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税政策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最新税政策范文

抵税政策;

一、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政策规定

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号)文,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二、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与调整

为了方便计算,现将公益性捐赠扣除额的计算及调整归纳为:

1、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利润总额×12%;

2、实际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全部捐赠支出中属于公益性捐赠的部分;

3、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实际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非公益性捐赠; 如捐赠人实际公益性捐赠额小于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税前应按实际公益性捐赠额扣除,公益性捐赠部分无须纳税调整,只需要调整非公益性捐赠部分;如果实际公益性捐赠额大于或等于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时,税前按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扣除,超出部分不得扣除,超出部分即为纳税调整额。

三、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与调整举例

例:某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企业当期发生的成本支出1600万元,年度会计利润400万元。(假设该企业除捐赠外无其他涉税调整的事项)

A、如营业外支出列支通过慈善会捐赠48万元。 捐赠扣除限额和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如下:

1、利润总额:400万元

2、公益性捐赠额扣除限额:400×12%=48万元

3、实际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48万

5、应纳税所得额:400—48=352×25%万元【企业所得税为25%】 B、如营业外支出列支通过慈善会捐赠60万元。

1、利润总额:400万元

2、公益性捐赠额扣除限额:400×12%=48万元

3、实际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60万元

4、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60--48=12万元

5、应纳税所得额:400+12=412万元

6、应纳所得税额:412--48=364×25%万元【企业所得税为25%】

四、企业捐赠减税办理手续

1、须出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开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如深圳市纳税人向深圳市慈善会的公益性捐赠,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可出具由省财政厅印制的、加盖深圳市慈善会印章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广东省接受社会捐赠专用收据”;

2、企业在当期“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全额列支,并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做相关帐务处理。

五、可100%抵税的机构

可100%抵税的非营利福利性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名单大概如下:

1、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中国绿化基金会

3、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4、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

5、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

6、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7、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8、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9、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10、中国红十字会

11、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12、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13、中华慈善总会

14、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15、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

16、宋庆龄基金会

17、中国福利会

1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19、中国扶贫基金会 20、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21、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22、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条例第五十一条所称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一)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

(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

(四)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

(五)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

(六)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

(七)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八)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

(九)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

他条件。需要提醒的是,单位和个人如果不是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

有关部门,而是直接向受灾对象的捐赠,是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因此,

捐赠时一定要通过上述特定的途径捐赠才能按规定扣除。

六、公益性捐赠的特定范围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而对四川汶川等地*震灾区的捐赠属于第一项规定的范围。

第二篇:出口退(免)税政策汇总

出口退(免)税政策汇总2010版(上)

一、出口退(免)税基本规定

(一)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二)纳税人出口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三)出口商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可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核算后,凭有关凭证报送所在地国家税务局批准退还或免征其增值税、消费税。(摘自国税发〔2005〕51号)

(四)下列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1、 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2、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

3、 卷烟;

4、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工厂生产或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

5 、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

6 、国家规定的其它免税货物。如: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饲料、农膜等。

国家规定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不予办理出口退税。 (摘自国税发〔1994〕031号、 国税发〔2007〕123号 )

二、外贸企业出口退(免)税规定

(一)基本规定

1、没有生产能力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其出口的货物按现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规定办理出口退(免)税。(摘自国税函〔2004〕955号)

2、外贸企业从流通企业购进直接出口的货物,准予按现行规定的手续和程序办理退(免)税。(摘自国税函〔2004〕955号)

(二)委托生产企业加工的出口货物

1、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凭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等发票和工缴费发票按规定办理退税。若原材料等属于进料加工贸易已减征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应扣除已减征税款计算退税。(摘自国税发〔1994〕031号)

2、外贸企业委托加工出口货物的加工费应按出口货物所对应的退税率办理退税。(摘自财税字〔1998〕116号)

(三)收购小规模纳税人的出口货物

外贸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出口,一律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是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或防伪税控带未开具票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有关凭证办理退税。(摘自国税函〔2005〕248号)

(四)其他经营方式收购的出口货物

1、对生产性集团成立全资或控股的进出口公司,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可按照外贸公司收购货物出口办理退税;对该公司为本集团代理出口的自产产品(包括视同自产产品),应按照委托代理出口退税的规定,由委托方申报办理出口退税,但委托方申报退税前必须由当地主管征税机关对其有关征税情况进行确认。(摘自国税函〔2001〕270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资商业企业出口货物退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8〕119号)中列名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规定停止执行后,凡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外合资商业企业收购自营出口的国产货物,可按现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商业企业各分店(分公司、分部)出口的货物,不予办理退(免)税。(摘自国税发〔2003〕145号)

3、对新办小型商贸批发企业中只从事货物出口贸易,不需要使用专用发票的企业,为解决出口退税问题提出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案头审核、法定代表人约谈和实地查验,符合企业设立的有关规定,并有购销合同或书面意向,有明确的货物购销渠道(供货企业证明),可给予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但不发售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摘自国税发明电〔2004〕62号)

三、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规定

(一)基本规定

1、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生产企业承接国外修理修配业务以及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或外国企业中标后分包给国内企业的机电产品,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摘自财税〔2002〕7号)

2、生产型企业集团公司(或总厂)代理成员企业(或分厂)出口货物后,企业集团(或总厂)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由成员企业(或分厂)实行“免、抵、退”税办法。(摘自国税发〔2003〕139号)

3、具有生产出口产品能力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其出口的货物按照现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规定办理出口退(免)税。(摘自国税函〔2004〕955号)

4、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但是如果是属于委托加工消费税的产品,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委托加工出口货物消费税退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5号)规定,办理消费税退税手续。(摘自财税〔2002〕7号、国税函〔2008〕5号)

5、生产企业出口实行简易办法征税的货物,免征增值税,出口的其他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摘自国税发〔2003〕139号)

(二)视同自产的出口货物(摘自国税发〔2000〕165号)

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下述产品,可视同 产产品给予退(免)税。

1、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的产品;

2、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

3、收购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认可的集团公司(或总厂)成员企业(或分厂)的产品;

4、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

(三)新办小型企业和新发生出口业务规定

1 、退税审核期为12个月的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和小型出口企业,在审核期期间出口的货物,应按统一的按月计算免、抵、退税的办法分别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税务机关对审核无误的免抵税额可按现行规定办理调库手续,对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暂不办理退库。对小型出口企业的各月累计的应退税款,可在次年一月一次性办理退税;对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的应退税款,可在退税审核期期满后的当月对上述各月的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一次性退给企业。 ( 摘自国税发[2006]102号)

2、注册开业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小型出口企业除外),经地市税务机关核实确有生产能力并无偷税行为及走私、逃套汇等违法行为的,可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摘自国税发〔2003〕139号)

3、新成立的内外销销售额之和超过500万元(含)人民币,且外销销售额占其全部销售额的比例超过50%(含)的生产企业,如在自成立之日起12个月内不办理退税确有困难的,在从严掌握的基础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可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摘自国税发〔2003〕139号)

(四) 生产企业外购货物出口(国家列名企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生产企业外购产品出口试行免抵退税企业名单的通知》(国税函[2008]862号)规定,自2008年8月1日起,批准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等62家生产企业为外购产品出口试行“免、抵、退”税试点企业,对列名以外的生产企业外购产品出口(不包括四类视同自产产品)不实 行“免、抵、退”税办法。 (摘自 国税函[2008]862号)

四、特殊贸易出口退(免)税规定

(一)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

1、外贸企业

外贸企业从事的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在计算抵扣进口料件税额时,凡进口料件征税税率小于或等于复出口货物退税税率的,按进口料件的征税税率计算抵扣;凡进口料件征税税率大于复出口货物退税税率的,按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税率计算抵扣。

2、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的,比照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实行退(免)税,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在计算其退税或免抵税额时,应对这部分进口料件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税额并予以扣减。 ( 摘自鲁国税发〔2001〕131号)

(二)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

出口企业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后,凭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向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持此证明向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免征其加工或委托加工货物及其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摘自国税发〔1994〕031号)

(三)委托代理出口货物

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在委托方退(免)税 。(摘自财税字〔1995〕092号)

(四)出境口岸免税店经营国产品

1、经国务院批准,对纳入中国免税品(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免公司)统一经营、统一组织进货、统一制定零售价格、统一管理的,在对外开放的机场、港口、火车站、陆路边境口岸、出境飞机、火车、轮船上经批准设立的出境免税店以及供应国际航行船舶的免税店(以下简称:免税店),经营退税国产品实行下列退税政策:

放开免税店经营退税国产品的商品品种。除国家规定不允许经营和限制出口的商品以外,不再对免税店商品经营其他国产品在品种上加以限制。对免税店允许经营的国产品实行退税政策。

简化对允许免税店经营国产品的退税手续。对中免公司统一采购并报关进入海关监管仓库专供出境免税店销售的商品视同实际出口,海关予以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同时上传电子数据,中免公司统一按照有关规定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部门办理退税手续。增值税的退税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出口退税率执行。(摘自财税〔2003〕201号)

2 、对报关进入海关监管仓库的国产品视同出口,退还增值税进项税额及消费税(免税购入的卷烟除外,按免税办理);对出境免税店销售商品免征增值税。 (摘自署监发[2004]403号)

3 、对于海关隔离区内免税店销售免税品以及市内免税店销售但在海关隔离区内提取免税品的行为,不征收增值税。对于免税店销售其他不属于免税品的货物,应照章征收增值税。 如果纳税人兼营应征收增值税货物或劳务和免税品的,应分别核算应征收增值税货物或劳务和免税品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销售额的,其免税品与应征收增值税货物或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摘自国税函[2008]81号)

(五)境外带料加工贸易

境外带料加工装配是指我国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为主,在境外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部件、原材料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对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所使用的出境设备、原材料和散件,实行出口退税。(摘自国税〔1999〕76号)

(六)中标机电产品

1、为支持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决定对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通过国际招标由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自1998年1月1日起恢复退税。(摘自国税发〔1998〕65号)

2、生产企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项目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或外国企业中标后分包给国内企业所销售的机电产品,适用“免、抵、退”税办法。(摘自财税〔2002〕7号)

3、为支持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经与有关部门研究后决定,对国际协力银行不附带条件贷款(即原日本输出入银行资金协力贷款)视同政府贷款,用该贷款建设的项目,由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准予退税。(摘自国税函〔2003〕89号)

(七)援外出口货物

对一般物资援助项下出口货物,仍实行出口不退税政策,实行实报实销结算的,不征增值税,只对承办企业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征收营业税;对利用中国政府的援外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方式下出口的货物,比照一般贸易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摘自国税发〔1999〕20号)

(八)小额贸易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规定

1、为促进边境小额贸易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对以人民币结算的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试行退(免)税政策(摘自财税〔2003〕245号)。

2 、为进一步做好云南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试点工作,经国务院批准,从2004年10月1日起,对云南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银行转账方式结算的,应退税额由目前的退付70%,上调为100%退付;对以现金方式结算的,仍维持按应退税额40%退付的现行规定。 (摘自财税〔2004〕178号)

出口退(免)税政策汇总2010版(下)

五、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退(免)税 规定

(一)运往保税区

1、对非保税区运往保税区的货物不予退(免)税。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购进货物时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备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关内容,将这部分货物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可按规定办理出口退(免)税。(摘自财税字〔1995〕092号)

2、 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购进货物,保税区内企业将这部分货物出口或加工再出口后,凭该批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运往保税区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及从保税区报关离境由海关签发的出口备案清单等其他有关凭证申报办理退税。(摘自财税字〔1997〕014号)

3、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若进口料件是从保税区内企业购进的,可按现行的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税收政策执行。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销售给外商的出口货物,如外商将货物存放在保税区内的仓储企业,离境时由仓储企业办理报关手续的,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可凭货物进入保税区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仓储企业的出口备案清单及其他规定的凭证,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摘自国税发〔2000〕165号)

4、保税区内生产企业从区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等加工成产品出口的,可按保税区海关出具的出境备案清单以及其他规定的凭证,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免、抵、退税。保税区内进料加工企业从境外进口料件,可凭保税区海关签发的“海关保税区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等单证。(摘自国税发〔2003〕139号)

(二)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

国内货物进入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海关按规定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企业凭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出口退(免)税手续。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内的货物进入内地的,视同进口,海关在货物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时,依据货物的实际状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视同进口的货物办理进口报关以及征、免税,或保税等验放手续。(摘自财税〔2004〕133号)

(三)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海关实施封闭管理的特定区域。对保税物流园区外企业运入物流园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区外企业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及其他规定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免)税。保税物流园区内企业销售货物、出口货物及委托加工货物,其税收政策及税收管理办法比照出口加工区政策执行。(摘自国税发〔2004〕117号)

(四)出口加工区

1、出口加工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对出口加工区运往区外的货物,海关按照对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并对报关的货物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对出口加工区外企业运入出口加工区的货物视同出口,由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区外企业销售给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并运入出口加工区供区内企业使用的国产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及建造基础设施、加工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生产、办公用房的基建物资(不包括水、电、气),区外企业可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和其他现行规定的出口退税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对区内企业在区内加工、生产的货物,凡属于货物直接出口和销售给区内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已经批准并核定“四至范围”的出口加工区,其区内加工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区外购进基建物资时,需向当地税务部门和海关申请。在审核额度内购进的基建物资,可在海关对出口加工区进行正式验收监管后,凭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向当地税务部门申请办理退(免)税手续。(摘自国税发〔2000〕155号)

2、出口加工区内生产企业生产出口货物耗用的水、电、气,准予退还所含的增值税。(摘自国税发〔2002〕116号)

3、对区内生产企业在国内采购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并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成品革、钢材、铝材和有色金属材料(不含钢坯、钢锭、电解铝、电解铜等金属初级加工产品)等原材料,进区时按增值税法定征税率予以退税。(摘自财税[2008]10号)

(五)存入海关监管仓

1、对通过海关监管仓出口的货物,可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及其他规定的凭证,按现行规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摘自国税发〔2003〕139号);

2、鉴于深圳、厦门地区出口监管仓库业务量大,入仓货物的实际出口离境率高,仓储企业经营较为规范,普遍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同意在深圳、厦门关区的符合条件的出口监管仓库进行入仓退税政策的试点。(摘自署加发〔2005〕39号)

六、特定企业出口退(免)税规定

(一)对外承包工程

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设备、原材料、施工机械等货物,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可向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退税。(摘自国税发〔1994〕031号)

(二)对外修理修配

1、生产企业承接国外修理修配 务适用免抵退税办法。(摘自财税〔2002〕7号)

2、承接对外修理修配飞机业务的企业,以出口发票上的实际收入为准计算“免、抵、退”税额。凡使用保税进口料件的,企业须如实申报对外修理修配飞机收入中所耗用的保税进口料件金额,并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作相应扣减。(摘自财税[2009]54号)

(三)销售外轮、远洋国轮货物

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的货物,可按月向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摘自国税发〔1994〕031号)

(四)销售航空食品

对国内航空供应公司生产并销售给国外航空公司的航空食品,视同出口货物,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的有关规定,实行“免、抵、退”税管理。(摘自财税〔2002〕112号)

(五)国外投资货物

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货物,实行出口退(免)税政策。(摘自国税发〔1994〕031号)

(六)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代表(领事官员)购买中国产物品

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非中国公民且不在中国永久居留的行政技术人员在华购买的物品和劳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对等原则的基础上,予以退还增值税。(摘自国税发〔2003〕20号)

七、特定货物出口退(免)税规定

(一)出口样品、展品

出口企业报关出口的样品、展品,如出口企业最终在境外将其销售并收汇的,准予凭出口样品、展品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联)及其他规定的退税凭证办理退税。(摘自国税发〔2000〕165号)

(二)软件出口

计算机软件出口(海关出口商品码9803)实行免税,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摘自财税〔2003〕238号)

(三)生产出口集装箱

自1998年1月1日起,集装箱生产企业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凭海关签发的出口退税专用报关单和其它退税凭证,按现行有关规定办理集装箱退税手续。(摘自国税发〔1998〕48号)

(四)出口贵重货物

《国家税务总局、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明确部分出口企业出口高税率产品和贵重产品准予退税的通知》(国税发〔1992〕079号)、《国家税务总局、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部分出口企业出口高税率、贵重产品准予退税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2〕27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部分出口企业出口高税率、贵重产品准予退税的补充通知》(国税函发〔1992〕86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税收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字〔1997〕14号)等文件中关于列名贵重产品由国家税务总局、原对外经济贸易部指定单位经营,出口后方可办理退税的规定停止执行后,出口企业出口上述文件列名的贵重产品,按现行出口退税统一规定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免)税。 (摘自国税发〔2003〕145号)

(五)出口卷烟

有出口卷烟经营权的企业出口国家出口卷烟计划内的卷烟,按规定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其他非计划内出口的卷烟照章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后一律不退税。(摘自国税发〔1994〕031号)

(六)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

经国务院批准,国内生产企业向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视同出口,按统一规定的出口货物退税率予以退税。 对2002年5月1日以后,国内生产企业与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签署的购销合同所涉及的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在销售时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摘自财税〔2003〕46号)

(七)含金成分产品

1 、出口企业出口含金(包括黄金和铂金)成份的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相应的进项税额不再退税或抵扣,须转入成本处理。 (摘自国税发[2005]125号)

2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以商品代码为71189000报关出口的猪年生肖彩色金币和猪年生肖金币,纳入含金产品免税范围,实行出口免税办法。(摘自国税函〔2009〕229号)

八、出口货物退税率

(一)增值税退税率

2009 年 我国已4次上调出口货物退税率。

1 、 自2009年1月1日起,将航空惯性导航仪、陀螺仪、离子射线检测仪、核反应堆、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14%提高到17%;将摩托车、电导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13%提高到14%。 (摘自财税〔2008〕177号)

2 、自2009年2月1日起,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 (摘自财税[2009]14号)

3 、自2009年4月1日起,将CRT彩电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将金属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将车辆后视镜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将锁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将次氯酸钙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 (摘自 财税[2009]43号)

4 、自2009年6月1日起,将罐头、果汁等农业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将玉米淀粉、酒精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将合金钢异型材、冷轧不锈钢等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将箱包、鞋帽等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将部分塑料、陶瓷、玻璃制品等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等。 (摘自 财税〔2009〕88号)

我国 现行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为5%、9%、13%、15%、16%和17%六档。 另外,从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购进的货物出口,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征收率计算办理退税。

(二)消费税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税款的税率或单位税额,依据现行《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执行。企业应将不同税率的货物分开核算和申报,凡划分不清适用税率的,一律从低适用税率计算。 (摘自国税发[1994]031号)

第三篇: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一、“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实施范围

(一)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 退”税管理办法。

本办法所述的生产企业,是指独立核算,实行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且具有实际生产能力 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本办法所述自产货物是指生产企业购进原辅材料,经过加工生产的货物。以及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产品视同自产产品退税有关规定的视同自产产品。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按以下规定执行:

1. 生产企业出口外购的产品,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免)税。 (1)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

(2)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或外商提供给本企业使用的商标; (3)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

2. 生产企业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若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同自产产品办 理退(免)税。 (1)用于维修本企业出口的自产产品的工具、零部件、配件;

(2)不经过本企业加工或组装,出口后能直接与本企业自产产品组合成成套产品的。 3. 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可认定为集团成员,集团公司(或总厂,下同)收购成员企业(或分厂,下同)生产的 产品,可视同自产产品办理退(免)税。 (1)经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为集团公司成员的企业,或由集团公司控股的生产企业; (2)集团公司及其成员企业均实行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3)集团公司必须将有关成员企业的证明材料报送给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

4. 生产企业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视同自产产品办理退(免)税。 (1)必须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或者是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再委托深加工收回的产品;

(2)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 (3)委托方执行的是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 4)委托方与受托方必须签订委托加工协议。主要原材料必须由委托方提供。受托方不垫付资金,只收取加工费,开具加工费(含代垫的 辅助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5. 生产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免、抵、退” 税时,须按当月实际出口情况注明视同自产产品的出口额(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备注栏中注明)。对生产企 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凡不超过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50%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按有关规定审核无误后办理“免、抵、退”税;凡超过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50%的,须报经省国家税务局核准后办理“免、抵、退”税。

6. 生产企业不如实申报视同自产产品出口额的,税务机关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 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继续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

(三)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

二、“免、抵、退”税规定的具体内容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 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 在当期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的税额,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后,予以退税。

三、生产企业出口销售入账时间、销售收入和离岸价的确定

(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不论海、陆、空、邮运出口,均按财务制度规定的入账时间作为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登记出口销售帐。

(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 )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要求出口发票与出口报关单的成交方式、数量、金额相一致);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 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 原则上以海关确定的离岸价格为准,部分海关未在出口报关单上直接注明离岸价的,可以用成交价格减运保费确定,一张报关单上如有两 条以上记录的,可按出口金额的比例 进行分摊计算确定)。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三)出口货物不论以何种外币结算,均按国家规定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登记有关账册;生产企业可以采用当月1日或当日的汇率作为记账汇率(一般为中间价),确定后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一个内不予调整。

四、有关“免、抵、退”税的计算

(一)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及免抵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上期结转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的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为 :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二)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上期结转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购进的免税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应免抵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税额的计算

1.当生产企业本月的销项税额≥本月的应抵扣税额时,应纳税额≥0,即本月无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0 当期应“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为0) =当期免抵退税额

无结转下期的留抵税额(即为0)。

2.当生产企业本月的销项税额<本月的应抵扣税额时,本月进项税额未抵扣完,即当期期末有留抵税额:

(1)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应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结转下期的留抵税额=0;

(2)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免抵税额=0 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是计算确定应退税额、应免抵税额的重要依据,应以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的审核数栏为准。

(四)对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除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外,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 12个月内发生的应退税额,不实行按月退税的办法,而是采取结转下期继续抵顶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12个月后,如该企业属于小型 出口企业,则按本条有关小型出口企业的规定执行;如该企业属于小型出口企业以外的企业,则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 税的办法。

注册开业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小型出口企业除外),如不实行按月计算“免、抵、退”有困难的,经出口企业申请 ,如企业确有生产能力并无偷税行为及走私、逃套汇等违法行为的,报经我局批准,可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 。 新成立的内外销销售额之和超过 500万元(含)人民币,且外销销售额占其全部销售额的比例超过50%(含)的生产企业,如自成立之日起12个月内不办理退税确 有困难的,企业可在符合条件的当月提出按月办理“免、抵、退”税办法的申请,报经我局批准,可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 退”税的办法。

我省小型出口企业标准为上一的内外销之和在 200万元(含)以下的生产性出口企业。对财税〔2002〕7号文件第八条规定的退税审核期为12个月的小型出口企业在中间 发生的应退税额,不实行按月退税的办法,而是采取结转下期继续抵顶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年底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一次性办理退税的办 法。

(五)生产企业出口产品后,应及时回笼退税单证,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向退税部门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由于新“免、抵、退 ”税办法是按单证齐全计算审批“免、抵、退”税额,每月单证申报只能一次,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未按国税发 [2004] 64号文件第三条规定在报关出口90日内申报办理“免、抵、退”税手续的,如果其到期之日超过了当月的“免、抵、退”税申报期, 退税部门可暂不按国税发[2004] 64号第七条规定视同内销货物予以征税。但生产企业应当在次月“免、抵、退”税申报期内申报“免、抵、退”税,如仍未申报的,以 及生产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或未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的,出口企业应视同内销货 物计提销项税额;生产企业出口不予退免税的货物,应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销项税额计提公式如下: 一般纳税人:

销项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1+法定增值税税率)×法定增值税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税率)×征税率

五、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申报程序

(一) 生产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应及时与“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的出口货物报关单(退税)证明联电子数据进行核对,并按现 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在财务上作销售。

(二)生产企业在“免、抵、退”税申报系统(总局的8.0版软件)中录入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所必须的各种数据,生成明细申报数据,在每月纳税申报期限内(一般为每月 1-10日)通过Web方式进行网上预审(原则上要求出口企业都能通过网上预申报,对个别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通过Web申报的, 可将数据生成到软盘、U盘等储存介质中,在8-10日到我局办税大厅进出口窗口进行预审)。各种数据包括: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 、进口料件明细录入、进料加工核销录入(以上为有进料加工业务企业的必录项)、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收齐出口单证明细录入。

(三)生产企业根据预审后的反馈信息调整相关明细申报标识,并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后,重新生成明细申报数据。

若当期有进料加工业务的,须先向退税部门申请出具进料加工免税证明,在取得进料加工免税证明后,应在“免、抵、退”税申报系统中 模拟出具进料加工免税证明,计算免抵退税抵减额和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四)生产企业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相关数据录入申报系统,在免抵退汇总表数据录入模块中自动生成《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 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并生成汇总申报数据。

(五)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期限内,将生成的明细申报数据和汇总申报数据通过Web方式(要求出口企业都实行Web网上申报)向我局办税大厅征收窗口进行“免、抵、退”税申报,在完成“免抵退”税申报后,才能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申报。

(六)生产企业打印出相关“免、抵、退”税申报报表。

(七)生产企业在每月的8-12日(节假日顺延一天),带上已经“免、抵、退”税Web申报的单证齐全申报资料,进行退税单证正式申报。

(八)进出口部门在单证审核过程中,发现生产企业上报的退税单证因不符要求而撤单的,以及数据不正确等情况的,生产企业应重新生 成明细申报数据和汇总申报数据通过Web进行正式申报数据的重新上报。

(九)生产企业每月月底前(一般为每月 28—30日)可通过Web下载反馈信息(经审核和重新上报后,一般企业的申报数据与税务端的审批数基本相一致,企业可不再作数 据调整)。

(十)生产企业按月办理“免、抵、退”税申报后,应根据税务机关的审批反馈情况,做好“应收出口退税”账务的调整工作。生产企业 “免、抵、退”税申报时计算入账的应退税额如与退税部门审批数据不一致时,应及时调整有关账户。应退税额须全额转入“应收出口退 税”账户核算。下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上期留抵税额” 栏及 “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 栏应分别按本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期末留抵税额”栏和本月《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填列。

六、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所需的资料 为方便企业,减少重复上报资料,根据“免、抵、退”网上申报,数据实行计算机核对,资料信息共享的特点,我局简化和调整了企业的 上报资料,除按以上要求进行网上数据上报外,在进行“免、抵、退”税单证正式申报时还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生产企业向退税部门办理“免、抵、退”税单证齐全申报时,应提供下列凭证资料: 1.《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

2.《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当期出口当期齐全且信息通过); 3.《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前期出口当期齐全且信息通过); 4.与进料加工业务有关的报表:

(1)《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 (2)《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5.装订成册的原始凭证:

(1)加盖海关验讫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2)经外汇管理部门签章的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国税发[2004] 64号文件第二条规定的六类企业必须在单证申报时提供,除此之外的企业在单证申报时可暂不提供,但必须在报关出口之日起180天 内提供)或有关部门出具的远期收汇证明; (3)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4)企业签章的出口发票;

(5)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取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内生产企业中标销售的机电产品,向退税部门申报“免、抵、退”税时 ,除提供上述申报表外,还应提供下列凭证资料:

1.招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签发的《中标证明通知书》; 2.由中国招标公司或其他国内招标组织签发的中标证明(正本); 3.中标人与中国招标公司或其他招标组织签订的供货合同(协议); 4.中标人按照标书规定及供货合同向用户发货的发货单; 5.销售中标机电产品的普通发票或外销发票; 6.中标机电产品用户收货清单。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采取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外企业中标再分包给国内生产企业供应的机电产品,视同国内企业中标予以办 理“免、抵、退”税。分包生产企业在申报办理“免、抵、退”税时,除提供上述凭证资料外,还应提供与中标人签署的分包合同(协议 )。

(三)生产企业在次年 1月份增值税纳税期限内,将1-12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出口货物)装订成册上报到办税大厅进出 口窗口;

七、办理“免、抵、退”税申报的要求

(一)对有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申报每月必须在增值税纳税申报前进行。对当期既无出口业务又未收齐单证的,也必 须进行“免、抵、退”税申报,即零申报。

(二)在“免、抵、退”税申报之前,必须先进行预审。未预审或预审有误未作调整而进行“免、抵、退”税申报的,对上报的退税单证 作退单处理。多次发现未预审或预审有误未作调整而申报的,将根据国税发 [2004]64号文件第二条规定对企业按六类企业进行管理。

(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有关项目的申报要求

1.“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填写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销售额,为当期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的全部(包 括单证不齐部分)免抵退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应与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 、退税申报明细表》中的当期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栏数据相一致;

2.“免抵退税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按当期全部(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免抵退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计算 填报,有进料加工业务的应扣除“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大于“出口货物销 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时,“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按0填报,其差额结转下期;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采用“购进法”计算,其金额为当期全部购进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 结案核销情况与原扣减情况有差异的,应在该栏进行调整。

3.“上期留抵税额”按照上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数据填写。 4.“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按照退税部门确认的上月《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当期应退税额”填报,即 为上期转入“应收出口退税”账户的免抵退税货物的应退税额。 5.若退税部门审核《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的“累计申报数”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的累计数不一致 ,企业应在下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时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栏内的数据对《增 值税纳税申报表》有关数据进行调整。

(四)《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的申报要求

1.生产企业按当期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出口销售的全部出口明细(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填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 明细表》,对单证不齐无法填报的项目暂不填写,并在“单证不齐标志栏”内按填表说明做相应标志。

2.对前期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当期收集齐全的,应在当期免、抵、退税申报时一并申报参与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单独填报《生产企 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申报明细表》,在“单证不齐标志”栏内填写原申报时的所属期和申报序号。

3.《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的“出口销售额”栏数据应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的“当 期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数据相一致。

(五)《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的申报要求

1.《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的“当期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数据应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 报明细表》的“出口销售额”栏数据相一致; 2.“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按企业当期全部(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免抵退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填报;

3.“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按退税部门当期开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填报;

4.“出口销售额乘退税率”按企业当期出口单证齐全部分及前期出口当期收齐单证部分且经过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免抵退出口货物人民 币销售额与退税率的乘积计算填报。

5.“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按退税部门当期开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填报。

6.“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为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累计”申报数减《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的累计数的差额,企业应做相 应账务调整并在下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时对《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调整。 7.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按规定试行按月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企业除外),12个月内“应退税额”按0填报,“当期免抵税额 ”与“当期免抵退税额”相等。

(六)申报数据的调整

对前期申报错误的,当期可进行调整。前期少报出口额或低报征、退税率的,可在当期补报;前期多报出口额或高报征、退税率的,当期 可以红字(或负数)差额数据冲减;也可用红字(或负数)将前期错误数据全额冲减,再重新全额申报蓝字数据。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 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账值有差额的,也按此规则进行调整。本出口货物发生退运业务的,可在下期用红字(或 负数)冲减出口销售收入进行调整;以前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应补缴原“免、抵、退”税款,应补税额 =退运货物出口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若退运货物由于单证不齐等原因已视同内销货物征税的,则不须补缴税款。

八、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单证办理

生产企业开展进料加工业务以及“免、 抵、退”税凭证丢失需要办理有关证明的,在“免、抵、退”税申报期内申报办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可以随时申请办理有 关证明。

(一)《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办理 1.进料加工业务的登记

开展进料加工业务的企业,在履行每份进料加工复出口合同第一次进料之前,应持进料加工贸易合同、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 (外商投资企业不需提供)、经外经贸主管部门盖章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进口料件申请备案清单、出口成品申请备案清单、出口 制成品及对应进口料件消耗备案清单等资料,向退税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2.《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出具

开展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在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免、抵、退”税时,应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退税部门 按规定审核后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进料加工业务采用“购进法”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按当期全部购进的进口 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出具。 3.进料加工业务的核销 生产企业应于复出口货物全部报关出口,并取得《海关进料加工手册结案通知书》,持《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及《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 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于次月底前到退税部门办理进料加工业务核销手续。退税部门根据该笔复出口货物的实际发生情况出具核销后的《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与当期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并参与计算。

(二)其他“免、抵、退”税单证办理。

1.《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生产企业遗失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需向海关申请补办的,可凭主管退税部门出具的《补 办出口报关单证明》,向海关申请补办。

生产企业在向主管退税部门申请出具《补办出口报关单证明》时,应提交下列凭证资料: (1)《关于申请出具(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的报告》; (2)出口货物报关单(其他未丢失的联次); (3)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 (4)出口销售发票;

(5)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2.《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生产企业遗失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需向主管外汇管理局申请补办的,可凭主管退税部门 出具的《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向外汇管理局提出补办申请。

生产企业向退税部门申请出具《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关于申请出具(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的报告》; (2)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3)出口销售发票;

(4)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3.《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委托(生产企业)遗失受托方(外贸企业)主管退税部门出具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需申请补办的,应 由委托方先向其主管退税部门申请出具《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

委托方(生产企业)在向其主管退税部门申请办理《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时,应提交下列凭证资料:

(1)《关于申请出具(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的报告》; (2)受托方主管退税部门已加盖“已办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戳记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3)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 (4)代理出口协议(合同)副本及复印件; (5)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4.《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生产企业在出口货物报关离境、因故发生退运、且海关已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的,须凭其主管退税部门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向海关申请办理退运手续。

本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可在下期用红字(或负数)冲减出口销售收入进行调整;以前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应补缴原免抵退税 款,应补税额 =退运货物出口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补税预算科目为“出口货物退增值税”。若退运货物由于单证不齐等原因已 视同内销货物征税的,则不须补缴税款。

生产企业向主管退税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关于申请出具(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的报告》; (2)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3)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 (4)出口销售发票;

(5)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四篇:最新房产税计算方法如下:

一、房产税的税率

按照规定,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从价计征。实行从价计征的,税率为 1.2%;从租计征的税率为12%。

二、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有两种:一是房产的计税余值,二是房产租金收入。

(一)房产的计税余值

按税法规定,对于企业自用房产,应以房产的计税余值为计税依据。

所谓房产的计税余值,是指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的自然损耗等因素后的余额。

这里所说的房产原值,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固定资产”账簿中记载的房屋的原价。,凡是在企业“固定资产”账簿中记载有房屋原价的,均以房屋原价扣除一定比例后作为房产的计税余值。按照规定,企业对房屋进行改建、扩建的,要相应增加房产的原值。

(二)租金收入

按照规定,对于企业出租的房产,应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房产租金收入是指企业出租房产所得到的报酬,包括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对于以劳务或其它形式作为报酬抵付房租收入的,应当根据当地同类房产的租金水平,确定一个标准租金,按规定计征房产税。

根据税法规定,房产税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房产账面原值×(1-30%)×1.2%

(二)按租金收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年租金收入×适用税率(l2%)

以上方法是按年计征的,如分期缴纳,比如按半年缴纳,则以年应纳税额除以2;按季缴纳,则以年应纳税额除以4;按月缴纳,则以年应纳税额除以12。

四、房产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施工企业房产税应纳税款,通过“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贷方反映企业应交纳的房产税,借方反映企业实际已经缴纳的房产税,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应缴而未缴的房产税。月份终了,企业计算出按规定应缴纳的房产税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

企业按照规定的纳税期限缴纳房产税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

贷:银行存款

第五篇:对上海房产税政策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一种新的模型:敏捷决策模型,分析了上海市最近出台的上海房产税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关键词房产税敏捷决策

一、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型

2011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决定从28日起将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通知称,征收对象为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且属于该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包括新购的二手存量住房和新建商品住房)和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的住房。试点初期,暂以应税住房的市场交易价格作为计税依据。房产税暂按应税住房市场交易价格的70%计算缴纳。适用税率暂定为0.6%。应税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本市上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倍(含2倍)的,税率暂减为0.4。

开征房产税的首要目标是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征收房产税改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照顾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同时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住房空置率,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需求。

目前,上海的房价已成为天价,完全超出普通民众的支付能力。而房产税的征收可否有效控制房价增值,影响房价走势?

二、析框架或理论模型

1.敏捷决策过程。敏捷决策模型是笔者提出的一种新的政策决策模型。下面,阐述这个模型的内涵与基本命题。(1)敏捷决策模型的内涵。把公共政策看作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决策过程。在敏捷决策中,整个大的决策被切分成多个子决策阶段,各个子决策阶段的成果都经过检验,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

(2)敏捷决策模型的基本命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政策应该要有足够的健壮性,能够适应日后的扩展。递增的变化:一个重要概念是你不用在一开始就准备好一切。没有必要试图在一开始就建立一个完善的政策,你只要制定一个初步大体的政策,打下一个基础,然后慢慢地改进政策,或是在不再需要的时候丢弃这个模型。这就是递增的思想。多种工具:你没有必要为一个政策而使用所有的工具,而应该针对政策的具体情况,挑选一部分的工具。不同的决策使用不同部分的工具。快速反馈:从开始制定政策,到执行政策的反馈,二者之间的时间至关紧要。和公众紧密联系,去了解他们的利益,去分析这些利益,这样,你就提供了快速反馈的机会。

(3)公共利益是政策的主要目标。公共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以有效的方式,满足公众利益,而不是制造无关的东西。任何一项政策,如果不符合这项原则,不能有助于目标实现的,都应该受到审核,甚至取消。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再回顾上海房产税的征收细则。房产税的征收政策目前在上海试行推出,打下一个基础,慢慢地改善政策,以致在全国推行。仅有简单的三项规定:一是仅对新购房征收;二是人均60平方米以上起征;三是税率0.6%或0.4%。房产税的征收主体是公众,而其主要目标,缩小贫富差距,则符合公众的最终利益。而房产税的新政策一出台,即收到了广大民众的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反馈,和公众紧密联系,是政策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符合群众利益的前提。故而,我们可以将对房产税的分析基于敏捷策略模型。

三、展开分析与论证

1.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法可以用来分析公共政策的可行性。

首先,上海房产税仅有简单的三项规定:一是仅对新购房征收;二是人均60平方米以上起征;三是税率0.6%或0.4%。因为是出台的第一个房产税政策,如果房产税政策过于复杂,会影响执行,从而影响效果。这也符合敏捷模型中的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其次,房产税征收政策涉及起征点、税率和征收范围。从这三方面来看,上海房产税的征收具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可调控性。作为一套新政策,房产税的征收利用经济手段来进行调控,根据市场情况可以不断地改善,以趋于成熟。房产税仅对新购的第二套房进行征税,那么工薪阶层在购买首套住房则不必担忧房产税。这也符合大部分群众的意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有人靠购置房产投资而造成房产升值,房价增长的现象。房产税仅对人均60平方米以上的房产征收。那也就是说白领阶层两人住房可在120平方米以内,而三口之家则可总面积达到180平方米。这样看来,普通老百姓基本不受房产税的牵制。征收税率为0.6%或0.4%,和其他相比,这是一个较低的征收点,具有很大的调控空间,可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优化。所以,新的房产政策具有可执行性及扩展性。

再次,从目前上海的房产税政策来看,并没有对存量房进行征税。这也为后续递增变化打下了基础。目前房价居高不下,住房供给不足。增加住房供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盘活存量住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到一定阶段后,人均拥有的住宅面积饱和,新建量减少,住宅由外延式拓展为主逐渐改变为以更新、改造和保护为主,一手房销售下降,交易便集中到存量房市场。不向存量房征税,存量房交易就没有成交量。这样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就不能解决。

第四,在上海房产税政策出台后,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今年上海将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完善房产税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由此可见,上海房产税出台后,政府积极反馈,与公众紧密联系,去了解他们的利益,去分析这些利益。后续会有新的完善。2.系统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系统分析根据公共政策的系统特征,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以及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政策分析方法。

(1)房产税与市场环境。上海房产税仅对新购住房征收,这点在短期内,不会阻碍全国的房产市场的上行,相反的,人们担心晚购新房而要交房产税,则会加速购置房产,反而推进全国房产的成交量,刺激房产价格上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直接定位房产税的征收不仅没能抑制房价,反倒会搅乱市场,使人心惶惶。

事实上,新的房产税的征收政策是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的。1986 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只对城镇的经营性房屋征税,对于个人自住住房是免税的。那是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城镇居民个人拥有住房或者居民收入普遍较低。而近2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数城镇居民已拥有自己的房产,人均收入也日渐增长。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商品房的购买代替了原来的公有住房分配,很多居民通过购买商品房达到财富积累的目的。如果没有此征税政策,那么闲置房的拥有者也没有构成任何成本损失,故更多的人宁愿将闲钱投于房产,这就更加加速了房价的增长。房产已逐渐成为个人的重要财产组成,而购买住房也成为很多人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所以,此时,房产税改革已具备社会环境的条件。

(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房产税政策的出台褒贬不一。有一部分人对该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是掠夺人民敛财的一种手段,对人民的基本利益起不到保证。那是因为大家只看到了短期效果。由于房产税作为一种新的税种,对未来市场的影响也是未知的,对需求人的心理影响也就更大,是人们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对房产市场走势的疑虑。它只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征收房产税的出发点是“重调控轻赋税”。主要是为了限制二套房的买卖,控制居民理性购房。且不说打击力度,至少对那些炒房团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力量。

房产税改革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房价飞速上涨,有些人对房产税寄予了很高期望,希望房产税政策能够立竿见影的遏制房价的高速增长。但是房产税不是控制房价的唯一因素。商品房的价格和供求关系息息相关。所以当人们得知征收房产税时,对房子的抢购,导致供求格局改变,因为房价上涨。但是这只是一项新政策刚刚出台时的适应效应,带来的只是短期影响。房产税的征收,则旨在一定程度对商品房的供求关系起到调控作用。当短期影响稳定之后,人们对此政策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对于房产市场来说,供求关系也趋于稳定。

就目前而言,征收房产税无疑增加了购房投资者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他们投资炒房的利润。而房产税对于面积的限制条款则无疑增加了高端购房者在购房面积上的顾虑,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的稳定则进而限制了房价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安体富,王海勇.重构我国房地产税制的基本思路.税务研究,2004,(09). [2]奥茨.财产税与地方政府财政.丁成日,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7. [3]包宗华.我国的住房空置率是否过高.中国房地产,2004,(02). [4]陈多长.房地产税收论.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上一篇:周正宽先生范文下一篇:尊严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