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一对一对口帮扶工作总结

2024-04-29

强盛一对一对口帮扶工作总结(共3篇)

篇1:强盛一对一对口帮扶工作总结

××强盛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一对一对口帮扶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19日)

帮扶农民增收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期间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2011年全市帮扶农民增收动员大会及全县帮扶增收动员大会召开后,按照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11帮扶农民增收工程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并迅速行动起来,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五年帮扶方案,切实做好帮扶工作。现将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初步了解,结合实际,研究谋划帮扶项目措施 我公司与××村迅速取得联系,通过与被帮扶村负责人刘海文同志的会谈,了解了该村的实际情况,与刘海文同志共同分析了××村贫困的原因,经过认真研究总结,得出了该村长期发展缓慢的各种不利因素以及今后加快发展的契机与方向。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研究谋划切合实际的帮扶项目和措施。

二、认真考察,做好下一步工作“备战”

双方在帮扶工作上达成一致,留下了多种联系方式,今后要加强联系,沟通信息,及时进行交流。我公司计划在春节以后,派专人到该村做进一步考察,完善帮扶方案和措施,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帮扶目标:企业发展壮大,群众脱贫致富 2012年,我们将本着企业发展壮大,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扎实做好帮扶工作。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养殖规模急需扩大与缺少场地的矛盾,计划在被帮扶村实施兴建养殖基地项目,被帮扶村地广人多是其优势,兴建养殖基地后可有效解决被帮扶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增加被帮扶村的群众收入。

总之,我公司将按照上级要求,本着双方互惠双赢的原则,切实做好一对一对口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篇2:强盛一对一对口帮扶工作总结

一、新一轮京蒙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工作情况

(一) 抓基础, 建制度, 实现工作规范化

一是明确任务分工。按照京蒙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制定了实施方案, 细化为25项任务, 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二是建立工作机构和协调机制。京蒙两地都成立了协调小组并下设办公室, 每年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工作。三是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印发并健全完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人才培训、贷款贴息、挂职干部管理等工作制度和办法, 建立了京蒙对口帮扶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二) 抓纽带, 搭平台, 全面系统对接

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沟通衔接, 就加强区域合作、融入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等事宜达成了一定共识。自治区有关部门和赤峰、乌兰察布两市16个受援旗县与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和对口区县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接, 建立了两地部门间和地区间的领导互访和工作交流机制, 相继签订了金融、人才、商贸、交通、新兴产业、科技、旅游、教育、卫生、农畜产品产销、区旗 (县) 间对口帮扶等一系列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提出了帮扶合作项目, 推动了京蒙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 通过挂职干部协调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

(三) 抓项目, 定资金, 发挥帮扶效益

两年来, 运用帮扶资金安排民生、产业扶贫等项目70个。其中, 北京市政府拨付资金14640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14560万元, 截止目前, 2011年帮扶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北京市和自治区各安排1000万元, 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举办培训班124个, 培训近8000人。同时组织开展了京蒙对口帮扶合作项目贷款贴息工作, 两年安排1000万元贴息资金, 鼓励北京市属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另外, 北京市16个区县及文教、卫生、民政等部门向内蒙古对口旗县拨付帮扶款物总价值达5000余万元, 帮助当地解决了一批关系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实际问题。

(四) 抓合作, 搞活动, 强化跟踪落实

一是在呼和浩特市连续举办了三届“驻京中外知名企业投资内蒙古行”活动。共组织600余家驻京中外知名企业负责人1000余人次到内蒙古开展投资考察、洽谈合作, 达成协议项目55个, 协议金额达1075亿元。二是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内蒙古绿色食品展销会、乌兰察布马铃薯展洽会以及“北京—内蒙古商品大集”等活动。通过与北京各大卖场的直接对接, 提高了内蒙古特色优质商品在北京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取得的成效

(一) 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合作加快推进

京新高速公路 (呼和浩特—集宁—韩家营) 、锡林浩特至北京高速公路 (锡林浩特—桑根达来—宝昌) 、大广高速公路 (赤峰—茅荆坝) 等工程已全面启动, 预计到2013年可建成通车。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 两地共同开展了《京蒙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合作规划》编制工作, 将重点放在距北京最近的赤峰、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的部分旗县。双方水利部门建立了交流机制, 共同加强环境治理的合作。

(二) 区域能源合作广泛深入开展

一是电力方面。2011年至今, 内蒙古已吸纳北京市企业参与合作建设或开展前期工作电力项目7个, 其中, 京能集团康巴什热电项目已开工, 京能集团岱海电厂三期、集宁热电厂、酸刺沟电厂二期、京煤集团京海电厂二期、盛乐热电联产等项目已上报国家申请开展前期工作, 京能赤峰红山电厂项目自治区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为满足北京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保障供电安全可靠, 内蒙古已将上都电厂四期、托克托电厂五期、岱海电厂三期等外送华北电网电源项目上报国家申请开展前期工作。商都电厂三期500千伏送出工程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 这些项目建成后, 将进一步提高向北京市的送电能力。二是煤炭方面。京煤集团昊华能源控股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京能集团等已与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达成一系列煤炭转化和利用项目的协议, 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前期工作。三是新能源方面。内蒙古与北京合作的新能源项目达到11个, 其中, 风电项目7个 (装机容量54.75万千瓦) , 总投资45.6亿元;太阳能项目4个 (装机容量10万千瓦) , 总投资12亿元。四是天然气方面。目前, 大唐克旗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已产出合格天然气, 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成为供应北京的第二大气源。规划建设的北京控股 (京燃) 集团公司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新蒙能源投资公司杭锦旗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三) 产业合作效果显著

2011年1月—2012年10月, 内蒙古自治区引进北京市的合作项目达到716个, 到位资金2000亿元, 占全区同期引进资金的40%。其中, 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到位资金451亿元。两年来, 乌兰察布市重点引进了中国东方民生投资集团、北京天成天农业科技公司、北京房开控股集团、燕京啤酒集团等企业;与中关村管委会签订了《园区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确定了承建主体, 开始筛选入园企业。赤峰市通过重大项目推动, 京煤集团、中嘉银泰 (北京) 、北京雪莲集团、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北京太阳能电力科技等优质企业的项目相继落户。

(四) 经贸流通产销合作积极有效

一是以基地建设、交易市场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为内容, 积极引导京蒙企业开展合作。如乌兰察布市建设的百万亩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赤峰市建设的北京保安集团肉鸡养殖屠宰基地项目、北京挑战集团生猪养殖屠宰基地等项目。二是积极拓展农畜产品进京销售通道, 北京市将乌兰察布市农畜产品纳入“政府储备”范围, 免除农畜产品进入首都市场的进店费、场地费, 并对北京市企业采购乌兰察布市农畜产品给予采购京郊农产品同等的优惠政策。支持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在京开展“农超、农餐、农校、农政对接”活动, 开展农畜产品批发环节网上交易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北京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建设蔬菜物流基地、贮藏冷库, 并直接采购内蒙古的农畜产品。在去年内蒙古出现土豆卖难问题时, 协调新发地批发市场、二商集团及其他超市连锁餐饮企业到内蒙古购买或收储土豆达25万吨。三是京蒙两地质监部门积极探讨建立区域绿色农副产品联合检验检疫机制, 签署了质检工作合作备忘录,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京蒙联合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项目被列入2012年度京蒙对口帮扶重点项目计划。

(五) 金融合作成果丰硕

自治区政府、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分别与北京市签署了金融合作备忘录, 涵盖金融机构互参互设、人才培训、金融风险管控等六个方面, 推动了两地金融领域的合作。全力推进产业基金工作, 以国储能源公司为主设立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基金, 目前已到位资金2.5亿元, 管理公司已开始运行。中纺集团与赤峰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将赤峰市作为中纺集团内蒙古总部基地和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北京市金融局与乌兰察布市达成合作意向, 支持乌兰察布市培育上市企业, 定期组织投资者到乌兰察布考察投资。

(六) 区域特色旅游合作活跃

组织协调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多次与北京市旅游部门及首旅、中铁旅、中青旅、中旅等企业对接, 开展“结对子”帮扶合作活动。目前, 北京市旅游委已与乌兰察布市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两地合作打造的“乌兰察布草原文化游”已成功推向北京市场, 四子王旗房车旅游基地项目已列入2012年度京蒙对口帮扶重点项目计划。赤峰市面向北京市开行了“克什克腾号”草原旅游专列, 并在北京市成功举办2012“赤峰旅游大篷车—走进北京”宣传推介活动。北京大学旅游规划院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土左旗编制了旅游规划。

(七) 科技合作不断提升

积极利用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筹备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协调京蒙两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技术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联合共建、共同研发、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多层次合作, 引进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已挂牌成立。百度、碧水源等科技公司项目落地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在“京蒙现代农业新技术成果供需对接现场会”上, 签署了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各类合作协议和意向书17项。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了国际光纤产业论坛。

(八) 社会事业领域帮扶合作全面展开

一是教育系统。经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协商, 每年从区内8个旗县选派120名初、高中骨干教师赴京参加挂职培训。北大、清华、北工大、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北京四中与内蒙古相关机构开展了合作办学。二是医疗卫生系统。北京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对口支援工作覆盖全区12个盟市, 内容涉及派驻医疗人员、建设重点学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会诊疑难病例、捐赠仪器设备等。截至目前, 已有北京市属26家医院对口支援自治区的36家旗县级医院, 北京市属15家中医院对口支援自治区的56家蒙中医院, 北京市各对口支援医院免费接受121名旗县 (市区) 骨干医师参加为期一年的专科培训。三是文化体育系统。京蒙两地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合作形式, 进一步培育和繁荣两地文化体育事业。内蒙古乌兰恰特与北京保利剧院合作开发内蒙古演艺市场, 北京房开控股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乌兰察布红海子体育公园城市综合体等项目也取得了较快进展。四是民政系统, 北京市民政局、捐赠中心、绿化基金会、慈善协会等已向内蒙古捐赠款物1751万元, 主要用于赤峰、乌兰察布、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等地的治沙造林、捐资助学、医疗救护等。

以上是两年来京蒙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工作的基本情况。在两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京蒙两地有关部门密切合作, 挂职干部主动作为,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年的工作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协调、凝聚合力, 不断将京蒙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工作引向深入, 取得更大的成效。

篇3:对口帮扶农村网站建设方案研究

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 是天津市委在全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 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 开展结对帮扶宁河县廉庄乡于怀村工作,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网络信息在村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努力改变于怀村“信息贫困”的局面, 针对于怀村村级信息门户网站的建立进行研究。通过网站的开发和运行, 缩小城乡间的“信息鸿沟”, 改变以娱乐消遣为主的上网现状, 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带给农民更多的精神食粮。同时, 也通过于怀村村网, 开发更多的农村资源, 及时准确地把市场信息、先进农业技术和先进生产理念传递给村民, 把当地产品信息推向市场,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 借此进一步推动于怀村经济的发展。

二、具体实施方案

1. 主要工作内容:

(1) 项目调研及需求分析。调研实际情况, 了解实际功能需求, 完成任务定位。

(2) 网站规划。搜集相关资料, 分析、筛选适合展示的内容并归类整合, 进行界面策划及功能模块确定。

(3) 项目开发。设计用户页面, 编写程序制作动态网站, 进行系统整合。

(4) 测试及发布网站信息。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改变落后、封闭的现状, 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及网站信息的展示, 争取最大限度地向外界展示于怀村的面貌, 把当地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名优特产、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介绍给市场, 为于怀村庄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并且链接到乡级、县级网站, 提高了于怀村的知名度, 发挥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

(2) 为村民打开信息通道, 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让村民通过登录网站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快捷地浏览各种资讯及农业新技术, 新方法, 获取各类农业信息使网站发挥作用, 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3) 增加信息发布渠道和产品推介途径, 招商引资, 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

(4) 通过创建网站实践, 提高本院教师网站开发的能力。

(5) 探索本校开展针对农村的远程教育服务的可能性。

3. 拟达到的目标:

(1) 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具有竞争优势的于怀村信息展示门户网站, 使其成为对口帮扶及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展示窗口。

(2) 形成版面充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更新及时、全面反映本村特色的网站, 有效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形成了村级网站自己的特色, 在全乡各村级网站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3) 使农民不出家门就能了解最新的惠农政策, 掌握前沿的科技动态, 看到村里的财务状况, 知晓村里的各种活动, 销售自家的农副产品, 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4. 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

(1) 注册于怀村村网域名。

(2) 完成动态网站的制作, 基本包括走进于怀、新闻中心、村务公开、生态农业、携手共建、农家书屋、招商引资、村民必读等模块, 做到显示正常, 链接无误。

(3) 通过本次实际网站的开发, 完善基于实际项目的web开发课堂教学案例。

(4) 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5. 项目的预期效果

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 根据于怀村建设村级门户网站的实际需求, 确定功能模块, 利用Dreamweaver进行界面设计, 拟使用黄、绿两色作为主色调, 突出新农村建设。使用.net技术完成后台动态页面制作, 初步构建本村信息网站, 实现信息展示及动态交互。打破原有的信息获取模式, 解决信息闭塞导致的各种问题, 在于怀村村民中培训骨干, 教会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引导村民走出上网即是娱乐的误区, 突出其信息媒体的学习和推广功能, 完成农副产品的展示, 促进招商引资, 逐步推动于怀村经济发展。

6. 具体实施计划

首先进行实地调研, 了解于怀村对网站功能和内容的需求, 形成需求分析报告。然后确定功能模块, 设计网站页面, 搜集相关资料, 分析、筛选适合展示的内容并归类整合。在项目开发阶段, 要求制作色彩和谐, 赏心悦目的政府功能级前台用户界面。编程实现后台动态aspx页面, 力求页面清晰、结构合理、版面充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能连接数据库, 维护方便。最后进行系统整合。最后测试网站功能及性能, 保证网站的正常使用及更新, 完善各项工作并形成总结性研究报告。

7. 本项目的特色及创新

(1) 本网站能够全面反映于怀村的特色, 有效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是全乡首个村级门户网站, 在廉庄乡全乡各村乃至芦台镇乡级网站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2) 学生是农村网民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构成群体, 建设村级网站能够正确引导上网的学生和青年, 进行爱家乡, 建设家乡教育, 使他们通过操作电脑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 学会信息检索、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学习。

(3) 网站中包括公开村级政务、公开党建活动信息;提供网络求职、产品信息发布功能;介绍旅游及投资信息, 推动了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 开阔了信息通道, “让世界了解于怀, 让于怀走向世界”。

上一篇:电扶梯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新老生见面会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