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强盛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英国的强盛范文

德国剧院由强盛到衰败的案例分析

一、引言

德国的文化生活一向丰富多彩,尤其是戏剧事业和各种剧院的陆续建立都证明了这一点。这种繁荣的景象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够得以实现,这其中有令人欣喜的成果和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挫折和不足值得深思反省。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艺术团体的发展,少走一些弯路,能够有意识的克服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我们仅从德国剧院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例,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以便更好的警惕我国的艺术团体的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管理理念来克服可能出现的问题。 德国戏剧及其歌剧院在国外往往享有盛誉,就连一些偏远城镇也有颇具艺术价值的、集三大艺术样式(话剧、歌剧、芭蕾)为一体的剧院。这就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戏剧格局,一个由国家剧院、流动剧团和私人舞台构成的稠密网络。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发达的剧院文化发展系统内仍然有一些剧团由强盛走向了衰落,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此我们以柏林德国歌剧院为例来分析它有强转弱这一阶段的原因。

二、案例介绍

2.1 剧院历史沿革。

柏林德国歌剧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歌剧院,建造于腓特烈二世执政时代(1743年),由波茨坦王宫的著名建筑师克诺贝尔斯道夫设计。建成伊始该歌剧院一直作为皇家御用剧院举办演出活动。早期剧院内上演的剧作均由皇室审核,普鲁士国王甚至亲自选择脚本,指导服装及布景的设计。1剧院曾经三次毁于大火,但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1912年重建之后大剧院更名为国立歌剧院,但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到了德国,国立歌剧院也陷于经营危机。

从1925年到1934年间,德意志歌剧院经历了历史上最为流光溢彩的10年,它广邀名家助阵,不断推陈出新。指挥大师布鲁诺·瓦尔特从1925年起担任剧院的指挥,剧院的演出制作精良,水平高超,其中最拿手的,当属莫扎特和威尔第的作品,其他如柴可夫斯基、德彪西、沃尔夫、韦伯等人的作品,剧院的诠释至今仍值得称道。

1933年,纳粹掌握了国家政权,这个市立歌剧院改称作德国歌剧院,剧院被置于戈培尔的直接领导之下,建盖了当时号称世界最大的歌剧院。但由于政治上的干预较多,剧院演出水平明显下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再次毁于炮火,于是暂时移到其它剧院演出。 1961年9月24日,在原址重建的歌剧院落成,开业之日演出了莫扎特的《唐璜》。此后,歌剧院又开始了新的发展,演员人数增加到120人,管弦乐团扩大到140 1 翻译自Wulf Konold, Deutsche Oper, einst und jetzt: überlegungen und untersuchungen zu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 des deutschen Musiktheaters 人,一些著名指挥家来剧院担任首席指挥或客座指挥,使演出水平迅速提高。2

2.2 兴盛期与没落期。

从上述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柏林德国歌剧院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中有辉煌的发展时刻,但也经历了几段没落的时期 柏林德国歌剧院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数次辉煌期,其中魏玛共和国时期以及战后三十年是柏林德国歌剧院最为繁荣的两个阶段。

2.2.1 德国歌剧院的辉煌年代。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出现了表现主义文艺运动,柏林德国国家歌剧院在表现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下获得了繁荣发展,剧目数目大幅度增加,经常上演当代戏剧作品,首先是易卜生、比昂松、托尔斯泰、豪普特曼等人的剧作,为推动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绚丽多彩、宏伟壮观的舞台效果以及针对时事的剧本吸引大量市民涌入剧院,德国国家歌剧院在这一段时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歌剧院划归东德管理,既有军国主义传统,又有工人运动传统的德国,成了欧洲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战争与和平进行全面较量的场所。这种较量在戏剧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是,剧院成了讨论政治与社会问题的论坛。当时流行的所谓“时代戏剧”,即描写现实题材的戏剧,以其反映现实生活中引人注目的政治、社会、道德问题,最能引起观众兴趣,常常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

2.2.2 危机与没落

德国国家歌剧院主要经历了两次主要的危机,即20年代经济危机期以及纳粹德国时期。

经济危机以及一战时期德国歌剧院经历了她的第一次低潮期,政治上的黑暗以及经济上的疲软使德国戏剧陷入了第一次低潮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再次毁于炮火,暂移到其它剧院演出。战争的洗礼使得国家对于剧院的财政上的支持不足,因此不能更好的投入都爱戏剧的创作与演出,而此时人民也够陷于战争的苦难中,无心观看与欣赏戏剧演出,但由于政治上的干预较多,剧院演出水平明显下降。这都严重影响了剧院的发展。3

三、原因分析

对于德意志歌剧院衰落的具体原因,我们现试从历史背景,剧本创作,经营理念,新型媒体冲击等方面具体进行分析。

3.1 历史、政治原因。

23 科学时代的理性,103页

德国文化与现代化, 陆世登, 101页

两次世界大战对德意志剧院产生了极大地影响,战争使德国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歌剧院也陷于经营危机,歌剧院被关闭,剧院的演员被遣散。而对剧院艺术影响最深的还属政治原因。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各界文化繁荣发展,得益于宽容的社会氛围,政府对文化产业宽容的态度使得德意志剧院蓬勃发展。20本世纪20年代,是德国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就是“魏玛共和国”时期,后来布莱希特称这个时期“不论它有多少弱点,却有一句实实在在的格言:“艺术属于人民”。4就在这个“言论和艺术表现自由”的氛围里,德国戏剧活动呈现出一派人才济济、丰富多彩的局面。举一个例子:彼时著名剧作家赖因哈德·戈林曾经在他著名剧作《海战》中写道:“祖国啊祖国,我们是猪,等待着屠夫。5”类似这样的极左的剧作品每天都在德意志剧院里上演,这种宽容的文化氛围显然是纳粹德国时期无法想象的。

1933年前后,共和国的戏剧在思想上偏左,但是时代精神的发展却越来越向右转,许多有地位的导演和演员,例如布莱希特,豪普特曼,凯泽等人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作品很难再通过审查,有争议的剧作实在太多,于是古典剧目重新登上了德意志剧院的舞台,整整1933年一年大部分时间全德国的舞台都被《浮士德》这类古典作品占据,针弊时事的戏剧从舞台上销声匿迹。

3.2. 剧本创作

剧院的发展离不开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的发展,戏剧事业发达与否的标志,关键还是看剧本创作成就,只有好的剧本才会产生出好的戏剧。 魏玛共和国从时间上与德国表现主义文化的兴起同步,戏剧领域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类新思潮的影响。德国的舞台上涌现了一大批新晋导演和剧作家,德意志剧院在那个时代在一千二百盏灯的照射下灯火通明,各类新晋导演将剧院当做自己的实验室,竞相试用非传统戏剧手段,并且经常采用群众场面。当时德意志剧院最著名的导演古斯塔夫·福尔摩勒甚至将真树搬上了舞台。德国戏剧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期。

战后德意志剧院的繁荣也深受剧本创作的影响。当时流行的所谓“时代戏剧”,即描写现实题材的戏剧,以其反映现实生活中引人注目的政治、社会、道德问题,引起观众强烈兴趣,常常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人们在战后第一次纷纷走向剧院,戏剧重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3.3经营理念

德意志剧院在历史上蓬勃发展的时期,毫无例外,都得到了国家的大力协助,由于成本太高,指望一个剧院自负盈亏地独立负责自己生存几乎不可能。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国内所有剧院都直接隶属于国家管理,战后东德的剧院亦如此。 然而由于新媒体的繁荣发展,戏剧在进入新千年之后发展陷入了停滞,我们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在德国也已经出现。在德国,剧院只能支付20%的成本费,其余均国家出钱,每年歌剧院和剧场费用达25亿欧元,劳动力的费用占整个费用的3/4。因为费用高,很多歌剧院的生存成了问题。财政上的不足必然导致戏剧质量的下降,这更加剧了剧院的生存发展。6

45 译自 Theater und Gesellschaft im 20. Jahrhundert 动荡中的繁荣——魏玛时期德国文化, 米尚志,159页 6 德国文化与现代化, 陆世登, 123页 从这个角度讲,剧院的生存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政府的扶持。

3.4 新型媒体冲击

在近现代,戏剧院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新媒体的出现及互联网等新型媒介的介入,也对戏剧院的生存造成了威胁。人们更多的愿意选择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线观看一些戏剧演出,而不用支付昂贵的门票。7门票的收入减少,使得剧院的生存更加艰难,根据波恩文化研究中心第二次与德国乐团协会的合作给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调查中显示,尤其是近六年来,德国音乐会的萧条,剧院观众数量的下降这一现象,2004/05演出季,约有42%的德国国民,都会到音乐剧院或音乐会欣赏演出。2010/11演出季,这个数字增加到44%。1993/94演出季,这个数字为50%,但是,现在这个数字非常难达到。对这一现象起重要作用的是24岁以上的年轻人,他们不再对戏剧歌剧这种演出形式和演唱的内容感兴趣,因此怎样将戏剧的内容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更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是剧院近期改革的重要目标。8

四、结论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我国的艺术团体的发展中也应充分考虑到上述几个方面可能对我国的艺术团体所产生的影响,并尽可能地减少与克服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我国艺术团体的可持续发展及保持积极地卓有成效的发展的状态与趋势。

参考书目:

Erst Schumacher: Theater und Gesellschaft im 20. Jahrhundert. Henschelverlag Berlin 1981 Wulf Konold: Deutsche Oper, einst und jetzt: überlegungen und untersuchungen zu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 des deutschen Musiktheaters. KasselÖ Barenreiter, 1980. 孙志文: 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

米尚志: 动荡中德繁荣——魏玛时期德国文化 陆试澄: 德国文化与现代化

78 科学时代的理性,129页

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 孙志文, 53页

第二篇:历史:第12课 东汉的强盛教案2(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内容标准〗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

2.能力培养

①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②依据历史图片想像并手描述汉人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描述的能力。 ③介绍天干地支表及十二生肖。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 〖教学要点〗

1.重点 光武中兴

2.难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教学建议〗 1.光武中兴

①向学生指出: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历代史书常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②介绍课文小字部分,让学生懂得,王莽改制是一场失败的改革,它不但没有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反击了社会矛盾,以此作为“光武中兴”的铺垫。

③有关光武中兴的内容,可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两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和五大内容(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捐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兴办地方官学)。总结课文小字,将光武中兴的内容与王莽的统治进行对比,还可适当穿插《后汉书》中的一些小故事,诸如:“寻找严子陵”、“奖赏闭门人”等,以突出光武帝重视人才、整顿吏治的中兴特色,加深学生对光武中兴的理解。同时,对光武帝重视教育

1

也可作一定评论。关于“中兴”一词可稍作解释: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④为使学生对光武帝其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可指导学生收集更多的相减史料,在课外以活动课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⑤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三幅插图想像汉人的日常生活,以此突出“兴武中兴”的结果与作用。

⑥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比较“兴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凹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即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待。

2.东汉衰败

①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及小字分析东汉衰败的原因,即年幼的皇帝被各种势力左右、地方割据势力猖獗、农民起义爆发等,并指出具体表现,诸如官僚、地方兼并土地、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左右选官舆论、大地主拥徒附和私人武装家兵等等,指出这是东汉末年形成割据势力的原因,更是三国分立的历史根源。

②关于天干地支及十二生肖的内容,应作一定的解释与说明,并教会学生换算方式。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约2分钟)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汉朝的历史,将同学们将书翻到: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

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

2

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东汉

光武中兴

“柔术”→奴婢、捐税、节俭、吏治 ?

文治 →图书馆、太学、郡国学

衰败 中央政权 → 弱 地方割据 → 强 官僚、大地主

兼并土地、把持政权、左右选官、占有田庄、私人武装 △布点小结

本课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要把内容归纳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中兴”是指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我们在学习这段历史时,要注意把它与“文景之治”联系起来,比较他们的异同。 〔分层推进〕(约20分钟)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东汉(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东汉。提醒学生注意:汉武帝是西汉的刘彻、汉光武帝是东汉的刘秀) ②光武中兴

⑴背景 (光武初年,满目疮痍 chuāngyí创伤,也比喻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杜甫《北征》: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要求学生注意西汉初年与东汉初年的情况相似之处) ⑵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提醒学生其与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居马上得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的相似)

⑶内容(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捐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兴办地方官学。把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政策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 ⑷影响(光武帝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位30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中兴”: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③东汉衰败

⑴东汉时期,与中央政权离心离德的地方割据势力主要指的是哪些人?(官僚、大地主)

⑵官僚、大地主为什么能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兼并土地、把持政权、占有田庄、左右选官、私人武装)

3

⑶田庄的私人武装称为什么?(部曲、家兵) △处理问题

①“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

②想像汉人的日常生活(参照课文中的插图)

③纪年法的换算 〔贯通评价〕(约3分钟)

本课我们学习了东汉的历史,“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我们要抓住它的两大特征:以柔术治天下和文治。这一西汉王朝的“休养生息”和“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有许多相同之处。本课的学习要与前面对西汉的学习进行对照,西汉与东汉,这两个王朝,我们有时统称为汉朝,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三篇:连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引领中国走向强盛

新华社北京2018年3月18日电 题:连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引领中国走向强盛

新华社记者孟娜、丁小溪、许林贵、李志晖

1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习近平连任后的首次亮相,是向宪法宣誓。

上午10时50分许,深色西服,紫红领带,神情自信而昂扬,习近平站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主席台,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这一幕让人想起五年前习近平首次担任国家主席的情形。也是在人民大会堂,他表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四个多月前的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十九大上被写入党章。在今年人代会上,这一重要思想被写入宪法,进一步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主题为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的今年全国两会是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习近平提出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蓝图正在展开。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一个任期中,带领国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这使得人们对习近平的新任期更加期待。 过去五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被称作“世界经济的引擎”。城镇新增就业6600多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

习近平主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转变。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习近平推动实施精准扶贫,中国的贫困人口五年中减少6800多万,超过法国人口,平均每天有3.7万人走出贫困。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快过经济增速,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在中国形成。

五年来,中国人感到生态环境在变好。这得益于习近平推动出台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

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这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靠改革。习近平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主导下,中国出台了1500多项改革措施,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等各个领域。他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简政放权,五年来,国务院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比例超过40%,不少地方超过70%。外商投资项目95%以上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

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国发展的新部署,提出一大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同时中共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也要继续落实。 习近平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中共十九大闭幕刚一周,习近平带领几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他说:“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他要求干部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习近平在这次参加人代会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人民至上”的理念,很早就在习近平心中扎下根。

习近平出生于1953年,陕西富平人,是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的儿子。他15岁插队,在艰苦的农村度过七年青春岁月,担任过中国最基层的官员职位——大队支书。这段经历让习近平懂得了中国实际,终生坚定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信念。

他大学毕业后参加军队,担任国防部长的秘书,后来又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县做县委书记。他在多地——包括改革开放前沿的省市如福建、浙江和上海等地担任领导。在中国,优秀干部的炼成跟这样的长期基层磨练分不开。

习近平在地方的工作成效赢得广泛赞誉。2007年,习近平跻身中共领导层,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

担任总书记后,他成为中共中央和全党的核心。 “敢于啃最硬的骨头”

在习近平看来,要实现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决心让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过去五年,他发起史无前例的反腐风暴,查处了440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和其他中管干部,处分150多万人。他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虽然反腐败形成了压倒性态势,但习近平宣布不能“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

中共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继续“打虎灭蝇”。中央网信办原主任鲁炜、陕西省原副省长冯新柱、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强、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杰辉、山东省原副省长季缃绮、江西省原副省长李贻煌等多名干部被查,张阳、房峰辉两个“军中大老虎”相继落马。不久前被查的还有原国务委员杨晶这样的高官。 在习近平领导下,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共十九大后,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表示,“一把手是关键,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的一言一行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十几天里,他除了出席全体会议,还六次到团组参加审议讨论,发表重要讲话。 在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重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称其为“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赞成习近平的讲话。他是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的一名成员,这些年致力帮助农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提出提案,促进解决农村教师工资偏低的问题。这受到政府的重视,情况有了改善。 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说,在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中,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为中华民族发展谋划、协商、努力。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执行总裁滕绍骏以海外华人身份列席了政协会,他说,这是一个能代表社会不同阶层领域的制度安排,它使得国家能制定出更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并在工作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习近平在参加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的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舆论认为,三个“第一”释放出强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清晰信号。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把改革的重点聚焦在了国家机构、国企国资、垄断行业、产权保护、财税金融、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等关键领域。

去年12月,习近平来到江苏徐州考察,他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在习近平率领下,中国进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阶段。

美国《华尔街日报》注意到,同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创新和高质量增长。这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指导原则。

从党的建设到经济发展,从弘扬政德到加强法治,从精准扶贫到生态环保,从社会治理到军民融合,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的讲话在代表委员和民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总书记讲话内容非常丰富,信息量很大,我整整记满了六页纸。”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后,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说,“总书记说要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我觉得这话很精辟,这是我们创新型企业跃升发展的新机遇。” “总书记为我们广大农民描绘了未来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这下子俺们干劲儿更足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沂南县两泉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树睦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加强战斗力建设指明了方向,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刘锐说。 “为全人类作贡献”

习近平引领下的中国,将要发生什么变化?这对中国和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未来三年被认为是一个关键期——2020年中国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届时持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将成为一个历史词汇。

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实现自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梦想。 实现这样的中国梦,需要政策的连续性和扎实的工作,更需要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艾则孜·木沙听了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的讲话后说:“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中共,领导这个文明古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腾飞,也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人们确信,一个新的奇迹正被创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十亿规模以上人口集体迈入现代化。不仅物质匮乏、贫富差距这样困扰全球的生存难题将逐步得到消除,人们还将过上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

89岁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是这一进程的见证者。她参加了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的人代会。她出生在山西太行山麓的农村。新中国成立前,那儿一片赤贫,妇女还要缠脚。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带头发起男女“同工同酬”运动,通过劳动改善了生活状况。改革开放后,她兴办了村集体企业,带动乡亲一起致富。现在,当地开发了旅游等产业,申纪兰担任义务导游,向来客讲述村子由贫到富的变化和她的人生经历。

现在她仍然下地干农活,把这当作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她回忆,1954年,她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代会,先是骑毛驴,再换货车,再换火车,花了四天时间,而现在乘高铁仅需三个小时。

中国的实践,最终将走向马克思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在从事对人类进步道路的伟大探索。 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和2018年的全国两会,这两次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会,都成了“世界地图前的会议”,吸引的是全球的目光和讨论。

分析家把中国在世界上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归于中国的制度活力,也归于习近平的领袖魅力。

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年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国家的总和;中国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贡献者,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联合国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维和经费出资居世界第二位……习近平还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使中国成为参与全球治理、维护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要贡献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的科学家张兴赢说,他五年前开始用国产人造地球卫星来监测大气污染。“在中国的天空渐渐变蓝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都遇到了同样的污染问题。中国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正在向„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

3月9日这天,习近平除了出席人代会会议,还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着重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和两国关系深入交换意见。特朗普说,事实证明,习主席坚持美国应该同朝鲜开展对话的主张是正确的。美方十分感谢并高度重视中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愿继续密切同中方的沟通协调。

这是全方位“习式外交”的体现,人们对他积极开拓新型大国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给予高度赞赏。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提出的倡议都是非对抗性质的,不是为了加剧冲突,而是提供正能量,为完善现有国际秩序作出贡献。

过去几个月,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就加强中美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合作达成多项重要成果和共识。他同俄罗斯高层保持密切交往,推动双方扩大各领域、全方位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他接待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梅的来访,还接待了访华的韩国总统以及吉布提、冈比亚、巴拿马的总统等。他对越南和老挝进行国事访问。他在APEC岘港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去年12月在京举行,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代表参加。习近平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说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从经济基础层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则是从上层建筑层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去年底,习近平对中国的驻外使节们说,“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把为全人类作贡献作为重要使命。”

阿富汗政治分析人士古拉姆·达斯特吉尔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心愿,相信中国能够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创造更多交流机会,注入发展活力。

全国两会召开的人民大会堂,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见证。历史在这里揭开新的大幕,人们看到更宏伟的画卷在眼前展现。

第四篇:大国崛起 英国 观后感——两位女王对英国的崛起的贡献

《大国崛起》英国篇观后感

——两位女王对英国的崛起的贡献

观看了《大国崛起》英国篇上下后,我关注了在这之中先后出现的两位伟大女性,伊丽莎白一世和维多利亚女王,这两位女性君主在英国的崛起之路上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伊丽莎白一世带领英国从一个远离欧洲中心的岛国走向海洋争霸,维多利亚女王则见证了日不落帝国成为世界的中心,鼎盛辉煌与荣光。两位女王,两个时代。

英国辉煌的开始,伊丽莎白时代

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正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新时代,面对被重新发现的世界,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她鼓励开拓海洋贸易,开拓殖民地。在她的激励下撑起了英国人远涉重洋的信心,带领英国成为海洋的主人。

伊丽莎白女王,在她的统治下,英国从一个二等国家,摆脱困境,积极发展,一跃成为一流强国,从此开始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

除去伊丽莎白时代的政治和军事成就,英国社会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已开始出现各种作为制造业中心的近代化城市。伦敦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人口达二十万。伊丽莎白女王也以宽广的胸襟鼓励了英国国内人文思想的发展,给新事物新思想的发现发展开辟了很好的舞台。伊丽莎白女王是把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推向高潮,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其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出现一片兴旺繁荣景象。英国伟大的学者和文学家,如斯宾塞,莎士比亚和培根等,都涌现于伊丽莎白时代。 我认为,伊丽莎白一世的成功,还来自她在政治中奉行中庸,并没有偏激的举措。并且巧妙地把握了王权与议会的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和秩序使英国得以在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不作为”的女王,维多利亚时代

大国崛起中说道:正是因为维多利亚女王什么都不做,安心于担当“虚君”的角色,詹姆斯·瓦特先生的蒸汽机才能在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驱动下,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

她在其一生中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因此深受国民的爱戴;她还是那个时代道德风尚的典范,她是贤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优秀的一家主妇。在许多国人眼中,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漫长的63年在位时期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顶峰。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被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而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做她那个时代的表率。

但是这不能说维多利亚女王是毫无贡献的。无为而治,仅充当单纯的国家元首,保证了政治的稳定,保证了维多利亚时代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下的发展。维多利亚把皇权放在了一个独立于执政体系之外的超然地位,既有绝对象征,又超脱于政治纷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反而巩固了皇权传承。她是个追求和谐的中庸的统治者,她也成为了一个无论内政还是外交上的重要的协调者。

《大国崛起》英国篇,从一部记录里片中体会一个国家的崛起,看完后我有很多体会、感想。这里只是选择了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详写,接下来我也希望有机会去读一读关于这两位女性人物的传记,已丰富相关的知识。当然,在写这一篇观后感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了解到,这两个时代有的不仅仅是辉煌,在辉煌背后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与矛盾,伊丽莎白时代后期的宗教矛盾、国家债务,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日不落帝国的逐渐衰落„„

《大国崛起》这一纪录片无疑是成功的,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公正的讲述了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的兴衰交替,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的典型意义,阐述了其发展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经验教训。我认为这是作为一部纪录片最为成功和值得肯定得。而其制作的精美,国家之间的转换给人感觉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连贯感,引人入胜,片中各个国家众多的教授、学者、企业家、行政官员甚至前政府首脑的出现是本片具有说服力。

但是要是说不足也有。一个国家的成就并不是一个衰落就可以下定论的。就拿英国来说,今日英国早已不再是日不落帝国,但是发源于英国的现代社会三大支柱——宪政民主、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却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效仿。这岂是“衰落”二字可以概括?其影响是长远的。

《大国崛起》的前几个国家的主题是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但是在讲到某些国家的时候偏向了政治民主革命。本片每一集都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结合在一起来探讨,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反而导致重点不突出。我认为有必要将笔墨用在对这些国家进行根深层次的挖掘与探讨,增加内容的深度。泛泛而谈也丢掉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比如在谈英国的时候没有提到洛克,讲法国忽略了孟德斯鸠„„在短短45分钟一集共12集想说清楚这么多实在是有难度。

再有,《大国崛起》播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认为能够振奋人心,颇有一种大国气象,但是同时也恐怕会引起周边国家及西方国家的猜测:该片涉及的九个大国,其崛起道路上无不遍布着侵略与掠夺,而使一国强大的力量集中还是体现在军事实力,中国是否真的可以走出一条和平崛起的路途?该片的总编导在接受采访中解释道:我们的意图在于借鉴经验教训,寻求中国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那么,中国应当如何走出一条有着不同与西方大国的复兴之路?这个问题,我在另一部纪录片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制作的姊妹篇——《复兴之路》。

第五篇:【英国留学专业】音乐专业最强的3所英国院校

.content {font-size:16px !important;font-family:Tahoma,”Simsun” ;line-height:28px !important;color:#333;}

.content p {font-size:16px !important;padding:0 15px !important;margin:20px 0 !important;text-align:left;}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习音乐,作曲的同学也会选择去国外进修。在英国,有三大知名的音乐院校,每年吸引了国内很多来自音乐学院毕业的同学们前来学习。在此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英国的三大知名音乐学府。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

成立与1822 年,坐落于伦敦市中心,与风景宜人的摄政公园Regent’s Park和海德公园Hyde Park比邻,从学院前往世界著名的演出场所如伦敦大剧场London Coliseum,韦戈摩尔大厅Wigmore Hall等都非常便利。RAM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音乐学院,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培养了众多世界级优秀艺术家。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世界百所名校专辑当中,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是英国唯一入选的音乐学院,多次被评为全英最优秀的学院。

学院为意欲从事表演或教学,或准备在音乐领域谋求其他职业的学生提供培训教育,为乐器演奏者、歌唱者、指挥及作曲者提供实践教学及学院授课。学院还为可能成为教师的学生提供食宿,这些学生优先择教育学院的课程,他们所寻求的重点在于提高表演技巧而不是专科学院课程的音乐培训。学院经常举办国际性音乐节,并安排本院学生与世界级大师们一起同台演出。学院拥有无懈可击的国际化学生社团,他们来自50多个国家。学院老师还将为您量身定制大学本科课程和博士学位课程帮助那些想在专业研究领域获得最大价值的学生建立一个演奏和作曲的国际化空间。

苏格兰皇家音乐戏剧学院Royal Scottish Academy of Music and Drama

苏格兰皇家音乐戏剧学院是英国的一所致力于音乐戏剧领域教学的高等院校,建立于1845年,拥有悠久的历史。格拉斯哥皇家苏格兰音乐戏剧学院由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和青少年学院等3所学术中心组合而成,共开设有十余个本科和硕士专业,如本科专业中的音乐艺术学、音乐教育学、苏格兰音乐艺术学、表演艺术学、当代演奏艺术学、音乐剧艺术学、数字电影与电视艺术学、现代芭蕾舞艺术学;硕士专业中的歌剧艺术学、古典和当代文献学、社会情境艺术学、哲学等等。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是苏格兰最忙碌的艺术表演机构。学院的教学内容意味着表演安排非常密集,校内每周都有很多演出(仅在我院自己的场地每年就有600多场演出),在校外的就更多了。

学院十分注重科研,因为表演和/或创作中的关键因素能为学院的科研带来清楚独特的地位和特征。教育学士(音乐)是学生进入苏格兰的课堂教授音乐的主要途径。我院的这门课程也是全球仅有的能提供实习经验的四年制课程。院和专业团体的联系令人生羡。“国际学者”

项目邀请世界知名的专业人士到皇家音乐学院来任教、工作、与师生同台表演。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和英国所有国家级表演团体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和很多名家、团体一起表演与合作。

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Royal Welsh College of Music and Drama

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RWCMD)位于威尔士的首都卡迪夫。它是英国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之一,环境一流,也是英国犯罪率最低的地区,每年都要迎来5000多名海外学子。学院成立于1949年,在威尔士地区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享有卓越无比的声誉,也是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著名音乐学院网络的一份子。学院的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经验丰富,部分人员是英国一流的表演家和艺术家。这让各科学生都大为受益。

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是威尔士国家音乐学院,也是优质表演艺术中心。以下领域尤其著名:音乐、表演、舞台管理、剧场技术、舞台设计、艺术管理和音乐疗法。和各种专业机构、访问导演、表演中介和音乐家合作,让学生们获得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和业内人士建立了重要的联系。2013年在英国《卫报》音乐学院的排行榜中,戏剧排名第一,音乐排名前五。

想要学习音乐、作曲类专业的同学,是必须要参加大学举行的面试。面试通常是要求做即兴表演或演奏,还有就是与面试官有一个简单的英文交流。通过面试后,同学们才能递交申请。当然,如果你不幸错过了面试时间,可将你的作品刻录成盘,寄给大学做审核。通常来说,在面试环节表现好的同学,大学还会提供奖学金,金额从1000磅到7000磅左右不等。想要2015年去英国学习音乐类专业的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吧!

上一篇:选择真善美范文下一篇:一定要争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