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读报告范文

2024-04-18

审读报告范文(通用5篇)

篇1:审读报告范文

新材料作文

1.一位哲学家说:你不为你自己,谁能为你呢?你不为别人,你又是为谁呢?不是在现在,又在什么时候呢?人的一生往往和他人、和社会、和自己都交织着矛盾甚至充满着悖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提示】

一、高考作文要求考生辩证地分析问题,抒写对人生、对社会、对事物思考、认识后的感悟,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表现正能量,使人向真、向善、向美。

二、审读本则材料时,我们可以采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抓住“人的一生往往和他人、和社会、和自己都交织着矛盾甚至充满着悖论”这一语句,再结合前文进行分析,提炼出观点,即中心论点,从而抒写你对他人、对社会或对自己的感悟。人与自己、他人、社会的矛盾主要是名与利、利与义、名与义的矛盾。正因为这些矛盾,才引起了我们内心的不安。如何认识、处理这些矛盾,决定着一个人的认识观、价值观、道德观。

三、参考观点

1.对自己:⑴排除污秽(杂念),纯洁自己⑵洁身自好等。

2.对他人: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⑵宽容他人⑶为自己留一条缝隙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⑸不要吝啬鼓励(夸奖、赞扬)⑹吃亏是福等。

3.对社会:⑴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⑵奉献等。

2.有一个人,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有人认为这不算成功,一定要等到安全下山才算真正的成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3.古巨基的歌《蚂蚁》是这样的:“有些青春美在不张扬/默默的把窄路走宽/自己的旋律自己唱/总会有阻挡/山不转 路自己转/梦要自己扛 泪要自己尝/活着是战场 沉着的抵抗/别轻易投降 严冬可能比想象漫长„„/天生我材 先别怨沧桑/弱小身躯斗志顽强/坚持也许能滴水石穿/就像蚂蚁一样/逆境之中更不能绝望/强者强在执着梦想。”

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我问:“老伯伯,把草放在地上,牛吃起来不是更方便吗?”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如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了;但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到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我们有时也和牛一样,容易到手的不加珍惜,不易得到的反而会当作宝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5.春耕时节,连续下了几天雨。在田边,我遇到了一位种树的老农。我说:“有这样充足的雨水,树木一定能长好。”老农说:“不对!不要以为雨水充沛就好,这只会使树的根长在表土上,大风一刮它们就会立刻倒下。”我豁然开朗。老农继续道:“相反,如果现在天气有些干旱,树就会将根扎到泥土深处去吸收水分和养料。这样,即使将来的风再大,天再旱,它们也照样能够活下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6.贾平凹受邀到四川二郎镇采风,早晨在镇子里溜达,遇到一位老者,于是交谈起来。老者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酒厂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个月

刚回来,贾平凹说:“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老者说:“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贾平凹把这句话郑重地记下来。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老者说北京太偏远,是因为他的心不在那里。长年生活形成的习惯看来不因条件的好坏而轻易改变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7.这是一个关于“一元套餐”的故事。小餐饮公司“畅饮畅食”的老板简耀辉,承包下河南一所大学的餐厅。为了打响“畅饮畅食”的知名度,在推出26个饭菜窗口后,他推出了27号特殊窗口——“一元套餐”。这是专为贫困生提供的窗口。学生仅花一元钱,就可享用以下食物:一个二两重的馒头、一碗菜、一碗粥(或汤),外加一小份荤菜(鱼或肉),加上人工费,每卖出一份“一元套餐”,简耀辉会净赔三四毛。不少非贫

困生纷纷光顾27号窗口。三个月下来,简耀辉已贴进去两万多元。就在简耀辉扛不住打算拆掉27号窗口时,26号窗口销售量大增,27号窗口销量却直线下降。原来在两天前有一场征文比赛,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引起了所有学生的关注,写的正是“一元套餐”的故事。大家被27号窗口感动了。于是,大部分学生不再光顾27号窗口,他们希望“一元套餐”能真正被派送到那些贫困生手里。善良感动了善良。“畅饮畅食”从此接到了很多学校、企业的餐厅承包邀请。27号窗口也变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温馨窗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8.“经过一阵乌云的打磨/我眼中的那一轮月亮/更亮了//就像我手中的这把刀/在经过石头反复打磨之后/终于变得锋利起来//看来,打磨是必要的/就像命运/需要苦难打磨/而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要多少次打磨/才能闪光呢”(《打磨》)这首诗启发我们: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打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9.“花凋了呢/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首诗给我们很多启迪,告诉我们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对待人和事。请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0.“右手写字/没有人会惊讶/左手提笔/众人嗤之左撇子/土里点豆/没有人会惊诧/水中种瓜/惊讶之外是惊诧”

生活中,这样的惊讶、惊诧还有很多,面对这些并不算新鲜甚至很普通的事物,我们为什么会有惊讶、惊诧的心理感受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1.一个骑师,让他的马儿接受了彻底的训练,因此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使唤它。只要把马鞭子一扬,马儿就乖乖地听他支

配,而且骑师说的话,马儿句句都明白。

“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他认为用言语就可以把马驾驭住了。

有一天骑师出去时,就把缰绳解掉了。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约束也没有的时候,英勇的骏马就越发大胆了。它不再听主人的斥责,愈来愈快地飞驰在原野上。

不幸的骑师,此时已毫无办法控制他的马,他想用缰绳重新套上马头,但已经无法办到。完全无拘无束的马儿撒开四蹄,一路狂奔着,竟把骑师摔下马来。而它还是疯狂地向前冲,像一阵风似的,什么也不看,什么方向也不辨,一股劲冲下深谷,摔了个粉身碎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12.明代吕坤曾说:“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其实公众大都通情达理,自古至今,很少有人去纠缠一个闻过则改的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800字以上。

1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是清代郑板桥的《题画竹》诗。历来对这首诗的主旨有以下三种不同解读:

(1)表现竹的旺盛的生命力;(2)展现新老交替无私的爱;

(3)显示老年人的矜持与青年人的谦虚。

请以你认同的意见为中心,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14.2012年的一个流行词叫“梦”。梦也是流行歌曲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词。

(1)带上你的梦一路的歌唱,唱出心中美丽的向往。(《一路歌唱》阿宝、张冬玲组合演唱)

(2)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演唱)

(3)寻梦梦就在,未来为我盛开。心

里花开不败,才精彩。(《我从草原来》凤凰传奇演唱)

(4)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最初的梦想》范玮琪演唱)

(5)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从头再来》刘欢演唱)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要求:①阅读以上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自选作文角度,自拟作文题目。②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15.(1)少年毛泽东离家外出求学时,留给他父亲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毛泽东一生践行少年志向终成一代伟人。

(2)汪精卫年轻时血气方刚,他因行刺摄政王入狱坚贞不屈名噪一时。他在狱中所

作《慷慨篇》中的诗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被当时的革命青年争相传诵。但后来的汪精卫与当年的志向渐行渐远,最终沦落为大汉奸成千古罪人。

(3)建安十二年,曹操为消灭袁绍残余势力率军征讨,胜利后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绝唱。

要求:①阅读以上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自选作文角度,自拟作文题目。②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16.苏东坡五言诗:“钩帘归乳燕,穴窠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简单的的诗句却隐含着一颗伟大的心。诗的意思是,钩着不敢放下的窗帘,是为了乳燕的归来,看着冲撞窗户的愚痴的苍蝇,赶快把窗户打开。担心老鼠没有饭吃,时常为它们留一点饭菜。屋里不点灯,是惜爱飞蛾的生命啊。杜牧的诗:“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也有与苏东坡的诗同样的意思。

要求:①阅读以上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自选作文角度,自拟作文题目。②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篇2:审读报告范文

审读自查报告

我们按照人口办宣教(2012)31号文件精神,根据新闻出版署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报刊审读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社实际,进一步健全了审读机制,加大了审读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强了报刊审读队伍建设,现将审读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审读组织。成立了以编委会主任为组长、编委会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审读工作领导小组。

二、聘请了专职审读员。

三、建立了审读奖罚制度,落实责任制。审读人员每发现一处错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错误所造成的影响分别奖绩效1-10分,同时扣相关编辑1-10分,列入年底考核总分,真正落实到位。

四、完善了审读机制,促使审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审读专职人员每发现错误,及时向审读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经研究后及时纠正,真正做到有错必改,确保审读成果的转化。

五、强化对审读队伍的培训。积极组织审读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及时了解党的宣传政策,掌握报刊出版动态,提高审读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过硬的审读队伍。

六、开展“回头看”活动,动员每个人员都要自觉加入到审读工作中去,对过去的工作认真审核,查漏补缺。

《青春期健康》杂志社

篇3:从选题策划到审读报告

选题策划

关于选题策划,一曰抓名家书稿,但不迁就作者。“金黎组合”从社会需求出发,为名人策划选题,让名人服从选题,心服口服地就范于“选题”。好多时候,并非名人有了选题、有了作品后,他们去争取作品,包装出版,而是他们捕捉名人、定制名人、挖掘名人、以信誉和责任心赢得名人。二曰客观上帮助名家拓展,主观上成就自己策划。他们不是“一本书主义”,而是着眼于长期合作、长远合作。即使一本书,也要千方百计拓展它的覆盖空间,为争取的效益极限不遗余力。三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大限度地占有选题策划的高质量信息。“洞悉潮流,与时俱进;号准脉搏,获胜选题”,这就是“金黎模式”的占领信息高地的秘密所在。

——郝振省

选题的产生有多种途径。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编辑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的需求而制订的。 如目前十分畅销的《中国震撼》,就是陈昕同志提出选题意向,由作者张维为同志完成的。一种是作者投稿,编辑经过选择、加工形成的选题。如目前长期盘踞在图书排行榜上的家教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就是由作者自由投稿,编辑经过加工、组织营销而实现的。

——周百义

选题策划是最能体现整合营销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从选题策划中的几个重要方面看他们如何体现整合营销的思想。首先,从战略层次看,选题策划必须体现出版社的整体发展战略。第一,要运用SWOT(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战略分析方法,对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并把这一点作为选题策划的出版点,选题策划就是要在分析本出版社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以选题来强化优势,力避劣势,抓住机会,摆脱威胁。

第二,从观念上看,选题策划必须体现顾客导向,一切以满足读者或者客户的需要为核心,以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这和营销部门的任务和目标完全一致,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选题策划者。现在很多策划编辑往往从某一个角度尤其是从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选题,也许某一两次可能取得偶然的成功,但决不可能成为一种系统的、可持续性的选题策划方式,也与市场经济以及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选题策划编辑的。

第三,从供给者来说,4P理论中的产品(Product)直接就是选题策划的产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市场细分条件下提供有特色的产品;产品定价(Price)因素是策划的一项重要职能,它必须根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同类产品的价格、成本以及产品的消费弹性来决定定价;渠道(Place)是策划人员在选题策划的战略分析中必须认真考虑的要素,所策划的选题给谁看的,如何才能有效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如果策划人员单凭顾客需要但不考虑自身的发行能力和渠道优势,他所策划的选题就不可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宣传促销(Promotion)同样是策划人员的重要职责,因为最了解产品特点和读者需求特点的是策划人,他们的参与对宣传促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蔚华

组 稿

组稿是编辑工作中的一环,也是出版工作中一个关键的节点。书稿的类型不同,作者的层次不同,组稿的方法也就不同。组稿一般有如下三种方式:

一是出版社提出选题,约请作者写稿。如知识读物、教科书、普及性理论读物。

二是出版社有出版计划或出版方向,有选择地向作者约稿。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因为此类出版不是按出版社的要求如何写,而是根据作者自身的写作情况而定。如文学作品,作者要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来创作。如王跃文、肖仁福主要写机关小说,唐浩明主要写历史小说。学术著作要根据作者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来考虑出书的选题。如武大的赵林老师主要是研究哲学的,易中天老师是研究中国文化的。

三是出版社提出选题意向和要求,约请社外专家和学者拟编撰方案,组织作者。此类出版社主要指大型的丛书、选集、全集和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辞海,鲁迅全集等的编撰。

——周百义

组稿有间接组稿和直接组稿两种方式。间接组稿是在期刊(报纸)上公开发表约稿简则、征稿启事或散发编制好的约稿信, 没有明确的题目和确定的作者, 编辑与作者不直接接触;直接组稿则是编辑直接向确定的作者约稿。直接组稿又分为定向组稿和非定向组稿,定向组稿是按照选题规划或组稿计划进行的,有明确的题目(或主题), 有确定作者;非定向组稿是实现组稿计划的一种灵活战术, 带有随机性(不是随意性),编辑参加各种会议,同作者交谈或通过其他途径意外发现好的题目,随即约请作者撰写,发现好的文章,征得作者同意, 随时“抓”到手, 这可以说是一种“计划外收人”。

——张 亮

审读报告

对于审读报告我们要有新的认识。第一,要确保导向。我们要明确审读报告是干什么的, 要体现出版功能, 要有魂。审读报告要看书稿内容是否传播了为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有用的知识、信息,这是审读报告的魂。第二,要创新。这是审读报告的核心内容。出版是传播知识的,知识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审读报告要反映书稿有无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第三,质量控制。有了创新点还不够,还要看书稿是否符合出版质量水准,这是体现出版专业水准的基础性工作, 达不到标准不行。第四,要有学术评价。审读报告不仅仅要有政治评价,还要有学术评价。究竟稿子的重点在哪里,哪几个创新的知识点做得最好等等都要体现出来。第五,要有政治法律评价。内容违不违背国家法律,是否违背民族、宗教习俗, 在法律上能不能站得住脚,这些都要在审读报告里讲清楚。第六,要有文化评价。古人说过,言而无文,传之不远。所以,文章既要漂亮也要有内容。第七,要有编校标准。基本的常识问题、错别字问题必须解决。

在数字化的条件下,各种规范、各种实用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为我们坚持导向、创新评价、学术评价、质量控制、政治法律评价、文化评价、编校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条件, 因此我们应把审读报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用。撰写审读报告不是走过场,不是应付检查,而是将它作为我们提升出版质量,体现出版功能,促进出版更好地繁荣、更好地走向世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邬书林

在出版质量的链条中,编辑处于一个核心位置,在编辑业务的链条中,书稿的审读与审读报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抓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和保障工作,就应该抓实、抓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而不是大而化之地讲,大而化之地抓,不会有实在的效果,也是大家所不愿意的。

审读报告不但要符合标准和规范,而且其中的学术含量、思想含量、文化含量、理论含量、科技含量,包括文采的含量也要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期的努力。

——郝振省

出版工作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负有宣传思想理论、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崇高使命。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使读者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获得共同进步的力量和智慧。为了完成这样神圣的任务,所有的出版工作者,应该兢兢业业,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首先是要做好作为整个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其中又要花大力气抓好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稿件的审读,决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这是实现上述神圣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出版人能够着力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是出版的一种专业工作。

——邵益文

尊重作者:编辑所要加工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结晶,所以要分外谨慎认真,概括地说,就是尊重作者。尊重作者主要是尊重作者的作品。编辑既代表出版社,又是以个人身份同作者打交道,在编稿时免不了有个人的见解。但要注意,在编稿过程中要善于转换立场,全面审视。首先,要站在读者立场上。拿到稿件,第一件事不是“审”,而是“读”,编辑是稿件的“第一读者”。读和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他们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表达形式?有许多问题,站在审稿者的立场上无法理解,站在作者的立场就可以理解了。最后,才是站在编辑或编辑部的立场上。

编辑含量:现今出版的书籍当中,编辑含量越来越低了,常常是,作者书稿几乎径直通过出版社到达读者手中。许多编辑和出版社不愿意做这种案头苦工,稿件稍有毛病,便不耐烦,抱怨作者;或者“贵手”高抬,放任这些毛病存在。总之,完全不懂得自己应当负起什么样的责任。我们总说继承老一辈出版人的优良传统,传统何在?提高书中的编辑含量即为其一。

编辑家的文字:主要是指为编辑业务而写作的文字,即所谓“编辑应用文”,包括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等“内部编辑业务文件”,与作者、读者的往来通信等“编辑工作书信”,以及为书刊撰写的出版说明、内容简介、编后记等“书刊辅文”。内部编辑业务文件用于出版社内部交流,文字应当直来直去、观点鲜明、行文简洁;书信是给作者、读者的,文字要讲究、周到、委婉(不然或者引起作者的轻视,或者难以接受你的意见);辅文则印在书的显要位置,往往代表编辑部的意见,要客观而收敛。总体特点是:文字简洁、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态度平和、讲究文气。其综合要求之高,似不亚于作家、学者之文字。这也是当下许多出版社编辑所欠缺,出版社也不重视的。

书稿档案:一本书的书稿档案应整理细致、完备,尤其给作者的回信,由责编拟稿,上级核稿,然后把核后的原稿存入档案,核稿人的修改如实在案,从而后人可以看到一本书的出版史的全貌。

——汪家明

书感是一种悟性,是对书的直觉判断力,对书本质特征的感悟力。简单来说,当一个编辑面对一堆文字和图像材料时,他应该懂得怎么编辑,怎么整理,怎么加工,才能使这些材料编得像一本书,一本令人喜欢的好书,一本符合读者期待的书,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就是书感良好的人。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编辑需要从专业的角度给作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对书稿进行加工和修改。所谓专业角度的意见,一方面是从学科专业的要求出发,指出书稿在内容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从编辑出版专业的要求出发,告诉作者怎样才能把一本书稿做成一本符合读者期待的书。这就要求编辑既是某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又是出版领域专门人才。文学编辑常说好的小说是折腾出来的,因为许多好的小说都经过编辑提意见,作者再三修改。这就是“折腾”的意思。

——李 昕

编辑加工管理

书稿审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向问题。学术研究无禁区,但出版有纪律。书稿审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现政治、民族、宗教、外交等敏感问题,并在审读报告中指出来。敏感问题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很多信息,有着很多前因后果,潜藏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范围场合,可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面貌出现。发现了已处理的,要指出来,把握不准的,更要提出来,请复审、终审处理。

2.创新问题。相对于研究、创作,编辑出版是处在下游的一项工作。近些年,社会环境比较浮躁,加上考评体系的原因,研究、创作也不免脱俗、泥沙俱下。现在虽然经过上游的选择与筛选,但每年的新书品种仍有几十万种,其中很多质量不高,且存在着重复出版、跟风炒作等问题,这与出版的本质要求是相背离的。因此,书稿审读过程中,要重点判断书稿内容的创新性,在审读报告中,把选题的创新点提炼出来。如,相比同类图书,选题有什么拓展和特色,在观点、资料、视角或者方法上都有哪些突破等等。

3.双效评价问题。书稿审读,应该对书稿有双效评价,既审视书稿的市场销售价值,更审视书稿的社会价值。这实际上也是对编辑社会责任的一种考察。我们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迷失方向,仅仅关注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

——李 岩

不管出版市场如何变化、业态如何融合、模式如何创新,质量的要求不会变,出版的使命不会变,文化的责任不会变,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的质量理念,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管控方式。这不仅仅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内容,更是企业经营的内在需要。

在质量管理方面,要着重推动“三个转变”:一,由“管理”向“治理”转变:首先是制度体系化,其次是责任人人化,最后是考核可量化。二,由“培训”向“实训”转变。“教”要重点培训,“带”要以老带新,“练”要项目培养。三,由“责任”向“文化”转变。创造质量文化,要讲清责任,要培育职业信仰,还要有典型引领。

——林清发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社应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视图书的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考核上引导编辑多做精品力作。

第一,以制度实行全程管理控制。图书从选题策划到出版发行要经历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关系到图书的质量。应依据国家有关出版物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覆盖编辑出版发行全程的“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校对、印制到发行、重印等工序明确规定和要求。

第二,以人才保证落实岗位职责。有了完善的制度,关键要落实。落实靠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从广义上讲,图书的质量与其出版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人才有关,但关键是作者人才和编辑人才。好作者的发现要靠好编辑。因此,出版社要特别重视编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第三,以导向引领多出精品力作。出版社自转企改制后,更加重视经济效益,竞争也日趋激烈。出版社要保证图书不出问题,除了制定完善质量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外,还应在考核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编辑多出好书,鼓励不同岗位人员尽心尽责。

——沈元勤

书 评

书评的根本目的是弘扬优秀文化,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同时批判错误思想和学术观点,引导读者“知书识理”。为此,书评者自身必须努力学习和力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学术水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决然不行的。必须以公平、公正的学术良知对待所评的书刊。摒弃名利之心、亲疏之别、门户之见,还作品以本来面目。

书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必须坚决克服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反对穿靴戴帽,避免简单的“三段论法”(一概括内容,二夸饰优点,三轻言不足)。力求一书一品,富有个性。要讲究词章,“写谁像谁”,防止千篇一律。文章要有灵气,能引起读者兴趣。知书须知人。对原书作者应有一定的了解。如此,对作品的风格、特色才有生动的描写,也能写出书里书外的故事。忌用绝对化评语。如“首创作品”、“填补空白”之类词语应当慎用。举一反三,扩大知识面。书评不必拘泥于所评之书,作者应尽量向读者提供新的信息、新的相关知识,提高书评的含金量。

——潘国彦

由谁来给予读者培养和帮助呢?从根本上说,这需要全社会着力于提高国民的阅读素养。当然,最直接的问题还得回到全民阅读的具体实践中来。那就是需要下大力气来开展图书评论。出版社自然要在开展图书评论中发挥着直接的、不可推卸的作用。出版社真诚地推介好书,甚至要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只是现在出版社的诚信已经很受读者的怀疑,很容易被怀疑为着商业利益的驱使。从来只有出版社说自己的书好,似乎还不曾有过自觉地公开出来批评或者检讨自己劣质书的事情。

那么,读者相信谁呢?这就需要独立于出版社之外的书评人的帮助。这是第三方评价,应当相对公正客观,引导出于公心,批评出于正义,应当是读者最需要的帮助。全民阅读社会,需要一个健康完备的书评界的支持。然而,直至今天,我们大量的书评都还是出版社和作者组织来的,这里也有好书评,但大多数还只是一种产品推介。我们需要独立的书评。然而,又由于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爱面子的毛病,即便是独立书评也还要顾忌到被批评者的面子和关系。如此一来,到底谁来帮助读者,真还是一个问题了。

——聂震宁

一篇合乎章法的书评首先展现给读者的是其“描述格”,即书评作者要客观记述和反映被评介书籍“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书评作者对所评介书籍的描述,主要分为外在物质形态和内在内容特征两部分。外在物质形态与版权页上的书目著录信息大致相同,即对所评介书籍的题名、责任者、出版时间、出版者,甚至页数、开本、定价等作介绍,出色的书衣和书籍装帧也值得鉴赏并向读者作审美推荐。而内在内容特征方面,则需要对所评介书籍的篇章结构、主题、研究成果等作简要叙述,而这又与“书目提要”的文体性质颇为接近。

书评还要向读者解答被评介书籍的各种“为什么”。比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该书?内容结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种结构是为了反映什么主旨?此外,还应分析该书的审美效果或论证效果。比如,对读者有何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效果?总之,书评的“解释功能”要求书评作者深入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这种感受首先是书评作者通过对所评书籍的阅读而获得的,然后再用文字描述出来,以对读者产生影响。

书评还须明确回答被评介书籍“到底怎么样”这一重要问题。“评价功能”的发挥建立在“描述功能”“解释功能”的基础上,往往是书评作者在超越所评审的对象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具体内容由三要素构成:对被评书籍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学术造诣,及其社会意义作出判断;对该书的读者审美接受做出预测;对该书的精神文明效益作出预测。由论点、论据、论证构建的对所评介书籍的基本价值评估是书评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被称为书评的“豹尾”。至于如何更有条理、更富文采、更有人文情怀和哲理,则是更高层次的作文水准要求了。

总之,书评文章应为读者提供其所关注和可能需求的基本信息,乃至该作者和其他作者也写过其他什么同主题的书等信息,以便读者对图书的内容作出基本的价值判断。

——徐 雁

热点类信息总是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尤其是大学生读者,敏感而灵敏,更加关注焦点性强、争论性强的信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高校图书馆要及时采集热点数据,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要以培养大学生读者通过正规渠道阅读准确信息、不相信不传播虚假信息的阅读观为己任。高校图书馆要及时评点热点信息和流行图书,要肯定那些热点、热门信息的“热”,也要高瞻远瞩,及时提醒大学生读者那些热点、热门信息中隐含的“阴”“寒”。大学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书评审美的功能,引导读者辩证地阅读信息,汲取信息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提高大学生读者的人文素养和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他人、自我的能力,通过阅读评论的涓涓引导,提高大学生读者思想认识的高度,为中国的未来培养有真心、发真声、吐正气、走正路的莘莘学子。

——高小序

编辑手记

手记既然是一种文体,也就有其自身的写作规律。从体裁上看,它不同于见闻。见闻是所见所闻,而它是所见所闻所思。事实上,也正因其有这种特点,类于札记,又侧重于抽象表述,在见、闻、思上更富于弹性,所以可以广泛地使用。

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脑要勤,而且手也要勤。做编辑工作,不仅要“编”,而且还要“辑”。大凡编和辑都要动笔做些记录,这就是我们说的手记。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札记之类,应用到新闻采访和图书编辑方面,就是指采编过程和审读过程中随手记下的具有新鲜内容和心得、体会的短文。

在工作中,每当我们审读、加工完一部书稿,都要做一番综合分析和整理。从工作的角度说,所有看稿手记都是为了最后的分析、整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求得对稿件的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理。做编辑手记,既有助于处理好每一部书稿,又可以向来自各方面的师友学习,使自己能够不断得以提高。所以,我们提倡一边审稿、加工,一边做些手记。这不仅仅是工作,还可以积累知识。大河之水不择涓涓细流,高山之巨不拒微微尘埃。编辑工作有如海绵,通过审读书稿吸收一点一滴的营养,于人,于己,于工作,都是有益的。

——卢祥之

编辑手记有助于提高编辑素质。提高编辑素质的途径主要靠学习与实践。编辑报告是对书稿的选择、设计、加工的创造性记录,而编辑写书评则是来自编辑报告又高于编辑报告,堪称编辑报告的再创作。从“高于”来说,乃因这个书评是编辑的事业心和贵任感、道德和修养、学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这就要求编辑训练有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站得高一些。从“来自”而言,经常地写书评,必能居高临下,反过来极大地增弧编辑的社会意识和创造意识,从而德牛之老维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也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编辑手记有助于增强审读能力。无论书稿或书评文章,共同点均含有主题(亦即选题)、基本内容(政治性、思想性、科宇性或艺术性)、结构方式、事实材料、文字表达诸要素。写书评的编辑,不但在编书中要掌握这些要素,而且在写作中要娴熟地运用这些要素,要比较深刻地领会和掌握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精神实质,日久天长,不断积累,从而增强自身审读书稿的能力。

——陈森镇

严谨的编辑在选编一期文章的时候,像无私的考官,秉承着刊物既定的整体方针,完成着一个栏目所担负的组合。这个栏目是整体的却又是相对独立的。具体地讲,就是所选编的文章能够在某一点或几点上体现出共同的、相近的特征,从而显现栏目的独特风貌。栏目是花园,栏目下的文章都是花朵。优秀的编辑应当通过栏目中的文章表明编选的原则,最好不要亲口说出。

栏目中的所选文章是编辑所钟爱的,点晴之笔其实说的就是编辑爱上的理由。尽量使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采掘文章的精妙处,起到赏与析、引与点的作用。既是对写作者的肯定和奖掖,又能引起读者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冲动,同时也表明了编辑的认识层次,一举三益,何乐而不为?如法炮制地将所选文章的精致评语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不就是系在美女项上的闪亮珠玉吗?虽言水无常形、文无定法,但基本的原则还是需要遵循的。

篇4:审读报告的写法

(邱民亭整理)

撰写审读报告是责任编辑加工稿件后的必要工作和发稿的必备手续。在报告中,责任编辑对稿件是否达到出版标准须提出明确意见,并要明确提出稿件中的疑难问题,请二审帮助解决。如未能明示疑难问题而致使图书出版后产生不良后果的,一审要承担主要责任。

二审须审读全部稿件,回答是否能出版的问题,并对稿件质量及一审质量提出评价意见,写出二审报告,负责解决一审提出的疑难问题。对一审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把握的,须明示给三审,如因二审未能解决又没有明示而致使图书出版后产生不良后果的,二审要承担主要责任。

三审对一、二审的审读报告,须从政策上、学术上予以把关;须解决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须对稿件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等方面做出评价;须对稿件能否进入发稿程序提出明确意见。对于一审、二审意见不一致的稿件,三审须慎重审读、严格把关。

附:《一审报告》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

一审报告

本书通过生动翔实的讲解、丰富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展示了北京几千年的文明史。文化、文明的发展,塑造了端庄典雅的北京;经济、政治的变迁,锻造了深沉大气的北京。为千年古都出版一本图画史,不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还为北京的发展起到了宣传和推进的作用。配合大量图片,细细梳理北京的历史点滴,又能获得读者的认可,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

在审稿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处理了以下问题:

(一)在文稿格式上

本书似不同作者所编写,在体例上尚不统一,存在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 1.全文的大标题小标题后的时间段有的详细标注,有的没有,应统一。如第4页 “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放在部分说明之后似不妥,建议可放在部分的标题旁边或之下;第17页第四部分的节并未标明时间段,与前三部分的体例不符;第21页,第五部分后有时间段,但节无;第六部分同。

2.有需要作者增添的内容批注,但文中尚未增添;需要调整的内容亦尚未调整。需要按批注意见调整妥当。如第16页。

3.第21页起,第五部分及之后,图片说明有序号,与前不符,可统一为不加序号。第六部分及之后图片名称格式应统一,有的前有“照片:”“文物:”等字样,有的没有,建议不加。

4.括号内年份应统一不加“年”。

5.全文涉及计量的数字除特殊之处,建议统一为阿拉伯数字。如第50页、62页。

(二)在内容准确性的审查上

在内容上,此书稿表达准确、思路清晰,但有些地方仍需调整、补充。

1.北京的名称在历史上有多个,但在行文中不同时期的名字混用,易引起读者混淆,应统一。如第23页。

2.对专用或陌生词汇应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解释,以方便读者理解。如第22页“捺钵”一词,应将后面的解释放到第一次出现此词的位置。

3.文稿中某些小节内容偏少,建议与其他小节合并。如第89页“

(三)景观制作”、第104页“

(六)开国大典场景”均只有一点内容。

对文章中表达不明或无法理解的文句均标出,望作者能够核实改明。

(三)在内容是否存在政治问题或其他不合理问题的审查上

文稿内容基本没有存在政治问题或宗教问题,立场较为客观。其他问题,涉及到作者行文是否通畅,不知作者是否同意我们作此修改,所以我们在文中用铅笔注明修改痕迹,请作者和二三审酌情修订,如不同意修改意见,可擦去。另外,在文中的一些叙述上有些断缺或不明,对此我们在书稿一一标明问号和问作者字样,待统一解决。

综合审查,此书稿基本框架内容已成型。但建议先配合图片、调整好内容、统一修订好体例之后再重新审读一遍,确保能够达到出版水平。

(编辑签字)附:《二审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替代”问题研究》

二审意见

一、书稿作者为北京高校“两课学科带头人”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该选题研究的“替代“问题,是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十几年来,人们在西方意识形态的误导下,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资本主义是人类的最终选择”,导致“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等席卷全球。可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并没有使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反而陷入困境,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从反对资本主义到“替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重新成为人们向往的社会制度。从这个角度来说,该书的出版具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通过揭示现实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前景的论述仍然是正确的;同时,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替代”实践的研究,证实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是暂时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因为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深深印在世界人民心中。

二、由于本书研究的“替代”问题是指苏东剧变以来,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危机,从而导致人们在资本主义秩序范围外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因此,书稿既未涉及苏联、东欧问题,也未涉及中国、古巴、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书稿在出版范围之内,尚未发现有政治观点的错误。

三、同意一审的修改。一审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读和修改,使书稿基本达到出版要求。经审读,书稿还存在下列问题:

1.第3页,标为楷体的引文,其序号应标在引文的末尾,并加上引号;后面同改;

2.第19页,“美洲贸易自由区”应为“美洲自由贸易区”;

3.第30页,“世界经济论坛”应为“世界社会论坛”; 4.第34页,注2台湾前应加上“中国”,因为本书其他报刊前用的是国名;

5.第37页,注2根据前后文和括号里的英文,“……环境奖。”应改为“……诺贝尔环境奖”;

6.第43页,“绝大多数人类”改为“绝大多数人民”; 7.第128页,引文中的序号不改;

8.第206页,列宁的文章为《论合作制》,而不是《论合作社》;

9.注释统一,或用同上,或用同一注,全书统一。

四、下列问题应请三审或作者解决:

1.第30页注1 “在北京举行的……”应补充时间; 2.第33页“2002年1月,在……举行了一次会议……”应加主语,谁主持的;

3.第36页“……医疗、长久和健康的……”中的“长久”何意?

4.第95页“《书》”,对吗?

5.第157页,“根据巴西利亚宪法”,对吗?

6.第177页,“比利印度”,是否应改为“比利时印度”?

7.第187页“南方输油管”,是否“南方输油国”? 8.第230页,匈牙利总统的话请注明出处;

9.其他注释或缺作者名的,或缺文章名的,请作者补上;所有译著均无译者名,请补上。

五、回答责编提出的问题

1.《全球资本主义的终结——新的历史蓝图》一书作者的署名问题。一是可以以该书中译本的封面署名为准,二是请作者决定,他毕竟是该领域的专家,但全书要统一。

2.一人拥有多个国籍是存在的,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承认双重国籍,但中国反对双重国籍。中国《国籍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有双重国籍”、“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该书作者不是中国人,可以拥有多个国籍。

六、书稿经修改可以发稿。

(编辑签字)2007年11月30 日

审读报告一

按和龑社长的要求,我用6天的时间粗略审读了《粮食危机:真实还是谎言》一书稿,并着重从专业角度作了一些查对审阅,总体感觉书稿作者是大手笔,对转基因技术方面持有的观点也非常鲜明,语言流畅,分析透彻,说理深入,具有很强的警示性。本书稿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专业书,而且有较强的时效性,有在学术界引起一定轰动的可能,可以出版。但作者在表述某些观点和事实的言辞上过于激烈,很易引起涉及单位和学者的争议和不满,这些问题有可能会进而影响到编辑和出版部门,必须加以温和润色。

具体建议:

1.书稿中的有些过激言辞需要加以温和修改(尽管这可能是作者的得意之笔),并且要一次性修改彻底,防止二次修改带来的出版周期延长。

2.就转基因应用的某些观点是否需要再征得农业部有关部门的同意,作者需要再作斟酌,并做相应的处理。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审阅中已对原文作了部分勾画,没有勾画的类似问题也要一并处理。

阅稿人:邱民亭

2012年 9月16日

审读报告二

《许地山说道》是上世纪二十至六十年代胡适先生对中国佛教研究的论文杂记和信函总集,书中他旁征博引,高屋建瓴,大胆质疑,就佛教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他广泛查阅和引用了法国、英国和日本图书馆藏的很多中国敦煌藏本中有关佛教史的珍贵资料,在佛教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有整合出版的价值。

胡适(1891.12.17—1962.2.24),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他比较重要和广为流传的著作有《胡适文荐》《胡适论学近著》《胡适学术文集》《胡适自传》等。

具体建议:

1.本书稿中白学“的”应用几乎全部用了“底”代替了,涉及面十分广泛,修改量很大,但又不能不进行标注不改,因为还有部分使用了白学的,而且对底的应用还包括到底、彻底、得(底)到等字眼的混合,再发稿时要特别注意按照标出的符号细致修改。

2.本书稿专业性很强,学术争论的内容也很多,牵扯的道家老庄及其派系和儒家孔孟的一些著作原文或学教观点及名词术语很多很杂,而且又没有参照资料勘校,不明白的地方遵从书稿。

3.本书稿的书眉字号不统一,从132页起又乱印了些“胡适说禅”等大小不

一、文不对题的书眉。而且整个书眉前后风格也不一致,需要规范调整,重新布局。

4.本书稿的目录标题序号采用了甲乙丙丁系列法,而且排序也不尽科学规范,当然这可能是原作者许地山的风格所致,但这种排序也出了错误,如:甲乙丙丁午己庚辛,被排成了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建议是不是应用现代通用的排序方式另排目录和标题。

阅稿人:邱民亭 2012年10月23日

审读报告三

《美海军突击队长卡尔逊传》是美国作者米契尔·布赖克福特的优秀作品,1985年三联书店根据美国布朗书局1947年的英文版本第一次翻译出版。本书稿就是由1985年的版本录入而成。总体来看,整个书稿翻译语言流畅,用词精准,描写细腻,故事性强,对读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一本写作和翻译都很好的书稿,可以整合再版。

具体建议:

1.本书稿中的主人公“埃文斯·卡尔逊”的名字在书中应该大致统一,不能前后随便变更用法,以防引起读者费解。

2.本稿在录入中有部分很难辨别的错白字、错用名和错标点,一审中已基本作了处理,个别地方与原文对照后又作了新的修改,但还有必要进行黑马校对检验。3.本书稿通篇的时间和数字表示基本没有应用阿拉伯数字系统,修改中只好保持了这一用法,请二审定夺。

4.在政治问题的审查方面,本书稿涉及主人公对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采访对话及对当时中国战局的看法,本人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无需重大选题备案,但请二审再作出决定。

阅稿人:邱民亭 2012年9月26日

审读报告四

这是一个图文并重的书稿,总体感觉书稿作者对研究和应用“那氏778诱导剂”有独到的见解,用实验图片表述证实诱导剂的有效性也是成功的,有推广出版的价值。但某些方面还存在需要进一步修改的问题。

具体建议:

1.书稿中对有“那氏778诱导剂”的称谓不统一,同一种目录下的文字字号、排版风格不统一,显得杂乱无章,需要规范整理。

2.图文说明用语不够流畅,专业表述有些拗口,需要进一步修改润色。而且要一次性修改到位,防止因二次修改带来的出版周期延长。

3.本书的实验结果有些是1997年、1999年的,这在科技推广书籍方面的时效性是否会受到影响,请仔细斟酌并加以处理。

4.本书稿应再重新归纳出贴题的、简短的书名后再付诸提交审阅出版。

阅稿人:邱民亭

2012年10月9日

审读报告五

《人民之战》是波兰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优秀作品,本书稿是根据1991年2月由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中文版本录入而成。总体来看,整个书稿语言通顺,用词精准,记述详细,参考资料权威齐全,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记述中国抗战初期(1939年底以前)的各个战场情况和各个方面的反映的,是一本写作和翻译都很成功的书稿,可以整合再版。

作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又名艾培,1915年4月20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917年随父母来到中国,1933年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著名记者、作家。具体建议:

1.本书稿中有关政治问题的审查涉及对当时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和抗战措施的正面描述和美誉之辞,一审中尽管认可但没有把握予以确定,请二审定夺。

2.本稿在录入中有部分很难辨别的错白字、错用名和错标点,一审中已基本作了处理,个别地方与原文对照后又作了新的修改,但还有必要进行黑马校对检验。

3.本书稿由于是出版发行过的录入稿,在行文排版格式和语句语法上没有发现什么突出问题,符合出版要求。

阅稿人:邱民亭 2012年10月10日

审读报告六

《起来!中国胜利了》是《起来!》和《中国胜利了》两部书的整合本,前一部是奥地利作家、援华医生富华德所著,副书名是“西班牙医生在中国”,1947年由奥地利新时代出版社出版;后一部也是奥地利作家、援华医生严斐德所著,1950年由柏林迪茨出版社出版。1994年12月由张至善、王燕生等翻译整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本稿便是由此书录入的。这两位来自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场的医生,都是奥地利人,他们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分别写成了书,在书中描写了许多国民党的医务卫生问题,诸如国民党伤兵的悲惨境遇等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总体来看,整个书稿,记述详细,参考资料权威齐全,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记述中国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腐败统治和共产党言论主张及行动的两部纪实文献,可以整合再版。

具体建议:

1.本书稿中基本不涉及政治问题的审查内容,只是对当时中国的面貌和士兵及农民描写的悲惨情况过于贬低,尽管是在国统区,好像有些形容也让人感到有些过分,一审中即使认可但没有把握予以确定,请二审定夺。

2.本稿在录入中有部分很难辨别的错白字、错用名和错标点,如:人—入,许—诈,于—千,字—宇。—·等,一审中已基本作了处理,个别地方与原文对照后又作了新的修改,但还有必要进行黑马校对检验。

3、本书稿后有50余幅图片,是否可以穿插到书稿的正文中,以增强渲染效果,请二审看后确定。4.本书稿由于是出版发行过的录入稿,在修改时对照1994年的版本没有作很大的变动,原版在翻译过程中行文风格和语句语法上存有一定的欠缺,只要没有突出问题,基本尊重了原版本。

5.本书由于是两本书稿的合成本,书名也有待进一步推敲,一审中还没有考虑出满意的书名。

阅稿人:邱民亭 2012年10月23日

审读报告七

《胡适说佛》是上世纪二十至六十年代胡适先生对中国佛教研究的论文杂记和信函总集,书中他旁征博引,高屋建瓴,大胆质疑,就佛教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他广泛查阅和引用了法国、英国和日本图书馆藏的很多中国敦煌藏本中有关佛教史的珍贵资料,在佛教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有整合出版的价值。

胡适(1891.12.17—1962.2.24),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他比较重要和广为流传的著作有《胡适文荐》《胡适论学近著》《胡适学术文集》《胡适自传》等。

具体建议:

1.本书稿中涉及佛教的很多敏感问题,尤其是对佛教各个派系(如神会南宗)的求证观点和给予的评价都很尖锐,一审中即使认可但没有把握予以确定,请二审定夺。

2.本书稿专业性很强,学术争论的内容又很多,牵扯的佛教名词术语也很繁杂晦涩,而且又没有参照资料勘校,不明白的地方只能遵从书稿。

3.本书稿的书眉字号不统一,而且前后风格也不尽一致,需要规范调整,重新布局。4.本书稿的年代记法从始至终不够统一规范,有民国纪年,有阿拉伯数字纪年,有中国数字纪年,还有中国数字加点纪年,考虑都是胡适当时的手稿书信落款等真实的再现,也考虑是在一个篇章范围基本统一,所以一审未作统一修改。

阅稿人:邱民亭 2012年10月23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替代”问题研究》

二审意见

一、书稿作者为北京高校“两课学科带头人”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该选题研究的“替代“问题,是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十几年来,人们在西方意识形态的误导下,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资本主义是人类的最终选择”,导致“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等席卷全球。可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并没有使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反而陷入困境,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从反对资本主义到“替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重新成为人们向往的社会制度。从这个角度来说,该书的出版具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通过揭示现实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前景的论述仍然是正确的;同时,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替代”实践的研究,证实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是暂时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因为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深深印在世界人民心中。

二、由于本书研究的“替代”问题是指苏东剧变以来,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危机,从而导致人们在资本主义秩序范围外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因此,书稿既未涉及苏联、东欧问题,也未涉及中国、古巴、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书稿在出版范围之内,尚未发现有政治观点的错误。

三、同意一审的修改。一审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读和修改,使书稿基本达到出版要求。经审读,书稿还存在下列问题:

1.第3页,标为楷体的引文,其序号应标在引文的末尾,并加上引号;后面同改;

2.第19页,“美洲贸易自由区”应为“美洲自由贸易区”;

3.第30页,“世界经济论坛”应为“世界社会论坛”; 4.第34页,注2台湾前应加上“中国”,因为本书其他报刊前用的是国名;

5.第37页,注2根据前后文和括号里的英文,“……环境奖。”应改为“……诺贝尔环境奖”;

6.第43页,“绝大多数人类”改为“绝大多数人民”; 7.第128页,引文中的序号不改;

8.第206页,列宁的文章为《论合作制》,而不是《论合作社》;

9.注释统一,或用同上,或用同一注,全书统一。

四、下列问题应请三审或作者解决:

1.第30页注1 “在北京举行的……”应补充时间; 2.第33页“2002年1月,在……举行了一次会议……”应加主语,谁主持的;

3.第36页“……医疗、长久和健康的……”中的“长久”何意?

4.第95页“《书》”,对吗?

5.第157页,“根据巴西利亚宪法”,对吗?

6.第177页,“比利印度”,是否应改为“比利时印度”?

7.第187页“南方输油管”,是否“南方输油国”? 8.第230页,匈牙利总统的话请注明出处;

9.其他注释或缺作者名的,或缺文章名的,请作者补上;所有译著均无译者名,请补上。

五、回答责编提出的问题

1.《全球资本主义的终结——新的历史蓝图》一书作者的署名问题。一是可以以该书中译本的封面署名为准,二是请作者决定,他毕竟是该领域的专家,但全书要统一。

2.一人拥有多个国籍是存在的,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承认双重国籍,但中国反对双重国籍。中国《国籍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有双重国籍”、“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该书作者不是中国人,可以拥有多个国籍。

六、书稿经修改可以发稿。

篇5:审读报告范文

新要求,新举措,新跨越。

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正全面清晰地展现在上海人民面前。

2012年5月18日,世博中心,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俞正声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作了题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的报告。会场之中,800多名代表掌声雷动;会场之外,2300多万上海市民满怀期待。

《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以来,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对上海建设经济活跃、法治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市安全、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了全面部署。

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第十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党代表大会报告的诞生,是一个发扬党内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凝聚全党共识的生动实践。近2万字的《报告》饱含着智慧,凝聚着希望,传递了上海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的决心,向全市人民展现了美好生活的崭新蓝图。

报告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历时十月,乃得其文

起草好党代表大会报告,是党代表大会成功的重要标志。如何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经验,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确定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上海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起草一份振奋人心、团结鼓劲的《报告》,对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推动上海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对报告起草工作非常重视。2011年8月5日,市委常委会通过了第十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起草工作建议方案,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这是历次报告起草工作启动最早的一次。

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亲自担任起草领导小组组长,韩正、殷一璀、丁薛祥等同志担任副组长,市委研究室、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来自高校和有关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组成了报告专家组。

报告起草组汇集了市委研究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委办公厅、市政府研究室、市人大研究室、市政协研究室、市发改委、市科委、市教委、市农委等部门的77员精兵强将,全力投入起草工作。

俞正声同志在起草组成立伊始就提出了明确要求,“十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要在九次党代表大会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有新进展、新突破、新亮点,要将市委常委会今年最新的专项调研成果反映进去,报告的起草要体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共识,充分汲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起草过程中,俞正声同志多次强调:“要努力使报告更好体现全市党员意志,成为指导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历时近10个月的起草工作中,俞正声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各类会议15次,专门讨论报告。从主题到框架,从提纲到内容,从目标到举措,从总结成绩到谋划未来,俞正声同志自始至终都是报告起草的直接主持人,“字里行间倾注了俞正声同志大量心血”,参与起草报告的同志感慨地说。

报告凝聚了九届市委每一位常委的智慧。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同志多次审阅报告,结合政府工作提出了真知灼见。在对报告的多次讨论和反复征求意见中,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同志以及其他各位常委结合分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

精益求精是起草组全体同志的工作原则和工作追求。按照市委领导的指示,起草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上海实际,深入思考,反复研究,全力以赴投入到报告起草工作中。从炎炎盛夏到隆隆寒冬,从春暖花开到初夏时节,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投入到报告起草工作中,在办公室里度过了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许多节假日也成了大家集中讨论、审读改稿的日子。起草组成员对报告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前后修改达28次之多。《报告》就这样在反复推敲、修改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报告起草是一个广开言路、发扬民主、凝聚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起草组始终将调查研究作为报告起草的坚实基础,贯穿于起草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特别是党内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尤其是广大党员、党代表的意见,报告起草征求意见建议为历次范围最广、参与人数为历届最多。

去年9月,先后有20余位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部门的专家,走进了起草组的会议室,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为报告起草提出了建议。

9月中下旬,起草组分赴浙江、江苏等地,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10月中旬,起草组分别赴浦东、黄浦、徐汇、长宁、松江、宝山、金山等区访谈区主要领导,并召开其他区县研究室主任座谈会。

10月下旬,“十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起草研讨班”在市委党校举办,全体起草组成员参加,来自复旦大学、市委党校、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和领导,围绕报告如何深化主题内涵,应邀作主题演讲,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1月,起草组走访了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社会工作党委、市教卫党委和市民政局等有关委办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就报告提纲及主要内容进行更深入地调研,听取各方意见。

今年2月上旬,起草组以书面形式征询了党员副市级领导同志对报告提纲及主要内容的意见。

2月中旬,起草组分别走访了龚学平、蒋以任、杨堤、叶公琦、陈铁迪、王力平等同志,征求对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3月,起草组专程赴北京、天津、河南等地,进一步学习了解兄弟省市报告起草情况。2月中旬到3月中旬,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市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为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建言谋策”活动,就过去五年的评价、未来五年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展开讨论。与此同时,起草组也分别与若干基层党组织联合过组织生活。经过梳理归并,共收集基层党员的意见建议9850条。

4月18日,市委召开视频会议,俞正声同志通报了报告起草情况,并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4月中下旬,俞正声同志主持召开了七次座谈会,分别征求了大口党委书记,区县委书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代表,专家学者,中央在沪单位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起草组书面征询了全市各有关单位和老领导的意见,共发出征求意见稿258份。

此外,起草组还征求了曾担任九届上海市委常委的习近平、沈德咏、王仲伟、沈红光、杜家毫、江勤宏等同志的意见。习近平同志认真审读了党代表大会报告,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报告系统地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成就和经验,清醒地分析了机遇和挑战,科学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指导原则,全面部署了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既坚持重大思路、重大决策、重大部署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在思想理论上有新观点、新论断,工作部署上有新要求、新举措,思想性、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

经汇总,座谈会和各单位及老领导书面反馈对《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共计997条。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对这些宝贵的意见建议,起草组一一分析研究,绝大多数意见和建议都进行了充分吸收。报告在一次次吸纳民意中逐步完善,在一遍遍修改中日臻成熟。

5月7日至8日,九届市委十八次全会召开,全会认真讨论了《报告(讨论稿)》,共提出意见和建议302条,起草组充分吸收、修改73处。8日上午,九届市委十八次全会通过报告,决定提请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审议。

近10个月的起草工作,参与其中的同志深深地体会到,起草好党代表大会报告,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充分肯定过去工作成绩,又深入查找、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真正为上海今后五年工作留下宝贵的经验体会;要深入实际、深入调研,在充分了解区县、乡镇、企业、社区等基层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事关上海发展的重要思路和举措,使报告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要集思广益、汇聚民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要文风朴实、表述简洁,用群众的语言写出群众看得懂的话,力求表述简洁,语言平实。

报告为上海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指出重点

这是一份关系上海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政治报告。

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报告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历次中央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上海发展实际,顺应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了上海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通篇闪烁出许多振奋人心的亮点。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报告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体现了“十二五”规划的精神,体现了与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主题的衔接,也反映了阶段性的工作特征。

过去五年的工作,在严谨、精练的笔触下,准确地呈现在报告的字里行间,在面对外部环境复杂、自身发展转型、举办世博会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下,取得了显著成就:“世博会举办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四个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改革开放不断探索新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布局明显优化”,“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各项工作成就,无一不体现出全市人民在本届市委的正确带领下,克难奋进、砥砺前行的意志和决心。

“必须坚持把中央精神与上海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以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肩负起抓好党建的重大责任。”——六个“必须”精辟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经验体会,又为未来五年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要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新转型的根本目的,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创新转型的强大动力,把培养和集聚人才作为创新转型的关键所在,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作为创新转型的政治保证,以制度创新带动观念、科技和文化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报告全面深入地阐释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关键路径。

未来五年是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五年,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奋力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活跃、法治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市安全、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报告紧扣主题,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突破,四个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初步形成,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报告系统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清晰地勾勒出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图景,尤其是首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目标要求,更加鲜明地体现党代表大会报告的特点。根据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指标,充分反映上海创新转型的质量、效益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创新思路,报告中出现了不少具有开拓性的新提法,成为报告的亮点——“人的创造活力得到全面激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以更宽广的胸怀引才用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未来的发展路径,清晰地浮现纸上„„

上一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下一篇:优秀导购员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