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2024-04-14

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篇1: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是新授课。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节显微镜构造和使用、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之后,对整个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的总括与深化,讲述了多细胞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并阐述了各自的结构的严整性和功能的统一性。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既涉及细胞、组织等微观结构又涉及器官、系统等宏观结构,并作为完整个体为将来学习生物圈等生态系统的知识作铺垫。学好本节课可以正确认识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种生命结构形成的微观基础,比如动植物的结构层次异同比较,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动植物本质上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有助于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和树立生物界的统一思想。因此本节课在全章及全书中都占重要地位。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包括人)体的结构层次;说出器官、系统的概念;举例说出绿色开花植物和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和树立生物界的统一思想。

重点难点

1、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包括人)体的结构层次;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动物(包括人)体各系统的协调统一性。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展现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播放显微镜使用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各系统模型。番茄、开水及解剖刀(或水果刀),几盆花,一部分动、植物挂图等。

学生准备

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一些常见的蔬菜或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

利用课件呈现一座高楼大厦,及建筑工地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①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②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吗?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把砖有规律的砌成一个个房间,逐渐盖成高楼大厦。教师启发学生,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不是细胞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体?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授课

(一)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使用“学乐师生”录像。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你能说出图片中的花生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2、根、茎、叶子、花、果实、种子

3、植物各器官的作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正确通过观察了解植株由哪些器官组成与器官的作用。

课堂记录

(二)人体的组成

1、展示收集的人体器官图片

2、各种器官组成各种不同的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运动系统等

设计意图:向学生展示人体器官的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课堂记录

三、感悟延伸(时间3分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鼓励进行演示。课堂记录

四、总结启迪(1分钟)

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从而归纳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五、习题(5分钟)

教师:用ppt展示课后习题和巩固练习。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

第四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多细胞植物体组成

叶子

果实

种子

二、人体的组成 教学反思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既涉及细胞、组织等微观结构又涉及器官、系统等宏观结构,并作为完整个体为将来学习生物圈等生态系统的知识作铺垫。学好本节课可以正确认识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种生命结构形成的微观基础,比如动植物的结构层次异同比较,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动植物本质上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有助于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和树立生物界的统一思想。

篇2: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要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观察、辨认植物体的器官。利用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组织构成器官,利用自己身体说出系统的概念。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细胞和组织的有关知识以及这节课学的器官和系统,进行知识整合,描述植物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调查人们吃的植物性食物分别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以及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具有哪些器官,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在进行小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器官和系统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番茄、开水及解剖刀(或水果刀),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标本,常见的一些蔬菜或水果等。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1、呈现一座高楼大厦,及建筑工地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①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②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把砖有规律的砌成一个个房间,逐渐盖成高楼大厦。教师启发学生,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不是细胞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体?从而引入课题。

二、温故而知新:

学习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

小组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能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能形成组织。

三、实验探究: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番茄、解剖刀(或水果刀)、开水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方案:可能有的学生直接用解剖刀把番茄切开观察它的构成;有的学生先用开水烫一下番茄,剥下表皮,然后在剖开看它的横切面有哪些结构。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小组可能会说番茄主要有果肉构成;有的小组说番茄由表皮和果肉构成;有的小组说还有输导组织。最后得出结论:番茄果实是由保护组织(表皮)、营养组织(果肉)和输导组织等构成的,并且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等的。从而总结归纳出器官的概念。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2、拓展:引导学生利用其他的材料来设计实验探讨器官的构成,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不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上课前讲桌上摆几盆绿色开花植物,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几张开花的苹果树、枝叶茂盛的苹果树、结果的苹果树或开花的油菜挂图,为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创设教学环境)课前生物课外兴趣小组采集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采集的植物标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

1、你采集的植物标本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你采集的植物标本是否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为什么?

3、你认为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4、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观察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采集的植物有的由根、茎、叶组成,有的还可能有花或花和果实,还有的具有花、果实、种子)

教师利用课件动画显示种子萌发,幼苗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片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茎对这些物质进行输导,幼苗由小长大,然后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

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交流。

生1:我们认为根、茎、叶主要与植物的营养的获取和运输有关,是植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只有当这棵植物成熟后,才会开花、结出果

实和种子,繁殖后代。所以我们可以把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分成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类。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生2: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之间有输导组织起到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从而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

4、归纳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探索的结论进行总结,从而归纳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课前在教室墙上贴几张动物如家鸽、鲫鱼、青蛙、家兔等的挂图为学习“动物的结构层次”创设学习环境)教师利用课件显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总结出系统的概念。进而相互交流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6、创设学习情境:

下课铃声响了……午饭时间到了!你匆匆走出教室,直奔食堂。食堂散发出的香味使你感到饥肠辘辘。你选了一份饭菜,接着掏钱付帐,然后小心翼翼的端着饭盒,在拥挤的食堂中找到你的朋友,在他们身边坐下,开始吃饭。

想一想,从听到下课铃声、走到食堂、买饭到吃饭这一简单过程中,你身体的哪些系统参与了,紧靠消化系统能够完成吃饭这一过程吗?

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相互交流:

生1:走到食堂,吃饭要通过运动系统。

生2:听到了铃声决定去吃饭要通过神经系统。

生3:运动加快,要消耗氧气,通过呼吸系统。

生4:运输氧气需要循环系统。

……

由于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通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基础上说出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名称、组成和功能,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八大系统彼此既有分工,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从而使每个哺乳动物都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生物个体。

7、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提纲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进一步梳理,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

四、迁移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不能死学,要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1、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问题:

⑴我们吃掉的胡萝卜、白菜、甘蔗、黄花菜、西瓜、绿豆各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

⑵观察你家或邻居家的一只家养动物如猫或鹦鹉以栽培植物如月季,想一想这些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⑶在人类生活中,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被广泛利用,如甘薯、马铃薯等含有丰富的淀粉,大豆、豌豆等富含蛋白质,芹菜、菠菜、花菜、芦笋、胡萝卜等含有各类维生素、纤维素,这些都是人们常食用的蔬菜;而橙子、香蕉、无花果等是人们爱吃的水果;此外人参、薄荷、罗汉果、藏红花等都是著名的中药材。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尽可能的找来认一认、查一查资料或进行走访。然后想一想,我们食用或利用的分别属于这些植物体的哪个器官?

2、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并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解决。同学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启发方法得当,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

⑴马铃薯、莲藕、葱我们吃的部分都是根吗?

⑵西瓜子和葵花籽是否都属于种子?

⑶我们在长跑的时候为什么会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

篇3: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纵观国内外科学教育的改革进展, 均离不开核心概念, 因而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开展概念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 是当前所有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以下称“人教版”) 的七年级义务教学生物学教科书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内容为研究对象, 详细分析了该主题下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 探讨了进行有效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重要概念和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背景

重要概念是核心概念的一部分, 因而要弄清重要概念的研究状况可以从核心概念的研究入手。国外教育研究者针对核心概念 (Key concept) 和科学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 其中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德 (Hurd) 、戴伊 (Day) 、费德恩 (Feden) 以及课程专家埃里克森 (Erickson) 分别对核心概念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使得核心概念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并被写入国家级课程文件。美国2012年正式颁布的《框架》中对于核心概念的筛选提出了4条明确的要求, 凸显了核心概念的重要地位。而2013年颁布的《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基于学习进阶 (learning progressions) 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连贯性发展的理念。

我国对核心概念的研究起步较晚, 刘恩山教授对核心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 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强调了对重要概念的学习, 在保持原课程内容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在10个一级主题下增加了50个学生需要形成的重要概念, 并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的教学建议, 其中定义的生物学重要概念指的是: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 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 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教科书中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倡采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传递概念, 因为这样的表述形式一方面能更方便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能更轻易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修订完善的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科书在正文内容的选择与表述以及活动栏目的设计与编排上均以不同方式体现了重要概念的形成、传递和转变过程。

1. 重要概念在正文中的传递。

正文是传递重要概念的主体。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重要概念产生初步印象, 人教版教科书尝试以概念内涵的形式作为章节标题, 其中部分标题内容就是处于章节知识体系中心位置的重要概念。如节标题“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和小标题“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均直接指向重要概念之“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 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与此同时, 正文中表示重要概念内涵的文字均以黑体加粗印刷, 以强调重要概念的重要地位。

此外, 教科书呈现了丰富的例证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而且针对不同的概念, 教科书中例证的呈现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如在介绍“组织”和“细胞分裂”的概念内涵时, 教科书中先给出组织和细胞分裂的概念, 然后再列举实例说明组织的内涵以及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而在说明“组织分化形成器官”和“器官构成系统”这两个概念时则是先给出学生所熟悉的大脑、胃、心脏等器官和人体的消化系统这些实例后再总结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内涵。

2. 重要概念在栏目中的传递。

人教版教科书围绕重要概念的形成和传递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栏目, 有“想一想、议一议”、“实验”、“观察与思考”、“模拟制作”、“练习”、“科学·技术·社会”等。纵观栏目的设计情况可知, 教科书不仅注重以丰富的事实性材料辅助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而且强调以问题驱动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重要概念的积极性, 其做法之一是在每一节内容的最前端设置“想一想, 议一议”栏目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中的内容是指向学生即将学习的重要概念并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重要概念的兴趣。例如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中, 教材呈现了受精卵发育为小鱼的过程图, 促使学生思考受精卵发育成小鱼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该问题指向学生将要学习的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同时设计“通过本节学习, 你将知道”栏目, 以问题的形式引出本节涉及的重要概念和相关知识。

为巩固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 加强概念和原理等的应用, “练习”栏目针对正文中的概念设置了判断题、简答题、连线题、画概念图等题型。其中绘制概念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 而且有利于学生建构起自身的概念体系,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 “科学·技术·社会”、“小资料”、“观察与思考”栏目等都紧扣概念性知识, 呈现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事实性材料, 有利于学生从事例中成功概括、抽象出重要概念。

三、围绕重要概念组织教学的策略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素材, 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关注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实施概念教学,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传递重要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 是所有生物教师面临的问题, 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重要概念的传递情况, 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 创设问题情境, 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一言堂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形式, 逐渐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 要唤起学生学习重要概念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或者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既可以选择教科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 也可以自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材引入新课。如在教授“细胞的生活”一节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想一想, 议一议”中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细胞培养所需要的物质和环境, 也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进行引导:即人作为一个生物体, 在生活的过程中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那么细胞作为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除病毒外) 是否和人一样在生活中需要物质和能量呢?以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其次, 在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学习任务学习, 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 巧用概念例证, 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内涵。

例证是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成功将概念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概念。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证巩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如教师在讲授动物细胞的结构时, 可以列举人体内的成熟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帮助学生归纳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并且在提供实例的同时, 逐步引导学生将具体形象化的事例归类概括, 最终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此外, 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概念反例或特例, 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

3. 利用事实性材料, 支撑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指出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 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性材料。另一方面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抽象和概括事实而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 因而利用事实性材料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是教学的关键。如教师在讲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提供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生活的有利影响 (如食用、净化污水等) 和不利影响 (形成赤潮、导致患病等) 的具体事例, 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更全面的认识。

摘要: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教科书凸显了重要概念的传递。本文以教科书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为例, 探讨了进行有效概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学,教科书,重要概念,传递

参考文献

[1]郭玉英, 姚建欣, 张静.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构建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33 (2) :44-49.

[2]郭玉英, 姚建欣, 澎征.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33 (8) :118-127.

[3]张颖之, 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J].教育学报, 2010, 6 (1) :57-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2.

[5]赵占良.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 (1) :55~63.

篇4: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关键词 生物学教材 教材编排 生命的动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2004年,美国麦格劳-希尔出版了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该教材的中译本《生物:生命的动力》于2008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美国教材”)。美国教材逻辑严谨,知识联系紧密,有利于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建构与迁移。笔者立足于结构与功能观,研究美国教材“分子与细胞”章节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内容编排的方式及特点,旨在为我国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1 结构与功能观的概述

结构是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作用的方式,是系统的基本属性,又是系统具有整体性、功能性的依据。而功能是从系统外部反映系统的整体性,两者所要揭示的内容是不同的,但是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结构决定着功能。结构是机体的组成成分,功能是机体组成成分相应的功效。另外,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结构决定着功能,功能也对结构有限制作用,所以两者是一个相对范畴。根据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探究系统的结构,依据结构的特点去了解系统,进而依据系统具有的结构来判断其具有的功能。

2 美国教材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内容的呈现

2.1 组成细胞的分子

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认识系统得首先了解其结构。美国教材第13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以结构的层次性为衔接,以物质结构的有序性来组织内容,使知识逻辑化、网络化,易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与迁移。

如“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一节“原子及其相互作用”以分子结构的层次性为衔接来组织内容,以元素—原子—同位素—化合物和化学键—化学反应—混合物与溶液的逻辑顺序叙述,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也决定了各种化学元素的性质。所以教材尤其重视原子结构对内容的衔接,开始就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分别展示了质子、中子、电子、电子能级的结构,并且在化学键、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内容中都有所体现。教材围绕着原子结构,试图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原子中的各种微粒,了解这些粒子的结构与功能,为化合物、化学反应、生物大分子等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又如第三节对细胞中有机物的介绍,以碳在生物中的作用—分子链—碳水化合物的结构—脂类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核酸的结构为逻辑顺序呈现。因为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原子,所以教材首先介绍碳原子的结构,然后介绍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包括单键、双键、三键,直链、支链或环状链知识,进而介绍分子链、多聚体的知识,对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以及分子链的学习有利于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结构的认识。

可以看出,教材从原子的结构过渡到化学键、化学反应的知识,从碳原子的结构及分子链的知识过渡到生物大分子,知识逻辑严谨,内容衔接紧密,彰显了结构的层次性与有序性,既遵照了知识的逻辑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2 真核细胞的结构

细胞器的结构多而复杂,而且其关联性不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教材中如何呈现是一大难题。美国教材以细胞器所具有的功能将细胞器进行分类,巧妙地以细胞器功能的有序性来编排细胞器的结构。教材共分为7个小标题叙述真核细胞器的结构:细胞的边界、细胞核与细胞调控、组装运输和贮存、液泡与储存、溶酶体与循环再利用、能量转换器、用于支持和运动的细胞器。

教材首先介绍细胞的边界——细胞膜和细胞壁,“但是植物细胞、真菌、细菌和一些原生动物还有一层边界:细胞壁”,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然后介绍细胞这个生命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细胞需要调控,相当于团队需要一个人来领导,细胞的“领导人”就是细胞核。教材根据细胞核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本程序相继介绍染色质、核仁、核糖体、细胞质四种细胞器;接着教材以一个问题“蛋白质合成的指令从细胞核输送到细胞质后,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引出组装和运输蛋白质:内质网-高尔基体;储存:液泡;循环再利用:溶酶体;接着叙述能量来源,“蛋白质的合成、修饰、运输和消化这些细胞活动都需要能量”,引出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最后介绍用于支持和运动的细胞器:细胞骨架-微管和微丝、中心粒、 纤毛和鞭毛。可以看出,教材以功能的有序性把繁杂的细胞器的内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结构与功能联系紧密,逻辑清晰,易于学生对细胞器的整体把握,深刻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学科思想,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3 对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启示

基于前面对美国教材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内容编排的分析,笔者对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以下建议。

3.1 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有联结,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结构性。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概念多而抽象,如果在生物教学中不注重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将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生物学知识,容易导致学生知识记忆的片段化,也不利于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思想的学习,难以落实我国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所以,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要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对抽象的概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

3.2 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篇5: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1.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2.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物质进入,排出。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是细胞内的“绿色工厂”。

线粒体:进行作用,是细胞内的“车间”。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能转变成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遗传信息:受精卵内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它存在于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5.遗传物质:

染色体:能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同种生物中染色体的数量,染色体由和组成。

DNA(有机物):呈双螺旋的梯子状,DNA上每个片段叫一个,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1.细胞中的有机物包括 ①水②无机盐③核酸④糖类⑤脂类⑥蛋白质⑦氧

A.①②③④B.③④⑥⑦C.③④⑤⑥D.①③⑤⑦

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能量的是

A.蛋白质、糖类、脂类B.水、无机盐、糖类C.核酸、糖类、无机盐D.蔗糖、水、氧

3.在细胞的结构中,能将细胞内部和外界环境分隔开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核

4.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点滴葡萄糖,这些氧和葡萄糖进入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A.叶绿体B.线粒体C.液泡D.细胞核

5.克隆羊多莉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A.供卵细胞母羊B.受孕母羊C.供核母羊D.无核卵细胞

6.判断

(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线粒体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2)、细胞膜将细胞完全封闭起来。()

(3)、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变化,都能释放出能量。()

(4)、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7.请把结构名词与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细胞膜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动力车间

线粒体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篇6:《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教学反思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出学生熟悉的实例,通过实例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形成概念,在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胃是一种消化器官。胃的内表面是上皮组织。胃能够蠕动,说明胃壁内有肌肉组织,胃排空时会感到饥饿,说明胃壁上有神经组织,胃壁中还含有血液等结缔组织。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起来,执行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所以胃属于消化器官。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心脏或膀胱等器官,进一步明确器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也可进一步让学生判断一块肌肉是否也是器官?加强学生对器官概念的理解,也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所以,有关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成为生物学课堂上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切忌死记硬背概念。

2、教学生以“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

篇7: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系新课标人教版(2012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继学习细胞及其特点之后,对今后学习动物的结构特点、行为方式起到垫铺的功能,是生物学习由微观到宏观转变的关键点。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有了一个感性和理性的初步了解,这就是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起点。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到探究“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上。通过学习,要弄清组织、器官、系统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人或某一动物体举例。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感性认识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动物细胞知识,联系人体自身的结构,通过观察、讨论与思考,归纳总结出人体的各结构层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述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能力目标:

1、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认识。

教学难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教学方法

引导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图片,提出问题:

1、鱼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2、在鱼由受精卵发育成大鱼的过程中,随着细胞的分裂,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细胞,这些细胞长得都是一样的吗?是简单地堆砌成小鱼吗? 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过渡: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下面我们就以人体为例,来探讨从细胞到个体的结构层次。[板书]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师:复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图形展示)提问:那这么多的细胞又是怎样构成我们人体的呢? [板书]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

组织学生活动:假设学校举行运动会,本班选拔出篮球队、足球队。学生组成球队,并观察篮球队员足球队员的差异,并讲解篮球队足球队均由篮球队员和足球队员组成,为下文讲解细胞分化和构成组织做铺垫。

师:大屏幕展示人体人体不同种类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结构上的不同,介绍各类细胞的功能。提问:这些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功能各异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呢?接着大屏幕展示受精卵经多次分裂后再分化成不同种类细胞的动画。

生:观察人体各类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

师生归纳: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是很相似的,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保持着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概述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师:大屏幕展示人体四种组织的图片,介绍构成各种组织的细胞特点。生:初步观察人体四种组织,获得感性认识。

师生归纳: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图2-12,思考:受精卵是怎样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的? 生:思考、讨论。

师生归纳: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各种组织。

师: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第60页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插图,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生:结合插图认真观察。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0页的插图及下面的文字说明,介绍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组成、功能等。[板书]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讨论: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会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哪些组织?

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皮肤内含有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它们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皮肤这种器官。

师:展示大脑、胃、心脏的图片,指导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的器官分别由哪些组织构成,这个器官具有什么功能?

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知道人体各器官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板书]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师:展示胃器官的图片提问,胃的功能是什么?只有胃就能完成消化作用吗? 生:思考回答,胃的功能是消化,不能。

师: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器官?这些器官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师生总结: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上述系统称为消化系统。

师:展示其它系统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除了消化系统以外,人体还有七大系统,你能说出这七大系统的名称吗?它们各有哪些主要器官?各具有什么功能?

生:观察讨论,分析回答。

师:给出一段运动员起跑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哪些系统参与了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讨论、分析,说出不同的系统,知道人体的各系统是相互配合的。生:总结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篇8:浅议高职医学生物学分层次教学

1 高职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文理兼收, 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既有理科生又有文科生, 理科生高中生物基础较好, 文科生则在文理分科后不再学习生物。加之医学生物学课程受教学计划的限制, 课时量少 (本院为32学时, 其中实验10学时) , 且在新生进校第一学期就开设, 这些都给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困难。教师上课时, 一方面进度和深度不太好把握, 如果教学内容按照教材讲授就会又深又快, 会造成基础差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听不懂;如果按照文科生的基础讲授, 基础好的学生特别是理科生又会感到“学过”, 学习的兴趣不高。另一方面医学生物学是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类基础课, 与中学生物学课程相比, 知识的深度、广度明显增加, 而不少教师在课程教学上下的功夫不够, 存在一个课件一直使用的情况, 不能够做到照顾基础不同的学生, 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1]。

目前在高职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法[2]、探究式教学法[3]、PBL教学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在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中有了较大的收获, 但是却未能重视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

2 分层次教学的理念

分层次教学又称分组教学, 它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和学生的不同特点, 将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 教师根据不同组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分层次教学理念应用于医学生物学教学, 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特别是文理科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3 医学生物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3.1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分层次教学简单的方法就是“分层走班”, 即把原始班按照文理科划分为理科层次、文科层次, 可以适当照顾学生自己的意愿。根据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均能取得进步, 达到教学要求。但是这种简单划分由于诸多原因, 按班分层次难度大, 不符合当前高职教学现实, 实施难度大。

因而, 根据高职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实际情况, 采用教学班 (合班) 授课教学, 班内分组教学和分层互动教学比较适合。即在班内分两组, 组内有不同层次的成员, 各层次的成员都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 以便采取竞争的方法促进发展。

3.2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激发学生利用“已知”来探索“未知”, 使其深入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加强预习,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分小组讨论, 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大胆提出并进行交流。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程内容, 对学习后仍然存在疑惑的部分, 可以在课后再次查阅资料, 教师可针对普遍性疑问进行课堂答疑, 针对个别疑问进行课间答疑。

4 应用“慕课”提高分层次教学水平

“慕课”是开放网络资源与学习管理系统相结合而成的新型课程开放模式, 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多媒体资源为一体, 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升学习效果。利用“慕课”学习平台, 根据学生层次划分的小组, 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4], 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通过在线学习, 完成章节任务、提交作业, 成绩过关后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同时, 课程服务器提供在线解答服务, 可以增强互动与交流, 便于即时评价与反馈信息。学生通过“慕课”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过“慕课”平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并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提高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理念已运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 对分层次教学理念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以期提高高职院校的医学生物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物学,分层次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雅萍.对高职文理兼收的分层次教学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14) :222.

[2]罗纯.案例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J].生物学通报, 2008, 43 (10) :40-41.

[3]刘尧, 闫新豪.高职医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 2014 (5) :79-80.

篇9: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关键词:生物质;细胞壁组分;解译

Abstract:The key procedure of converting the biomass into high value materials is to separate the fractions clean and moderately and then to conduct the biological or chemical conversion of the separated fractions to obtain the high value materials. However, it ,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guide of effective separation on account of the limitation of our acquirement about the complexity of biomass structure, makes the separation technology become an exploration on process level. So far, there is no efficient integrated system for clean separation, which can separates different fractions at a fairly complete molecular structure clean and effectively in a process. The way of modern biomass utilization needs to separate its fractions clean and effectively under the premise of a fairly complet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then carry out the purposeful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fractions. Despite the biomass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e clean and effective separation is still a bottleneck restriction and a difficult problem. The key to the separation of biomass components is to break the bond between lignin and hemicellulose or to selectively break the intramolecular bond among lignin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clean separation. This study intends to fi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under different medium environment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the bonds among the fract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and then propose an orientation guidance of oxygen chemical separation . Scilicet, making use of the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O2 of different bonds, which between lignin side chain of alpha, beta, gamma- and bonds among hemicellulose fractions, such as easter bond, or intramolecular bond among lignin molecule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fracture way in or between the molecular. Furthermor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work , this study intend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 clean and moderate separation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fractions ,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high value utilization of biomass.

Keywords:Biomass; Cell wall component; Interpretation

篇10:《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1、条理清楚,板书清晰,让学生对该堂课有个整体的概念和清晰的了解;

2、引入新颖:本人特意下载了一段由受精卵发育成胎儿视频,观看过程中学生兴趣很大,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3、引导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去理解未知的新知识。例如:教学内容中提到的“结构层次”,可能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简单的知识,但对于我们某些农村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接下来的内容认识,所以本节课前我让学生说出菊城中学的组织架构,然后让学生把有关知识迁移到课堂内容“动物的结构层次”上,从而让学生对“结构层次”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

4、让学生把书本的知识与课件中的多张图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都对新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5、及时巩固。课堂中讲完相关重点知识或课堂后段,我都利用某些题目或某些例子及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篇1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识别植物体的几种组织;解释组织、器官的概念,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细胞如何构成植物体”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对比观察能力、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整理实验用具,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品质。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组织、器官的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组成及结构层次。难点:组织、器官的概念,探究“细胞是如何构成器官”。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那么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呢? 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师: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呢? 生:从微观到宏观

师:对不对呀?非常好。看来大家上节内容掌握得不错。(教师板书: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课件展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那么植物体呢,是否也是这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探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板书: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二)新授: 师:(课件展示绿色植物)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些图片,看看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或你能从中找到哪些共同点)

生:它们都是绿色的,植物,开花等。

师:这几位同学的观察力都非常强,对,它们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今天我们就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为研究对象来展开探究。(课件展示油菜植株)这是一株油菜植株,请仔细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可以与你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生:

师: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就构成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那么它们在结构层次上属于什么呢?

生:器官

师:非常好,它们共同组成了“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题目“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4页,将六大器官填在相对应的图片下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师:你知道它们从结构层次上分别属于植物的哪种器官吗? 生:

师:非常好。看来我班同学平时非常注意观察生活。那这个西红柿呢,它属于什么器官? 生:是果实。

师: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结合上节课的知识。生:组织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个西红柿来探究一下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课件展示: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师:怎么用它呢(指着西红柿)。吃掉它。不过不能白吃了,吃的时候你要观察思考,一、你首先咬破的是什么?它对果实的有什么作用?

二、西红柿最好吃的是哪一部分?它应属于什么组织?

三、西红柿中的黄色细丝是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这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边品尝边思考,可以讨论。生:边吃边讨论。

师:我看大家吃得也差不多了,这几个问题有结论了吗?好,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

师:这是你们的结论。有不同的或补充的吗? 生: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课件展示营养组织及其功能),这是这种组织的显微结构。既然含有营养物质,所以叫它营养组织(课件展示营养组织名称)。师: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请根据营养组织的功能,猜测一下它的细胞特点。可以讨论(教师下去指导)生:液泡大,生:绿色的

师:有补充的吗?我们看看科学家有没有补充的。(课件展示营养组织细胞的特点及光合作用的功能)。不过我们现在吃的果肉细胞是绿色的吗?想一想,老师展示的这个绿色的营养组织是西红柿的吗?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再来看。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哪个同学能交流一下。生:表皮咬不动,我们认为它的作用应是保护。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把西红柿剥了皮放置,很容易腐烂,为什么呢? 生:表皮有保护功能。师:(课件展示保护组织及其功能)。怎么样?非常好。考虑一下应称为什么组织呢? 生:保护组织。

师:(课件展示名称)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

生:

师:看来,这个问题确实有些出难度。那这样,我们做个比方,西红柿就是你,这个黄丝呢,就相当于你体内的血管,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运输作用。

师:对了,大家很聪明吗!是什么组织呢?

生:运输组织

师:有道理。很接近了。(课件展示输导组织及其名字)输导组织。

小结:

师:通过大家的品尝,我们弄清了这三个问题。现在谁能来告诉老师,西红柿这个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呢?

生: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师:其实果实中远不止这些组织,还有哪些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到网上查找资料,进行课后探究。师:那么这些组织除了存在于果实中以外,其他器官有没有呢?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图片,(课件展示叶片显微结构)这是叶片的显微结构,请同学们考虑它其中有没有这三种组织呢?哪部分是呢? 生:观察回答

师:好。那么教师给出的这些器官中是不是也是由这些组织构成的呢?我们看这根甘蔗,谁能来分析一下? 生:

师:那么其他的器官中有没有呢?肯定有。我们就不一一分析了。这就说明这几种组织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现在我们还来看这根甘蔗,它是不是一直是这么大呢?

生:不是,由小长大

师: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我们再来分析一张显微图片,这是根尖的纵剖面的显微结构。前面提到的三种组织,这里有没有呢? 生:有

师:在哪呢?引导学生答出。那分生区的作用是什么呢?它会存在什么组织呢?顾名思义。生: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应是分生组织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到位。对,分生组织,它产生的新的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如营养组织等。这样就可使植物体由小长大。在成熟的植物体内,如根尖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牙的生长点等处。

生:

师:其实只要是能由小长大的部分都含有组织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它的细胞有什么样特点。(课件展示根尖及分生组织的动画)师:有没有补充的呢? 这是我们从图中能读到的信息,实际上分生组织还具有其他特点。(课件展示分生组织的细胞功能)师:分生组织再加上我们吃出来的那三种组织就构成了植物体四种主要组织,植物体的组织也是由(指着四种组织的细胞让学生答出:细胞)构成的。现在,你的头脑中有没有形成一个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下面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 生:

师:非常好。(板书: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课件展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师: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也非常棒,相信大家一定从这节课收获了很多知识?谁能谈一谈呢? 师:我们来一起进入知识的巩固检验环节,考察一下我们的记忆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练习题)

生:一生回答,其他学生倾听并纠正不正确的答案。师:看来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已基本掌握,生:

篇1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和细胞生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介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本节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存在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这一微观层面上和各系统相互协调形成统一整体这一宏观层面上的`两个难点。

二、设计思路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时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步教学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解决第一个难点时,我是从先做个简单小游戏,让学生对构建漂亮房子的过程图片进行排序,再展示受精卵、人体和小兔的图片,问题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此环节通过四个活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和区分人体四种组织,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知识迁移,巩固应用;再次通过实例和两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分工和协作的重要性,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认同“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从而顺利解决了第二个难点。

4、总结反思,拓展提升;通过概括点题,再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和思考,发现规律。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反馈,知识点目标检测,布置课后作业。

三、存在的不足

1、在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这一环节,活动二中的第二步所设计的实验活动因时间非常仓促,个别同学未能及时完成实验;

2、细胞分化是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因第二个环节活动内容较多,未能及时对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进行比较区分;

3、后面的课题稍显急促,尤其是八大系统,虽然举了些例子,但未能很好利用实例进行引导解释;

4、概念讲解有些嗦,语言表达不够精练利索。

四、改进措施

1、在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过程中,可将实验前置活动二的第一步、课前引导学生设计四种组织的区分比较表,以便及时展示交流;

2、认真研究“五步教学法”,优化设计活动方案,精心设置活动内容和时间,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生物学术语和概念;

3、研究“独学---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既要分化学习任务又要实现合作学习,既要培养团队意识又要引入竞争机制,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学科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

上一篇:有信心就有希望下一篇:科技辅导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