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工程部技术工作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2024-04-18

建设单位工程部技术工作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建设单位工程部技术工作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我是金河房地产公司工程部住宅区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为自己的专业而拼搏奋斗,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喜悦,同时深深感谢公司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发展空间!作为一名技术人员,2010年在工程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工程技术管理方面 :

①认真审核施工图,这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了设计上有许多遗漏、差错和矛盾的地方。在发现了这些技术问题后,我及时的向工程部领导和设计人员联系,根据现场的情况和规范要求,提出良好的建议和处理方案,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确保了施工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②做好技术交底,这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在查阅了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设计,针对施工各工序、各部位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口头和书面交底并作施工日志记录。

二、工程现场管理方面:

①工程质量、安全控制: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检查各施工部位的标高、轴线,钢筋布置,模板的安拆、砼成型养护、脚手架搭设情况。在现场检查中发现了质量、安全隐患,及时了解其施工过程,分析产生隐患的根源,及时向工程部领导汇报,并协调监理及施工人员处理问题,待处理完毕后,进

行检查验收,最终达到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②工程进度控制:这是我们工程部控制的重点之一。审查项目部的工程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准确性。并且召开专门的进度议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的为项目的进度提供优质条件,加强现场进度的督促。特别以我们工程部领导为首的指挥下,工程总进度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

在这个施工现场管理中,我始终站好甲方的岗位,严格要求自己,督促监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努力控制好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有重大问题,及时向工程部领导汇报,以便更好的、及时的处理问题,使工程顺利的进行。

三、工程成本控制方面:

①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的审核控制。凡涉及增加工程量的变更,我都反复的核实,确定其变更的准确性、必要性和实用性。所有变更都向领导汇报,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②做好现场工程的收方工作。确定收方部位和内容,会同公司预算部、采购部、监理项目部共同收方确认。做好收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及时向工程部领导汇报收方结果。做到收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我感到特别的温暖,我们公司是一个团结向上的公司,是一个和睦相处的家庭。我们的工程部更是一个团结拼搏的集体。团结就是力量,拼搏就是财富。正因为我们有了团结,有了拼搏,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明天

2010年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支持下,整个正定小商品城三期住宅区的工程建设比较顺利,我也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成绩。在所做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事多多批评指正。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工程技术服务。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将更加刻苦的钻研管理知识。多动脑筋,考虑问题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更好为工程管理服务。争取在2011年中做的更好,为公司交出满意的答卷,为业主交出放心的工程。

石家庄金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部张明

2010年1月6日

篇2:建设单位工程部技术工作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一、2010年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注意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头脑清醒地确定好2010年工程处整体工作思路。2010年初,工程处领导班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研究如何围绕工程处的工作实际,统一思想,并对照两级职代会的总体发展要求和经营管理工作重点,客观地总结和查找工作中在思路上、管理上、生产经营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结合2010年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实际的预测,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经营、管理和施工生产等几项重点工作进行了总体分析,确定了管理必须围绕创造最大效益来运行,施工过程必须围绕成本降低来控制的管理工作整体思路,过程中突出工作严细和科学合理,最后把结果体现在降低立米砼造价上,使管理工作更直观更具体。由于管理工作的思路确定准确,对于指导工程处全2010年的生产经营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顺利开展好全2010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管理工作主线,注重过程控制,狠抓工作的落实。加强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2010年我带领工程处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两级职代会及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工程处工作的实际,在注重实际效果的基础上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首先是在全处狠抓围绕效益抓管理观念的确立和形成,使各个项目部的成本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二是进一步加大制度化建设的力度,通过整章建制,大胆对不尽合理,不够完善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各种制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地保证了施工生产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突出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在完善工程处二十一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狠抓执行和操作过程的管理,加大对执行力的约束,使管理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四是大胆推行和尝试各种不同形式的施工管理模式,不断探索省外和国外施工的管理机制和创效途径。今2010年在林口项目、省外的延黄项目以及国外的苏丹项目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认真抓好管理工作的落实,保证了集团和股份公司精神在工程处的全面落实和推进,做到了政令畅通。工作总结网p//

篇3:建设单位工程部技术工作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经过1天半紧张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闭幕。这次会议是在“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水利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水利部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云南省孔垂柱副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水利部总工汪洪主持了开幕式。会议特邀2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8家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6家企业作了技术交流,会议还邀请10多家企业进行了产品、技术和方案的展示。会议准备了《2009年度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议交流材料》、《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议论文集》和《水利信息化》杂志第1、4期等资料,其中《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议交流材料》、《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议论文集》通过光盘介质发给大家。可以说,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展示了技术,开阔了视野,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下面对会议作简要总结。

1 会议内容丰富,取得了预期成效

这次会议广泛交流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展示了信息化的最新技术,展现了我国水利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展望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卓有成效。

本次会议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收获:

1)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路。

胡四一副部长的主旨报告,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应用对推动水利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的作用,系统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水利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重要建设任务,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与水利融合,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要积极研究和加快物联网、3S技术、卫星通信、下一代网络、第3代移动通信等技术在水利发展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部长的主旨报告总结成果全面,分析问题深刻,提出要求明确,对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宁家骏委员作了题为“关于我国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构想”特邀报告,介绍了国家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情况,以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在开展的“十二五”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还对推进水利信息化提出了建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总工程师作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应用”的特邀报告,介绍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国家级节点的建设方案,以及基于平台的在线应用。两位专家的报告使大家了解到国家层面信息化推进的一些主要考虑和重要举措,认识到信息化在“十二五”时期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更加重要的发展任务,了解到地理空间信息等技术应用的前沿,开阔了思路。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与会代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拓宽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荣誉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鼓足干劲,迎接挑战,创新方式,踏实工作,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开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2)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

本次会议,8家单位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各单位提交了交流材料,各单位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介绍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各有特色,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利用卫星影像,以计算机和3S技术为平台,开展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搭建防汛减灾支撑平台,实现了水利工程、实时台风和水雨情等大量汛情信息的三维场景展示功能,开发具有国际领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提高了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湖泊勘界设桩、太湖蓝藻监测、湖泊资料整编和水利规划等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水利信息数字化管理,并对外提供查询统计服务,发挥了数据支撑作用;依托智能手机和3G网络,开发了基于iPhone平台的防汛掌上通系统,随时随地掌握防汛信息。一大批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各项水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好经验、好作法是他们在信息化工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值得各单位学习和借鉴。

3)交流了成果,提高了水平

本次会议,水利部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地方水利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都踊跃投稿,大会从中选择了154篇汇编成了论文集。各单位对征文都非常重视,一些单位还发动地市和区县基层水利工作者撰写论文。丰富的论文反映了广大水利工作者对水利信息化的热爱,这是水利信息化能够不断发展的源泉。这些论文水平较高,充分表明了大家对先进技术与水利工作融合的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我们将择优在《水利信息化》杂志上发表。

4)展示了技术,拓宽了视野

会上6家公司作了技术交流,10多家公司进行了产品、技术和方案展示。这些交流和展示有技术、有应用、有成果、有启迪,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3S、空间数据库、卫星遥感和应急通信等前沿信息技术,了解了这些技术在水利业务最新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对解决水利发展实际需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中的应用,很有借鉴意义。水利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我们的合作伙伴,需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技术,使信息化技术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孕育出更好的成果。

2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本次会议对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胡四一副部长主旨报告的精神,会后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传达,并按照会议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做好下一阶段水利信息化工作谈几点意见。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单位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水利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行业管理的行政职能,要深入研究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保障,明确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的职能,强化各级水利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和管理监督,并推动和完善地市级水利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建设。各级领导班子要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摆上议程,与水利中心工作同步部署和安排。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切实解决信息化工作的机构、经费、人才等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纳入各单位考核指标体系中,提升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加大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力度,使信息系统从可用可不用变成必须用,从被动使用变成主动使用。要促进各部门的合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各司其职,协调联动,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者、实践者和推广者。业务部门要以信息化的理念,思考和推进业务工作,信息化部门要做好规划,做好技术支撑,做好资源整合,做好运行维护保障。各单位,各部门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信息化建设,在需求分析、系统建设和成果应用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推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2.2 谋划规划,科学发展

按照中央和水利部“十二五”规划工作部署,部信息办组织编制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前已经完成征求意见、咨询和初审,即将报部。规划已印发给大家,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为适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希望各单位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研,紧密结合实际,强化需求分析,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动态,积极组织编制好本单位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做好十二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化发展的整体布局,指导水利信息化工程立项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的整体效率和效能,并将信息化的需求纳入当地水利发展规划。各单位在编制规划时,要注意与《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其他有关规划的协调和项目的衔接,并在规划编制完成后尽快报送部信息办备案。

2.3 强化措施,整合共享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程度是衡量信息化水平乃至业务工作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级水利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落实。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应在各级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下,由信息化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各业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分工协作。2)健全相关办法,要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办法或政策,建立信息资源采集和更新机制,促进各部门从全局利益出发,共同做好整合与共享工作。对新建水利信息化项目要严格把关,充分考虑对现有资源的利用,避免重复建设。3)制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水利部将牵头组织建设水利系统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各级水利部门应加快建设本流域(区域)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并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和验收,强化执行与检查。

2.4 规范管理,做好宣传

1)按照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根据统一技术标准、运行环境、安全保障、数据中心和门户这5统一的要求,梳理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完成相关标准的新编与修订;2)尽快理顺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提高运行维护人员技能,依据《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试行)》积极争取运行维护经费,建立高效可靠的水利信息化运行管理体系,保障已建水利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水利信息化良性发展;3)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工程的评估工作,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4)加大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水利部已经建立了信息化宣传工作联络员制度,各单位要继续通过水利部网站、《水利信息化工作简报》等平台加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2010年4月,《水利信息化》杂志正式出版发行,水利信息化又增加了1个权威的技术交流平台,希望各单位积极配合部信息办,做好组稿、撰稿和投稿工作,共同办好《水利信息化》杂志,做好交流和宣传,为水利信息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3 抓住机遇,切实做好近期重点工作

当前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水利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在继续推进近期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扎实做好水利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不断提升业务应用水平。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目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已完成所有单项工程,各单项工程已全部验收完毕,工程竣工总体验收的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就绪。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中咨公司的评估,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二期工程将在一期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扩展建设的范围和深度,在实施全部中央报汛站改造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工情、旱情信息采集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等的建设。目前,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受部项目办的委托,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已正式成立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组,并已开展工作。希望各单位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调研等相关配合工作,积极参与各地相应的设计工作,共同努力,争取二期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为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加快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为了保障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利部已全面推动各级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已正式通过了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即将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水利部已明确了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作为项目法人,该项目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水资源管理费。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是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之后,水利系统又一个覆盖全国的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对全面推进水利事业的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水利部已明确要求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编制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方案,部分省的实施方案已通过水利部的审批。希望各级水利信息化主管部门高度关注,积极配合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做好相关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3)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水利电子政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行政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覆盖水利部和7个流域机构的水利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构建了统一技术架构的支撑平台和部与流域机构间的信息交换通道,为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协同办公和未来流程的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部机关的电子政务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各流域机构要抓紧开展相关工作,力争年底全部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一期完成后,要在充分发挥已建系统效益、总结一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后续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从部门分散建设向整体协同建设转变,提高办公效率,提升政务管理水平。

4)加快水利数据中心建设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是规范基础信息、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的关键措施,也是业务应用横向间共享信息资源和进行数据层集成的基础支撑。水利部正在积极开展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已经通过其他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逐步积累水利信息化资源。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筹划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要认真做好各类水利数据的收集、管理,遵从已正式颁布的相关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建立各类数据库,为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奠定基础。

5)加快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各单位要加快建设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政务内网安全系统建设,完成水利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完善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目前水利部政务内网安全改造工程已完成,流域机构政务内网安全改造工作正在进行,要加大工作力度,保证通过测评和审批,以保障政务内网的互联互通。水利政务外网应按照等级保护有关要求进行整改,确保水利网络与信息系统达到相应安全防护级别的要求。

6)切实做好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

目前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正在全面开展,需要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水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形成规范、统一、权威的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通过这次水利普查,可以全面掌握我国河湖、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开发治理保护、水土保持、行业能力情况等的详细信息,水利普查的成果将是水利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处理是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普查成果的重要环节,各级水利信息化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和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建设等有关工作,全面掌握和管理好信息资源,努力提高普查信息的质量,为水利业务各项应用和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7)加快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的应用

为满足水利业务的需求,更替原寿命到期的卫星转发器,改造卫星主站系统,水利部对原水利卫星通信网进行了改造,目前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平台已经投入使用。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平台拥有27.2 M卫星资源,增加了抗雨衰能力强的C波段资源,卫星转发器资源性能高,主站技术先进,服务范围和业务应用更加全面,卫星小站建设和运维成本大幅降低,可靠性和功能大大增强,为促进水利卫星通信持续、健康发展,水利部对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等水利业务提供服务的卫星通信小站一律免收卫星转发器资源频率占用费、入网费、通信费等费用。希望各单位充分考虑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平台在性能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在应急通信、“两小”治理、水文测报、数据广播、异地会商和视频监控等领域尽可能地应用水利卫星通信,充分发挥其效益。

8)加快全国重点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工程前期工作

为改善中小型水库通信落后状况,提高水库及下游防灾避险能力,水利部目前正在开展全国重点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工程前期工作,在各地的支持下,项目建议书已通过部水规总院的审查,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希望各单位能够继续给予支持和配合,争取早日立项建设。

篇4:建设单位工程部技术工作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1.指导思想

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实施投资拉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加快形成“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2.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力争取得重大进展。

2.1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从2010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示范村,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带动周边村屯发展。同时,按照分层推进、梯次跟进的原则,着眼于构建新型村镇布局体系,再规划一批重点村,进行巩固、完善和提高。

2.2启动实施万村提升全省有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环境整治,着力推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作,改善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3.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的需要,扎实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努力在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服务功能、突出环境整治、注重机制创新等5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3.1科学规划布局按照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集中力量建设1000个示范村,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坚持进行分类指导,东部提高、中部突破、西部攻坚,加速形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3.2强化产业支撑2010年启动建设的1000个示范村,要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原则,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的主推模式,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特则特,推进产业兴村、旅游富村、商贸活村。积极发展农村商贸流通、观光旅游、餐饮服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服务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利条件。

3.3完善服务功能把1000个示范村服务功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桥梁,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纽带。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按照“微型小城镇”的思路,科学规划生产、生活、商贸、文化、休闲等功能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服务功能,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用人的集聚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快形成。

3.4突出环境整治 以环境整治作为改变农村面貌的突破口,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深入实施“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改变农民传统生活习惯为重点,规范约束农民陈规陋习,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以建章建制为重点,把农村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和屯务理事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建立起保持农村环境卫生、促进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3.5注重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创新农村发展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平等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运行方式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

4.保障措施

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关键在强化措施。具体要在以下8个方面加强组织、精心推进。

4.1选定好1000个示范村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中心村,进行集中建设。示范村要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鲜明的产业特点,规划科学合理,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大,村两委班子组织工作能力强,农民自我投入、自我建设积极性高,在周边发挥示范引导、带头带动、辐射扩散、吸引聚集的作用。

4.2着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对于选定的1000个示范村,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部门合力攻坚的要求,完成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村屯改造方案等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的编制工作任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推动示范村建设健康、有序、扎实进行。

4.3组织好示范村项目建设2010年省继续安排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補助。市(州)和县(市、区)也要设立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示范村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重点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清洁能源、院墙整治、排水处理、垃圾清理、桥涵建设、小流域治理和村部、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农民夜校、健身广场、美化社区等。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创建文明、健康、时尚农村新型社区。

4.4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落实省级重点责任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实行1000个示范村重点项目包保建设。在此基础上,把各类涉农的发展要素优先向示范村配置,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向示范村摆放,加强对现有国家和省扶持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整合,打捆使用,将泥草房改造、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消防水源、电网改造、商贸网点、批发(集贸)市场、清洁能源、科学普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场(小区)、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社区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1000个示范村,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

4.5实行帮扶工作责任制省、市、县三级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按照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的要求,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要切实发挥各驻吉部队建设第二故乡和全省民兵预备役支持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企业家和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农村或到本人的出生地、生长地、创业地支援新农村建设。

4.6切实加强考核评比完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要把奖补考核作为表彰和专项资金补助的重要参考依据。按照建设周期,每半年考核一次,在年末考核时增加各市州互评,确保考核公平性。按照省规定新农村建设每3年表彰一次的要求,2010年要做好对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示范村和省直部门以及个人先进表彰工作。

4.7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是在总结前两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会同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吉林农业大学,共同组织实施好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2010年完成培训2000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一村一名大学生”任务,共分5期进行,每期10天培训400名。通过集中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增强对中央和省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能力,增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能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短信平台、吉林农网、新农村简报等,加大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力度,同时,创新宣传模式,主动策划一些有影响的活动,使宣传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篇5:建设单位工程部技术工作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米甸镇人民政府 李春明

本人于2009年8月参加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被招录为国家公务员并分配到米甸镇人民政府工作,2009年12月正式参加工作,试用期一年。一年以来,在领导的培养帮助、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逐步完成着从企业到政府机关、从工人到国家公务员这种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和适应,我热衷于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臵,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始终坚持勤奋学习,履行好岗位职责,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存在着欠缺与不足,现将一年以来学习、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首先,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米甸镇浓厚的政治学习氛围深深的感染着我,我积极参加镇委、政府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坚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辩证、理性地看待事物和问题,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保证了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强化了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其次,在业务学习方面,我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努力使自己在尽短的时间内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以前我没有从事过行政工作,没有丝毫的基层工作经验。我虚心向具有丰富办公室工作经验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向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信访工作经验的老前辈求教,很快熟悉工作职责及相关工作业务流程。我努力学习文秘、机关公文处理及信访工作相关知识,并大量地翻阅了办公室、档案室的有关文件资料,不断积累自己的业务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业务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此外,根据县人事局安排我参加了祥云县为期三天的公务员初任培训并顺利结业。丰富的课程学习使我的知识储备和层次得到了提高:通过公务员宗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使我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通过公文写作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公文写作的内涵,提高了办公室日常事务、文件资料的处理能力,为我更好的投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我还参加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的公文处理培训,系统学习了有关机关公文处理的知识及技能技巧,为准确、高效处理机关公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踏实肯干,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2009年12月到米甸镇工作,我被安排在镇党政办公室锻炼,做些辅助性的工作,不久祥姚公路开工建设,我被安排到祥姚公路建设工作组,2010年5月,进入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任政府秘书。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与学习以及领导和同事们的耐心指导,我在熟悉的基础上已经基本能完成承担的各项工作。

2009年12至2010年8月份期间我主要完成工作: 第一、认真负责,协助做好祥姚公路建设工作。为了切实做好祥姚公路米甸段的征地拆迁工作,在工作组组长的带领下深入一线,清点征地范围内的地面附着物,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细致的清点地面附着物,做到群众满意同时也符合政策规定。在兑付补偿款的过程中,本着方便山区群众的原则,采取延时上下班、上门服务、金融部门给予优先办理等多项措施,及时、准确的将补偿款项兑付到群众手中。在整个兑付过程中,由于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未出现场面混乱或是款项错误问题,得到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二、学习公文写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进办公室工作任政府秘书期间,我努力做到服从安排,认真负责,凡事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是积极做好文秘工作。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学习公文写作,尝试撰写各种领导讲话、工作经验交流等材料及相关公文,并运用自身所学的电脑知识,进行校改打印。二是认真负责,做到上情下达及时准确。及时到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签收文件,并按要求送到有关部门,确保日常事务不在我这里延误,工作差错不在我这里发生。三是主动做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随领导、同事一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乡村工作情况,积极参与了其它一些临时性、突发性事件的安抚处理工作中,力所能及的为领导分忧,为群众服务,同时也从中锻炼了自己分析处理问题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2010年8月至至今,在县信访局的工作完成情况: 在县信访局工作期间,我从基础的工作入手,从接待群众来访、办理群众来信、督办信访案件等不同的工作环节做起,虚心请教同事,同其他同志一起认真处理好每一个信访案件。在工作期间,不管是群众来信还是来访,大到大要案的举报,小到群众对切身利益的呼声,每一件都能一丝不苟地对待,认真办理好。抽调期间,我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 98批356人次,已全部办结,撰写了《祥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效能政府建设工作总结》、《祥云县2010年信访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打算的报告》和《祥云县信访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工作规划》等综合材料,办复州联办回复材料8篇,编发《今日信访》24篇。接访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较快地进入了现在的工作角色,并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一年来,我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严格遵守单位各项纪律和规定,自觉接受纪律、法律约束和人民群众监督,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务实创新的精神,学好用好理论,搞好实践运用,炼就真本领。

在取得一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待进一步提高;2.与领导和同志们思想和工作业务交流不够;3.自己的整体素质和业务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克服年轻气燥,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3、继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

篇6:2010年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问题工作总结

自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xx理工作以来,我市根据上级各部门的文件精神,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xx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就xxxx市开展xx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周密安排和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xxx省和xxx的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督促检查,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xx理各项工作,着力解决我市在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市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xx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自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xx理工作以来,我市制定了《xxxx市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xx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xxxx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进度和时限要求,并将任务细化分解为8个方面40项,按照计划目标,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确保我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xx理工作扎实有序、稳步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抓好排查工作。根据(xxx省xx工发„2009‟1号)文件和xxxx工发[2010]2号文件通知精神,对我市2008年以来xxx省增中央预算内投资xx万元以上33 个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排查,对照八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为确保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登记表》,设计了建设单位、项目名称、总投资额、项目立项、项目进度等栏目,将登记表发到所有项目建设单位进行登记,确保项目数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力争做到符合排查范围内的项目一个不漏,全部纳入排查视线。同时紧扣中央排查方案8个方面内容具体标准,要求我市在排查工作中,“双管齐下”抓监督检查,一方面是由项目主管单位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自查自纠。另一方面是我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对重点建设项目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两者并重,狠抓排查工作,促使排查工作真正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纠建并举,完善制度。针对我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发现的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原因,不断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努力做好xx本抓源头工作。针对建设项目招标,我市严格按照《招投标法》依法组织实施招标,严格审批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及招标组织形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管工作的意见》(发改法规[2009]1361号),严格招标程序,规范招标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

为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xx理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我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xx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各个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具体做法如下:

1.摸清底数。

根据中央、xxx省和xxxxx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会议精神,一是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审批和监管部门对 2008 年以来立项、在建和竣工的投资 xx 万元以上工程项目进一步梳理,每一个项目都建立台帐,切实摸清项目底数。二是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组织检查组继续加强对项目的重点检查工作,对所有工程建设项目逐个环节进行检查,将发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切实摸清问题底数。

2.抓好问题整改。

实行项目问题销号办法,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被检查的项目单位负责人和检查组成员都要签字,在项目台账中“挂号登记”,落实整改责任,发出整改通知书,在整改措施落实后由市检查组确认,予以销号。各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对能够整改的一般性问题,抓紧整改到位;对确实无法整改的问题,写出情况说明,认真说明原因,并依法做出处理;对整改不认真、不到位的,严肃追究责任。

3、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一是加强对《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力度,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对照检查,分析本部门本单位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措施和处理办法。二是进一步拓宽案源渠道。注重从群众举报、项目审计、财政监察、项目稽查、执法监察、专项检查、案件调查和xxx省闻媒体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加大从网络上获取线索的力度,切实做好举报人信息保密工作,深挖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三是加强协同办案力度。进一步健全纪检监察、司法机关以及审计、财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办案机制,完善情况通报、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四是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综合效果。进一步落实“一案三报告”制度,及时研究和分析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的xxx省动向、xxx省形式和xxx省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加强对典型案件的剖析,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xx本功能。

4、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篇7:建设单位工程部技术工作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张潘镇政府翟建德

我叫翟建德,按照农业部示范县项目及县农技推广中心工作安排,我有幸被聘为张潘镇寨张村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技术指导员,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会议和培训班,并对会议精神深刻理解,认真参照执行,在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把专家、教授所讲的新的农业科技学深学透,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本领。

二、按程序化工作要求,按规程操作

认真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并能按分户指导方案认真的落实与实施,指导示范户认真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悬挂科技示范户标牌,向科技示范户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示范户随时咨询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通过电话联系,把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隐患都解决在萌芽之中,及时地为科技示范户在生产中排忧解难。

三、抓好中心工作,搞好示范培训工作

即以“增产增收提高增益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为重点,利用现代信息工具等集中和分散培训,讲解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确定我镇玉米主导品种:先玉335、浚单20、登海605、郑单958、中科

11、蠡玉

16、丰黎2008等;小麦主导品

种:周麦

16、百农

58、周麦

22、许科1号、许麦5号;主推技术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田间杂草安全防除技术,节水旱作栽培技术、玉米丛生苗和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耐密增产技术,适时晚收技术,玉米化控技术等。在工作中做到技术培训入户,根据示范重点和玉米产业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集中培训和分户培训相结合,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资料等方式,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相结合的培训,并向辐射户和全村农户扩展,同时根据示范户的家庭经营活动,开展相关经常管理知识培训。

四、物化技术补贴落实到位

将上级发放的物化技术补贴玉米种、化肥、农药等及时发放到示范户手中,促进示范户优先采用新技术,如化控技术,使示范户感受到从示范县项目中受益的优越感,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五、积极入户做好玉米和小麦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

通过进村入户与示范户开展座谈,了解真实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导方案。在玉米和小麦生产管理关键时期,深入地块进行调查,提出不同的管理意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使所包示范户实现增产目标。

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为进一步展示玉米、小麦高产潜力,探索高产新途径,树立高产样板田,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小麦的单产水平,建立高产栽培模式和新技术体系,我确定了高产典型户,以点带面推广新技术,每个示范户实际辐射带动农户20户,并带动了周边所有农户,从而达到从

整体提高玉米和小麦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出效益。

通过一年的技术指导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农业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农业科技才能实现。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更加努力学好新的农业科技知识,确保科技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达到农民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确保下田100天,努力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真正把技术方法落户到人田,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发挥作用,实现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的人生价值。

张潘镇农业服务中心翟建德

篇8:建设单位工程部技术工作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江苏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管理水平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的重要科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1]。我们现将2010年江苏省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设备

GR-200P型LiF(Mg、Cu、P)粉末、圆片探测器,RGD-3、RGD-3A型热释光剂量仪,Harshaw 5500型热释光剂量仪,Thermo 2000型退火炉,FJ 417型照射器。

1.2 监测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2]进行监测,检测周期为3个月,全年监测4个周期。

1.3 质量控制

按照《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08)[3]的要求,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热释光剂量仪均经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检测人员经过培训并取得仪器操作证,设备使用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粉末探测器经80~200目过筛,圆片探测器先进行表观挑选,再统一退火,用照射器照射一定剂量,测量并按标准误差小于5%的条件筛选探测器。热释光监测系统每年进行检定并参加卫生部组织的个人剂量盲样比对。

1.4 数据处理

一个检测周期内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大于1 mSv时,对受照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数据真实性;检测结果低于最低探测水平(Minimum Detectable Level,MDL)时,检测结果记录为1/2 MDL;当剂量计丢失、损坏或因故得不到读数,在工作人员未受到异常照射时,检测结果以“名义剂量”替代;数据修约按《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 8170-2008)[4]的要求进行。

2 结 果

2.1 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监测人数和年有效剂量结果

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数和年有效剂量结果见表1。

在γ或χ辐射的监测实践中,当人员的年受照剂量低于限值20 mSv时,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得到的个人剂量当量Hp(10),可以认为是既不低估也不过分高估的有效剂量值[2]。由表1可见,所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诊断放射学和放射治疗的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33.6%和29.1%;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年集体有效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人均年有效剂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加速器运行、诊断放射学、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工业探伤、放射治疗、其他,牙科放射学、工业其他、教育、工业辐照、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剂量均低于测量系统探测下限。3 273名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均值为0.243 mSv,低于广西(0.620 mSv)及河南(0.984 mSv)2003—2007年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值[5,6]。

2.2 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区间分布

对各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数分布按年有效剂量不同区间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3 273名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5 mSv,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7]标准的要求。年有效剂量低于1 mSv的有3 110人,约占放射工作人员总数的95.0%。其中年有效剂量位于测量系统探测限和1.0 mSv之间的人数最多,有1 968人,占放射工作人员总数的60.1%;年有效剂量在1~5 mSv之间的有163人,占放射工作人员总数的5.0%。从职业类别来看,剂量大于1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在本职业类别人员总数中所占构成比最大,分别为22.7%和20.1%;其次为诊断放射学(4.6%),工业探伤(4.1%)和加速器运行(3.1%)。

注:MDL—最低探测水平(mSv/a)。

注:MDL—最低探测水平(mSv/a)。

3 讨 论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监测的3 273名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值为0.243 mSv,其中95.0%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1 mSv,另5%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在1~5 mSv之间,没有超过5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说明我省省管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工作环境是安全的。所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的人员对年集体有效剂量的贡献最大,说明医疗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更值得重视,其中,以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可见从事这两项的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问题尤为值得关注。在年有效剂量大于1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人员在本类别人员总数中所占构成比最大,分别为22.7%和20.1%,而从事诊断放射学的人员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4.6%),甚至高于放射治疗人员(1.5%),可能与部分单位提供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类别信息不准确有关,如有的放射诊断人员实际从事介入放射工作,应划入介入放射学一类,或有的单位采取介入放射工作轮岗制,给监测单位的判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后一种因素的处理办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Z].2002-05-01.

[2]GBZ128-2002.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S].

[3]GBZ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

[4]GB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S].

[5]谢萍,覃志英,刘丽,等.2003—2007年广西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9,36(5):426-428.

[6]程晓军,田崇彬,楚彩芳,等.河南省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9,18(3):310-312.

上一篇:口腔外科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职中毕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