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色彩的词语

2024-05-10

关于色彩的词语(通用10篇)

篇1:关于色彩的词语

成语解释
白白朱朱朱:正红色。白的白,红的红。指色彩各异的花木
粲然可观粲然:鲜明的样子。形容事物色彩鲜明。指成绩卓著
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陆离斑驳

形容色彩绚丽灿烂
陆离光怪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别有风味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奇光异彩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鲜艳夺目色彩鲜美艳丽,十分引人注目。
班驳陆离形容色彩杂沓。
浮翠流丹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黼黻文章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泛指华美鲜艳的色彩。
红飞翠舞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镂金铺翠形容缤纷的`色彩。
露红烟紫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十光五色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无声无色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
余霞成绮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亦作“余霞散绮”。
斑斑斓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百紫千红〖解释〗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篇2:关于色彩的词语

花花绿绿 一一 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面不改色 一一 面:颜面;色:颜色。脸色不变。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样子

国色天香 一一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花里胡哨 一一 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浓墨重彩 一一 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目迷五色 一一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轻描淡写 一一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青出于蓝 一一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天香国色 一一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五彩缤纷 一一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色缤纷 一一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惨澹经营 一一 亦作“惨淡经营”。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逞娇呈美 一一 谓花草显示出美丽的颜色。

大红大绿 一一 谓颜色浓艳。

浮翠流丹 一一 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红飞翠舞 一一 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红腐贯朽 一一 红腐:粮食经久腐坏,颜色变成红赤色。贯朽:穿铜线的绳索因天长日久而朽烂。形容资财充足,钱粮无数。

磨砻砥砺 一一 亦作“磨砻底厉”。亦作“磨礲砥砺”。①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②磨砺锻炼。

五彩斑斓 一一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一 【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示例】你们年轻人真是~【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

青过于蓝 一一 〖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纡朱曳紫 一一 〖解释〗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

篇3:词语的感情色彩变化及其原因浅析

关键词:褒义词,贬义词,感情色彩

一、感情色彩的几种变化形式

1. 上升的变化:

指原先含有贬义或中性的词转为含有褒义,也包括贬义转为中性。如“客气”古义为“虚骄之气”;也指文章虚夸浮泛,蕴含贬义色彩。如:“其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烦。”(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又如,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语见《庄子·大宗师》)后用“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中性转为褒义。又如:“冤家,怨家”,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冤家从最初贬义转成中性义,又转达成褒义。又如:牺牲,“古代祭祀用畜”“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牺牲”从中性义转成褒义。其他如:后来居上、因陋就简、出生入死等。

2. 下降的变化

“卑鄙”一词在古代意指地位低下或指处境不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现在则指品德恶劣,有着明显的贬义。“明哲保身”:出自于《诗经·大雅·黑民》可见,“明哲保身”的原意是用来形容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能恰到好处地处理自己和周围人际的关系,具有褒义色彩。现在经常用来表示一种回避矛盾、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只要与自己无关,便不闻不问,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成为贬义词。如“在同犯罪分子的斗争中,我们决不能明哲保身,袖手旁观。”“天花乱坠”最初是对云光法师讲经的精彩之至表现的赞扬,后来成为夸大其辞,胡乱吹嘘的意思了。其它如“染指”“爪牙”“妖艳”“明目张胆”等均是如此。

3. 曲折变化

这一类的词的变化较为复杂,它的色彩演变轨迹恰如一个“S”型的曲线,经历了一个往返曲折的变化,如:“同志”一词的变迁:先是“相同志向”(“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之后,由“相同的志向、志趣”很自然地引申为“志向、志趣相同的人”。比如:王充《论衡·自纪》:“或曰:‘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这可看作褒义词。在中古(魏晋唐宋)以后,“同志”一词又可特指“夫妻”,指同心的人。到了明清之际,它还有一个较为冷僻的意思:指“同性”,即性质相同。词的感情色彩变化不大,但词义有所转移。

进入现代,“同志”一词才由“志向、志趣相同”派生出了今天常用的这一特指义,即“同一政党成员之间或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人之间的亲切称呼”。词义有所上升。特别是上世纪40年代末“同志”外延开始在解放区广泛使用,成为革命队伍的内部带有感情色彩特定称呼并扩展为社会各阶层的通称,并逐步成为百姓中最常用的泛尊称语。进入60年代,因浓烈的政治色彩使它的褒义进一步上升至顶峰。

新时期以来,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79年版的《辞海》注释修改为:“我国公民彼此之间的一般称呼”;其后,使用频率逐步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褒义色彩开始回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部分人群甚至用它来称呼同性恋者,使其又有了贬义倾向。

“炒”的词义变化也体现了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炒鱿鱼”“炒”的原义是“把食物放在锅里加热并随时翻搅使熟”,“炒”能使被炒对象加热,升温。后引申到“炒股”“炒房”“炒车”“炒地产”“炒”由原来表示一种烹调方法演变发展成“倒买倒卖”,现在又发展成“采取手段抬高某物或某人身价”,显示出“炒”词义的扩大,由中性向贬义发展,但是,时间不长又向中性色彩回归,贬义感情色彩逐渐变弱。同时“炒”一些列的词汇爆炸性的涌现,印证了“词汇的丰富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作为一种体系的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新词的借用、消失或出现,大部分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1]现在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追求功利逐渐被视为正当的商业行为,对于合理合法的求财求利,政府也给予扶持和保护。它及其超高的使用频率已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炒”现在逐渐失去其贬义色彩趋向中性。这也就说明了“语言并非只是人任意支配的纯粹工具,语言是人性的表现”。[2]

4. 临时性的游移

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修辞目的,人们可以有意识的把褒义词用作贬义词,或把贬义词用作褒义词。这就是词语感情色彩的游移现象。[3]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朱自清《春》)。每个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孙犁《荷花淀》)、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以上同一词,在文句中的感情色彩色彩与原来色彩形成鲜明对比。(也就是“反语”)这一褒一贬构成强烈反差,产生了强烈的修辞效果,不过在文中的色彩具有临时性,是暂时的。如果临时的时间拉长,被普遍接受,被固定下来,就可能形成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如“戴高帽”“穿小鞋”等。

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

斯大林在分析俄罗斯语言发生的一些变化时指出“由于发生了新的社会生产,出现了新的社会精神,新的道德,以及由于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添加了一大批新的词和语,有许多词和语的意思改变了,获得了新的意思,有一些陈旧的词在词汇中不见了。”伴随其变化词的感情色彩也在不停的变化。

首先,社会政治的因素,旧社会的词语如在新的社会继续使用往往要向贬义词方向变化,如“封建”一词随着人们对这种制度的认识的改变,它的感情色彩也相应地起了变化。今天又借它来指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 (或农奴) 剩余劳动为从主要的社会制度,成为批判的对象。和封建社会相关的词汇,如“斯文”“道学家”“亦步亦趋”多含贬义,感情色彩下降。

其次,适用对象的转移,由较低阶层使用向较高阶层使用转移其感情色彩上升;由较高阶层使用向较低阶层使用导致词的感情色彩随之降低。上例中的“同志”的升降变化,类似的还有“小姐”一词的几经沉浮富有戏剧性的变化等都是跟使用阶层的尊卑、荣辱变迁相一致的。

再次,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如讲究“士农工商”等级的封建社会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时期商业类的词汇和个人主义的词汇往往含有贬义如:“市侩”“资产”“小资产阶级”“个人英雄主义”贬义色彩浓厚。而在新时期商业发展受到重视“老板”“推销”“小资情调”等。

小结

总之,词语的感情色彩变化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一些常用词汇的褒贬、升迁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历史的变迁,意识形态的更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林伦伦.论强势方言及其对推普的负面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 1998, (3) :13-19.

[2]申小龙, 张汝沦.文化的语言视界[M].上海:三联书店, 1991.

篇4:谈谈词语的形象色彩

有些词语与生俱来带有形象色彩,它的内部结构形式生动别致。比如“鸡眼”、“须眉”、“汗颜”、“映山红”、“凌霄花”、“猫头鹰”等,这些词生动、形象地显露出对象的本质特点。如“猫头鹰”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这种鸟面部似猫的特点。

色象词和拟声词大都具有形象色彩。色象词在构词上具有描摹性质,尤其是描绘各种颜色的词语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绘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传达文字代表的感情。例如“鹅黄”、“草绿”、“银灰”、“绿油油”、“红彤彤”、“火辣辣”等等。拟声词能惟妙惟肖地表示声音,引起人们对这类词抽象刻画的事物具有某方面特性的听感,本身有着传达意义的特性。例如:用“轰隆隆”形容打雷时那响彻天宇的天籁之音,用“哗啦啦”形容仿佛玉珠落玉盘似的雨水落地的声音,都很好地引起人们听觉上的形象之感。

可感性的动词常常也有一定的形象色彩。因为这种动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例如“挤、盯、晃荡、哽咽、碰钉子、拆墙脚”等,像“晃荡”一词就有一种物体摇摇欲坠的动感;“哽咽”一词带有哭泣时声气阻塞的动感。古人讲究炼字,在许多情况下是在讲究动词的锤炼。如大家熟知的“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而得来的。

好多成语同样也具有形象色彩。例如“羊肠小道”、“口若悬河”、“如虎添翼”、“狼吞虎咽”、“骨瘦如柴”、“如坐针毡”等,这些成语都具有形象的比喻,从成语字面意义就可领会到这些词带有明显的形象色彩。

修辞手法中比喻、拟人这两类也极具形象色彩。如:“远看长城,它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句子用读者熟悉而又喜爱的“长龙”来比喻“长城”,给人以飞舞之感,气势壮观,形象生动。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句中各种果树会像人一样“争着、抢着”来开花,让人联想到一片绚烂的春景。

这也告诉我们,不光词语具有形象色彩,句子同样也可具有形象色彩。我们在运用时,要将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和各种有描摹作用的修辞手法联合使用,这样就能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起来。请欣赏:

①她约莫三十岁,高身段,戴着墨镜,耳朵上摇着两只金色的大耳环,怪好看的。

②傍晚,凉风从台湾海峡吹来。路旁的金合花散出甜丝丝的清香。厦门的夏夜是迷人的。

③他的脸“刷”地一下红起来了。

一个“摇”字,把女舞蹈家那婀娜多姿的体态生动地描绘出来了,“摇”在这里被赋予特殊的形象意味。花的清香我们只能用嗅觉感知,作者说成“甜丝丝的清香”,这就把读者的味觉和嗅觉沟通了,使人对金合花形象的感知更加具体。脸红我们只能用视觉来感知,它是不会发出声的,用上一个拟声词“刷”,使读者的视觉与听觉沟通,“脸红”变得更形象了。

篇5:词语感情色彩的分类

例如: ①a 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节约。

①b 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吝啬。节约是褒义词,吝啬是贬义词。

②a 会议中间,他就走了出去。

②b 会议中间,他就溜了出去。走是中性词,溜是贬义词。

例如:(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 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3)敌人使出最毒辣的手法,用一切刑具折磨宣灏。

(4)愚蠢的特务鉴别了两个钟头,结论是“笔迹相同”,就断定是许晓轩写的。例(1)(2)中的“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谦逊”、“凝聚”、“敬爱”、“深情”带有褒扬、尊敬、喜爱等感情色彩,这种词称为褒义词。例(3)(4)中的“毒辣”、“折磨”、“愚蠢”带有贬斥、憎恶等感情,这种词称为贬义词。词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下面几组反义词,左边的都是带褒义的,右边的都是带贬义的。

勤奋——懒惰 美好——丑恶

勇敢——怯懦 善良——凶恶

高尚——卑劣 谦逊——傲慢

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例如“鼓励”和“怂恿”是同义词,但“鼓励”意在勉励人做好事,是个褒义词,“怂恿”意在挑动人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下面各组同义词,左边的都带褒义,右边的都带贬义。

理想——妄想 揭发——告密

领袖——头子 赞扬——吹捧

果断——武断 团结——勾结

有些成语也带有褒贬色彩。例如:

褒义贬义

奋不顾身 —— 贪生怕死

大公无私 ——损人利己

锲而不舍 ——一曝十寒

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

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在通常情况下,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收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褒义词表示的是贬义,用贬义词表示的是褒义。例如: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上例的“顽固”本是贬义词,在这里用作褒义,是坚定不移的意思。因此加上引号。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

成果 结果 后果 顽强 顽固 赞成 同意

附和 含蓄含糊 技能 技术

伎俩

保护

庇护 谨慎 小心

拘谨

抵抗

抗拒 宣传 宣扬 细致 琐碎 爱护

溺爱 赞美 赞扬 奉承 批评 指责

鼓动

煽动

在短语中,尤其是成语,其褒贬色彩的两两相对,也是经常可见的。例如: 褒义成语

贬义成语

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大张旗鼓

明火执仗

再接再厉

变本加厉

侃侃而谈

夸夸而谈

篇6:谈词语的形象色彩美

(七)谈词语的形象色彩美

吕莉芳

(发表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快乐读写版·高一 第15期2006年10月10日第3版)

词语不仅可以通过音响和节奏来触动人们的听觉,也可以通过色彩和形象来锾人们的视觉。当我们的目光接触到文学作品中的某些词语,不仅会读懂词语所要表达的要领事实上,更会在第一感觉上为其表现的形象色彩所吸引,从而产生审美联想。词语色彩是能反映一定形象的,也能具有丰富内涵乃到象征意味。中国古代就有大量色彩鲜明形象鲜活的诗作,我们来看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诗人一开笔就写,江南好,怎么好?他只写了日出江花,春日江水,就将江南的美一言而概之。如何能做到呢?那就是运用了词语的形象色彩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明丽的色彩塑造了鲜明的形象,使得诗人的回忆鲜活到如在眼前的地步。在这样的风景下,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诗写得明白晓畅,色彩的运用全在实景,那么我们再来看隐晦的象征派诗歌如何用词语表现色彩形象美的:

A黑、E白、I红、U绿、O蓝:元音们

有一天我要泄露你们隐秘的起源:

A,苍蝇身上的毛茸茸的黑背心,围着恶臭嗡嗡旋转,阴暗的海湾;

E,雾气和帐幕的纯真,冰川的傲峰,白的帝王,繁星似的小白花在微颤;

I,殷红的吐出的血,美丽的朱唇边

在怒火中或忏悔的醉态中的笑容;

U,碧海的周期和神奇的振幅,布满牲畜的牧场的和平,那炼金术

刻在勤奋的额上皱纹中的和平;

Q,至上的号角,充满奇异刺耳的音波,天体和天使们传阅其间的静默;

噢,奥美加,她明亮的紫色的眼睛。

——(法)兰波《元音》

篇7:词语中的感情色彩

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褒(bāo)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的感情。

如:

慈祥 聪明 保护 热爱 坚强 勇敢 英雄 烈士 解放 牺牲 安慰

深刻 尖锐 勤奋 壮丽 公正 和气 忠诚 大方 拼搏 慷慨 漂亮

雄伟 健康 爱护 高尚 果断 凯旋 巍然 沉静 瑰丽 赞扬 悠扬

温柔 伟大 淳朴 伟岸 从容 谦逊 成果 赞誉 老当益壮 高屋建瓴

鞠躬尽瘁 刚正不阿 一丝不苟 大公无私 呕心沥血 脍炙人口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谨言慎行

欣欣向荣 神采奕奕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生忘死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尘不染 可歌可泣 含辛茹苦 两袖清风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虚怀若谷 安然无恙 诲人不倦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好学不倦 勤学好问 发奋图强 洗耳恭听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风流倜傥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戒骄戒躁 姹紫嫣红 大智若愚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再接再厉

玉树临风

2、贬(biǎn)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贬斥、憎恶、否定、轻蔑的感情色彩。

如:

勾结 武断 顽固 夸耀 阴谋 叫嚣 叛徒 小人 袒护 尖刻 贪图

后果 鄙视 巴结 沉沦 虚伪 马虎 肮脏 懒惰 懒散 倒爷 丑陋

蔑视 轻视 无耻 蛮横 疯狂 傲慢 怂恿 肤浅 鼓动 卖弄 蠢笨

胆怯 守财奴 肆虐 操纵 吹捧 颓唐 掠夺 讹诈 狡黠 信口开河

故弄玄虚 趾高气昂 为富不仁 偷偷摸摸 鬼鬼祟祟 粗制滥造 老奸巨猾

声名狼藉 鼠目寸光 獐头鼠目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见利忘义

处心积虑 臭名昭著 出言不逊 拈轻怕重 刚愎自用 心狠手辣

3、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情色彩的词。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如:

山脉 河流 个体 集体 理由 结论 士兵 牛黄 马匹 结果

连续 印象 利用 引导 松树 手套 油漆 运动 结局 决定

普通 介绍习惯 思维 学校 左 中 低 唱 高

篇8:简述词语的形象色彩与理性意义

在论述本文之前, 我决定用一个模式图来阐释两者在词义研究中的不同层次:

词感义情系色统彩{色理语彩性法意意意义义义{形风民时阶象格族代级色色色色色彩彩彩彩彩通过这个模式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 词语的形象色彩与理性意义之间的本质区别, 也有助于后文对于概念的区分。

一.词语形象色彩的定义

在刘叔新《词语的形象色彩与功能》一文中对于词语形象色彩定义如下“词语的形象色彩应该是语言词语中存在的客观事实, 即应该是大家都同样有的形象感觉”, 对此中定义我觉得稍显不足。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表意不明, 即使词语的形象色彩又怎么是一种客观事实, 第二大家共同都有的相同形象感觉, 即使主观感受怎么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关于这两点疑惑孙维张先生在《略谈词语的形象色彩》一文中给出了解释。对于词义形象色彩的本质刘叔新先生没有正面涉及, 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它是我们认识词义形象色彩的基础。“词义的形象色彩同客观事物是紧密相关的。如同词的理性意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一样, 词的形象色彩则是客观事物的形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这里的‘形象’指的是广义的用法, 既指视觉的形象, 也指听觉的声音形象, 味觉, 嗅觉、触觉等感宜获得的形象。词义的形象色彩是客观事物的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 反映在大脑中所产生的心理印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形象的联想。”而与此同时词语究竟应该怎样区分语言性质的形象色彩和言语范畴的形象色彩呢?刘叔新先生认为以大多数人的形同感受来判断显然不对, 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可能全然相同。问题的关键在于词语在人脑中呈现出的形象感, 是由词语自身唤起的, 还是由于言语境的作用唤起的。凡是词语自身唤起的形象感, 不论是以个别的形象出现, 还是以概括的形象出现, 都是语言性质的形象色彩。反之, 并非词语自身所反映的形象而仅仅是由言语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形象, 则是言语范畴的形象色彩。

由此我觉得黄伯荣, 廖序东在现代语对于词语的形象色彩的定义则更为科学即“形象色彩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与高名凯和石安石先生认为“所谓形象色彩, 就是词所引起的人们对现实中某些形象的联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词语的理性意义的定义

词语的理性意义一般是概念意义。一般是对词语的理性认知。理性意义作为词义的基础往往与概念有关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它与形象色彩显然不是一个层级的。形象色彩是色彩意义的一种, 但是它与理性意义依然紧密相连。形象色彩一般伴随理性意义诞生, 衍生于理性意义中。由此可知词语的理性意义基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概念认知, 它与客观事物的本质紧密相连, 指明词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和其根源性区别外物的显著标志。比如说金钱豹和豹, 前者具有形象色彩, 是因为它是基于“豹”这个理性意义之上人们对于它的联想。其中本质特征就是豹科动物具有的一般表征, 例如哺乳动物, 猫科等等生物特征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但是金钱豹就是在豹的特征上具有类似于铜钱花纹的动物, 这就是在原来理性意义上衍生出来的感性意义, 是人们对于“豹”的联想。

三.词语形象色彩的特点

词语形象色彩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直观性。

词义形象色彩的直观性是说它具有自我意识的, 体验的特点。一个词的词义是否具有形象色彩是客观的, 是由词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决定的。但是, 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能不能引起人们关于某种事物形象的联想, 引起什么样的形象的联想, 在很大程度上却不决定于取决于语本身, 而首先决定于人们对词语所标志的事物有没有接触, 有没有亲身体验, 有什么样的亲身体验。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的联想一定是直观的, 让大多数产生共鸣并且产生大体相似的主管联想

2.概括性即个性之中蕴涵共性。每个词语的形象感在不同人脑海里有不同成像, 是以个性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但是在无数个性之中体现着共性。总而言之, 同一词语所引起的形象感, 在不同人头脑中虽有差异, 但绝不能超出词语所标志的事物的类属, 即绝对不能超过这个词语的理性意义。

3.游移性。词语的形象色彩不是一成不变的, 即使是在一个人的头脑中也是不断变化的, 比如通过一定的抽象思维, 或者经过一定的体验, 对其外在有了深刻理解后, 它所联想的形象也有可能发生改变, 这是主观因素。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些词语就不具备了形象色彩, 或者逐渐消退。

四.词语理性意义的特点

1. 概念性。

词语的理性意义一般是它的概念意义, 就是对于事物本质的总结。它一般是对事物内在特征的一个科学总结, 是概念性质的。

2. 固定性和统一性。词语的理性意义不同于形象色彩的游移,

它是固定的, 统一与一致的。既然是对事物内在特征的表述, 那么他是相对稳定的, 深入核心的。对于事物的定性不可能是不断变化的, 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对他进行定义。

3. 客观性。

词语的理性意义是对词语的客观事实的总结归纳, 它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特征化。不同于形象色彩在大脑里的加工, 词语的理性意义是客观的, 只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归纳与总结。不掺杂人脑加工的成分。

4.抽象性。词语的理性意义是人大脑抽象思维的总结, 这使得它必然具有抽象性, 并不是实打实客观的, 而是人脑对于事物内在核心的抽象概括与总结。

五.词语的感性意义与形象色彩的区别与联系

这一部分将是我论述的重点, 词语的形象色彩与感性意义的联系其实在前文已经有所提到, 一言以蔽之就是词语的形象色彩衍生于词语的理性意义之中, 理性意义是形象色彩诞生的基床。形象色彩使得词意更加明晰, 使得词意更加多维, 这使词语不断单调刻板, 总体说来词语的形象色彩是词语理性意义的下一个层级, 具体分析见上面的模式图。

下面进入本文的重点即词语理性意义与形象色彩区别:

1.在语义系统中属于不同层级。词语的形象色彩只是词语色彩意义的一个分支, 与词语的理性意义中衍生出来。它与理性意义显然是上下级的关系, 先有理性意义再有形象色彩。还是以金钱豹为例, 先有豹这个客观实在, 与此衍生出来的具有形象色彩的金钱豹, 如果人们对豹没有一个统一的理性认知和概念定义, 那么就无从构想它的具体形象。

2.思维方式不同。词的理性意义与词所指称的事物之间是通过抽象思维联系起来的, 示意如下:词所指称的事物→人的抽象思维概念→理性意义。

而词的形象色彩与事物的形象之间则是通过形象思维联系起来的, 也可以示意如下:客观事物的形象→人的形象思维表象→词语的形象色彩。

3.本质特征与外在嗅觉视觉听觉等。词语的理性意义反映的是词语本质特征, 是词语所体现的内在抽象高度总结, 而词语的形象色彩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衍生的更多视觉、嗅觉、味觉的外在方面的体验。

4. 情感色彩。

词语的理性意义决定了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托, 仅仅事物内在表征的高度概括不包含个人情感色彩, 也不包括贬斥, 仅仅只是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勉强算是中立立场。但是词语的形象色彩则是感情色彩的一种, 有些时候是具有情感色彩的, 会有褒贬的意味在里面。

总之, 词语的形象色彩与感性意义只要明确其在词义系统的不同地位并将其特点加以区别就能很好地区分, 最后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词语的形象色彩与词语的理性意义紧密相连, 后者促使前者的衍生。

参考文献

[1]刘叔新《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功能》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

[2]孙维张《略论词语的形象色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第五期.

[3]李瑞群《简论词语的形象色彩》固原师专学报1994年第一期.

[4]刘继超《试论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西北师大学报1996年5月第33卷第3期.

[5]章炎《浅谈词语的感情色彩》辽宁大学学报1983年第五期.

篇9: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研究

关键词:比喻词语 形象色彩 特点 功能

一、引言

我们将“麦浪”“松涛”“蝙蝠衫”等这类词语暂称为比喻词语。本文的研究对象只包括形式上的比喻,也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体现在形式上,例如:“蝙蝠衫”,因为其袖子形似蝙蝠,所以称为蝙蝠衫。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意义上的比喻,例如:“鱼水”多用于比喻密不可分的关系,“鱼”和“水”之间的关系是鱼离不开水。这种虚化的关系可以用于人和人之间。像这种由于深层意义上相似而形成的比喻词语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四字成语不在研究范围内。

二、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要研究的比喻词语不包括“包袱、饭桶”这类具有比喻义的词语,只将仅有一个义项,通过形式上相似的比喻方式产生的,这类词称为比喻词语。

“具有形象色彩的词,它们除了理性义之外,还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感觉,即所谓形象感。”“具有形象色彩的词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可以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①“许多具有形象感的词语除了具有理性意义之外,还具有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感觉和联想而产生的一种色彩,我们称之为形象色彩。”②以上两种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同的,本文也采取这种观点。

三、根据形象色彩不同对比喻词语进行分类

(一)从动态形象和静态形象角度进行分类

1.静态形象:八字胡 八字眉 蝙蝠袖

2.动态形象:冰释 雀跃 蛙泳

(二)从反应事物的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以整个词语表示指称对象,无中心语素:猴头 鸡眼 驼背

2.比喻对象的整体形象+中心语素:绿豆蝇 狮子狗 龙须菜

3.比喻对象的部分形象+中心语素:梅花鹿 鱼尾纹 燕尾服

4.比喻对象的色彩+中心语素:瓦灰 天青 葡萄紫

(三)从指称对象的性质进行分类

1.事物类:蝙蝠衫 蝙蝠袖 鸭舌帽

2.植物类:仙人掌 松针 松球

3.动物类:绿豆蝇 墨斗鱼 扇贝

4.色彩类:雪白 血红 墨黑

四、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的特点

(一)附着性

杨振兰在《现代汉语词彩学》中指出,“色彩意义总是表现为某种倾向、韵味、格调,而这些要素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它要渗透于或依附于词汇意义”。③而形象色彩属于色彩意义,也必然具有这一特点。例如“蝴蝶结”是带子系成的形状像蝴蝶一样的结子,这是“蝴蝶结”的理性意义,我们也能感受到其鲜明的形象色彩,就是一个形状似蝴蝶的结。

(二)相似性

比喻词语的本体与喻体之间都存在某种相似,或者是颜色上相似,或者形状上相似,又或者是状态上相似。例如“枣红”,像红枣的颜色,这种红和红枣的红及其相似,所以便用“枣红”来命名这种颜色;再如“龙船”,装饰成龙形的船,因为这种船在外型上和龙相似,我们称其为龙船。近乎所有比喻词语都有相似性,因为在造词时,人们正是利用相似性来创造新词语,而比喻的前提就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要具有某种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为创造新词和丰富汉语词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三)普遍性

普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们普遍对某事物理性意义上的认识,二是具有形象色彩的比喻词语形象的统一性。例如:“鸡冠花”人们普遍认为理性意义上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椭圆形或披针形,穗状花序,形状像鸡冠,通常红色。另外,人们对“鸡冠花”这种植物的形象有一个普遍印象,不会认为是“乌鸡”的鸡冠,也不会有人当作是公鸡的鸡冠。人们看到“鸡冠花”这个词语时,不会在意具体是哪一个鸡冠形象,而在脑海中会有一个公认的普遍的鸡冠形象。

(四)民族性

“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④。比喻词语在这一特点上表现得更明显。因为每一个词语都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物象,而这些物象无不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如:“水龙头、龙舟”中的“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富贵的象征,古代皇帝的身体称为龙体,衣服称为龙袍。

五、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的功能

(一)增强词义的明晰性

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使其在显示词义明晰性上更占优势。通过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创造的词语已经具有了某种语义的倾向,再加之具有象形色彩的语素与之共同表达词义,那么词义的明晰程度必然强于一般词语。例如“石”指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如果再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石”与具有象形性的词语结合,就可以构成具有丰富形象色彩的词语,例如“孔雀石、鸡冠石、鹅卵石”。

(二)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功能

试比较两组词语:很白→雪白 皱纹→鱼尾纹

“很白”“雪白”都表示“白”,二者都表达白得很突出。“很白”让人难以确定白的程度,而“雪白”却可以把白的特色表达得非常形象,好像眼前就呈现出皑皑白雪;“皱纹”和“鱼尾纹”,二者都表现人的脸部因年龄大而出现的纹路。“皱纹”只是意义的表达,而“鱼尾纹”却可以把皱纹细长的样子表现出来,让人们不但知其义还知其形。所以,具有形象色彩的比喻词语使指称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三)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

比喻词语本身就具有比喻、修饰的成分,因此这类词语已经将繁琐的表达凝缩在词语当中。例如,人们还没使用“鸭舌帽”这个词语的时候,如果用文字来形容这种帽子,就是帽顶的前部和月牙形帽檐扣在一起略呈鸭嘴状的帽子。而经过比喻造词法后,在帽子前面加上一个形象色彩浓厚的“鸭舌”,就创造了“鸭舌帽”,简洁明了地表达这种帽子的概念和形象,同时还让人产生新鲜感。

(四)引发联想的功能

无论是比喻还是形象色彩,都会使人进行不自觉的联想。当我们命名某种脸型为“鹅蛋脸”,一定是看到具有状似鹅蛋型的脸时,脑海中出现了“鹅蛋”这个事物。而在表述这种类型的脸时,我们在其中心语素“脸”前面加一个具有修饰作用的语素“鹅蛋”,这样就形成了“鹅蛋脸”,这是从造词角度来说明的。逆向思考这个问题,当我们看到一个词语“鹅蛋脸”时,眼前会出现一个鹅蛋的轮廓,由“鹅蛋脸”让我们不由联想到了鹅蛋。本体“脸”和喻体“鹅蛋”在人的头脑中进行了两个方向的形象联想,造词过程:“脸”→“鹅蛋”→“鹅蛋脸”,词语使用过程:“鹅蛋脸”→“鹅蛋”→“脸”。因此,联想贯穿了词语创造和使用的始终。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让人们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给人们带来无限联想的空间。

六、结语

综上所述,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具有附着性、相似性、普遍性、民族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增强词义的明晰性、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简洁、引发联想的功能。汉语词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象色彩,但是形象色彩在比喻词语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限于个人能力及篇幅,本文只对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作了一些粗浅的讨论,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喻词语作为汉语词汇中一个小类,定有更多空间值得我们探讨。

注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②蔡娜《词语的形象色彩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③杨振兰《现代汉语词彩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④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参考文献:

[1]侯友兰.比喻词补议[J].汉语学习,1997,(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

[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4]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张培成.关于汉语比喻词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0,

(4).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12.

[7]周荐.比喻词语和词语的比喻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

(4).

篇10:色彩词语

黄金时代白雪皑皑乌烟瘴气 皓首穷经 青面獠牙 苍髯如戟

金光灿烂红颜薄命白发苍苍 花里胡哨 五黄六月 一碧万顷

明眸皓齿一寸丹心火树银花 炉火纯青 须眉茭白 人老珠黄

红男绿女白纸黑字苍松翠柏 绿水青山 碧血丹心 白云苍狗

朱唇皓齿面红耳赤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

方位成语

旁若无人 前车之鉴 旁敲侧击 人间地狱 节外生枝 福如东海

马放南山 居高临下 蒙在鼓里 前呼后拥 外柔中刚 前仰后合 上蹿下跳 东张西望 走南闯北 字里行间 左右开弓 转战南北

后起之秀 内顾之忧 掌上明珠 雨后春笋 梁上君子 泰山北斗

袖手旁观 大敌当前 锥处囊中 左邻右舍 上漏下湿 左顾右盼

里勾外连 天上人间 秀外慧中 天南地北 内外交困 举国上下

东窗事发 下不为例 苦中作乐 绵里藏针 稳操左卷 名列前茅

力争上游 后来居上 置之脑后 南征北战 里应外合 外强中干

南来北往 安内攘外 说东道西 瞻前顾后 左右为难 中流砥柱

间不容发 天下大乱 江东父老 日薄西山 以绝后患 九霄云外

游戏人间 喜出望外 外圆内方 东鳞西爪 内忧外患 惩前毖后

彻里彻外 声东击西 俯仰之间

人类成语

面无人色 心旷神怡 耳熟能详 心花怒放 蒙头转向 满面春风

屈指可数 满目疮痍 铁面无私 令人发指 出人头地 魂不附体

食不果腹 不绝于耳 爱不释手 面黄肌瘦 口干舌燥 劈头盖脸

提心吊胆 评头论足 肺腑之言 心口如一 身外之物 足不出户

手无寸铁 心事重重 满腔热忱 促膝谈心 信手拈来 灭顶之灾

另眼相看 腥风血雨 喜笑颜开 大打出手 失之交臂 汗流浃背

光彩夺目 心惊肉跳 面红耳赤 拳打脚踢 鹤发童颜 赏心悦目

抓耳挠腮 浓眉大眼 血肉相连 毛骨悚然 手足无措 掩人耳目

铁石心肠 病入膏肓 沁人肺腑 血流成河 口若悬河 面不改色

眉飞色舞 两手空空 信口开河 垂头丧气 满腹牢骚 燃眉之急

挖空心思 绞尽脑汁 义愤填膺 引人注目 泰山压顶 皮开肉绽

心灵手巧 举手投足 点头哈腰 肥头大耳 心腹之患 心心相印

唇齿相依 骨肉相连 至亲骨肉 徒费唇舌 痛入 骨髓 趾高气扬

筋疲力尽 目不暇接 破口大骂 闭目塞听 扬眉吐气 怒发冲冠

切齿痛恨 掩耳盗铃 病从口入 扣人心弦 浪子回头 成竹在胸

不堪回首 眼明手快 胆战心惊 摩拳擦掌 慈眉善目 没头没脑

肝肠寸断 耳目众多 肝胆相照 恨入骨髓 感人肺腑 了如指掌

眼花缭乱 骨瘦如柴 脚踏实地 夺眶而出 惊心动魄 俯首听命

接踵而来 挺身而出 唾手可得 咬紧牙关 为国捐躯 良药苦口

掉以轻心 恨之入骨 耳聪目明 唇亡齿寒 头重脚轻 粉身碎骨

蓬头垢面 五脏六腑 咬牙切齿 血口喷人 腹背受敌 肝脑涂地 沁人心脾近在眉睫 情同手足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情深 口是心非 眼疾手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七嘴八舌 交头接耳 手无缚鸡之力

植物成语

开花结果斩草除根顺藤摸瓜 披荆斩棘 奇花异果 投桃报李 粗枝大叶

春兰秋菊 火树银花 叶落归根 节外生枝 李代桃僵 树大根深 瓜熟蒂落

根深蒂固 柳暗花明 桃红柳绿 瓜田李下 风扫落叶 布帛蔬栗 出水芙蓉

一枕黄粱 视入草芥 雨后春笋 昙花一现 明日黄花 横生枝节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桑榆暮景 黄粱美梦 荆棘丛生 花枝招展 豆蔻年华 天女散花

如火如荼 名列前茅 锦上添花 囫囵吞枣 火中取栗 目光如豆 沧海一粟

胸有成竹 春暖花开 三顾茅庐 世外桃源 鸟语花香 风吹草动 鸡毛蒜皮

繁花似锦 借花献佛 滚瓜烂熟 枯木逢春 望梅止渴 拔苗助长 五谷不分

花容月貌 叶落知秋 树大招风 藕断丝连 萍水相逢 草长莺飞 花团锦簇

动物成语

【鼠】

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抱头鼠窜 獐头鼠目

胆小如鼠

【牛】

牛鬼蛇神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气壮如牛 牛毛细雨 泥牛入海

【虎】

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

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

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 群龙无首 望子成龙 车水马龙 人中之龙 叶公好龙

降龙伏虎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 龙潭虎穴

【蛇】

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惊蛇 虚与委蛇 笔走龙蛇 春蚓秋蛇

【马】

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天马行空 快马加鞭 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万马奔腾 犬马之劳 单枪匹马 招兵买马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鞍前马后 人强马壮 猴年马月 青梅竹马

心猿意马 悬崖勒马 千军万马 香车宝马 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厉兵秣马 塞翁失马盲人瞎马 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

羊质虎皮 羊肠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补牢 虎入羊群 顺手牵羊 【猴】

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

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杀鸡吓猴 杀鸡取卵 偷鸡摸狗 鹤立鸡群 小肚鸡肠 鼠肚鸡肠 呆若木鸡 【狗】

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犬马之劳 猪狗不如 兔死狗烹 鼠窃狗盗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狐群狗党 偷鸡摸狗 画虎类狗 鸡犬不惊 鸡零狗碎 【猪】

猪突豨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封豕长蛇 凤头猪肚 蠢笨如猪 【鸟】

鸟尽弓藏 笨鸟先飞 如鸟兽散 小鸟依人 惊弓之鸟 飞禽走兽 凤毛麟角 鸦雀无声 燕雀安知 鹤立鸡群 鹤发童颜 风声鹤唳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燕语莺声 鹊巢鸠占 鹦鹉学舌 蜻蜓点水 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声誉鹊起 饮鸩止渴 雁过拔毛 鸟枪换炮 【兽】

困兽犹斗 如鸟兽散 人面兽心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洪水猛兽 狼吞虎咽 猫鼠同眠 黔驴技穷 一丘之貉 管中窥豹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引狼入室 鹿死谁手 中原逐鹿 象牙之塔 盲人摸象 声名狼藉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狐疑不决 黔驴技穷 鹏程万里 【鱼虫】

金蚕脱壳 蝇头微利 花飞蝶舞 螳臂挡车 鱼跃鸟飞 如鱼得水 独占鳌头 井底之蛙 瓮中捉鳖 虾兵蟹将 鹬蚌相争 沉鱼落雁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鱼目混珠 蜂拥而至 蛊惑人心 物腐虫生 漏网之鱼 海市蜃楼 堤溃蚁穴 蚕食鲸吞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数字成语

一唱一和一呼百应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心一意 一败涂地 一本正经 一臂之力 一尘不染 一见如故 一箭双雕 一脉相承

一目了然 一窍不通 一视同仁 一泻千里 一草一木 一成不变 一帆风顺 一鼓作气

一哄而散 一如既往 一丝不苟 一言难尽 一衣带水 一朝一夕 一针见血 一知半解

一表人才 一波三折 一步登天 一筹莫展 一触即发 一刀两断 一技之长 一蹶不振

一劳永逸 一鸣惊人 一念之差 一贫如洗 一气呵成 一清二白 一扫而空 一息尚存 一相情愿 略胜一筹 两败俱伤 两虎相斗 两面三刀 两全其美 两小无猜 两袖清风 进退两难 三长两短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生有幸 三思而行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半夜三更 入木三分 火冒三丈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海为家 四分五裂 四面楚歌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危机四伏 四海升平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五体投地 五脏六腑 五谷丰登 学富五车 五雷轰顶 六神无主 六亲无靠 六月飞霜 六根清净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七窍生烟 七情六欲 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半斤八两 胡说八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九牛二虎之力 含笑九泉

十拿九稳 十年寒窗 十全十美 十万火急 十指连心 十冬腊月 神气十足 百无禁忌 百川归海 百读不厌 百发百中 百废俱兴 百感交集 百花齐放 百口难辩 百炼成钢 百年不遇 百年大计 百思不解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百折不挠 百孔千疮 精神百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闻不如一见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呼万唤 千军万马 千钧一发 千里迢迢 千门万户 千难万险 千篇一律 千千万万 千秋万代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头万绪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载难逢 千难万险 横扫千军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万籁俱寂 瞬息万变

小升初语文八字成语大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人向隅,满座不乐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一人拼命,万夫莫当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夫出死,万乘不轻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为渊驱鱼,为从驱雀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海尔谆谆,听我藐藐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逢山开路,遇水填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道不拾移,夜不闭户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

上一篇: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基本要求下一篇:我爱我的童年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