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024-04-24

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精选14篇)

篇1: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调节控制仪表在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调节控制仪表在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这是金立石PID调节控制仪表应用的另一个大的领域。档案的纸张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可以多存放一些时间,而一旦温湿度条件遭到破坏纸张将要变脆,重要资料也将随之荡然无存,对档案馆进行温湿度调控是必要的,可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使用金立石PID温湿度调控仪将使温湿度调控的工作得以简化,也将节约文物保管的成本,使这一工作得以科学化,不受到过多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由于金立石PID温湿调控仪表采用传感器连接仪表,可以实现PID仪表在测试地点以外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保证了对艺术品保存环境破坏最小的前提下,进行温湿调节,使文物,包括其色彩、形状不受损毁。

金立石PID808温控仪表主要技术参数:

●输入规格:

热电偶:K、S、R、N、E、J、B、T、WR5-26、WR3-

25、EA1、EU2等 热电阻:Pt100、Cu50、Cu53、BA1、BA2等

电 压:0~20mV、0~60mV、0~100mV、0~1V、0.2~1V(输入阻抗≥5MΩ),0~5V、1~5V(输入阻抗≥500KΩ)等

电 流:0~10mA(输入阻抗≤500Ω),0~20mA、4~20mA(输入阻抗≤250Ω)等 电 阻:0~80Ω、0~400Ω,三线制接线方式,要求三线电阻相等,而且引线电阻小于18Ω

其它特殊信号需定制

精 度:0.2%F.S±1个字

显 示:八位高亮LED显示,显示范围,-1999~9999

报警输出:上限报警、下限报警、正偏差报警、负偏差报警四种报警方式。常开/常闭触点容量为2A/220VAC或2A/24VDC,阻性负载;继电器触点接感性负载时,负载两端必须接火花吸收电路,并且带载能力相应减小。

控制输出:继电器触点(容量为2A/220VAC或2A/24VDC,阻性负载)

SSR驱动电压:12VDC/30mA

线性电流:0~22mA之间任意设置(输出电压≤11V)

单相SCR过零移相触发,可触发5~500A的双向可控硅(或单硅反并联模块)

SCR无触点开关输出(常开),触点容量220AC/200mA,瞬间工作电流2A ●输出规格:

变送输出:标准电流变送输出(X模块)4~20mA,负载电阻≤500Ω,0~10mA负载电阻≤1000Ω,独立隔离电源电流变送输出(DX模块)4~20mA,负载电阻≤250Ω,标准电压变送输出或独立隔离电源电压变送输出,负载电阻≥200kΩ。变送精度:±0.3%F.S±1个字

通讯方式:RS232C,RS485,波特率4800~19200bps

配电输出:5VDC、12VDC、24VDC等可选(最大电流:30mA)

温度补偿:0~50℃数字式温度自动补偿

使用环境:环境温度 0~50℃,相对湿度 ≤ 85%,避免强腐蚀气体

电 源:开关电源: 100~240VAC(50Hz/60Hz),24VDC/AC±10%

功 耗: ≤ 4W

文章来自:

篇2: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何思迪 40817034 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相对而言,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至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基本上是各级、各类博物馆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在操作运行。

一、陈列中文物保管之现状

我国博物馆种类繁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且各馆情况、条件不一,管理的要求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各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权的归属没有统一规定,据笔者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文物由陈列部门从库房提出,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保卫部门和保管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保卫工作,保管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这种方针是目前博物馆最常见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在文物工作上富有经验,对文物的管理手段比较科学、规范,熟悉和掌握各种文物的保养知识和方法,对陈列中文物从管理和保护上都较为有利。不足之处在于,保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是库房文物保管,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很多单位并不派专人管理,容易发生保管人员疏忽管理。

第二种方式是:展厅陈列的文物安全工作仍由保卫部门负责,文物管理由陈列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在临时陈列中最为普遍。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陈列部门参与整个陈列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对文物比较熟悉,了解各种展具性能。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工作中,陈列设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设计和布置陈列,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文物的艺术氛围的烘托营造上,对文物的保管工作缺乏主动意识。而县陈列部门一个陈列结束后,主要工作重点是放在下一个陈列上,不可能有精力考虑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在此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相对薄弱。

第三种方式是:陈列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宣教部门和管理部门。陈列中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宣教部门负责,保管部门负责文物的保护工作。这种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由于展厅是宣教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他们每天进出入展厅讲解,比较熟悉文物展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种方式不足之处在于,宣教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讲解接待,对文物保管工作缺乏专门的知识和经验,不了解文物保管工作相关的工作手续、程序及要求,而且宣教部门人员变动也较大,不利于文物的管理工作。

第四种方式是:展厅日常安全由保安公司、物业等部门负责,文物的保管工作由馆有关业务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大都在行业博物馆。在此种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最为薄弱。由于很多行业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各单位部门中抽调组成,缺乏文物保管工作知识和经验,难以及时解决陈列中文物的各种问题。

由此可见,在目前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中,无论哪一种方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操作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未达到文物保管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管理水平。

二、陈列中文物管理的完善方案

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工作,虽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但在工作中,有库房文物管理的经验和制度可借鉴。各馆可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馆陈列中文物管理的办法和制度,使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

1、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陈列中文物由保管部门主要负责,陈列部门和保卫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协调管理的方式较为合适。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是各馆主管文物的主要业务部门,具有文物保管工作经验。陈列部门是陈列、展览设计制作部门,最熟悉文物的陈列方法和位置,比较了解展具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保卫部门负责展厅的安全工作,最了解日常情况。负责中央空调、照明系统的行政部门,掌握包括温湿度、照明设备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展展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但责任分工相对明确,工作也比较协调,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2、制定明确的提取、交接制度

陈列中文物的提取,应严格按文物库房的规章制度执行。应按要求设计正规的文物出库提借单据,单据栏目包括文物名称、编号、时代、完整程度、提借和归还日期、备注等,还要有馆领导、部门领导、提借人的签名。文物提借单必须一式两份,由借入部门和借出部门各持一份单据逐件、逐项,经清点、检验后再提取。

陈列部门提取文物布展结束后,对陈列中文物的交接必须规范化,可借鉴文物出库交接制度和提借单据,设计文物交接单,逐件、逐项编写。文物交接单应根据展厅文物管理部门来填写份数,交接双方或几方现场逐件、逐项检查文物状况,清点文物数目后再交接。

3、制定陈列中文物的建档制度

博物馆有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展出的文物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在展厅中陈列,展厅实际成为他们的存身之地。因此对基本陈列中展出的文物应该以展厅为单位,建立一套固定的文物档案。档案中包括文物方位图等陈列竣工图;完整的文物交接帐单;用于照相、研究、复制等工作的文物临时提用出借单;各种因素影响文物的处理记录单。对于临时陈列的文物,借用陈列部门的交接单、文物陈列的方位图管理即可。此外,监测的温湿度、照度、红外光和紫外光、空气污染度等环境质量数据资料,防火和防盗监控资料数据也要作为技术档案保存。

4、进行文物的定期检查

陈列中文物除建立必要的文物单据、帐目、档案进行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全面定期检查文物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不同于展厅每天或每月一次进行的文物检查,而是要根据文物交接清单全面清点陈列文物,必须每件清对和记录,做到物和帐相符合。定期检查制度的时间以半年一次为宜,最长不超过一年。

保管部门应不定期到展厅检查文物,定时放置防虫、防霉等药物,注意了解展厅温湿度、空气污染等情况,发现有虫、霉、蛀等自然破坏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对陈列中文物的破坏。除此之外,陈列部门也应经常检查陈列展具情况,防止展具的因素破坏文物。

篇3: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与实践

结合我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实践,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从取得文物资料的源头抓起, 确保文物藏品档案的有序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全民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单位对收藏的文物, 必须区分文物等级, 设置文物藏品档案,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文物藏品建立档案是从取得藏品, 并且进入博物馆库房之日开始, 并在日后的业务活动中逐步建立健全的。博物馆的专业人员通过对文物标本在征集、发掘、捐赠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揭示出文物标本的科技信息含量, 统一编制成文物藏品档案。在文物标本生命周期内形成的全部档案材料, 是文物藏品研究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和基本条件。正是有了这样的第一手资料, 才能为研究地方历史提供可靠的证据, 为人们了解城市历史提供实物资料。在我馆建立文物藏品档案之初, 我们走访了退休老同志和调离的同志, 详细了解文物的来源, 认真记录, 确保了文物藏品的有序性。

2.从编制文物藏品档案科目的齐全性做起, 确保文物藏品档案的完整性。文物藏品档案包括与藏品有关的历史资料、鉴定记录、修复记录、使用记录、有关的研究著录以及照片、拓片、器物绘图、检验报告等等[3]。无论是在收集原始资料时, 还是在管理过程中对藏品进行科学鉴定、分类、登记、编目工作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以及在展出、借用、修复、保护、著录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要求, 及时建档, 以保证文物藏品档案的完整。

为了切实保证文物藏品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馆先对一级文物建档, 然后依次对二级、三级、一般文物进行建档。实践证明, 采取这种办法既保证了文物藏品档案的完整性, 又可以避免漏建、乱建文物藏品档案。为了完善文物藏品档案, 我们对于以往常常忘记记录的著录、名家观赏等资料进行补充完善, 凡是涉及文物的资料全部进行收集、整理, 加以完善。我们力争把需要建档的所有项目一一完善, 不留空白。

3.从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做起, 确保文物藏品档案的准确性。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在进行内部陈列、外部展出、科学研究、编辑图录等业务工作时, 我们不可能派一大批人到库房里去挑选文物, 只能借助于文物藏品档案先对需要的文物进行挑选, 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从事文物藏品建档工作的人员具有相当扎实的业务知识, 以保证我们编制的文物藏品档案是真实、完整、准确的。如果藏品管理工作不科学、不规范、不准确, 则会直接影响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 所以文物藏品档案的准确性尤其重要。

我馆保管部定员五人, 三人中级职称, 两人初级职称, 全部是大学本科毕业, 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并且从事文物保管工作已有十几年。在工作中, 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 对于需要具有扎实业务知识的绘图、描述等专业性工作, 更是认真学习。

刚开始从事文物保管工作, 编制文物藏品档案时, 对于一件器物的描述非常欠缺, 又没有专业的老师可以请教, 怎么办?一次, 我们在翻看《文物》、《考古》杂志时, 发现杂志上有大量的器物描述和绘图, 我们就把相关资料复印下来, 按照器形分类, 自制了用于绘图、描述工作的标本图录。就这样, 在编制文物藏品档案时, 我们边学习、边实践, 先后承担了《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征集文物报告》、《淮北历史遗韵》、《隋唐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丛书》、淮北隋唐运河文物图录》中的文物描述和绘图工作, 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认可。为了帮助年轻同志学习业务知识, 我馆采取每周一课的方式, 请有经验的老同志讲解业务工作, 以提高年轻同志的业务水平。只有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充实自己, 才能确保文物藏品档案的准确性, 才能为藏品研究工作提供各方面的服务。所以说,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迫在眉睫。

4.从编制文物藏品档案的及时性做起, 确保文物藏品档案编制的连续性。文物藏品档案的形成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这个过程从藏品入藏之日起开始。应随时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包括它的制作、演变、流传或出土、所有者的情况、入馆后的演变、动态、著录情况、修复、展出情况等有关记录。这些资料既是对文物藏品进行科学管理、保护、展出利用和研究的依据, 又是上述各项工作成果的反映, 也是藏品本身运动的记录。这就要求文物藏品建档人员要手勤、眼快, 随时随地地记录每一件藏品的变化。比如, 建窑兔毫盏曾于2005年5月被著名陶瓷专家李知宴先生鉴定为宋代真品, 于2006年2月被安徽省文物鉴定站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于2007年8月被《隋唐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丛书》录用等等。正是有了及时的记录工作, 才能确保文物藏品档案内容的连续性, 才使得每一位查档的人员能够完整地了解每一件藏品。

参考文献

[1]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篇4: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博物馆;纸质文物;文物保护;脱酸加固技术

伴随着岁月的变迁,纸质文献出现的酸化问题不断加剧,较多的古书出现颜色发黄、粉化易碎等现象,这一现象令人倍感焦躁。所以,进行纸质文物的脱酸处理以及加固技术的开发是非常紧迫的一件事,然而,当前所掌握的脱酸技术还有待发展。

一、影响纸质文物保存的主要因素

(一)酸性物质造成的影响

由于酸性物质能够加快纤维类物质的水解速度,且在反应过程中不会被分解,反而会在物质内部持续积累,从而造成纤维类物质的降解速度不断增强。由此可见,酸化现象是引起纸张降解、质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引起纸张酸化的因素还有许多,如造纸原料、书写墨汁、纸质文物保存的环境等,这些因素通常会相互促进、共同造成纸质文物的酸化。

(二)造纸原料

在古代,所造的纸多为手工纸,制造这种纸的原料较为多样,一般有皮、麻和竹等。唐宋时期,皮纸属于优质纸中的一种,特别是竹纸,其地位已上升为当时的最高等级。到了明清时期,竹纸的生产不断扩大,而且产量达到当时手工纸生产之首。自此以后,皮纸与竹纸的生产就一直占据着手工纸生产量之首。在皮纸的生产过程中,有人发现,在皮纸纸袋中加入适量的草架,造出的纸张质地更好,这种纸张就是现在的宣纸。因为手工纸的选料非常严格,所以制造出的纸张质量高,能存放很长的时间。而有所不同的是,机制纸通常使用木材和稻草作为原料,该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木质素,由于木质素易引起酸化反应,因此机制纸不易存放。

(三)造纸工艺

因传统的手工造纸工艺是用石灰水等碱性物质处理植物纤维,所以古籍纸张多数含有碱性成分而使得保存时间相对久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机械纸因生产效率高而代替了手工造纸。在机械纸的制造过程中,一般会在纸浆的混合液蒸煮过程中加入亚硫酸,在上胶的过程中加入硫酸硝,这样当纸张受潮的情况下,硫酸硝中的破酸离子就会淀出,从而使纸张酸化。另外,在造纸过程中为了漂白而使用的明矾等添加物,均是现代纸张酸化现象的主要因素。

(四)装贴和书写材料

古书通常在抄写或印刷结束之后,要用浆糊将纸页装帧成书。通过对古书的浆糊成分分析发现,其中添加了一定成分的白巩,白巩具有防止浆糊在短时间内发生霉变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浆糊的稳定性。但是白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钾,其在受潮等水解的情况下就会呈酸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印刷或书写过程中所使用的油墨多数含有酸性物质,从而造成书写后的纸张被酸化。这一现象最为突出的阶段应属晚清时期,当时书写档案多数使用的是来自西方的铁盐墨水,这种墨水的主要成分为鞣酸、硫酸等,具有极强的酸性,使得纸张纤维受破坏程度非常严重。

(五)大气中的酸性气体

从对纸质文物中酸的来源调查发现,多数来自于大气中。这主要是因人类工业活动的迅速兴起,大量的工业酸性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当这些气体与空气中存放的纸张接触时,就会出现酸化反应,从而造成对古书的破坏。通常遭受酸化破坏严重的部分是古书的边沿,那是由于这些部分与空气的接触程度高而引起的。

二、进行纸质文物脱酸加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若纸张中存在酸,则纸张颜色就会变黄,同时纸张中的纤维素会被水解,从而对纸质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对此,有人进行了对纸张的脱酸实验:即对耐折度为N次的样纸,采用浓度不同的碱性液体进行酸处理后,放置在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老化,待数天后发现,碱浓度较高液体处理的纸张,在耐折度方面明显高于其它。由此可见,纸张中存在的酸是造成纸张毁坏的主要原因。

经过脱酸处理过的纸质文献的PH值显著得到提高,使得原纸张由酸性转变为中性或碱性,从而增强了纸质文献的抗酸性降解能力,极大地增强了纸质文献的稳定性。对此,有人将未进行脱酸处理的纸样经过100℃的高温处理后,再经过一周的加速老化后,发现这些纸张的耐折度下降了80%,但经过脱酸处理后的样纸放置在同一条件下的耐折度却只降低了20%,由此可见,脱酸处理能够使纸张的保留率同比提升3倍之多。另据美国的某专利得知,利用二乙基锌脱酸处理的纸张,比未脱酸处理纸张的耐折度高出94%,而证券纸和胶版纸要低一些,可达到40%左右。所以,进行文献纸张的脱酸处理,能够極大提升其抗老化性能,可使文献的保存寿命延长数倍。为了提升纸张的稳定性,在对其进行脱酸处理的基础上,还应借用有关生物或化学材料对纸张进行加固,以此增强纸质文物的机械强度,延缓文物的降解速度,同时还产生了一定的防虫、抑菌作用。

三、纸质文物保护常用的脱酸技术

1.有机溶剂脱酸法

因水溶液脱酸中存在较多的不足,而经过研究发现,使用有机溶剂脱酸具有更佳的效果,所以就选用新研究出的有机溶剂进行纸质文物的脱酸处理。在研究之初,准备使用双二醇胺等作为脱酸剂,然而因效果不佳被淘汰出局。直到上世纪末,美国某研究机构发明使用甲醇镁和氟利昂混合溶液作为脱酸剂之后,因这种有机溶剂能够有效防止纸张的折皱、变形和墨迹晕染等现象,所以有机溶剂就无可争议地代替了水溶剂而作为脱酸剂。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待处理文献置于密闭的高压箱中,通过干燥等方法将将书中的水分除去,之后放入脱酸溶液,且加热使压力增高达到脱酸处理的目的。有机溶剂脱酸属于现阶段能够规模化处理酸化纸张方法中的一种,然而,这种方法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脱酸程度不均、纸张褪色和带有毒性等,因此该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近年来的拓展,所开发的有机溶液的种类数量已不断提升,较多的新开发有机溶液已应用到实际文献保护工作之中。

(二)气相脱酸法

气相脱酸属于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脱酸方法。最先在该方法中使用的脱酸剂是氨气或含胺化合物,然而却因脱酸效果不显著、刺激性较强而被搁置。到了上世纪末,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了脱酸处理其中的书籍,研究且发明了二乙基锌脱酸技术,该方法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活泼性实现脱酸目的,由此使气相脱酸有了跨越性的发展。该脱酸过程是将液态乙醇与待脱酸纸张一起放入真空箱中,这时乙醇的气体会渗透到箱内的任何部位,且与箱中纸张的水和酸发生反应,从而形成氧化锌沉淀于纸张表面。这样一来,不但纸张中的酸被有效中和,而且在纸张表面所形成的氧化锌会对纸张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方法美中不足的是:不但需要型号非常大的真空设备,而且要求进行真空干燥时的温度控制极为严格。因高额的设备费用和试剂的易燃易爆性能,使得该方法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四、纸质文物保护中常用的加固技术

(一)托裱法

托裱法属于传统针对字画和文献修复过程中的工艺技术。该工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将待修复的纸质文献平铺于操作板上,然后用湿润的面布盖在其上,等文献完全浸润后,将其铺展开来且刷涂浆糊,最后将托纸盖在上面刷平晾干。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易碎、虫蛀严重的纸质文物,且只适用单面印刷的文物。在近代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的帛画和经卷等,大都沿用这种修复工艺作为基础,同时融入了新的蒸汽技术和分离技术对有关文物进行加固。经过该方法处理的较为著名纸质文物有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和《道德经》、山西应县出土的辽宁经卷等。

(二)丝网加固法

丝网加固法实际是利用单根蚕丝编制成网状,接着在其上面喷涂热熔胶,最后在电熨斗的熨烫下实现与切合纸张的有机结合。该方法的优点:操作过程中较为简便,因蚕丝具有轻薄、透明以及柔韧性好的特点,所以用此法进行修复的文物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然而,这种方法同样具有不足之处:因蚕丝的直径相对较粗,这样一来,附着在纸张上的时候就会对纸上的文字造成遮蔽,从而产生纸张上的文字识别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当某些字体已黯然失色的文献资料若再进行丝网加固,则上面的字迹就无法辨认。此外,丝网还存在容易老化的问题,研究发现其有效寿命只能达到40年左右,这样,当丝网出现老化时,不但纸张的边角容易破损,而且会连带受保护纸张的一同老化,非但没有实现保护的作用,反而加快了纸张的老化速度。因此,丝网加固方法在现阶段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

五、结语

纸质文物在长时间外部环境的侵蚀下,自身的酸化程度已非常严重。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对纸质文献进行有效的保护,除了要对纸张表面加膜和涂覆,更重要的是要从纸质文物的内部着手,通过对纸张文献的脱酸处理,并加固封护,才是减缓纸张自毁的上上之策。

[参考文献]

[1]梁义,卿梅.丙酸钙水酒精溶液对纸质文物脱酸效果的影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02).

[2]奚三彩.纸质文物脱酸与加固方法的综述[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S1).

[3]李清平.浅述档案纸张的酸性来源与去酸方法[J].云南档案,2008,(9).

[4]李文喜.简论古书画文物的保护管理与收藏利用[J].丝绸之路. 2013,(4).

[5]郭金龙,孙延忠,杨淼,郭宏,龚德才.新疆博物馆新获纸质文书结构与成分的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2,(3).

[6]程丽芬.古旧新闻纸脱酸剂的筛选及其超聲辅助脱酸效果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篇5: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对于精神文化展现出越来越多的需求,现如今博物?^在社会中的文化功能越来越突出,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文物讲解员的素养也要不断的得到提升,在展示文物内容的同时也要能够兼顾讲解的技巧,要充分地体现艺术性的理念,这样能够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愉悦的参观体验。

关键词:文物讲解;博物馆工作;重要性与艺术性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博物馆从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体验演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受文化的重要场所。这一转变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通过博物馆参观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加自身的知识素养,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博物馆作为增加文化储备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博物馆文物讲解员的能力也要得到相应的提升来满足文化发展的需求。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文物讲解员不仅仅要对文物的历史背景、基本含义进行细微的讲解,更要能够进行艺术形式的讲解,让参观者在接受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并且可以通过艺术性的讲解方式加深人们的印象和理解,让文物本身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宣传的功能。博物馆工作中文物讲解的重要性

文物讲解的含义是指在博物馆中对相关的文物和工作内容的介绍,在文化的传承中能够有效的促进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并且是一项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文物讲解能够提升参观者的文化素养

文物讲解工作能够给参观者一个详细的参观体验,参观者通过讲解能够了解文物的基本含义和历史背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文物自身的意义就是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保存,对后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传承意义。文物能够为现代社会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含义,人们通过文物感受历史的发展。文物讲解工作能够提升人们的历史文化修养,是培养人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形式。文物讲解中含有各个方面的知识,比如历史背景、文化含义、考古意义等,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范围,参观者通过接受讲解员对内容的诉说,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文化的层次得到提升。

1.2 文物讲解能够提高参观者的兴趣体验

通常情况下来博物馆进行参观的人士,其自身也对历史或者文物等具有一定的兴趣。文物讲解能够有效的满足参观者的兴趣体验,给参观者展示更多有趣的知识,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能够接受知识。文物讲解员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文物的特性、相关文化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满足参观者的文化需求。参观者在参观博物馆的陈列物品时,通过主观的观赏,会得到视觉上的满足效果,同时配合到文物讲解员的解说,能够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能够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体验,最终实现文物讲解工作的兴趣提升。

1.3 文物讲解有利于传播文物历史文化

在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对于文物的管理是指属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但是目前随着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多地来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在这一过程中文物讲解员通过文物讲解工作,能够传达给人们爱护文物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文物讲解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大众传播的意义,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参观的次数也与日俱增,这一过程中文物讲解的工作就实现了在大众中传播文化的功能。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艺术性的体现

在当下社会中大部分的博物馆都具有文物讲解员的职位,但是通常情况下文物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对文物的含义、特点的讲解缺少艺术性,这就造成了讲解内容的枯燥无聊,降低了参观者的兴趣。文物讲解的工作在熟悉掌握文物基本含义的同时,也要保证自身表达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在介绍基本内容的同时要能够扩展参观者感兴趣的内容,让原本静止的文物通过活泼生动的语气灵活生动起来。文物讲解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参观者能够接受到知识,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加深参观者的印象。

2.1 要提升服务意识,注重文物讲解的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文物讲解工作中说教的方式占有主体的地位,这样的方式是向参观者灌输知识的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很容易让参观者产生反感的情绪,并且参观者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文物讲解工作没有发挥实际作用。这就要求文物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拉近和参观者的距离,让参观者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亲和力。并且讲解员可以根据参观者的兴趣和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讲解,提升参观者的参观体验。

2.2 在文物讲解的过程中增强情感的交流

文物讲解是讲解员和参观者双方的互动性行为,并且相互交流的时间很长。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文物讲解员要注重和参观者的情感交流,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这样能够让参观者更加容易地融入到讲解员阐述的内容中,让双方的意见得到满足。情感的交流在文物讲解的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参观者的情感引导,提高文物对参观者的吸引力。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表达的方式,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包含自身的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要能够理解材料的含义,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转化为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味平铺陈述,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参观者的反应,要能够准确把握参观者的兴趣点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文物的讲解内容更加利于理解和接受。

2.3 文物讲解要掌握正确的讲解方式

在博物馆进行文物讲解的工作时要具有灵动性,比如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要能够完善讲解的顺序,让参观者能够更容易的理解。讲解员要在工作中形成自身的特点和风格,要能够吸引参观者,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根据所具有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采用合理的讲解顺序。每一个讲解员都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习惯,在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中要能够保证路线和知识有效融合。并且文物讲解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相互的交流,眼神的交接或者语言的交流,要让参观者能够参与和互动,以此来实现讲解效果的提升。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人而异,在博物馆讲解员每天遇到的参观者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文化层次来选择适合的讲解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文物讲解工作的有效作用。在面对不同的群体时,观察参观者的特点来迎合所具有的文化需求。总结

综上所诉,文物讲解工作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量大,在博物馆的经营和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不断的提升文物讲解的工作水平。通过文物讲解的工作来实现文物文化的发展,提高社会人们对文化的保护意识,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篇6: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5月18日,为进一步增进群众对博物馆的了解,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江西省万安县博物馆组织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与万安民间文物收藏展。

今年是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县文物管理局和县文物收藏协会在站前广场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暨万安民间文物收藏展。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抗战70周年图片展台前,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字介绍围绕抗战展开,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伟大历史,引导公众牢记那段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在民间文物展台前,一件件精美的古董、瓷器、木雕、石雕、牌匾等吸引了现场市民的驻足观看,这些文物的展出对于了解我县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民俗风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7: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4.1确保博物馆的温湿度适宜

文物保护对展柜的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必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博物馆文物要时刻保持适宜的展示环境,从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损害。博物馆文物展柜的温度需要保持在15~25℃之间,湿度为40%~65%之间。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必须相互匹配[3],否则,对文物的保护都是不利的。只有温度和湿度处于规定的范围,才能确保文化遗产展示环境的稳定性。根据行业规范,博物馆的温度和湿度由中央空调调节。部分博物馆展馆的温度控制通过特殊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直接调整,一般处于恒温恒湿状态。但是,一些基层的博物馆没有足够资金购买专业设备。因此,只能通过对陈列文物的密封展示柜内的气温进行调节来维持,一般在展示柜里放置化学调湿剂等进行调节[4]。

4.2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原则的`分析文物展柜的密闭性对于文物保护至关重要。进入博物馆的游客不可避免地影响馆内空气流通。相关工作人员在购买或设计文物展示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密封性的优劣。因为只有确保文物陈列柜的密封性能,才能保证隔离外部环境对文物的影响,避免文物受到损害[5]。例如,由于文物的长期陈列以及陈列展示柜密闭性较差的原因,可能会导致文物发生霉变,丛而对文物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数的文物博物馆一般是采用杀菌剂来防止文物发霉现象产生。但是面临一个缺点,因为长时间的使用防霉剂,其中一些霉菌可能会产生抗体,导致使防霉剂失去效果。一方面,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更换防霉剂;另一方面,增强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从源头上控制。

4.3文物展馆内的光源控制原则的分析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有必要将所有热源远离博物馆文物,所谓的热源还包括一般的加热设备。博物馆展馆的照明一般由光纤照明灯具组成,因此对光源控制也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特别是文物展示柜的玻璃必须能隔离阳光紫外线。

4.4展馆除尘指标原则的分析

展馆除尘需要制定规范和标准。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时,除了影响室内空气,还会带来一些灰尘和其他污垢,这会导致文物加速腐蚀,如青铜器表面氧化和斑块生长加速。因此,加强清洁博物馆内的灰尘和其他污垢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定期除尘博物馆外,还应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安装空气净化器等除尘设备。最后,文物陈列需要放置在密封的陈列柜内,能够确保文物与外界隔绝[6]。

4.5展馆内绿色材料应用原则的分析

用于文物展示的建筑材料应该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除了直接热源、光源和空气污染外,还有其他建筑材料,它们含有甲醛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因此,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筛选博物馆文物展馆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4.6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

在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可以确保文物的有效存留。一方面,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引导从业人员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博物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使他们充分了解文物价值,并利用现代修复技术保护学术文物。馆内工作人员应做到对文物陈列情况的实时掌握,工作人员要实时掌握文物陈列的变动情况,并且及时根据突发或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和解决的方案,加强对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监控,时刻在文物陈列工作中落实文物保护规范,完善文物陈列工作中的各个细节。

5结束语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文物保护工作比较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要通过文物保护的先进意识来对其进行指导。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因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对文物的保护,就需要科学培养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理念,从而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技能。从而更好的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进行综合化全面的保护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文静.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6):10-11.

[2]李博.文物保管和文物陈列中的保护意识分析[J].工业C,2016(6):34.

[3]于晓敏.浅谈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华民族博览,2017(5):220-221.

[4]陆春红.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文信息,2016(2):106-107.

[5]唐锋.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人间,2016,20(12):20-22.

篇8: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前言

从某个角度来看, 博物馆中的文物属于意义重大的历史遗留价值物品, 不仅包含历朝历代的建筑, 还包含了艺术品如名人字画等。这些博物馆文物通常都具有比较大的艺术性以及广阔的科学性和历史价值性。且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可以精确的反映出当时的各种社会现状, 使得现代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对历史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和认识。所以, 我们必需对博物馆的相关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 从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这两个方面着手, 综合的进行考虑, 探索出一条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光明大道。

1 当前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相关现状分析和思考

1.1 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

现阶段, 我国博物馆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博物馆的任务不仅要负责收纳, 还有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工作内容, 并且应该把这些作为主要依据来维系正常的系统化管理系统。基于人类的发展历史比较漫长, 涉及的区域也比较广泛, 所以遗留下来的文物也非常的复杂多样, 但是, 博物馆所能容纳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 而这些馆藏文化当然也具有相当的自身复杂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博物馆建设的同时必需对文物管理这一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探讨, 并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文物的管理难易程度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管理制度。实现博物馆文物系统化管理和实现博物馆文物精细化管理是我们在进行具体博物馆文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管理目, 但因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进程相对缓慢且起步较晚, 之前偏重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以提高人们整体生活水平为主要建设目标,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2 博物馆对于馆内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于博物馆的文化建设的投资建设力度明显不够, 使得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制度出现了很多漏洞。博物馆中文物管理方面的专业工作人员短缺是影响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原因, 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的责任不仅在于收纳, 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博物馆管理人员自身应该具有一定事物判别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这样才能保证博物馆馆内文物不会受到破损和伤害。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在掌握预防技术的同时也应具备文物管理能力, 负责博物馆管理的部应加大博馆内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和博物馆管理力度, 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使得整个博物馆体系运营趋于科学、规范、全面。

1.3 我国博物馆中的相关文物管理方法的更新速度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

我国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方法更新速度比较缓慢, 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 我国博物馆中的文物管理能力虽然雏形已经比较完善, 但是, 这种文物管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依靠人工管理进行。需要强调的是, 传统的博物馆文物管理不仅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比较高, 文物管理的效率还很低, 对于实质上属于非盈利机构的博物馆来讲, 这只会让文物保护工作进程更加艰难。

2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国家应该在宏观上加大法律约束力度

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不完善是现阶段文物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弊病之一, 针对这种现状, 国家应该从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宏观角度考虑, 抓好文物管理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文物管理法律的约束力度, 与此同时, 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 尤其是让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加大普通民众对文物保护的了解程度。加大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法相关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对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和博物馆馆内管理人员进行适时文化管理培训, 在对其进行知识宣导的前提下实施具体博物馆馆内文物保护和文物管理等行为, 用法律法规去规范博物馆文物管理行为。

2.2 博物馆馆内文物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博物馆内部管理力度

博物馆馆内的管理人员应该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文物管理能力, 负责管理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人员应该负责完善博物管理的基本制度, 并根据相应的文物管理类型来进行较为详细具体的文物分类管理, 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进行后续博物馆文物管理, 使得整个博物馆体系运营趋于科学、规范, 使其真正达到科学化文物管理。

结语:从宏观角度来看, 现阶段, 我国的各种博物馆基本都属于保存人类文明历史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场所和收集地。我国的博物馆从本质上来看属于非盈利性的单位, 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为人类社会传播文明知识的重大责任和义务。笔者在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文物管理现状提出了部分改进措施, 期待能够为我国博物馆科学规范的进行建设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龙晓飞.论现代语境下民间博物馆之现状及发展路径--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2 (12) .

篇9: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文物保护;保护意识

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鼓励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作为基层博物馆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对本辖区内文物的征集、保管、研究、开发利用、考古发掘、陈列展示和宣传,同时还承担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责任。因此,基层博物馆理应在当地的文物保护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

(一)重视考古发现,轻视文物保护

近年来,在文物保护中存在着重视考古发现,忽视文化保护的现象。地方政府为了经济效益,只关注文物展出,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很多地区对基层博物馆的建设管理也只是“外貌工程”,只是建筑精美的博物馆展厅,而对文物的库房很少投资进行保护,更不能说引进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了。馆藏文物所面临的自然损坏情形,基层博物馆不能对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起到作用。

(二)文物保护不具备科学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的文物保护形势相当严峻,文物保护的条件不理想。经调查,大部分的文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文物库房保护条件不合格。基层博物馆保护管理工作是博物馆文物展出的基础,而博物馆库房保护是文物保存完好的基本条件,文物保护需要具备防水、防火、防盗、防辐射等条件。在我国,基层博物馆中除了发达地区都是简陋的库房管理模式,文物保护没有在科学保护措施之下进行。

二、发挥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管理的作用措施

(一)政府部门重视,加大宣传

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管理中心,它使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社会生活文化在各地区广泛传播。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此基层博物馆的作用不可替代。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是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关系大文物存亡的关键。政府对基层文物保护的重视能够带动社会不同阶层人民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同时在涉及到文物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政府部门可以相互协调并作出正确决定,以此来有效保护文物的安全。基层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活动机会向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将《文物保护法》向社会普及,促进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在宣传中主要保护基层博物馆文物为主,抢救文物破损为保护第一任务,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基层博物馆管理工作。

(二)在社会群众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只有将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才能增加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观念与意识。社会对于《文物保护法》的学习还不够深刻,不能对文物保护提高重视。因此需要在社会中积极提倡爱护文物的良好风尚,才能尽最大可能减少文物毁坏行为的发生。近几年来,社会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离理想化的文物保护状态仍然有一段距离。基于此,基层博物馆应该根据文物分布的特点,采取以点定人的方式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建立文物保护宣传队伍,带动文物爱好者参与其中。博物馆结合馆藏文物的鉴定,义务为民间收藏品进行鉴定,通过对民间收藏品的鉴定,有效地促进了民间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更多的民间人士自觉积极地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促进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需要引进先进保护技术。针对不同的文物开展技术层面的保护,积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科学管理藏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馆藏文物台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不同等级藏品进行注意登记、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将有价值的藏品由专家鉴定,从而采取及时保护工作,并且能够迅速提高藏品的保管档次。

(四)加强博物馆人力资源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要积极地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展开技术性保护。基层博物馆必须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地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首先要善于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树立热爱博物馆的职业道德情感,对现有岗位人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其次,博物馆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教育方面要大开绿灯。第二,要吸引外来的技术和人才。博物馆可以考虑从外单位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借他人之学,为我所用。

总结:

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面对诸多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基层博物馆的文博工作者更要有求真务实的T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工作能力,用对文物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依法实施。

参考文献:

[1]宋才發. 论民族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法制建设[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70-77.

[2]骆黎萍. 谈文物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龙岩师专学报,2013,S1:187-188+190.

篇10: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珍贵文物展柜应安装报警装置;并设置实体防护。

3应设置以视频图像复核为主、现场声音复核为辅的报警信息复核系统。视频图像应

能清晰反映监视区域内人员的活动情况,声音复核装置应能清晰地探测现场的话音以及走

篇11: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 文物卸运交接区应安装摄像机和周界防护装置。

3 文物卸运交接区宜安装入侵探测装置。

篇12: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额敏博物馆占地面积XX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陈列布展分历史厅、民族民俗厅、政治建设厅、成就厅和旅游厅。

馆内的安全设施主要有安防、消防设施、监控控制室等。其中一楼、二楼的个个角落均安装有报警设备,每个展厅安装消防栓。馆内设有安全监控控制室一间,并有专业人员定时监控。馆内还配有保安人员,每日对馆内各个展厅进行巡视排查,及时发现存在隐患。

本馆在接待观众时,要求持身份证参观,对参观者做实名登记,并对所带包裹进行开包检查。经常检查整顿包括开放路线在内的各重要部位的治安管理情况。

二、存在问题

我馆的安全防范体系不够完善。安全防范体系概括起来是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相结合。但由于资金有限,我馆安防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保安人员相对较少。工作人员过于依赖设施设备,缺乏全局安全意识。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整改措施

接到XX区通知后,我馆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会议,专题研究

部署这次文物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成立了检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馆内文物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对于馆藏文物安全工作,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一)加大管理力度。

在做好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具体的安全措施。同时,配套完善了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计划组织人员进行一次消防演练,使安全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二)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指定专人负责对保卫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对安全工作经常督促检查,针对安全工作特点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实行双人双岗24小时昼夜值班,充分利用安全报警设施,从而达到了人防、技防的要求。

(三)对展厅、库房的线路、电路进行了全面检查。

在主要线路安装了报警器、应急灯,配备了干粉灭火器。

并对展柜做了防火处理,确保了馆藏文物的安全。及时排查了电路漏电显现,并对其加以整改维修,保证了日常接待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加强防护工作,改善保管设备。

今后我馆将根据文件精神,密切联系公安机关,加大巡逻密度。并逐步实现与公安机关联网工作,实现一键报警。除此之外,本馆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对于各种可能引起事故的隐患,凡是目前能解决的,应立即解决。对文物仓库,逐步做到防盗、防火、避雷、自动报警、灭火、调温等必要的设备。在目前设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我馆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加入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中,确保博物馆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接待工作。

XX博物馆 2013年5月18日

博物馆安全保卫 工作情况报告

篇13:试析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趋势

一、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问题

博物馆对于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有效的发挥了文物的价值, 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和统一。但是在当前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 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力不足

国家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提出并制订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为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政策的支持与保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部分博物馆对于法规和政策的认识不足, 忽视法规的规定, 不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管理, 导致大量文物的破坏, 损坏了文物的价值。

(二) 文物损坏严重

博物馆片面重视文物的经济价值, 把文物作为赚钱的工具, 对于部分受到严重破坏、处于失修的状态的文物, 没有加以保护, 加上自然地损坏, 部分文物已经不具备文化价值, 不能良好的发挥传承文化的作用。

(三) 博物馆的建设不足

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我国在近年来加大了博物馆建设的投资, 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的博物馆建设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博物馆的建设存在重视不足、资金紧张等问题, 不能很好的进行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策略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点在于文物的保护, 只有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 才能够发挥文物的价值, 保护文物实质上是保护文物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针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应当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 做好文物记录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前提是做好文物的清点、登记和建档, 它是检查文物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依据。完备的档案有助于博物馆弄清文物馆藏的情况。因此, 博物馆应当对文物进行全面、详细的清点、登记和归档, 掌握馆藏文物的现状, 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 将档案数据化、科学化。在登记和归档的过程中,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并做好备注, 防患于未然。

(二) 改善库房环境

良好的博物馆库房环境是保管好文物的关键。在长时间的储存中, 受到许多自然环境因素例如空气温度、空气污染、光纤辐射和昆虫危害的影响, 文物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要想长久的保存好文物, 就需要妥善的保管环境。因此, 博物馆应当因地制宜, 根据博物馆所处的不同环境, 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筹集资金, 改善文物库房的储存条件。在库房中安装抽湿机和空调系统, 并配备温度计和湿度计等, 做好防火、防盗和防破坏的工作。只有这样, 文物才能得到良好的保管, 发挥更大的价值。

(三) 加强队伍建设

文物保护工作是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中心环节, 它关系到文物的安全, 关系到文物是否能够发挥社会效益。因此, 保护技术人员的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 加强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应当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 培养人才, 博物馆可以安排部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学习和培训, 加强文物保护技能的训练;其次, 引进人才, 博物馆可以从院校录取专业的技术人员, 也可以通过招聘引进有特长的技术人员;最后, 博物馆之间应当定时进行技术交流与学习, 向专业的、大型的博物馆学习先进的工艺、技术与管理经验。

(四) 实施科学管理

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 文物的电脑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博物馆应当跟上时代步伐,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 促进文物科学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因此, 博物馆应当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 将文物的档案资料存入电脑, 方便文物的查询和保管, 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效率, 推动实现网上博物馆。

三、博物馆文物与管理趋势

近年来, 国际上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加大了重视, 促进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步, 使文物发挥了巨大的价值, 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在政府的帮助和技术的支持下,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 以人为本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依赖于强大的技术支持, 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人员进行工作, 因此博物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加强了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和培养。

在实际的工作中, 技术性保护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的保护和管理需要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因此突出了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 全民化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财富, 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属于公益事业, 博物馆应当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 让文物惠及民众, 加强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形成全民关心、保护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让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走向全民化。

(三) 智能化

科技的发展使得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界,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也逐渐的趋于智能化, 博物馆根据具体工作的需求, 构建了科学的管理系统, 实现了对文物的实时监控, 提高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水平。

摘要:文物是对历史的记录, 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 承担着对文物的收集、保藏、研究、陈列等工作。在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中, 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博物馆应当积极探讨文物保护与管理的策略, 明确工作方向, 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博物馆,保护,管理,趋势

参考文献

[1]陆建松.博物馆工作人员道德准则[J].文博, 1989, 04.

[2]杨忠勇.市场经济体制下博物馆工作的思考[J].丝绸之路, 2003, S2.

篇14:博物馆文物保护以及管理趋势

关键词:文物 保护和管理 价值 历史文明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188-01

现如今,博物馆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以及管理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但是,博物馆还主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文物自身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有效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

1 博物馆不能有效保护以及管理文物的社会环境因素

(1)国家对博物馆的建设力度不够大。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文物保护以及管理的重视,也开始修建博物馆,但修建完成的大型博物馆却远远不够。而且修建的博物馆主要用于保护小型、珍贵的文物,而对于很多大型古代建筑却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这就使得很多古代建筑被人故意破坏或是被风化损坏。

(2)国家颁布的文物保护以及管理的政策方针执行不到位。很多地方性博物馆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程序来保护管理文物,而是自由散漫的操作,导致很多环节被忽视,文物的管理失去方向,从而使得很多文物被破坏。

(3)由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作为,文物失窃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很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对工作不太负责,给了盗贼很多可趁之机,致使很多珍贵的文物被盗。甚至还有些工作人员经不起经济利益的诱惑,与盗贼串通,帮助盗贼轻松盗走博物馆的文物。

(4)博物馆的安全设备不完善,导致大量珍贵文物被大火吞噬。前些年,伦敦博物馆突然起火,大量珍贵的文物危在旦夕,其中包括罗马帝国时期的英国文物、大量中国艺术品以及非洲部落服饰等。经过消防战士的努力奋战,虽然大火最终被熄灭了,但很多珍贵的古籍等文物被烧成了灰烬,从此在这方面的记载留下了空白。

(5)博物馆在修复文物的时候由于不了解文物的相关性质,对文物造成了无意的损坏。博物馆里的大多数文物都是从土里埋藏上百上千年后被发掘出来的,出土后很容易与空气、阳光和水等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被无意破坏。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修复时,由于不清楚文物的材质,对文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2 博物馆不能有效保护以及管理文物的文物自身因素

博物馆里的文物大多数文物都是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而且大多数是埋藏在无氧、黑暗的土里,这就决定了它们易于发生化学反应的特殊性。即便是工作人员不断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修复,仍然不能永久保存很多珍贵文物。由宋代人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绘画的奇迹,但在多年后以后也会消失,将是人类巨大的损失。

3 博物有效保护以及管理文物的策略

(1)国家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并将博物馆保护以及管理文物规范化。博物馆是文物的保护区,国家应该适当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修建博物馆,而且对一些价值高的古建筑纳入重点保护。而且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规范博物馆的保护以及管理文物的行为,明确指出博物馆工作人员应该做的工作。

(2)博物馆方面应该加强对所有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文物知识的教育工作。这样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工作人员了解文物材质、修复材料、工艺等性质,在保护和管理文物方面能起到指导作用,为文物的修复工作也会起到参考作用。[2]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因工作人员对文物的无意损害。

(3)博物馆里安装监控设备,实现馆内监控全面覆盖,并且安排人全天不间断监控。在博物馆内安装监控体系,可以防止馆内重要文物被偷被盗的情况。现在的盗贼技术高超,所以必须安排人全天监视馆里的全部动态,为文物的安全保驾护航。

(4)博物馆必须完善消防警报装置,能够在失火的第一时间通知到消防部门。博物馆里都是珍贵的文物,一旦失火不能及时抢救,所有文物都会被大火吞噬。所有在博物馆里做好防火措施非常必要。博物馆负责人必须要排除掉起火隐患,严格限制参观者携带火、易燃易爆物品进馆,时刻检测消防装置,时时刻刻必须做好防火准备。

(5)博物馆方面应该对一些易于外界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文物进行特殊处理,避免空气对文物无形的伤害。随着如今博物馆的商业化,很多观赏者道德素质比较低下,随意乱摸乱动文物,导致文物被污染,严重的可能被损坏。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博物馆方面可以将展示供外界参观的文物进行玻璃包装隔离,既不让参观者接触到文物,有可以让他们清晰看到文物的全貌。

4 博物馆文物保护以及管理趋势

(1)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这些高新技术也逐步会用到博物馆保护以及管理文物方面,使得对文物的保护机制更科学、更有效。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技术人才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博物馆可以引进更多的技术人才为文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而博物馆也应当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让人们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在参观的时候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总之,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将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5 博物馆文物保护以及管理未来展望

人类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大约450万年的变迁,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现代人四个阶段。[3]每个阶段都有人类的文明,我们不能回到过的的时代,不能亲眼看到他们的智慧,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物还原他们的生活场景。文物记载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世世代代人类的智慧,传承着人类共同努力创造的文明和辉煌。文物传承的文明不分国界,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举世珍宝,让我们共同保护好这些珍宝,为后来人传递这份文明。

参考文献

[1]牛明.试析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3):108.

[2]谢小蓉.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趋势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0):177.

上一篇:【感悟】现代内部审计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区域代理协议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