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2024-05-07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精选八篇)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篇1

一、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由于受自身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 中小企业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资源,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抵御各类风险等方面, 具有天然的弱质性。如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温州市, 其经济中最富生命力的部分就是中小企业, 也正是无数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支撑起了“温州模式”这块金字招牌。“它几乎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 其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等, 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 温州制造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 温州不少的中小企业也陷入困境。

(一) 原材料价格急剧波动, 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量迅速增加

温州最有特色的产业——金属外壳打火机, 占到全球的百分之八九十。但目前, 温州的打火机企业数量已由600家锐减到30-50家, 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重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使得企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 则成品的价格随之提高。但是, 很多企业却面临着“不涨价等死, 涨价速死”的两难状况。因为, 这些中小企业通常采取低成本、低价格的薄利多销策略。如果产品不涨价, 面对节节攀升的生产成本, 中小企业只能是不断地亏损;如果产品涨价, 对一些原本销售渠道狭窄的中小企业就面临业务被人吞食, 产品的滞销使企业马上面临倒闭。相反, 一旦原材料急剧下跌, 企业又会遇上产品价格下降和消化高价原材料库存的问题。

(二) 劳动力成本上升, 使中小企业支付的工资报酬大大增加

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给中小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一些服装、鞋帽、电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大部分以加工为主, 本身的利润并不高,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 让企业面临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

(三) 贷款利率与人民币汇率波动, 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与难度增加

2006年开始的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和信贷紧缩政策, 使中小企业所支付的贷款利息节节上升, 民间借贷利率更是高得惊人。2008年底利率开始下调, 但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实惠。中小企业一旦遇到经营困难, 商业银行, 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马上实施信贷退出, 由此而来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案例比比皆是。另外, 近几年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 这对于以外贸为主的中小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直接和明显, 外向型中小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

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与人民币升值等问题, 其最直接的反映是企业资金紧张。但是, 3季度以来, 钢材、石油等原材料价格迅速回落, 央行也大幅调低了贷款基准利率, 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局面却仍在持续扩大。而所有这些, 事实上都与营商环境的突变密切相关。但是, 营商环境的变化对所有企业应该都相同, 所以导致中小企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其所处的营商环境不公平。

二、中小企业需要公平的营商环境

当前, 各地正在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致力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表面上看, 中小企业似乎已经获得了公平, 甚至更为优越的营商环境。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营商环境仍存在众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一) 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温州市是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城市, 一大批中小企业在这里得到迅速成长。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 温州市有私营企业户4.1万户, 个体工商户25.88万户, 民营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的97.9%, 工业总产值、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的70%、50%和70%以上。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温州这个相对偏僻的地方率先得到发展, 主要还是得益于当时温州政府部门所创建的良好营商环境。当时温州的良好营商环境, 即率先放手发展, 给予民营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或相近的政策待遇。今天, 中小企业发展仍只能依靠自己, 更多的是在自发、激烈的竞争和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的环境下去发展。中小企业所担负的经济与社会功能与其所获得的政策扶持形成鲜明的反差。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同等程度上的扶持, 其所面临的生成与发展危机就要小得多。

(二)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资金成本先天不足, 需要给以特殊的政策平衡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资金成本先天不足, 这就造成无论是国内国外, 还是过去和将来, 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中小企业易受营商环境的影响, 抗风险能力差, 融资时需付出更大的风险溢价;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小, 负债能力有限, 很多表现为融资担保难;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 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 增加银行操作的管理成本;融资途径单一, 众多直接融资的手段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不管市场利率上调还是下调, 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不公平是一直存在的, 最大的不公平是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优质大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公平还体现在融资渠道上。所以说, 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需要给以特殊的政策平衡。

(三) 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需要加以区别对待

由于一些行业对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等方面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 中小企业因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而无法进入, 因此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能力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其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普通服务业和加工业, 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 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这些行业都是充分竞争的行业, 行业利润率低。在产能过盛, 行业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产品升级换代, 技术改造跟不上步伐, 而形成经营风险, 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中小企业以往所拥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已经荡然无存。因此, 我们需要对中小企业加以区别对待, 从而促进它的生存与发展。

三、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 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我们要通过政策研讨, 制定出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度过难关的政策和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 以帮助中小企业缓解危机、走出困境。如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政策从严的形势, 可以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 激励银行将信贷资金更多地发放给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另一方面也是对商业银行的一种道义支持。具体补偿机制可以采用直接的损失弥补或奖励, 也可提供应急救助基金等间接补偿方式, 以达到杠杆作用, 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一些民营经济落后、信用环境较差的地区, 则要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中小企业融资营造更加适宜的持续发展环境。同时, 大力支持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的规范发展, 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信用和法治环境。

(二) 给中小企业以融资帮助

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 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应对优质大企业金融“脱媒”, 利率市场化改善贷款集中度, 调整信贷结构, 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必然趋势。不管是执行货币从紧的金融政策, 还是执行“有保有压”的区别化政策, 对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创新性、科技性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多少融资政策障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这一问题, 关键是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不管是风险补偿机制、固定资产贷款贴息, 还是提供政策性担保, 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所有这些政策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 要针对有一定成长性、创新性、科技性的中小企业, 而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采用“有保有压”政策, 通过规范的程序识别出需扶持的中小企业, 把这些企业推荐给商业银行、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普通投资人, 也可以同时提供风险补偿政策、贴息政策。在中小企业扶持方面, 值得探讨的是如何筛选扶持对象, 如何让财政扶持资金能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集国内外各类经验, 包括从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上吸取经验。如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创设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就是针对具有发展潜力但欠缺担保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 “并依照保证对象所属的风险族群采用0.75%、1%、1.5%几种不同的保证手续费率。”

(三) 帮助中小企业获取信息和技术

各级政府要勇作优质中小企业的发现者和扶持者, 广泛收集价值信息, 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 及时提供灵活、可行的信息、技术和人才服务。还要鼓励中小企业突破传统制造业, 从夹缝中寻找对策, 如对其中的一些产业进行转型或者不断地研发出新的产品, 创新是中小企业走出逆境的一条重要出路。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的危机警示我们:只有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将廉价劳动力优势变成技术创新优势, 只有真正参与到产业链上游的竞争, 获取更多的附加值, 我的中小企业才不会变成跨国公司、大型垄断企业的附庸, 才不会变成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垫底的中国制造。

(四) 发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并真正发挥中小企业协会和特色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这些协会除了向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外, 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代表中小企业向政府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然后通过协会协助、指导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一定规模的行业协会还可以在市场价格、产品标准等方面起到协调作用, 以避免中小企业散兵游勇、单兵作战, 最后陷入“不涨价等死, 涨价速死”, “原材料涨价亏损, 原材料跌价滞销”的怪圈。

(五) 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必须打破泛政策性支持的传统思维模式, 而应把中小企业视为普通的市场主体, 坚持商业化的市场运作。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是扶持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良性营商环境。在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 对具体的中小企业不能一概扶持, 要让市场来做出选择。“优胜劣汰”是最公平、高效的自然法则。对于那些高污染、能耗高的中小企业就应该主动淘汰, 坚决打击中小企业逃废债行为,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和法律维权。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才能培育出极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支生力军。而21世纪更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要积极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以推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要:诸多复杂因素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发现其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小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不公平。为了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文章提出的主要策略是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给中小企业以融资帮助, 帮助中小企业获取信息、技术, 发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作用, 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营商环境,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哲.创业投资温州民间资本新去向[J].今日浙江, 2008 (15) .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篇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无非是内部制度改革,大力开拓市场,提高投标报价水平,增加成本控制力度,提高技术水平等求生存求发展之道。

随着建筑安装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全国已建立起有形建筑市场,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已日趋完善,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电力需求趋于饱和,供电的电源点的投资规模和速度都会大幅度下降,一些大型工程可能拖后或中断。大多数施工企业都不同程度面临任务不足、负担沉重的困境。

尽管目前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对施工企业参加竞争很不利,但施工企业走向市场已经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竞争中取胜就成了电力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人事薪酬制度必须改革

一是对于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施工企业要从其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计划,既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又招聘一些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服务,并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为各级人员创造机会,稳定骨干队伍。

二是积极开展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开拓市场

随着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凡属一定工程造价以上工程项目都必须到有形建筑市场进行公开招投标,这对施工企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国

家在几年内不批供电的电源点项目意味着跟不上市场步伐的电力施工企业,将被社会淘汰,市场就是这么残酷。电力施工企业“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创造效益,凭服务树立形象”的意识应贯彻落实到每一个职工。电力施工企业之间将真正地在竞争中比成本、比质量、比安全、比开拓能力、比管理效益以及比市场的服务意识。因此施工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成本控制,同时要大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三、重视价格资料积累,提高投标报价水平

电力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它又是投资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出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对电力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处理对投标报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电力工程在招标阶段业主还无法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只能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征,借用以往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进行投标报价。为此,如何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造价资料虽不具有法定性,但要真正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讲质量。资料积累工作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搜集,还必须经过分析、加工、整理。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还必须立足于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为保证其合理性,就必须将竣工决算价与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预算价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造价资料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和单价。

四、增加成本控制力度

电力施工企业要结合财务年度、月度预算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财务部门通过分析各种费用支出情况,提出各种费用的使用计划数,努力降低管理费用。用盘活资金来降低财务费用。在加强人工费发放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建立人工费发放超支部分列入利润分成预提制度。加强班组定额划块管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施工班组的工作效率。

五、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费用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攻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合同管理者的任务是非曲直 天天念合同经,在字里行间攻的机会与守的措施。总之,成本预测为成本确立行为目标,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成本管理了,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应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实践上全面展开,扎实有效地把这些工作开展好。

优化企业发展的廉洁环境 篇3

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是通过文化的形式、运用文化的力量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目的在于让廉政理念深入领导班子、厂区、岗位、家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从源头上预防各种腐败行为的发生。近年来,我厂以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精神对企业廉政文化这一新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注重行为规范,提升廉政文化建设作用力

我们在探索、推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既着力抓好廉政教育,又注重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力。

抓重点,建立廉洁从业的约束机制。领导人员的从业行为是“诚信经营、勤廉兴厂”廉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且对工厂的廉政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示范作用。工厂党委从严以律己、规范行为的目的出发,先后制定了各级班子成员必须遵守的“小立法”和“自律要求”,并依托工厂媒体在全厂公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今年4月,工厂党委又从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出发,向全厂干部提出了“五个不”的廉政箴言:一是不侥幸自谅——看大势;二是不舍本逐末——明轻重;三是不随波逐流——守底线;四是不忘恩负义——做君子;五是不背离信仰——有追求。要求全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八荣八耻”,坚持做到“五个不”,勤政廉政作表率。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工厂党委和行政还就中央四部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的学习贯彻,提出具体要求,组织专题学习,进行自查整改,并向全厂领导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管理人员印发了人手一册的《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手册》,使他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违反了受什么处分,架起了思想上的“警戒线”。

抓关键,建立规范管理行为的监督机制。践行廉政理念、规范从业行为,既需要教育引导,又需要制约监督。一方面,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围绕领导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建立健全廉政制度,把“诚信经营、勤政兴厂”的廉政理念从教育引导提升到制度规范,防止各类管理人员行为失范。工厂先后制订并实施了《中层领导干部管理办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物资采购监察办法》、《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活动暂行办法》、《厂务公开实施办法》和《工厂中层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规定》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来管事、管人并规范监督行为。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重视发挥和调动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员工在监督和管理中的智慧和积极性。坚持每年两次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检查,聘请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组织员工代表巡视活动,坚持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对领导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管理人员在工厂生产经营、改革改制等方面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使他们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同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努力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为推行企业廉政文化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工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理办法》,细化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考核以及工作不到位的责任追究,制定并实施了《中层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实施细则》、《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监督制度,加大了管理行为的督查力度。

注重载体建设,扩展廉政文化建设覆盖面

在实践中,我们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找到了廉政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在廉政谈话中灌输廉政理念。对新任职、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上岗前廉政谈话,早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对群众有反映、出现轻微违纪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免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廉政要求,防患于未然。在总结干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和实施了《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进一步完善工厂党政纪主要领导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和领导干部诫免谈话制度,规范了谈话方式。使“诚信经营、勤廉兴业”的核心理念逐步为党员干部所认识、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廉政理念。及时把中央领导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讲话和政策法规以及《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上的重要文章作为工厂党委中心组和各级班子成员进行专题学习的材料,组织专题学习,不断深化廉政意识,培育廉政理念;利用上党课和党内活动形式,及时把一些具有警示意义的廉政文章、典型案例以及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编成《纪检监察简报》下发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使他们熟知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法规,提升依法经营的工作能力,培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廉洁奉公、爱岗敬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在法制教育中强化廉政理念。一方面,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邀请市纪委和地方检察院领导来厂向全厂领导干部和“六管”人员作专题法制报告;组织全厂中层领导干部到市公安局看守所听犯罪人员的忏悔;组织全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广大共产党员和“六管”人员观看有关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电视录像。去年,在工厂影剧院,还组织全厂管理人员和员工家属观看了由常州市滑稽剧团演出的大型警世情景剧《红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另一方面,组织全厂领导干部和“六管”人员进行以《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政纪知识测试,开展了“我谈廉洁诚信”专题座谈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在营造氛围中延伸廉政理念。利用工厂OA网,开设“纪检之窗”专栏,设立了“案例透视”、“风纪纵横”、“廉政论坛”、“上情下达”、“学习与交流”等板块,登载廉政格言、警句、小品以及一些反映职务犯罪方面的案例等,使其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依托工厂广播、闭路电视和工厂生活报,大力宣传中纪委、国资委以及集团公司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及时报道工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果,对工厂党风廉政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举办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使广大员工从中感悟到廉政文化的真谛,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注重理性思考,谋求廉政文化建设新作为

去年,根据集团公司纪委的要求,我们对工厂的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入反思,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在谋求廉政文化建设新作为上下功夫。

强化认识,完善廉政文化理念体系。我们必须把建立廉政文化分支理念作为进一步完善廉政文化理念体系的关键环节来抓。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组织各方面力量,通过调研、专题讨论,进一步探索有本单位特色和思想性强、形象生动、言简意赅、便于记忆的系列分支理念,完善工厂廉政文化理念体系,使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在廉政文化核心理念的引导下,明确并践行适应岗位特点的分支廉政理念,为工厂的廉政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融入管理,打造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坚持廉政文化建设服务于第一要务,与企业发展紧密融合,通过廉政建设促企业发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形成“两张皮”。通过有效的教育,摒弃那种“经济要上、廉政要让”、廉政建设妨碍经济发展等错误观念和认识,正确处理好抓廉政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同时,着力处理好面向全体员工和以企业领导为重点的关系,既着眼于在全厂形成“诚信经营、勤廉兴业”的良好风尚,又突出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这个重点,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的意识,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地位、自己手中的权力。

创新载体,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涵。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的廉政文化建设经验,把廉政文化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领导班子、进岗位、进社区、进家庭的“四进”步伐。一要开展廉政文艺活动。针对我厂员工居住相对集中,自成体系的社区特点,发挥工会优势,联合社区组织,积极利用宣传橱窗宣传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基层文艺爱好者创作廉政歌曲、廉政节目,举办廉政文艺活动,营造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二要构建廉政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工厂OA网上设立的“纪检之窗”、“风纪纵横”、“廉政论坛”、“党纪法规”等栏目,丰富廉政文化内容;在广播电视、厂报上开设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及时报道工厂党风廉政建设最新举措和成果,大力宣传廉洁勤政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利用手机发送廉政短信,使廉政文化入脑入心。三要强化廉政教育培训。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培训班,着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和廉政文化意识教育。让廉政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心灵,净化社会风气。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篇4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环境分析

为全面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环境,我们对广州市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出问卷238份, 回收192份 ,其中有效问卷187份 ,有效回收率为78.6%。通过调查发现,有高达93.5%样本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有54%企业认为税外收费项目多, 有63.2%企业表示知道但不是很了解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仅有7.3%企业享受了免征增值税和免征营业税 (达不到起征点),9.5%企业享受企业 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 税所得额为此,我们整理了2014年国家出台的主要财税优惠政策(如表1)。

通过对企业调查和梳理2014年出台的财税优惠政策,发现近年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较大,但财税政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多数财税优惠政策只针对小型微利企业。2014年政府在财税政策方面共出台六个文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体文件见附表1),但其优惠范围有限,主要是针对小型微利企业广大中小企业难以“分享”本轮优惠政策。唯一没有专门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却要求:各类型专项资金获取需要企业自行申报、政府部门组织评审,即只能是少数中小企业才能获得该专项资金的扶持。

2. 缺乏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财税环境。2014年国家出台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但由于印花税税率较低只有0.005%,而且小微企业借款金额一般不大,类似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这样的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更何况,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难以量化等诸多问题,要从金融机构做无抵押贷款非常困难。另外,我国发行债券、股票等融资渠道的门槛高、竞争激烈、程序复杂,如果没有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这一渠道筹集资金。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3. 支持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力度不够。2014年出台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鼓励技术创新的主要条款有:1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按其研发支出最高给予40%财政补助;2政府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投引导基金,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各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该办法主要是以财政补助的形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获得该专项资金需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多道审批程序,缺乏普惠性,因此,该办法对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用非常有限。

4. 税务辅导不到位和税外收费多。在我们问卷调查中 ,63.2% 中小企业表示未能及时掌握并运用最新财 税优惠政策,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一般财务人员较少且忙于日常事务和税收管理员管理的企业较多导致其对中小企业纳税辅导不到位。另外,超过一半的中小企业认为税外收费项目加大了其经营成本,近年来我国虽然不断加大清理不合理税外收费项目的力度,但基本上都是取消一些收费较低的项目。例如,从2015年1月起企业免交注册登记费、绿化费等都是些低收费项目,但企业每年仍然需要缴纳堤围防护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外收费金额较大项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仅针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

5. 现行增值税税制难以适应行业变化。在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最后一个问题:“您对税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有何建议”。结论是: 有5.1%企业提及现行增值税税制对新加入“营改增”的中小企业 ( 多数是第三产业 ) 不利。我国现有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是1993年12月发布实施的 ,其条款主要是针对生产型企业(第一产业)设计的,而从2012年1月1日开始试点“营改增”政策后,增值税税制开始应用于第三产业。随着增值税不断“扩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属于第三产业)加入了增值税,现有的增值税制已经难以完全适应行业的变化。例如,生产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主要成本生产耗用原材料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而新加入增值税“大家族”的交通运输企业的主要成本职工薪酬、租赁成本和路桥费等是不允许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 这样直接导致部分交通运输业在税改后税负增加。因此,国家应考虑优化现行增值税制并使其更适用于新加入“营改增”的中小企业(属于第三产业)。

二、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采取下列措施以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支撑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更快更健康发展。

(一 )适当扩大财税优惠政策的受益面

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考虑扩大财税优惠政策的受益面,使更多小型企业甚至中型企业共享改革红利:1扩大享受企业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范围, 将年应纳税所得额由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 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进一步调 高免征增 值税和免 征营业税的起征点,将月销售额或营业额由3万元提高至5万元;3适时将以上两项优惠政策延伸到所有小型企业(目前是小微企业)。

(二 )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环境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因此,政府应制定更多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1. 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在现有的基础上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比例提高10%;2借鉴欧美等国家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做法,我国应设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其向中小企业发放低利息、无担保的贷款可以减免流转税和所得税。

2. 发展壮大信用担保机构。1延长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年限,建议由原来三年延长为五年;2加大对初创期的信用担保企业所得税减免,可按“三免两减半”执行;3减半征收担保机构变卖抵押物、质押物的流转税。

3. 大力扶持民间金融和网络借贷平台发展。1对新设立民营银行(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的企业所得税实行“三免两减半”,对其向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暂减半征收营业税;2对金融网络借贷平台的利息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4. 在目前上市融资名额有限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是一种较好的筹资方式,但集合债券属于相对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为鼓励投资者投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1建议借鉴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的做法,对法人投资者投资集合债券的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2对自然人投资集合债券的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当然,国务院应尽快推出股票注册制,让广大中小企业有机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三 ) 加大税收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技术创新主要是采用财政补助形式,它不具有普惠性,因此,建议政府加大税收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1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标准由原来50%提高至100%;2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用房产暂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当其盈利达到年一定金额时再予以征收;3允许中小企业按5%-10%的比例税前扣除计提的高新技术研发投资风险准备金。

(四 ) 强化税收辅导制度并清理各种税外收费项目

针对不少中小企业对财税政策掌握不够全面和对税外收费项目反映较强烈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税务机关应积极推行税收帮扶制度并增加税收管理员,加大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健全纳税人辅导制度;2鼓励中小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掌握财税政策的变化;3将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由3万元提高至6万元;4适时降低中小企业堤围防护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比例;5将企业税外费用负担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五 )完善增值税税制

随着越来越多属于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加入增值税,我国应尽快修订现有的增值税条例:1建议借鉴原有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运费按7%作进项抵扣的做法,允许新加入“营改增”的中小企业劳动人力成本等按一定百分比(如7%)作为进项税抵扣;2建议各省市完善“营改增”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财政扶持不应设税负增加额的门槛(多数地方政府规定只有月税额增加1万元以上的企业方可申请财政扶持资金)让更多的小企业有机会申请财政扶持资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S],2013(8).

[2]兰飞,李扬子.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效果分析与对策[J].税务研究,2014(3).

[3]高太平.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探析[J].企业经济,2013(1).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调研 篇5

一、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推进审批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和“一网通办”为重点,持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1.服务企业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组织上高位推进,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县市区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今年*月*日召开了全市产业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明确提出了争创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市,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理念上全面提升,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开展企业家接待日、“一把手走流程”等工作,推动了办事流程优化和窗口工作作风转变。在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中开展百日攻坚行动,选派包括*名市级领导在内的*名干部对口联系“四上企业”和园区企业,安排*名干部联系中小企业,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政策上持续发力,制定出台工业企业纾困增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编制了《优化营商环境涉企政策汇编》“口袋书”,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普遍反映营商环境有了较大改观,调查问卷显示反映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的占*%,有所改善的占*%。

2.服务企业发展质效有所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不断提升,市政务服务中心可办事项达*项,统一业务办理项引用率、发布率均达到*%。推行零资料、零审批、零费用、零跑腿“四零”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供水、供电服务便利度。政务服务“六个办”、连锁企业名称变更、企业歇业备案,“一件事一次办”等一批政务品牌在全省推介。审批流程日趋优化,企业设立材料精简到*份,登记时间压缩到*个工作日。*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两步申报率、提前申报率均高于长沙海关平均水平。市场主体逆势增长,截至*年*月,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万户、居全省第四。

3服务企业发展机制日趋完善。建立由*位分管市领导负总责、*家牵头单位协调推进、*家责任单位各负其责、共同推动营商环境*项评价指标提升的“*+*+N”工作机制,强化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九大重点产业均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等举措,高位推动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有效解决。主动摸排*家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建立“一对一”主办银行制度,提供“一企一策”专属式金融服务。依托政务大厅设立营商环境协调专窗,开通*政企通专席,启动政府门户网站营商环境投诉专栏建设,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合法经营和健康发展。

4.服务企业发展保障逐步优化。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黑恶势力,人民群众安全满意度不断提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集中整治招投标领域形*主义官*主义等专项行动。强化市场监管两库管理,动态维护各领域检查对象名录库,入库市场主体*万家,入库执法人员*名,编制抽查事项清单,落实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定期举办民营企业家沙龙,出台《*人才行动计划》《人才引进实施细则》等文件,形成“*+*”政策体系,为引进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

二、调研发现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年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综合评价排名全省倒数第四,与*应有的位置不相匹配。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思想解放不够,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一是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个别部门和干部重招引、轻服务,没有时刻将自己摆在“服务员”的角色上,缺乏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如某公司反映今年销售额成倍增长,税务部门担心企业发展不能持续会因此拉高财税任务,在销售发票额度上对其严格控制。重外商轻内商、重高精尖轻传统产业的观念普遍存在,如我市家具行业在全国排名靠前,但近年港艺家具、舒康美家具等龙头企业被郴州、*等周边市州招商引资而迁出*。

二是监管包容审慎不够。

对新落户企业的监管要求高,监管强度与风险不相匹配,重处罚轻教育、以罚代管等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特别是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包容不够。如某互联网企业反映税务等部门首次发现企业违法行为就直接要求企业停业整改,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三是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单位没有根据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指标制定阶段性的详细工作推进计划,紧迫感不强。市优化办今年*月通知要求有关单位制定上报*年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工作方案,截至*月*日,尚有*个牵头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和*个责任单位(市医保局、*海关、*燃气公司、*银保监分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人民检察院、市应急管理局、人民银行)未上报方案。今年*月,省政协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课题组赴邵调研并向我市反馈了问题清单,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交办给*个部门,但大部分单位的回复反馈都是解释客观原因,对如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思考不够。

2.“放管服”改革不彻底,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升。一是“一网通办”覆盖率不高。*年全省平均四级网办率*%,我市平均四级网办率仅*%,在全省排名靠后。“一网通办”平台与部门系统未联通联动,存在信息壁垒,导致平台数据共享不足,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无法实现业务在网上同步办理,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需要在各部门的系统之间反复跑。如经营主体在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同时,无法自动办理获得用水、用电、用气资格等;政务大厅*个业务事项中,仅*个事项可以通过电子身份证办理。

二是“一件事一次办”落实不到位。

推行告知承诺制度、实施减证便民措施未落实到位,办理土地使用、施工许可等需要反复提交企业信息和证书等资料,报批流程复杂、时间长,且不能做到全程跟踪督办、过程可查询。

三是窗口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与服务对象需求存在差距。

部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政策咨询指导等服务事项上不够精准,缺乏“顾客意识”,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如,我市政务大厅窗口对同一批苗木可否一次性办理运输证书的问题,以“条例规定不行”答复,而省林业厅工作人员就能耐心详细答复可以对同一批苗木一次性办理多个证书,无需每运输一车就办理一证;*县某沥青搅拌公司在办理规划用地许可时被告知需要主管部门批文才能办理,因找不到行业的主管部门导致无法进入下一环节,而实际上除了主管部门同意外,当地政府批准和发改委立项批文都可作为办理依据。

3.工作职能职责分散,统筹推进力度不够。机构改革后,优化营商环境职能由市纪委转隶至市发改委,工作力量和推进力度明显不足,市优化办“龙头”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设有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该机构仅对政务服务中心的政务环境进行协调,没有统筹全市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加上市工商联即将成立的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涉及优化环境工作的机构和单位有*个,但机构之间事权协调不畅,服务方式“碎片化”,优化营商环境事项收、管、办、反馈的闭环机制不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多数县市区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经开区承担了大量社会性事务,分散了抓产业发展和环境优化的精力。

4.政策落实有差距,企业获得感不强。一是政策宣传推送不够透明精准。相关职能部门普遍没有对本部门惠企政策清单进行动态梳理和公布,没有主动向企业精准推送和予以指导,网上公布的政策碎片化,直到*年*月,市优化办和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才联合编制比较全面系统的政策清单。企业反映职能部门上门送政策、组织培训不多,需要企业主动关注对接,没有做到“免申即享”。招商政策不透明,所有企业入驻*经开区需要“一事一议”,一些中小企业为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拉长了项目落地时间。

二是政策兑现存在打折扣现象。

部分惠企政策没有及时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无法及时落地,导致企业获得感不强。部分奖补资金申报周期长,没有明确的时间期限,各级财政资金紧张,部分企业申请的政策奖补资金不能及时兑付。*年市委出台企业增订单扩产能奖补政策,大部分县市区没有兑现,*经开区*家申报补贴的企业仅兑现*家、资金*万元,仍有*万元未能兑现。同时,厂房购置补贴、设备补贴、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奖励等政策都不同程度存在打折扣现象,*经开区、洞口县等对取得马德里商标企业的奖励没有完全兑现。特别是*经开区为吸引企业入驻出台的无尘车间奖补政策,制定不够科学,导致企业跟风申报补贴,真正有需求的企业兑现落实难,产生大量矛盾。

三是合同履约落实不理想。

部分部门缺乏规则意识,不重视政府与企业契约关系,不全面履行招商合同,存在新官不理旧账、政府承诺未兑现以及政策稳定性不强等问题。如*经开区绿谷环球产业园项目签约*年仍未落地,土地还未挂牌;部分企业反映与*经开区签订招商合同时明确了厂房租金,但入园后经开区宝成公司要求按照市场价格一次性收取全年租金,超出约定部分由经开区返还,而返还部分又长时间不能到位;经开区宝成公司于*年*月上调部分厂房租金,与国家稳经济和助企纾困要求不符。

5.配套服务不全,企业运行成本较高。一是产业链配套困难。产业链招商力度不够,外来引进企业上下游不能配套,原料、零部件需从外地购入,增加了企业成本。二是交通配套不完善。路网建设不够健全,园区公交车覆盖不全且夜班车非常少。*经开区的东盟产业园、宝隆产业园等产业园无公交直达,员工上下班需步行*分钟。直通宝隆产业园的宝东桥主体工程竣工两年迟迟不能通行,车辆和人员需绕行陡坡,存在安全隐患。三是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今年*月、*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为*亿元、*亿元,环比增长-*%,排名全省靠后。企业普遍反映融资渠道较窄,贷款门槛和成本较高,审批环节多,获得时间长,过桥资金压力大,信用贷款额度较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政府性融资担保存在准入条件等限制,对高新技术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如新邵凯通电子、科瑞生物等小巨人企业,急需扩产占领市场,但缺少精准的信贷扶持。四是引人留人困难。人才政策和企业需求间存在错位现象,人才补贴政策唯文凭、唯学历,企业需要的有经验、能做事的专本科层次技术管理人才不能享受人才引进政策。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招到稳定合适的工人,市人才服务中心搬迁到湘商产业园后一直没有运营,彩虹玻璃公司反映*人才项目申报半年没有审批下来。五是电力、物流成本高。我市工业电价较广东东莞地区高一倍左右,供电不稳定对部分企业影响较大。时代联合公司反映存在临时拉闸停电情况,造成公司投产的物料大量损失;良诚新材料公司主要生产人工钻石,*年因园区临时突发情况停电*-*次,损失巨大。外贸企业受国际物流成本上涨影响较大,内销企业反映我市除邵东外电商快递单件费用较长沙等地高出一倍,不利电商产业发展,削弱了“*红”等农产品线上竞争力。六是生活配套设施欠缺。园区规划布局产城融合不够,缺少购物、文娱、服务等商业功能,影响高端人才和年轻人的就业意愿,特别是企业高管对子女就学择校诉求大。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

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建议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力打造“让企业办事更省心、发展更舒心、成长更暖心、经营更安心”的一流营商环境,确保今年营商环境测评进入全省前*名。

1.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一是强化工作调度。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常务副职为召集人,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等市直相关部门和市级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成,实行一月一调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两月参加一次调度。完善工作通报反馈机制,由分管副市长牵头,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常务副职定期抓好问题交办,将问题交办落实情况和服务企业情况作为识别干部、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整合市优化办、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和即将成立的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力量,发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的职能作用,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全面负责全市优化环境的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落实首问负责制,畅通举报渠道,通过开通举报热线、网上信箱、设立举报箱,形成发现问题、受理投诉、协调解决的工作闭环系统。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和纪检、司法等举报平台,定期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强化结果分析和运用,用企业感受、企业家感受、老百姓感受、全社会感受评价营商环境满意程度。三是深化园区“去行政化”改革。有序推动*经开区和各县市区园区“去行政化”改革,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职能重构。将园区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征地拆迁等社会事务与所在地政府共同承担、统筹解决,确保园区人员和资源向招商一线、服务一线集中;非产业化功能加快剥离,专注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非必要办事机构坚决剥离,围绕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设置内设机构。

2.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一是强化部门落实责任。各部门单位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当好“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二是提升网上办结率。加大“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力度,坚决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提高“一网通办”覆盖率,确保今年四级网办率达到*%以上。加快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三网融合”,实现投资项目“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企业与审批部门“键对键”就能办理,大幅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三是优化办事环境。持续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着力提升办事流程透明度,促进办事进度网上可查询,让办事群众清楚事情谁在办、办到哪一步、何时能办好。推行全程代办制,实行全事项代办、全过程代办、全员代办,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所有问题,每个具体项目确定一名代办专员全程领办,企业只需按流程要求提供必要资料,尽量减少企业与职能部门的接触,让企业少用心思跑手续、多用心思跑市场。

3.努力营造亲商爱商的人文环境。一是持之以恒推进干部观念更新。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关键,下大力气解决思想固化、观念僵化等问题,促进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实现由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的转变,真正把企业家当亲人,把企业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满意度为标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精准服务;通过学思践悟练就服务市场主体的真本领,把“想服务”“会服务”统一起来,提升工作能力水平。二是营造尊重企业家氛围。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最紧要的是读懂企业、尊重企业家。建议开通“绿色通道”,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外地邵商和高级人才在子女就学上提供学前、义务教育优先择校,医疗保障上提供本人及父母、配偶定点医院专家、门诊、检查、住院等优先服务,交通出行上提供机场、高铁贵宾通道,休闲旅游上提供市内景区可携带亲友免票游览等待遇,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企业家更多地感受到被尊重。出台配套措施,严厉查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纪律松弛等行为,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真正营造起亲商、护商、爱商、惠商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激发企业家创业激青。推深做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帮扶重点企业和企业家接待日制度,真心实意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主动听诤言挚言。定期召开高规格政企座谈会,组织民营企业家代表共同分析经济形势、应对策略等,为市委、市政府制定重大经济政策献计出力。大张旗鼓宣传报道和推介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典型,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推荐有突出贡献的民营经济代表参加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青年“五四”奖章等评选,增加企业家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名额。

4.持续打造践诺守信的诚信政府。诚信政府是最优的营商环境,狠抓营商环境,就要从狠抓政府守信做起。一是全面开展失信治理。针对新官不理旧账、政府承诺未兑现等问题,深入推进政务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政务失信动态监管、涉政执行案件预警等工作机制,对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政府机构,实行挂牌督办。二是增强政策稳定性。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涉企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对约束性政策严格遵照执行,既不自行放宽,也不层层加码,避免不同部门政策效应的叠加放大,避免处置风险的风险。三是打响“信用*”品牌。发挥政府示范带动效应,招商引资承诺的优惠政策,只要与现行政策不相违背,都要不折不扣兑现,领导拍板议定的事项,都要不折不扣落实,企业向上争取的专项补贴资金,都要克服困难及时拨付,真正让企业家放心、安心。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加快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让信用成为*营商环境的靓丽品牌。

5.用心用情落实好惠企纾困政策。一是加强宣传解读。以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活动为契机,主动送政策、送服务上门,开展“一对一”宣传服务,让企业充分知晓政策。做实上级政策贯彻解读工作,组织专题学习和系统学习,让相关部门和干部真正吃透政策、精准掌握政策,有效助企解困。二是精准落实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建立企业需求清单、问题清单,针对企业需求精准施策,按企业类型梳理出更有针对性的各类“政策套餐包”,通过系统直接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让尽可能多的企业获得精准化、个性化的政策扶持。三是开展暖心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树立把企业的困难当自己困难的意识,不走形式过场,用心用情用力,创新帮扶方式,定期搭建政企银企对接会、民营企业家沙龙、产品博览会等联系推广平台,“面对面”纾困解难,“心贴心”为企服务,让企业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增强企业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6.全力抓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是巩固招商成果,助企降本增效,培育优势产业的必由之路。一是加强政府主导。进一步做实“链长制”,针对每家重点企业成立链式服务专班,梳理头部企业所在产业链的配套企业清单,实施挂图作战、定向招商,有针对性建链、稳链、延链、强链。建设*工业产业链配套产品信息平台,动态化更新、常态化发布产业链供需信息,促进供需对接、产销衔接。

二是加强配套激励。

建议出台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激励政策,对有利于加速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链的产业项目,从土地、金融、厂房补贴、人才等方面进行激励。鼓励落户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围绕补全产业链条引进优质链上企业落户*。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篇6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下放实质性的权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减轻企业负担工作, 通过制定一系列大力度的惠企政策, 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宽松条件。一是放开限制, 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 凡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行业、领域, 一律依法平等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二是简政放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大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下放实质性的权力, 全面推行“一站式审批”、限时办结;今年年底前, 全部公布自治区本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 并公布权力运行流程图;全面清理面向企业的各种收费, 全面实行目录清单管理, 清单外收费一律取消。

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近年来,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态势,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坚持“稳中有进, 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 着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 先后出台了《关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意见》, 从涉及工业领域的20个方面, 采取50条具体措施为企业解困。出台《进一步做好推进低电价工作》, 明确疆内纺织工业企业享受综合到户电价0.38元/千瓦时, 自治区财政补贴0.03元/千瓦时;进一步拓宽低电价政策覆盖范围, 实施全疆工商同价;稳步开展工业园区低电价试点等。在全疆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新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力逐步增强, 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增加就业的主体力量、对外开放的骨干力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积极力量, 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 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自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以来, 全疆各地全面实行“执收单位开票、银行代理收缴, 财政管理”的收缴模式, 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国库预算 (除规定教育收费外) 。今年, 我们又出台了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三项收费目录的出台, 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压缩成86项, 政府性基金压缩成21项, 经营服务收费58项, 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同时, 在财政扶持、金融税务服务等方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出台了许多针对性强、突破性的措施, 积极打造政策洼地。如税务部门出台了《关于落实部分小微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政策》, 对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优惠。截至2014年底, 全区享受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 (户) 数7575户, 占全部营业税纳税人总户数58253户的13%, 免征营业税税额2834.08万元, 占全部营业税纳税人应纳税额总额222799.93万元的1.27%。

开展减负检查, 强化监督管理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篇7

近来, 吉安市墙散办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和服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组织开展了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内容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构建“马上就办”的工作体系活动。

把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调查研究、简政放权、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入企业调研, 倾听基层墙散办、生产企业的声音, 针对基层墙散办和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关于要求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 对全市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 进行简政放权和优化公共服务项目共8项。其中:优化公共服务项目3项 (下放、委托的公共服务项目) :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申请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资料的初审;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布点审批。转办 (过路) 事项2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的初审, 散装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基金补贴项目审核。精简后继续实施公共服务项目3项:征收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对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比例进行核验。

为确保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内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构建“马上就办”工作体系活动的开展, 提高工作效率, 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确保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墙材革新和散装水泥事业发展, 吉安市墙散办要求各县 (市、区) 墙散办积极做好下放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 加紧制作项目审批流程, 建立相关工作制度, 确保下放事项留得住、用得好。要求市墙散办各职能部门积极主动督促各县 (市、区) 墙散办及时承接下放的审批事项, 确保下放的审批事项落实到位。同时, 对精简后市墙散办继续实施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 全部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 对服务窗口授权充分到位, 流程再造, 压缩办理工作时间, 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服务。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篇8

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及其实施现状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力推动,中小企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中相当活跃的细胞,发展为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天津市为例,截至2013年底,中小企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超过50%,实现税收占全市总税收的60%,就业人员占全市就业总量的80%,中小企业在实现中国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中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因此,我国将在“十三五”时期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以天津市中小企业为例,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小企业的主流做法,更多企业选择主动调整,致力于企业转型升级或进入全新产业。中小企业虽然有较强的转型升级意愿,但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目标的中小企业仅占少数。如图1所示(根据天津市信息中心数据整理):43.9%的企业有向上下游延伸拉长产业链条的意愿,但付诸实施的企业仅占15%;39.3%的企业有提升产品质量走高端化产品路线的意愿,但仅有26%的企业提升了产品质量;27.7%的企业有升级机器设备或进行技术改造的意愿,但仅有14.3%的企业进行了设备升级与技术改造;23.3%的企业有设立自主品牌的意愿,但仅有7.2%的企业设立了自主品牌;此外,还有少量企业通过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以降低成本。

二、中小企业税负特征分析

1. 经营环境恶劣,中小企业税负承受力弱。

从理论上看,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所适用的税率基本一致,但大型企业多处于垄断性行业,利润较为丰厚;而多处于竞争性领域的中小企业利润相对微薄。因此,即使面临同样的税收制度环境,中小企业的税费与利润之比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可见,经营环境恶劣、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面临的税收负担较重,表现为其税负承受力也相对较弱。

2. 累退性税收遵从成本使中小企业隐性税负更加突显。

累退性税收遵从成本负担不均衡,表现为税收遵从平均成本与企业规模呈反向变动关系。有调查表明,为了配合税务部门检查,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一样需付诸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此外,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付诸的税收遵从成本与利润之比相对较高。因此,受税收遵从成本的累退性特点影响,中小企业隐性税负更加繁重。

中小企业隐性税负还体现在附加税费上。目前,天津市普遍存在的附加税费有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和防洪费,并且附加税率高达13%。因此,对于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附加税费将使其隐性税负更加突显。

3. 避免“触碰”税务预警线,中小企业呈现“迎合性”税负。

为了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避免纳税人虚构经济业务,税务机关对税负偏低的纳税人进行重点控制,通过对辖区内所有纳税单位进行调查得出一个平均税收负担率,将其设置为行业税务预警线。以天津市某区钢材行业为例,假定其增值税预警税负率为3.5‰。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的税负率若在预警线3.5‰以上,税务机关将不予过分监管;若税负率低于预警线3.5‰,该企业就会面临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因此,为了防止税务部门的过度关注,一些中小企业会避免“触碰”行业税务预警线,从而出现“迎合性”税负现象。

4. 特定行业中小企业进项税额不足,“营改增”致使税负不减反增。

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营改增”是否会加重企业税负,取决于其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营改增”后,特定行业的进项税额不足,造成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减反增。以物流、运输等行业的企业为例,由于在可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运输车辆购置费、燃油费、修理费等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车辆购置费,而企业通常在较长时间内不可能频繁购置大量车辆,从而导致其获取增值税发票的难度较大,进项税额抵扣就不充分。

此外,在诸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鉴证咨询机构,由于其成本构成涵盖比重较大的工资薪金、业务信息费、交通食宿等都为非采购成本,不能产生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可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项目所占比重又较小,仅涉及办公用品、水电、设备维修等。因此,鉴证咨询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由于进项税额不足,税负也会过重。

三、制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税收因素

1. 流转税所占比重较大。

我国所构建的是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模式。流转税不同于所得税,其大小与企业的经营所得无关,而是针对企业商品或劳务销售额进行征收。我国现行“双主体”税制模式导致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只要其存在流转额,即使获取的利润较少,所缴纳的流转税也不会减少,从而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2.“营改增”政策的影响。

现行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局面,将使部分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税款抵扣通道不畅,不利于促进产业分工专业化与精细化。比如,目前天津市中小企业在工业与批发零售业较为集中,且随着中小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其在社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等领域的占比呈上升态势,如图2所示(资料来源于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然而,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使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税款抵扣链条中断,从而造成企业税负加重。

3. 税收遵从成本较高。

税收遵从成本(Tax Compliance Costs),也可称为纳税遵从成本、奉行成本,是企业为遵从税收法律规定,因办理纳税事宜、缴纳税款活动所发生的除税款之外的费用支出,如人工成本、沟通成本等。中小企业由于存在规模较小、账务不健全、财务核算不规范、税收知识比较薄弱等问题,使其纳税难度和成本有所增加。同时,税务部门对中小企业纳税人大多采用分类管理的办法,而中小企业对税收法规和纳税事宜熟悉程度不高,存在拖延纳税的现象,从而使中小企业在纳税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压力,所承担的税收遵从心理成本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纳税程序较复杂,主观随意性较大。

四、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

国外一些国家主要利用减免税及多种优惠手段,在中小企业建立、发展到重组或升级的整个过程中构筑了适宜的税收政策扶持体系,涵盖了中小企业创办、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资金融通与积累及人才培养与教育等各环节,重在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如下页国外税收激励政策汇总表所示。

注:根据“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相关资料整理编制。

从上表可以看出,税收政策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中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安排上比较灵活,具有相对融洽的上下级关系和宽松自由的组织环境,各个国家均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税收政策中给予其不同形式的优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五、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税收制度环境优化建议

1. 加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每个企业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生产经营的税收敏感度更高,对政策扶持的需求更大,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因此,为了维持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其返还一定比例的政府税收分成成为税收政策的必然要求。

2. 加快推进“营改增”改革,有效解决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的问题。

随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其逐步从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向运输仓储业、技术服务业、医疗保健、文化休闲等服务业领域扩展。2014年1~9月,天津市税收收入达1127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17.5%,其中,天津服务业税收“领跑”全行业,实现税收76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68.2%,增长了19.1%。

为有效解决部分中小企业在“营改增”进程中税负不降反升的问题,我国需继续加快推进“营改增”改革,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更新改造,另一方面鼓励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加速折旧,允许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物耗成本均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刺激中小企业投资,加快设备更新。“营改增”作为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在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成本及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利于打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税款抵扣链条,促进工业企业将仓储、包装、配送等业务有效剥离,推动产业分工专业化和转型升级,为从事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3. 优化税收征管方式,确保税收政策落实。

第一,税务机关应优化税收服务体系,定期对中小企业展开问卷调查,走访部分中小企业,及时反馈中小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税收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税务代理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税务咨询与代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由于不了解税收法规而造成的纳税失误;在同一纳税年度内,对同一纳税人的纳税评估、检查、稽查不超过一次,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尽量减少税收政策调控的时滞性和局限性。第二,税务机关应督促企业健全账证和规范纳税核算,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用好用足税收优惠;同时,提高中小企业税法知识水平,定期组织建账建制的辅导培训,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通过广泛开展税法宣传,为中小企业提供税务咨询服务,促使其依法遵章纳税。第三,借鉴国外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我国税收政策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税收减免、费用扣除、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多种方式,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科研技术开发,增强其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王洁.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13.

李子彬.中国中小企业2013蓝皮书--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蒋小平,叶子荣.税收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2).

上一篇:第一流的教育家下一篇:实验室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