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概况。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定义,特点,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分期分级,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外治法,西药治疗。第六节 糖尿病足 目的要求

【掌握】糖尿病足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熟悉】糖尿病足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了解】糖尿病足的概况。糖尿病足的预防与调护。教学内容

1.概况,定义,中医命名。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外治法,西药治疗,手术治疗及适应证,康复护理。

第七节 血管损伤 目的要求

【掌握】血管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熟悉】血管损伤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了解】血管损伤的范畴。教学内容 1.范畴,定义。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急救措施,伤口止血,抗休克,手术治疗,中药与针灸治疗。第八节 急性动脉栓塞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动脉栓赛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熟悉】急性动脉栓赛的定义、病因病理、典型体征、治疗方法。【了解】急性动脉栓赛的发病概况。教学内容

1.发病概况,定义。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典型体征,诊断,鉴别诊断。

篇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大纲

范式 (Paradigm) , 或范型、规范, 是现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历史代表人物托马斯·库恩 (Thomas Samual Kuhn)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核心概念, 范式的基本含义可概括为:某一科学共同体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 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从而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 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不可通约性”论题是库恩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由于把范式的转变说成是格式塔的转变、世界观的根本改变, 库恩认为新旧范式 (理论) 之间是不可通约的。

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 经历了中西医汇通和中西医结合两个阶段的曲折过程, 虽然取得了大量成就, 但总体结果仍不能让学界满意。有人借助库恩的范式作为理论工具, 认为中西医在本质上属于两种不同的范式, 两种不同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 并因此从根本上否定了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1]但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从西学东渐以来, 中西医汇通或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现代化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从未停止过,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 但人们始终相信此路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特别是在实践中自发进行, 实践活动超出理论限制, 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中西医公认的成绩, 如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急腹症、针灸麻醉与镇痛等。下面以骨科发展和骨折诊疗为例, 介绍中西结合的实践和理论形成过程, 分析其范式形成依据并思考其哲学意义。

1 我国骨伤科学发展概况

中医伤科学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损伤及骨关节疾病作斗争中所积累的丰富理论和宝贵经验, 其中有不少是世界上最早的发明创造, 代表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中医伤科的延续以祖传或师承为主, 医疗活动只能以规模极其有限的私人诊所形式开展。这种私人诊所在当时不仅是医疗单位, 而且也是教徒授业的教学单位。借此, 中医的许多宝贵的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才得以流传下来。全国各地伤科诊所, 因其学术渊源的差别, 出现不少流派, 较著名的诸如:河南省平乐镇郭氏正骨世家, 天津苏氏正骨世家, 上海石筱山、魏指薪、王子平等伤科八大家, 广东蔡荣、何竹林等伤科五大名家, 湖北武当派李氏正骨, 福建少林派林如高, 四川杜自明、郑怀贤, 江苏葛云彬, 北京刘寿山, 山东梁铁民等, 各具特色, 在当地颇具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变革, 中医伤科也从分散的个体开业形式向集中的医院形式过渡。1958年以后, 全国各地有条件的省、市、县均相继成立了中医院, 中医院多设有伤科、正骨科或骨伤科, 不少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骨伤科医院。在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础上, 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首先成立了“伤骨科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与天津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研究所相继成立, 嗣后其它不少省市也纷纷成立伤科研究机构。这标志这中医伤科不仅在临床医疗实践方面, 而且在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进展。除了医疗与科研机构以外,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 全国各省市普遍建立中医学院与中医学校,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20世纪80年代10余所中医院校相继成立中医骨伤科系, 除了招收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生外, 不少院校还培养骨伤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

1958年, 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等虚心学习著名中医苏绍三正骨经验, 博采各地中医伤科之长, 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 总结出新的正骨八大手法, 研制成功新的夹板外固定器材, 同时配合中医内服、外治及传统的练功方法, 形成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疗法, 其编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 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 使骨折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开放性感染骨折、脊柱骨折、关节内骨折及陈旧性骨折脱位等方面总结了成功经验, 治疗慢性骨髓炎、慢性关节炎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传统的中医伤科经验得到进一步发掘、整理与提高, 逐步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治疗骨折、骨病与软组织损伤的新疗法。在外固定方面, 各地在总结中西医固定器械的优缺点基础上, 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运用现代科学原理加以论证, 这方面工作较突出的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骨折复位固定器”、天津医院“抓髌器”、河南洛阳正骨医院“尺骨鹰嘴骨折固定器”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等。1986年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成立, 中医伤科学术交流日趋广泛, 一方面推广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 另一方面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伤患治疗机制。20世纪90年代, 光镜、电镜、电生理, 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核素、电子计算机、核磁共振、骨密度仪等现代科学技术已在本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中得到应用。一些治疗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骨缺血性坏死、骨髓炎及骨性关节炎的中药新药不断地被研制出来,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新的世纪, 中医伤科已走出国门, 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西医骨科的传入和发展, 带来了不少骨伤科的先进技术, 诸如物理检查诊断技术、创伤抢救技术、矫形外科技术以及在中国大地上失传了或发展不起来的骨折手术技术等。特别是解剖生理学、病理学和X线、化学药物的运用等, 使中医骨伤科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同时, 中医骨伤科不仅继承了传统理论, 在临证医学方面极具特色的治疗经验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对一些西医骨科疗效不佳或尚无治法的疾病, 中医的经验被广泛应用。尤其中医骨伤科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动静结合的治疗观及方法, 在骨折的治疗上显示出较西医疗法的优越性。因此, 20世纪50年代中西医在骨伤科界已逐渐出现结合, 并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在60年代取得成功, 并在70年代得到普及和提高, 同时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此时, 对软组织损伤、慢性关节炎、慢性骨髓炎等骨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疗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证医学的发展, 也促进了基础理论的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 中医骨伤科学已成为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 既有中医骨伤科传统经验, 也有西医骨科传统经验的一门中西医结合新学科。总之,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是迅速的, 未来的前景将会随现代医学的发展, 不断完善、提高、变得更广阔。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实践与理论形成

在现代科学技术及西医学进入中国以前, 中医治疗骨折基本原则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其基本原则是: (1) 早期尽量减少损伤的一次成功的正确复位; (2) 良好的有效固定; (3) 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 (4) 内外用药、分期辩证论治、标本兼治; (5) 心理治疗。这些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思想, 充分体现了无创理念和积极治疗的科学思想。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 在中国医学史上发生了一场新的革命性理念变化, 针对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体系的客观存在和科学性, 在总结中、西医理论和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在中国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历程, 在“局部与整体并重, 外伤与内损兼顾、固定与活动统一、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并进”等的指导思想下, 针对中、西医治疗骨折长期未解决的难题,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理念中总结出了四大原则: (1) 动静结合; (2) 筋骨并重; (3) 内外兼治; (4) 医患合作[2]。

西医治疗骨折的理念在近二十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从原来AO (坚强内固定) 手术接骨原则: (1) 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 (2) 获得所谓的“骨折—期愈合”, 转变到现今的BO (生物固定) 新理念, 这是西医治疗原则在理念认识上一大进步和创新。BO理念特别注意骨折愈合的病理生理学和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强调骨折治疗以恢复人体最大生理机能为目的, 而不是以前AO技术强调的机械力学, 追求“局部解剖对位—坚强内固定”治疗骨折的片面观点。新的BO理念提出了: (1) 必须在充分重视和保护局部软组织和骨的血供应情况下, 尽量减少内固定物与骨接触, 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内固定; (2) 不以牺牲骨折部位血供来强求解剖复位; (3) 特别重视术后加强康复治疗和医务监督等。

可以看出, 中、西医治疗骨折的理念在近几十年, 不断创新, 将会更加完善、科学, 两种医学理论体系将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理论也在实践中形成并且不断完善。

3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范式的形成

从理论上说中医、西医属于不同的科学范式, 存在“不可通约性”问题。如中医“肾主骨”、“肝主筋”理论在西医学中不能找到对应的概念和理论;西医“骨折一期愈合”概念在中医中无法进行陈述。但在实践中并没有阻止中西医结合进行, 而且形成了互补优势。互补性治方面有:西医的无菌术和麻醉术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被中医广泛应用。中医的手法复位和功能康复、中药外治、中药骨折三期辩证施治被西医欣然接受。现代科学技术如X-线、固定新材料、生物材料、计算机等源源不断地被中西医学所利用, 更加促进了中西医骨科的融合。当然, 相近学科不同范式除了差异, 还有许多共性部分。中西医在治疗骨折方面存在许多共性, 更是其能够顺利结合的基础。共性方面有:对筋骨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手法复位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等。

从理论上推理说“中西医汇通是会而不通”和“中西医结合是结而未合”, 是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状态。事实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范式已经初步形成。其特征有:一是存在一支庞大的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医疗队伍, 其成员的数量和质量不亚于中医或西医骨科队伍;二是骨折治疗原则和理论比较完善和统一, 即“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三是教育方式和内容趋于一致, 即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接受近似的学院式教育, 其教科书均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方法和理论作为主要治疗原则。[4,5]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骨科共同体已经形成, 中西医结合骨科范式已经初步建立。

4 科学范式理论分析及哲学思考

“不可通约性”论题是库恩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范式一般具有韧性或相对稳固性的特点, 单个的事实通常不能证实或推翻一种范式。只有当出现更好的范式替代它并为科学共同体所接受时, 才会出现新范式替代旧范式的局面。由于范式的不同不是认识同一世界的深化程度不同, 而是心理上信念的不同, 是互不相容的概念和术语, 因而它们在逻辑上是互不相容的, 即科学的理论、定律和基本观念不同, 即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 很容易理解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在理论上互相排斥和互不认同的现状。但在实践中中西医结合医学为什么能够进行呢?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临床实践告诉我们:第一, 理论上的差异在实践中可以变成互补优势;第二, 不同范式过分强调了世界观的不同, 其实相近学科存在相当多的共性部分。库恩范式理论在后期有所发展, 库恩承认, 科学家是依据实践理性来选择范式的, 而不是早期著作中强调的科学家的心理因素。[5]实践理性的特点是:第一, 它是信仰转变的过程, 而不是逻辑上的推延和归纳;第二, 它受科学家共同体的社会时间规定;第三, 它的选择标准是价值观念而不是理论规则。

库恩范式理论能够清楚说明不同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问题, 也容易理解范式变革的结果, 但是对范式转移过程的解释存在异议。劳丹反对库恩范式转移的整体论模式。[6]他认为实际的科学变革都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完成的。劳丹的非整体论变革图像再加上合理性的网状模型就能说明范式转移的合理性。例如在单传统的范式转移中, 科学家发现自己范式的某一部分 (如理论) 有问题。这时由于其他要素 (如方法论与价值观) 仍是确定的, 这些共同性就成为理性比较的“阿基米德支点”。范式转移并不是彻底变革, 而是分阶段一部分一部分地完成的。可能从起初的T1、M1、A1 (T表示理论, M表示方法论、A表示价值观) , 发展成为T2、M1、A1, 再进一步成为T2、M2、A1, 最终成为T2、M2、A2。远距离的历史学家可能认为从范式1 (T1、M1、A1) 到范式2 (T2、M2、A2) 是个彻底变革, 但实际上, 在变革的每一步中变动的只是一小部分, 其他要素都是确定不变的, 因此可以用网状模型的合理性来解释。

笔者认为, 劳丹的非整体论变革图像再加上合理性的网状模型, 更能说明范式转移的过程, 特别是那些需要经历长期实践才能完成科学革命的学科 (如医学) 。身处其中的科学家或者外部观察者, 不仅仅看到了范式转移的结果, 而且对范式转移的过程以及中间状态也有深刻的印象。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分属不同的医学范式, 三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可通约性问题, 但同时也存在共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甚至少许价值观。因此, 中西医结合不仅在实践中可能, 在理论上也有一定合理性。

虽然在理论上中西医结合范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 笔者认为现阶段, 中西医结合科学范式的主要特征仍是实践性。医学,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 是一门应用学科。历史告诉我们, 医学实践往往早于医学理论。阴阳五行理论是借用自然哲学的理论, 并长期指导中医药临床;西方医学得益于近代发展起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理论。在理论形成以前, 医学实践从未停止过, 其指导原则指向病人的需要和满意的疗效, 这样就形成了医学的价值取向:实践优位。其内涵有两个, 其一是说, 医学具有强烈的为解决问题而认知对象的倾向, 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 如何认知并不重要;其二是说, 认知离不开实践的参与, 实践本身就是认知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7]因此笔者认为, 医学科学的实践优位 (practice-dominance) 而非理论优位 (theory-dominance) 是中西医结合新范式的主要特征。

5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发展展望

中西医结合骨科范式的完善和稳固需要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探索, 中医学和西医学形成了完善、稳固的范式。中西医结合加上中西医汇通, 也不过有百年历史, 用中医或者用西医范式的评价标准说“中西医结合不可能或不成功”都为时尚早。我们不否认中西医范式之间存在的差异,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二者的共性及互补性。过分强调差异, 结合便不可能;过分强调同一, 结合便无意义。实践探索的道路必定是长期和曲折的, 坚持实践和把握前进的方向更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 不仅要建立中西医结合骨科的新理论, 更要创建其诊疗方法和评价标准, 使理论不断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在实践中使中西医结合骨科范式得到完善和稳固。

当下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 传统文化断裂, 而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中国传统医学处于“弱势”, 西方现代医学成为“主流”。因此, 开展关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对于当代中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中国现状而言, 由于学科的划分, 中医学分为中国传统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以及现代中医学等, 各学科各行其是, 即使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 也是各说各话, 阻碍了各医学形态之间的交流和汇通。而实际上, 中医学的研究已经不可能离开西医学的参照系及其方法, 而且中医研究西医学的目的, 亦不主要是为西医学做贡献, 而是为了中医学的发展。也就是说, 当代中医学本身就具有中西医结合的性质。然而由于担心中医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失去主体地位, 中医学者们往往画地为牢, 自我限制, 甚至提出走纯中医的道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实践告诉我们, 中西医结合不仅可能, 而且正在广泛实践, 并初步形成了范式。也就是说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问题变成了一个理论问题而不是事实问题。同样的问题也曾困扰过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与实践。在困惑面前, 要坚持从实践的观点、科学活动论角度, 把科学视为人类活动的典型方式:科学不仅是一种理论活动, 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论的角度克服传统认识论理论优位的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坚持用实践优位的理路重新理解科学认识的实践本质, 探索一种新的实践论的科学观, 以此指导中西医结合骨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宗明.奇迹、问题与反思——中医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4:222-231.

[2]张世明.中西医结合运动创伤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7.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34.

[4]裘法祖.外科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17.

[5]陈寿灿.方法论导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151.

[6]王巍.科学哲学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21-122.

篇4: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教学体会

【关键词】 中西结合;骨伤科学;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16-02

在众多临床医学人才从学校踏入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即临床实习,这一阶段是对医学人员在学校所学医学知识的回顾、巩固和提升,直接关系着医学人员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广应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式逐渐的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这就迫切的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

1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是临床实习人员的指导人员,直接决定了临床实习人员的水平高低。这不仅仅是说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包括了职业道德素养。为此,我科成立了专门的临床教学小组,通过和院领导协商选调医院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医师担任教学老师,并详细的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责临床带教工作的具体任务及考核的负责人员和权利范围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将教学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创建了一支具备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知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引入了多种教学实际案例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安排一部分时间作为交流时间,让教师和学员自由的进行自由交流、解答疑问等等,从教学架构的全面规划到细节处理,综合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 加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

如今,很多的检查诊断尤其是在骨科中都依赖于仪器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虽然这些仪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但是过度的依赖辅助检查就会降低临床医师的物理检查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此,我院在进行中西医结合骨科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内容,意图让实习人员熟练的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没有仪器或者仪器损坏的情况也能够进行诊断,防止在实际工作中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其中基本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换药、拆线、牵引、清创、石膏、骨折手法复位的原则[2],让实习医生熟悉操作的具体步骤及技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与操作结合起来,既巩固学员的理论知识,又能强化学员的操作技能。

3 加强中西医结合教学

中西医结合教学是我院开展临床教学中的重点部分,而在同步进行两种医学教学的时候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容易给学员产生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掌握教学技巧,将两种医疗科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对比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对比以加强学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鉴于此,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坚持“中西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要求实习医生掌握骨伤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技术和优缺点。既学习日常包扎、石膏等操作技能,又进行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技术闭合复位穿针等基础治疗手段教学。在讲授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时候容易中医发展的教学,并通过一些实例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3]。

4 加强教学查房

查房是教学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查房进行了深入的改进,将传统的查房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将学员的被动思考地位转为主动思考地位,让学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并结合着自身的知识对患者的病因、诊断等相关信息进行思考和总结,再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判和就诊;同时重点介绍有关诊疗方面的前沿知识,影像技术的诊断,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的意义等。在查房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员自主思考、灵活应变,最后再结合自身的经典案例进行统一的归纳总结,帮助学员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吸取教训,开阔眼界,提高实习医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学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教育

俗话说,一个医生最重要的不是医术,而是医德。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期。也是医学生医德医风、职业素养初步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要培养学员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不能以为自己的技能很熟练,居高自傲;另外是要树立良好的责任心,视患者为自己的家人,急患者之所急,真诚的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6 小 结

临床实习是医学人员迈向实际临床诊治岗位的最后学习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着学员对医学的认识和医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带教老师提高重视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输送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军,李郑,林马坚,等.骨伤康复医院放射科临床教学管理体会[J].按摩与康復医学(上旬刊),2012,03(3):47-48.

[2] 柴天朋,华强,徐祖健,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51-52.

篇5: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大纲

1解肋骨的解剖特点。

2.掌握多根多段肋骨骨折(胸壁软化)的病理生理、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3握闭合性气胸的治疗。

4握开放性气胸的病理生理和急救处理。5握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

6悉损伤性血胸的病理生理、进行性血胸的判定、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和体征。7悉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教学内容】

1部损伤的概论、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 疗,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2点要求:多发性肋骨骨折、张力性气胸、进行性血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 断和治疗。

3学: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胸腹联合伤的诊断、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四节腹部损伤 【目的要求】

1悉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诊断方法。2握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原则和急症手术探查的指征。

3悉脾、肝、胰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小肠、结肠、直肠损伤的特点。【教学内容】

1部闭合性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方法,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手

术探查的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肝、脾、胰腺和肠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补充CT 和血管造 影在肝、脾破裂诊断价值和动态观察的意义。

2点要求: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及其处理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五节泌尿系统损伤 【目的要求】

1握肾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保守疗法的具体措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 原则。

2握球部尿道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握后尿道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损伤、膀胱损伤和尿道损伤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学输尿管损伤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六节多发性创伤与挤压综合症 【目的要求】

1解多发性损伤的病因、病理 2悉多发性损伤的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悉挤压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救治。【教学内容】

1发性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 2压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及救治。【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教学内容】

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皮炎囊肿的不同表现及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三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目的要求】

1握肺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程序、鉴别诊断和治疗。2悉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教学内容】 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肺癌国际TNM 分期。

2点要求: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程序和鉴别诊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四节食管癌 【目的要求】

1握食管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2解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3解贲门失驰症、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的诊断的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管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特点、病理、临床表现、诊断程序、鉴别诊断、预防和 治疗。食管癌国际TNM 分期。

2点要求:食管癌的病理、早期临床表现、诊断程序和鉴别诊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五节胃癌 【目的要求】

1.掌握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2.了解胃癌的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教学内容】

胃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中西医当合治疗思路。【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六节原发性肝癌 【目的要求】

1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适应证。2解原发性肝癌的辩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教学内容】

1脏的解剖生理。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以 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补充肝癌的现代治疗进展。

2点要求�: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七节大肠癌 直肠癌

【目的要求】

1解肛管直肠癌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2悉肛管直肠癌的转移途径。

3握肛管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肛门指诊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

1述:定义、特点。

2因病机:�湿热下注,火毒内蕴,结而为肿是病之标,正气不足,脾肾两亏,是病 之本。

3断:早期见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次数增多;或便意频频;或无便秘而肛门内下

坠不适;便血,初为鲜红,后为暗红;脓及粘液并有特殊臭味。后期肛管直肠狭窄,大便变细,变扁,量少,或肠梗阻症状。晚期癌肿转移有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直肠指诊:约80%的直肠癌位于指检可及范围。早期肛管直肠癌多在指诊中发现。4别诊断:本病应与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肛瘘相鉴别。

5证论治:内治可分湿热蕴结,治宜清热利湿,方用槐花地榆汤,气滞血瘀,治宜祛瘀攻积,清热解毒,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用四君子汤和增液汤加减。外治可用外敷、灌肠法等;手术可行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造瘘术等,并配合放疗、化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结肠癌

【目的要求】

1解结肠癌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 2悉结肠癌的转移途径。

3握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教学内容】

1述:定义、特点。2因病机

3床表现: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中毒症状。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梗阻症状。

4别诊断:本病应与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痔疮等疾病相鉴别。

5证论治:内治可分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方用化瘀汤加减,痰湿凝聚

型,治宜化痰软坚,健脾利湿,方用海藻玉壶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热毒蕴结型,治宜清热 解毒,方用五神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方用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 加减;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肝肾,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气血两亏型,治宜补益气血,方用 八珍汤加减。6学药物治疗 7术治疗: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切除。、【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十五章急腹症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1悉急腹症的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

2悉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手术与非手术适应症和方法。【教学内容】

1见急腹症的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手术与手术 适应症和方法。

2点要求:急腹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二节急性腹膜炎 【目的要求】

1悉腹膜的解剖与生理。

2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3握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4悉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的选择。5悉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1膜的功能、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

诊断。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指征和处理方法。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的诊断和 治疗。

2点要求: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治疗的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三节急性阑尾炎 【目的要求】

1悉阑尾的解剖与生理。

2悉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和病理。

3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手术并发症。4握阑尾炎的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5悉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处理原则。6解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1尾的解剖生理概要,急性阑尾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

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并发症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和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慢性阑尾炎病因、病理、诊断 和治疗。

2点要求:急性阑尾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的选择,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四节肠梗阻 【目的要求】

1握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2握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高位与 低位肠梗阻的鉴别。

3悉各类肠梗阻的治疗及其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4解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辨证论治和中西

医结合治疗思路。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的病因、病理、分型、临 床表现和治疗。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高位和低位 梗阻的鉴别。

2点要求:肠梗阻病因、分类、病理生理,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五节胆道感染与胆石病 【目的要求】

1解胆道的解剖和生理。

2悉胆道疾病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

3悉胆石症、胆道炎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手术适应证及其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4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胆管通道、胆道疾病诊断的常用特殊检查方法。胆囊结石、肝外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2点要求: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胆结石成因的最新学说。胆道疾病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胆管结石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胆石症的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疗思路。急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第六节急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局部并发症和外科治疗的适应症。【教学内容】

1腺的解剖生理。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腺炎的辩 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2点要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七节常见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目的要求】 熟悉急腹症的腹痛特点,与内科、妇科的腹痛区别。【教学内容】

急腹症的腹痛特点,与内科、妇科腹痛区别。【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十六章甲状腺疾病 【目的要求】

1解甲状腺的解剖、生理和甲状旁腺的生理。2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3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4悉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点。

5握甲状腺癌临床表现、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和甲状腺结节的处理原则。6握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是甲状腺炎的诊断和辩证论治。【教学内容】

1状腺的解剖生理概要。甲状旁腺生理。

2.单纯性甲状腺肿(气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选择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单纯性甲 状腺肿的防治及手术指征;甲状腺炎(瘿痈)的概念、诊断和辩证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瘿 证)的外科分类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甲状腺腺瘤(肉瘿)和甲状腺癌(石瘿)的病理类型、临床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2点要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后常见并发 症的防治。【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第十七章乳房疾病 【目的要求】

1悉乳房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乳房扪诊的方法、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乳头溢液 的病因和常用的乳房特殊检查方法。

2握急性乳腺炎(乳痈)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 疗思路。

3悉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乳房纤维腺瘤(乳核)的临床特点和处理。4握乳癌(乳岩)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和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教学内容】

1房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乳房扪诊的方法、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乳头血性溢浓 的病因、常用的乳房特殊检查方法。急性乳房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防治以及辨证论 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乳房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 路。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乳癌的病因、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转移途径、临床 表现、鉴别诊断、外科治疗原则以及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2点要求:急性乳房炎、乳房囊性增生病、乳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综合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十八章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目的要求】

1解胃、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

2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主要手术目的、方法和术后并发症。3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急性穿孔、大出血、幽门瘢痕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 疗原则。

4握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手术适应症。

5解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教学内容】

1、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目的、手术原则、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并发症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急性穿孔、大出血、幽门瘢痕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点要求: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原则和常见术式的理论基础,�胃大部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十九章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要求】

1解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和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的生理意义。2握门-体静脉之间的交通支。

3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4悉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的目的和种类。【教学内容】

1静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和治疗。三腔双囊管的使用、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的内窥镜治疗、大出血时血管收缩药物的应 用,手术治疗的目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流手术的概念。

2要要求: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处理原则和断流术与分流 术的比较。【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章肠道炎症疾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要求】

熟悉非特异性炎性肠疾病的手术治疗适应证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教学内容】

1.克隆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二十一章腹外疝 【目的要求】

1悉腹股沟管的结构、直疝三角(Hesselbach 三角)的组成和股管的结构。2握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诊断。3悉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4悉股疝的诊断要点和治疗。

5解其他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及治疗。6解腹股沟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教学内容】

1股沟区的局部解剖。腹外疝的概念、病因、病理解剖和临床类型。股管结构、腹 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腹股沟疝手术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方法的适 应证。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原则,股疝的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2点要求:腹股沟疝的构成、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腹股沟疝的处理,无张力疝修补术。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二十二章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目的要求】

1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原则。2.熟悉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与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原则,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与处理原则。2点讲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诊断,常用的止血措施。【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加见习

第二十三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辨证。2�熟悉泌尿、男性生殖的解剖生理。

3.了解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范围、种类。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概要。泌

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的辨证。及病因病机的 分析。

2.重点要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的辨证;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辩 部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二节泌尿系结石 【目的要求】

1握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悉膀胱结石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3解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病理生理、结石成分及性质。【教学内容】

1石症概述: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膀胱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尿道结石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重点要求: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三节睾丸炎与附睾炎 【目的要求】

了解附睾丸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教学内容】

附睾丸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四节前列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了解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1.急性和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2.重点要求: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五节前列腺增生 【目的要求】

1.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适应证。2.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形成的病因病理及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1.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重点要求: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六节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目的要求】

了解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七节男性不育 【目的要求】

了解男性不育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男性不育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八节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目的要求】

1握肾肿瘤、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2悉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

4解睾丸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膀胱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睾丸肿瘤、阴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2.重点要求:肾肿瘤、膀胱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四章肛门直肠疾病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肛门、直肠、结肠的解剖生理。2悉肛门直肠病的辨证。3解肛门直肠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肛门病的范围、种类。肛门、直肠、结肠的解剖与生理概要,肛门、肛管、齿状线、结肠、直肠、肛管直肠环。肛肠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肛门直肠病的病因病机。便血、脱肛、疼痛、肿胀、流脓、分泌物等症状的辨证。肛门直肠兵的辩部位及病因病机的分析。【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二节痔

【目的要求】

1解各种痔的病因病机。2握各种痔的诊断与治疗。【教学内容】

1痔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分期、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手术治疗的方法 及适应症;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混合痔的概念、表现特点、治疗处理措施

2.重点要求:内痔定义、特点、诊断、分期、辨证论治、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适应症;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第三节肛隐窝炎 【目的要求】

了解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四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目的要求】

1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因病机。

2握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门直肠周围脓肿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内治、外治、手术治 疗。

2.重点要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诊断和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五节肛瘘 【目的要求】

1悉肛瘘切开术、挂线术、切开挂线术的适应证。2握肛瘘的诊断和分类。【教学内容】

1瘘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肛周流脓、疼痛、瘙痒。肛旁有瘘管外口。有

明显的肛痈史。因瘘管的位置、性质不同可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状。分类、鉴别诊断、辨证论 治、手术疗法。

2.重点要求:肛瘘诊断及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六节肛裂 【目的要求】

1悉各种肛裂手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2握肛裂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裂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手术治疗 2.重点要求:肛裂诊断及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七节直肠脱垂 【目的要求】

1解直肠脱垂的三度分类法。2悉直肠脱垂的病因病机。

3解直肠脱垂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直肠脱垂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外,初起能自行回纳、充血、瘙痒。以后直肠各层组织下移,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咳嗽、劳累、下蹲时亦会脱 出,不能自行回复,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伴有腹及腰以下坠胀。三度分法、鉴别诊 断、辨证论治。【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八节直肠息肉 【目的要求】

1解直肠息肉的病因病机。

2握直肠息肉的诊断、辨证论治及手术疗法。【教学内容】

1肠息肉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外治法可选用灌肠法、注射法、结扎法、电烙法、手术法。

2.重点要求:直肠息肉诊断及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五章周围血管病 【目的要求】

1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2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

3悉下肢静脉的解剖、生理、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和回流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下肢静脉曲张(筋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教学内容】

1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与其他肢体动脉缺血的 疾病鉴别要点及治疗方法。下肢静脉解剖和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筋瘤)、原发性下肢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 治疗思路。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

2点要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 治疗。

3学: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和 治疗以及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下肢静脉的解剖和病理生理。下肢淋巴水肿。【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六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1解皮肤的基本组织结构。

2悉抗组胺药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种类及作用。

3握皮肤病局部辨证的特点和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教学内容】

1肤生理解剖概要;皮肤病的症状;皮肤病的辩证、治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抗组胺药物的种类、作用、常用的剂量,激素的适应证,作用及副作用。2点要求:皮肤病局部辨证的特点和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二节单纯疱疹 【目的要求】

1解单纯疱疹的中西医病因病机。2解单纯疱疹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内容】

单纯疱疹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三节带状疱疹 【目的要求】

1解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病因病机。2握带状疱疹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教学内容】

1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医认为与肝气郁结,脾湿内蕴,气血凝滞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要点:集簇性水疱群,单侧神经分布,明显神经痛等。中医分肝经郁热型、脾虚湿蕴型、气滞血瘀型。西医治疗主要以止痛、抗病毒、对症等。2点要求:带状疱疹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四节疣

【目的要求】

熟悉寻常疣、扁平疣的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内容】

自学寻常疣、扁平疣的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五节脓疱疮 【目的要求】

1解脓疱疮的外治法。

2悉脓疱疮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教学内容】

本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脓疱疮的临床特点:多见于儿童,夏秋季节多发,好发于暴露部位,有接触性传染史,分为大疱型和脓疱型,可并发急性肾炎、败血症等。抗生素治疗及中药辨证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六节癣

【目的要求】

1解癣的外治。

2悉癣的病原菌及临床表现。【教学内容】

病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临床上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浸渍型、体癣型。皮疹夏重 冬轻,瘙痒。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选用不同剂型抗真菌药物。【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七节疥疮 【目的要求】

熟悉疥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教学内容】

1床上有接触传染史,夜间瘙痒,皮肤薄嫩处有丘疹、水疱、隧道等特点。2疗药物以硫磺软膏为代表。【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第八节荨麻疹 【目的要求】

1解荨麻疹的形成原因及发生机理。2握荨麻疹的诊断及治疗。【教学内容】

1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与禀赋不耐,饮食不节,体虚卫表不固及情志不遂有关。诊断要点:风团、瘙痒。临床上分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西医治疗主要 以应用抗组胺药物及对症为主。注意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急症的处理。中医分为风热犯 表型、风寒束表型及血虚风燥型。

2点要求:荨麻疹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九节接触性性皮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接触性性皮炎的形成原因。2悉接触性性皮炎的临床分型。

3握接触性性皮炎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刺激污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 炎症反应。按发病机制分为两类: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某些物质对皮肤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变态反应:接触物与少数个体接触后引起的变态反应。主要是 Ⅳ型变态反应,迟发性变态反应。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原则。2.重点要求:讲述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十节药物性皮炎 【目的要求】

熟悉其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物性皮炎的诊断要点: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起病急,皮疹多为泛发,分布多对称,排除相类似的内科、传染科及皮肤科疾病。

2床上分为固定红斑型,荨麻疹样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多型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及大疱性表皮松解型等六型。

3疗上主要以停用一切可疑致病药物,促进体内药物排泄,治疗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加强支持疗法等为原则。重症药疹以激素治疗为主。【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第十一节湿疹 【目的要求】

1解湿疹的病因及形成机理。2握湿疹的诊断及分型治疗。【教学内容】

1疹是由内外因素激发发生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与禀赋不耐,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有关。湿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渗出性、对称性、多形性、反复发作 性及剧烈瘙痒.湿疹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3 种。西医治疗及防治原则:中 医治疗分湿热浸淫型、脾虚湿蕴型和血虚风燥型。外治法根据不同分型选用不同的剂型。2.重点要求:讲述湿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十二节神经性性皮炎 【目的要求】

熟悉其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神经性皮炎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多见于青壮年人,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 扁平丘疹融合成片,阵发性剧痒,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极易形成苔藓样变。2.神经性皮炎的分型论治及具体用药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十三节皮肤瘙痒症 【目的要求】

1解皮肤瘙痒症的治疗及中医病因。2悉皮肤瘙痒症的诊断及分型。【教学内容】

1.皮肤瘙痒症好发于老年及青壮年人,无原发性皮肤损害 2.临床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3.分型论治及具体用药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四节玫瑰糠疹 【目的要求】

了解玫瑰糠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教学内容】

1.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自限性疾病

2.西医以抗组胺药为主医分为外感风热河阴虚血燥型。【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五节银屑病 【目的要求】

1解银屑病的形成原因及发生机理。2悉银屑病的临床分型。

3握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屑病临床上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寻常型银屑病的好发部

位,皮疹特点,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同形反应等。寻常型银屑病分进行期、静止期和 消退期。本病病情易于反复,不以根治。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2.重点要求:讲述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十六节白癜风 【目的要求】

了解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和中医治疗 【教学内容】

1.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证。以皮肤颜色减退、变白,境界清 楚、无自觉症状为主,可发于任何年龄。2.中医治疗分为气血不合、肝肾不足两型。【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第十七节斑秃 【目的要求】

了解斑秃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教学内容】

1.斑秃的治疗提倡早期中西医结合内外治疗 2.自学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八节脂溢性皮炎 【目的要求】

1解脂溢性皮炎的形成原因。

2悉脂溢性皮炎的临床分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脂溢性皮炎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第十九节痤疮 【目的要求】

1解痤疮的形成原因。2悉痤疮的临床表现。3.掌握痤疮治疗 【教学内容】

1.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其发病与雄激素、皮脂分泌、毛囊管角 化过度、异常菌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以颜面、胸背部黑头、丘疹、脓胞、结节损害为主。西医治疗包括抗生素、内分泌疗法、微量元素疗法、13—顺式维生素A 酸、氨苯砜等治疗 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皮脂腺功能,减少皮脂溢出,防止毛囊角化过度。中医临床分为肺经风 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三型进行论治。2.重点要求:讲述痤疮的治疗。【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二十节酒渣鼻 【目的要求】

1解酒渣鼻的治疗原则。2悉酒渣鼻的临床分型。【教学内容】

酒渣鼻的临床分型、治疗原则。【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二十一节红斑狼疮 【目的要求】

1解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2悉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教学内容】

1斑狼疮分为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狼疮细胞,各种抗体及狼疮带试验。重点讲述ds—DNA Sm 抗体。2疗上应用非甾体抗炎病,抗疟药、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中医治疗分五型。【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二十二节淋病 【目的要求】

1握淋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2悉淋病的病因病机,男性淋病的临床表现。【教学内容】

1因病机:主要是奈瑟淋球菌,通过性接触传染。中医认为由湿热秽浊之气感染。男性 淋病见淋病性尿道炎、附睾丸、前列腺炎等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直接涂片、细菌培养。治疗方案:尽早、足量、合理应用抗生素。2.重点要求:淋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第二十三节梅毒 【目的要求】

1悉梅毒的病原菌、传染途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特点。2握梅毒早期和晚期梅毒的治疗方案。【教学内容】

1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临床上分为先天和后天梅毒。依据感染时间2 年为界,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传染性大.晚期梅毒传染弱或无传染性。治疗上抗梅毒药物以青霉素为首选。必须早期、足量、正规.按计划完成疗程.2.重点要求: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的治疗方案。【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四节尖锐湿疣 【目的要求】

1解尖锐湿疣病因病机。

2悉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教学内容】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主要由于性接触传染,中医认为由于秽浊不洁或受秽浊之毒引起。基本损害为淡红色、灰色或淡褐色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或蕈状柔软赘生物,易出血,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治疗以外治法为主。【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措施和评价措施

1.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指导教学各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见习带教、实习辅导、教评、考试等。

2.自学内容应写出自学提纲及参考资料,以利于学生自学。

3.利用声象及多媒体课件教材,示教外科基本技能和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外科 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4.有计划组织见习带教所需要的病例,以典型病例的示范和讨论来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参观手术以增强学生对外科基本技能的认识,认真做好动物外科以加强学生外科基本技能 的训练。5.在实习中认真指导学生进行医疗实践,尽量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 题,然后查阅教科书和有关中外文献,提出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加强独 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评价

1.各阶段的外科教学质量按“教学质量评价项目”的有关要求分阶段进行评估,全年教学 结束后进行全面评估。

2生学习成绩包括期未理论考试成绩、基本操作训练考核成绩、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参考文献

篇6: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大纲

1.疾病的概念

2.脑死亡的概念

第二单元细胞与组织的损伤及修复

细目一: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萎缩、变性(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和病理性钙化)和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

细目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细目三:损伤的修复

1.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愈合的概念及其意义

2.骨折愈合的过程

第三单元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细目一:局部充血、局部贫血、出血

1.局部充血、局部贫血、出血的概念

2.淤血的病变及后果

细目二:血栓形成、栓塞

1.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类型、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2.栓塞的概念、类型及影响

细目三:梗死

1.梗死的概念

2.类型与病变

3.影响与结局

第四单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细目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1.概念

2.原因和发病机制

细目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1.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2.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4.脏器微血栓形成——脏器功能不全

第五单元休克

细目一:休克的概念、原因和分类

1.概念

2.原因和分类

细目二: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生机制 休克过程中微循环障碍各期的变化及发生机制

细目三:休克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1.各器官(心、肺、肾)的功能变化

2.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概念及其发病机制

第六单元炎症

细目一:炎症的概念及原因

1.炎症的概念

2.炎症的原因

细目二: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增生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细目三:炎症的类型

1.变质性炎

2.渗出性炎(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3.增生性炎

细目四: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1.炎症的经过

2.炎症的结局

第七单元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性疾病

细目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3.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口眼干燥综合征

细目二: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jds)即艾滋病

第八单元肿瘤

细目一:肿瘤的概念、特性和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特性

3.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肿瘤的命名

细目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2.癌与肉瘤的区别

细目三: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1.肿瘤的病因学

2.肿瘤的发病学

细目四:各类常见肿瘤

1.上皮组织良性肿瘤简介

2.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癌)及癌前病变

3.间叶组织良性肿瘤简介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下一篇:小学语文老师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