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2024-05-19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精选6篇)

篇1: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1、生字:

畏葸(xǐ)、谄(chǎn)媚(mèi)、聂绀弩(niègànnǔ)、呵斥(hēchì)、帽盔(màokuī)、白痴(báichī)。

2、字形区别

亲眷(qīnjuàn)、誊写(ténɡxiě)、荣誉(rónɡyù)、乞讨(qǐtǎo)收讫(shōuqì)、迄今(qìjīn)、绀青(ɡànqīnɡ)、泔水(gānshuǐ)柑橘(ɡānjú)、谄媚(chǎnmèi)、陷阱(xiànjǐnɡ)、滔天(tāotiān)、娼妓(chāngjì)、倡导(chànɡdǎo)、猖狂(chānɡ

kuánɡ)、畏葸(wèixǐ)、猪崽(zhūzǎi)、思想(sīxiǎng)。

3、成语积累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_风。贬义词

昂头阔步:仰着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畏葸不前:畏惧不敢向前。

蛊惑人心:迷惑人心。

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豁然开朗:①指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②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篇2: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畏葸(xǐ)、谄(chǎn)媚(mèi)、聂绀弩(niègànnǔ)、呵斥(hēchì)、帽盔(màokuī)、白痴(báichī)。

2、字形区别

亲眷(qīnjuàn)、誊写(ténɡxiě)、荣誉(rónɡyù)、乞讨(qǐtǎo)收讫(shōuqì)、迄今(qìjīn)、绀青(ɡànqīnɡ)、泔水(gānshuǐ)柑橘(ɡānjú)、谄媚(chǎnmèi)、陷阱(xiànjǐnɡ)、滔天(tāotiān)、娼妓(chāngjì)、倡导(chànɡdǎo)、猖狂(chānɡ

kuánɡ)、畏葸(wèixǐ)、猪崽(zhūzǎi)、思想(sīxiǎng)。

3、成语积累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_风。贬义词

昂头阔步:仰着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畏葸不前:畏惧不敢向前。

蛊惑人心:迷惑人心。

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篇3: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讲说和指点过后,接下去,就是要让学生练习,要按规格练习。”叶老的话充分强调了“讲” 后之“练”对形成技能的必要性。 因此,“小练笔”挤进了语文教学, 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因此,指导学生写小练笔,能更好的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高效的小练笔训练呢?本人结合这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写感悟,重在情感体验,情到浓时开笔

“感悟”是学生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同时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有些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使得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有许多话要说,正是练笔的好时机。如在学完《老人与海》这篇文章后,可根据学生对文中作者情感的领悟,引导学生以《永不言败的精神》为题写篇读后感,使其进一步懂得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仿写,学习作者的艺术表达方法,融会体悟文本

“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 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角度及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句、段的仿写就是关注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对第二单元里《琵琶行》的讲解,在描写琵琶声的第二段里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还用了叠词和联绵词使得音乐声悦耳动听,加上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叫学生模仿这些手法以《我眼中的一种乐器》为题来仿写。句式上的修辞关注通感、比喻、排比和夸张(《蜀道难》) 等修辞手法,这样的练笔既有助于语言的仿写和迁移运用,又便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于是课堂上的精彩不断呈现。

篇的仿写主要模仿第三单元的古代议论性散文。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上进行练习。如《劝学》 和《师说》,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模仿作者的行文脉络, 首段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主体部分的论据用比喻论证、事实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来阐明观点。 让同学们自拟题目学写提纲。或者模仿《寡人之于国也》里的提出问题(民不加多的疑问)、分析问题(民不加多的原因),最后再解决问题(民加多的措施)的思路练笔。迁移运用训练不但实现了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有效吸纳,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缩写,概述文本,做好预习第一步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重难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利于扩大人的知识面,提高人的分析综合能力。

“缩写”是将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写成较短的文章。缩成的短文好比剪除了枝叶的树干。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文章,篇幅长,人物多,学生平时课业重,无暇读课文,只有通过缩写的形式叫他们提前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和《宇宙的边疆》等文章练习缩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想把文章缩写好,必须对原文进行认真阅读,认真分析,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

四、改写,精彩处动笔,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吕叔湘先生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学生练习改写,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与课文不同的表达形式, 这就需要进一步对课文的表达形式进行揣摩,还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表达形式与课文进行比较, 从中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

本学期年级准备举办课本剧表演大赛,我就安排学生以剧本的形式改写第一单元的小说或者以前喜欢的课文,有些学生截取了《祝福》里的祥林嫂捐了门槛后的喜悦及鲁家还是不让她做福礼的场面;有的还选取了《孔雀东南飞》等文章来改写并把它排成课本剧。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读写能力,还为必修四戏剧单元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文里,作者关于鲤鱼“科学家”的幻想十分有趣,如果我们以动物的眼光来观察人类,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假如有一位动物 (狗、猫、鸡、燕子等)“科学家”,专门研究人类的某些行为,它写了一篇科普文《人类行为之谜》,请同学们为这位动物“科学家”代笔,以动物的视角来看人类社会。

五、补写,发挥想象,合理延续文本

“ 补写”就是根据某一内容, 补充相应的情节和内容,有些课文有意不写完整,或者写得简略, 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 这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阅读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这些“空白” 补充出来,让文本更丰满。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如《祝福》中,祥林嫂被她家人抢走时,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 ……”当卫老婆子又要荐一个好的来折罪时,鲁四老爷又说:“然而……”可以让学生揣摩鲁四老爷这个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活动来作文。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 作者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进行了外貌、语言、神态等多方面的描写,黛玉拜见了众亲戚外,没有看到两个舅舅,“大舅舅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二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唯独两个舅舅没出场叫人有些遗憾。文章在人物出场上做到了先后适宜、详略得体、 虚实兼用。请同学们结合贾家显赫的地位和繁琐的礼节来安排黛玉拜见两位舅舅时的情景。

六、议论文的写作

在必修三的表达交流板块里,要求学生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使用论据和学习论证的方法练习写议论文。那么经过前几个单元的综合性练笔也为该文体储存了一定的素材和写作技巧。提升学生议论文方面的写作水平。 议论展开的基本方法有:因果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条件分析法等。

1.因果分析法

如《谈意气》一文,中心论点是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文章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分论点,可以找出三个原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人有意气,才能催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断,意志不衰。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 “果”指中心论点。就是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2.概念分析法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某些人永远不知足,得到了眼前的还指望得到更好的,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但如果我们反其道而用之,从中提炼出值得我们利用的精神,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 借助横向结构法,可以列出如下分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这里,“概念”是指文章的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内涵, 展开分论点。

3.条件分析法

例:做人和处事,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 留一道缝隙给自己、他人和社会。 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告诉我们,生活中应该给自己、他人和社会留一道缝隙, 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我们可以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提纲;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给理想留一道缝隙, 坦然面对失去;给子女留一道缝隙,让自己和孩子能获得快乐;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 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 此种类型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设立分论点。

让学生选取一个话题来作文,可以参考现成的分论点作为文章段落的首括句,也可以自己写。

篇4: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关键词:教学实践;高一语文;知识辅垫

一、高一教学应该关注的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被摒弃

现在不同于以前,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而高一学生刚升入高中,对于高中的学习方式和模式并不熟悉,如果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按照高中的教学模式来教学,那么学生将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初高中教学的过渡,让学生自然过渡到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来。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高中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高中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能力要求也很高,尤其是语文教学。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这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需要适应。高一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半自主半辅导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等到学生自己可以安排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往的高中课堂比较沉闷,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学生都为了高考而奋斗。但是现在教师不能让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在沉闷的氛围中学习,而应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是教师需要转变的。初中时期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到了高中后,即使学习的任务更重了,教师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要引导他们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融入高中的语文学习生活中。

2.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变化

高中语文教学一般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不太适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是主导,掌握着课堂的动向,学生接受教师的引导,更多的是自己安排学习计划。但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要占主导的地位,先要让学生了解高中的教学模式,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模式转换。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和高一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向,帮助他们解决语文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能尽快适应高中的教育模式,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不再是以教师讲课为主,而是要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学习,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高一语文教师要在这方面加强关注,积极引导学生从初中的教学模式转到高中的教学模式,转变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更快地融入高中语文课堂中去。

3.注重教材的使用

高一新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的一开始还是会依赖课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所以,高一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点,注重教材在课堂上的使用。高一语文教材上有很多基础知识和好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学习和巩固知识。高一的语文课本还是以文言文、诗歌为主,这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语文教材的使用,高一新生可以了解到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在日常学习中也会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学习。新课标下的高一语文教材不再只是枯燥的知识,更有提升学生能力的内容。所以说,语文教材的使用对于高一语文教学活动是很重要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课本,特别是必修一,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认识和了解,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高一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措施

1.注重知识的日常积累

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知识需要靠平时一个一个词、一篇一篇文章、一首一首古诗的积累,久而久之,就会积累到大量的语文知识,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知识的积累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一砖一砖地往上添,并且坚持不懈,这样有朝一日才有可能建成一座大房子。语文也来自生活,学习并不是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进行,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比如,看课外书时,读到一篇好的文章,看到一个好的词语,都可以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积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写作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有素材才能更好地写作。有些高一语文教师认为任务紧,教学内容多,就会布置大量的硬性作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在于记住了多少,而是理解了多少。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自己去积累语文知识,而不是重复地写字。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每周都读一两篇好文章,并且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记下重要的词语,在语文课堂上和大家分享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同时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

学习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按照规律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应该先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规律,然后再安排教学活动。语文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掌握知识。要学好语文知识,首先就是要有学习的兴趣,探索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某一个词语时,首先学生要对词语的读音和字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然后引申到其他的词语,把与之意义或者读音相近的词语也积累并且记忆下来,这样就从学习一个词语到多个词语,最后就是运用,了解这个词语该如何运用到写作中去。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并且运用词语,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教師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语文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展示几个典型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了解掌握这个词的意思,与之相近的词有哪些,该如何运用到写作中。等到下节课时,教师会进行随堂提问。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3.养成学习的习惯

语文学习重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重在坚持,所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养成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首先是预习的过程。在上课之前,学生就应该把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通读课文,对不认识的字和词进行标注,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参与教学活动。然后就是课堂上的听课。学生要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步伐,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和教师交流看法,还要认真记笔记。接下来就是课后作业的完成。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都要认真独立地完成,不要抱着应付的心态去写作业,作业也是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对学习语文很有帮助。

高一语文的知识学习重在积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谭文旗.存在意义建构:存在论视角下的语文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1(06).

[2]徐春云.如何做好高一语文教学[J].教学一得,2011(04).

[3]翠翠,朱成科.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主义倾向批判[J].教育科学研究,2010(11).

[4]陈爱华.提升高一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2011(07).

(作者单位 厦门外国语学校)

篇5: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

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杜甫的律诗沉郁顿挫,音律优美,构思奇妙,《蜀道难》和《秋兴》《咏怀古迹》《登高》分别代表了他们诗歌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最著名的诗人,他的《琵琶行》叙事与抒情结合,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的情感。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一生在政治夹缝中求生存,内心的抑郁不得志,使他更多在诗歌中抒发个人情感,《锦瑟》《马嵬》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诗歌长于抒情,它凝练的词句、富于想像的跳跃式结构、富有音乐美的韵律和节奏,使它更便于或含蓄或直接地抒发情感。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但要注意读诗要有读诗的方式,快慢徐急、抑扬顿挫要和诗歌的情感格调以及形式适配,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读《琵琶行》要雅正悲慨,具体到每一句,也有不同的读法,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已有提示,此处不再赘述。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理解。古人云:诗无达诂。诗人的情感往往隐藏在写实或想像的画面背后,有很多“月朦胧,鸟朦胧”,难以捉摸。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可能具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体验,这是正常的。像本单元所选的《锦瑟》,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身就有丰富的多解性,各种说法恐怕都有合理的成分,我们且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教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否定可能很有道理的个性化体验。其他诗歌如《蜀道难》《咏怀古迹》等虽然诗意较为明朗,但理解上也不是没有分歧。

背诵篇目: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

篇6:高一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Soon after the accident, the police came on the scene. 事发后不久警察就到达了现场。

sth. 准许,允许

doing sth. 允许做某事

sb. to do sth. 允许某人做某事

2. permit

The teacher doesn’t permit sleeping in class. 老师不允许上课睡觉。

Please permit me to offer you some advice. 请允许我向你提些建议。

3. stare at 盯着看

She stared at me with surprise. 她惊讶地瞪大眼睛看着我。

4. find fault with sb./ sth. 找茬,挑剔

She’s always finding fault (with me). 她总是找(我的)茬。

5. It’s one’s fault that…

“……是某人的责任/过错”It’s your fault we are late. 我们晚了是你的过错。

spot

sb./ sth.

sb. doing…

6.

I finally spotted my friend in the crowd. 我终于在人群中看见了我的朋友。

He spotted someone coming out of the building. 他看到有人正走出大楼。

7. account for…

1)说明(原因)

2)(数量上)占

He could not account for his absence from school. 他无法说明他旷课的原因。

Afro-Americans account for 12% of the US population. 美国黑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2%。

8. on account of… 因为;由于

We delayed our departure on account of the bad weather. 由于天气不好,我们将启程的时间推迟了。

9. take sth. into account 考虑到;顾及

= take account of sth.

seek +

(after/ for) sth.寻找某物

to do sth. 试图/设法做某事

sth. (from sb.)(向某人)请求

When judging his performance, don’t take his age into account. 评定他的表现时,不必考虑他的年龄。

10.

They want to seek for/ after happiness together. 他们想一起追求幸福。

They are seeking to bring the conflict to an end. 他们试图结束冲突。

You must seek permission from the manager. 你需请求经理批准。

11. be out of patience with… 对……忍不住了

I will be out of patience with you. 我对你要失去耐心了。

12. with patience 耐心地

He is doing his business with patience. 他耐心地做着自己的事。

13. be patient with sb. 对某人有耐心,容忍某人You must be patient with my mother — she is going rather deaf. 你对我母亲得有耐心——她耳朵越来越背了。

14. be at fault 有错的;有责任My memory was at fault. 我记错了。

15. bring up

1)培养/养育某人

2)把吃的东西吐出来 = throw up

3)提出某事

He was brought up by his uncle. 他是由叔叔养大的。

He ate too much and brought up all the food on the way. 他吃得太多,在路上全吐出来了。

These are the matters that you can bring up at the meeting. 这些事你可以在会议上提出来。

16. bring about 引起,导致

The earthquake brought about great damage to the building. 地震导致了这栋建筑物的极大破坏。

17. make/ have a bet (on sth.) (with sb.)

(与某人)(就某事)打赌They are making / having a bet on FIFA World player. 他们正在赌谁会当选世界足球先生。

18. I bet 我敢说,我确信

= I’m sureI bet he won’t come. 我敢说他不会来。

19. by accident 偶然地,意外地

= by chanceI found it by accident. 我很意外地发现了它。

20. on the contrary 与此相反,正相反

It doesn’t seem ugly to me; on the contrary, I think it’s rather beautiful. 我觉得它并不丑,恰恰相反,我觉得它挺美的。

21. I wonder if you… “不知你是否……”

(表示委婉的请求,用于较正式的场合)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不知你是否愿意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

22. mind doing sth. 介意做某事

I don’t mind sharing a room with him. 我不介意与他合住一个房间。

mind

one

one’s

doing sth.

23.

“介意某人做某事”

I don’t mind him (或his) coming. 我不反对他来。

24. be doing… when…

“正在做……这时……”

be about to do… when…

“正要做……这时……”

We were having a meeting when someone broke in. 我们在开会的时候,有人突然闯入。

We were about to set off on our way when it suddenly began to rain. 我们快动身离开的时候,天突然下起雨来。

25. a good/ large amount of + 不可数n.

(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good/ large amounts of + 不可数n.

(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A good amount of damage was done in a very short time. 短时间内就造成了严重损害。

Large amounts of money were spent on the bridge. 那座桥耗资巨大。

26. in rags 穿得很破烂

The detective dressed himself in rags.那个侦探把自己打扮得衣衫褴褛。

27. take a chance 冒险,碰运气

28. as for 至于,关于,就……而言

= as to He is taking a chance by driving his car so fast. 他冒险把车开得这么快。

上一篇:聘请外教申请书怎么写下一篇:棋艺 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