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

2024-05-10

丹江口水库(通用10篇)

篇1:丹江口水库

游丹江口水库作文

今年五月五日,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游玩。

站在岸上看,丹江口水库的水真清啊!水底一群群小鱼和一些残落的杂物都清晰可见;丹江口水库的水真静啊!湖边的小船轻轻一晃,就会扩散出一圈圈波纹。我们租了一只游艇,去观赏水库的景色,随着“呜――”的一声,游艇启动了,湖面的平静被打破了,我向船后看,白花花的波浪形成一个巨大的箭头,紧跟着我们。我坐在船舷边,感到一阵清凉的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水库四面环山,山上绿树成荫,只有山脚露出一部分光秃秃的石头,水库中零零散散地分布着一些小石丘,形态万千。有的像驮着绿草的大乌龟;有的石丘比较小,由于水长期的冲刷,上面寸草不生,怪石嶙峋,有的像一只凶猛的鳄鱼,有的像一群顽皮的`石猴在水中嬉戏……

随着游艇的前进,湖面慢慢扩大,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渐渐变成了薄雾中的一群黑影。听船夫介绍,这儿原来是一片良田,一边是汉江,一边是丹江,人们为了蓄水,就将这一片田地、小山进行开挖,让汉江和丹江汇合在一起,并建起了大坝,就形成了丹江口水库,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源地…… 我听着听着,一幅我从未见过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山变得无影无踪,水和天融合一体,都是乳白乳白的,好一幅“天连水尾水连天”的境界啊!难怪当地人称之为小太平洋!

最后,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了丹江口水力发电站,我增长了许多指示,丹江口水库一游,我不得不赞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篇2:丹江口水库

今年十月一放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丹江口水库玩。同行的还有几位伯伯,叔叔和阿姨。

在路上,我和妹妹讨论着,丹江口水库有什么好玩的啊?就是钓鱼,吃鱼的地方吧!妈妈告诉我和妹妹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段水源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水源,我们喝的水是从那里过来的。 ”

为了照应结尾“我暗暗想,原来丹江口水库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呀!”这句话,第二段可改为:一路上,我和妹妹讨论着,丹江口水库有什么好玩的啊?就是钓鱼,吃鱼的地方吧!水库?会不会很小?妈妈告诉我和妹妹说:“你们可别小瞧丹江口水库,她是南水北调中段水源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水源,我们喝的水是从那里过来的。 ”

到达目的地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去游客中心买了几张船票。来到丹江口水库这里,怎么能不坐游船昵?

游船开始行驶了,我们都坐在二层的甲板上,游船行驶在两座大山之间。

向游船的后方看,是泛起的白色浪花,水是墨绿色的。向游船的前看,由于太阳的照射,有点刺眼,蓝蓝的湖水,蓝蓝的天空挂着几朵白云。往远处看,就像是水天相接。在太阳的照射下,湖面是波光粼粼的,就像撒着一层钻石一样美丽。向游船的下面看去,水是墨绿色的.,有着两种颜色,不管哪一种颜色,都可以和山连在一起,就像是一美丽的幅画面。

语言要简洁,并且要运用一些比喻,写出看到的美景。改:向后看,墨绿色的锦缎上白色的浪花翻滚。向前看,太阳有点晃眼睛,蓝天,白云都有点模糊。往远处看,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见,太阳的照射下的湖面,波光粼粼的,就像撒着一层钻石一样美丽。

游船行驶的速度很快,但是,船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发现根本就看不到边,妈妈说:“这才是丹江口水库的一小部分。”

在游船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建筑物,如:佛像球型房屋,八角形房屋,绿色的别墅群和塔。球型房屋最.上面的圆球,从远处看是一个小地球。

我暗暗想,原来丹江口水库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呀!

篇3:河南丹江口水库湿地保护研究

1 河南丹江口水库湿地概况

1.1 地理位置

河南丹江口水库湿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沿岸, 地处鄂、豫、陕3省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2′34"~111°39′49", 北纬32°45′25"~33°05′27"。

1.2 湿地面积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竣工, 丹江口水库坝顶高程由原来的162 m, 加高到现在的176.6 m, 设计蓄水位由原来的157 m, 升高到165 m, 防洪水位提高到170 m, 风浪线为172 m。丹江口水库河南淅川县境内水面面积将达到4万hm2, 沿岸海拔150~171 m以下消落区面积达23 660 hm2, 消落区土地即将变成新的湿地, 湿地面积显著增加。

1.3 湿地土地利用结构

河南淅川境内现有消落区土地面积23 660hm2, 其中耕地13 684 hm2, 林地1 297 hm2, 园地675 hm2, 牧草地94 hm2, 其他7 910 hm2。分别占全县消落区总面积的57.8%、5.5%、2.9%、0.4%、33.4%。根据河南省丹江水库移民搬迁指挥部安排, 2011年底前丹江水库消落区16.2万移民搬迁工作全部结束, 移民搬迁后消落区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由淅川县政府统一管理, 组织开展消落区湿地生态建设。

1.4 湿地动植物资源

丹江口水库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调查区内有湿地植物610种, 占河南省境内湿地植物90%以上。鱼类有88种 (亚种) , 占河南省已知鱼类总种数的80.0%。两栖类有13种 (亚种) , 占河南省已知两栖类总种数的68.4%。爬行类有19种, 占河南省已知爬行类总种数的51.4%。鸟类有169种 (亚种) , 占河南省已知鸟类总种数的60.3%;其中, 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的鸟类有54种。其中以雁形目的种类最多, 有15种, 占该地区鸟类总种数的28.8%;其次是鸽形目鸟类[1], 有14种, 占该地区鸟类总种数的26.9%。

1.5 湿地功能现状

丹江口水库湿地在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蓄洪防旱、调节径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 早期移民开垦湿地, 也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被大量破坏, 农业面源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工业污染等, 使丹江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湿地生态功能降低。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是对丹江口库区湿地不断加速的发育演化过程施加着深刻的影响, 原有的湿地结构发生变化, 新的消落地湿地生态系统还没有建立。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丹江口水库湿地带来的影响

2.1 随着库区蓄水位提高, 适宜水禽栖息的湿地发生改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蓄水后, 大面积的农田、林地、村庄将被淹没, 变成新的湿地, 湿地面积扩大, 原发育良好的次生内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也随之发生变化, 适宜水禽栖息的湿地发生改变, 不再适应水禽的栖息环境。

2.2 湿地生态系统脆弱

随着库区蓄水位提高, 消落区及其沿岸大部分地区扩展为湿地, 由于这些湿地发育时间短,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不完善或者没有形成, 靠自然修复需要很长时间, 因此, 目前的丹江口水库湿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2.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 库区水位变幅增大

丹江口水库目前蓄水位基本稳定在157 m左右, 根据长江设计院关于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初步设计说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 预测正常年份消落区水位年变动规律是:在调水量稳定的情况下, 每年3~5月为枯水季节, 至4月底达最低值约153 m;从6月份水位开始提升, 8月20日前, 水位控制在160 m以下, 9月30日前水位控制在163.5 m以下, 至10月底升至最高水位170 m;从11月份起水位开始下降, 至次年4月又降至最低水位。

2.4 消落地生态建设若缺位或不及时, 容易产生移民回迁或复耕等社会问题

目前, 消落区移民搬迁后的土地虽然收归国有, 但是如果不及时开展消落地生态建设, 进行湿地修复和重建工作, 可能产生移民回迁或消落地复耕等社会问题。因此加强消落地生态建设, 尽快恢复丹江口水库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3 丹江口水库湿地保护措施

3.1 生物保护措施

3.1.1 退耕还草

根据丹江口水库调水运行后水位变动规律和植物生长习性, 结合大坝加高后水库调度运行特点, 可在162~165 m高程内进行退耕还草工程。并在退耕还草区, 沿165 m等高线, 设置路障, 阻断旧有的交通道路, 严禁复耕和放牧。

3.1.2 栖息地恢复与重建

在165~170 m高程内进行栖息地恢复与重建工程, 种植有护滩固滩作用的湿地乡土灌草植物, 主要有芦苇、芦竹、香蒲、水葱、荷花、睡莲、柽柳、紫穗槐、柳树、竹子等。种植模式可根据不同植物特性, 可采用块状混交或带状混交, 一般株行距草本1 m×2 m, 灌木2 m×3 m。

3.1.3 封滩育草

在165~170 m高程内因地形复杂, 立地条件差, 难以实施栖息地恢复与重建工程的区域, 可实行封滩育草工程。

3.1.4 生物围栏

在人为活动较频繁地带, 为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受人为活动影响, 或在被划定为退耕还草的部分地段, 沿消落区外围 (171 m以上) , 可设置宽度为3 m以上的生物围栏。树种可选择花椒、枸骨等有刺乡土树种。

3.1.5 隐蔽地生物墙

隐蔽地为野生动物创造隐蔽条件, 以提高其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丹江口水库湿地内的野生动物隐蔽物最主要的是植被,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于动物的干扰性比较大, 而野生动物本身也很灵巧机敏, 习惯于隐蔽, 设置一定的隐蔽物, 会有利于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在消落区或外围, 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 其植被稀少, 而又地形平坦区域, 应种植乡土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生物墙作为隐蔽地, 为野生动物和鸟类提供逃循、越冬、睡眠、休息的场所。

3.1.6 防护林带

丹江口水库蓄水后, 原有的库岸防护林体系被打破, 需要建立新的库岸防护林体系, 以增强防浪、固岸、护滩、涵养水源、优化湿地生态环境的能力。因此, 应在170 m以上消落区建乔灌草混交防护林带, 树种选择根系发达、耐淹性好、材质柔软的乡土树种, 如:紫穗槐、柽柳、柳树、枫杨、水杉、杨树等;种植宽度和密度, 应根据护堤范围内的土壤条件, 消浪防冲要求以及涵养水土等环境因素确定。种植模式可采用行间混交, “品”字型定植,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在有些地段采用淡竹纯林造林。

3.2 工程保护措施

3.2.1 生态监测站

为及时了解丹江水库湿地动态变化、动植物种类、种群数量、候鸟迁徙规律、鸟类繁殖习性、植物群落演替及珍稀物种所需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等, 应在库区两岸重点区域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通过实施定位动态监测, 采集和普查各种生态因子的基础数据, 为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便更好地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3.2.2 水文水质监测站

在丹江入口、渠首、滔河、灌河入口和游览区应建水文水质观测站 (点) , 自动记录、传输水位、流速、水温、pH值、溶氧、浊度、电导率等数据, 对水库水文水质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监测, 为湿地动植物生存、水资源状况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3.2.3 污水及垃圾处理

在居民集聚的乡镇社区和沿岸旅游景区应建污水处理厂, 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污水, 集中回收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不达标准严禁排放。处理后的中性水可用于农林业灌溉。在小的居民点建生态厕所, 并配备专用车辆定期清运处理。对固体垃圾, 用专用垃圾清运车运往远离库区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3.3 政策与组织保障措施

3.3.1 加大投资力度

丹江口水库消落区土地面积大, 生态建设任务重, 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单靠当地政府投入难以完成, 需要国家和受益地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3.3.2 严格控制外来物种

在丹江口水库湿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 需要引种大量的植物及种类, 引种的植物必须是当地具有的植物种类 (乡土植物) , 湿地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引种植物的监管, 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入, 防止外来物种给丹江水库湿地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3.3.3 推广有机农业, 减少面源污染

淅川县政府为了杜绝污染源, 关停了境内所有的污染企业, 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同时, 政府也应在库区周边地区扶持推广有机农业, 杜绝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确保丹江口水库湿地和水库水质不受化肥及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

3.3.4 加强库区及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监管

在库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的生态旅游项目, 必须有主管部门的批准, 而且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生态旅游规划及环保要求实施。湿地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监管, 必要时应适当控制旅游规模或人数, 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以及污染水库水质。

4 结论

篇4:丹江口水库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摘要:结合丹江口水库的地震特性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浅谈了丹江口水库如何加强地震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地震应急管理

1丹江口水库加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从汶川地震看(特)大型水库加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因汶川地震出险水库(水电站)2473座,其中溃坝险情水库69座,高危险情水库331座,由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一定规模的堰塞湖35处,受威胁总人口超过200万。由此可见,水库一旦发生严重震害,不仅危及工程本身安全,还会引发次生水灾,其损失往往超过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因此,对水库工程抗震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应上升到新的高度。

1.2丹江口水库地震及次生灾害的研究情况及意义自1970年蓄水至1985年,库区内诱发地震800余次,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竣工后,坝高将由162m增至176.6m,正常蓄水位将升至170m,库容将从210亿m3增至339.1亿m3,加大了水库再次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表明:二期蓄水后,水库水域范围扩大,在新淹没区内具有发震构造条件的部位上,发生5级作用的地震是有可能的。一般天然地震在主震发生后,总体上震级水平呈衰减趋势,在震情发展的预测分析上较有把握,而水库发震机理和诱震因素很复杂,在震群活跃期震级往往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反复发作,趋势判断难度很大,从而加大了应急决策的难度。2006年,湖北省政府确定了十堰城区、丹江口、竹溪、竹山、房县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地震及次生灾害的防治,对保障水库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丹江口水库地震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2.1编制完成《丹江口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预案以切实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损失为目的,对险情监测与报告、险情抢护、应急保障等方面应急工作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和部署,并根据水库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作适时的调整,为水库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应急工作提供了指导。

2.2水库防洪调度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管理经验,具备一定的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多年的防洪调度积累了丰富的应急处理经验,培养了大批运行、检修专业人员。2008年抗击雪灾和四川抗震救灾中,汉江集团的抢险救灾队伍分别担负了抢修郴州城区主干线“两桂”线和疏通高危险级的文家坝堰塞湖的任务,体现了我们在电力、水利应急抢险方面的技术实力。

3丹江口水库加强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3.1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提高地震灾害的预警能力。目前,丹江口水库的遥测地震台网的技术水平为第二代,随着二期加高工程的进行,应建设和三峡同级的第四代综合观测和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对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要设专业地震台网进行地震活动特征监测,以及各种地震前兆的监测研究,根据诱震预测采取防、治相结合的抗震措施。这样不仅有利于水库的防洪安全、水库的安全调水和周边民众的生活安全,还可为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为防震减灾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制订、完善和落实水库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预案制订、完善和落实中应注重以下方面的问题:

3.2.1须做到一旦地震,应快速对大坝的安全作出地震反应评价,提出应急措施,制定抗震减灾方案,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将抗震减灾的方案与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呈报至决策部门,使地震引起的直接与次生性灾害降至最低限度。

3.2.2预防措施重点要对在强震中最易破坏的部分进行改进,或加强结构,或改变型式,提高其抗震能力,如变电站的构架、送出线路的杆塔、设备仪表的保护、闸门的启闭系统、土石坝坝坡、上坝道路等。水利工程的破坏主要是变电、输电架构和送出线路的倒塌、送电中断;机电设备、仪表、通讯、备用电源的损坏:其次是边坡崩塌,交通中断:泄洪设施如闸门、启闭机的破坏,导致不能正常启闭泄洪;厂房围墙和生活设施倒塌。地震灾害发生后,关键要密切监测和巡查水利工程的可能受损结构、部位及设施,及时对险情进行应急处理,使地震灾害的损失和危害降至最小。

3.2.3地震灾害中水利工程的应急处理还涉及到水、雨、工情的监测预报和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问题。除降雨、余震等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对水利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外,山区河流沿岸的崩山、滑坡、泥石流,可能壅堵河道,形成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当湖泊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可能冲溃堵塞坝,形成溃坝灾害,对下游大坝造成冲击。因此,预案应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既保证正常的供水、供电,又要保证工程的安全,做好准备确保大坝的泄洪设施安全,让大坝顺利泄水,降低蓄水位,甚至考虑腾空库容,避免出现溃坝事故。预案中还需强调,水利部门有权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加强监控,还有必要提出应急性的群众转移、避灾方案,情况紧急时,可强制组织下游群众避灾疏散,以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危害。

3.2.4应发展应急通信优势技术,建立起一套空中与地面相结合、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应急通信系统,加强互联互通监管和通信相关设施保护工作。制定详尽周密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还应定期进行应急通信演练活动。

3.2.5与地方政府积极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及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推进抢险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

3.3加强水库管理单位与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和协调,紧密结合内、外部应急预案

水库的内部应急预案是针对大坝管理单位而制订,外部应急预案是针对政府和公众,对大坝上下游地区实行应急处理而制订,两者应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应急系统。水库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实际上涉及水利、工程安全、社会、管理、灾害、信息工程等多领域科学,它不仅要考虑水库大坝安全本身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还要重点考虑大坝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和协调。

3.4尽快完成丹江口水利枢纽升船机系统的改造,恢复水库上下游的水运交通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将造成公路交通损毁或受阻,短期内难以抢修恢复,严重遏制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运入,及受伤受困灾民的运出。汶川地震救援时,交通运输部的工作组提出的“路水并举,水路先行”抢通战略和“打通水库路,开辟疏运码头”方案,对加快抢通救灾运输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丹江口水库广阔的水域提供了打通水上交通运输线的条件,升船机改造后过坝运输能力将提升至300吨级,若发生地震灾害时也必将成为救援的重要交通生命线。

篇5:丹江口水库

介绍了水库生态系统模拟模型,对水库生态变化过程及其数学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采用1995年的水文、气象、水库调度资料、入库河流水质及水库初始水质资料模拟了该年度丹江口水库水体生态逐日变化过程.

作 者:尹魁浩 阮娅 李金龙 袁弘任 翁立达 刘宝章 作者单位:尹魁浩,李金龙,刘宝章(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

阮娅,袁弘任,翁立达(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篇6:丹江口水库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是多指标水质评价法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针对模糊评价等方法中权重值确定所具有的主观性,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定权的水质综合评价法及富营养化指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一丹江口水库水体营养度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的污染物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丹江口库区水体营养度全年时段内均处于中营养化水平,但是,不同采样点、不同季节时的水体富营养化指数的差异还是较大的.总体来看,丹江口库区中,小太平洋水质最好,陶岔水质次之,大石桥水质最差.

作 者:黄伟 李忠锋 李超 丁志宏 Huang Wei Li Zhongfeng Li Chao Ding Zhihong 作者单位:黄伟,Huang Wei(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72)

李忠锋,李超,Li Zhongfeng,Li Chao(天津生态城市政景观有限公司,天津,300480)

丁志宏,Ding Zhihong(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篇7:水库管理所水库运行情况汇报

猛坑水库在长顺县县委和县政府、县水利局、建管总站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平安和谐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加强水库运行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猛坑水库始建于1978年,1980年停建,1989年续建,1994年建成后开始蓄水运行,猛坑水库位于长顺县西部,珠江流域蒙江二级支流摆所河上游,距县城18公里,地处云贵高原,地貌北高南低,山岭、沟谷展布基本一致,相对高差不大,为高原地貌景观。猛坑水库是一座以农灌为主,兼防洪、发电、乡镇供水、旅游、水产养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型水库,工程枢纽主要有拦河坝、溢洪道、二道坝、坝后电站及其取水系统组成。现最大坝高为46m,坝顶弧长121.7m,坝顶宽3.0m;溢洪道为坝顶开敞式溢洪道,布置在大坝河床偏右岸,溢流总宽度40m,挑流消能;在距大坝下游90m处设二道坝(拱坝),坝高8.6m,以形成较深的水垫层。猛坑一级电站布置于左岸坝后,其尾水进入引水干渠,经1.0km渠道进入猛坑二级电站,其发电尾水进入河道,在距二级站3.5km的马冲关处设低坝引水进入总干渠灌溉农田。

猛坑水库功能主要有:①承担2.48万亩农田灌溉和1.5万人饮水,灌区主要分布长顺、紫云共8个乡镇,田土成片,土地肥沃;②

肩负着下游1.5万亩良田和近万人的防洪渡汛任务;③水库蓄水后形成的88万m2湖面与四周天然的杜鹃林交相辉映形成了美丽的杜鹃湖风景区;④肩负着猛坑一、二级电站的发电。

二、运行情况

第一、水库管理责任制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工作次序,确保猛坑水库上下政令畅通,各施其职,使本所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根据有关规定和本所工作实际,拟定了《长顺县猛坑水库管理制度》。落实水库管理责任制度,水库管理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岗位履行职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并落实到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顺畅。我们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明确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负责人,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对责任人进行调整,对调动人员进行离任审计,保证了猛坑水库安全运行。

第二、管理体制情况

按照工作的要求和需要,为了让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合理,管理处配备了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人,并在关键岗位严格持证上岗,如水电站操作人员都执行持证上岗,每年单位组织职工进行有关的业务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人事劳动制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检查制度、事故处理制度、工作总结制度、工作大记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关键岗位制度做到上墙明示,并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制度内容及重要操作规程,各项制

度落实、执行效果良好。目前管理处人员基本开支由电站及景区经营收入支出,上级下达的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全部落实到位。

为保证各项工作安全运行,结合猛坑水库工作实际,管理处制订了一系列日程管理、安全管理、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并将岗位责任制落实执行情况与每个人的奖励挂钩,有效地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猛坑水库现有职能要求,采取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上岗方式,保证了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

第三、水库及库区管理情况

1、确权划界情况

2000年8月,长顺县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猛坑水库进行确权划界及土地登记,权属界限图号为G-48-69-(46),并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总面积6368亩,其中:园地1000亩,林地4107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0亩,交通用地20亩,水域1191亩。

2、大坝安全鉴定情况

1998年,长顺县水电局向黔南州水利局提出安全鉴定申请,黔南州水利局组织专家对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出具安全鉴定书,经贵州省大坝安全监测中心复核,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准确,确定为三类坝。

3、除险加固情况

2001年3月9日,贵州省水利厅以《关于长顺县猛坑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设计的批复》(黔水管[2001]5号及《关于长顺县猛

坑库除险加固工程自动化监测项目设计的批复》(黔水管[2001]42号文件批复长顺县猛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批复工程建设内容为,主要完成了大坝基础处理工程和左岸邻谷防渗处理工程。

经除险加固工程后,水库大坝、闸门及其启闭设备运行状况良好。管理处定期按照要求对水库进行隐患排查,并对相应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以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完善运行规程编制,严格按照县级调度执行调度命令,每年在汛期前按照要求检查防汛物料,及时补给防汛物资设备,严格执行上级专项检查等工作。在水利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完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和水库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并按要求落实到位。

4、安全管理情况

多年来,猛坑水库管理处一直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并按照上级要求,及时编制上报相关文件资料。猛坑水库每年将编制好的汛期调度计划上报给水利局,经审批后严格执行。根据水库实际情况,每年都编制了猛坑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制定了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观测人员与巡查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分析,将结果上报给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发现险情由管理处处长上报县防办及县政府主管县长。由县政府对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进行通报,次数视险情发生的情况而定。

第四、日常管理情况

水库管理人员定时对大坝、渠道、闸门等设备进行日常巡查、维修养护,对达不到要求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更新改造。目前闸

门设备操作运行情况良好。

水库管理人员每10天对大坝、溢洪坝、放水闸等设备进行日常巡视,汛前、汛中、汛末例行检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闸阀、机电设备、备用电源等进行汛前和汛后大检查,在汛中每半月检查一次运行情况,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汇报。对闸门闸阀定期清洗、加油,进行养护。清洗和加油的时间,每年两次。电器部分每年汛前全面检修一次,并注意做好防潮防雷等安全工作。严格按照调度指令准确启闭闸阀,由管理处处长或上级防汛指令方可启闭闸阀,不得让他人替代。

第五、经营管理情况

利用水库资源开发旅游、种养殖等多种经营,并取得一定效益,使水库(杜鹃湖景区)相继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每年累计接待游客近18.5万人次,2012年水库经营所带动的收入总计为1285319.16元(其中发电收入为:515997.56元,旅游收入为:769321.6元),营业成本为及税金为410927.17元,营业费用(含管理费、人员工资)为:1075248.64元,利润为:-195009.07元,由于水库是自收自支,主要靠旅游收入来填补,加之人员成本过大,出现亏损情况。

在加速推进杜鹃湖景区发展的同时,着力挖掘景区民俗文化、土特产资源,利用特色提升景区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杜鹃湖的建设发展。

三、存在问题

由于猛坑水库占地面积大,尽管单位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但离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库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

2、猛坑水库自动预报系统安装年久已经损坏,需要及时更新改造;

3、水库资源丰富,需要加大投入,让水库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4、猛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解决了病险问题,但由于资金不足,2001年对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中左岸防渗帷幕(罗温冲沟)未能完全按设计长度实施,至今任然存在渗漏,加固管理房及配套设施、底孔出口闸阀改为电动闸阀未作,急需上级帮助解决。

下步工作中,在上级主管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在明确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抓好任务落实上下功夫,利用水库的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力争把水库运行管理得更好。

以上为长顺县猛坑水库汇报材料,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长顺县猛坑水库

篇8:丹江口水库设计洪水比较研究

参数估计方法是洪水频率分析计算的另一重要内容。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有矩法、极大似然法、适线法、权函数法、概率权重矩和线性矩法。1979年,Greenwood[8]等提出了概率权重矩,用于存在显式反函数分布的参数估计,如Gumbel分布、GEV分布和Wakeby分布等,宋德敦和丁晶[9]把该法应用于近似估计P-Ⅲ分布参数;1984年,马秀峰[10]通过引入一个权函数,提出了估计P-Ⅲ型分布参数的权函数法,指出权函数法可减小矩差,提高P-Ⅲ型曲线偏态系数的估计精度;1990年,金光炎[11]论述了水文频率计算中通用的目估适线法和优化适线法,指出了适线法与分析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有关,主观性很强;1990年,Hosking定义了线性矩法[12]。它是在常规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来估计洪水频率曲线参数值的一种新方法。线性矩是概率权重矩的线性组合,对极大值、极小值没有那么敏感,估计偏差小而且更稳健[13,14]。

许多学者在线型分布和参数估计方法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戴荣等[15]应用贝叶斯理论和贝叶斯因子法比较了P-Ⅲ和LP3分布对黄河某站洪水资料拟合情况,结果表明:P-Ⅲ稍优于LP3分布;叶长青[16]等以3种分布选择准则对P-Ⅲ、LP3等8种典型频率分布进行拟合优选,结果表明:适合100%实测流量与50%高水实测流量的最优分布基本一致但存在差别,适合50%高水流量的分布与大洪水点据拟合得更好。刘洁等[17]应用线性矩法估计参数,比较分析了P-Ⅲ、LP3、广义逻辑(GL)分布在两个流域洪水频率分析计算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小概率事件,LP3和GL分布的设计洪水值要大于P-Ⅲ曲线分布计算的值,而P-Ⅲ分布的误差整体小于LP3分布。周芬等[18]采用理想样本还原准则,对矩法、概率权重矩法、权函数法、混合权函数法和线性矩法等六种估参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线性矩法的稳健性要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杨绍琼[19]探讨了极大似然法、权函数法、单权函数法、双权函数法、概率权重矩法和适线法等几种参数估计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矩法所得的统计参数和设计值明显偏小,估计结果只可作为初值;概率权重矩所得的统计参数表现出较好的不偏性和有效性,参数估计效果优于矩法。

为寻求最佳的概率模型来拟合样本分布,以使估计的样本参数最能反映总体的内在分布特性,使计算的结果更加合理可靠,本文选取了不同的分布函数和参数估计方法构建了P-Ⅲ型分布和经验适线法(P-Ⅲ/CF)、P-Ⅲ型分布和线性矩法(P-Ⅲ/LM)、GEV分布和线性矩法(GEV/LM)、对数P-Ⅲ型分布和常规矩法(LP3/MM)组合模型,应用这4个洪水频率分析模型估计设计洪水,并比较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

1 洪水频率分析模型简介

1.1 P-Ⅲ/CF模型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3]推荐采用P-Ⅲ型分布和经验适线,简记为P-Ⅲ/CF洪水频率分析模型。P-Ⅲ分布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α、β和μ分别为P-Ⅲ分布函数的形状、尺度和位置参数。

P-Ⅲ型分布参数与统计特征值、Cv、Cs的关系式如下:

若样本系列为不连序的洪水系列X,其最大调查期为N,调查的历史洪水个数为a,实测系列的年数为n,实测系列中含特大洪水个数为l。本文采用统一样本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N年中前a个洪水的经验频率为:

实测系列中除特大值外的n-l个洪水的经验频率为:

1.2 P-Ⅲ/LM模型

采用P-Ⅲ型分布,用线性矩法估计参数,建立P-Ⅲ/LM洪水频率分析模型。若不连序的洪水系列X服从P-Ⅲ型分布,令由小到大排列样本为{xm,m=1,2,…,n0}(n0=n-l+a),则线性矩λ1,λ2,τ3对应的样本矩l1,l2,l3的计算公式如下:

含历史洪水的不连续系列的前三阶概率权重矩公式如下:

当已知λ1,λ2,τ3,则Ex,Cv,Cs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τ3|<1/3时,则:

当1/3<|τ3|<1时,则:

P-Ⅲ分布参数与线性矩法的关系及具体演算过程见文献[20]。

1.3 GEV/LM模型

采用GEV分布,用线性矩法估计参数,建立GEV/LM洪水频率分析模型。

GEV分布函数为:

式中:μ,α和k分别为GEV分布函数的位置、尺度和形状参数,其中α>0。

GEV分布函数的不连序系列线性矩λ1,λ2,τ3的计算方法与P-Ⅲ分布一致。

则μ,α,k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无显示表达式,只能用近似方法求解k:

文献[21]中推导出Ex,Cv,Cs的计算公式为:

GEV分布参数与线性矩法的关系及具体计算过程见文献[21]。

1.4 LP3/MM模型

美国规范推荐采用对数P-Ⅲ分布,用矩法估计参数,即LP3/MM洪水频率分析模型[6]。对数P-Ⅲ分布是将对应超过概率的水文变量的样本数据取以10为底的对数,其设计值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Xp是超过概率为p时水文变量设计值取对数后的值;是样本序列取对数后的均值;K是频率因子;S为样本数据取对数后的标准差。

K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估计:

式中:k=G/6;Kp为频率因子;G为取对数后的偏态系数。

当偏态系数G介于1.0和-1.0之间时,K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式中:Kn为标准正态离差。

设不连序的洪水系列服从LP3型分布,实测系列中含有的特小洪水(例如:量值为0或认定为量值特低的洪水)个数为b,则样本系列是实测系列剔除特小洪水取对数后的值,令由小到大排列样本为{xm,m=1,2,…,n-b}。均值珡X的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S和偏态系数G的计算公式为:

2 实例分析

丹江口水库是汉江中下游防洪和水资源开发的关键性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库流域面积9.52万km2,约占汉江集水面积的60%,多年平均来水量约363亿m3。本次研究采用丹江口水库的历史调查洪水和1929-2014年(共86a)的实测洪峰系列资料,其中1935年做特大值处理。历史调查洪峰系列为1583、1867、1852、1832、1693和1921年,最大调查考证期为432a。分别采用P-Ⅲ/CF、P-Ⅲ/LM、GEV/LM、LP3/MM 4个模型,分析比较丹江口水库设计洪水的估算结果。

为比较我国规范推荐的P-Ⅲ/CF模型估算结果与其他模型的差别,采用相对偏差(Relative Bias)作为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T为重现期;QT为P-Ⅲ/CF模型计算的T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其他模型计算的T年一遇的洪峰流量。

表1列出了样本系列统计特征值的估计结果。表2给出了4种模型估计的设计洪水与相对偏差。

由表2可知,当重现期T=10 000a时,P-Ⅲ/LM、GEV/LM和LP3/MM模型的洪峰设计值与P-Ⅲ/CF模型的设计值的偏差最大,其中GEV/LM模型与P-Ⅲ/CF模型的偏差为12.14%,在3种模型中偏差为最小;当重现期T≥10a时,P-Ⅲ/LM、GEV/LM和LP3/MM模型洪峰设计值与P-Ⅲ/CF模型的设计值的偏差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大;当重现期T≥1 000a时,GEV/LM模型的设计值与P-Ⅲ/CF模型的偏差最小,而当T<1 000a时,LP3/MM模型的设计值与P?Ⅲ/CF模型的偏差最小。

图1是丹江口水库年最大洪峰流量的4种模型频率曲线对比图。由图1可知,P-Ⅲ/CF模型的设计值在频率曲线图的上下尾端比P-Ⅲ/LM、GEV/LM和LP3/MM模型偏大明显,而在实测资料的范围内差别不是很显著;在频率曲线图的上下尾端,P-Ⅲ/LM模型的设计值比P-Ⅲ/CF模型的偏小较明显,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L矩估参方法对洪水系列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没有那么敏感。

P-Ⅲ/CF模型估算的小概率设计洪水明显大于其他模型的主要原因有:P-Ⅲ/CF模型的经验频率公式计算结果偏大。中国目前采用的数学期望公式在推求设计洪水时具有较大的偏差和均方差,尽管在连序系列中,数学期望公式频率估计是无偏的,但扩展到不连序系列后,其频率估计是有偏的。与其他公式相比,数学期望公式n/(m+1)上端偏大下端偏小,对工程设计偏安全;P-Ⅲ/CF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人为性大。一般总是要尽可能照顾历史洪水(或大洪水)点据,要尽量靠近它,这样,所求得的所谓万年一遇洪水必然偏大很多。

3 结语

设计洪水计算一直是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建立了P-Ⅲ/CF、P-Ⅲ/LM、GEV/LM和LP3/MM 4个频率分析模型,对丹江口水库1929-2014年的实测洪峰系列资料和历史调查洪水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分析比较发现:

(1)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在实测系列的范围内差别不是很大,而在外延推求稀遇洪水时的差别就很明显,说明了在推求设计洪水时,需要慎重选择合适的线型和参数估计方法。

(2)中国规范估算的小概率设计洪水均明显大于其他模型,其中当重现期T=10 000a时,P-Ⅲ/CF模型的设计值比P-Ⅲ/LM、GEV/LM和LP3/MM模型分别偏大14.62%、12.14%和15.12%。

篇9:丹江口水库

2010年全国两会上,马国富代表就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会对汉江流域造成诸如减少农业灌溉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位降低的负面影响。为此他建议国家投入1.2亿,建立农工增雨的系统,补充汉江水量。

今年两会,他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更大层面上提出了《关于设立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的建议》。

丹江口水库区域跨豫、鄂、陕三省,隶属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不仅是治理开发汉江流域的关键工程,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马国富代表说,“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是指以丹江口水库为中心,以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河南省南阳市,陕西省安康市、汉中市、商洛市六城市为骨干,辐射整个丹江、汉江流域的新兴经济整合体。目前,安徽、江西已加入泛长江三角经济区,湖南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山西纳入了环渤海经济区,而西部的陕西省也建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带。但以丹江口水库为中心的这六城市,在地理上均处于几大经济区的边缘,是以武汉、郑州、西安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省域经济发展辐射力较薄弱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的构建能实现东西贯通,强化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重要功能。

篇10:丹江口水库

朱 源 辉

(漳州市水利局,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本文主要对水库的水质及其对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了解各个方面影响的大小,并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库 水质 环境 措施

水库作为一种水利工程,在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城市水利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仅有防洪、调洪、蓄洪等除灾减灾的功能,在水资源的优化配臵中也是举足轻重,在传统的农田水利中它是农业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库已是重要的取水水源,如北京的密云、官厅水库是北京人生命之源,承担着北京市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影响到北京的环境和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有必要加强对水库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作好准备。1 水库中的水质现象

水库中的水质现象,大致分为水温变化、浑水长期化及富营养化三大类。而每个现象基本上都是由于河水在水库内长期滞留的结果。1.1水温变化

水库在当地水文、气候条件和水库运行方式的影响下,具有特有的水温结构。这个水温结构也作为密度结构,使水库的入流、出流产生异重流现象,支配河水在水库内的滞留状况。由于河水本身的水质与滞留状况的关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水质现象。因而,水库的水温特性对于 水库水质现象的预测、评价及水质保护方法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水库的水温结构,按照水库内水流的大小,大致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分层型一般出现在大型水库,以夏季为中心,形成稳定的水温层次。由于这种垂直方向的水温差,按照密度梯度来说,难以产生上下的混合。因水库入流、出流的流动,只形成水平的层状流动,库水被分为层状的流动部分和停滞部分,其结果,使水质也产生了差别。同样,以冬季为中心,由于冷却产生对流现象,库水受到上下强烈的混合,水质也一致化。可以说,这种由于水温差异而产生的流动,在一般河水中因滞留时间短,难以产生像水库滞留发生的水质变化。

大型的分层型水库是一个热容量大的巨大水体,该水体在升温期难以变热,降温期难以变冷,从而形成入流水和出流水的温差。一般出流水温度在升温期变低,降温期变高,形成入流、出流年间水温在相位上的变化。

河流水温的变化,对灌溉及内陆水域渔业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过可较容易地利用水温成层的特点采取表层取水或分层取水的方式调节水温。因为水库的水与出流水的温度可以用数值分析,十分精确地预测出来,所以,能够准确地规定与下游河道水温要求相适应的取水设施的操作方式,但是,难以排放与年内天然河流水温相同的水。例如,以灌溉为主要对象的取水方式,必须根据下游河道的水温要求安排。并且,作为取水方式,不仅对调节水温有效,就是对处理浑水、富营养化等其它水质现象均都有效,必须综合研究。为此,各水质要素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必须定量地掌握。目前关于水温变化的影响仍然不十分了解,如水温对鱼类等的影响的容许范围能定量地予以确定的话,作为综合的水质保 护措施,可能会作出更合理的放流方式。1.2浑水长期化

浑水长期化是水库蓄洪时纳入浑水,连续长期地泄放至下游而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因水库规模、洪水规模及洪水发生时间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形态。浑水长期化对河川的景观及娱乐、渔业、水利等的影响,已被列为日本最大的大坝环境问题之一。虽然浑水的定义尚不明确,但可以认为主要是细微的无机质颗粒所构成。

浑水在水库内的动态与水库的水温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浑水长期化现象在集水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分层型水库能明显出现。浑水长期化的结构已大致明确,也能通过数理模型研究,用数值分析进行预测,精度完全满足实用上的要求。但在预测洪水时尚待解决的入流水的浊度预测问题,主要是岸坡等崩塌时所产生的污物与降雨、河流流量等的关系不明确,修筑道路等人为的影响也很大,这方面只能用现场实测资料来掌握其特性。

由于水库的水温层次关系,浑水在库内往往呈水平的层状停滞。因此,用避浑取清的分层取水法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洪水规模和发生时期不同,特别由于秋末大洪水所产生的浑水,因紧接着到来的冷却期发生对流混合,往往使水库内的浑水完全扩散,这是造成浑水长期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减轻浑水长期化的措施,在水库操作运用方面采取分层取水和浑水早期排放等水库运行措施的同时,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措施仍然是重要的。但修建水库难以避免某种程度的浑水长期化,为此,应定量掌握浑水对景观、鱼类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和查明浊度的容许范围。1.3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浮游植物和水生物的繁茂生长而使水质持续恶化的现象,随着流域内的生态、工业结构变化,河水的营养指标上升,水库的富营养化已有逐渐严重的倾向。由于浮游植物的异常增值而产生“水华”和大型的水生植物的异常繁茂,成为富营养化的明显标志。同时由于这种现象常年累月的反复,伴随水质恶化会产生异臭等现象。

富营养化现象在营养盐含量大的分层型水库也容易产生。在从春天到夏天的分层期停滞的表层,对营养盐浓度敏感的浮游生物不断增殖,有时形成“水华”,浮游生物的死骸因沉降而被氧化分解,消耗库底停滞层的溶解氧,使底层出现缺氧状态而产生硫化氢,并从底泥中分解出营养盐与重金属。这些分解物由于冷却期的等对流现象,在水库中扩散,更进一步提高水库的营养化水平。

水库的富营养化不同于其它水质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排污。如东山红旗水库,其水是由云霄杜塘水库引来的,杜塘水库的水质是Ⅰ类,红旗水库的水质却是Ⅲ类,已有富营养化趋势,水藻大量繁殖,该水库为东山唯一的供水水源地,若不及早治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此,作为预防措施,必须加强流域管理,防止污染。然而,因伴随复杂的生物活动产生的富营养化现象,现在对其机理还不十分了解,也不知道富营养化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会产生实质性的危害,水质本身的保护标准也不明确,因而,流域的管理标准也难以确定。富营养化现象的预测、评价、处理措施,均存在着很多问题。2 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水库大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同时对自然、生物和社会文化系 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筑坝蓄水就要在自然背境中臵入一个大的建筑物,因而就会使当地水环境条件发生较大的改变。水库淹没就会对交通方式、文物古迹、农村、市镇以及当地的植物种群和动物等产生立刻的、显著的影响。大坝本身不仅对自然水体的流动,而且对鱼类洄游和交通形成一种阻碍。

2.1水库对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小气候的改变,特别是湿度的改变,在有些情况下导致雾的增加及库区降水的变化;库区的水文循环也显著地受到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动、渗漏、下游河床可能的侵蚀和沉积的变化以及库区水体的负荷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等问题。2.2水库对水生系统的影响

从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观点,水库蓄水对原来的水生态系统会产生显著的改变。水质改变一般是要发生的,特别是由于细菌和富营养化的作用。许多水库的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氮磷化合物)和元素的总量有了巨大的变化。营养的增加将使细菌和水藻大量繁殖,因而使水发臭,同时也使水中氧的含量降低。水中溶解氧的降低将威胁着某些鱼种的生存,它还会导致产生厌氧微生物繁殖条件,使水质进一步恶化。2.3传染病媒介的发生

其中最重要的是疟疾和血吸虫病。这些疾病的媒介物的生活周期全部或部分是在水中。疟蚊在静水中易于孳生,建坝蓄水可使上述疾病的相对分布转移,同时也给钉螺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2.4水库对水质、底质的影响

水库上游的工矿企业或土壤本底中会含有有毒物质,由于“三废” 的排入或暴雨的侵蚀作用,致使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的水和泥沙流入库内,使水库水质和底质受到显著影响。例如丰满水库由于其上游金矿选矿用汞,历年来共有30~60吨汞随废水流入库区;又如三门峡水库,由于黄土高原的土壤中含砷较多,暴雨时砷随着泥沙入库,以致使库区泥沙中砷的含量超标很多。此种物质如遇水流急变或水库冲沙就有可能冲起使水库和下游水质恶化。

目前水源污染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已经引起重视,但对水库泥沙与水库水质的关系尚注意不够。因此对有些水库还应研究水库泥沙与污染物质的关系并进而在水源保护中研究控制泥沙的作用问题。2.5水库对下游的影响

有些河流的泥沙中挟带肥料和营养物较多,建坝后泥沙被截留库中,又由于上游大量取水,使建库后下泄水量减少,致使下游发生许多新问题。如下游水量分配发生很大变化;供水能力减小;水环境容量减小……等。

2.6水库对农业、渔业的影响

当水库库容大,调节程度高,水库的水温结构呈分层型。由于水库中深层的夏季水温较低,如取水口深,致使大坝下游河段在一定范围内的水温较在自然状态下为低(大坝处最低),如引用低温水灌溉会使农业减产,有时也会对一定河段的鱼类产生影响。

溢洪道对鱼类的影响,当水流通过溢洪道时,水可能被空气中的氧和氮过分饱和。实践证明,当氮的最大含量接近120%饱和率时,对某些鱼类的生存就有明显的恶果。2.7其它影响 2.7.1水库对交通的影响。

水库淹没,常引起铁路、公路改线;库区及下游又因建库而有利于航运的发展。

2.7.2坝工失事造成灾害

各种不同规模的坝工失事也是有的,失事后造成的灾难随大坝和水库的规模而异,一般包括下游大面积的淹没、财产的损失、生命的伤亡以及疾病的传播等。大坝和水库的规模愈大,其失事造成的灾难也愈大。因此,设计和施工要确保大坝安全,并应该经常检查和拟定一些安全措施。3 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造成水库水环境恶化因素有很多,要进行防治可以引用系统理论,建立系统模型,分析污染成因,建立造成恶化各种环境因子的数据库和数学模型,较完整系统地提出可操作的法制的、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等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原则、任务、目标。防治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管理措施,是通过法制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二技术措施,是通过优化配臵、监测、生物或化学手段等来达到治理目标。3.1管理措施

3.1.1改变“多龙管水,群龙无首”的局面,实现“多龙治水,一龙管水”的新格局,建立有权威性的行政管理机构。

3.1.2制定水污染控制法律和相应的配套法规,依法进行防治,不要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必严,违法必究”。3.1.3制定各种管理标准并相应地采取一些经济手段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水库管理体制发生改变,以库养库,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不顾对水环境的破坏。应制定各种管理标准,用经济杠杆作用来进行平衡。

3.1.4严格控制污染源或减少排污,禁止网箱养鱼和投粪饲养。3.2技术措施

3.2.1建设完善的排污管网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废污水达标排放,整顿、建设污水处理厂,减轻污染负荷。

3.2.2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臵,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3.2.3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水质监测,使治理目标更加趋于具体。3.2.4 运用水环境系统工程、河流水质规划和功能区划,使治理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以上两种措施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措施是技术措施实施的保证,技术措施又是管理措施具体落实。4 结束语

上一篇:八年级英语上册课本下一篇:局长2018年教育工作视频会议讲话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