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读书

2024-05-14

科学读书(精选11篇)

篇1:科学读书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读后感

我认真研读了《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并且把它介绍给其他的科学教师,大家争相传阅,一致认为这本书凝结了省内小学科学学科资深专家和科学教学权威教师的心血,是一本帮助和指导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不可多得的好书,是科学教师的好帮手,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推动剂,是小学科学教师的福音,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阅读完该书后,我深感自己教学上的不足。该书不仅阐述了科学探究、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课的根本,也告诉了我们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第一课、科学实验的类型、实验学业考核方略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理论知识,还系统全面详细的介绍了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经典教学案例、仪器操作技能和方法以及如何自制教具等。该书紧扣国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它能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教学,适应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验教学,全书编入80个经典实验教学的案例,介绍了34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还介绍了21种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并且在案例和自制教具部分对许多实验和教具制作尽可能的提供了多种方法。可以说“一册实验教学指导在手,小学科学教学就不用愁”。

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我忽视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和探索世界的方法。科学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过程,用直观的手段、科学的精神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大胆的提出假设,敢于质疑,最后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我想起了以前所教的一堂课——《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本课在科学知识方面,我以为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学生从小就玩磁铁,都知道磁铁能吸铁,没有什么好深入的,没必要深究下去。于是我在教学中就轻描淡写地进行了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们都说懂了,不要讲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感到索然无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太把教材看简单了,当初学生是完全懂了,还是一知半解?是所有学生都懂了,还是知道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为何不让每个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或者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后来我阅读了指导书上《二十六、磁铁实验》案例后,根据案例且吸取以前上这一课的经验我对《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上了一堂公开课,教师、学生反响良好,让一堂原本上得索然无味的课变得有滋有味。我主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过程:猜一猜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表格中列出的有:玻璃球、木头、铜片、铝片、铁片、硬币、钢珠、橡皮、棉布等。

学生的争论就此开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是金属的都能吸住,有的认为只有铁的能吸住,有的认为小钢珠也能吸住……通过实验前的猜测,学生的观点不一,但很明显,关于磁铁能吸铁这一科学概念,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是相同的,而磁铁能否吸其他物体学生的认识就很粗浅、模棱两可,没有把握。掌握了这个起点,接下去的验证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让学生分组领取以上器材实验,亲自试一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学生们动手的兴趣很浓,逐样进行实验,该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结果不言自明,教学效果自然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同一堂课二次上而效果迥异的事例引起我深深地反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就没有必要去探究了,在教学中再遇到同类的教学内容时,处理一定要尽量地细腻一些,尽量通过实验,使学生动手让学生体验、认知、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科学课上把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比较模糊的科学知识理顺、理清,建立真正的科学概念。自此,我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巨大作用。

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在这一课中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收到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其实是《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给我指明了路,是它的功劳。

篇2:科学读书

一本好书,一本好杂志,可以给人以启迪;可以发人深思;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来说,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并把它应用于课堂,这样才体现了阅读的实效性,比如今年我订阅的科学教育类杂志《科学课》。 通过《科学课》让我明白了在课堂中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喜欢科学,抱着认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主动的像一个科学家那样去学习,掌握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

我曾经在课堂中有不少困惑: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了,除了课本上有的知识外,其余知道的很少。这在很大程度阻碍了科学课的课改进度。因此我利用了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一个大好机会把我们的科学教育作为研究的子课题,通过不同渠道对学生进行课外科普宣传,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学生为点,带动家长这个面,形成一个全社会科普宣传的良好局面。

我从进入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我是一名新手,在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通过《科学课》上各位名师们发表的教学总结的发表以及新理念的传递,使我对小学科学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科学课》杂志指导我开展教学研究,使我走上教学研究之路的。它是一份很有理,有情,有用的刊物,所谓“有理”,就是有理论色彩,像每期论坛,网上沙龙邀请了专家撰写有深度,有指导性,有创新的文章;所谓“有情”,在教师百花园里,推出了一批批教坛精英,尤其在关注课改里,能广纳读者的意见;所谓“有用”,教学实录里能够帮助教师的教,贴近教学贴近学生。

记得我上《食物的营养》这课时,在教材的处理上有些疑惑,我翻开以前的杂志,在里面还真有这课的教学设计,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教材上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观察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而杂志上的设计是放手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三种方法来探究自己所带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这样的设计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我受益非浅,对如何灵活处理教材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这一点直到今天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现在不论是平时讲课还是外出上公开课,我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一下教材,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

篇3:教孩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读书能使人博学, 读书能使人聪明, 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 书不但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陶冶情操, 而且能使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 所以读书与否至关重要。而读书是讲究方法的, 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能提高孩子的读书乐趣, 能让书籍成为孩子的伙伴。指导孩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孩子才会更爱读书, 读起来才会更专心, 收获才会更丰富。

一、读书要学会动笔

“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 是智慧的源泉, 手巧才能心灵, 要想深入理解课文, 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在指导孩子读书时, 总是鼓励他们边读边作标记, 如在重点句、感兴趣的语句以及有疑问的地方点画批注, 能有效地帮助孩子理解课文。

二、读书要学会思考

读书的目的是将所学的内容吸收、消化, 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若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要勤于动脑, 善于思考。

三、读书要学会质疑

当孩子们读书时, 我经常鼓励他们多提问, 因为只有多提问题, 才说明他们真的在动脑思考, 他们具有好奇心, 具有探索精神。努力用孩子们的眼光去分析文章的内容, 去讨论、去交流、去总结, 达成共识。这样, 孩子们在不断质疑、不断解惑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 在读书时养成了善于质疑、勇于提问的习惯, 脑筋也越来越灵活, 思维的火花更加耀眼。

四、读书要学会复述

复述有效地检验了孩子们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情况, 因此我每周都要组织学生搞好读书活动, 并且适时举行读书比赛, 如讲故事, 朗诵、表演课本句等, 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读书兴趣。通过开展读书比赛, 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读书效率, 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 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读书要学会交流

每当读完书后, 我都要在班上组织读书交流会, 引导组织孩子们交流收获、谈感想。“读中生悟, 悟中生情”,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这样, 孩子们在相互交流, 相互促进的氛围里不断阅读好书, 学会好的读书方法,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 自然而然就有了竞争意识, 暗自比较谁总结的最精当, 谁的结论最高妙, 谁的评价最中肯, 以此激发孩子把书读得更熟、更精、更透, 逐步提高读书质量。

六、读书要学会欣赏

学会阅读, 学会欣赏。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欣赏, 用心地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 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 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受到情感熏陶, 享受审美情趣, 真正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平时在教学中, 我特别注重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读、品、悟上。

篇4:科学研究:读书的好处

研究表明读书报可以保持精神亢奋,从而减缓(甚至可能避免)老年痴呆症和精神错乱。就像身体的其他肌肉一样,大脑也需要通过锻炼来保持它的强壮和健康,因此那句話“不用就没用”特别适用于人的大脑。而且研究发现:读书报有助于刺激大脑的认知能力。

2.减轻压力

无论你在个人交际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其他无尽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压力,当你沉浸于一个好的故事时,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不见。读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带你进入另一个境界,而一篇迷人的文章将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享受现有的时刻,忘记压力。

3.增加知识

你所读的所有东西都会给你的大脑带来新的信息,而你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会派上用场。你掌握的知识越多,对于将来所面对的挑战就准备得越充分。此外,这里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事情:你是否发现过自己处于悲惨的情形?但是请记得尽管你可能失去一切:你的工作、财产、金钱甚至你的健康,但是你永远不会失去知识。

4.扩充词汇

你读的越多,你碰到的词也就越多,而它们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你每日的词汇中。相比那些词汇匮乏、对文学、科学突破和全球事件缺乏敏感度的人而言,那些在各种话题上都很博学、健谈的人更快(也更经常)得到提升。

读书对于学一门新的语言也至关重要。因为非母语者会在文章中碰到词汇,这将让他们的口语和书写更加流畅。

5.提高记忆力

当你读一本书或者一份报纸的时候,你就必须分清楚文章内容里的各种任务、背景、历史以及细微的差别,同时也必须记住贯穿故事的复杂的情节,这只是要记得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大脑是一个很奇妙的器官,它能很轻松的记住这些东西。令人惊讶的是,你创造的每一个新的记忆将打开新的神经链(大脑路径)并且同时加强已存在的路径,这将帮助你召回短期记忆,同时也将稳定血液。

6.增强分析思维能力

你是否曾经读过引人入胜的推理小说并且在小说读完之前自己就解开了谜题?如果是的话,你就可以通过记录并整理所有提供的细节,利用批判、分析的思维去分析侦探小说。

在评论情节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分析细节的能力,来界定它是不是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发展是不是切当,故事情节是不是顺畅,等等。如果你有机会和其他人讨论那本书,你将能很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因为你已经考虑过小说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了。

7.集中注意力

在网络疯狂的时代,我们每天多任务同行时注意力将会立马被分散到一百万个不同的方向。在简单的五分钟内,一般人将会把他们的时间分在工作或学习、查看邮件、和几个人聊天(通过视频聊天、网络电话,等等)、留意微博、查看他们的智能手机和朋友互动上。这种类似加法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压力水平,同时降低了我们的效率。

当你读书报上的文章的时候,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章上。世界上的其他事将会消失,而你将沉浸于有趣的每一个细节里。在上学或者工作之前尝试着读15-20分钟,当你上课或者工作的时候你将会很惊讶地发现你的注意力是多么的集中。

8.提高写作技能

它将随着你词汇量的增加而提高:调查显示阅读好书对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就如作者的抑扬顿挫、流畅性以及他们的写作风格都会影响到你的写作。就如同音乐家会影响其他人,画家会用先前大师的技巧一样,作家会通过阅读其他人的作品而学会巧妙用词。

9.平静内心

篇5:科学书籍读书笔记

《科学探索》里主要讲了由古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以及宇宙中所有东西的科学都包含在内,还有插图,让你更加理解意思。其中有《太阳系的形成》《神秘饿黑洞》《太阳中心说》《水星的真面目》《天外来客VFO》........

这本书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因为里面的故事开发智力,让你的知识量更加广泛。

别以为科学离我们太遥远,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科学,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呢?我们看到星星一闪一闪的其实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亮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我们看星星时,大气层隔在中间,因为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程度影响,而且大气层也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的是根据大气的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我们在地面看星星时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一闪一闪的样子了。

为什么向日葵总是跟着太阳转呢?因为向日葵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虽然具有加速繁殖的作用,但具有厌旋光性,就是每当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就像是整棵植物跟着太阳转了。

还有一些科学小常识要与你分享哦:蜻蜓低飞要带伞;蚂蚁搬家也有雨;白天老鼠大出动,这天也许会地震;海边不停冒泡泡,说明马上要海啸。

篇6:政治科学读书笔记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于娴

学号:2011102040

《政治科学》这本书是美国迈克尔﹒罗斯金所写。此书共有二十个章节。作者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分析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分别从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在肯定美国民主体制的同时,更一针见血地批判了美国现实政治的弊端。

一、作者简介

迈克尔·罗斯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莱康明大学政治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在政治科学和比较政治学领域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政治科学》、《国家与观念:政治、地理和文化》(原名《国家与观念:比较政治学导论》)、《国际关系新世界》、《民主苦旅:四个发展中国家》、《中东政治:文化和冲突》、《东欧的新生》和《国家利益:从抽象到战略》等。

我只对这本书中的部分做了阅读。其粗浅感想如下:

二、政府治理中的人治与法治问题

《政治科学》中关于政治权力的论述中,引用了英国阿克顿勋爵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话自然揭示了人治对于国家治理而言的巨大危害。而对照现今的中国,却也难于用简单的人治或者法治来做合理与否的判断。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做过的报告,有一些感触,曾经在一些媒体和网络评论中对于仇和在宿迁的许多改革政策很多争议,某种程度而言仇和也是地方政府人治的一个代表。听完以后,似有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人治”更比“法治”具有优势之感,当然这里所说的“人治”,只包括了人治中一些好的方面,比如强势政府、强势的精英领导在效率和执行方面所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某些特定的“法治”,在许多地方政府的执行过程中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伪法治,用僵化甚至扭曲的法制去约束政府行为,一则影响了发展的效率,二则表面的不合理的法治会带来私底下的寻租,实际是用法治的外衣去行人治之实,危害更大。此外,即便是彻底执行的法治,往往也只会追求过程的正义,一旦所依赖的法制基础并不是具备广泛合法性的,则最终的结果未必一定是最优的。

当然所谓人治是完全依赖治理中的“人”的个人道德,这在事实上经常是靠不住的,比如毛泽东某种意义上的独裁统治,在建国之初的迅速发展到后来众所周知的文革十年。而法治要想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实现真正意义的法治,则仍然有赖于很多方面的健全。首先自然是法制的健全,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有了法律的前提下,法制的贯彻、执行和监督如何有效果。现今的某些方面的法律优劣自然不去评论,单论法律的执行情况并不如人意,有法不依的现象颇为普遍。

其实监督没有效果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监督机构的地位问题,本级的监督机构是由本级的行政领导任命的,自然难于实现对本级行政领导的真正监督。应当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独立性的优点,建立中央集权的监督体制,例如中纪委、审计署均应实施垂直管理。如此才能保证法律执行之后的监督到位,自然才能使法律执行更为有效,也才能有实现真正法治的可能。

三、政治科学?

政治学是科学吗?如果我们将政治学研究定义为积累知识,而且同意“知识”就是科学的本义,那么政治学当然就是科学了。但同样显然的问题是,政治科学与一般的自然科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许多多的政治问题太过复杂而完全无法量化、也就无法进行定量研究的缘故。除此之外,政治科学家们自己也在给自己制造障碍,因为他们无法从一个纯粹理性和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他们选择的每一个话题背后都隐藏着他们心中一团兴趣的火焰,而太猛的火焰则会形成派系的喧嚣,从而扰乱追求真理的学术研究。为了减少这种情况,人们有必要自觉地注意学术研究的特征并努力与之靠拢。这些特征包括:推理的、公正的和以论据支持的。

所谓推理,是要求必须写出推理过程,并且这一过程应当是合理的。其中如果某一正确观点得益于一个尚不明确的假设,那也应该如实做出说明。

所谓公正,是指应当公正地提及关于这一论题的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由此作出的结论。通过把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放在一起并阐述自己的看法与原因,你就可以提出一个更为客观、更有说服力的论点。

所谓论据,同时包含了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定量论据和人文科学的定性论据。理论上,不管是解释还是争论,它的每句话都应该是言之有据的,并且这些论据都要经得起质疑和检验,每个阅读研究成果的人都应该能够检验并判断它们是否有效。

四、政治科学有什么好处?

从个人的角度说,政治科学可以培养一种平静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政治分析能力,这同政治实践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后者通常需要坚定的、流行的和简化的观点,那是政治家们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政治科学家们的工作。一个专业的政治科学家在致力于探索研究是会将自己的个人观点放在一边,甚至可以得出以自己以前观点相左的结论。当你开始认识到当初不应该有派性的观点、开始放弃曾有过的强烈看法、开始采取政治学的观点的时候,就可以说你已经感受到政治科

学的好处了。对于政府而言,政治科学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醒官员们并非万事大吉,有一个名人说的“对权力说真话”。政府应当多听从政治科学家的意见而非政治家的意见甚至大众舆论的意见,遗憾的是,现实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篇7:科学素养读书心得

——读《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有感

花垣县凉水井学校谭玲娟

在大力施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同样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一所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呢?读了《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一书,我们会得到极大的启迪。

《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一书告诉我们从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入手,提高教师的素质。我认为科学求是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教师必须培养的。“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也是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科学精神在中小学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研究教学规律、做好教育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使命。责任重大。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既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是育人的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一方面需要教师高度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培养科学精神,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中小学教师做好工作,必须钻研业务、精通业务。教师不仅是一项职业,同时也是一门专

业。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既要钻研需要教授给学生的业务知识,而且要研究如何把应教授给学生的知识科学地传授给学生,中小学教师要在教书育人中获得成功,取得骄人的成绩,离不开求真务实的作风,就是说,教师必须拥有科学精神,才能不断钻研业务,不断探索教学、教育规律,才能成为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求真精神。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这不仅是科学家的品质、科学的内在精神,而且也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要坚持实事求是,“不盲从,不附和”独立思考,具有学者独立的学术人格,为此,可以不计得失,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也有所不辞。正是出于造福人类,营造美好的未来这种目的,人们全力以赴,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去扩大和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不仅用创造性的成果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科学活动所体现的对真理的坚定不移的无私追求精神,既把科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又给人类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价值目标。科学精神的这些内在价值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我修养时所应汲取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善于开拓,精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取得突破,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工作应具有的素质。科学的求真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开拓精神,这为树立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提供了精神养料。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个性化学生,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教师的个性,要增强教师的个性发展意识,增强教师的个性思维。要真正达到个性化,必须培养创新的品格。个性依赖于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是个性化的教师。一个教

师在教学上的独到之处,依赖于他的独创思维,依赖于他的创造性。科学的进取向上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个性、创造性所需要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将自己的精力与能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将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教师上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准备一节课要花若干个45分钟,还有批改、辅导等也不知要花上多少个45分钟,教师只有肯奉献时间与精力才能搞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读《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我再一次感触到:不论何时,有奉献精神是当好一个教师的重要条件。

篇8:谈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科学性

一、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时间安排要科学

各级领导干部一般工作都比较忙, 疲于应酬的事务较多, 时间较紧, 要静下心来搞好读书学习确实较难。关键的问题是看自己如何科学地安排时间, 有没有时间学习, 这就与一个领导干部对读书学习认识和重视的程度有关。如果认识到读书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面对现实社会, 不加强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 能力就会退化, 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 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的话, 自己就会自加压力, 千方百计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用于读书学习。绝不愿意把自己宝贵而有限的时间耗费在喧闹的酒桌上, “杀气”十足的牌桌上, 烟雾缭绕的歌厅里, 嬉笑悠闲的池塘边。愿不愿意读, 有没有时间读书学习, 完全在于领导干部自己能不能科学安排和利用时间。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十分平等的, 只是看你如何把握, 如何安排利用的问题。雷锋同志说, 时间如海绵里的水, 只要肯挤, 总还是有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而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 那么我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讲这个话是希望领导干部们抓紧时间读书学习, 毛泽东自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1975年他82岁了, 眼睛不好, 还专门请一位大学老师给他读书, 我们知道, 他是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逝世的, 根据当时的记录, 9月8日那天, 他全身都插满了管子, 时而昏迷, 时而清醒, 清醒过来就看书, 看文件共11次, 2小时50分钟。这当中, 他已说不话来, 就敲了三下木制床头, 工作人员开始不知道他要看什么, 有人想到, 当时日本正在大选, 毛泽东或许是要看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材料, 就用手托着三木武夫材料给他看。我们党的主席在生命垂危的关头, 想着的是读书、想着的国家大事、想着的是世界形势的变化, 这样的情景是多么感人啊!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 总是强调读书学习没时间, 对读书学习淡口无味, 敷衍了事。习近平同志最近强调指出:当前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读书状况不容乐观, 归结起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出现这些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科学安排时间, 不愿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结果是胸无成竹, 飘飘然、浑浑然过日子, 事业无成。有人曾算过这样一笔帐, 如果一个人20岁开始工作, 到60岁退休, 40年中如果每天平均能腾出2个小时用于读书学习和研究, 你就抓做了整整10年的时间, 如能按古人所说挤出“夜半”的光阴, 那可就抓做了20年时间。一个人能在工作期间有10年或20年时间读书, 要想学而有成, 事业有成, 还有何难?关键的是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 这是保证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前提。

二、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内容选择要科学

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知识不断更新、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 如何才能做永不落伍而有为的改革者、创造者呢?最重要的途径必须加强学习。这就面临着一个学习什么的问题?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我们不可能把人类所有的知识, 所有的书籍都读完。现在, 一年的新书生产量很大, 单就我国每年出版就20多万种, 加上存量书目, 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的书籍中, 就有一个科学的取舍选择问题, 就领导干部而言, 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 增强工作能力,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精神境界, 选择那些与自己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 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在科学选择书目内容方面, 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善读经典, 善于学习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著作, 这才是对自己有用的精华, 是拓宽知识面, 了解世界潮流的重要路径。作为领导干部要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 当前就必须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现阶段领导干部理论素质的核心和灵魂, 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选择读适用的、经典的作品, 可以滋养人的智慧、润泽人的心灵, 拓展视野, 洗礼精神, 以此来满足领导干部指导工作实践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综合素质。当然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也有一个知识面的问题, 美籍华人学者李政道提倡“越界读书”, 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并加深领会, 融会贯通, 就能做到将具体工作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一般领导工作的综合性、系统性强, 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有人测算, 在人的知识库中, 经常用的知识仅占其知识总量的30%左右。因此, 领导干部加强现代知识的扩充和更新, 十分必要、十分迫切。在扩充和更新知识方面, 应在注重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国际和信息网络等知识面了解的基础上,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行业的实践, 有重点地选择学习, 强调知识面的掌握, 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 而应该根据各自岗位职责的需要,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用相对较少的时间, 尽量多地读一些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 使自己真正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而绝不能像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竟然随身携带《赌术精选》、《赌术实战108招》这些书, 赌博麻痹我们的灵魂、消弭我们的意志, 甚至毁了我们一些干部的前程。虽然从总体上说, 读书开卷有益。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去读。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多读健康的书, 多读对自己对事业, 对党和人民有用的书。

三、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方式方法要科学

读书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学有所成。这就有一个学习的方式方法问题。方法正确、适当,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是都没有学习, 而是由于读书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就不同。这就存在一个如何选择读书学习的方式方法问题。总结起来, 一些干部读书学习效果不佳, 在方法问题上大致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空”学不求实。表现为有些干部理论学习不结合实际, 沿用以前照本宣科的老方法, 把学习理论理解为看书、读报、开会、过程走完了, 学习结束了, 理论与实际脱节, 基本上是搞形式。这些人往往“说功”比“做功”好, 讲道理头头是道, 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 甚至言行不一, 说一套做一套。二是“偏学”不求“正”。表现为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由于生活情趣和价值观不同, 对一些积极健康的精神粮食不吸取, 而是喜食偏爱一些品味低下的“文化糟粕”, 以致染上“精神不良症”, 读书学习不走正道。三是“死”学不求活。表现为一些干部习惯于搞教条主义, 把理论与实际不加分析, 简单对号, 照抄照搬。而不去用或者不会用最佳理论武器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四是“懒学”不求精。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在读书学习过程中, 不下功夫、懒于动笔、懒于收集、不善于积累, 或本身就学得少、记得少, 甚至随着时间推移就忘记了, 形成“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我们领导干部对读书学习就要有明确的方法, 寻求读书学习的技巧, 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自我超越的能力。具体说来, 作为领导干部科学的读书学习法:一是要把读书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决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 去搞一些应付了事的空学和假学。就是要通过看书学习, 获得快感和乐趣, 实现和超越自我。读书对于真正爱学习的人来讲, 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活动。就如日常的吃饭喝水一样, 当书中为我们展示出鲜活多彩的生活, 帮助我们看清纷繁复杂的世态, 给予我们只争朝夕、力争上游的勇气和智慧的时候, 我们便很自然地将其视为生存的营养、生活的调剂、工作的帮手、终身的朋友, 而不是达到某种功利的捷径、手段。这种无拘无束、身心放松的读书, 出于内在需要、生命和工作本能的阅读, 是能得到读书之乐的。二是要把读书学习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学以致用。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使自己的工作少走弯路, 取得成效。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 使用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就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在于实践中的运用。绝不能死读书, 读死书, 读书既要钻进去, 又要走出来。钻进去, 就是要静心学习、融会贯通、把握精髓、武装头脑;走出来, 就是要联系实际, 自觉运用、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读书重在社会实践, 宽在经世致用。特别是在当今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面临重重困难, 挑战和风险巨大, 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领导干部只有把读书学习与自己的工作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才能担当起重任, 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三是读书学习的思维和方法要敢于大胆创新。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创新意识, 关系到能不能有效利用越来越拥挤的发展空间推进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能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会尤其重要。在知识信息飞速发展更新的今天, 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不是获得已知, 而是通过读书学习努力探索未知, 如何创造和运用新知识为发展服务。古希腊哲人普罗塔说: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只需要点燃的火把”。学习的本质就是要点燃自己头脑创新之火, 追求真知灼见, 探索未知之根。一个领导干部, 如果作文苍白平庸、说话循规蹈矩、工作平平常常、办事按部就班, 是不可能有作为的。一定要做到:自己的学习计划拟定要新。根据自己岗位、职责、职务的变化不断调整, 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知识面要不断扩展更新。作为现代型的领导干部, 不仅要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 一定要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理论前沿, 要有超前的战略思维, 敏锐的世界眼光;信息沟通交流渠道要不断创新。要有意识地结交一些爱读书知识面广的朋友, 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三人行, 必有我师”, 不懂的, 要虚心求教, 使自己通过不断地创新沟通交流渠道获得新的信息来提升自己。因为创新才是对均势、思维定势的否定, 是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经济、政治、文化竞争中立足取胜的筹码。只有善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有求新求异的发展眼光, 才能创新前行、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摘要: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 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 领导干部在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上要科学安排、合理规划。

篇9:科学精神 科学管理 科学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谋事创业缺乏科学精神的问题。结合淮海集团自身实际,对照“严谨、踏实、认真”的要求,我们确实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缺乏科学精神,执行力不够,办事拖拉;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发展上不协调。这些具体表现,有些是子集团层面的问题,有些是科研线条、分厂的问题,有些是子集团与各单位共同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端正工作态度,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领导班子成员做起,以上率下,深刻剖析原因,找准症结根源,强化整改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秉承科学精神,加强科学管理、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以严谨、踏实、认真为标准,促进工作态度转变。要以端正的工作态度促进执行能力的提升。要倡导自上而下的执行文化,以严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实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严格制度落实,促进企业整体执行力的提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以严谨、踏实、认真为标准,加强企业科学管理。要持续推进精益研发,以重点项目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推进军品科研项目管理、提升精益研发综合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军品科研技术突破、完善薪酬激励制度等措施,促进科研项目的“三提升、三降低”。同时,要以提升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实现流程为核心,从精益设计、精益试制、精益试验等方面入手,对不同阶段的研发流程进行逐步完善与优化。建立以产品领域及项目研发的核心团队和研究室专业化团队。健全行政指挥系统、设计师、质量师、工艺师、会计师等不同系列的研发团队组织结构,明确各系列研发团队的定位与职责分工,优化协同开发的团队运行机制,提升研发沟通效率和五师系统协同效率。要内外结合推进精益生产,在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只有加快推行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严控产品质量,降低废品损失,加快军品产出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要脚踏实地推进精益管理,对科研、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堵住“漏点”、填补“盲点”、挤出“无用点”,把利润一分一分抠出来,把竞争力一点一点提上去;坚持用数据说话,以实实在在的指标改善来检验精益管理成效;切实落实集团公司的“九降低、三改善、一杜绝”要求,逐个环节、逐个岗位制定改善目标和具体措施,工作成效要体现在成本费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两金”占用等绩效指标的改善上;学习借鉴系统内外单位在集中采购、质量控制、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扎实推进公司的精益管理工作。

三是以严谨、踏实、认真为标准,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要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准确把握武器装备信息化、体系化、实战化的新要求,客观、准确、科学研判军工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贯彻国家和集团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新要求,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做大、做强特种车辆、建筑用型材、汽配零件机总成等相关民品产业,做实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坚持以精兵简政、打造虎狼之师为目标,在子公司、研发中心和各分厂人力资源优化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使能力绩效工资在明年得以全面实施。同时,强化两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强化考核,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完善研发中心组织架构,变垂直管理为矩阵管理,优化项目组织资源配置,强化项目研发组织力和协调性。要以划小核算单元、剥离辅助业务为目标,积极推行辅业资产市场化运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要以有序退出、移交社会职能为目标,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三供一业”移交事项。通过坚定不移地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工作,将淮海集团真正打造成区域内有影响力、行业内有竞争力,集团内有贡献力的一流企业。

篇10:科学读书心得

《科学漫画》教会了我很多知识。我知道了:当我们北半球是夏天的`时候,南半球正是冬天;而且我们人类早已经能人工降雨了,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控制天气呢;还有当我们突然摔倒时,手或者胳膊会不自觉地撑地,原来这是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

《科学漫画》还教会了我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电是从哪里来的,只知道家里到处都得用电,现在我知道发电就是一种能量的转换,连柠檬、橘子等都可以发电,我还亲手用橘子做了个实验,试了试,但是没有成功。还有,为什么“1+1=2”?为什么飞机能隐形?……

大自然的奥秘可真多,我一定要多学知识,多思考,长大后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 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 论语的力量读书心得

★ 经典科学读物十万个为什么读书心得

★ 《梦想的力量》读书心得个人感触

★ 科学的力量高中作文精选

★ “榜样力量”交流会心得

★ 几点读书心得

★ 读书心得范文

篇11:《佛教科学论》读书报告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林林总总,但主因主要有两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慨叹:“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所以,真正明智的科学家不可能排斥佛教,因为对科学与佛法都稍曾涉足的人都会明白,科学和佛法在追求世间的真理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科学和佛教是世界上的两盏明灯,他们照破了世间的愚暗,解除了人们的迷执,使人类的智慧得以无止境的发展,而达到无上的正觉,然而现代的科学只限于明了物质的相貌,凡有关于心的部分,仍得借助佛教的一盏慧灯,才足以破除迷暗。

首先,我们要认识佛教的伟大。正如谓,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者追求的目标都是要揭示这个世界的本质真理,而各自使用的方法不同,所以两者所得到的成果也不同。佛法彻底明了地描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面目,明了一切时空维数中万事万物的本相,即在深广无边的智慧中真实见识一切事物皆是缘起而生,因缘具足则生,因缘消失则亡,有因必生果,有果必有其因,而缘起生的事物皆无有不变的自性,无自性而本来平等,无我性而原本清净。一个社会,仅仅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仍是远远不够的,就象一个人,只是腰缠万贯而缺少思想道德的修养仍会被世人认为病态一样。现代社会在注重发展物质的同时也应注重精神的升华。

信佛不是迷信。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信的,信仰佛教的人们也是被迷住了等等,产生了诸多不客观公正而颇似幼稚的看法,现在也是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持这种相当轻率的态度。在我看来,真正有智慧的人当中没有发现有人说佛教是迷信的,也许他们自己并不信仰佛教,但在他们的心目当中,佛教是很高深博大,只不过现在暂时还没有时间去进行深入研究或者自己还没有缘份加入到佛教信仰者的行列之中。

其次,我们对佛教应抱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对于真正希望探寻真理的人们,若是不想被错误的见解左右和支配,或者为了澄清对佛法的误解和怀疑,就要先知道佛教的来历,要知道佛是怎样出生的,佛教又是怎么创立的。否则,就容易

产生既没有任何道理也不符合历史真实的邪思倒见。世间上普通的人往往仅以自己的经验和见闻来判断一切事物,但这往往是不可靠的,我们的感觉和经验常常在欺骗自己。大家都知道,哲学是对人生、宇宙世界总的看法,涉及到精神与物质、自然与社会等各种现象而超越于各门具体学科,并对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总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佛教就应该是一种哲学。所以,我们对佛教应抱有正确的科学态度。

其实,科学家们得到的结论决不可能是完全的正确,只能说是针对于目前所能观察到的事物范围内的某些现象,他们作了某一个层次上的比较适合的解释,超出了这个层次和范围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也只能说是假设臆测。实际上,在我们这个人类社会上,科学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地多,比如说人类内心的痛苦和世间上的各种灾难,科学家也没有办法解除。比如在我们这个复杂的世界上,由于不同众生的种种业力而显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科学对于这方面的事例就是很难于解释的。而对于佛教中所说的人类精神或是心灵的奥妙,即使是对当今最著名的那些科学家来说,也是如堕云雾,难于明白其真相。

科学发展是人类心逐外缘,梦想在外境中找寻最大安乐的必然结果。在广阔浩瀚的宇宙世界中,各种形形色色的现象无穷无尽,科学未知的事物数也数不清。人要是没有了解安乐的本质、寻到安乐真正的源泉,那物质对人们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助益。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科学的物质文明之余,也就更加憧憬科学能够带给人类更加美好幸福安乐的生活。但是,这种与反观自心顺应因果缘起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必然会使人们的美好希望最后以幻灭而告终。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如佛陀对人所说的,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须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

最后,我想谈谈我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关于佛教与科学方面的道理有很多,但是要知道,其中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即是饶益一切的众生。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怀有一颗大慈大悲的心,这样的一颗心不管对什么样的人都是应该具足的。如果人与人之间、众生与众生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以大慈大悲而且心心相连,那么现在社会上的许多灾难和国际上的战争也就会风平浪静。自古以来历史上的各种**和战争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征服自己的心。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人们以嗔恨心为因,导致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使数千万的人失去了生命。因此我们人类的彼此关心爱护是非常重要。

当今大多数国家本来希望缔造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世界,但是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不相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造下了种种的恶业,比如制造核武器等,由此给整个人类都造成了很大的危险。我们要排除现在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就必须要依释迦牟尼佛的教言,以大慈大悲、五戒十善等这些佛法善巧智慧和慈悲精神来使人类积极向善,使未来的世界更加光明。

如果我们以佛法的教义来要求自己,则我们的身心将会更加健全和理智,对人类将会充满慈悲和同情,对社会也会更加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我们的家庭也就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也就是一个和平进步和健康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创造在佛法精神的指引下,也会同人类的幸福命运联系在一起而显得更为理性,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在慈悲和良知的保证下如理合法地进行,我们人类也会从彼此仇恨和罪恶战争中解救出来。

佛教的道理浩瀚而无垠、精深而博大,可以使我们年轻一代正确的认清自己,磨练自己。我自己对佛学认识也只是沧海一粟,只是明白个中道理,所以只能是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了。我喜欢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一种非常值得去深入思考的文化,我们应该将佛学中的教诲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修养和素质。我们自己要把往日的坏习惯、坏行为改过自新,以佛的教导为依归,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爱朋友、爱父母、爱子女,努力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自我完善伟大高尚的人格,人格的完善就是佛了。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的相关论文下一篇:预防教育腐败工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