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运营管理

2024-05-21

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共6篇)

篇1:博物馆的运营管理

博物馆的运营:

博物馆的规模有大小之别,内容各种各样,资金来源及所属性质千差万别,其经营与管理是一个庞杂的课题,不同的博物馆有各自的渊源和传统,其资金募集渠道、管理机制和体制等都不完全一样。当前西方博物馆在投资、经营与管理方面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和议题。

一、博物馆的非营利性问题

博物馆的面貌虽然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定义也是一直处于不断地争议之中,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博物馆一直是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机构而存在的。公益性机构,欧美国家称为“非营利性机构或组织”。

“非营利机构”(nonprofit institution)是西方国家从法律、经济学、社会学角度对特定社会机构、团体组织的称谓。联合国社会统计署认为:“此类机构的大部分收入不是以在市场上出售商品或服务获得的,而是通过其成员或支持者的会费或捐赠获得的。”西方从事非营利机构研究的学者认为,非营利机构是介于政府公用事业和私营经济实体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社会活动机构。非营利机构接受政府补助、私人赞助和社会义务劳动,提供包括社会保健、福利、文化、体育、教育和宗教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为鼓励和规范民间机构从事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事务,一些西方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此类机构的性质、活动领域、职责、组织机制和评估标准,并给予这些机构以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制定了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非营利机构捐赠钱物和从事义务工作的税收优惠政策。

“非营利”是对博物馆机构性质的确定,而非对博物馆组织行为的限定。确切地讲,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但博物馆可以从事合法的经营活动,从事与自身性质、职能和社会形象相符的经营活动,通过提供社会需要的物品和服务获得超出成本的合理限度的收益。运营收益模式:博物馆虽是非营利机构,但出于生存需要并非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可以通过运营一些有利于社会的收益性项目弥补日常运营经费的不足,这些收益模式主要包括策划主题文化展览(赴外国或外省交流收取展费)、承接外来文化展览(提供展场收取场租)、承办小型商业会展和文化活动(提供特色场地收取租金)、策划主题出版物(如出版商合作)、开发销售主题工艺品、开展主题艺术品交易、兴办主题专业文化教育(如文物知识培训、历史培训等等)、开展主题旅游开发(如多馆串联打造成旅游线路)、提供文博专业业务服务(如文物鉴定、文物修复、陈列设计等)。

二、西方博物馆运营方面的理念

1、博物馆的资金来源问题

博物馆的资金支出包括:日常运转的人员经费:主要包括开放、研究、展览、保安、清洁、消防.服务等人员工资和运行功用;日常运转的基础费用:博物馆设备、设施等维护、维修费用;办公费用:办公设备、耗材、电话、传真等*包括部分讲座所花费的资金;藏品收集、展览、研究项目等。博物馆的资金基本分为两大类:博物馆的建设资金、博物馆运转资金和项目资金。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西方当代博物馆资金的来源,那只能是“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这首先得益于西方社会的发育,特别是西方一般来说,西方博物馆的资金相对来说都比较充足,资金来源的渠道也非常广泛。只有不太多的博物馆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例如哈佛大学的皮博迪博物馆(Peabody Museum)在每个展览之前都会开一个招待宴会,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和相关人士到场,“招待宴会”实际上是西方博物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获取更多资金支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被邀请的人通常是经常给博物馆捐助的人。有时博物馆也会通过招待宴来邀请人们“认捐”。

社会大环境缔造了关心和捐助社会公益事业的文化氛围。不错,从国民教育程度到基本文化艺术修养以及时社会公益机构的认识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确要比我们进步.在许多国家地区都有一大批。博物馆的铁扦支持蓄”。

西方的博物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性质:国家所有、公共所有、大学所有、私人或基金会所有。虽然每类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不同.但具体资金预算与管理的程序大致一样:由博物馆管理者和博物馆董事会(或类似机构)讨论决定,一般根据历年的预算情况、本需要增加项目、人员费用自然增长或减少等来决定。大多数博物馆馆长并不参与资金筹划,而主要由董事会募集,馆长仅仅对董事会负责来管理。

接受社会的各类捐赠对每家博物馆来说都是一条畅通之路。许多博物馆的建筑都是靠社会捐赠而得以建立的,一些社会热心人士或团体会参与资金的募集。个人或基金会的无偿捐赠、项目申请等是西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基石。特别是藏品来源方面,社会捐赠甚至已经成为西方博物馆的主要来源。门票在西方社会,很多博物馆是不收门票的,有不少博物馆是采用“建议入场捐款”的方式让观众看“心意”给钱,但仍有不少人是免费参观的。

2、西方博物馆的立法和法律管制

博物馆管理非常规范化,博物馆的管理呈现明确的阶层关系“董事会——馆长——部门主任——一般工作人员”。博物馆的管理主体是由一群代表公众利益的人所组成的董事会,其职责有以下:制定博物馆的方向与工作目标,并对此评估;馆长的聘任与解雇;寻求经费。馆长是由董事会聘任,其职责:负责执行董事会的各项决免聘任各部门人员,日常行政和管理。部门主任由馆长聘任,其职责:负责执行馆长的决定:具体落实项目,日常工作。部门主任是博物馆的中坚人员。西方的博物馆在部门设置上,实行的是垂直管理.和我国博物馆实行的“三部一室”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博物馆按照学科门类分为若干部门.每一部门设一部门主任具体负责,通常都是资深人员担任。馆长以下的工作人员并不会和董事会发生直接的关系。

西方诸国与博物馆最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就是捐赠者在所得税上的法律赦免。博物馆被视作社会公益性机构,企业团体或个人向博物馆捐赠藏品、资金或物品等,均可获得所得税、遗产税等方面的税收赦免。所赦免的额度,每个国家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别,基本获得等额的税收豁免。正是有了这样的法律规定,所以博物馆长期以来一直获得比较规范的计会资助和持续支持。

3、博物馆的社会资源与博物馆之友

西方博物馆发展中一个值得借鉴的重要经验就是善于和充分利用各种有益的社会资源。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和联系。加强与社区民众的广泛联系,加强与博物馆的志愿组织。西方博物馆在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方面已经和社会达成良性互动。

4、商店、餐饮等附属设施的经营经验

西方大小博物馆都十分重视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服务,这一点也充分反映在他们重视经营博物馆商店、附属咖啡馆和快餐店等设施的行动中。

博物馆商店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开辟出专门的空间作为商店之用。博物馆学的研究之中,甚至还有讨论商店、餐厅和咖啡馆的例子。可见,博物馆商店、咖啡馆和快餐店附属设施并非可有可无,任意设置,其个有很大的学问。纪念品商店(含书店)的经营一自是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而且在经营商店上的确有一套成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值得借鉴。比较重要的几点是:一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免税等优惠政策,同时严格经营和管理,绝不超范围经营;二经营品种的丰富与品牌观念;三发展多元化的经营与协作网络;四会员制与网上商店的经营新方式。有的博物馆将博物馆商店经营得非常有声色.已经成为博物馆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大补充了博物馆的经费。在这一点美国的博物馆似乎非常成功,很早就采用合作联盟的形式。早在1955年,美国的博物馆界就创建了一个非营利国际性组织“博物馆商店协会”。商店、书店、纪念品店。有的大博物馆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史密森博物馆等这项收入每年都过亿元。

三、美国博物馆的运营理念与文化产业

1.市场化的运营理念和运作体系

美国的博物馆在保持自身非营利公益事业机构性质的基础上,立足于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大量地引入了市场化的理论、方法,建立起了符合其外部环境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这也是美国博物馆界目前广泛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一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博物馆之所以无论从收藏品数量规模、博物馆的设施建设到公众服务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正是得益于博物馆界引入了市场化的运作体系和理念。也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美国博物馆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其公益事业机构的色彩。如果我们抛开这些争论不谈,仅对美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的话,近年来美国博物馆的确在很多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博物馆发展所提供的有力支持,同时也与美国博物馆大力拓展文化产业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美国博物馆而言,他们通常是将自身作为一个“商业”运作机构看待。换句话说,美国博物馆在进行运营管理时,通常作为一个文化领域的产业来运作,只不过两者之间衡量生产价值和赢利的标准不同而已。博物馆是以文化产品来赢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进而取得相应的支持,以便使博物馆得以进一步发展。

2.博物馆品牌意识与形象树立

美国博物馆通常都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十分重视自身形象的确立和维护。这表现在美国博物馆一般都会引入企业运营中的CI(Company Identity)理念,设计制作醒目、统一的博物馆标识,并且将此标识应用于博物馆的宣传资料、管理文件,甚至员工名片上。此外,为了维护博物馆的良好形象,美国博物馆非常重视建立与社会各界的良好关系,特别是与媒体的关系。如《纽约时报》的艺术专栏经常会刊载一些有关博物馆特别展览的艺术评论文章,这些评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博物馆的形象,因此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负责公共关系的部门在举办相关文化活动时,及时与他们进行积极沟通,以期得到正面的支持。他们善于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对外界一些有损博物馆形象的行为进行回应,以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品牌。

3.经营管理人才的引入

美国博物馆在保证博物馆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还尝试引入外界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作为博物馆相关经营活动的管理者。因此近年来,一些没有任何博物馆相关工作背景的经营管理人员在美国博物馆担任了十分重要的岗位。这些人才的引入对博物馆事业的运营和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认为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和市场运作理念,并拥有管理能力的博物馆业务人员将比单纯的经营管理人员更了解和熟悉博物馆事业运营规律和经营理念,因而更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

4.独具特色的资金渠道

美国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当广泛。除了博物馆门票收益外,还包括政府拨款、与博物馆相关的各类纪念品的销售、博物馆会员费、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捐赠、专项基金运作收益、授权和特许销售费以及借展费等。

基金运作收益:所谓基金是指个人或团体为了支持博物馆的发展,通过专项捐款设立的博物馆专项基金。美国法律规定,博物馆不得直接动用基金本金,只能使用基金本金所产生的部分利息或投资收益,而且基金利益或投资收益也必须按一定比例充实到本金中去,以保证本金稳定增长。同时,为了保证基金运作能够持续得到收益,美国博物馆的基金一般不是交给本馆的业务人员操作,而是专门外聘职业经纪人负责研究和推荐项目,以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管理经验。

捐赠收入: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个人或企业团体支持文化事业的资金或实物捐赠,在税收等方面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捐赠也成为个人或团体致力于慈善事业、树立公众形象的社会风尚。长期以来,美国博物馆界与社会各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加强与捐赠方的沟通联系,以拓展捐赠来源,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通过多年实践,美国博物馆形成了丰富的筹款经验技巧和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模式,同时,美国博物馆的筹款工作也日益出现职业化的趋势。在美国的博物馆中,一般都会设立一个负责拓展资金来源的部门——发展部(Development Department),专门负责募集的发展资金。

会员费: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公众加入到支持博物馆事业的行列中,美国博物馆不仅十分重视博物馆会员、博物馆之友,而且其相关活动也十分丰富。而博物馆所收取数额不等的会员费也积少成多,成为美国博物馆筹措发展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

博物馆经营收入:为了满足博物馆观众的各类需求,美国博物馆内一般都设立专门的经营服务部门,为观众提供语音导览、纪念品销售等服务。其中纪念品的销售每年为博物馆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益。

美国博物馆的纪念品销售之所以比较成功,第一,是因为博物馆内所销售的纪念品“特立独行”,具有“排他性”。一般而言,美国博物馆开发的纪念品都是立足于本馆独具特色的收藏品,不销售其他博物馆的纪念品。换句话说,观众在观看完展览后,只有到这家博物馆才能买到与之相关的纪念品。第二,美国博物馆销售的纪念品很注重产品品质。美国博物馆所销售的纪念品一般都制作精致,且附有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糖果盒,也会在背面标示出装饰图案所取材的藏品时代和相关背景知识。所以,美国的普通民众往往将博物馆的纪念品作为一个高雅、有品味的礼物赠送给朋友。第三,美国博物馆的纪念品种类齐全。既包括我们通常所见的画册、明信片、服装、首饰,也包括一些高仿真的复制品、专业艺术书籍,可以满足各类观众的不同需求。

授权和特许经营费:美国博物馆的另一个资金来源渠道就是通过授权和特许经营所取得的收益。博物馆在美国的文化生活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些企业也会围绕着博物馆生产出相关的文化衍生品。但是在法制健全的美国社会,未经授权私自生产、销售博物馆的文化衍生品将会受到很重的处罚,因此这些企业通常都会交纳给博物馆一些费用,以求得博物馆的特许授权。此外,博物馆在不损害本馆经营服务部门权益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内部的经营场所给外部的企业经营。这些特许经营活动,既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减少了博物馆自主开设相关服务设施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5、各具特色的服务经营模式

美国博物馆的服务经营大体可以分为馆方负责经营项目和非馆方负责经营项目两类。其中馆方负责经营的主要包括与博物馆藏品相关的各类纪念品的开发与销售,而非馆方负责经营的主要包括餐饮等服务业。

美国的博物馆在馆内一般都设有规模不等的纪念品销售部。它们大都设置于博物馆的主出入通道附近,以便使观众在参观完展厅后可以很方便地购买相关的纪念品。有些博物馆的纪念品销售部甚至还专门辟有一个直接对外的出入口,以满足一些只想购买纪念品,而不想参观展览的公众的需求。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的一个出口就直接通向馆外,很多购买艺术类画册的学者可以很方便地出入。据研究,博物馆观众在观看完一个展览后,会对与展品相关的纪念品有兴趣,并产生购买欲。因此,在一些大型博物馆的不同展示区域附近(有时甚至就是在展厅的出口通道上),还专门设置有与特定展览相关的小型纪念品商店,只销售与这些展览相关的纪念品。

除博物馆内设置的纪念品销售部以外,一些博物馆还在机场、大型购物商场开设有纪念品销售柜台或专营店。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在纽约的梅西百货商店(Macy’s)、肯尼迪机场,以及法国卢浮宫、德国等地开设有多家纪念品商店。这些设于馆外的纪念品商店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

除博物馆自营的商店以外,博物馆还出租一些场地供外界的商家开设服务类的商店,类别大多只限于餐饮类。如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内的服务区,就开设有麦当劳、Subway等各类快餐专营店,而且其售价要远高于博物馆外的同类餐馆。

篇2:博物馆的运营管理

何思迪 40817034 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相对而言,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至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基本上是各级、各类博物馆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在操作运行。

一、陈列中文物保管之现状

我国博物馆种类繁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且各馆情况、条件不一,管理的要求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各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权的归属没有统一规定,据笔者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文物由陈列部门从库房提出,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保卫部门和保管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保卫工作,保管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这种方针是目前博物馆最常见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在文物工作上富有经验,对文物的管理手段比较科学、规范,熟悉和掌握各种文物的保养知识和方法,对陈列中文物从管理和保护上都较为有利。不足之处在于,保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是库房文物保管,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很多单位并不派专人管理,容易发生保管人员疏忽管理。

第二种方式是:展厅陈列的文物安全工作仍由保卫部门负责,文物管理由陈列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在临时陈列中最为普遍。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陈列部门参与整个陈列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对文物比较熟悉,了解各种展具性能。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工作中,陈列设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设计和布置陈列,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文物的艺术氛围的烘托营造上,对文物的保管工作缺乏主动意识。而县陈列部门一个陈列结束后,主要工作重点是放在下一个陈列上,不可能有精力考虑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在此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相对薄弱。

第三种方式是:陈列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宣教部门和管理部门。陈列中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宣教部门负责,保管部门负责文物的保护工作。这种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由于展厅是宣教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他们每天进出入展厅讲解,比较熟悉文物展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种方式不足之处在于,宣教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讲解接待,对文物保管工作缺乏专门的知识和经验,不了解文物保管工作相关的工作手续、程序及要求,而且宣教部门人员变动也较大,不利于文物的管理工作。

第四种方式是:展厅日常安全由保安公司、物业等部门负责,文物的保管工作由馆有关业务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大都在行业博物馆。在此种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最为薄弱。由于很多行业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各单位部门中抽调组成,缺乏文物保管工作知识和经验,难以及时解决陈列中文物的各种问题。

由此可见,在目前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中,无论哪一种方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操作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未达到文物保管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管理水平。

二、陈列中文物管理的完善方案

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工作,虽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但在工作中,有库房文物管理的经验和制度可借鉴。各馆可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馆陈列中文物管理的办法和制度,使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

1、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陈列中文物由保管部门主要负责,陈列部门和保卫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协调管理的方式较为合适。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是各馆主管文物的主要业务部门,具有文物保管工作经验。陈列部门是陈列、展览设计制作部门,最熟悉文物的陈列方法和位置,比较了解展具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保卫部门负责展厅的安全工作,最了解日常情况。负责中央空调、照明系统的行政部门,掌握包括温湿度、照明设备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展展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但责任分工相对明确,工作也比较协调,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2、制定明确的提取、交接制度

陈列中文物的提取,应严格按文物库房的规章制度执行。应按要求设计正规的文物出库提借单据,单据栏目包括文物名称、编号、时代、完整程度、提借和归还日期、备注等,还要有馆领导、部门领导、提借人的签名。文物提借单必须一式两份,由借入部门和借出部门各持一份单据逐件、逐项,经清点、检验后再提取。

陈列部门提取文物布展结束后,对陈列中文物的交接必须规范化,可借鉴文物出库交接制度和提借单据,设计文物交接单,逐件、逐项编写。文物交接单应根据展厅文物管理部门来填写份数,交接双方或几方现场逐件、逐项检查文物状况,清点文物数目后再交接。

3、制定陈列中文物的建档制度

博物馆有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展出的文物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在展厅中陈列,展厅实际成为他们的存身之地。因此对基本陈列中展出的文物应该以展厅为单位,建立一套固定的文物档案。档案中包括文物方位图等陈列竣工图;完整的文物交接帐单;用于照相、研究、复制等工作的文物临时提用出借单;各种因素影响文物的处理记录单。对于临时陈列的文物,借用陈列部门的交接单、文物陈列的方位图管理即可。此外,监测的温湿度、照度、红外光和紫外光、空气污染度等环境质量数据资料,防火和防盗监控资料数据也要作为技术档案保存。

4、进行文物的定期检查

陈列中文物除建立必要的文物单据、帐目、档案进行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全面定期检查文物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不同于展厅每天或每月一次进行的文物检查,而是要根据文物交接清单全面清点陈列文物,必须每件清对和记录,做到物和帐相符合。定期检查制度的时间以半年一次为宜,最长不超过一年。

保管部门应不定期到展厅检查文物,定时放置防虫、防霉等药物,注意了解展厅温湿度、空气污染等情况,发现有虫、霉、蛀等自然破坏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对陈列中文物的破坏。除此之外,陈列部门也应经常检查陈列展具情况,防止展具的因素破坏文物。

篇3:浅析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关键词:博物馆,免费开放,运营管理,必要性

当免费开放博物馆这一举措正式被实施之后, 很多人都开始参观博物馆。然而随着不断增加的参观者, 这给博物馆带来了很多问题, 如:安全问题、保护文物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让博物馆开始思考如何管理博物馆, 如何保护好博物馆中的每一件展品。

一、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必要性

博物馆中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 其可以将我国的社会文明展现出来。在每一座城市都有相应的博物馆, 但是去博物馆参观的人是少之甚少。为什么参观博物馆的人那么少呢?究其原因在于博物馆的门票较高, 人们不愿意将钱花在参观博物馆上。通过免费开放博物馆, 可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更好的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二、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所面临的问题

(一) 多样化的观众结构。当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参观博物馆。在以前由于参观博物馆需要收取门票, 因此参观博物馆的群体往往是旅游群体、学校群体。然而当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 观众结构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参观者数量的不断增多, 难免会出现乱扔垃圾、破坏展品等现象。同时参观者数量的增多也会导致博物馆内的二氧化碳增多, 从而对展览室的温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终影响到展览室的书画。

(二) 博物馆缺少运营资金。当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 博物馆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即:资金问题。免费开放博物馆这一措施降低了博物馆的门票收入, 同时还增加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从硬件设施上来讲, 我国博物馆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不断增多的参观者会增加保护博物馆文物的难度。通常情况下, 每个博物馆要专门设置讲解员、清洁员等, 以此来保护博物馆的文物。再加上博物馆还要为参观者设置一些歇脚的设施, 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

(三) 博物馆缺乏专业的人才。随着不断增加的参观者, 这导致博物馆急缺专业的讲解员、管理员。目前博物馆中的讲解员他们所学的专业与讲解工作并不对口, 并且他们自身的能力较低。在讲解的过程中, 他们仅仅死记硬背讲解词, 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从而无法满足参观者的各种需求。博物馆的运营资金往往来源于国家拨款, 这就导致博物馆缺乏竞争意识。

(四) 博物馆发展进入瓶颈期。当博物馆刚刚实行免费开放的政策后, 很多人都会去参观。然而当这些人参观完免费的博物馆之后, 他们的参观热情会大大减退。在这种状况下, 博物馆如何吸引人们的眼球, 让人们重新再进入到博物馆。博物馆管理人员要注重文物的摆放形式, 让参观者在参观的过程中真正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只有这样做参观者才愿意再一次进入到博物馆中。

(五) 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博物馆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并不赞成免费开放博物馆这一举措, 他们认为免费开放博物馆有害而无一利。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作为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他们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让观众真正喜欢上博物馆。

三、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措施

(一) 构建完整的、科学的管理机制。在以前博物馆的运营资金来源于国家拨款, 要想真正改变旧体制, 博物馆要弄清楚自身的责任、政府的责任, 按照政事相分离的原则来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同时博物馆还要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借助客观的考核方法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都激发出来。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其必须要具备服务意识, 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比如:博物馆可以参考人流量的数据来适当增加卫生间等, 以此来提高参观者的满意度。

(二) 增加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渠道。从相关的规定中, 我们了解到:在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 政府会给与博物馆一定的补助。但是博物馆要想正常运营下去, 仅仅依靠政府的拨款是不行的。博物馆管理人员要将博物馆潜在的资源挖掘出来, 通过利用这些资源来获得相关企业的赞助, 从而给博物馆带来一定的收益。另外, 博物馆还可以销售旅游纪念品、文物图书等, 以此来增加博物馆的收益。当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 那么博物馆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硬件设施、聘请专业的人才, 以此来推动博物馆的长远发展。

(三) 加大人才管理力度。博物馆既是展示文物的机构, 又是接待观众, 给观众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鉴于此博物馆要始终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 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着服务意识。许多大学生都喜欢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管理人员可以抓住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运用招聘志愿者的形式来为博物馆的发展引进先进的人才。

(四) 博物馆资源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当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 博物馆还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发展数字化博物馆, 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博物馆。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博物馆可以以动态的方式来将静态的产品呈现在参观者的面前。现阶段, 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博物馆开始运用了三维动画等技术, 让参观者更为直观的认识了历史。

总结

免费开放博物馆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公民的素质, 还可以增强公民的文化内涵。尽管在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 博物馆面临着运营管理问题、资金问题、安全问题等, 但是博物馆要在发展中总结经验, 以此来推动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浅析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篇4:博物馆的文化创新管理浅析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新;管理

J·V·纽堡(Joseph veach-Noble)作为美国博物馆协会杰出的主席,在《博物馆通讯》上发表《博物馆宣言》已经整整20年了。在《宣言》中,他把博物馆所担负的基本职能简明地概括为五点,即收集、保存、研究、说明和展示。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启迪和审美功能。如何担负起博物馆的职能,在我国发展博物馆的短短几十年,如何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先进的创新管理机制,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运作到博物馆中,文化创新管理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长期以来,博物馆的管理还是沿袭着自己的传统模式在运转,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引进现代化管理机制,实施文化管理创新。

一、要做到文化上的创新首先应当整合社会文化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建立起文化产业的平台,应用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文化创新体制,构筑起文化管理的系统工程,同时要借助企业管理的模式。拓展文化体制创新发展的思路,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和方法逐步引导受众、吸引受众、将公众注意力吸引到博物馆中来,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如“公共媒介、文化经营管理学、公共文化管理、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等,将文化艺术、文博考古、新闻采编、文化经营与服务、网络文化等多个文化产业资源整合,通过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文化资源整合,链接到传统的文化遗产管理学和博物馆等各个方面,提升受众审美情趣、文化胶着点和美誉度。

二、整合并实施实行制度、文化、管理方面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大众传播、品牌建设、提升服务功能。运用企业管理的创新机制,建立ERP管理系统、分配管理权限给博物馆的文物管理、行政办公、安全防范等各个职能部门。由信息编辑人员发布给后台网络权限人员,建立国家政策、文博法规、信息公告、文博动态、鉴赏等频道板块。发布公告、新闻、动态信息要及时更新、内容完整真实、论坛发布系统要吸引受众,同时要在平面媒体、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上要大力宣传博物馆网站,吸引公众参与热情,集思广益,引起关注,引发讨论。同时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反馈,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加强博物馆之间相互合作或互通信息,随时相互查询相关资料或通报信息。如文物信息链接、博物馆链接,提供最新的考古发掘的情况报告等信息共享系统。开展业务交流等。

博物馆网站信息内容的丰富程度、信息准确性、教育性、文化性和娱乐性新颖程度也决定受众真正走人博物馆,立足于文化遗产实体带给观众真实的体验,这也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把传统作为创新的基石,文化遗产信息采集要做到真实性和全面性,这就使得博物馆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和数字化更好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转换平台,真正做到从社会中来、回归于社会。

三、藏品数字化管理以及文物展陈营销和宣教技巧方面要有所创新

针对现有的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为不同用户提供数字化的辅助决策、科学研究、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教育培训和游戏娱乐等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同时开展有重点、科学的藏品征集品类、为以后的各种主题展览做铺陈。同时对藏品品类的专业研究,编撰各种宣传品,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声音、图像、动画等手段将互动、体验式的教育模式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可根据各种服务对象,比如学生、残障人士、老年人、外国人等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宣传计划和宣教手段。印制经济实惠的陈展文字册页等多种资料,为观众提供语音导览器、博物馆概况及馆藏文物介绍触摸显示屏语音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满足不同类型的观众需求。在策展方面,要提高展陈技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定期举办展览、竞赛、对话、会议、科学沙龙等多种形式,激发公众对藏品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好奇和参与热情,向最广泛的公众展示自然科学和艺术成果。

博物馆发展还要统筹好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博物馆的内部因素包括收藏、专业人员、馆舍、设施、资源、组织体制、管理制度、发展战略规划等,外部因素则有社会发展状况、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区人口、自然环境、用户需求等。随着博物馆日益被社会有意识地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系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外部环境条件对博物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博物馆工作者一定要切实将博物馆发展置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中,结合文化需求热点进行创新,不能囿于自我发展需求的小圈子里设计博物馆的特色。

管理是一种文化的过程,是从制度到文化,文化渗透于制度,再上升为组织文化的交互过程。制度与文化的渗透并融合,体现着管理从以约束人为中心的“物化”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人陸化”管理的转变。

博物馆的文化建设需要文化管理人才,这也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方面重要的一环,各种制度执行的关键是人,将真正适合的人才配置到适合的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文化体制下的人才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对文化人才的开发、激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科学定位,对组织战略、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进行定位;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测评、选拔机制,将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三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组织、领导、控制其工作行为;四是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制,激励人才的工作热情;五是建立合理的人才开发体系,只有让人才永远保持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工作能力,作为博物馆这样的文化事业才会获得蓬勃与持续的发展。

当今,具有大众传播、策划能力的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显得更为稀缺。复合型人才必须有专业文化知识,懂得文化艺术产品的衍生过程和规律,还要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的能力,包括决策能力、规划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文化管理人才应该具备商务管理、组织心理学、传媒学、设计等能力。

文化管理是一门创新科学。通过文化管理人才高超的资源整合的能力,利用宣传手册、报纸平面媒体、电视广播、门户网站等多种媒体形式、文化产业、民间组织等方面的协会以及其他有效文化资源联合、集成创新,这也为文化管理人员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博发展需要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通过文化管理人才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市场的敏锐度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进行市场化的营销管理模式,将文化产业链条延伸。与成熟的文化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营销模式,适合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的文化产业机制与新的管理模式,确立博物馆新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文化担当作用和公共先进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更好地为民生和社会服务。

篇5: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的论文

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

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

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

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

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

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

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

(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

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

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监督,是博物馆提升自己不可缺的宝贵资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的关系,强化健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从内部和外部促进博物馆绩效的提高。

三、博物馆实施绩效管理实施方向

谷峻岭: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

(一)争取博物馆发展管理的自主权

为全面有效地推行绩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事分开的核心是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下放权力,让事业单位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再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对于带有强制行政命令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展览陈列等)或公共产品(例如为配合该地区举办的某项重大活动而举办的展览活动等),行政主管部门除保障资金来源、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外,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落实。同时博物馆也应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之际,力争减少直接干预,尽量摆脱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力求获人事和财务的自主权,拥有人员配置和资金支配的权力,按照博物馆行业性质和宗旨,确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实施博物馆绩效管理的理论前提,也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建立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

建立博物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既可以使博物馆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能对博物馆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博物馆确立相关级别提供依据。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硬件”方面,一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体量,包括展厅、公共设施、库房、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等方面在建筑体量、安防、技防、通讯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软件”方面,包括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三)建立公共责任机制

博物馆应在仿效私人部门责任机制基础上对传统责任机制进行改进,将传统复杂而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转变为二个导向的责任机制,即以结果和观众为导向,用实际收到的社会效益衡量组织绩效;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博物馆直接对员工、观众和社会责任机制。

(四)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推行博物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紧编制、满负荷、高效率”的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的结构,优化馆内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实现博物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用人自主、人员自主择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的新的机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博物馆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博物馆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在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活力。

(五)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博物馆同其他依靠XX吃饭的单位一样,在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成效之前,绩效成绩利用难以在博物馆的管理体系和分配体系中起到应有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篇6:关于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研究

博物馆是时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办得如何,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地区的博物馆如何,则往往体现这个地区的文明水平。因此,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管理这个大范畴中的一部分能否立足于社会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这不仅取决于它能否充分向世人宣传和展出它的收藏品,而且还取决于它有无能力研究、保护和管理好这些收藏品。在我国众多的博物馆中,中小型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珍藏着一大批历史文物资料,在传播地方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地方的文化中心、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教育中心。而中小型博物馆在保护和管理好文物藏品方面的工作是博物馆的工作基础,这个基础工作做不好,其它的工作则难以展开。藏品管理在博物馆藏品保管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的藏品管理为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中小型博物馆的地位和意义。在我国,中小型博物馆一般是指市县级博物馆,这类博物馆的业务活动主要是面向本市、本县、本地区的,它们的藏品、展览、研究和服务对象也都是以本地区为主。

(1)最近几年,随着各地市县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对中小型博物馆建设的日渐重视,再加之各基层文保单位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为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渴求,而建立市县级博物馆纷纷涌现。它也使得这些市县在自己所辖范围内出土和发现的文物及标本能立足本地,更为经常和方便地对当地公众展出开放、宣传教育。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能够表现本地文化历史特征的器物,更成为各中小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样,中小型博物馆成为国家最基本的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单位。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就是向公众介绍和弘扬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民俗、风情、成就、人物等,使人们受到教益,得到感奋,丰富知识。中小型博物馆更有效地增强了这种功能。由于它的区域性比较强,距离当地居民比较近,使本地区的人们更容易对博物馆产生一种亲近感,因为它所展示的内容都是与这个地区的时代变迁、生活传统等相关联的事物,成为人们重温历史、发现自我的第二课堂,所在地的居民会把博物馆看作一种骄傲。

(2)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博物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水平我的标志之一,博物馆已经成为文化历史的象征和见证物。目前我国省级以上博物馆已经基本完备,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将逐渐由大城市转向了中小型城市,由大型综合类转向中小型专题类。我国星罗棋布的中小城镇为博物馆的进一步全面普及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化宣传教育阵地的逐渐扩大和巩固,中小型博物馆的社会地位越来越突出,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和方式在现代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一段时期以来,不少省级大博物馆办得不太活跃、不太景气,内容和形式显得有些陈旧和呆板,有的甚至只是坚守多年不变的陈列阵地,这就不免有点门可罗雀难以为继了。

(3)中小型博物馆为博物馆界带来了新气象,它受到了越来越多 的人们欢迎和喜爱,同时它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表明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未来博物馆的发展将是日益增多的中小型博物馆的建立和完善。在世界各国,不同种类、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中小型专题博物馆迅猛发展,其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它们再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遗产,正在形成博物馆系列和群体。可以看出,博物馆走向小型化、专题化、多元化是博物馆学界出现的新曙光。小而专的中小型博物馆“以其独到之处,令人开眼界、长知识、宽胸襟,使人得到更纯粹、更持久,更非同一般的经历和享受”。

(4)中小型博物馆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它能够为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化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愈来愈深刻的作用。

二、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问题研究。我国拥有5000年悠远历史,现各类文物总数达到两千万余件,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除供研究收藏外,大部分文物都将会通过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但通过调研,在博物馆建设“热潮”中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重硬轻软,即重建筑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具体表现在各地方把博物馆建设列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来对待,关心的是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和建筑外观,而对馆藏的文物保护及陈列展示不注重,这些无知行为不知会让多少珍贵的文物受损。目前从文物部门统计的数据来看,在全国2200多家博物馆中,共有馆藏文物1236万余件套。在这2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小型博物馆,有公立博物馆也有私立博物馆。博物馆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现代文明的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公众文化的服务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藏品是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的关键依托,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加强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的中小型博物馆因诸多方面的原因,馆藏文物遭受了另类待遇,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管理,许多情况令人深思和担忧。

(一)藏品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藏品本身的规模和质量上说,中小型博物馆无论在收藏品的数量、门类、品种,还是藏品的质量、档次上都无法与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普遍面临藏品数量不多、门类不全、品种单

一、重复较多、档次不高等问题。从藏品的信息量上说,中小型博物馆一方面由于研究力量的缺乏,藏品所蕴含的信息无法得到充分的揭示;另一方面也由于上述藏品本身的局限,一般都不具备研究级的藏品体系,给藏品的系统研究和深层揭示带来困难。这是制约中小型博物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瓶颈。

(二)藏品保护硬件差文物的保护需要良好的条件,而大部分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管理条件差。一是长期以来,很多中小型博物馆没有像样的库房,还有的利用旧房改造库房,潮湿漏雨,环境较差,面积严重缺少,藏品拥挤,远远的达不到藏品保护的要求。二是设备设施老化,有的甚至缺乏一些基本的保护设施。库房建设或改造未考虑文物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和防尘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文物自然损坏严重,在藏品的保护设施方面也缺乏条件,有些藏品就用包装纸一包摞在一起,更谈不上使用囊匣保护;同时,不论是库藏品或是陈列品都仅有几个框子,几个柜子,再加点防虫、防潮剂,未采取其它保护措施。常常会看到一些珍贵文物放在普通的商业橱窗中进行展示,对文物根本谈不上任何保护。这些文物现在看起来没事,但到了我们子孙再去观看的时候,估计就变样了。此外,在防火、防盗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考虑,近几年来,由于防火、防盗造成的文物损坏也屡见不鲜。如:湖北省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九鼎八簋”因被资质不合格的装修公司承揽展柜而损坏。有的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更不要说自动报警系统、烟感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保护措施。

(三)是目前我们的环境对文物的损坏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严重,空气质量的劣化,特别是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增加,对文物藏品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同时,藏品的照明也对一些光敏物质造成一定损害,加快了文物的损坏速度。

(四)藏品的底数不清造成管理混乱。藏品在库房内随意堆放,自然损坏、人为损坏极其严重,不利于文物的保护。由于藏品的底数不清,影响了展览的质量,影响了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例如,有的馆,因不清楚有哪些文物藏品,该上展线的没能上去;有的馆自己有这类藏品,因不清楚,反倒找别人借文物展出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屡屡发生。由于藏品的底数不清,有的馆账物不符,账上查不到,实物又不知放在何处,库房管理混乱以至被盗,甚至监守自盗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馆还曾出现过馆长为了创收,擅自批准出卖账外藏品的现象。

(五)藏品保护资金严重缺少。文物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文物保护和阻碍文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文物保护方面国家级的大馆、老馆没什么问题,都还算做的较好,但一些省、地级中小型博物馆的状态确实让人忧心忡忡,缺乏安全感,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在这方面的预算少的可怜。中小型博物馆一般是地方的非营利公益事业单位,财政支持力度小,而且有的地方并未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加之全国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不能强,门可罗雀,经营收入少,导致文物保护资金严重缺少。由于没有资金投入,馆藏文物的保护保管问题无法解决,更谈不上花更多的资金来投入文物的征集。

(六)藏品保护技术手段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中小型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严重,而加之博物馆的现代化保护技术水平差,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停留在看看数量、查查温度的工作层面,对馆藏文物中遇到的特殊问题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特别是在文物修复和复制中遇到的种种棘手问题。没有设备和技术来解决,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如:国家级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福建省福州市的侯县祥谦陵园108件珍贵名人字画发生霉变。同时,博物馆是一个清水衙门,需要的是热爱博物馆工作,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一般的中小博物馆,单位条件一般,待遇不行,人员流动困难,专业人才进不来也留不住,加之文物保管岗位人员本身流动频繁,又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导致岗位人员业务不熟悉,专业技术能力差。大多目前仍处于较为原始的手工管理阶段,中小型博物馆专业工作技术含量都不高,藏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附加值偏低。无论是藏品的登记、编目、管理,还是藏品的修复、保护、陈列和研究,都处于较为落后的手工操作阶段。

(七)藏品保护意识弱。有的部门、单位领导分工不明确,缺乏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意识,认识不到文物的价值所在,过分的关注其经济价值,而不关心文物本身的价值,导致人为损坏现象严重,甚至有的监守自盗,还有的担心因文物损坏受到处罚,影响仕途,隐瞒不报。如:盐城市博物馆一批珍贵文物“蒸发”。再加之有时单位效益一般,有的单位小博物馆就几个人,领导也就只关注一下日常性的工作,对文物保护漠然置之,有的对自己的家底都不了解。有的一般职工,对藏品的保护更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守好一栋房子、收好一点票子、管好一个章子,就可以了,天天打开门售票,关上门睡觉,不能正确认识藏品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八)藏品保护缺乏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的藏品保护管理制度是博物馆藏品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则,目前大多数中小博物馆的藏品,少则几百件,多则几千件,上万件,但很多的博物馆内部管理制度差,缺乏一套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科学管理制度。藏品登记分类混乱、入库排架无序、编目统计不清、建档内容不齐等现象严重。加之保管员的素质参次不齐,不熟悉基本操作规程,导致人为损坏严重。此外,还有的民间博物馆更是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导致藏品保护管理不善。

三、对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建议博物馆的藏品是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的关键依托,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具有其独特和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加强中小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管理对于发展建设中小型博物馆也具有非常重大意义。

(一)藏品管理工作既要科学化又要法制化。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职能,决定了它必须进行科学化、法制化管理,并与其他业务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博物馆的整体化管理。我国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博物馆馆藏文物已经有了一套法律法规和较为科学的管理办法,为博物馆科学管理藏品做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制度严密,讲究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一般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制度有登记提取、库房管理、藏品核查、温湿度记录、防虫防霉消毒、钥匙管理、特殊藏品保密、库房进出人员登记、藏品管理奖惩制度。这些制度对藏品的登记、提取、核查和利用,及库房的湿度、入库出库、防虫防霉和钥匙分管等做了具体规定,是藏品管理人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保证。2002年10月新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和《实施细则》,根据新形式对馆藏文物做了修改,对馆藏文物移交、调拨、交换、借用的手续,及修复、复制、拍摄、拓印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只有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和法规,藏品管理人员在从事实际工作的时候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和法规一旦通过,就必须严格执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切违反制度和法规的行为,均应受到相应的处罚,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法定程序。一件文物的入藏,从接收、鉴选、登记到编目、制档要经过多个程序,仅藏品记录就有入库文物凭证、藏品总登记账、分类账、藏品卡片和藏品档案,而且每件文物的入库时间、完整程度和来源等原始资料,照片、绘图、拓片一应俱全,这些记录都是正式的法律文本,具有法律效力。文物一经入藏,藏品管理工作人员就负有保护它们的法律责任。所以,博物馆藏品管理是一项责任重而又复杂繁琐的工作,这就需要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担负起管理和保护文物藏品的职责,做到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条例所规定的: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二)藏品管理工作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各种观念和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近年来,文物走私猖獗,馆藏文物失窃案件也时有发生,如近期承德外八庙和景德镇某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就是其中极具典型的案件。所以,在建立健全现有的藏品管理制度的同时,提高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情操显得更为重要。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热爱文物藏品保管工作,充分认识保管部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藏品保管人员要洁身自好,不得收藏文物和参与文物经营活动,严禁利用职权,侵占国有文物,禁止将国有文物赠送、出租或出售给其他单位、个人。严守国家机密,不得擅自公开文物藏品的重要信息和资料。发现文物被盗、被抢或丢失,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法定程序,以防文物遭到灭失或损坏,发现文物损坏或减少,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实事求是,坚持原则。藏品保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保证数据材料的正确可靠,核查时严禁虚报谎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博信息化已是国家文物局“十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文物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物藏品管理信息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藏品保管工作水平和管理利用效率,而且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我们要积极的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展开技术性保护,以不断的实践促进技术的提高。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提高保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树立热爱博物馆的职业道德情感,对现有岗位人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要留住现有的人才。中小型博物馆的成长离不开专业人才,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留住一些热爱博物馆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从业人员。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教育、工资福利等方面要大开绿灯。要吸引外来的技术和人才,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技术是一个区域化、国际化的技术,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内、国外的许多同行的技术。可以考虑从外单位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借他人之学,为我所用。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发布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规范(试行)》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这就要求藏品保管人员在具有文物鉴定、修复和保管等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电脑操作和藏品信息采集、著录的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驾驭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能力,并运用到藏品保护和库房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步建立起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和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文物资源存储数字化、传递网络化、管理电脑化,最终达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在文物藏品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学会使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实现文物藏品信息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而努力。充分调动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抓好藏品信息采集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勇于探索藏品管理新办法,讲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文物藏品服务工作,把博物馆藏品保管工组推上一个新台阶。

(三)要加强库房基础设施建设 博物馆最首要的功能就是文物的保护与保管,《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因此博物馆藏品库房是关系到藏品是否安全和有效保护的重要条件。其选址、结构、布局、设施等是否考虑了地方的一些不可抗拒因素,是否合理妥当,将直接影响到藏品的寿命和安全。同时,要严格按照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一些新的文物库房的建设要特别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严格按照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防尘、防火、防盗和防污染的“十防”要求进行设计。此外,在设备方面,要加快对文物保护设备设施的更新或添置,有条件的博物馆,要在现代化保护设备,例如恒温恒湿机等加大投入。此外,在空气质量的控制方面也要有考虑,要对库房的空气进行粗过滤。同时,对藏品照明设施的使用和控制方面也不可忽视,特别是陈列室内的藏品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潜在的危害。其次,要提供文物修复的基本设备和物资,有条件的中小型博物馆可以经批准自行进行一般文物的简单修复。

(四)各方争取,缓解资金压力。怎样解决资金缺少的重大压力?博物馆事业作为公益事业,目前实现“以文物养文物”博物馆并不多。首先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文物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其二,要保证专项经费专用。目前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未专款专用的现象很多,资金都用于提高职工待遇等方面。其三,借各方力量,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国家要制定优惠的政策予以支持社会各界对文物事业的扶持,可以收取资源税,适当减免相关税种。要广泛争取国际组织、友好国家政府及团体,特别是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对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设立保护基金。其四,中小博物馆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把博物馆推向市场,吸引观众,或多方面的加大产业的开发,获取经济收入,缓解资金压力。

(五)明确责任,提高保护意识。首先,保护第一,领导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法定代表人要对馆藏文物的安全负责,建立文物保护情况报告制度,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藏品的保护保管情况,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到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文物保护工作。其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身积极参与到文物的保护队伍中来,要积极宣传藏品保护的意义,鼓励和培养一批热爱文博事业的从业人员。其三,转变传统观念,提升思路,要利用文物的本身价值,提高博物馆门票的附加价值,发挥藏品的社会功能,让博物馆走向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其四,要积极检查督促藏品保护保管工作,赏罚分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上一篇:交通运输工作年度工作总结11下一篇:甜蜜的酸涩高二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