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政策

2024-04-15

税政策(共6篇)

篇1:税政策

抵税政策;

一、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政策规定

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号)文,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二、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与调整

为了方便计算,现将公益性捐赠扣除额的计算及调整归纳为:

1、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利润总额×12%;

2、实际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全部捐赠支出中属于公益性捐赠的部分;

3、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实际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非公益性捐赠; 如捐赠人实际公益性捐赠额小于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税前应按实际公益性捐赠额扣除,公益性捐赠部分无须纳税调整,只需要调整非公益性捐赠部分;如果实际公益性捐赠额大于或等于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时,税前按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扣除,超出部分不得扣除,超出部分即为纳税调整额。

三、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与调整举例

例:某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企业当期发生的成本支出1600万元,会计利润400万元。(假设该企业除捐赠外无其他涉税调整的事项)

A、如营业外支出列支通过慈善会捐赠48万元。捐赠扣除限额和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如下:

1、利润总额:400万元

2、公益性捐赠额扣除限额:400×12%=48万元

3、实际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48万

5、应纳税所得额:400—48=352×25%万元【企业所得税为25%】 B、如营业外支出列支通过慈善会捐赠60万元。

1、利润总额:400万元

2、公益性捐赠额扣除限额:400×12%=48万元

3、实际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60万元

4、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60--48=12万元

5、应纳税所得额:400+12=412万元

6、应纳所得税额:412--48=364×25%万元【企业所得税为25%】

四、企业捐赠减税办理手续

1、须出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开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如深圳市纳税人向深圳市慈善会的公益性捐赠,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可出具由省财政厅印制的、加盖深圳市慈善会印章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广东省接受社会捐赠专用收据”;

2、企业在当期“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全额列支,并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做相关帐务处理。

五、可100%抵税的机构

可100%抵税的非营利福利性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名单大概如下:

1、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中国绿化基金会

3、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4、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

5、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

6、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7、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8、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9、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10、中国红十字会

11、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12、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13、中华慈善总会

14、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15、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

16、宋庆龄基金会

17、中国福利会

1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19、中国扶贫基金会 20、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21、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22、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条例第五十一条所称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一)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

(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

(四)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

(五)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

(六)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

(七)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八)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

(九)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

他条件。需要提醒的是,单位和个人如果不是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

有关部门,而是直接向受灾对象的捐赠,是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因此,捐赠时一定要通过上述特定的途径捐赠才能按规定扣除。

六、公益性捐赠的特定范围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而对四川汶川等地*震灾区的捐赠属于第一项规定的范围。

篇2:税政策

密云县处于北京东北部发展带上,总面积2227.1平方公里,人口43万,是北方唯一的生态示范县。政府下设的开发区于1992年成立,是教育部认定的“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基地”、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北京绿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9年国务院将其列为中关村科技园辐射区,2000年升入北京市级开发区。目前,园内还有10000亩的工业用地储备,10万平米的标准厂房,可保障企业在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环保型工业方面的投资。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密云经济发展,我县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了环境治理工作,优化对企业的服务,出台了优惠政策和措施,包括购买土地价格的优惠、厂房租金的减免、税收政策扶持和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对于落户密云生产和注册的企业,即营业税返还纳税总额的15%,所得税返还纳税总额的3%,增值税返还纳税总额的3%,我们免费提供注册地址,公司可在原地办公。

经过多年发展,密云经济开发区内已有3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建成以清华、北大、理工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产业基地;以台湾圣德集团为代表的医药产业基地和美登高、伊利、太子奶等为龙头的生物食品产业基地。目前华源集团在开发区将建起华北地区最大的医药物流基地。

希望能有与您合作的机会,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期待着您前来考察指导。

北京市密云县投资促进局

联 系 人:李小玉

传真:010—69099426

手机:***

篇3:我国环境保护税政策研究

环境保护税是指对开发、保护和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或保护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的税收体系。环境保护税也是以税收形式明确规定污染环境者须按其造成污染的种类、浓度和数量缴纳的一定费用。在我国, 开征环境保护税的探讨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已经开始, 但至今仍未出台, 我国的现行税法中, 仍没有以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 针对污染行为和产品课税的专门性税种, 我国的环境保护资金主要还是通过征收排污费筹集。近年来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具有生态价值的税费政策, 与政府的其他政策措施相配合, 在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程度的加剧和范围的扩大, 治理与改善环境状况的任务日益艰巨, 要求财政提供的资金在不断增加, 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税制已刻不容缓。环境保护税在整个生态税收体系中应处于主体地位, 目前该税种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 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 在保护环境的各项措施中, 税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单纯依靠收费筹集的环保资金已经很难满足日趋严峻的环境恶化形势的需求, 而征收环境保护税则是筹集环保资金的最有效方法, 因此我国应通过对现行排污收费制度进行税收化改造, 提升其立法层次, 开征专门的环境保护税。

二、开征环保税的理论基础

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 (生产者与消费者) 的生产或消费行为在市场外会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效应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而福利经济学关注更多的是负效应。经济主体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应该与其自身应该承担的成本 (即私人成本) 一致, 如果其产生的成本超过了其自身的承受能力, 要由社会承担 (即社会成本) , 就意味着该经济主体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 说通俗一点, 就是生产者取得了经济效益, 却让社会承担环境污染的后果。庇古认为, 政府可以通过征税的方式来消除负外部性, 即使环境污染者承担与其排放的污染量等量的税收, 将其转嫁给社会的外部成本追回来, 加进企业产品的总成本中, 使负外部性“内在化”。

(二)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是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 每个经济主体消费该产品不会使其他经济主体使用该产品的机会减少。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比较, 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三个特点。由于资源和环境符合公共产品的上述特点, 就意味着某些经济主体在获取公共产品资源时出现“搭便车”现象, 当各经济主体免费搭车、疯狂抢夺资源的时候, 必然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后果, 而这一现象是市场调节难以奏效的, 必须通过政府进行经济干预, 而政府采用的最好的经济杠杆就是税收。政府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目的。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借用环境保护的名义取消经济增长, 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 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 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 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 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 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

三、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 我国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但是一系列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而变得日益严重。世界公认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于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 如近几年我国遭受的大暴雨、大雪灾、台风、“5·12”大地震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二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它又分为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干扰两类, 后者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 也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 一些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得以迅速发展, 把掠夺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 工业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骤增, 加剧了对大气、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加上过度采伐、过度放牧, 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埋下隐患。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我国目前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污染物排放情况出现逐年递增的情况, 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 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据统计, 严重的大气污染使我国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我国每年在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上的花费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水体的严重污染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近5亿人没法喝到真正安全的饮用水, 严重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不仅使我国失去了大片宝贵的土地, 还使河床升高, 湖泊、水库淤积, 因此洪涝灾害频繁, 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峻的威胁, 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 草原出现严重的退化、沙漠化、盐渍化趋势, 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每年我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000亿元, 在污染加重的同时,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也日趋高昂。国外的先进经验已经证明“先污染, 后治理”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世界性的环保问题与有关政策的协调, 我国也必须承担适当的环保责任, 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我国现行的环保税收制度还很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环保税收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现行税制中缺少了专门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污染税, 这既限制了税收的调控力度, 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收入来源。现行与环保相关的消费税、资源税中, 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并不健全, 税率过低、征收范围狭窄等问题使得这些税种对环境保护的调控力度并不明显。某些税收优惠政策在扶持一些产业或部门利益的同时, 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如对农膜、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等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 虽然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 保护农民的利益, 促进农业的发展, 但农药和农膜的大量使用却直接造成对生态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开征环境保护税意义重大, 理论界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讨论如何在我国建立环境税, 其间许多有识之士多次呼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但至今, 政府仍然没有推出环境税政策, 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引入环境税还有以下难点。 (1) 一些居民、家庭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反对开征环境保护税。 (2) 有关部门担心环境保护税的开征会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引入环境保护税的决心不足。 (3) 在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方面。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对污染物种类及排放标准测算的技术要求相当高, 要求有专业的环境技术人员参与测评, 税收征收成本过高。 (4) 环境保护税难以制定合理的税率。理想状态下, 它应当等于污染削减的边际收益, 这时效率最高。此外, 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人口密度以及对环境清洁度的要求不同, 环境保护税率不能高度统一。

四、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建议

(一) 加大政策宣传

为了减少环境保护税改革阻力, 取得全社会支持, 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宣传, 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的社会教育和宣传, 促进国民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的确立与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前提准备。

(二) 增加环境保护税的优惠政策

第一, 实施鼓励企业开展治污领域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税收支出政策。第二, 实行刺激企业投资防污设备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加速折旧、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对企业为治理污染而进行的设备改造项目给予投资抵免等。第三, 尽可能取消或调整不利于环保的税收政策。在适当时候应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的优惠增值税待遇;严禁或严格限制有毒、有害化学品或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产品进, 大幅提高上述产品的进口关税。

(三) 初期征税范围不应过宽, 税率不应过高

应根据国家当前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和环保目标,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征税对象人手。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 建议可以先逐步开征以下几种具体的税种: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炭税、农业资源污染税、白色污染税和声音污染税。

(四) 健全配套措施, 确保多方面配合

篇4:房产税分析与房价调控政策探讨

关键词:房产税 税负转嫁 税收调控 税制改革

一、前言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连续第12个月同比上涨,平均上涨9.9%,多数城市未能完成2013年房价控制目标。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为16%、18.2%、19.9%和20.1%;这是自2012年6月以来环比19个月上涨,但涨幅自去年9月起持续收窄,缩小至0.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改革财税体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被提上日程。

税收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效经济杠杆之一。研究房产税的性质及流转环节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比较房产保有环节房产税的性质和特点,对于确定税收着力点和税收水平的调整程度,制定正确的税收调控政策非常重要。

二、房产流转过程中的税收分析

现行房产税负的特点是“轻保有重流转”,保有环节仅占0.15%,流转环节却高达14%,但流转环节的“重税”并没有抑制住房价过快上涨,反而出现了“悖反效应”。在流转环节征税的目的是增加卖房者的交易成本,降低房产价格或抑制房产价格上涨速度。但在需求缺乏弹性时,流转环节个人所得税税负往往出现转嫁和归宿的非一致性,使流转环节税收调控政策失灵。

(一)房产税的性质未尽明确

将房产当作商品征收商品税,还是作为社会财富存量征收财产税?尽管作为资本商品的房产可以成为商品税的征税对象,但商品税的征税对象是流通中的房产,其税源是货币资金流量,不同于对社会财富存量征收的财产税。若以财产为征税对象,是对货币资金积累的征税,其特点是课税对象的非流动性。从理论和公平性来考虑,房产税应该全部征收,不能只收增量税,否则将会出现同房不同税的情况。如果横向不公平,双轨制将造成资产定价的扭曲,失去调节住房与财富分配的功能。如果改为存量征收,又有纵向不公平之嫌。所以,我国房产税是对增量还是存量征收一直处于争议之中。

(二)房产流转中税负转嫁及决定因素

税负转嫁是财政学的重要税收理论之一。流转环节的税负转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以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式将所纳税负部分或全部转嫁给对方负担的一个客观经济过程。如对化装品的课税,法定由生产者承担纳税义务,而生产者把相当于税收的金额包含在化装品的价格中由化装品的消费者负担,自己并不负担这部分税负。一般而言,税负能否转嫁及转嫁多少,主要看应税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弹性,税负转嫁会落在相对缺乏弹性的一方。

当前,我国房地产属于卖方市场,消费者对房产的需求明显缺乏弹性,需求弹性仅为0.34。若在房产流转环节征税,处于卖方市场的开发商,会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税率越高,开发商转嫁给消费者的税负越重,对开发商并没有实质性的抑制作用,反而成为房价持续上涨的刺激因素。

(三)房产流转中税负归宿的非一致性

现行税制在房产流转环节设置的税种是分类所得课征模式,即房产交易所得作为财产转让所得被征收个人所得税。依据财政学理论,房产流转环节的税负是出现在商品流转环节的税种,属于间接税,通常法定的纳税人是生产者。然而,我国房产市场基本上是完全竞争市场,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无限的住房需求相对应,房产的刚性需求决定了房产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在交易过程中,卖方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定因征税而提高销售价格,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使消费者成为税收的实际负担者。只要房产交易价格由双方自由协商,且房产交易属于卖方市场,税负转嫁就无可避免,房产转让所得名义上的纳税人就不可能是实际上的负税人。即房产转让所得名义上的纳税人不一定是实际上的负税人。

三、房产保有环节税负特点及税率探讨

(一)房产保有环节税负特点

直接税通常指纳税人同时也是负税人,税负难以转嫁。例如,对个人工资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同时也是负税人,税负由取得工资报酬的个人负担。房产保有环节的税负因房产保有者与负税者通常是同一主体 ,属于财产直接税,税负难以转嫁。

对房产保有环节征税,因税负难以转嫁,税负增加将直接增加房产保有者的持有成本。空置房产越多或在手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会因税负消耗掉的房产净资产越多,挤压掉了投资需求者的获利空间,迫使房产保有者不愿保有空置房产或在手中停留更长时间。有专家预测:房产保有税负(物业税)每增长l%,房价将下降0.02%。房产保有税负(物业税)达到一定程度时,将降低房产作为投机资产的收益。所以,在房产保有环节加强税收调控,能有效抑制投资需求和奢侈需求。

(二)房产保有环节税率设计的探讨

目前,我国房地产保有环节税负水平仅相当于房地产价值的0.106%—0.230%,且非营业性住房免税。与发达国家房地产保有税税率相比差距较大。例如,美国各州有效税率在1%—2%之间,法国为3%,德国为1.4—1.5%,韩国为0.2%—5%。虽然税率的高低与国家发达程度没有直接关系,是根据各国的税制结构模式制定的,但我国房地产保有环节的低税、免税制度已经成为影响房价调控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房产税属于财产税的一种,财产税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调节财产所有者的财富与收入,房产税税率的设定既要考虑它的调控作用,又必须考虑消费者的保障性住房需要。

(三)房产保有环节征税的前提是健全房产登记制度。endprint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但房产信息登记制度却滞后。各地房产信息割据化、地域化严重,不仅未建立全国共享的房产信息系统,本地区不同部门之间也难于沟通,房产登记中出现了“一房二卖”、“房叔”、“房姐”等混乱现象。滞后的房产信息登记制度不仅为房产保有环节征税造成了障碍,也为公职人员腐败提供了滋生土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决定,既是人民群众监督党政干部廉洁从政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施房产保有环节征税的前提。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房产流转环节的税负转嫁及归宿改变,很容易使卖方在房产需求弹性小时将税负转嫁给买方,税率越高,价格越高,买方负担越重,不仅违背了征税的初衷,也难以达到调控房价的预期效果。而在房产保有环节征税,属于财产直接税,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人与经济意义上的负税人一致,税负不易转嫁。比较分析房产流转环节的交易所得税与保有环节的房产税(物业税),税收调控的重心应该放在房产保有环节,尽快出台房产保有环节的房产税(物业税)调控房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房产泡沫化。

导致房价上涨的因素很多。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城留城;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学生拥向大中城市创业就业;对长期通胀的预期和民间投资渠道不畅引起的投资需求等,造成了房产的刚性需求,必然要推高房价。另一方面,房地产土地交易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地方政府从自我利益出发,不会主动抑制活跃的房地产业。所以,税收只是调控房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手段之一。只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才能使房价合理回归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3[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唐明. 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效应及其调整思路—基于税负转嫁与税负合理分配的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 (2)

[3]王佑辉,邓宏乾,艾建国.营业税调控房价的“悖反效应”[J]. 财税研究,2006(9)

[4]陈杰. 房产税试点初评与房产税改革深化的意义[J]. 探索与争鸣,2011(5)

[5](美)哈维·S·罗森. 财政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美)G·斯泰西·西蒙斯.房地产税收资本化房地产的历史[J].房地产文献,2008,16(3)

[7]董鸿波,李倩. 房地产税收转嫁及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 (01)

[8]况伟大、马一鸣. 物业税、供求弹性与房价[J]. 中国软科学,2010(12)

[9]张天犁. 关于房地产税制度改革入关对策思路研究[J]. 财政研究,2000(3)

篇5:城建税等政策依据

一、财政部(86)财税字第120号凡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应依照规定征收教育费附加。

二、《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凡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除按照《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国发[1984]174号文)的规定,缴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单位外,都应当依照本规定缴纳教育费附加。

三、第三条规定,教育费附加,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教育费附加率为3%,分别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

根据上述规定,境外企业自2010年12月1日起发生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同时还应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计算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按照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办理。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政策依据

一、《城建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凡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二、第三条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与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同时缴纳。

《城建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纳税环节、奖罚等事项,比照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的通知》和《云南省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云政发[1985]49号),颁布时间:1985-4-9发文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

现将《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的通知》和《云南省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云南省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条例》第二条所说的纳税人,是指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经营者和企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部队等一切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城市维护建设税,由纳税人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分别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同时征收。

第四条《条例》第四条所说的市区,是指省辖市、县级市的市区;县城是指县城城区;镇是指建制镇。

省辖市的县按一般县的规定办理。

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城市市区、县城城区和镇的区域范围,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市镇建设规划确定。

第五条按税收管理体制报经批准给予减免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税额,同时给予减

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六条个别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纳税有困难,需要给予减税、免税照顾的,由纳税人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纳税环节、奖罚等事项,都依照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条例》和本实施细则均适用于内地和边疆民族地区。

第九条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授权云南省税务局办理。

第十条本实施细则从1985年1月1日起实施。

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政策依据

一、《财政部关于统一地方教育附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

财政部财综[2010]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规范和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筹资渠道,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现就统一地方教育附加政策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统一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尚未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省份,省级财政部门应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省级人民政府于2010年12月31日前报财政部审批。

二、统一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标准。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标准统一为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税额的2%。已经财政部审批且征收标准低于2%的省份,应将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标准调整为2%,调整征收标准的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于2010年12月31日前报财政部审批。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教育法》规定和财政部批复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确保基金应收尽收,专项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不得从地方教育附加中提取或列支征收或代征手续费。

四、凡未经财政部或国务院批准,擅自多征、减征、缓征、停征,或者侵占、截留、挪用地方教育附加的,要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财政部

二○一○年十一月七日

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征收地方教育附加有关问题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5]93号

【颁布时间】 2005-05-16 【实施时间】 2005-01-01 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各大专院校,各大中型企业:

为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决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及个人,除按国家规定缴纳教育费附加外,应依照本通知规定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海关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不征收地方教育附加。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职工予以免征地方教育附加。

二、地方教育附加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征依据,按1%的标准征收,与“三税”同时申报缴纳。

对烟草企业,在国家批准按3%征收教育费附加以前,仍按1.5%征收教育费附加,按1%征收地方教育附加;国家批准按3%征收教育费附加后,则不再对烟草企业征收地方教育附加。

三、地方教育附加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负责代征。

四、地方教育附加全部作为省级收入,就地缴入省级金库,纳入省级预算基金管理,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用于弥补国有企业分离办中小学教师经费不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五、地方教育附加不予减征或免征。经批准减征或免征“三税”的单位和个人,相应减征或免征地方教育附加。对“三税”实行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以及出口产品退税时,已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不再退还。

六、地方教育附加必须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征收,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不得任意扩大、缩小征收范围,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

七、各级地税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工作,应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要及时足额征收入库。对拖欠或拒缴地方教育附加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八、各级财政、地税、教育、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通知规定擅自减免或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地方教育附加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九、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使用、管理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教育厅、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另行制定。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认真贯彻执行这项政策,确保我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十、本通知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三、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政策的通知

云财综[2011]46号

各州、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

按照《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国发〔2010〕35号)、《财政部关于调整云南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标准的复函》(财综函〔2011〕17号)的规定,经省政府同意,从2011年1月1日起,对云南省境内所有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按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

二○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介绍

1、纳税人

凡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纳税人,都应当按规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03号)的规定,对外资企业2010年12月1日(含)之后发生纳税义务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2、扣缴义务人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应在代扣“三税”的同时,代扣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境外纳税人在12月1日(含)之后发生纳税义务的“三税”,但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由扣缴义务人代扣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3、征税范围

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海关对进口产品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4、计税依据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与“三税”同时缴纳。

对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5、税率(征收率)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

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

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 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

关于市区、县城、建制镇的范围,应按行政区划作为划分标准。对以下两种情况,可按缴纳“三税”所在地的规定税率就地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1、由受托方代扣代缴“三税”的单位和个人;

2、流动经营等无固定纳税地点的单位和个人。

(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为3%。

6、减免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与“三税”同减同免。对由于减免“三税”而发生的退税,同时退还已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的,不退还已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对“三税”实行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办法的,除另有规定外,对随“三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一律不予退(返)还。

7、纳税地点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纳税地点,原则上与“三税”规定相一致。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均由取得业务收入的核算单位在当地缴纳。

8、征收管理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纳税环节、奖罚等事项,比照“三税”有关规定办理。

关于印发《关于湛江市国家税务局代地方税务局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实施方案》的通知

湛国税发〔2008〕142号

【发布机构】:湛江市国家税务局

【发文日期】:2008-12-31

【有效级别】:有效

【本站发布时间】:2008-12-31

为确保湛江市国家税务局代地方税务局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国家税务局代地方税务局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湛江市国家税务局黄承芬副局长、湛江市地方税务局尤庆驰副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市国税局流转税、征管、计统、信息中心负责人和市地税局税政、规费、征管、计财、信息科组成,负责统一协调指挥、督促工作的开展,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二、职责分工

(一)市国家税务局流转税管理科、市地方税务局税政科负责全面统筹安排有关工作,建立委托代征的协调和联系工作机制;

(二)市地方税务局税政科、规费科分别负责解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具体政策问题;

(三)市国家税务局计划统计科负责制订税费入库、对帐等计会统核算工作流程并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送至市地方税务局计划财务科;

(四)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信息中心负责协商每月报送代征地方税款入库信息采取的信息交换方式;

(五)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科负责委托代征的程序、协议内容和式样。

(六)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及时签订《委托代征协议》及处理代征税款过程遇到的问题。

三、工作安排

全市在2008年底前将国家税务局代地方税务局征收两税(费)工作落实到位,全市国家税务局从2009年1月1日起(税款所属期)为地方税务局代征两税(费)。

四、其它

在两税(费)代征过程中遇有问题,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协商解决,未能达成一

致意见的,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

附件:1.关于国家税务局代地方税务局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通知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税务局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发票及税款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8号)

篇6:税政策

关于房产税与房地产税的新闻资讯数不胜数,但是有多少置业者真正了解房产税与房地产税?知道征收的全过程?不知道不要紧,下面笔者带您了解房产税与房地产税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房产税?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以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这是政府针对目前市面上的房产投机者进行的一次宏观市场调控,以保证人民住房的公平、降低房价的有效方法。现行的房产税是第二步利改税以后开征的,1986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从 当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里明确提到: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 保护费改税。此后,房地产税成为热点,但需要明白的是“房产税”跟“房地产税”是有区别。

什么是房地产税?

房地产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即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都属于房地产税。在我国包括房地产业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税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在一个论坛上表示,上届政府推行的重庆和上海试点的房产税已经失败,已经被本届财政部、建设部废弃。作为前任税务总局领导,许善达的这番表态正式宣布试点不到三年的房产税已经退完成使命,寿终正寝。

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房产税试点效果非常一般。2011年上海各类房产税收入总计22.1亿元,2012年的收入24.6亿元,上述金额和上海的每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可谓杯水车薪。房产税征收都主要集中在交易环节,并非在持有环节,征税效果遭各方质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房产税的推出,并未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上海和重庆的房价涨幅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房地产税与房产税最大的区别在于:房产税作为财产税,其征税对象为房产,而房地产税征税对象既包括房产又包括土地。通俗解释就是:一个财产税税种,两个财产 主体。而房地产的财产主体有两个:房屋属于卖方人,而脚下的土地却属于国家,拿住宅来说,只有70年使用权,并没有实际拥有权。

房地产税实施必须具备两大先决条件:一是需要依靠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搞清楚全国的房产数量,这些房产分布在那些人手里。根据相关数据,再行确定房地产税的 征收对象、征收标准和相关税率。两会过后,住建部已经明确表态,将在6月份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但何时上述数据能够搞清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第二个条件就是房地产税里“土地”部分的税如何征收。在购买商品房时,房价已经包括开发商获取土地时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这就意味着土地使用年限内,已经一次 性缴清所有的租金。房地产税作为财产税一种,是以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它以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财产的所有者征收。

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按照法理是无法向房屋所有权人征收“土地”税的。即使退一万步,强行“立法”容许征收,是否存在二次征收问题。因为土地出让金的缴 纳和房地产税是重复征收的。70年出让金一次性缴清,然后每年还继续征税,两者本身就存在矛盾。所有有开发商和学者就建议,如果房地产税真的征收,土地出让金是否 应该免收?这样才能起到真正意义的上降房价之目的。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此后,房地产税取代房产税试点,成为全国人大预工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重点所在。然而,尽管在法理等层面多有争议,但真正困扰包括财政部、国税总局在内的主管部门的问题,却是“如何获得、共享房产产权信息”的技术性问题。如果税收征管部 门不能全面、及时地掌握房产产权信息,房地产税的征收,在技术上就难以实现。

目前,房屋产权登记信息主要由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这一产权信息登记系统由住建系统垂直掌握,按照目前的政府政务信息共享框架,系统内房 屋产权信息并未与税收征管部门实现实时共享。

“现有房地产税负主要集中在交易环节,即二手房交易的营业税,契税等。针对这些税种的征收,税收征管部门和住建职能部门采用的是‘先税后证’的行政方式,也就是持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由住建系统办理产权登记,所以,原有制度框架下,是没有房屋产权信息的共享机制或者方式的,房地产税是持有环节税,不掌握这些信息就 无法真正征收。”中国房地产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霍域宁表示。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多位税务系统人士表示,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国税总局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国税总局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牵头部门——国土资源部,在一定层面上进行了非正式的询问和沟通,对不动产登记的流程、规程,不动产权证的颁发、换领的程序、规定进行了解。

在此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也开始考虑将“纳税人识别号”接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权证颁发、换领的可能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识。在此共识的基础上,“不动产登记须提交纳税人识别号”被写入了《税收征管法》征求意见稿。

“如果在《税收征管法》修订之后,纳税人识别号成为了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前置条件,那么就意味着,不提交这个唯一编号,房屋产权就无法办理登记,也无法办理换发不动产权证,从而无法获得法定的财产权,这实际上是上了两道强制性的‘锁’。”霍域宁说。

据了解,按照目前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有关制度设计,不动产登记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登记”,二是“颁证”。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设想,房屋产权人在申请办理不动产产权登记时,须提交“纳税人识别号”。与此相同,在办理“房产证”换发“不动产权证”的过程中,也须提交“纳税人识别号”方能办理有 关换发手续。

此外,房地产税征收的另外一个技术难题在于存量房产的税收征收问题,由于这些房产年代久远,其产权信息未能信息化,即便实现了共享机制,这部分房产的房地产税征收问题,也存在障碍。前述税务系统的权威人士认为,通过“纳税人识别号”这个制度设计,实际上解决了房地产税征收的技术瓶颈。这实际上使“纳税人识别号” 包括了纳税人的房屋产权信息,而“纳税人识别号”由税收征管部门掌握。“所以,通过‘纳税人识别号’,税收征管系统的有关部门就掌握了房屋产权信息,从而获得了 征收房地产税的基础。”他说。

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制的要求,所有不动产将颁发、换发不动产权证,通过将原有房产证换发为不动产权证的环节,存量房产未被信息化的产权信息,也将实现信息化,从而使对其征收房地产税变为可能。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总结下一篇:吃粽子端午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