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2024-05-06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通用8篇)

篇1: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以下简称局)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湖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鄂财行资发[2009]12号)、《湖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征收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鄂财行发(2009)1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局属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固定资产,是指由局属各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第四条 局计划财务科是全局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各单位固定资产实行综合管理。

第二章 固定资产配置

第五条 局属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当执行省财政厅规定的配置标准,根据财力可能,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

第六条 局属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在测算“一上”年度部门预算时,局属各单位根据拟配置固定资产的品目、数量,预算金额,编制《新增资产配置计划表》或《大型资产配置申请表》及详细说明报局审核;

(二)局根据各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初审、汇总资产购置计划,随同年度部门预算一并上报省水利厅审核。

(三)省财政厅根据省水利厅的审核意见,结合资产配置标准和各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审批,下达预算控制数和资产配置计划审核结果,各单位通过预算软件在预算控制数内填报《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表》,同部门预算一起报送省财政厅按法定程序批复后执行。

(四)局属各单位应按照省财政厅批准的资产购置预算依法组织实施,不得办理无预算的资产购置事项。

(五)单位资产购置在实施完政府采购后,应将新增资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局计划财务科。对于已验收完毕的新增资产,应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固定资产台账,确保账实相符,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三章 固定资产使用

第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使用行为,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定期对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账实不符的资产,要核实盘盈、盘亏和毁损的数量,查明造成盘亏或毁损的原因,按规定程序,报请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对于因保管人管理不当造成资产丢失或毁损的,应追究经济责任,由直接责任人赔偿。

第八条 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完成后,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登记,财务部门应根据资产的相关凭证或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严禁未经资产登记和财务入账而直接使用资产,确保资产实物与价值的统一。

第九条 各单位要实行固定资产领用交回制度,资产的领用应经主管领导的批准,资产管理人员及时登记,并定期检查资产使用情况,对单位配置较少的设备,使用完毕应监督领用固定资产的交回

情况,实现设备的共享公用,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利用。资产使用人员离职,所用资产也应按规定交回。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内部审计和考评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及资产管理进行审计,对资产保管、使用人员的资产使用绩效进行考核,对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的人员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一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大型维修的建设项目(工程),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必须在竣工后三个月内,在对所有财产和物资进行盘点、核实和清理,做到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后,按照规定的竣工验收依据和程序,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和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各单位不得利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 各单位出租、出借固定资产要办理报批手续,出租、出借固定资产所形成的收入应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按规定上缴省级财政专户或国库。

第四章 资产处置

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让、使用权转移或者核销产权等行为。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

第十五条 处置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审批权限,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十六条 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一、处置房屋建筑物、土地等资产,由单位提出申请,先由局审查核实后上报省水利厅审核,再报省财政厅按程序审批。

二、处置车辆、仪器、设备及其他资产等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原值在20万元以上的(含20万元),由局初审后上报水利厅审核,再报财政厅审批;2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含10万元),由省水利厅审批,报财政厅备案;1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的(含5万元),由局审批,报省水利厅,财政厅备案。

第十七条 资产处置程序

一、处置规定限额原值在10万元以上的(含10万元)固定资产,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单位申请。

(二)资产评估(鉴定)。对确需进行评估的资产,应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对确需进行鉴定的资产,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资产鉴定。

(三)逐级报送。由局计财科对各单位情况审核同意后,分类上报。

(四)省水利厅审核。省水利厅对各单位提交的申报处置材料进行审核后,分类批复; 原值在20万元以上的(含20万元),省水利厅提出审核意见,报省财政厅审批后,省水利厅分项批复各单位。

(五)公开交易。凡涉及产权变更的资产处置,必须按照《湖北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240号)的规定,到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以协议转让、电子竞价、拍卖、招投标等方式实施交易。

(六)变更登记。资产处置完毕后,各单位根据下达的批复文件,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办理产权过户和资产(电子)台账变更登记等手 4

续。

二、原值10万元以下资产处置,按管理权限,报局审批后按相应程序办理。

第十八条 资产处置事项申报时,资产处置单位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交有关资产处置材料。

一、资产处置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必须以正式文件报送,内容包括:

1、房屋及土地。应写明购建时间、地点、原值、占用面积、建筑面积和处置原因及证明材料等基本要素。并单独行文,单项申报。

2、车辆。应写明购置时间、原值、大修次数、使用年限、行驶里程和处置原因及证明材料等基本要素。

3、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应写明购置时间、原值、设计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维修次数和处置原因及证明材料等基本要素。凡申报未用或基本未用的设备处置时,应附纪检监察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和购入时单位负责人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意见。

4、申请处置原因必须恰当、合理、合法,并附相关佐证材料。

二、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能够证明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复印件、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车辆行车证、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等;

四、具有合法资质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五、非正常损失责任的认定及处理文件;

六、单位资产处置公示材料;

七、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的情况下处置固定资产的,须提供有权做出决定的机构批文;

八、单位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九、其他按要求需要提交的资料。

第十九条 处置收入的使用与管理

一、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报废报损固定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资产出售、出让收入、报废报损资产残值变价收入、报损资产赔偿收入、置换差价收入等。

二、各单位所取得的资产处置收入,在扣缴国家税金及允许列支的有关处置费用后,应于合同约定的缴款期限10个工作日内,由执收单位或购买人直接将款项汇缴“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财政专户”。

三、各单位资产处置收入,主要用于单位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 固定资产评估与清查

第二十条 各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固定资产进行评估:

(一)各单位取得的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固定资产;

(二)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固定资产;

(三)整体或者部分固定资产租赁给非固定单位;

(五)确定涉讼固定资产价值;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固定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清查:

(一)根据上级实际工作需要组织的资产清查;

(二)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三)固定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四)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溢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清查具体办法按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厅清产核资办法组织实施。

第六章 资产信息化管理与产权登记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将本单位管理的各类固定资产的信息(包括资产数量、结构、原值、现值、实物图片)等资料,在购入时,凭发票或上级集中采购固定资产调拨单,先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再交财务支付款项(无偿调拨资产不支付款项),根据固定资产卡片和原始凭证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保证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固定资产与财务账面一致。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申报办理产权登记,并取得由财政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局计财科负责解释。]

篇2: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和《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冀政〔2005〕32号 2005年4月18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和《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调整修订本部门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行政许可条件、程序和期限,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投资体制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第19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根据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制定《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以下简称《目录》,附后)。

《目录》所列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为同级政府的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核准管理工作。

第三条 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并报送发展改革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应依法进行核准,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条 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办法另行制定,其他各类企业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投资建设《目录》内核准项目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及编制

第五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向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凡按规定应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需提交申请报告一式5份,项目申请报告应由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应报省及以下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需提交申请报告一式3份,项目申请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

有关工程咨询机构要对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六条 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申报单位情况;

(二)拟建项目情况;

(三)拟建项目招标方案;

(四)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

(五)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

(六)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七)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第七条 项目申报单位在向发展改革部门报送申请报告时,需根据国 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附送以下文件:

(一)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八条 项目申报单位要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章 核准程序

第九条 省管企业投资建设应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可直接向省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其它企业投资建设应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送省发展改革部门。

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隶属单位投资建设应由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可直接向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并附上省发展改革部门的初审意见。

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投资建设应由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并附上省发展改革部门初审意见;其它企业投资建设应由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应经省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送国家发展改革部门。

需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时,应附上项目所在县(市)发展改革部门初审意见。

第十条 发展改革部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预审。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发展改革部门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申请报告预审意见书》,一次告知项目申报单位,要求项目申报单位澄清、补充相关情况和文件,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申请材料齐全的,发展改革部门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申请报告受理通知书》。

第十一条 发展改革部门在受理核准申请后,如有必要,应在4个工作日内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

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应在发展改革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承担责任。咨询机构在进行评估时,可要求项目申报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第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在进行核准审查时,如涉及其它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相关部门应在收到征求意见函(附项目申请报告)后7个工作日内,向发展改革部门提出书面审核意见。逾期没有反馈书面审核意见的,视为同意。

第十三条 对于可能会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在进行核准审查时应采取适当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第十四条 发展改革部门应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做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或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初审意见。由于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做出核准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及时书面通知项目申报单位,说明延期理由。

发展改革部门委托咨询评估、征求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评议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五条 对同意核准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证》及副本(见附件)。对不同意核准的项目,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不予核准决定书,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并抄送同级相关部门和下级发展改革部门。

第十六条 项目申报单位对发展改革部门的核准决定有异议的,可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四章 核准内容及效力

第十七条 发展改革部门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进行审查: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二)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四)地区布局合理;

(五)未影响我国经济安全;

(六)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了资源;

(七)生态环境、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八)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第十八条 项目申报单位凭《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证》(副本),依法办理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安全生产、统计登记、水资源、文物保护、设备进口和减免税确认等手续。

第十九条 《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证》及其副本由省发展改革部门统一印制,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实行年审制度。发展改革部门主要审查企业是否按照核准文件进行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理年审手续。没有经过发证机关年审或两年内没有开工建设的项目的核准文件自动失效。

第二十条 已经核准的项目,如需对项目核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项目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原项目核准机关报告。原项目核准机关应根据项目调整的具体情况,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要求重新办理核准手续。

第二十一条 对应报发展改革部门核准而未申报的项目,或者虽然申报但未经核准的项目,以及没有办理年审的项目,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质量监督、证券监管、外汇管理、安全生产监管、水资源管理、海关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有关要求,不得变相增加核准事项,不得拖延核准时限。

第二十三条 发展改革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项目核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咨询评估机构及其人员,在评估过程中违反职业道德、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应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十五条 项目申请单位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核准文件的,发展改革部门应依法撤销对该项目的核准。第二十六条 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银行监管、安全生产等部门,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管。对于应报政府核准而未申报的项目、虽然申报但未经核准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未按项目核准文件的要求进行建设的项目,以及没有经过原核准机关年审的项目,一经发现,相应的项目核准机关应立即责令其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和行政责任。

第六章 附

第二十七条 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信息管理制度,并对投资项目核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下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按照投资项目信息管理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投资项目核准的信息情况。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向同级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项目信息,加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监测,做好有关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发布工作,正确引导投资方向,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企业单位投资建设《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内的项目,按照本办法进行核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2656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不使用政府投资、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总投资在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备案工作。

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为同级政府的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备案管理工作。

建设、国土资源、环保、水利、城乡规划、消防、税务、海关、安全生产、金融、人防、地震、文物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备案申请

第四条 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后,按照备案分级管理权限的规定,到发展改革部门办理备案手续。目前采取局面备案方式,待条件具备后,可采取网上备案的方式。

第五条 项目申报单位在报送备案申请表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一式五份:

(一)填写完整的《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

(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三)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复印件;

(四)依法先行取得的有关许可文件;

(五)发展改革部门认为必要的其他说明材料。企业提供的文件材料必须真实、有效。

第三章 备案程序

第六条 项目备案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管理企业、省管企业投资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的生产性项目和3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的非生产性项目、其它企业投资估算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以上(含)以上的项目和需办理进口设备减免税确认的项目,由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管理;中央管理企业、省管企业投资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生产性项目和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非生产性项目、设区市管企业投资项目和其他企业投资估算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以下、3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的项目,由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管理;其余项目,由县(市)发 展改革部门负责管理。

省政府确定的扩权县(市)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管委会的备案管理权限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属应向省发展改革部门备案的中央管理企业、省管企业以外的投资项目,要由项目所在县(市)发展改革部门核实后上报。

第七条 发展改革部门对企业报送的《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及有关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项目申请单位;符合要求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准予备案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

对符合备案条件的投资项目,出具《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及副本;对不符合备案条件的投资项目不予备案,以书面形式通知申报企业,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 企业对发展改革部门做出的不予备案的决定和《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的实质性内容有异议的,可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四章 备案条件及效力

第九条 发展改革部门依据下列条件对项目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有关规定;

(二)是否符合国家和省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三)是否符合行业准入标准;

(四)是否属于政府核准或审批而不应实行备案的项目。

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资金来源、经济效益、配套条件等由企业自主决策和平衡,但应如实向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十条 《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及其副本是开展投资项目工作的依据。企业凭《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副本)办理用地、规划、建设、环保、水资源、安全生产、统计登记、消防、人防、税收减免等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 《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及其副本由省发展改革部门统一印制,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实行年审制度。发展改革部门主要审查企业是否按照原备案文件进行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理年审手续。没有经过发证机关年审的备案文件自动失效。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一)建设地点发生变更;

(二)主要建设内容发生变化;

(三)建设规模有较大变动;

(四)项目总投资变化幅度超过原备案数额30%以上;

(五)拟新征用地面积变化幅度超过原备案数额10%以上;

(六)变更建设方案可能对环境、安全生产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

第十三条 对应办理备案手续而未申报的项目,或者虽然申报但未经发展改革部门同意备案的项目以及没有办理年审的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办理规划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得批准用地,环保部门不得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水利部门不得办理取水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外 汇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外汇使用手续,海关不予办理设备进口手续,质量监督部门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其它相关部门不得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

对已撤消备案手续的项目,批准部门应在五个工作日内通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能及时撤消相应许可手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发展改革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有关要求,不得变相增加备案事项,不得拖延备案时限。

第十五条 发展改革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项目备案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项目申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发展改革部门可依法撤销对该项目的备案:

(一)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备案文件的;

(二)项目备案文件未经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年审的;

(三)连续两年没有开工建设的;

(四)项目发生重大变更而未重新办理备案手续的。

第十七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要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十八条 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管。对于应报政府备案而未申报并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以及未按项目备案文件的要求进 行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应立即责令其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

第十九条 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信息管理制度,并对投资项目备案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下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按照投资项目信息管理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投资项目备案的信息情况。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向同级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项目信息,加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监测,做好有关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发布工作,正确引导投资方向,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企业单位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总投资在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本办法实行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篇3: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办法》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和原则、管理体制、管理职责、审批程序、日常监管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一是确立了目标原则。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 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 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 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是理顺了管理体制。《办法》规定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 财政部、主管部门监管, 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三是明确了管理职责。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 财政部是负责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 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中央级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四是规范了配置程序。《办法》在配置环节规定了严格的控制原则和审批程序, 体现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办法》规定, 中央级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 应当从严控制, 合理配备。同时, 明确了中央级事业单位申请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报批程序。

五是严格了日常监管。《办法》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以及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 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规范和有效。《办法》要求, 中央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 遵循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等原则, 并进行可行性论证;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中央级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资产数量较多或价值较高的, 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进行公开处置。

六是完善了收入管理。中央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取得的收入, 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篇4:湖北省兽药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兽药的监督管理,保证兽药质量和动物用药安全有效。控制动物产品兽药残留。促进养殖业发展,维护人体健康。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兽药监督管理的领导。完善兽药质量监测体系,实行兽药储备制度。将兽药监督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兽药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设立兽药生产企业,应当达到《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并按照规定办理《兽药生产许可证》。

第六条兽药生产企业生产所使用的原料、辅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生产兽药的质量要求。

生产兽药产品应当具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申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记录保存至该批兽药的有效期满后1年。无有效期的,保存3年。

第八条已经注册的兽药,拟改变原批准事项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九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文号组织生产。不得接受委托或委托其他企业加工兽药。

第十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与所经营的兽药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与所经营兽药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

(三)与所经营兽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

(四)《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其他经营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人方可向市、县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符合前款条件的证明材料;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应该向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查合格的,发给兽药经营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凭兽药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兽药经营企业是否符合《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第十二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从依法取得兽药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兽药,并签订购销合同,合同应当设定质量保证条款。

未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及个人不得以技术服务、代购、代销等名义变相从事兽药经营活动。

兽药经营企业不得擅自变更经营地点,异地开展兽药产品经营活动。

兽药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建立购销记录,购销记录保存3年。

第十三条规模养殖场采购自用的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的。应当将采购的兽用生物制品的品种、数量、生产企业向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兽药经营企业经营兽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兽用药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兽用特殊药品的经营企业。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

第十五条兽药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用药记录,用药记录应当保存备查。记录内容包括兽药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批准文号、标签等。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

第十六条通过饲料途径用药。在饲料产品中添加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应当符合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规定。

饲料中含有饲料药物添加剂,应当在产品标签上注明“含有药物添加剂”并标明所含药物的化学名称、有效成分、含量、休药期及注意事项等。

第十七条屠宰企业不得采购、屠宰含有违禁药品或尚在用药期、休药期内的动物。

禁止销售含有违禁药品或尚在用药期、休药期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用于食品消费。

第十八条兽药使用单位和个人在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兽用药品时。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兽用特殊药品管理的规定,由执业兽医开具处方,并将处方保存备查。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兽药监督管理权,对兽药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实施监督检查。

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资料、样品。不得拒绝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训。

第二十条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兽药检验机构,负责全省兽药产品、药物饲料添加剂质量的监督检验和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

兽药监督检验结果和兽药残留检测结果由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

第二十一条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对有证据证明可能是假、劣兽药的,应当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并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日起7个T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需要检验的。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即解除行政强制措施。

未经行政强制措施决定机关或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在地方媒体发布兽药广告,应当向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作出是否核发兽药广告批准文号的决定。广告内容应当与兽药标签、说明书内容相一致,未经批准的,不得发布。

对责令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兽药,在暂停期间不得发布广告,已发布广告的必须立即停止。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经作出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兽药生产企业接受委托或委托其他企业加工兽药的。由省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兽药经营单位或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一)拒绝监督检查或质量抽检的;(二)无购销记录或记录不完整的;(三)未按国家规定执行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四)不按照兽药经营许可证核定的经营范围和地点经营的。

第二十六条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一)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记录不完整、不真实的;(二)未按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兽药的;(三)未按照国家有关特殊兽用药品管理的规定,擅自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第二十七条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谋取部门或者个人利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南其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水产养殖中的兽药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和监督管理以及水产养殖过程中违法用药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篇5: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局):

为加强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根据机构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原《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附件: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

二○○一年四月二○日

附件:

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根据机构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原《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修订。

第二条 行政事业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从其物质形态上包括:房屋、建筑物、有价的土地、各种专用设备、各类财产及财务净结余(经费结余、专项资金结余、有价证券)等。从其来源上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形成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按照国家政策用各类收费、收入和经营收益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界定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第三条 行政事业资产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所有权管理;保障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维护经营性资产权益、实行有偿使用、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第四条 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管理机构职责

第五条 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政府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部门。

省财政厅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各市行政事业资产基础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对省本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基础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全省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进行资产所有权的监督管理。包括:组织产权登记、所有权界定、查处流失、对行政事业资产产权变动、资产处置按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履行审核批复程序,办理资产划转;

(三)监督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收缴国有资产占用费等收益。

(四)监督各主管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向同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

第六条 各主管部门(指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行政主管部门,下同)对所归口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基础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管理办法;

(二)负责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分析等基础管理工作;

(三)负责规定权限范围内国有资产的调拨、转让及其他性质的资产变动处置的审核、审批;

(四)对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资产的流失问题负直接监督责任。

(五)负责向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有关工作。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

一、各单位的法人代表(主持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的直接责任人。

二、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主要职责:

(一)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建立本单位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责任落实。

(二)确保申报产权登记数据真实完整;保证本单位的国有资产账物相符,各类国有资产维护完善、使用合理,防止和杜绝资产管理使用中的浪费、损失、闲置、流失。

(三)按要求按期完成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年检申报、统计分析工作;

(四)及时办理资产的验收入帐,按规定办理资产的调拨、报废、报损等处置报批手续和具体处置工作;

(五)负责对本单位拟开办的经营项目论证,履行资产投入的申报手续,并对投入经营的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履行缴纳资产占用费等收益的义务;

(六)按时向主管机构和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履行其它的相关责任。

第三章 所有权监督管理中的主要工作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权利责任、组织资产的登记和年检、资产权益检管收缴、资产变动处置的审核办理等。

第九条产权登记。行政事业资产产权登记,是依法明确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确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法律行为。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发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是明确上述权责关系的法律凭证。

第十条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分级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

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不论其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式,都必须向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资产产权登记分为设立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撤销产权登记、年检登记。

新设立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正式成立后三十日内,向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行政事业单位因分立、合并、改制、撤销等机构变化、以及隶属关系变化引起的国有资产相应调整变化,应在机构变化后三十日内,向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变动产权登记或撤销产权登记手续。

行政事业资产实行检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清查核实年末资产存量及时调整财务帐表,准确如实申报资产存量数据,按照产权登记具体实施意见办理检查登记。

第十二条经营性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对将存量资产用于从事经营(盈利性)活动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经营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指:

(一)用资产作为初始投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兴办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作为注册资本对外投资、入股、合资、联营;

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兴办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附属营业单位;

(二)对外出租、出借;

(三)其他盈利性投资。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凡进行上述经营性投资,须由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报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对经审批同意进行经营的各类资产,要按照国务院[1991]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财政部门按照评估结果审核确认其投资价值总量,登记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国有资本金)。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经营性资产要加强监督管理,要落实具体监管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负责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十六条 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的国有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原则,由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国有资本金总额会同主管部门下达资本金保值增值指标;会同主管部门对单位的资产经营效益、收益分配、保增值指标完成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年征收5%的国有资产占用费。

收缴国有资产占用费收益,纳入同级财政管理,统一安排使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资产处置。资产处置是指资产的占有使用主体及占有使用方式、形态的变化和调整。包括无偿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行为。

第十八条 根据工作需要和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资产可由单位提出申请,必要时财政部门可根据需要直接提出意见,在行政事业单位间进行无偿调拨。在同一主管部门间的无偿调拨,由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批准,向财政部门备案。重要设施的调拨需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办理。

行政事业单位凡属对各类资产进行转让(有偿处置)需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并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进行评估后按确认的价值量办理。其他资产的处置(报损、报废)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会同各主管部门审批办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程序履行资产处置手续并按批准的资产处置意见,调整财务帐表,办理产权登记年检。

第四章 资产的报告制度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用的资产变动管理执行报告制度。每终结前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向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向同级财政部门按统一格式准确真实地反映资产存量的变化,总结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存在问题,作出工作报告和说明。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编制汇总报表及分析说明,向上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单位及工作人员,都有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依法维护其安全、完整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政府责令改正,并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其监管职责、对反映出的资产流失问题不查处、不采取管理措施的;

(二)在产权管理工作中,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办事,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三条 主管部门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建议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放松资产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按规定权限,擅自批准产权变动的;

(三)对所管理的资产造成损失、浪费和流失不报告、不采取措施的;

(四)对经营性资产监管失控造成权益流失、资产损失的。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资产的占有、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按管理权限,由上级机关或所在单位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不如实进行产权登记、填报资产报表、隐瞒真实情况造成资产流失的;

(三)擅自转让、处置资产的;

(四)弄虚作假,以各种名目侵占资产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五)对用于经营投资的资产,不认真进行监督管理,不维护投资者权益、造成损失的。

第二十五条 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造成资产大量流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党派和社会团体(包括驻外机构)。

第二十七条 各省辖市、县(市、区)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篇6: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投资体制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第19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根据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制定《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以下简称《目录》,附后)。《目录》所列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为同级政府的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核准管理工作。

第三条 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并报送发展改革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应依法进行核准,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条 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办法另行制定,其他各类企业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投资建设《目录》内核准项目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及编制

第五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向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凡按规定应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需提交申请报告一式5份,项目申请报告应由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应报省及以下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需提交申请报告一式3份,项目申请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

有关工程咨询机构要对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六条 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申报单位情况;

(二)拟建项目情况;

(三)拟建项目招标方案;

(四)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

(五)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

(六)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七)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第七条 项目申报单位在向发展改革部门报送申请报告时,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附送以下文件:

(一)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八条 项目申报单位要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章 核准程序

第九条 省管企业投资建设应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可直接向省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其他企业投资建设应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送省发展改革部门。

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隶属单位投资建设应由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可直接向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并附上省发展改革部门的初审意见。

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投资建设应由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并附上省发展改革部门初审意见;其他企业投资建设应由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应经省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送国家发展改革部门。

需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时,应附上项目所在县(市)发展改革部门初审意见。

第十条 发展改革部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发展改革部门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申请报告预审意见书》,一次告知项目申报单位,要求项目申报单位澄清、补充相关情况和文件,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申请材料齐全的,发展改革部门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申请报告受理通知书》。

第十一条 发展改革部门在受理核准申请后,如有必要,应在4个工作日内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

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应在发展改革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承担责任。咨询机构在进行评估时,可要求项目申报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第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在进行核准审查时,如涉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相关部门应在收到征求意见函(附项目申请报告)后7个工作日内,向发展改革部门提出书面审核意见。逾期没有反馈书面审核意见的,视为同意。

第十三条 对于可能会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在进行核准审查时应采取适当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第十四条 发展改革部门应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做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或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初审意见。由于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做出核准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及时书面通知项目申报单位,说明延期理由。

发展改革部门委托咨询评估、征求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评议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五条 对同意核准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证》及副本。对不同意核准的项目,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不予核准决定书,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并抄送同级相关部门和下级发展改革部门。

第十六条 项目申报单位对发展改革部门的核准决定有异议的,可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四章 核准内容及效力

第十七条 发展改革部门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进行审查: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二)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四)地区布局合理;

(五)未影响我国经济安全;

(六)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了资源;

(七)生态环境、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八)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第十八条 项目申报单位凭《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证》(副本),依法办理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安全生产、统计登记、水资源、文物保护、设备进口和减免税确认等手续。

第十九条《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证》及其副本由省发展改革部门统一印制,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实行年审制度。发展改革部门主要审查企业是否按照核准文件进行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理年审手续。没有经过发证机关年审或两年内没有开工建设的项目核准文件自动失效。

第二十条 已经核准的项目,如需对项目核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项目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原项目核准机关报告。原项目核准机关应根据项目调整的具体情况,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要求重新办理核准手续。

第二十一条 对应报发展改革部门核准而未申报的项目,或者虽然申报但未经核准的项目,以及没有办理年审的项目,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质量监督、证券监管、外汇管理、安全生产监管、水资源管理、海关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有关要求,不得变相增加核准事项,不得拖延核准时限。

篇7: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湖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根据《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信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固定资产购建包括办公用房(含附属建筑物)、营业用房的新建、扩建、改建、维修,抵债资产转自用、以物换物、交通工具的购置以及大宗物品的采购等。

本办法所指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办公器具、电子设备、办公用房、营业用房和交通工具的报废、出售、转让的处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辖区内农信社各级机构。 第四条 固定资产的购建必须坚持从严控制,兼顾发展,盈亏有别,量力而行,勤俭节约的原则。

第五条 固定资产的购建、处置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额度控制、跟踪检查的办法进行管理。

第六条 固定资产的购建、处置实行理事长(主任)负责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有关购建、处置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联社理事会或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第七条 固定资产的购建和处置主要由财会管理部门具体负责。

第二章 固定资产购建标准

第八条 各级农信社购建营业用房及其他用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按资产规模核定,具体标准为:

一、农信社及网点:农信社及其营业网点人均建筑面积(含库房)不得超过50㎡,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500㎡。

二、县级联社:县级联社办公楼(含营业部)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80㎡,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3000㎡。

三、市级联社:市级联社办公楼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00㎡,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2000㎡。

以上标准按下列原则掌握:

1、对盈利社适度从宽,对亏损社适度从严。

2、对营业用房适度从宽,对办公用房适度从严。

3、对武汉市等大中城市和县城关的营业部营业用房从宽掌握。

各级农信社及营业网点的库房、营业厅、计算机房的建设、改造标准应符合《农村信用社安全设施标准及管理办法》(银农发〔1997〕27号)、《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公安部发布GA38-92)、《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GB/T 16676-1996)规定。

第九条 交通工具(不含运钞车)购置标准:市级联社业务用车数量控制在5辆以内,价格控制在25万元/台以内;县级联社业务用车数量控制在3辆以内,价格控制在20万元/台以内;信用社原则上不配车,但根据资产规模及业务发展需要,用车数量控制在1辆以内,价格控制在15万元/台以内。

第三章 固定资产购建条件 

第十条 固定资产净值与在建工程之和占单位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比例不得超过50%。

第十一条 各级购建固定资产应根据建设单位的人员状况、所处地域、存贷规模、经营效益等确定是否符合购建条件,确定购建规模大小。

第十二条 各级农信社新建、扩建、改建、维修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新建、扩建、改建、维修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只能用于满足营业、办公需要。

二、由于业务发展,现有房屋设施不能满足本单位业务经营和管理需要,具体指现有办公使用面积人平不足10㎡,市区或城关农信社营业室使用面积不足80㎡,所辖网点营业室使用面积不足60㎡;乡镇农信社营业室使用面积不足50㎡,所辖网点营业室使用面积不足30㎡。

三、房屋购建申报额度不超过历年的累计折旧与累计盈利额之和。

第十三条 申报单位属于下列特殊条件之一者,可按程序申请购建房屋。

一、因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造成房屋毁损,无法使用或修复,影响正常经营的。

二、现有建筑经县级以上有关权威部门鉴定属危房,并已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经市级以上管理部门现场考查确认需要重建或维修的。

三、由于城镇规划,道路、桥梁建设等政策性因素,造成现有建筑拆除搬迁的。

四、经有关部门批准新建机构的。

五、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申请购建的。

第十四条 交通工具的购置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报单位必须是县级联社或市级联社,且业务用车数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二、单个信用社购车,其存款规模必须达到1亿元以上,贷款规模必须达到6000万元以上。

第四章 固定资产申报审核程序及权限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购建的申报程序:

申报单位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购建申请。

二、理事会决议。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购建理由、资金来源、近三年业务经营状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措施、附近三年资产负债表及财务损益表、上级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安防设施的购建还必须附有安保部门意见。

五、设计方案。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购建计划作为综合经营计划的组织部分,由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财会统计处负责编制。财会统计处根据农信社经营状况和业务发展需要,合理编制年度购建计划,报理事会审定后执行。未经省联社批准,农信社年度固定资产购建计划不得突破。

第十七条 各级联社应统筹安排好辖内农信社固定资产购建计划,计划申请报告应于当年度元月15日前上报省联社财会统计处,由财会统计处审核后报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逾期不报的,当年不予核定,作为下一年度计划(本办法中第十三条所列的特殊情况除外)。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购建申请审核程序:

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于收到申请材料的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资料退回原申请单位。

对符合条件的,市级联社应组织人员到申报单位查阅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现场考察,对照申报条件逐一核实,在审查核准权限内的,由市级联社予以审核;如超过审查核准权限的,由市级联社转报省联社审核。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购建审查核准权限:

一、金额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下同)的由县级联社理事会研究核准。

二、金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以下的由申报单位上报市级联社审批。

三、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由申报单位逐级上报省联社审批。

四、大宗物品批量购置15万元以下的由市级联社审批;15万元以上的逐级上报省联社审批。

五、车辆购置无论金额大小一律上报省联社审批。 第二十条 经审批的固定资产购建项目要坚持预决算制度,不准超支。施工期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追加预算的,必须按申报审批程序及权限报批,不得先斩后奏。

第五章 固定资产处置审核程序及权限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处置审批程序:

固定资产处置由使用部门或财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本单位财会部门审核并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按固定资产购建审查核准权限办理。

第二十二条 捐赠固定资产原值在5万元以下的,由市级联社审批;5万元以上的,由省联社审批。

第六章 检查与处罚

第二十三条 各级联社要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处罚。

第二十四条 凡符合有关制度规定购建的固定资产均应纳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财会部门要认真审核固定资产购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严禁用任何贷款、截留利润、列支成本、列支其他应收款等不正当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付款一律采取转账形式,严禁使用现金方式。

第二十五条 投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行公开招标制,经批准的投资项目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公开向社会招标、竞标,投标单位最低不少于3家,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标单位必须达到5家,且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公开招标实行亲属回避制。

第二十六条 各级收回农信社的抵债资产应及时处理变现,不得擅自自用。若转自用,必须视同购建新增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报批手续。

第二十七条 固定资产购建要实行预决算制度,固定资产购建结束后,要经过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结论,还要向社员大会报告。

第二十八条 凡核准的项目,经检查不符合申报条件、不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核、有先购后报、超审批金额购建等弄虚作假行为或有其他违反本规定条款的,一经发现,上级管理部门将对购建单位和核准单位的有关领导按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联社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上报省联社财会统计处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一律以本办法为准。

篇8: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记者从国家标准委获悉, 此前发布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办法》) 已于4月1日起实施。

据悉, 《办法》的发布是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有效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 促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办法》共54条, 对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其中第2条明确:创新基地是标准化试点示范的一种形式, 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 是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第3条是关于创新基地的分类:创新基地总体上分为区域和领域两大类。区域创新基地主要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领域创新基地主要服务国家重大产业政策的落实。

上一篇:关于亲情的350字作文下一篇:白色圣诞节派对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