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论文

2022-04-18

中西唱和,琴瑟和谐中西医临床医学,听起来像一个非常全面的医疗类专业,双剑合璧,学贯中西,能熟读古文精要之余又能在科学实验室如鱼得水。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论文 篇1: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医学探讨与革新的不断深入,医学教育必须通过严格的临床训练并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机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已经形成共识,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病症的诊断和辨证施治,只有不断总结和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生。

在临床教学中,对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学生既要掌握中医望、闻、问、切,中医临床辨证辨病,又要学习相关西医内科病的诊断及治疗,面对学生,如果仅仅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学生很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以弥补单纯依靠授课和临床带教方式不足,培养学生独立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见习模式的改革

按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因此,合理安排见习内容,带教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根据上课内容,在附属医院挑选好典型疾病的患者,通过学生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采集病史资料,对患者进行查体检查及疾病咨询等活动,作出相关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让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到患者,教学大纲要求了解不同疾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尽量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例如对中风病带教见习,带教老师要在附属医院挑选中风病患者,根据教学要求:1.熟记中风的病名概念,证候特征。掌握中风的诊断。带教老师带领学生,由老师询问患者发病情况,现场讲授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为表现 中风的鉴别诊断,口僻:发病多突然,单纯口眼歪斜,伴耳后疼痛,流涎,言语不清。无半身不遂症状,或伴有恶寒发热,身痛脉浮。厥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逆冷。移时苏醒,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痉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常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痿证:起病缓慢,下肢软弱无力甚则不能运动,肌肉萎缩。痫证:发作性昏倒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口中作声。继续追问患者现病史及既往史,做体格检查,来做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及诊治,中风病的辨证要点及各证型的辨治,而中风病相当于西医脑血管病,还要灌输中风病相关西医研究范围如缺血类脑血管病,脑梗塞50%,脑栓塞7%,及出血类脑血管病,脑血管病脑出血28%蛛网膜下腔出血15%,配合看病历,从而加深对中风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建议增加学生见习机会,临床见习建议从目前8学时增至16学时,每组分配学生,由每组15名学生减至7-8名学生,尽量让每名学生在老师带教时能独立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及中医临床辨证辨病,通过这样可找到学生见习时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这样还可增加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学生可通过见习,不断加深印象,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打下基础。第三方面,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对学生感兴趣疾病,可组织他们对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进行查阅文献、撰写综述或深入研究,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

二、临床实习模式的改革

由于临床实习更加突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医院和临床科室应定期开展各项丰富多彩学术活动(如科主任讲课,主任医师查房,临床病例讨论),开展各项临床技能培训(望、闻、问、切,心肺复苏术),提高实习生临床动手能力,定期开展实习中期检查活动,了解学生毕业实习中的情况,及时反馈意见,使学院能全面的掌握实习动态,及时发现临床实习教学的不足并及时更正,从而起到良好的管理和监督作用,从学生看病历到熟练书写病历,定期组织考核等。

临床实习阶段,由于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长,教学内容又特别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对带教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品格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的活教材,因此,教师要从遵守劳动纪律到接诊、检查、向患者解释说明等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带教学生,因此从四个方面着手:一要有乐于奉献主人翁精神,医生职业道德就是救死扶伤,乐于奉献,即抢救患者的生命,由此关系到患者治疗与健康,因此必须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二是要深入钻研,需要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吃透教材内容,认真书写教案,积极撰写讲稿,平时广泛浏览有关书籍和杂志,对知识求理解,求透彻,使自己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要把“教一知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作为教师的座右铭。并应具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善于收集和选择新信息能力,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变单一知识结构为多元化知识结构,同时掌握与疾病相关的人文背景及其边沿学科知识。使自己既成为本专业专才,又努力成为多专业博才。三要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医疗活动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患者的诊治需多科室、多方面的配合,教师在带教中发现学生的缺点,不足,要及时认真指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四是要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培养和锻炼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对真实病案讨论,可以增加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理论知识的感知深度和掌握其临床应用的能力。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空洞、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联系中西医基础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其涉及的内容多,临床实践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作者:苗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论文 篇2:

左捧伤寒论,右提手术刀

中西唱和,琴瑟和谐

中西医临床医学,听起来像一个非常全面的医疗类专业,双剑合璧,学贯中西,能熟读古文精要之余又能在科学实验室如鱼得水。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也的确如此,中医经典课程与西医实验课交错,我们时而体会中国古典医经之奥妙,时而又用现代科学统计方法进行药理试验或动物生理实验;既要认识和鉴别各种中药,同时也要拿起手术刀进行兔子、白鼠实验。

记得两年前,我上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课时,教授曾和我们说,中西医两个医学理论体系是不能够结合的。诚然,中医的研究是人文哲学思考方式,西医的深入是自然科学实验模式,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结合的道路是困难的、曲折的。尽管我们的教材赫然写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但是内容仍然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再用两种理论分别指导中药西药联合运用,合并治疗疾病。

中西医各有长处,一个经验学科与一个自然学科,相互碰撞,取长补短,在治疗疾病方面也让医生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治疗肿瘤,西医的化疗、放疗可以杀灭癌细胞,中医的传统疗法调理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卫气营血、扶助正气以减低癌症的转移率和减轻化疗的副作用,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再如治疗世界头号杀手的心血管疾病,西医可以使用手术机械疏通血管,而中医的通络活血的方剂可以减低心血管意外再次发生的几率,针灸更在中风后遗症上有令人瞩目的疗效。

我就读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在2004年才设立中西医临床医学这门专业,尽管这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如老牌专业成熟,但是中西医混合应用于临床将是我国医学发展大流的必然趋势,专业潜力十分巨大。

守护生命,甘于苦读

临床医学是一门神圣的专业,它培养的是守护生命的使者,医生一旦出错便从救人者变成杀人者,所以医生必须精于业务、纤毫勿失。临床医学是公认的苦专业,课程多、考试多、就业压力大,正如网友所调侃的一样“不在学习中变态,就在求职中失败”。中西医这门专业更是如此,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半满课是家常便饭。学期刚刚开始,便有同学早起晨读中医经典,自修室已像“考试月”一样座无虚席。我们学习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中医方面的伤寒论、黄帝内经、温病学、金匮要略、方剂学、中药学、医古文、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以及西医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基础课程,还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学、预防医学、康复学、临床医技学等一系列临床课程,五年的学习中还包括3个月的见习、整整52周的临床实习,可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然,同学们在中西医相互交错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迷茫和失去方向,面对一个疾病,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思路完全不一致,要在脑海里建立两个不同医学理论方法,需要大量的训练和思考才能完成。中西医专业并不像纯西医一样如此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也不像中医依靠观察、取象之类的哲学经验模式,它是一种整体性极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在摸索中前行,努力学习书本知识之余更要学会思考寻找方法、技巧和规律。

在医学院校里,大家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当四六级风靡各大高校的时候,医学生们往往手捧的都不是英语的练习题而是临床课程的课本复习期末考试;再如某些专业的学生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时,我们仍如高三学子一般天天背着厚重的双肩包来回跑,拿着如转头一般的上千页课本专心研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经过忍受寂寞的苦读过程,甘于投入书海的干劲。准备奔向医学院象牙塔的你准备好了么?

面对挑战,把握机遇

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在医院工作一年后可以考取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证,有证就有在医院工作,为病人开处方的资格。当然,如果同学们未来想在临床上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晋升机会,考研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在大多数的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很少接收本科的中医或中西医专业的学生。而想从事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同学,考研更是首选。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若选择直接就业,大多数同学会被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小城市的二甲医院吸收,也有部分学生选择转行从事医疗方面以外的职业。其实自从国家取消“赤脚医生”后,基层医院和一些欠发达地区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医生投入工作,但是相对工资水平较低。如今国家已经逐年扩大医疗行业的国民经济投入,基层医生的福利在未来的日子应该会得到较高的提升。

无论是去大型的三甲医院还是到基层卫生服务站,无论中医、西医还是中西医结合,学医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宣读医学生誓言,踏进白色巨塔的那刻开始,你就肩负起生命的重量,只要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博爱的胸襟,就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疗工作者,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精诚济世。

作者:陈伊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论文 篇3:

头痛宁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头痛宁胶囊口服,3粒/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20mg/次,3次/日,两组均同时加服谷维素30mg/日,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头痛宁胶囊与尼莫地平片都有对高血压性头痛患者具有缓解头痛症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头痛宁胶囊 谷维素 高血压性头痛 疗效观察

高血压性头痛是高血压病常见的一种症状,多由大脑神经功能调节紊乱和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以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偏侧或双侧头痛为主要表现。2008年4月~2009年4月运用头痛宁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头痛30例,并与尼莫地平片治疗30例对照观察。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5~62岁,平均47.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标准,注意诊断参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001年第1版)。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头痛宁胶囊,3粒/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20mg/次,3次/日。两组均加服谷维素30mg/日。两组疗程均为2周。1个疗程后题记疗效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治疗前1周和治疗2周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临床疗效指标: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结 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30例,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高血压性头痛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头痛为主要症状之一。高血压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诸病源候论》认识到“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可致头痛,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指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之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因其位置高属阳,在其内外因中以风邪和火邪最易引起头痛,虽未巅顶之上唯风可到。风寒湿痰火虚等因素均可使血气运行失畅而瘀阻,不通则痛。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性头痛主因为风火痰,久病入络,久病多痰,久病多瘀,痰瘀交阻,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使瘀血阻滞脑络而为头痛,淤阻于脑络难以速去,故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头痛宁胶囊方中天麻熄风止痉,平抑肝阳,活血通络,有较强的熄风逐瘀作用,与土茯苓合用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风痰上扰清窍瘀阻髓海脑络所致的头痛有标本兼治的功效;制何首乌补益精血;当归活血补血,瘀血去则新血生,祛邪而不伤正;防风发散解表,胜湿止痛,祛风通络,对风邪致脉络瘀阻所致头痛起到了治本作用;全蝎为虫类活血化瘀药,逐恶血,搜逐风邪,通经络,祛除停滞于经络血脉的瘀血痰浊,常用于顽固性偏正头痛。诸药合用,共奏熄风逐瘀止痛之功。头痛宁胶囊集祛风通络解毒除湿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于一体,对高血压性头痛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8-261.

2 凌锡森.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767-772.

作者:阿力木.热西提

上一篇:民办高校品牌建设论文下一篇:大学医学航空航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