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心得

2024-04-17

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心得(精选9篇)

篇1: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心得

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心得

书,大家看过无数,当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内涵丰富的经典。同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看过一本书,大家都会对这本书做出一个自己的评价。我看过的书很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都有自己的经典。

通过这次百篇经典阅读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各自知识丰富的一面,同时相互借鉴,相互介绍。这不仅仅是百篇阅读那么简单,这是一种凝聚的精华,从上学到现在十余年的读书生涯,这些我们拿出来的经典想必真的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大学,还是以学习为主,现在的大学生活光是对着电脑发呆,玩游戏,生活缺乏文学的滋润,枯燥无味。所以能开展文学阅读,增进大家的知识量,扩展大家的知识面是必须的。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以部门活动的形式调节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图书馆不是用来摆设的,大学生活不是用来虚度的。如果一味的玩,那么我相信到最后输的还是自己。阅读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教做人的道理。

百篇经典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意义,只希望将此做大,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以少带多,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

篇2: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心得

首先,我想谈谈我背诵《诗经》篇目的感想。《诗经》是我国先秦文学最重要的一部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通过阅读和背诵,我进一步认识到其不仅有很重要的文学价值,更有重要的社会研究、历史研究的价值。在背诵过程中我感受到了 丰富的情感内容: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以及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透过字里行间,我似乎看到了三千年前周代先民的社会生活。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其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诵读此篇,使我感受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真实表现了先民的爱情生活。与这首诗类似的有《蒹葭》,反映了主人公爱而不得的感情

《邶风 谷风》是一首婚恋诗,是遭到丈夫遗弃的女子写的诉苦诗。本诗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感;语言凄恻而又委婉,并善用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凸现丈夫的无情和弃妇被弃的凄凉,通过了解弃妇的遭遇,使我认识到,古代妇女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处在弱者的地位,充当着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卫风氓》所述的内容也与此相似,表现了一个背信弃义抛弃妻子的丈夫形象。

《伐檀》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通过诵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我觉得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与之类似的还有《硕鼠》,同样谴责了剥削者。《国风·豳风·七月》是一首农事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这首诗,深刻的描写了周代底层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接下来我想谈谈屈原赋。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其《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诵读篇目精选了七篇屈原优秀作品供我们研读。说起屈原,其最有名的作品当属《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他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像,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离骚》的字句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体会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先秦部分同时还收录了《左转》,《国语》,《孟子》的部分篇目,前两者描写了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事例,以揭露某些道理;后者则以议论的方式对儒家道理进行深刻阐述。使我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典这一部分,主要选取了一些著名的诗人及其作品。曹操,曹植,陶渊明,以及数首乐府民歌。

先来说说曹操。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阅读这些诗,我感受到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体悟到雄伟气魄,慷慨悲凉的氛围。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短歌行》。

然后是曹植。他是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其《七哀诗》,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曲折地吐露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怨愤心情。曹植以弃妇自比是其后期诗歌的特色之一。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在写下这些字句时的苦闷与无奈。

陶渊明的诗收录了十首。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2],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出仕,后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其六);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我由此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我从他的诗中感受到其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表明陶渊明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此外我还诵读了其收录的数首乐府民歌,深刻感受到了各个时期各个朝代的社会生活状况。如《木兰辞》《敕勒歌》。

篇3: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心得

一、经典美文阅读的意义

1.丰富阅读内容。

经典美文是历代伟大的文学家们的智慧结晶, 是他们心血的凝聚, 也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 更是几千年历史世界历史长河中沉淀的艺术瑰宝。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是没有终结的思考, 只有思考中的豁然开朗, 并且这些启迪让我们受用一生。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美文, 可以全面了解这些艺术瑰宝, 受到这几千年来沉淀的智慧洗礼, 增长见识, 获取信息, 发展思维, 加深对事物的思考, 树立价值观。

2.巩固语文学习成果。

目前, 小学教材里经典美文较少, 远远无法满足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要求, 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不断接触各式各样的课外读物, 做好阅读练习。这些读物中, 经典美文至少每学期要阅读20余篇, 这样才能巩固课堂上的经典美文阅读训练。

3.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加强经典美文的阅读, 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通过大量的经典美文阅读, 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有效培养语感。通过经典美文的阅读可以有效熟悉文字的应用和语言的规律, 把握各种手法的应用, 提高协作能力。“把名家的作品模仿到极致之后产生的东西, 就是属于自己的作品”。阅读经典美文能提高文学能力, 写出用词准确、手法运用恰到好处的优秀作品。加强经典美文阅读, 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

经典美文能传递真、善、美的东西, 比如炽热深沉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至死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等, 表现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对这些经典美文的阅读, 能使心灵受到感染, 激发情感, 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品味经典美文的艺术形象, 能够发展学生的形象性思维, 提高审美感受力。经典美文阅读除了可以传授知识外, 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二、经典美文阅读的有效教学方式

1.营造阅读环境。

在经典美文阅读教学中, 课堂上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是非常少的, 需要学生在课外加强阅读训练。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只有学生都处在阅读氛围中, 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让学生有书可读, 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建设, 让学生都能在图书馆方便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经典美文;接着开辟一片专供阅读的场所, 让学生聚集在一起, 在同样的环境下阅读。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成长期, 他们的思想才刚刚成形, 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 所以在经典美文的选择上并不是很理性, 一般都喜欢故事性较强的课外读物, 这种读物与经典美文的阅读的效果不能相提并论。老师应该找到对策, 采取措施吸引学生阅读经典美文。据研究, 学生处于感性时期, 影视对他们的吸引力特别大, 如果把那些拍成电影的经典美文拿出来让他们观赏, 那么在后面的经典美文学习中, 他们的兴趣就会提高。

3.教给阅读方法, 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一定要掌握方法、阅读节奏, 某些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会阅读。教师一定要先对阅读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 老师要让学生熟悉经典美文的一些关联信息, 如经典美文的作者、文章写作的背景、文章的主要故事线索、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给学生讲解清楚, 让学生对文章有大概了解, 熟悉文章内容。其次, 老师对文章先进行示范阅读, 让学生把握好感情语气, 并注意重要感情的部分、语气需要注意的地方及那些地方的阅读技巧, 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最后, 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考核, 让学生进行朗读, 并对阅读的质量进行分组评比, 阅读质量差的可以进行惩罚, 罚摘抄阅读文章, 因为摘抄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 也是增强阅读实践的一种有效方式。

总之, 经典美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能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阅读经典美文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增强学习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经典美文阅读中, 得到更多锻炼, 获取更多知识。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拓经典美文课外阅读的内容, 寻找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快乐阅读, 增强阅读效果, 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开展经典美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极大益处, 更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磨炼学生的意志。本文就经典美文阅读指导教学方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经典美文阅读,阅读意义,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高峰东.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 2009.10.

[2]段克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J].河北教育, 2008.9.

[3]温卡华.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J].山西教育, 2007.11.

[4]宋玉华.文学鉴赏能力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5.

[5]温卡华.在经典美文阅读中获得真情实感[J].河北教育, 2007.11.

篇4:经典阅读与实践活动

摘要:本文探讨了经典阅读和实践活动这两种教学方法。前者是许多专家学者开出的良方,旨在将学生之“思”导向本源。后者则探索以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趣,在“做”中“学”,强调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和引领。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方法;经典阅读;实践活动

甘阳先生最近几年旷野呼告般地倡导实行“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他认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中心任务是要把从民国以来断裂的文化传统重新作现代整理,走‘中西并举的道路,……使中国大学成为中国文明的担纲者”。并进一步强调通识教育并非意味着我们能开出上百门的素质课,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来推行通识教育?

曾获哈钦斯杰出贡献奖的芝加哥大学教授斯特劳斯似乎为我们指出了极好的路径:“我头脑中的改革方案较少注重教学科目,更关注教学重点和方法;能够扩展和加深理解力的教学就应该鼓励,不能鼓励那些最多也只能带来目光短浅的和无原则的效率的做法”。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甘阳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授课,都在通识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范例,我们云南财经大学在借鉴他们的经验的基础上也有一些自己的尝试。因笔者主要参与的是通识教育人文学科的改革,故以下仅就这方面谈谈对教学方法的一些感受。

一、选择经典,引导阅读

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关乎人的灵魂,旨在养成高贵的气质和塑造卓越的品格。在这一点上,即便是非常实用的杜威,也毫无疑问地强调“教育是心灵的塑造”;即如斯特劳斯所言,它应该“按心灵的本性培育心灵,照料并提升心灵的天然禀赋”,唤醒个体的内在自由和卓越。但由于我国大学多年的实用性、技术性教育,使得高等教育“绝非意味着品德和人生理解上的长进”,而仅只是“技匠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成为洞悉机械构造的工程师,精通商战技巧的经理,娴熟掌握法律条文的律师,但往往摆脱不了沦为‘残缺人的危险”。

在德性的化育方面,“没有比阅读古代经典更好的开始了”。这是斯特劳斯在芝加哥大学身体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许多著名学者为通识教育开出的一剂良方。为了“摆脱专门化带来的狭隘”,我们的许多素质课程“对诸如普通文明课程这样的事物的浅薄化,将所有民族在经济、科学、艺术、宗教和政治所有方面的历史恰当地比作无休止的电影,以有别于挂满图画的画廊。由此提供的辉煌场景,最好也不过是令人兴奋和愉悦的,却并非具有启发和教益。希罗多德的一百页——不,十页著作,也比按我们时代统治思想所著众多的作品更能把我们引向‘一和人类事物多样性的神秘统一。”作为美国通识教育的重镇,芝大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瞄准“大书”,这也是它在深厚的学养方面异于美国其他大学的重要因素。“我们去解读经典,一般说来,不是因为它具有权威并因此对我们这个时代施展威力,而是因为它的内容依然吸引我们。”“这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归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人是一种历史的动物,从内心深处,他需要记忆,需要溯源。在无数次与本民族的精英在本质的深处交流对话之后,他才会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他也才会在如此纷纭复杂的今天找到自己的定位。

所以,我校通识教育的改革首先以大学语文为切入点。《大学语文》精选的那些经典篇目传达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人文素养和智慧,这里有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一个民族建立文化认同的记忆保证和情感纽带。我校将原来的每学期54课时增至72课时,把教学目标和重点定位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如何涵养学生的良知与责任、尊严与使命;如何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化育学生的精神气质。然大学语文课程的时间、容量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大学语文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包打天下的情况,我们以大学语文为基础,借鉴复旦大学的三个模块(文史经典传承、世界文明对话和审美气质化育),开出系列人文素养课程。《大学语文》的教材定位也是在经典阅读上,我们选择东南大学王步高主编的教材,其编写体例就是精选历代经典篇日(此为“经”);然后按照先秦两汉这样的时间顺序来进行串引(此为“史”)。这本教材很好地体现了甘阳所力倡的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理念当然,这也是我国由来已久的经史传统。

雅斯贝尔斯说过,大学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安排在大一,全校必选。大学语文以一篇篇经典带领学生穿越历史的幽谷,艺苑摘花,珠海拾贝,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留下了“根”的文化记忆。同时,这也牵涉到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在教学中,教师不只限于对大学语文篇目作字面上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穿透和把握语言背后所蕴藏着的微言大义,展现恢宏深厚的文化背景,体现一个“大”字;并将其与当下的生存境遇、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困惑等联系起来,追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如何从历史演变而来?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自我认同的?我从哪里来?我的内心渴求什么?什么是我存在的根基?

由于有原典的引领,大学语文就不同于概论通史一类的课程,蜻蜒点水,浮光掠影。它可以让学生通过作品感受文明传承的脉动,时代精神的变迁,对民族文化精神有个总体把握。并在其后的文史经典传承、世界文明对话和审美气质化育系列课程中,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好的经典系统研读。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目前拟推出的经典阅读课有:论语导读、老庄选读、唐诗鉴赏、宋代婉约词选等十门课程。

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通识教育绝不仅仅是课程设置的问题,它更多是怎样教学的问题。

所谓学者,“觉悟也”(《说文》),“以觉所未知也”(《白虎通·辟雍篇》)。所谓习者,“鸟数飞也”(《说文》)。故学生学习并非只是到课堂去听课,学习还有一个“觉悟”和“练习”的必不可少的程序。亦即杜威先生所倡导的“从经验中学习,或者说从做中学”。赫胥黎也明确表示那种“仅仅在课堂里进行教学,而当学生离开教室之后就撒手不管并让他们自己去摸索的体制”是不适合学生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小班制,因材施教,互动式教学,有讨论,有比较多的阅读,有在学问上“通识”的老师,打破学科间的限制,用较多的可以让人变得比较聪明的办法来教学,在教学中不管上什么课程,学生都会变得有“通识”一些呢?

(1)激发兴趣,互动参与。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自我表现,我们就安排一些实践环节,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即兴演讲、改编剧本、组织表演、诗歌朗诵及辩论比赛等。

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话剧表演。我们组织学生改编、

表演和评论《史记·垓下之围》。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围绕项羽、刘邦、虞姬及众将士的价值选择及历史命运,思考司马迁及汉民族的英雄观和历史观,反思自己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应当做何种选择。他们反复讨论,甚至在被窝里打着手电修改剧本。演出时因陋就简,自己制作道具,制作PPT。有些班级甚至到外面租来戏服,自己拍照摄像,把演出过程制作成光碟。同学们还说,在排演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到了《诗经》时代那种“群”的快乐。

诗歌朗诵也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他们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歌,反复诵读,挑选配乐,制作背景图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于2007年底组织了首届全校性诗歌朗诵大赛。2008年又组织“全国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经过初赛和决赛的筛选,选出15位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经过一个暑假的艰苦训练,于2008年9月参加云南省初赛,我校选手有3名脱颖而出,进入云南省赛区复赛,两名获得优秀奖,1名获得二等奖并被推选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总决赛入围奖。同学们在诗歌中感动,在感动中净化了灵魂。

(2)注重训练,培养能力。理想的大学“所呼吸的空气将充满着对真理的热爱和对诚实的激情,因为这是比学问更珍贵的财产,比获得知识的能力更高尚的素质。”所以教育活动应当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为此,我们准备了一些焦点和热点问题,主要涉及大学生的心理及当下的现代性问题,让学生随意抽签,每个同学就所抽到的问题即兴发言,老师再对之进行点评。除此之外,还围绕着“何为自由”、“屈原之死”等主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同学们踊跃发言,甚至课后还在发短信给老师继续讨论。这些实践环节在把学生之“思”导向“本源”的同时,也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则贯穿在经典阅读赏析及读书笔记的写作当中,当然,同学们也可在读书笔记中与老师讨论他们的疑惑和思考。

这类实践活动重在参与,重在思考,学生们非常喜欢。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从多个层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力地推进了通识教育的实行。

(3)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所谓“教”者,“上所行,下所效也”;所谓“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说文》)。教育是要使学生先做好一个人,所以赫胥黎认为:“许多价值必须同道德的影响联系起来——道德的影响同理智的影响一样重要。”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与学生有很好的交流与互动。在举办全校性的大赛及培训中,学生得以同老师朝夕相处,礼貌规矩,为人处世,知识学问,都能在老师的所言所行中习得。言传身教,言传的同时亦施“不言之教”;这使人想起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的传统式书院教学。这种教育“重视师生、同学之间的密切交往”,它有着“心灵的交流,人格的影响,性情的熏陶,精神的吸引与传递”。德行的教育从来都不是靠说教能有果效的,在这个领域,榜样的潜移默化是“不言说”的言说。美好的德行是“集义生焉”(《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上行下效,养子作善,此即为“教育”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和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归根结底,通识教育的要旨并不只是要文科的学生懂点科学,理科的学生识点文学艺术,而是体现出某种大学的理念。大学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让我们用香港中文大学周保松先生的话作结:“是培养自由人。”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指人能不受任何外在限制,可以为所欲为之意。它更接近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更接近密尔在《论自由》中所说的有个性(individuality)的人,也更接近康德笔下那些勇于运用理性,对公共事务作出批评的启蒙人。说到底,更接近苏格拉底那种终其一生,不断对人该如何活着,该如何活在一起这些根本问题作出反省批判的人……人的高贵(如果有的话),系于人有这种自我的价值批判意识……这种意识愈得到发展,人愈自由。而人愈自由,才愈能知道自己想过什么生活,愈能感受到生命的天空海阔,也才愈能对既有制度作出反思,并令一个社会变得更多元丰富健康。”

[本文是云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定位与商业灵魂的现代拯救”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目标、理念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

[2][5]斯特劳斯.自由教育与责任[A].刘小枫,陈少明.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刘小枫等.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J].开放时代,2005(1).

[7]陈嘉映.作品·文本·学术·思想[J].云南大学学报第一卷第一期。

[8]刘小枫,陈少明.《经典与解释》缘起[A].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9]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A].大学文库(第一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姜文闵.杜威和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评介[A].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1]赫胥黎.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2]钱理群.大学应该成为“精神圣地”[J].天涯,2008(5).

[13]杜威.我的教育信条[A].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篇5:百篇经典名著之1

红楼一场梦,提到《红楼梦》给人的是一种沧桑与无奈之感,其中的爱情更是缠绵悱恻,随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忽喜忽忧。当然,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也许生在现代的我们无法理解这种被现实压迫的爱情,但曹雪芹带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像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我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绢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令人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

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这样的黛玉疑似坠入凡尘的仙女,在不沾惹一丝凡尘俗气的同时,又显得与世间格格不入。我时常在想,这样一位清丽脱俗的女子只因心心念念追求一份唯一永恒的爱情,抑郁而终。为何她不能愿获得一份完美的爱情?到底是生不逢时还是有缘无份?又或者她来到人间只是为了偿还那滴水之恩?

看似荣耀无限的宁荣二府也有着常人看不见的辛酸与无奈,家族的使命就像一把枷锁压在所有人的心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也摆脱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就脆弱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更是不堪一击,宝玉的懦弱,黛玉的敏感也造就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于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面对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缘,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根本不用问就知道,是包二奶奶的宝座。可是我又不禁反问,难道世上真的有喜欢孤独的女人?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叹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爱情的灌溉,而是自由!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

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黛玉相比,宝钗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篇6: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心得

各位老师:

最近有老师询问期末考试关于《经典诵读三百篇》考查问题,现一并答复:

1.一至六年级,各年级背诵各年级的篇目,今年不“滚雪球”。(明年就要“滚雪球”了)

2.《经典诵读三百篇》中的现代诗歌,与县《每周一诗》同样要求:只要求诵读,能背则更好。

3.鉴于《经典诵读三百篇》中长诗难文较多,现将下列诗文也列入诵读范围(一定要读,只是不要求背诵):

三年级

《题扬州禅智寺》《琼花(节选)》

《文游台》、《红桥秋禊词,同闵莲峰、王载扬、齐次风作》。

《百家姓》(古代也只是作为识字教材)。

四年级

宋词五首《虞美人 南唐李煜》《苏幕遮 宋范仲淹》《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如梦令 李清照》《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五年级

1.满江红·写怀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诗经》

3.《论语》第五篇(其他要背诵)

六年级

1.《春江花月夜》、《短歌行》

2.古代寓言

篇7: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心得

策划书

主题:百篇经典名著演讲比赛

策划:文学与艺术传媒系团总支、学生会

外联部

2011年3月2日

一、活动主题:青春飞扬,书满校园

二、活动背景:为加强铜陵学院省级示范应用性本科高校的建设,全面推进“八百工程”建设,开展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形成“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浓厚校园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切实打造“书香校园”。

三、主办单位:文学与艺术传媒系团总支宣传部

协办单位:文艺系团总支组织部

四、活动时间:3月16日(暂定)

五、活动地点:东区多媒体教室

六、活动对象:文学与艺术传媒系全体学生

七、演讲内容:

1、参赛选手必须对本次主题进行充分理解,内容紧扣选手自身所推荐名著的主题;

2、演讲内容,丰富精彩,懂得一语中的,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所推荐名著的中心思想及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3、懂得名著的欣赏技巧,多角度、多侧面、创新性的挖掘观点、展示内涵。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宣传安排

(1)通知学生会宣传部,负责出海报一份;

(2)召开团总支宣传部部门会议,交代活动安排,并对此次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商讨,让学生会各部做好工作配合;

(3)召开全系各班班长会议,通过各班级报名,提供选手名单。

2、报名方式及地点

各班班长于3月5日晚之前,将本班参赛选手报名表、配乐或PPT文档及演讲稿复印件、电子稿,交予系团总支宣传部部长陆杰处。

3、评委及主持人的邀请

(1)有系团总支宣传部负责,在赛前确定评委老师名单,并在比赛当天提前做好提醒工作,确保老师能准时到场;

(2)由系学生会文艺部负责,邀请主持人一名,主持本次活动。

4、申请工作

安排专人,分别负责比赛场地、选手抽签、资料打印、证书等申请工作。

5、工作人员安排

与各部门协调,各部出2~3名大一干事,协调当晚工作,工作人员的总体安排与调配由团总支宣传部负责。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女生部:老师及评委的茶水供应

劳生部:赛前卫生准备

治保部:赛时纪律状况维持

文艺部:负责准备两个文艺节目(赢得算分时间,调节气

氛)

学科部、办公室:负责算分(注意速度与准确性)

宣传部:比赛海报的宣传、张贴

6、场地布置

(1)有外联部提供外联帮助;

(2)做好场地区域的划分及位置安排;

(3)音响、场内秩序分别安排到人(文艺部),有专人管理。

(二)比赛程序:

1、主持人做开场,对本次活动进行简单介绍,然后介绍本次评委老师,并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2、第一位选手进行演讲,每间隔三位选手,工作人员收取评分表,并由统分人员统计,将统计结果交于主持人;

3、第一轮前四位选手演讲完毕,主持人公布第一轮选手得分,并请第二轮选手进行演讲;

4、活动依次进行,当所有选手演讲完毕,邀请评委老师对各位选手及本次活动进行点评。

5、活动中可适当添加些契合主题的文艺活动,如钢琴演奏等。(6、问答环节,此环节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有关知识和更好的呼应此次活动主题,是本次活动更加精彩而设的,对回答正确的选手进行相应的加分)

(三)、赛后工作安排

1、安排观众有序退场、清理会场、归还相应物品;

2、召开部门会议,整理相关资料并存档,将工作总结上交主席团。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奖若干名

十、赞助需要

1、横幅(标明赞助商)

2、一等奖 台灯或一本书

3、二等奖相册或钢笔

4、三等奖 相框或笔记本

5、优惠券、免费券等

文学与艺术传媒系团总支宣传部

篇8: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心得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是近几年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在图书管理和使用方面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为此召开主任办公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安排部署具体工作。于2011年4月15日印发了《关于在我市中小学校开展阅读指导活动的通知 (京教设[2011]1号) 》,并在召开会议时多次强调,要求各区县装备部门主任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组织本区县中小学校参与征文活动。

二、广泛宣传,认真组织

为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5月底至6月中旬,市设备中心组织人员到石景山区等8个区县开展“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的动员工作,分别做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应用》《做合格的新时期图书馆员》《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经典书目介绍》书目解读共3个专题报告,先后有632名图书馆教师接受了培训。市设备中心还制作了“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经典书目介绍”光盘2 000套下发全市各中小学。

征文活动自2011年4月下旬发出通知以来,得到了各区县装备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海淀、大兴、石景山、平谷、延庆、昌平、密云等教育技术装备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读书征文活动,将读书征文通知下发后,亲自组织、参加对本区县学校图书馆教师进行的集中培训。领导的积极参与对此次征文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参与面广,成果显著

本次征文活动有14个区县、511所学校、13 192名中小学校师生参加。参与人员涵盖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其中也包括外国留学生以及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参赛征文既有中文也有外文。

房山区教委教育技术装备站积极组织本区学校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整个活动组织工作到位,参赛征文纸制及电子版整齐有序。所有征文均经过学校和区县两级认真筛选,虽然只提交征文242篇,但质量较高,获奖征文共计196篇,获奖率为81%。房山区中小学共139所,参与征文活动学校104所,参与度为75%,居各区县之首。

北京日坛中学初二二班韩国籍学生朴志浩同学在读书征文《经典伴我成长》中写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文化历史悠长,有幸徜徉其中,好书伴我快乐成长”。昌平区巩华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王博涵的家长李霞同志深有感触地在读书征文《读经诵典受益匪浅》中写道:“爱读书是一件好事,但读好书更是好中之好,因为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四、结束语

这次征文活动已于2011年11月底圆满结束。活动在各区县装备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下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在全市中小学掀起了阅读经典的热潮。读书征文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离不开各有关单位和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中小学校师生的积极响应。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努力把该阅读指导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在此也预祝2012年的读书征文评选活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链接

“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成功举行

篇9:阅读推广活动与视觉经典

关键词:全民阅读 经典阅读 读图 视觉经典 图书馆 博物馆 美术馆

中图分类号: G2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5-0051-05

Reading Promotion Campaign ang Visual Classics

Zhang Bin (Library of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21)

Abstract: Reading of drawings also is reading. The visual classics also belong to the classics. The visual classics reflect the core value of the visual culture. Library should carry out the activity of the visual classical reading uniting with museum and gallery.

Key words: national reading; classical reading; reading of drawings; visual classic; library; museum; gallery

CLC number: G252.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5-0051-05

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读图算不算阅读?在经典阅读中,是否应该包括视觉经典的阅读?在图海中,哪些属于视觉经典?图书馆应该怎样开展视觉经典阅读活动?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我们的思考,也许会有不同的结论。

1 读图也是阅读

随着照相机、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与彩色印刷、彩色打印和彩色复印技术的发达,图像信息占个人所接收信息的比例越来越大,视觉文化的冲击力越来越强悍,人类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

读图算不算阅读?上个世纪末,绘本书和图文书开始大量行销市场,它们不仅成为儿童读物的宠儿,许多成年人也开始喜欢读这种快餐式的书籍。加上电视和各种图像媒体的冲击,使能够耐心阅读文字原典的人越来越少了。2009年来自东方网的一则新闻说:中智上海联合大众书局发布了一项对上海市大型商圈白领青年阅读习惯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有2.1%的人表示能接受“纯文字”的书,其余97.9%的白领都倾向读图为主。[1 ]这必然引起各方人士的重视,学者们开始对读图的功能和效益发出质疑之声。许多学者认为,只有读字才是阅读,读图不算阅读。这样看问题,也许有失公允。

其实,人类最早的阅读就是从读图开始的,在文字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以前,人类就有了绘画和雕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见图1)和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见图2)距今已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中国红山文化玉器雕刻距今也有8千多年的历史,而最早的文字却只有5千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人们读图比读字的时间要早得多,文字诞生以前的人类“书籍”是写在洞窟的岩壁上。

在中世纪时,识字的人很少,所以西方的教会常常以图画来传播圣经,罗马式教堂里的壁画(见图3)和哥特式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画(见图4)都是为教育教徒而创作并流传至今的。“1461年,法国诗人弗朗索瓦·维永在其《妇女祷告歌》中描述了他母亲的一段话:我是一个可怜的老妇人,一无所知,一字不识。教堂墙上绘一幅天堂之画,画中人弹琴鼓瑟。还有一幅地狱之图,只见恶人被沸水蒸煮。天堂之画使我欢喜快乐,地狱之画令我充满恐惧。”[2 ]中国古代也有许多以教育为目的的绘画作品,如描绘佛经故事的《割肉贸鸽图》(见图5)、《舍身饲虎图》、《五百罗汉图》、《九色鹿图》(见图6)等都是传播宗教教育的图画。而《孟母教子图》、《二十四孝图》(见图7、8、9、10)、《男十忙图》(见图11)、《女十忙图》(见图12)等,则是传播道德教育的图画。正是这些图画才使宗教和道德观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文字是抽象符号,是理性构造的产物。而多数图像是具体的视觉对象,似乎只需要用感觉来把握。所以,人们普遍认为阅读文字需要理性思考,而读图不需要思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视觉把握到的图像还只是表象,要去理解图像的内涵也必须有思想的把握。同样,阅读文字也不只是读懂每一个字的字义就万事大吉了,读者还要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事情,体验文字所传达的感情,接受文字所传递的价值观。这一切不可能仅仅靠逻辑思考就能够解决。所以,在人文领域,无论是阅读图像还是阅读文字,都既需要思考,也需要感受和体验。差别只是:读图时的感受来的更直接一些,读字时的思考来的更直接一些。

每一种事物的出现和流行都是社会需要的结果,绘本书和图文书的畅销说明了读者对快餐文化的需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残酷,工作压力大还怎能静下心来读书?再说各种书籍的产量越来越多,而其中的精品毕竟是少数,想要在书海中读到一本有价值的书,就要同时阅读很多没价值的书。这样,如果一本一本地读文字书,就不如先读图文书来得快捷,所以,图文书就成了泛读的首选。

精读总是建立在泛读的基础上才能读得更深入,没有过广泛阅读的人,眼界会狭窄,最容易钻牛角尖,就像夜郎国的人。所以,为了精读,我们还是需要泛读。但快节奏的信息社会,没有条件让我们像19世纪的读书人那样悠闲地泛读文字书,我们只能选择读图文书,甚至是图画书。

另外,正如文字书籍有不同的读者需要,知识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需要读深层次的书,知识水平较低的普通读者需要读浅层次的书。所以,读图文书和图画书也是一种读者需要的书,对于知识水平更低的读者来说,读图文书和图画书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2 视觉经典也是经典

有人把读字叫做好阅读,把读图叫做坏阅读,这也许是一种偏见。如果说看电视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方式,读者只能跟着电视制作人的指挥棒转,还没来得及思考,这个画面已经过去,紧接着无数画面又冲进读者的视觉,一切只能被动接受;那么,阅读一幅绘画或摄影作品就完全不同了,读者可以反复观看,甚至可以倒过来看。著名画家康定斯基就是因为倒过来看自己的画而发现了纯粹的色彩美,进而发明了抽象绘画。阅读图像虽然不能刺激左脑发达,却能刺右激脑发达,这对创新人格的形成一样很重要。

另外,读图也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渡过愉快的时光,人在阅读享受中增加的智慧是一种高级的智慧。鲁迅儿童时代就酷爱读图文书,他曾把古代图文书《山海经》(见图13、14)称为自己“最为心爱的宝书”。他还用节省下来的压岁钱买了许多图画书。然而,鲁迅并没有因为爱读图而影响自己读字的功课,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文豪,也许正是因为读图与读字的相互促进,也未可知。所以,我们应该对读图与读字平等看待,对图像经典与文字经典平等看待。

经典是什么?经典是那些在历史上有深刻价值而且至今仍然有深刻价值的读物。这样的读物主要集中在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领域,而在科学领域几乎没有这样的经典。为什么?因为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是后来者不断取代先行者的过程。伽利略的落体定律取代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可以涵盖牛顿力学。而当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定律被看作永恒真理,牛顿力学也曾被看成是科学大厦的最后完成。欧几里德不可能想象《非欧几何》,托勒密也无法预见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然而,曾经是人类重要学术成果的科学理论,今天除了研究历史的学者,大多数人已经没有必要再读了。

与科学论断不同,人文精神则是一种积淀,它是由少积多,然后沉淀的结果,而不是后来者不断取代先行者的过程。同样是古希腊时代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今天却依然是人们可以从中吸取精神营养的经典读物。卢浮宫里的《断臂维纳斯》(见图15、图16)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刻作品,至今也没有什么艺术品能够取代它,它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经典是有深刻价值的读物,深刻价值一定来自于思想性和精神性。而思想性和精神性的东西并不计较用什么载体来传递,只要能够传达出深刻而永恒的思想性和精神性的作品,无论文字还是图像都可以成为经典。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是经典,古希腊雕刻和建筑也是经典。在古代中国,孔孟老庄的著作是经典,顾恺之和吴道子的画也是经典,滕王阁和黄鹤楼也是经典。如果我们认真去阅读,在这些经典中我们都能够读出古代文化精神的深邃和高远。

经典总是历久弥新的,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翻开经典读物,我们都会觉着它们不只是说古人的事,而且是在说我们的事。《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的人读之,还是会认为切中学习的要害,这就是经典。20世纪美国设计大师赖特曾在读到老子“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章句时感慨道:原以为是自己发现了新的设计思想,没想到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讲过了。经典就是这样,你没有读过它,你会以为自己有许多高见,一旦你读了它,就会发现自己的高见已经在经典里了。

3 视觉经典体现视觉文化的核心价值

现在我们常常讨论核心价值,其实,文化经典就是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比较中西文化经典,我们会发现中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同样,视觉经典应该体现视觉文化的核心价值,不同的视觉文化体系有不同的核心价值。比较中西视觉经典,我们也会发现中西视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例如,比较中西古典建筑,我们会发现,从古希腊神殿到哥特式教堂(见图17),都给我们留下一种高大耸立的印象,有一种美学上的崇高感;而中国古代的大屋顶建筑(见图18),包括皇家宫殿,给我们的印象都不是“高”,而是“广”,无法用“崇高感”这个西方美学范畴来衡量。但在我们的文化里,“广厦”是比“高楼”更有价值的东西。杜甫有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充分说明了“广厦”与“高楼”两种建筑文化价值观的差别:作为神殿和教堂的“高楼”是人与天神的联系,是基督徒的精神庇护所;而作为民居的“广厦”则是人与大地的联系,是“寒士”的身体庇护所。虽然同是庇护所,但其价值上却并不相同。一个是宗教价值观,一个是道德价值观。

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差别会体现在每一种视觉文化形象上,再例如绘画,比较南宋画家马麟的绘画作品《静听松风图》(见图19)与法国画家柯罗的绘画作品《宁芙与丘比特》(见图20),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幅作品中,画的都是山石树木和两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不同的是:一幅被称为山水画,一幅被称为风景画。这幅“山水”与这幅“风景”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呢?纯粹就描绘对象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差别。对于画家来说,有画法上的差别:一个是以勾线和墨色为主,一个是以体块和光影作为造型手段。对于一般观众来说,有视觉效果上的差别:一个是色彩单一,人物静物体积感弱,三维空间不够明确;另一个是色彩丰富,人物静物体积感强,三维空间明确。就主题来说,一个是着衣高士与伺童在静听松风,一个是裸体女神与小爱神之间在戏闹玩耍。就境界来说,一个是写意,意境深远,境界高妙;一个是写真,趣味优雅,但境界平平。这里就显露出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追求境界,西方文化追求真实。

可见,由于中西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中西艺术经典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和意境。所以,读艺术经典不但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培育人文关怀,还可以通过艺术经典直观地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增进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热爱,并激起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来更好的继承发展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兴趣。比较不同地域的视觉经典,会发现不同地域视觉文化的差异。同样,比较不同时代的视觉经典,我们也会发现不同时代视觉文化的差异。这里就不再赘述。

4 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应联合开展视觉经典阅读活动

既然视觉经典也是文化经典,阅读视觉经典也能够使读者掌握文化核心价值,那么,图书馆就应该像倡导文字经典阅读那样倡导视觉经典阅读。进一步的问题就是,图书馆应该怎样开展视觉经典阅读活动?

首先,图书馆员应该建立“读图也是阅读”的观念,不去轻视图文书和图画书,就像图书馆员不应该轻视那些走进图书馆的农民工一样。只有把读图与读字摆在平等的地位,视觉经典阅读才能被真正地重视起来。为了能够引导读者的视觉经典阅读,图书馆员也应该经常参与有关艺术和文物的鉴赏活动,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其实这也是图书馆员个人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完善精神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

其次,图书馆应该大力增加视觉经典的馆藏,开辟专门的空间建立视觉经典书库和阅览室,为喜欢读图的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做好视觉经典导读工作,帮助读者选择更好的视觉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高品位的视觉经典。古代视觉经典可分为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石刻、青铜器、陶瓷、玉器、民间工艺美术等几种类型,今天的图像则增加了摄影、录像和大量的设计作品,其中许多作品也已经成为视觉经典。

适合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应该是基础性、权威性的出版物。如:《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建筑艺术全集》、《中国书画典库》、《中国绘画全集》、《中国书法全集》、《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国传世玉器全集》、《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中国画像石全集》、《中国文物大系》、《中国文物精华大全》、《中国文化精华全集·艺术卷》等,都是中国古代到近代关于艺术观念的文献,内容全面,从先秦直到现代,涉及到中国书画、音乐、园林等各方面的经典图像。

针对大学生的视觉经典阅读推广更应该注重系统性,所以,如《中国传世名画》、《中国传世人物画》、《中国传世山水画》、《中国传世花鸟画》、《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中国瓷器收藏与鉴赏全书》、《中国青铜器收藏与鉴赏全书》、《中国玉器收藏与鉴赏全书》、《中国古玩收藏与鉴赏全书》、《中国美术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等等也都应是大学生视觉经典阅读的应读书目。而《世界美术全集》等图像出版物则是大学生感受其他文化核心价值的视觉经典读物。

第三,图书馆应该联合博物馆和美术馆,联合构建视觉经典阅读平台,在网上建立视觉经典数字图库。把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的经典藏品数字化后,链接到图书馆的网站,使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联合成为一个数字文化共同体,方便图书馆读者进入数字博物馆和数字美术馆,把图书馆的读者与博物馆、美术馆的观众融为一体。

图书馆还应该联合博物馆和美术馆开展视觉经典阅读活动。例如,在图书馆举办艺术展或文物展,让图书馆空间成为博物馆和美术馆空间的延伸,实现图书馆与博物馆和美术馆一体化。同时,请博物馆和美术馆的专家到图书馆来举办讲座,在读者、观众、馆员和专家的互动中促进视觉经典的阅读。

第四,应该加强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的视觉经典馆藏建设,进一步实现获取平等的图书馆价值观。

对于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的农民读者,更适宜他们的读物并不是视觉文化经典,而是道德性、通俗性的图像文本。正如前面提到的《孟母教子图》、《二十四孝图》、《男十忙图》、《女十忙图》,都能够对某些半文盲性的农民起到教育作用。像这样的传统图像还有很多,例如《太平有象图》、《福禄寿图》、《喜鹊蹬梅图》、《三羊图》、《负薪读书图》、《挂角读书图》、《五子登科图》、《鲤鱼龙门图》、《仙猴捧寿图》、《松竹梅图》、《四君子图》、《荷花图》等,都是读图就能识别意义的。这样的经典图像已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的视觉载体,它们承载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人文,表达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是传统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

农村读者是图书馆最应该关怀的群体,没有波及到农民的“全民阅读”是不完整的。由于农村读者的阅读水平所限,他们可能更需要读图。然而,图文书和图画书价格更高,农村图书馆经费更少,所以,图书馆应该从道义上呼吁各界大力支持农村图书馆的视觉经典馆藏建设。还应倡导城市图书馆下乡活动,以车载流动书屋的方式为农民提供视觉经典的临时阅览,刺激农民的阅读欲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完整的全民阅读。

5 结语

图书馆事业是高尚的,因为它始终在为全民阅读素质的提高而做出不懈的努力。图书馆事业是永恒的,因为它始终让人类沐浴着知识和智慧之光。

全民阅读活动重在“全民”二字。如果我们倡导的只是精英阅读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必强调视觉经典阅读。但是,“全民”中必定包括那些因知识水平所限而需要和喜欢读图的人,所以,图书馆不应该抛弃“全民”中这一部分读者,而应该努力为他们的阅读创造条件,使“全民”阅读活动成为名符其实的全民阅读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星言,王瑶.沪上白领阅读习惯调查昨天公布[EB/OL].[2011-05-02].http://www.ciicsh.com/ciicsh/content

s/193/6899.html.

[2]史蒂文·罗杰·费希尔.阅读的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82-183.

上一篇:优美好听的爱情句子下一篇:镇沅县县级“十二五”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