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

2024-04-29

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共8篇)

篇1: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

听王敏勤教授报告有感

宗 燕

2013年10月13日上午,我们有幸再次聆听到了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精彩的报告。王教授在报告中主要谈了怎样成为特色教师和和幸福教师的想法,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既有高深理论,又有实践证实。这一真知灼见,也引发了我们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王教授是和谐教学法的创始人,他说每个教师都应该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一名特色教师。所谓特色教师就是指,经过长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自己所教学科形成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深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他们未必有高深的理论,也不一定发表什么学术论文。

首先,王教授提到了提倡广大教师成为特色教师的原因。王教授认为,要让教师开发自己的潜能,离别职业倦怠,感受教育的幸福,是教育面对的一个课题,他总结了无穷的感悟后,给出了我们一个答案:培养特色教师是一种良策。

其次,讲了怎样才能成为特色教师。由于当今社会提倡教育家办学,但是广大教师不可能都成为教育家,却有可能成为特色教师,培养特色教师的做法就是关注教师内心深处的需求,给教师以价值与最严,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引导教师在专业上发展。

第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如:王教授的和“谐教学法”为我们渤海中学的“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地理论支撑,我们应在业余有时间的时候多读书,多钻研。

第二,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规律。如我们渤海中学的课前口号,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编成顺口溜,歌谣。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把一些难以记忆的、琐碎的单词,语法知识串联成歌谣形式,让他们带有些幽默色彩,使复杂的知识形象化,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化,零散的知识条理化,从而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中学好英语。

第三,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无论是复习还是新授,很多学生感到学习都很吃力,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容易形成两极分化。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我们渤海中学英语学科组经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也开发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各种课型,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鼓励。例如:关于对话课的—听说训练课,关于阅读课的—阅读与写作课,关于单元巩固的—问题拓展提升课等我,为我们学校英语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王教授也谈到了创办品牌学校。创办品牌学校就要把学校建设成师生的精神家园,让学校处处弥漫着文化的气味,一所品牌学校要不断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和谐中优化,品牌学校也需要我们教师共同努力去争创!相信我们全体渤海人,在徐校长的带领下,一定会把我们渤海中学做强做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极为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课堂效率就能得到明显提高,你才能成为一名特色教师。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

篇2: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

星期六来到十中,有幸聆听了华东师大周彬教授的讲座。他的讲座说教少,笑声多;笔记少,思考多。几乎每一个小例子都会引起在座老师的笑声与共鸣。

听了周彬教授的讲座,我感受到作为教师要能积极、乐观、幽默、风趣、宽容、包容。它们与教育无关,又与教育有关。它们是教师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个人修养的体现,又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极好诠释。

1、教师一定要积极、乐观,因为我们要用它来感染学生。教师一定要是积极的、乐观的、主动地,因为教师带给孩子的首先是情绪和态度的影响,然后才是知识的影响。一种悲观的氛围和一种积极的氛围传染的范围比知识传播的速度更快。

2、教师一定要幽默、风趣,因为我们要用它来吸引学生。学习是枯燥而又乏味的,因此孩子们希望自己的老师要幽默和风趣。要用老师的幽默和风趣去弥补知识学习的枯燥和乏味。

3、教师一定要宽容、包容,因为我们要用它来接纳学生。我们应该关心孩子而不是关心学习;我们的任务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解决问题;我们的职责不是指出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我们要用足够的宽容心、包容心来对待孩子。

篇3: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

学生掌握知识, 取得好的成绩, 是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东西。对学校来说, 成绩是其生存的资本, 是它的生命。那么,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 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 还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在这次日照市中学校长北师大高级研修培训 (4月23日—29日) 中, 我听了石中英教授的《关于当前我国中小学价值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的报告, 如醍醐灌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才是“正当的”“对的”“好的”或“高尚的”, 进而培养他们正直的、真正的、良好的品格。

午餐后教室里杯盘狼藉, 周围遍布菜汁饭粒, 走廊过道内纸屑塑料袋随处可见, 负责值日的学生不知去向, 其余的学生也熟视无睹, 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做操时总有几个学生无精打采敷衍了事;部分学生厌学……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 相信每个校长、每个教师, 都可以举出许多。为什么他们面对脏乱环境无动于衷习以为常?为什么个别学生做操无精打采敷衍了事?为何学生厌学?笔者认为, 真正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缺乏责任感!那么,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就学校内部而言, 应注意以下两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起床穿衣、折叠被褥做起, 从吃饭碗筷洗刷放置做起, 从睡觉姿势及按时作息做起, 从写好每一个字做起, 从上好每一节课做起, 从做好每一次作业做起, 从做操做好每一个动作做起, 从“垃圾入桶”做起, 从便后冲水做起, 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合作做起, 从尊重、关爱、勤俭、公正、宽容、诚信做起……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自身良好的价值品质是培养学生积极价值的前提条件。我在开全体职工大会时谈到了尊重教育, 这样说道:“尊重是相互的, 现在果庄初中的学生比以前更懂礼貌了, 学生见了老师一定会打招呼说‘老师好’。试想一下, 如果学生见了老师道一声‘老师好’, 而老师爱答不理的话, 学生再见了老师还会说‘老师好’吗?有的老师认为, 老师与学生见面互相问好的行为很重要, 而有的老师却不以为然, 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 在同一客观条件下, 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比如, 在同一个单位中, 有人注重工作成就, 有人看重金钱报酬, 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所以,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 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们自己应首先做到。“人们从正义者身上学习正义, 从勇敢者身上学习勇敢, 从仁爱者身上学习仁爱。”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如要求学生不迟到, 教师首先要在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教师也应当按时检查、批改、下发作业。这样, 学生便会切身感受到教师这是在对他们负责。一个有工作责任感的教师,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 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果庄乡中心初中)

篇4:听马子坤教授讲座有感

11月16日,我镇特邀国内顶尖团队建设专家、个人与组织规划战略顾问、深圳道弘集团导师马子坤到我校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一场题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专题讲座。讲座非常精彩,且极具现实意义。马子坤老师从“得到≠拥有”、“决定人生境界的三种力量”、“团队常见三部曲”、“定位领导”、“定位下属”等等不同角度多个方面深入浅出的来讲述了在教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现象,提出解决和应对的方法,引导老师们如何增强工作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如何面对学生教育学生等等内容。

马子坤先生从将微笑带入礼堂、微笑是和谐的开始谈起,学习事为自己,用心,用脑,用笔记;作为教师,实力决定威信,树立人格魅力,责任成就领袖;重点谈到了师德就是本份,提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三种关系;最后谈了教师智慧和沟通智慧。他的演讲幽默中见犀利,欢笑中有觉悟,简约中蕴智慧,朴实中现震撼,内容直击心灵。

篇5: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

——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淮北师范大学初中语文班

2012年9月5日下午,在淮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三楼多功能教室听了王荣生教授关于“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讲座,心里颇多感慨。王荣生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教学法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专著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等。下面,就王荣生教授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点感想说一说。

整个一下午的讲座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二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三是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1、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包括已有的语文能力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一篇散文包括言语和文字两部分,言语又可分为所描述的内容和所表述的情感两部分。教学的过程即是教师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2、教学的两个关键点是合宜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设计。二者之间,教学内容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一)我就是要教这些

(二)我就是要这样教 主要以《背影》为教学案例进行讲解。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一)学生需要学什么

(二)学生怎样学才好。

3、对文本的教学解读,一要依据体式,二要根据学情。(1)文选型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分为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文章(三大文体、新闻等)。对朗读来说,诗歌、散文这两种体裁,朗读是对的;小说是案头文学,是看的,朗读就不大合适。体式尽量分得细一些。拿小说来说,分为很多种,不同的作家又有不同的风格,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有所不同。

(2)拿到一篇课文,教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不是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自己的阅读感受往往就是学情。

(3)教学的一般流程:找语句(知内容?)指方法(说知识?)图拓展(积论据?)作号召(听激情?)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书上有的老师不必教,学生的经验达不到的不必教。在授课时,往往课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的内容,教师惟恐学生不会,翻来覆去地教。下一节课时,上一节课上学了什么,学生什么也不记得了。教师在备课时不要把自己当成语文教师,二是当成一位读者。

篇6:《听格桑教授心理学讲座有感》

励志类 2009-04-02 19:31:18 阅读28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有一个人,总给身边的人们带来阳光与快乐;有一个人,总给自卑的灵魂擦亮信心的火花;有一个人,总给迷茫的青年点亮心灵的明灯;有一个人,总把成功的人生为你指引。现实生活中真要寻找这样一个人,我想格桑泽仁教授也许最符合了。同时,这也是我在听取他对西南财大全校辅导员讲座后深深感受到的。作为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中,格桑教授以扎实的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生动的案例为引导,结合多种形式的互动行为案例,真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一次全新的感悟。我们每一个人听完后都有种豁然开朗,如沐春风般的感受。总结格桑教授的讲座内容,我将其理解为三个部分:

一、思维与心态

如果你早上起床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跟自己说:„又要上班了,好烦!‟那么„恭喜‟你,今天你必将会成功实现自己„烦‟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心想事成‟。”格桑教授用了非常生动的例子开场,说明“心理暗示”对人行为的强大作用。他接着告诉我们“今天我还活着!即使你今天有很多事要干,烦恼的也好。但阳光的人总能迅速将不舒适转化为舒适。” 阳光心态犹如太阳,太阳只知道做好眼前、改善眼前的境况。阳光的人,无论什么经历都能带来利益,因为他们相信在失败、挫折和逆境中包含了等量的利益种子。他们把一切不愉快的境遇仅仅看成一个机会,一个供人们去探询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获得这些利益种子的机会。随后,格桑教授通过“我就是我”这个命题,把大脑中的“自”与“我”比做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喻他们经常对话,从而启发我们要选择积极的对话和积极的生活态

度。让我们重视与自我对话。

接着,格桑教授突然问我们,“撒过谎的人请举手!”台下多名听众顿时傻了眼,他们都没想到格桑教授会问这个问题。“撒过谎的人请举手!”格桑教授重复道,在他的带领下,几乎全部听众都举起了手。“知道什么是习惯思维吗?就是凝固在你大脑中的思维模式。你总是在自我问自己,与心中的另一个我对话。”格桑教授以这个幽默的互动方式调动起听众的情绪,也将刚才的结论——重视自我对

话,这一理念灌输到大家的认知中。

在强调习惯思维中,格桑教授还让我们尝试不同的鼓掌方式,领会不同方式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再另一个游戏中,格桑教授先让我们掰指头数数,一边数一边念“老鼠”这两个字,再让我们反着念“鼠老”,随着21遍“鼠老”说出口,所有人的思维乱成了一片,当格桑教授大声询问“猫最怕什么”的时候,一名老师得意地放声说出:“老鼠!”格桑教授突然再提醒我们,猫怕老鼠吗,一下子让我们顿时明白人的思维存在停滞,要去打破这样的定势。

二、人生道路

格桑教授创新的将人生道路分解为躯体之路和精神之路。

在谈到躯体之路时,他指出这就是个简单的0到100个过程,它是一个人从出生、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这条道路是一条线段,因为生命终会有完结的一天。接着格桑教授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讲述了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医学老师,到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一个卓有建树的心理学家的过程。在34岁时,为自己写悼词,接着开始倒着去活,给自己订立目标,并不断超越,十年目标三年实现,三十年目标十年实现,并又开始规划更长远的六十年目标!对于躯体之路实现的过程中,格桑教授补充说,人生就是一个逃离痛苦,追求快乐的过程,只有在两种情形下才会去寻求改变,我受够了,或者我太爽了。对于生活中不能克服的毛病,就不要过于压抑,轻松上路,“解决不了的就带着,自

然的时候就会改掉坏习惯了。”

精神之路则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这条路是一条射线,因为精神的财富是可以永世流传的。在谈到精神之路时,格桑教授首先说明精神之路的核心就是欲望,这也是支撑躯体之路的力量。他举了个例子。某人落入冰水,依靠坚定的信念,不停告诉自己这是温水,硬是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突破人类在冰水中只能生

存20分钟的客观规律。

其次,格桑教授将精神的境界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自己、家庭、集体、国家、人类、自然界。不同人的思想需要不同的级别去包容,去感化。只有不断超

越境界,才能实现精神道路的顺畅。

再次,格桑教授强调了精神之路中能力的重要性。他先将能力分为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行业能力包括四个部分:知识、技能、思维、习惯。这个能力的取得只是你在社会成功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核心能力,这也更多指的是精神层面上的能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处理情绪的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与人沟通要学会聆听和赞美,赞美他人的人格而非外表。处理情绪的速度就是成功的速度,处理情绪最好的技巧就是运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就一定不要怕犯错误。领导才能的锻炼需要你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有意义的活动。为了让我们领会精神的巨大力量,格桑教授举了日本研究水结晶的综合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曾经做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他将一瓶水的瓶壁贴上“谢谢”、“爱”、“感谢”等美好的词语。结果“看”到这些积极词汇的水结晶赔偿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相反,看到“混蛋”、“蠢材”等消极词汇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格桑教授接着分析,从生物学角度看,构成人体的60-70%都是水。“看”到积极而美好词汇的水结晶会美丽而钻石,呈现几乎完美的形状。因而美好的情感与积极的信念无疑会对我们自身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总结两种不同的道路时,格桑教授又通过形象的拆借“佛”字,让我们形象化的领悟到面对人生不同道路如何去处理。

格桑教授指出,人生的两条路,就如同“佛”字右半部分的两条纵线,左边的一条是“躯体之路”,右边的那条便是“精神之路”。

而“佛”字右半部分结构中的“弓”字,象征着人在成长之中所要经历的事情,所要体验的情感,所要走过的道路。这条道路看不见,但却无形中影响着“躯体之路”与“精神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有时候体验着躯体的感受,有时候体验着精神,有时候却站在这两条路之间。这条路,不断促使人们调动起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走在觉悟的路上,这就是一直引领着我们每个人的“道”。而从“道”字本身来看,右半结构中“首”字,正代表了人的头脑——大脑所确定的路,就是人成长的方向,就是冥冥中引领着我们前进的信念,我们的“道”。

再看到“佛”字左边的人字旁,这个“人”是一个觉悟的人,它意味着,当一个人能够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人生的这三条路时,他就到达了佛的境界。这个看似简单的道路霎时间让我顿悟,原来“道”与“佛”,深层的含义是相通的。一个人想要获得快乐,就要跳出困扰着自己的凡尘琐事,放下对世界的批判,放下对万物的执着。简简单单才是快乐。成佛,其实是一种特别的更深层次的角色体验,就是要找到另一个我,另一个位置,俯瞰自己的人生,最终达到爱的境界。

爱,是对自己和世界无条件的接纳。了解了“佛”字的含义,不禁令人茅塞顿开。我们的生活和世界看似复杂和艰难,但如果能够拨开眼前困扰着我们身心的迷雾,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将看到一个清晰透彻、简单美好的人生。“佛”字的秘密,简单却饱含深意,“成佛”虽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时刻保持一个觉察的心,用平常心观察生活,不再执着的追求欲望,快乐,就会悄然而至,人生,也将平和美好。

三、精华拾遗

在分析心态与思维和人生道路的话题之外,格桑老师为了更好的让我们领会思想,穿插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小游戏,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其中包含的很多

理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双手交叉游戏让我们体会到交叉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有时复杂的问题就能简单化。同时我们又能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

2、明确目标的重要性,要将目标尽可能的视觉化,听觉化。毛主席通过号召人们“打土豪,分田地”,激励红军战士不断超越极限。当今的发展观就是要求用统一的信念去看世界,去认清目标。在领悟目标时,回答“听清楚了”或者读出来,远比回答“是”或者眼睛扫过效果要好的多。

3、残缺理论。抛弃了常人改正缺点,扬长避短的思维模式,强调“残缺”也是一种财富,一种优点,一种独一无二的标志。不必为缺点所累,只需扬长弃短,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给现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认为扬长补短只是种倒退,木桶理论存在缺陷,一只残缺的木桶就没有必要再去通过修补成为一个平庸之辈,更应该利用自己的与众不同,去成为一个笔筒,或者盛满钻

石的器皿。

4、全掌理论。永远用整个手掌去包容别人的锤头,不能用锤头去对抗锤头,那样只能自相损失。不能变得和生气时的对方一样没有理智。

5、五指地位理论。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定位。无名指因为不能分离而拥有了宝贵的戒指,喻示着爱人之间就和无名指一样,强行分离只能伤了子女。

6、五官理论。耳朵要听积极的内容。眼睛要去看大场面。鼻子要向下出气。嘴

巴要保持笑容。

7、灯泡理论。不论灯泡的瓦数大小,只要能被用就是好灯泡,换言之:被人用

是人才。

8、鹰的重生。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可以活到70岁。但是在它40岁的时候,它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它的爪子已经苍老到无法抓东西;它的喙也已经老化得贴近胸口,无法啄食;它的羽毛也钙化到飞翔起来都很艰难。渐渐衰老的老鹰渴望重生。于是,它必须为自己作出一个决定!它把自己苍老的喙向悬崖敲打,直到老喙脱尽,露出稚嫩的新喙。这时候,鲜血和新喙一起出来,疼痛剧烈。但老鹰不能休息,它必须忍着剧痛,用稚嫩的喙拔掉自己苍老的指甲,每拔一个就惨叫一声。拔完指甲,老鹰还是不能停留,它必须立刻接着做一件事情,就是拔自己钙化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整个过程历时150天。当终于完成了这件事,老鹰发出一声清脆的叫声,从悬崖上飞下来去喝重生后的第一口山泉。当老鹰下定决心要完成这150天的挑战,它就赢得了后30年的美好生活。

9、不断的表扬自我,肯定自我。要做个快乐而积极的人,当遇到任何挫折与困难的时候,都对自己说:太好了!我能行!我有了一个机会体会不一样的人生!简单的人会快乐,克服自己对未来的恐惧。快乐是由自己决定的,快乐就在此时

此刻!

最后,格桑教授以他送给在场学生一句箴言“迷,则行醒事;明,则择事而行”结

束了这场精彩的讲座。

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个快乐而积极的人!从今天起,做个爱自己的人!从今天起认清人生不同的道路,积极去面对,用信念去战胜困难!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

我!

—— 某学长

篇7:听北大教授程郁缀老先生授课有感

今天听北大教授程郁缀老先生授课有感,特分享。1.志向

孔子是我们中国,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圣人。他是我中国人的,也是全人类的。其中老教授特嘱咐我们记住其生活年代,约公元前500年左右,不为它,只因我们是中国人。太史公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如是说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意思是我虽然不能达到孔子的境界,但我的心里是向往的。

这便代表着志向。孙子兵法云: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其上上。也许我们的实力和因果无法让我们实现伟大的抱负,但心向往之。所谓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地。志,当高远。2.论交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七次中央纪委全体会上说到:“择善而交,净化我们的社交圈。”这是一句简洁的话,不多解。

朋友很重要。屈原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可见朋友是我们这一生中的悲欢。中华民族,是个尚德的民族,是道德文章之友,是个最重朋友的国家,也是最重朋友质量的民族。

知音,音乃音乐,出自钟子期和俞伯牙的佳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即是说,人的一辈子得到一个知己就很够了,我们要把他当做亲兄弟一样看待。

我们这辈人,最是孤寂,朋友难寻,知音难觅。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你的知音呢? 有三点,第一你愿意将你最快乐的事情与之分享。第二,你愿意将你最痛苦的事情与之分享。这两点并不难,因为一份快乐分享给两个人就便成了两份快乐,一份痛苦分给了两个人就只有了一半的痛苦。第三:你愿意将你最隐秘的事情与之分享。所谓知音难觅,实是人心难测。

怎么交朋友。

交友以诚。每个人都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即是说,有些人你和他打了一辈子交道,还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而有些人,我们刚刚遇见,就一见如故。只因我们敞未敞开心扉,诚不诚。

我看来,真心相对,坦诚相待是做人之道。所谓天道至简,人道亦简。用简单的心去面对世界,得到便是简单的世界。我们总说世界太复杂,社会太黑暗,实则是我们内心太复杂,过于黑暗,可扪心自问。

老教授打趣的说这几种人不可交:1.不孝父母之人2.商海从未受过骗上过当的人3.和朋友在一起从未喝醉的人4.和朋友在一起每喝必醉的人。前三人不诚,后一人无度。

交友以诤。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我们要心向往之,而且我们向往不够,要影响我们的朋友也向往之。当朋友犯错时,我们要直言相劝。

交友以信。诺重五岳,不多解。

我们这辈子需要这么些人陪伴着我们走过。当你成功时有人为你喝彩,当你失败时有人为你叹息,当你举棋不定时有人为你谋划,当你处于险境时有人为你棒喝。感谢我们的朋友们。

3.人生的原则问题

宇,四方上下,人海茫茫。宙,古往今来,人生匆匆。茫茫人海,匆匆人生,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每个个体都是短暂的。宇宙之大,我们很容易被匆匆时光,浩浩世界给淹没。我们需要一些信仰,西方人爱信神,我们中华民族信己,相信自己的人生原则。

学习,终身学习。所谓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因为我们始终处于进化链条中。

少儿学,壮而游。书本是我们获得知识的直接来源,天地山川是无字的书本。

自信。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自信的民族,因为我们不信神,信己。老教授分享了这么一首诗。

《苔·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分享与大家,共勉。

善,这个字很费解。

经历的越多,越相信因果报应,不是迷信,是良心。分人一叶,即为浓荫。对我们来说不重要的百来块钱,可能对山区的孩子,对乞讨的孤儿,对生病的人可能就是一片浓荫,甚至是生命。分人一叶,即为浓荫!

最后,说几句大家可能听得多的俗话。

说话要留有余地,干事要不留余力。

人生要由提前量,工作不可马拉松。

人生不可半途废,登山要登最高峰。

篇8: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

——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

临淄二中 苗金霞

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余威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何况对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对教学方法的倚重,现在差不多变成了‘南辕’与‘北辙’。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在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时曾一笑而过,还认为王教授这是为了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而“危言耸听”,但凡大学问家都会来点令人瞠目的言语,否则怎会赚取别人的“点击率”呢?今天再来听王教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定“教学内容”和组织“学的活动”》主题讲座时,又不得不为他的独到的目光,犀利的言辞,睿智的思维而拍掌欢呼!

‚很多老师观摩语文公开课,好像在戏院里看‘教学剧’一样,一副鉴赏的模样;有一些老师,有批判精神,但所谓的批判,实际上就像艺术体操比赛场上裁判,给表演者打一个较低的分数而已。‛随着王教授犀利的言辞,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了有所谓的好的课堂气氛,设计一些看似热闹却与所教内容无关的活动;为了能展现教师的个人风采,可以不顾学生们的感触把课堂搞成个人表演会,这一切似乎都有悖于我们高喊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那么,具体到一堂课,如何才能确立合宜的教学内容呢?就王教授的观点来看,合宜的教学内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根据文本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二是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内容。

一、根据文本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1、把握选文的教学价值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以文选型的课文教学为主,同是一篇选文不同的教师实际上是教着不同的内容。就是同一个老师教同一篇文章,也完全可以从积累语言、积淀文化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学习阅读与写作的角度探索,还可以从引发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着手。所以,准确把握选文的教学价值便显得异常重要。一篇选文,处于一套教材中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一定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把这篇文章的独特价值挖掘出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其唯一性。

2、注重文本的解读

什么是合适的文本解读呢?王教授说要符合两个要求:第一,对这种特定体式的文本,阅读取向要“常态”。也就是说,像正常人、像能读这样作品的人那样去阅读。王教授毫不客气的列举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教师讲《秋天的怀念》,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秋天的怀念》。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教师的意图很明显:第一段有个关键词语“你要好好活着”,最后一段又出现了“你要好好活着”。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在阅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时,抽取这个关键词语,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分析课文。在课后交流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什么人在读文章的时候,先读第一段,再读最后一段呢?”也就是说,拿到一个作品,先读第一段,再读最后一段,这样的阅读方式有没有问题呢?也许,平时我们的教学中也曾犯过这样的毛病,只是我们没有留意罢了。这就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用正常的方法读文章,用正常的方法教学生。

第二,在特定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比如说,有这样一个便条:“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我把它吃了。”现在把这个便条稍微加以变形:

亲爱的你

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

把它吃了

便条变成了诗歌。现在学生怎么来读呢?很显然,他不可能把它当做便条来读,而要依据其诗行的排列方式,也就是说,依据其已有的阅读能力,把它当做诗歌来读。王教授说: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所以在备课时,教师的文本解读,要依据这种体式的特性。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

著名教育家钱梦龙老师曾说自己:“自己读不懂的,读不好的,学生肯定不懂,就在这里搞搞。”备课时,他会在自己的桌上写下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姓名,心里装着学生,备课时才会估量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反应。王教授也提醒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进行。

上一篇:房产销售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员工岗位竞聘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