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报告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2024-04-27

向社会报告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向社会报告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12月4日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和12月31日全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部署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我街道迅速领会文件精神,积极行动,全面推进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经验做法

(一)按照要求,严格核定街道网格数量

根据要求,按照“合理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并结合我街道各个社区村实际情况,以300户、1000人为基本基数重新划分核定了社区网格划分,确定了80个网格,按照一人一网格原则,我街道共需要80位网格员。

(二)领导重视,强化培训管理。

街道领导高度重视网格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制定了南苑街道网格员管理办法、南苑街道网格员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在网格员大会上宣读,让全体网格员知晓了解。

2月21日,组织了网格员第一次业务培训,邀请其他街道经验丰富、工作突出的网格员向我街道新网格员传授 网格管理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邀请任城区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技术人员进行一体化平台系统的上机操作培训。3月2日组织了网格员工作综合性培训,邀请了食品流通监管科杨科长、卫生监督所孔科长、街道计生办李主任,分别对网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结合即将到来的创卫工作,杨科长和孔科长分别对小食品店铺、小理发店等卫生敏感区域的入户工作和重点问题向网格员门进行了详细说明;计生办李主任对流动人口的入社区住户信息采集工作进行了说明。网格员们仔细听讲、认真记录,对入社区居民住户需要采集的信息、对小食品、小理发店等商铺需要查看的内容有了全面了解,为下一步全面入户工作做好准备。

组织网格员及时填写社区转任网格员备案表和社区选任网格员备案表,收集网格员个人信息,进行备案。创建南苑街道网格员微信群,成员达到92人;创建南苑街道QQ群,成员达到81人,便于及时发布通知、上传资料、发送工作图片和信息等。

(三)强化组织建设、引导协助网格员迅速开展工作

一、推进阵地建设。街道领导积极协调,专门调整出一间街道办公室作为网格化工作中心,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配备齐全,便于社区网格员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各社区网格工作站、工作室建设,街道、社区领导积极与小区内 物业等单位协商,或进行内部调整,保证社区网格工作站、工作室建设。穆书记及区网格办工作人员先后到南苑街道忠心闸社区、南池社区、水景园社区、凤凰城社区、南苑社区检查指导。

二、完善网格员配备。对于转岗网格员,及时收取原网格员政法工作手机,并检验手机状况、资费状况,挑选出来性能较好的手机,分发给18位转岗网格员。对于选任网格员,在业务培训会上专门请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就手机使用和资费问题进行了讲解。目前,78位网格员及时配发到政法工作手机。印刷制作网格员工作证78个、徽章78个、入户通告500份、入户采集信息表400本、入户工作工作名片每人500张、网格工作桌牌等便民楼宇公示牌等工作资料,让社区居民知晓熟悉所属网格员,积极配合网格员采集信息工作,反应社区民生问题。

(四)参观学习其他街道网格化工作先进经验。3月31日,街道网格中心工作人员参加区网格办组织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观摩,参观学习了各街道建设完善的网格工作站和网格工作室。对照南苑街道各社区网格工作站和工作室建设,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网格员考核制度,尽快印制网格员工作日志、民情日志,加强网格员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网格员自身素质,促进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推进。

二、存在问题:

(一)网格员缺乏基层服务经验。网格员大部分都是九零后年轻人,甚至刚刚走出校门,没有工作和生活经验,不会与基层群众交流,服务语言生硬、程式化,无法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得不到居民的理解和配合,加大了入户采集信息的难度。另外,网格员对居民经常咨询的计生、户籍、入学等问题了解不够。

(二)社区居民配合度不高。由于当前社会环境复杂,社区群众对网格员上门采集信息工作存在普遍的不理解不配合现象,不愿意提供个人或家庭成员信息,对入户网格员身份产生怀疑,将网格员拒之门外。

(三)部分上报事项得不到快速反应。网格员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一部分需要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或者区级部门协调处理,工作效率不高。目前处理事件都是社区或者街道范围内的解决的。

(四)网格员配套设备操作问题。网格员信息录入通过手机软件和电脑平台系统进行录入。网格员手机存在拨打居民手机,居民手机提示被叫手机为异地号码,使居民对网格员身份产生怀疑。网格员对手机资费不清楚,导致欠费现象。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商铺或居民信息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下步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目前网格员第一轮大范围入户采集信息已基本结束,采集信息户数占街道总户数三分之二,其余居民对网格员工作不理解,不提供个人信息。为进行下一步入户采集工作,应当加强网格员工作宣传,张贴通知通告,利用媒体力量,街道组织各类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加,沟通交流,拉近距离。

(二)增加网格员培训。针对年轻网格员的特点,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网格员进行培训,入户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如何在家长里短之中获得家庭基本信息。邀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网格员进行计生、户籍等工作的专门培训,了解基本工作流程,可以现场解答群众问题,提高群众认可度。

篇2:向社会报告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全省持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机制,统筹推进领导体系、组织体系、治理体系、服务体系、能力体系建设,形成了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满盘沙”变“一盘棋”

省委高位统筹、改革创新,创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构建起“大党建”格局,对基层社会治理“谁来抓”“抓不实”等问题进行靶向突破。

创新体制机制,整体谋划布局,解决“谁来抓”——

省委书记xx挂帅,担任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主任,相关省领导分别担任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网格治理、物业治理、民生服务5个专项工作组组长;全省9个市(州)、长白山开发区和60个县(市、区)全部设立工作机构。各地涉及基层治理的政策实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抓基层治理的主体更为明确、责任更加清晰。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专项工作聚力攻坚,解决“抓不实”——

省委组织部制定了委员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重点任务24项、主责部门13个;指导出台5个专项工作组三年工作计划,明确专项任务70项;编制全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标准体系,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提供总抓手、任务书、路线图。

在统一的领导体制下,真金白银投放基层,精兵强派往基层,政策项目向基层倾斜,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有心气干事。各项任务按照任务书、路线图全速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网格、农村屯组。

提升治理效能,“多条线”拧“一股绳”

街道(乡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行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是xx省实施党建引领城乡治理5个专项工作的头等大事。

加快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出台街道(乡镇)职责清单,梳理细化街道(乡镇)282项责任事项、“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事项46项。推动清理基层“责任状”、“一票否决”事项648项,给基层减负、提高治理效能。

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下沉延伸,省市县三级向街道(乡镇)下放服务事项112项,社区(村)领办代办事项比改革前平均增加36项、增幅225%,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随着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破冰,在网格治理、物业管理、民生服务等群众关心的领域,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被精准“开方施治”——

全省重新划分城乡网格近6.9万个,比改革前增加27.6%,网格划分更加精细科学,治理服务半径大幅缩减。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大力充实网格力量,把社会治理的“多条线”收拢集聚到网格这“一股绳”里来,做实做活基层治理“一张网”。

物业治理,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住建厅推动颁布《xx省物业管理条例》,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全面领导;印发消除无物业管理小区工作通知,实行台账销号管理,截至20xx年底,全省1749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实现动态清零。

凝聚各方力量,“独角戏”转“大合唱”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居民自治方式,同样在xx市二道区丽景秀苑小区发挥着作用。这个老旧散小区组织成立了居民自治委员会,建立了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建责任体系,将小区居民紧紧凝聚到一起。

深入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强化资源整合,使各领域党组织形成握指成拳的治理合力。

在xx市,22个街道和镇辖社区全部组建党建联盟,涵盖各类组织810多个,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一张网、全覆盖;

xx市撬动各方资源,鼓励社区广泛开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人才共育、发展共促等活动,成立158个党建联盟,吸纳1337个成员单位,盘活利用联盟单位活动场所156个,让全市各个社区充满“家的味道”;

xx县打破地域、行业界限,依托党建联盟组建50个志愿服务党小组、53个网格党小组,确保人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辐射带动区域党建整片建强。

篇3:向社会报告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关键词: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社会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 利益格局的迅速变化,高度流动的社会运行模式使得总体性的社会不断分化,社会的分化带来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整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这种整合应是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多元力量的协同,共塑社会系统的秩序。 我国社会分化进程中的“单位人”变“社会人”、养老社区化、失业常态化等问题给 “强政府—弱社会” 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国家对于社会保障领域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之下,西方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领域的国家、市场、第三部门之间的权利与责任进行了新的划定。 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主义倾向凸显,“多支柱”、 福利多元等思潮对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与融合提供支撑。 莱斯特·M·萨拉蒙提出了第三方管理理论, 他认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应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从而较好地完成福利提供的责任;[1]埃斯平·安德森提出的合作主义模式认为国家与社会各种势力应进行协作, 来共同满足社会保障需要。[2]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保障应由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家庭和社区来共同承担。 国内学者杨团、[3]王名等、[4]罗凌云等[5]也指出社会保障要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社区的合作,才能满足公民的福利需求。

一、我国政府控制型社会保障体制机制面临发展困境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是对社会风险进行管理。 我国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和服务供给主体的社会保障已无法化解中国社会变迁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社会风险, 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面临以下主要发展困境。

(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缺乏整合

我国政府中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繁多,社会保障业务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缺乏共享,各自为政。 比如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主管,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则由人社部门主管,类似保障项目分险种管理和运行不仅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成本,且诱发大量重复参保。 根据人社部网站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国重复参保率在10%~15%,个别地方甚至达到30%。 按重复参保率10%~15%估算,财政一年的无效补贴就在240亿元~360亿元。社会保障业务在卫生系统、人社系统、民政系统、残联等部门的分割管理,导致政府机构臃肿、信息不畅,制度碎片化。

(二)社会保障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社会保障管理主体的一元化导致政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单一管理主体,因缺乏合作方而常常处于信息弱势。 社会保障领域存在一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 社会保障中的参保人和参保企业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实施败德行为: 养老保险中提前或超额领取养老金;医疗保险中医患合谋蓄意过度消耗医疗资源;失业保险中在隐性就业的同时领取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中故意低报实际收入、 隐瞒隐性收入而获得社会救助款等行为。 以企业为代表的参保者倾向于采取瞒报职工人数、低报缴费工资总额等行为逃避缴费义务。 这些在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而且违背社会公平。

(三)政府单一主体供给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有时也会失灵, 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政府单一供给公共服务排除了人们两两进行交易在时间上、空间上、偏好上的灵活性,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必然带来成本与价格联系的断裂,这种断裂将增加资源配置错误的可能性,也可能导致消耗较多的而不是必要的资源。 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共服务有就业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养老服务等等,单一的政府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政府同时作为管理者和供给者,难以保障服务的质量和供给的效率。

二、湖北省宜昌市运用网格化管理创新社会保障体制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城市社会管理中的不断应用和推广, 网格化管理逐步应用于城市管理中。 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必将带来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革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突破式创新。

(一)湖北省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作为全国3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于2011年开始启动社会治理创新,将网格化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进行有机融合。

1.政府购买网格员的社区信息采集服务

湖北省宜昌市将中心城区划分为1203个网格,将葛洲坝的28个社区划分为218个网格,对外招录1千余名社区网格管理员,网格员不是政府公务员,是由市区两级政府统一购买服务,在社区网格中专职从事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等工作的基层社区工作者。 社区网格管理中心与被录用的社区网格管理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 社区网格员每人对应一个网格,并由宜昌市政府为网格员统一配备3G无线信息采集终端———“社区E通”, 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等7项综合信息服务职责,为市民提供社会服务。 社区网格员动态采集信息,并动员、组织社区志愿者在采集社情信息,反映社区各类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新的信息采集机制极大地克服了传统方式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2.建立信息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协同管理

湖北省宜昌市专门成立了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中心联合市电子政务办开发了“宜昌市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系统”, 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中心先后与市卫计委、市司法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民宗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市消防支队、市综治办进行对接,推进各政府职能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再造工作流程,力争破解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障碍,促进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公共服务的无缝融合。

(二)湖北省宜昌市网格化管理促进社会保障创新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必将搭载网格化的平台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化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信息不畅、制度碎片、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1.信息平台、网格员、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

传统的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化水平低,政府作为唯一管理者常常处于信息弱势方,供需双方信息不畅导致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差。 宜昌市利用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发挥社区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的作用,收集、发布、比对就业信息。 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网覆盖城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数据库与电子政务平台数据库的自动适时共享。 将社区居民(包括外来人员)就业信息、失业信息、辖区内企业(包括服务型商贸企业、工商户)空岗和用工信息、社区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市区人力资源市场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培训信息及时通过网格员的“社区E通”与社区信息网联通,在街道(乡镇)、社区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并通过网格员的“社区E通”向辖区居民发送手机短信,进行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 网格员可通过“社区E通”实现向特定对象有针对性的精准信息投放,如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特定企业的用工信息等均能根据就业登记的相关信息选择性地发送手机短信。 就业政策的宣讲经由网格员, 并动员社区志愿者而得以落到实处, 网格员日巡、 “E通”短信以及社区志愿者宣讲等新渠道提高了就业政策宣传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社区志愿者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弥合了传统社区就业服务的盲区,社区志愿者、网格员、社保专干共同构建社区就业服务网络。

2.网格化管理实现低保审核协同化

目前我国各地的低保业务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进行调查, 再将申请材料上报区民政局。 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少,业务量不断增加,低保审核流程常常被人为简化,调查流于形式。 低保收入调查本身也存在取证难、隐性收入难以掌握;职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银行存款、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情况调查难度大等等问题。

解决低保审核难题的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管理网格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 将宜昌市70多万常住人口从出生到死亡的信息都录入该数据库,同时基础数据与政府多个部门信息共享。 宜昌民政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包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老龄服务、分析决策在内的6大应用系统,实现了民政信息管理的上下联动、横向贯通和动态更新。 此外,民政信息系统已并入宜昌大数据系统,实行各部门业务协同,发挥部门协同的综合效益。 人社、房管、公安、公积金、工商、税务、银行、 证券等多部门在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中实现协同,提升了社会救助对象核准的精准度。 低保户每个月领取的低保金、失业救济金,家庭拥有的车辆、 房产,缴纳的公积金,工商注册登记,个人所得税等数据实现了跨部门共享。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低保审核的信息化,大大降低了低保审核中的差错,也为低保动态管理、退出管理提供了信息保障。

3.网格化管理优化养老保险资格认证

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冒领养老金的行为,人数和金额居高不下,严重干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影响了社会的公正和谐。 2012年海南省查处去世老人冒领养老金24701元;[6]2014年山东省公布了第一例因冒领养老金入刑的案例,去世老人的女儿3年内冒领养老金32080.80元。[7]理论上退休职工及遗属的亲属应在其死亡后5个工作日内告知死者管理单位(未转入社区的为原企业,转入社区的为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并提交死亡证明原件,管理单位将为死者办理停止发放待遇手续。 但实际上不少退休人员管理单位会出现晚报、漏报死亡材料的情况。 退休人员直系亲属因各种原因无意或有意瞒报退休人员死亡信息,无法完成退休人员死亡申报手续。

破解养老金冒领难题的根本障碍在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宜昌市建立的人口基础信息平台与人社系统、民政系统、公安系统、卫生系统等进行了对接,实现了信息共享,并建立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和信息比对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来动态掌握死亡人员信息,进而确认退休人员是否具备养老金享受资格。 民政系统内的丧葬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与人社部门的养老金资格认证对接,及时发现冒领行为。 据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宜昌市人社部门通过数据关联比对,矫正了130多名死亡人员继续冒领养老保险金的问题,追回了60多万元的资金。

三、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审视湖北省宜昌市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首先要下移管理重心,将社会保障的资源与权力下移到街道、乡镇、社区。 资源与权力的流动方向从单纯的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 其次是社会保障管理主体要实现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应是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社区、 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作用,协调社会关系、秉持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公平。 其三是实现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需要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供支撑。 因此,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看宜昌的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我们认为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是一种较传统的社会保障管理更全面而立体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具有更大的延展性和动态时效性。 网格化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社会资源,提升了管理效率,但宜昌的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本质上依然没有走出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单一、权力集中的困局。

(一)网格员缺乏成为社会治理主体的独立性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公民等形成各自独立但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提供社会服务,促进公共利益。 宜昌市的社区网格员是一个新产生的群体, 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这一群体目前的身份并不明晰。 宜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是市综治办下设的事业单位,网格员和社区网格管理分中心签订劳务合同, 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既定标准支付网格员工资。 网格员这一群体由宜昌市网格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网格员自身并未形成社会组织, 在整个网格化管理中处于被动接受政府行政命令的地位。 在实际工作中网格管理中心、社区居委会、 政府职能部门都会对网格员进行一定的考核。 网格员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缺乏工作的独立性和话语权, 网格管理员的身份定位模糊,可能成为政府伸向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触手和触角”,丧失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基本价值。

(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内部化”制约社会组织的发展

《 民政部 、 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明各级政府是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 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拥有一支能够熟练和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 具备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以及较强的公益项目运营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宜昌的社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网格管理中心承担了网格员的组织化运作的任务。 但是网格管理中心是设在宜昌市综治办下的事业单位,与宜昌市政府之间类似上下级关系。 宜昌市的政府购买实质是一种内部购买。 政府购买服务“内部化”使得被内部化的社会力量难以形成社会组织,且缺乏谈判力量,进而导致网格员的工作行为带有行政化的色彩,不具备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应有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下移管理重心的社会治理目标也难以实现。

四、网格化管理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的资源与社会自治资源的整合,为其打造了合作的结合点,多种力量相互合作, 协同管理,共同治理。 湖北省宜昌市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中尝试运用网格化信息平台, 在就业服务、低保审核、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等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但是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看,网格化管理在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网格化管理应为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多元化创造条件,为社会保障管理重心下移提供数据平台;网格化管理将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管理从静态管理体制向动态管理体制转变,通过协调条块关系,建立协同机制,动员社会资源,实现多元主体共治。

(一)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大社保”体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的制度碎片化、 管理分散化、信息条块化的问题。 管理体制方面分割管理、多头管理、模糊管理;管理和运营主体边界相对模糊;医疗保险由人社部、卫生部分割管理;社会救助是因循传统,以民政系统为主体,但救助资源却被卫生部、教育部、住建部乃至工会、残联等部门分割。 多头管理、成本增大、绩效低下的问题甚为突出。 网格化管理创建大数据平台,建立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五位一体”的 “大社保 ”体系框架 ,加强各项制度和政策之间的衔接。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在大数据的平台上建立社会保障“大部制”管理体制,整合资源、整合机构、整合信息。 “大社保”体系有利于厘清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权利义务,有利于社保行政与各事业、基金运营实现彻底分离。 “大社保”要求放权社会,政府管理、统一监管,社会运营,其建立有待于国家层面的网格化管理与之配套。

(二)网格化平台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的本质特征。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不足严重制约了社会治理的实现。 网格化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同类型社会组织中发挥桥梁纽带和聚集服务功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枢纽型社会组织产生所需要的聚合力和资源控制力,以及对人力、物力和公共资源的整合分配能力。 枢纽型社会组织建成后将发挥政府与专业性社会组织之间的纽带与媒介的功能,培育孵化专业性社会组织、为其提供资源支持、沟通协调、人才聚集等功能。 据此宜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应在去行政化的基础上逐步改革为具备招募、管理、培训网格管理员职能, 有独立运作和管理流程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府与专业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三)网格化平台整合多元养老服务资源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供给与需求失衡,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 在服务对象上,政府购买居家服务主要针对高龄困难老人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老人,受众面较窄。 政府出资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呈现出模式化、整齐划一,大量设施处于闲置。 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差异化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不同社区应基于本社区老年人口的切实需求来设计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有针对性地满足多元的养老需求。 网格化管理能够将社区老年人的个案管理电子化、集成化,为居家养老服务差异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每个社区应充分分析网格化管理收集的数据,如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经济收入状况、居住安排情况、养老服务需求等,合理对社区养老、集中膳食、健康医疗、老年日托、老人互相照顾等项目进行选择性排列组合。 基于数据分析的居家养老制度安排既能够切实满足本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又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居家养老服务的设计还能根据数据动态调整。 网格化管理为建立养老服务网络提供信息平台。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网格内信息突破条块流动,有利于整合“格”内养老服务资源,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医院、社区超市、社区理发店、餐馆等,基于数据化分析的多元供给机制的建立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必然方向。

(四)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有待于国家层面网格化管理的推进

篇4:向社会报告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关键词:社区网格化管理;法治化;宣传力度;公众参与;法律完善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复杂化,社会稳定面临着巨大挑战。可以说基层稳定关乎整个社会稳定,如何实现基层社会的有序管理,特别是城市社区的有效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途径,也会成为我国社区管理发展的趋势。而它的推进必须依靠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因为社区网格化管理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政府能不能够依法推行,居民能不能够积极参与。网格化社区管理本质上是一种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管理效率上成效显著,但作为一种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在运行中与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自治愿望和权益诉求不免存在冲突。下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视野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

一、立足现有法律法规,明确管理主体

社区网格管理确实较为适应当前我国社区的发展状况,但是在推行社区网格管理模式时,必须要明确管理的主体。一方面,必须依法界定主体资格,特别是网格负责人的法律地位和执法权限问题,只有厘清法律资格问题才能使网格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有据可依,确保网格管理人员组织开展的各种管理活动都能够顺利的开展,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网格工作人员还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另外,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型模式,原有的法律规范在应对目前的管理需求方面可能存在漏洞和缺陷,因此在实践的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调整,将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组织开展活动,强化法律意识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大多数网格管理人员都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管理能力,但是部分网格管理人员是临时转岗过来的,专业性不够,不能够满足实际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需求。如,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必定需要掌握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计算机技术基本知识,然而当前的网格工作人员的年龄偏大,文化素养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管理过程随意性较大,不够规范。因此,在社会治理法治化视野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就要积极开展组织法律法规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使网格化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各个活动都能够依法进行,确保管理规程是规范、合法的。

三、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公众参与积极性

通过观察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业务流程,社区居民是整个流程的触发者,是整个流程的起始点,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要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最好使每位社区居民都能够参与进来,否则必定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会与设想的效果背道而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有部分居民对当前的制度并不了解,当网格员入户为公众提供服务时,表现出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甚至质疑,致使网格员尴尬无奈,甚至会打击网格员工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必定会影响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推进。

因此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社区居民完成“陌生”到“熟悉”的转变,完成由“抵触”到“接受”的转化,才能够确保网格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进而使社区网格化管理得到顺利推进。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如果没有广大居民的参与,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设计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基础上,确保广大公众能够参与进来,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实现社区的高效治理。

四、完善工作平台,及时处理各类事件

对于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来讲,信息平台建设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特别是硬件方面要满足要求。如管辖社区出现各类用水、用电甚至治安事件,网格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信息平台将事件反馈给相关部门,通知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可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多个社区的电脑配置都较低,内存小,网速较慢,导致社区或网格内的一些信息情况和资料数据不能及时反馈和通知相关部门,导致事件未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是社区为进行网格化信息建设、应用发展而营造的信息化环境,真正将它转变为技术上的应用和支持,需要专业化的软件和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的系统管理软件开发难,要价高、许多地方囿于经济原因等就不引进专业软件,导致大多数的管理完全靠人工完成,效率必定会降低,且容易出现误差和错误。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定要建设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平台,及时地处理各类事件,避免出现更大的危害。

综上所述,网格化管理的大思维新思维,改变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开始迈入现代、主动、定量、系统和信息化治理的新时代,它带来和正在带来社区治理方式方法的大突破、外在形象内在质量的大提升、治理效果上的大提高。未来通过进一步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注意力进一步下沉,法律规范和法治化的推进,通过更多的共驻共建和大众参与,我国的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必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參考文献:

[1]文军. 从单一被动到多元联动——中国城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学习与探索,2012(02).

[2]吴猛,王欢.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困境——基于对H市S区的调查与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3]张瑜.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内涵、动力与路径分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作者简介:

董亚娟(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副主任,讲师,法学学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社会管理法治化;

童晓云(1981~ ),女,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讲师,文学学士,从事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阎玮(1964~ ),男,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主任,教授。

篇5: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一、构建开放融合,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延伸服务“触角”。按照“网联万家、格中办事”的思路,以社区党总支为网格管理中心,注重社区在册党员、单位在职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共建单位党员五类党员作用发挥,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小组长”三级网格体系,将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单元,通过网格化管理,让党员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找准服务群众的平台,实现了社区基层组织设置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二是建立健全区域化党组织体系的连接。党总支结合社区作为商业网点集中的特点,以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为重点,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成立了区域型商圈党组织——诚信商圈党支部孕育而生。并为13家个体经营户授予了“党员示范岗”的标牌,旨在亮明党员身份,促进诚信经营。

二、加强共建联动,统筹促进区域党建大融合。

12-2社区属于商业型社区,辖区个体工商户多,社区党总支坚持从服务群众、服务辖区单位、破解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丰富“共驻共建”内容。为全面落实师市基层党建“12345”工作思路,以区域化大党委理念,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联、共同发展”的原则,社区根据街道“3410”工作机制,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模式。把3家驻区单位和2家共驻共建单位统一纳入联建共建机制,依托社区“大党委”共驻共建活动,以“维稳工作连抓、民族团结联谊、宗教工作联管、阵地建设联建、宣传教育联做、区域环境联创、文化活动联兴、公益事业联办、困难群众联帮、党建工作‘两个全覆盖’联推”为抓手,深入推进“大党委”的各项工作落实。通过“大党委”工作模式,共建单位从原来的单一物质资助,发展到环境共治、稳定共保、服务共兴、文明共建,达到了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社区共管。形成了社区党组织与共建单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共建单位的党员干部们走街串巷进行文明劝导,进门入户宣讲政策,妥善协调解决居民诉求16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实现了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有效互补,相互促进。

三、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为民服务的活力。

社区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强化社区功能的整体提升,不断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以“党建+”为抓手,创立了3个党建品牌,成为社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亮点。

一是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社区创建“党员志愿者积分银行”品牌,通过积分兑换实物,实现对志愿者的回馈嘉许,带动更多人参与社区创建优良环境、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坚持党建带群建。社区创建“七彩讲堂”品牌,通过每月一次向居民授课,培养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安全消防知识、了解惠民政策、培养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丰富群团组织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便民服务。

三是强化服务,亮明党员身份。社区创建“老姬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品牌,这是由优秀党员代表姬庆科同志发起并创立的品牌,服务队员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为社区的空巢老人、弱势群体进行磨刀、水电暖检修、理发等便民服务。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社区党员的风采。

篇6:向社会报告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课程:机关事务模拟学院:文法学院姓名:来子强班级:行政管理学号:2016-07-

21-***

总纲

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由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组织,行政管理2015级两个班到黄岛区社会治理中心进行机关事务模拟——网格化管理的参观学习。

一、实习安排

(一)参观人员

公共管理系系主任刘老师,以及费老师等四位老师 行政管理2015级两个班全体在校学生

(二)参观时间

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 9:00-11:00

(三)参观地点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开发区长江中路359号黄岛区社会治理信息中心

督两大体系,通过构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信息平台,推动问题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和有效解决,实现了区、专业部门和监督员的三级联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黄岛区打破原有社区领导“分管制”,将各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实行“网格长”负责制。(即全区作为一个大网格,社区为中格,每个片区作为小网格),按照“服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将黄岛161个社区划分个网格,建立“网格长(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兼任)──网格员”的网格管理形式。

可统筹整合全区各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汇集相关数据和需求信息,实现了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协同办公,简化了群众办事环节,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试点开展及信息系统模拟运行2年,共征集群众意见一百多万条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多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化解在初期,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最后,李主任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进行了总结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社区网格为单元,社区工作者实现由“专人专职”到“一岗多能”转变,由网格长制定网格工作人员的“三活”(即社区工作人员对责任网格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源准确掌握,成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四清”(即每个社区工作人员要对所负责区域的情况掌握到位,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五到家”(即走访帮扶到家、意见梳理到家、感情沟通到家、工作细致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工作标准,理清网格工作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规程,便于社区工作人员月度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通过社区“块”和行业“条”的管理相结合,建立指挥、监督两大体系,及时发现、快速处理,有效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一种城市信息化管理新模式。贺国强考察系统后指出:网格化管理系统整合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强化综治维稳机制,既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是基层党建的创新。

通过社区“块”和行业“条”的管理相结合,建立指挥、监督两大体系,及时发现、快速处理,有效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一种城市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最后指出:网格化管理系统整合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强化综治维稳。

篇7:社区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区、镇两级关于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村级服务工作,提升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实效,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海陵区创新社会治理“七个一”工作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省市区委全会精神,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追求领先的理念,健全服务管理机制,整合管理资源,创新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实行精细化、人性化、信息化、多元化和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村级管理和服务,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推进我社区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努力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盲点、村级服务无缝隙,为打造平安和谐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1、方便居民办事,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做到让居民“不出村庄、办妥家事、了解村事、知晓国事”。

2、进一步扩大社区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增强干群凝聚力,努力创建美好和谐社区。

三、具体操作模式 将社区分为3个“四级网格”,由社区“两委”成员中的3个片长分别担任网格长。下设20个“五级网格”,由居民代表、组长分别担任网格员。(具体划分见附件。)

四、主要职责

1、网格长:传达本级及上级各项任务,对村级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协调,对网格化管理工作及网格员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2、网格员:网格员工作职能为“在网格长的安排下,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采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巡逻员、便民服务先导员”,具体做好“访、报、调”三项工作,即“走访群众、矛盾调处、信息上报”。

(1)走访群众。定期走访所辖区域的居(村)民家庭及公共场所。对辖区居民做好政策宣讲、便民服务工作,加强对本网格范围内的治安巡防,重点关注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和网吧、饭店等公共营业场所。每月至少走访居民15家,并记好《民情日记》。对特殊家庭每月走访1次以上,认真做好“五必访”,即新入住居民必访、独居老人必访、残疾家庭必访、留守儿童必访、流动人口必访。

(2)矛盾调处。所辖区域内的邻里、家庭间发生矛盾时,主动依法调处,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如遇到重大矛盾无法及时化解,要认真做好安抚工作,并及时上报网格长或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同处置。(3)信息上报。根据综治中心要求,及时将发现安全隐患、特殊人群动向或不稳定因素,以信息形式处理上报区综治中心。各类信息需按要求分别及时上报综治中心、网格长、协管员。

五、网格员入户走访管理制度

1、全体网格员必须对所管辖的网格入户了解民情,每月走访居民不少于15次。

2、每个网格员入户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干部做什么,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详细记载在《民情日记》上。

3、入户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要走家串户,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基本情况,多为居民排忧解难,多办好事实事。

4、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工作经验。

5、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把带有普遍性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认真整理、归纳、分类,在工作例会中向村“两委”进行反映,分析—研判—总结。

六、网格化管理督查考核制度

1、督查考核对象:各网格员。

2、督查考核内容:执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排查各类信息是否全面、准确、及时;处置各类问题的时效与实效情况等。

3、督查考核周期:实行一季一排名,总评比。

4、督查考核形式:查阅网格员《民情日记》,看记载内容是否真实;网格长入户调查,测评网格员工作满意度。

5、督查考核纪律:督查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客观如实地反映网格员工作情况,确保考核结果的公信力。

篇8:向社会报告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依托数字化平台的管理,是实现有效联动和反馈机制的管理,将问题解决在居民反映之前。[1]网格化服务管理是一种管理新模式,在我国上海、河南、宁夏、山西等省市正在实施,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同时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使这一管理模式离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为个案研究的出发点,对这一地区社区的网格化社会管理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对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从研究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试图对政府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枣庄市市中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状况

枣庄市市中区曾经是市政府驻地,2004 年随着市政府各机关搬迁至新城区。 市中区属于老城区,城区的拆迁、升级改造工作正在开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截至2013 年底,枣庄市市中区的城镇化率为50.4%, 户籍人口为52 万多人,158000 多户,城市社区51 个,行政村111 个。[2]

1、网格的划分

市中区形成以 “基本网格-基础网格-单元网格”三级网格的工作格局。 在城市以街道的社区为一个基本网格。 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基础网格,按照500 户至800 户为基础网格;基础网格以片区、楼栋为单位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 一般按100 户至250户划分一个单元网格。 根据这个划分标准,枣庄市市中区已经形成基本网格162 个, 基础网格396个,单元网格1144 个。[3]农村的乡镇以行政村、自然村为基础网格, 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网格进行划分。在网格划分的过程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避免交叉重叠。 并将网格内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商户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中。

社区网格化管理使全区实现了 “不漏一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网格全覆盖,对每一个基础网格实施动态化、全方位管理,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格局。 在网格化服务内容方面,将司法、公安、人口计生、教育、社保、就业、城管等17个相关单位的工作整合到网格中,打破原来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向平面化管理过渡,形成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长效机制。 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很琐碎,但往往涉及不同的职能部门,程序复杂,过程比较长,利用社区网格化的联动平台使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去服务”,变“下面一根针”为 “下面一张网”。 变信息传导 “上对下”为“下对上”,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精细化。

2、网格化管理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在网格化管理中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办公室,在社区(村)建立了社区(村)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站。网格团队一般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和辅助人员组成。由政府人员担任或统一招聘人员担任。单元网格设专兼职网格协管员, 聘任热心公益的人员担任。 做到:“一格一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

3、资金保障

为配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实施,每年拿出近千万元作为经费,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 辖区内每户每年按照60 元的标准划拨经费。 确保社区(行政村)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站和网格团队能够顺利开展工作。

4、技术支持

采用BT模式建设,各级各部门根据使用情况按月付费,由运行商负责全部软件、硬件建设和系统后期维护工作。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质量。比如“市中区96361便民服务系统”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全区建立三维电子应用地图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区的“户况网格图”,通过智能化地图方式达到“看图知片情、看标识户况、看房知人、看人知情”。如智能地图建立以后,鼠标点到社区就会出现社区的基本信息,点到小区或者单元楼,就会显示空巢老人、特殊人群、低保户等基本信息,对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定位,将管理服务相结合。网格工作人员利用智能手机的手机软件,通过信息的上传随时收集信息,还能及时进行事务办理工作。例如,某小区多年来垃圾成堆,无人处理,网格协管员可以通过拍照、文字的方式将图文上传到区级智慧平台,由平台智能分离到相关部门,进行督导查办。

二、枣庄市市中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1、在网格化管理中的创新点

(1)制度先行。 根据《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见》(枣发 〔2014〕9 号)的精神,枣庄市市中区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八条规范的工作制度。 一是事项“准入制”。 新纳入网格管理的工作事项,向网格管理的相关机构提出申请后才能实施。 二是常态化走访制度。 对于特殊和重点人群必访,对于违规违章事项必报,遇到矛盾纠纷必到。 三是民情工作日志制度。要求工作人员认真记录民情工作日志,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是挂牌服务制度。 把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的姓名、照片、电话等信息制作为联系卡,并在所属网格地设置公示牌,方便为群众服务。 五是事项代办制度。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户口办理、计生服务等可列入居(村)综合服务中心代办项目。 六是工作例会制度。 网格化管理小组及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必要时也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对社情民意进行梳理,落实办理责任。 七是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各级网格管理员都有对口联系的工作任务, 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八是教育培训制度。 对于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分别进行培训。 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业务,履行好各自的职能。

(2)广泛参与。 在市中区,区直职能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镇街2/3 的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 基层党建组织也在网格化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组建了靳大姐服务队、美红信访工作室等140 余个功能特色的党员服务队。 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 网格监督员由网格“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专家)、“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公众力量担任,网格民情联络员则由网格内楼院长、物业管理人员、单位(组织)人员、居民代表、志愿服务人员组成。 由社会团体或个体工作者围绕城市管理、教育教学、社会保障、市场秩序等工作,收集民情、发现问题、建言献策,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

2、目前存在的问题

(1) “ 网格泛化” 使基层治理分工不清、 责任不明。 “网格泛化”是将诸多的政府职能纳入到网格之中,扁平化的组织有利于协同机制的发挥。 但是在网格内却不可能完全解决基层治理的所有问题。“网格泛化”导致多元治理主体之间边界不清,网格内工作职责和职能部门的分工边界不清,容易造成相互推诿扯皮。 在调研中,一位网格管理员这样说:“上级部门要求调查辖区内所在企业的税收情况,这完全是工商税务部门的职权。 ”“网格泛化”使本该由社会或者市场承担的社会治理职能重新回到政府范畴,网格又成了“多面手”和“万金油”。 尤其是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 如社区范围内的电网改造、道路修缮、社区绿化、停车问题等实际问题,有些具体内容已经市场化。 一旦在这些方面出现矛盾和纠纷, 基层民众还是习惯于把利益诉求指向政府。 原本与冲突没有直接相关的基层政府成为社会矛盾的“兜底”协调者。[4]

(2) 社区网格化的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需要完善。从枣庄市市中区网格管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来看, 网格化管理借助三级网格体系进行有效管理。主要的工作任务集中在中间层即基础网格这一层。中间层是上传下达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社区服务牵扯到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有些职能部门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工作职责纳入到网格化管理系统之中,导致在网格化管理中出现“权力不下放,责任下放”。

有些社区有大量外来人口,人口的增加带来“网格”内人员构成的和工作量的不断变化。网格化管理中,社区干部身兼数职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当社区事务繁忙时,往往难以兼顾行政事务和网格职责。同时又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一岗多责”,要定期进行巡查和搜集信息,建立各种信息的台账,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这就突增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二级网格管理员认为额外增加了工作负担, 工作积极性不高。三级网格协管员没有制度化的福利待遇,全靠个人觉悟来完成工作,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能。

(3)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依托信息化管理,实现七步工作流程(信息收集、分类整理、信息录入、限期办理、及时反馈、考核测评、办结归档)这些工作对网格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一般年龄偏大、 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还有一部分人是从其他单位临时或长期借调的,这部分人员的稳定性比较差。把网格化管理当作阶段性重点,如何维持网格化管理体系的长效运行?这也是政府部门和学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如果增加人员就会增加运行成本, 现有人员又不能满足工作需求。 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4)网格化考核机制还需完善。 考核工作重点以“查、访、问、看、听”五种形式对村级网格化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实行百分制,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项。 要求建立台账主要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体现。 各级各类检查考核评比不断涌向社区,使社区疲于应付、超负荷的运转,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这样让社区的工作人员只关注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工作,而对有些工作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维护秩序稳定成为刚性任务,社区服务等则成了弹性任务。 以“目标为导向”导致社区在工作中做了“选择性执行”。

例如,2014 年7 月以来,枣庄市开展了打击“黑出租车”的专项行动。 已查扣三轮、四轮及其他参与非法运行的机动车共10 余辆, 有效规范了客运出租市场秩序。[5]有群众反映,有些执法人员在查处黑出租时,尤其是对一些机动三轮的处罚,存在着选择性执法的现象。 因为这部分群体大都是下岗失业人员或者残疾人,他们以拉客为生。 在执法中,只对外地人员严格查处;对本地人员,有些管理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 这种选择性执法,没有起到严厉打击黑出租的目的。 危害群众安全的“毒瘤”没有得到彻底铲除。

三、结论与讨论

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实施过程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从当前来看,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方式的下沉都是值得肯定的。在枣庄市市中区,正如上文所阐述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妥善得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和学者研究和思考。对于上述问题,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的建议,提出一些看法。

1、网格内各负其责,增进网格内条块的深度融合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综合化管理系统,但是在网格化内部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要求。 在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制度的形式重新明确各职能部门新的职责,不能出现管理上的空白地带。

首先,完善收集机制。 为了全面掌握社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 枣庄市市中区在2014 年9 月份开展了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入户走访活动”(即:唠一次家常、送一张联系服务卡、发一份《调查问卷》、记一张《群众具体意见记录表》)。[6]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使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是具体实施网格化管理的一种进步。 但是在信息收集机制的完善中,是否能将巡查工作、信息登记工作变成常态化的工作? 这就需要制定具体的制度进行约束。

其次,完善协调督办机制。 网格管理人员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 涉及居民比较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治安、居住环境、文化生活、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应定期向网格长进行汇报,网格内能解决的问题,尽快及时解决。 网格内不能解决的汇报上级部门或者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办理,建立部门间协调程序制度,相互配合的处理机制。 不再出现相互之间的推诿和扯皮。

再次,完善督查反馈机制。 网格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正在办理的事项和已办事项,通过入户或电话等形式向居民反馈信息。 让群众了解事件处理的过程,这样,信息沟通的渠道畅通了,矛盾和纠纷就会少一些。

2、发挥自愿性工具在网格化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但其治理理念仍然有许多压力型体制的痕迹。 基层政府迫于压力而完成上级政府布置的任务和各项指标。治理层面来看,社区网格化管理还属于集中管控, 是权力管制借助新技术手段向下的延伸。自愿性工作是政府不主动介入,借助社会在自愿的基础上依靠自行力量去解决的手段。[7]网格化管理中在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一些事项上可以发挥自愿性工具的积极作用。自愿性工作通过家庭、社区和各种自治的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 在网格化管理中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一些事项可以利用自愿性工具。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或者周围工地的施工扰民, 或者社区环境建设等问题政府不必大包大揽,可以倡导社区居民参与。 例如某街道提出建“精品社区”的口号,把居民原来种植的花草全部刨掉,代之以红色的地砖。居民非常不满意,如果类似的事情,让居民自己去做,不仅降低费用,还可以做出更符合居民需求的规划。

3、整合资源,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

枣庄市市中区的做法是:从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从事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再从社会上招聘人员补充到人员队伍之中。 对于从事网格管理的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人事制度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安心在本职岗位上从事工作。 因为网格化管理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 工作量逐渐加大,每个网格负责人要处理各种数据的整理、归档、上报工作。 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网格化管理人员相关业务知识、各种软件工具的使用培训。 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迅速熟悉各项业务。 这样既可以节约财政成本,还可以发挥人才使用的最大效率。

4、网格的考核体系更加完善。

网格化管理使许多指标体系量化,考评的方式主要是“查台账”和“看现场”。 要检查各种表格、数据是否记录齐全,合乎规范,达到规定的目标,还要实地了解具体的工作现状。 为了完成任务,网格工作人员制作各种台账时花费了很多时间,有些甚至造假。 为了应付检查而布置的现场与实际情况往往不一致。 技术化手段是为了保证目标实现,但过分强调“技术化”的形式偏离了实质目标。

在评价体系上应该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看数据统计又要给出切合实际的综合评价。 在数据统计分析方面,有一些指标没有必要进行硬性规定,比如前文所提到的,解决矛盾和纠纷要达到规定的数量等。 在数据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方面要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定性的综合评价应该多元化,应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进行分析和评定。从考核的形式来看,不仅仅是上级部门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考核,也可以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网格化管理的考评工作之中,倾听群众的声音。

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正处于摸索阶段。 本文以枣庄市市中区为例,了解其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还会遇到新情况,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 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鹏,魏涛.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1,(01).

[2]枣庄市统计局.枣庄市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局出版2012.

[3]市中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EB/OL].http://zaozhuang.dzwww.com/news/zznews/201408/t20140807_10799108.htm,2014-8-7.

[4]李婷婷.“兜底”的调节者——转型期中国冲突管理的迷局与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12,(2).

[5]六个市中暨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会议召开[EB/OL].http://xxgk.zzszq.gov.cn//www/index.jsp?dept=000000000&pas Class Id=02,2014-7-17.

[6]我区开展“平安出行拒乘‘黑车’”宣传活动[EB/OL].http://xxgk.zzszq.gov.cn//www/index.jsp?dept=000000000&pas Class Id=02,2014-10-29.

上一篇:防跌倒、坠床告知书下一篇:关于养猫作文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