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年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

2024-04-09

2历年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共3篇)

篇1:2历年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施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为实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下简称重大攻关项目)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重大攻关项目的宗旨是,支持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学科前沿,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重大攻关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主攻方向,体现有限规模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基地等条件,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第四条 重大攻关项目的组织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方式。

二、选题来源与确定

第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研究重大课题和学科前沿问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有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六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来源主要包括:

1.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的五年研究规划确定的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领域;

2.经学校推荐申报的,已获得重要进展,经过进一步提炼与加大支持力度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3.经专家推荐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急需研究的重大选题。

第七条教育部在认真分析不同来源选题的基础上,每年初向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

提交本学科拟招标课题草案,由教育部社科委进行差额遴选。

三、课题招标与投标

第八条教育部社科委审议通过的招标课题指南经教育部批准后,发布当年重大攻关项目招标公告。

第九条招标文件主要包括: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⑵《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请评审书》;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招标文件向教育部委托的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咨询服务中心索取。部分文件亦可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下载。

第十条投标条件

(一)重大攻关项目投标者必须是法人(高等学校)担保的高等学校教授,并符合下列条件:

1.由对招标课题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特别是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担任首席专家;

2.由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研究群体构成课题研究骨干;

3.拥有对招标课题开展研究必备的条件(如相关研究机构等);

4.首席专家和主要研究人员在项目研究周期内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二)重大攻关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项目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课题组成员的聘任、研究经费的分配使用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重大攻关项目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但必须由一所高校作为牵头投标单位;鼓励联合高校系统外的相关专家、国外专家,以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研究工作。

(四)一位首席专家,每次只能参加一个重大攻关项目的投标。正在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不能参加新项目的投标。

第十一条投标者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使之符合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不得自行改动投标课题名称。投标文件须由学校盖章密封,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部委托的社科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交,超过截止日期将不予受理。

四、项目评审与批准

第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工作坚持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

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第十三条教育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投标项目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组的组成原则如下:

1.专家评审组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高校或非高校系统科研机构。根据回避原则,不从投标者所在学校聘请评审专家。

2.专家评审组成员应是具有教授或相当于教授的高级职称,并对评审课题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同行专家。

3.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具有客观公正的职业声望。

第十四条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不得透露评审情况。

第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标准

1.从招标课题分解的问题属于科学前沿问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研究目标具有先进性,学术思想具有创新性;

2.研究思路清晰,积极吸收自然科学中先进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和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具有可行性;

3.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具有较雄厚的研究基础,首席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组织能力,课题组主要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的资料准备与合作精神;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

4.学校在相关研究机构、研究资料、仪器设备等方面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具有较高的科研组织管理水平,并可以为研究任务的完成提供优惠政策和保障条件;

5.经费预算合理。

第十六条重大攻关项目评审程序

1.评审会议由教育部组织,委托专家评审组组长主持,邀请所有投标者参加。开标顺序由投标者抽签决定。开标时,由投标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开标后评审组专家阅读投标文件,投标者回避。

2.投标者根据抽签顺序,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宣读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对投标课题进行论证,多媒体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投标文件相同。在某一投标者作课题论证时,其他投标者应当回避。

3.评审组专家在认真审阅投标文件和听取投标者课题论证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投标者对

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说明,投标者应当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4.专家评审组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审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最后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以一次性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方式确定中标者。第十七条专家评审组通过的重大攻关项目报教育部批准后,下达立项通知书,并与中标者所在学校和首席专家签订项目合同。

五、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八条重大攻关项目采取教育部与项目承担学校共同管理的办法。项目承担学校须将批准的重大攻关项目列入学校重点科研计划,提供所需条件,加强监督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按时完成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担负主要责任。

第十九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须根据立项通知书的要求,认真填写《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经学校审核后一式二份报教育部,经教育部核准后将其中一份返回,作为项目经费拨付、中期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第二十条重大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应列入学校综合预算统一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财务部门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下列范围开支:

1.资料费;

2.调研费;

3.劳务费;

4.会议费;

5.仪器设备费;

6.文具费、通讯费、印制费等。

项目经费不得支付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开支。各高校不得从项目经费中提取管理费。第二十一条教育部对重大攻关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由项目首席专家填写《中期检查报告书》,经学校进行审查后报教育部。中期检查根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提出的中期研究成果要求,由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发展趋势,对后期研究工作及经费使用提出建议。

第二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批准立项后,原则上不得更换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报教育部审批:

1.因不可抗力变更项目首席专家;

2.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3.改变成果形式;

4.推迟完成时间;

5.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二十三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每年须撰写进展报告,由学校进行审查,并由学校统一向教育部报告,经审核通过后作为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的必经程序。

第二十四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教育部视情况分别做出中止拨款或撤销项目处理:

1.检查或中期检查情况表明,首席专家和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或难以取得预期的重大研究成果;

2.首席专家或课题组主要成员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3.不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或研究成果质量不符合本办法的要求。

六、成果鉴定与推广

第二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后,由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组对该项目进行鉴定。鉴定办法另发。

第二十六条除有特别要求外,重大攻关项目承担学校有义务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重大攻关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成果。

第二十七条重大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由教育部商有关出版社统一装帧出版。重大攻关项目所有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等发表出版时,须在成果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字样。

七、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篇2:2历年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属各高等学校:

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为规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管理,在总结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部制定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教育部

二ОО三年八月一日

附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为实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下简称重大攻关项目)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重大攻关项目的宗旨是,支持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学科前沿,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重大攻关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主攻方向,体现有限规模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基地等条件,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第四条 重大攻关项目的组织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方式。

二、选题来源与确定

第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研究重大课题和学科前沿问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有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六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来源主要包括:

1.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的五年研究规划确定的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领域;

2.经学校推荐申报的,已获得重要进展,经过进一步提炼与加大支持力度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3.经专家推荐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急需研究的重大选题。

第七条教育部在认真分析不同来源选题的基础上,每年初向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提交本学科拟招标课题草案,由教育部社科委进行差额遴选。

三、课题招标与投标

第八条教育部社科委审议通过的招标课题指南经教育部批准后,发布当年重大攻关项目招标公告。

第九条招标文件主要包括: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⑵《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请评审书》;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招标文件向教育部委托的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咨询服务中心索取。部分文件亦可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下载。

第十条投标条件

(一)重大攻关项目投标者必须是法人(高等学校)担保的高等学校教授,并符合下列条件:

1.由对招标课题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特别是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担任首席专家;

2.由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研究群体构成课题研究骨干;

3.拥有对招标课题开展研究必备的条件(如相关研究机构等);

4.首席专家和主要研究人员在项目研究周期内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二)重大攻关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项目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课题组成员的聘任、研究经费的分配使用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重大攻关项目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但必须由一所高校作为牵头投标单位;鼓励联合高校系统外的相关专家、国外专家,以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研究工作。

(四)一位首席专家,每次只能参加一个重大攻关项目的投标。正在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不能参加新项目的投标。

第十一条投标者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使之符合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不得自行改动投标课题名称。投标文件须由学校盖章密封,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部委托的社科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交,超过截止日期将不予受理。

四、项目评审与批准

第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工作坚持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第十三条教育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投标项目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组的组成原则如下:

1.专家评审组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高校或非高校系统科研机构。根据回避原则,不从投标者所在学校聘请评审专家。

2.专家评审组成员应是具有教授或相当于教授的高级职称,并对评审课题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同行专家。

3.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具有客观公正的职业声望。

第十四条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不得透露评审情况。第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标准

1.从招标课题分解的问题属于科学前沿问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研究目标具有先进性,学术思想具有创新性;

2.研究思路清晰,积极吸收自然科学中先进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和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具有可行性;

3.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具有较雄厚的研究基础,首席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组织能力,课题组主要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的资料准备与合作精神;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

4.学校在相关研究机构、研究资料、仪器设备等方面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具有较高的科研组织管理水平,并可以为研究任务的完成提供优惠政策和保障条件;

5.经费预算合理。

第十六条重大攻关项目评审程序

1.评审会议由教育部组织,委托专家评审组组长主持,邀请所有投标者参加。开标顺序由投标者抽签决定。开标时,由投标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开标后评审组专家阅读投标文件,投标者回避。

2.投标者根据抽签顺序,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宣读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对投标课题进行论证,多媒体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投标文件相同。在某一投标者作课题论证时,其他投标者应当回避。

3.评审组专家在认真审阅投标文件和听取投标者课题论证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投标者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说明,投标者应当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4.专家评审组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审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最后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以一次性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方式确定中标者。

第十七条专家评审组通过的重大攻关项目报教育部批准后,下达立项通知书,并与中标者所在学校和首席专家签订项目合同。

五、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八条重大攻关项目采取教育部与项目承担学校共同管理的办法。项目承担学校须将批准的重大攻关项目列入学校重点科研计划,提供所需条件,加强监督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按时完成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担负主要责任。

第十九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须根据立项通知书的要求,认真填写《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经学校审核后一式二份报教育部,经教育部核准后将其中一份返回,作为项目经费拨付、中期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第二十条重大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应列入学校综合预算统一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财务部门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下列范围开支:

1.资料费;

2.调研费;

3.劳务费;

4.会议费;

5.仪器设备费;

6.文具费、通讯费、印制费等。

项目经费不得支付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开支。各高校不得从项目经费中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教育部对重大攻关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由项目首席专家填写《中期检查报告书》,经学校进行审查后报教育部。中期检查根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提出的中期研究成果要求,由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发展趋势,对后期研究工作及经费使用提出建议。

第二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批准立项后,原则上不得更换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报教育部

审批:

1.因不可抗力变更项目首席专家;

2.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3.改变成果形式;

4.推迟完成时间;

5.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二十三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每年须撰写进展报告,由学校进行审查,并由学校统一向教育部报告,经审核通过后作为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的必经程序。

第二十四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教育部视情况分别做出中止拨款或撤销项目处理:

1.检查或中期检查情况表明,首席专家和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或难以取得预期的重大研究成果;

2.首席专家或课题组主要成员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3.不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或研究成果质量不符合本办法的要求。

六、成果鉴定与推广

第二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后,由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组对该项目进行鉴定。鉴定办法另发。

第二十六条除有特别要求外,重大攻关项目承担学校有义务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重大攻关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成果。

第二十七条重大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由教育部商有关出版社统一装帧出版。重大攻关项目所有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等发表出版时,须在成果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字样。

七、附则

篇3:2历年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

1.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研究

3.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大视野大格局大趋势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4.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

5.大数据时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的发展动态及其批判研究 6.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文献整理与研究 7.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理想信念与精神风范研究 8.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9.中国共产党军事思想综合研究 10.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史研究

11.延安时期未刊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 12.“鸡鸣三省”会议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 13.中国《论语》学史 14.中国道统思想研究 15.《孝经》学汇刊 16.《礼运》集释与思想研究 17.周易图学史研究

18.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 19.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 20.蒙古因明研究

21.中国礼乐美学对传统制度文明的创构研究

22.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华审美文化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研究 23.美学与艺术学关键词研究

24.朱光潜、宗白华、方东美美学思想形成与桐城文化关系研究 25.设计形态学研究

26.西方美学经典及其在中国传播接受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27.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 28.公共事件的社会伦理心态研究

29.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研究 30.生物样本库的伦理问题和管理政策研究

31.中美软实力博弈与美国建构现代道德文化的经验教训研究 32.当代逻辑哲学重大前沿问题研究

33.逻辑真理论的历史源流、理论前沿与应用研究 34.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流逻辑研究 35.面向计算机人工智能的组合范畴语法研究 36.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学研究 37.“软计算”的科学革命与哲学革命研究 38.数据科学对社会科学转型的重大影响研究

39.尼采著作全集翻译

40.《威廉·詹姆士哲学文集》翻译与研究 41.《马克斯·舍勒全集》翻译与研究 42.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学构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43.1950—1956年中国农村经济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 44.中国经济走势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45.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金融开放、金融安全与全球金融风险研究 4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异质性消费者行为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研究 4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要素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研究

48.“多规合一”视角下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49.“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

50.“一带一路”国家金融生态多样性对中国海外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51.“一带一路”国家劳动雇佣制度研究 52.“一带一路”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53.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共赢模式及路径研究 54.环孟加拉湾沿岸国家安全格局对我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研究

55.共生理论视角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模式与路径研究

56.推动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突破性改革研究 57.长寿风险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对策研究

58.“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及其政策研究 59.“互联网+”背景下的税收征管模式研究 60.互联网融合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61.中国产业集群地图系统(CCM)建设与应用研究 62.中国服务业发展政策的演变及有效性协同性研究

63.创新驱动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多模式比较及策略选择研究 64.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及防控体系研究

65.基于区域治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66.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67.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大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政策研究 68.气候适应性城市风险管理评估与治理对策研究 69.中国大气环境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研究 70.中国2030年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71.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方法及保障体系研究 72.加快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体系研究 73.微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机制创新与顶层设计 7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研究 75.中国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研究

76.我国城市群连绵带的城市层级体系及协同发展研究 7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78.绿色金融理论体系与制度创新研究

79.金融服务养老的理论框架、国际经验、中国路径研究 80.基于结构性数据分析的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研究 81.农民获得更多土地财产权益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82.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评估体系建设及实现路径研究 83.超特大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84.预防为主的大健康格局与健康中国建设研究

85.公共交通污染排放社会外部性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研究 86.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比较与实现路径研究

87.基于市场导向的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和制度优化研究

88.中国高铁经济理论解析框架及演化路径研究

89.太阳能光伏扶贫运行机制的系统性评价与政策创新研究 90.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91.我国企业征信体系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92.分享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93.基于保险精算的精准扶贫研究

94.大数据背景下健康保险的精算统计模型与风险监管研究 95.大数据时代雾霾污染经济损失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

96.贫困退出考核评估的统计测度研究 97.世界经济的重大结构性矛盾及其影响研究

98.逆全球化动向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中国方案研究 99.中国标准治理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研究 100.中国与环印度洋地区战略合作研究

101.美国逆全球化视域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均衡研究 102.中国政府职责体系建设研究

103.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价值前提、思想资源和实现路径研究 104.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研究 105.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网络治理体系研究 106.当代中国重要政治文献多语种数据库建设

107.“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未来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108.地缘政治风险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09.亚洲和欧洲主要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研究 110.海洋政治学研究

111.新社会阶层的社会流动与社会政治态度研究 112.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研究 113.农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 114.分配正义的理念创新研究

115.中国残疾人家庭与社会支持机制构建及案例库建设 116.中国儿童福利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

117.基于大数据的反社会行为预测研究

118.20世纪中国农村调查不同流派的资料整理与研究 119.依靠科技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跨学科研究 120.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公共政策及其机制研究

121.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研究 122.健康预期寿命与人口群体健康水平测量 123.中国宪法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124.当代中国改革创新试验的法治问题研究

125.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重大改革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126.当代中国法治认同的现实价值及培育策略研究 127.司法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28.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 129.建立犯罪记录制度的基础理论和制度设计研究 130.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131.构建中国特色老年法体系研究

132.中国特色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系建设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133.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机制研究 13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公共领域问题研究 135.基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强国战略路径研究 136.国际法与国内法视野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建设研究

137.中国海外侨胞权益保护的重大法律问题研究 138.“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139.交通海权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核心法治问题研究 140.中国海权发展模式及海洋法制完善研究

141.全球海洋治理新态势下中国海洋安全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142.网络金融犯罪的综合治理研究 143.宗教工作法治化研究 144.中国边疆学原理研究

145.国家建设视域下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原理、实践经验与现实挑战 146.构建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少数民族视域研究 147.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148.“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族志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149.中国边境口岸志资料收集及整理研究

150.“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价值特征与系列集合遗产综合研究

151.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 152.西藏地方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153.明清以降浙南畲族文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154.少数民族原始形态家谱的抢救与整理

155.英雄史诗《格萨(斯)尔》图像文化调查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156.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

157.20世纪20-40年代人类学“华西学派”的学术体系研究 158.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记录与研究 159.屯堡文化综合数据库建设

160.中国岭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

161.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 162.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调查与跨学科研究 163.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 164.东亚冷战与中国对外关系研究

165.经济全球化波动的政治效应与中国应对战略研究 166.“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喜马拉雅合作研究 167.湄公河流域地区民族主义发展态势研究

168.面向全球海洋治理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169.构建东北亚地缘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与中国可持续安全战略研究 170.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 17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172.中国古代财政体制变革与地方治理模式演变研究 173.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史研究 174.中国经济数学通史 175.中国冶金史 176.多卷本《西周史》

177.秦汉时期国家建构、民族认同与社会整合研究

178.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的整理与研究 179.汉唐时期沿丝路传播的天文学研究

180.西域出土汉文文书的整理与晋唐丝绸之路研究 181.吐鲁番出土文书再整理与研究 182.大运河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83.《营造法式》研究与注疏 184.西夏文《天盛律令》整理研究

185.浙江鱼鳞册的搜集、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186.“湖广填四川”移民墓葬碑刻文献数据库建设及其乡村社会研究 187.东南地区传统海商文献整理与研究

188.南海《更路簿》抢救性征集、整理与综合研究 189.蜀道文献整理与研究

190.13-14世纪波斯文蒙古史史料搜集与研究 191.明代价格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192.明清至民国时期涉藏方志研究 193.清代以来东北移民史资料整理与研究 194.多卷本《全球客家通史》

195.多卷本《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百年史》(1807-1949)196.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 197.《中国近代史大辞典》编纂

198.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1901-1949)

199.近代长江中游地区(湘鄂赣)商会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200.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文献整理和数据库建设研究 201.近代宁波商帮史料收集与整理研究(1840—1949)202.近代国学文献汇编与编年史编纂 203.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 204.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

205.国民参政会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938-1948)206.日本对华精神侵略民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 207.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的路径研究 208.1950年代以来中国新编谱牒的整理与研究

209.30年来台湾社会有关“一个中国”原则文献整理与研究 210.《钦定理藩院则例》满蒙汉诸本整理与研究

211.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区藏文地方志资料搜集整理暨《多康藏族史》编纂

212.中、越、老、缅跨境民族地区民间信仰数字地图集 213.东胡系民族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214.《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相关民族、人物、事件研究及分年、分类辑注

215.敦煌学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 216.两岸族谱资料数据库建设

217.欧洲所藏近代中国声音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

218.商务印书馆馆史资料整理、汇纂与研究 219.“间岛问题”文献整理与研究 220.“亚细亚文库”文献整理与研究 221.多卷本《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 222.石峁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

223.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发现与综合研究 224.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掘研究报告 225.两汉时期铜器资料整理及数据库建设

226.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地区冶金手工业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 227.全国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 228.宗日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 229.古动物DNA视角下的丝路文化交流研究 230.西沙群岛出水陶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231.大冶铜绿山及鄂东南矿冶遗存考古新发现与研究 232.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考古发掘报告 233.安徽沿江地区矿冶遗址调查与综合研究 234.壬辰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

235.美国工业化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冲突与道德重建研究 236.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与东西方冷战研究 237.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研究 238.17-20世纪喜马拉雅山区域史研究

239.中日合作版《中日文化交流史丛书》 240.多卷本《世界华商通史》 241.多卷本《西方城市史》

242.“一带一路”战略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 243.基督教中国化背景下农村基督教问题研究 244.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245.新疆两千年佛教研究 246.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 247.西藏本教通论 248.吠陀文献的译释及研究

249.汉文大藏经未收宋元明清佛教仪式文献整理与研究 250.多卷本《中国宗教美术史》 251.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研究

252.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文献整理与研究 253.中国词学通史 254.中国赋学编年史 255.中国古代音乐文学通史

256.《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先秦至今)及女性文学史研究 257.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258.中国戏曲文物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

259.中国古管乐器文献、图像及文物资料集成与研究

260.中国古代演剧史料汇辑及研究

261.中国历代说唱文艺研究资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 262.历代古文选本整理及研究 263.历代道经集部集成编纂与研究 264.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 265.先秦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266.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 267.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

268.《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 269.唐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 270.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

271.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272.全明笔记整理与研究 273.明清唱和诗词集整理与研究 274.清人文集“经义”整理与研究 275.《西游记》跨文本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 276.大连图书馆藏明清小说整理与研究 277.秦腔传统经典文学剧本整理与研究

278.基于大数据视野的丝绸之路少数民族舞蹈传承研究 279.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文集丛刊 280.全西域文整理与研究

281.西夏文学文献的汇集、整理与翻译 282.中国古典小说西传文献整理与研究 283.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

284.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籍的编目、复制与整理研究 285.《朔方文库》编纂

286.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 287.“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 288.作为“艺术生产”的文学批评研究 289.中国左翼文学的理论来源与本土实践研究 290.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 291.媒介生态与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研究 292.20世纪中国词学学术史长编

293.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研究 294.国内外民国时期蒙古文学史料集成与编年研究 295.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296.中国近现代文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与研究(1872-1949)297.近现代楹联创作史料整理与研究

298.近代以来中日文学关系研究与文献整理(1870-2000)299.《鲁迅译文全集》注释暨原作、转译本的搜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 300.西南联大文学作品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301.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

302.新世纪东方区域文学年谱整理与研究(2000-2020)303.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 304.现代斯拉夫文论经典汉译与大家名说研究

305.“海洋强国”语境下欧美海洋文学与国家形象研究 306.“丝绸之路”域外作家、思想家与中国文化研究 307.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 308.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 309.英国戏剧书目汇编与史料选译 310.《荷尔德林全集》汉译与注释 311.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31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研究 313.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灾难事件社会舆情治理研究 314.多卷本《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 315.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

316.多维度视角下中国对外分层传播战略研究 317.中俄媒体合作与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研究 318.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319.情报学学科、理论、方法及情报工作未来发展研究 320.基于认知计算的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321.大数据环境下政务信息资源归档与管理研究 322.国家中文名称规范档建设

323.面向数字人文的方志物产知识组织与利用研究

324.边疆民族地区濒危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及数据库建设 325.面向国家健康战略的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素养提升与精准信息服务研究

326.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史及其文化影响研究 327.《王重民全集》编纂 328.汉字谐声大系

329.汉语词源学理论建设与应用研究 330.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 331.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

332.《中华通韵》相关问题研究、韵书编纂及数据库建设 333.汉语等韵学著作集成、数据库建设及系列专题研究 334.乾嘉学派——吴派研究

335.元明清民国时期官话语音语料库平台建设与研究 336.汉语文本可读性测评和分级的跨学科研究 337.汉语国际传播动态数据库建设及发展监测研究

338.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多卷本)339.越南汉字资源整理及相关专题研究 340.南方少数民族小文种文献保护与整理研究

341.中国境内语言音变特征的地理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建设 342.基于《世界语言结构地图集》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型研究

343.西北民族地区回族话与回族经堂语、小儿锦语言研究 344.北京方言形成的历史音韵层次研究 345.明清以来西南官话区地方志方言俗语集成

346.吐鲁番文献合集、校注、语言文字研究及语料库建设 347.《突厥语词典》翻译与考订 348.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

349.中缅泰老越印度六国跨境傣泰语言比较研究 350.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 351.中国国家外宣大规模多语种可比语料库及管理系统开发 352.世界主要国家话语体系比较研究 353.《二十四史》整体英译研究 354.李白诗歌全集英译及研究 355.《牛津古典大辞典》中文版翻译 356.中国特殊教育通史

357.蒙古族教育史(1947—2017)358.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脑科学机制研究

359.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文化变迁与心理变化研究 360.我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建构与数据库建设 361.绿色生活方式的社会心理机制和柔性管理政策 362.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机制及促进技术研究

363.基于社会媒体大数据的“一带一路”周边文化心理数据库建设

364.2022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普及和发展对策研究 365.中外学校体育思想史整理与研究

上一篇:电子商务重点总结下一篇:化庙小学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及职能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