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

2024-04-08

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精选6篇)

篇1: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考试教育网

尹蔚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公务员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在整体推进中重点突破,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党和国家事业齐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发展完善

干部人事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迫切要求在干部选拔上增加透明度、开放度和群众的参与程度,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很快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并强调,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还要制定各个行业提升干部和使用人才的新要求、新方法。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者授予。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从七届全国人大到十一届全国人大,都对推行、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这既表达了党和国家的意志,也反映了实际工作蓬勃发展的进程。

——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基本建立。经过10多年的研究、论证和试点,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到位”的思路,又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公务员制度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全面入轨运行。2005年4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务员法,这是我国50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在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后,公务员考核、考试录用、奖励、处分、调任、职务与级别、非领导职务设置、职务任免与升降、培训、申诉等配套法规相继出台。这些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制度体系,为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依据。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也制定了一些实施办法和细则,公务员管理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务员管理工作实现了由适应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跨越。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务员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实践中,始终围绕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克服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等重点问题,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普遍建立。在“进口”处,坚持“凡进必考”,到2007年底全国共考试录用公务员近110万人,为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了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在职务晋升上,破除“论资排辈”,实行竞争上岗,一大批优秀公务员脱颖而出。激励保障机制普遍推行。实行考核制度,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评价,改变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奖励制度的完善,激励公务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申诉控告等制度的实行,有效维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新陈代谢机制基本形成。退

人事考试教育网

休、辞职、辞退、交流等制度的建立,有效破解了“能进不能出”的难题,机关逐步告别了“铁饭碗”、“铁交椅”,实现了公务员的正常交替更新,增强了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监督制约机制发挥有效作用。行为规范、纪律、处分、轮岗、回避等制度的实行,强化了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规范了公务员的履职行为,促进了机关廉政建设。这些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持久的动力。

——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正在形成。作为治国理政主体的公务员队伍,其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的管理水平。在公务员制度建立、推行中,始终把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坚持理论武装,组织广大公务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公务员的理想信念,强化公务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增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持大规模培训和实践锻炼,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人员占总数的比例由1992年的30%,上升到2007年的86%;从知识结构上看,公务员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以及计算机等知识得到了补充;从能力结构上看,公务员的依法行政、公共服务、调查研究、沟通协调、应对突发事件、学习创新等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坚持培育弘扬公务员精神,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活动,公务员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潮兴起,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共评选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30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72个,人民群众看到了党政机关和公务员的新形象。

——充分发挥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推行,是改革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企、政事不分的大一统人事管理体制的突破口,奠定了干部分类管理的新格局,推动了分类管理的进程。公务员制度确立的管理机制、管理规则,为整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制度的大力推行,改变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用人模式,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导向示范作用,为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生机,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公务员制度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四个方面的宝贵经验

公务员制度的探索实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落实邓小平同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将科学的人事管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集思广益、集中各方面智慧的过程。实践深刻表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好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在建立和推行制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过程中,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公务员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务员录用、晋升,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体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考核体现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奖励弘扬正气、引领时

人事考试教育网

代风尚;处分体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培训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确保公务员管理的正确方向。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立足于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遵循公务员管理的一般规律,引进竞争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人才,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使党管干部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的任用原则与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有机结合,从而使公务员制度植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之中,具有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使制度建设取得实效。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一出发点和根本点。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改革的难点问题,重点抓好考试录用、辞职辞退、竞争上岗、轮岗、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效率和积极性。这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和呼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又支持了推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项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关键是看能否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实践中,我们不断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使公务员管理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始终把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作为重点,认真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积极探索竞争上岗、任职试用期、任前公示、聘用制、人民群众评议公务员工作等制度。实践充分证明,公务员管理领域取得的每项重大成就,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创新,实现公务员制度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自觉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完善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我们必须把完善公务员制度放在当今世界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中来审视,放在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总要求中来把握、来推进。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公务员法这个新的制度平台上继续探索、勇于改革创新,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

人事考试教育网

第一,继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快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建设进程,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体系。对工作急需、已有基础的法规,抓紧修改完善,争取早日出台;对问题比较复杂,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的,抓紧研究论证。加快推进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重点解决职位范围、职责,任职资格条件,职务系列,与工资等待遇挂钩办法等。启动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聘任制公务员三个管理办法的草拟工作。对公务员管理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及时规范,形成制度。争取再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

第二,严格执行制度,发挥制度的应有作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把公务员法的实施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法之必行。在实施公务员法的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要加强对公务员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组织对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要把是否违规进人,是否严格按标准、条件、程序和职数选配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工资福利保险制度等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鲜明、规范有力、监督有效的重要作用。

第三,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按照党的十七大“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竞争择优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凡进必考,完善党政机关从基层考录公务员的制度,形成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大力推进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制度,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为公务员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统筹解决选人用人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问题,在保证公平性、实现用人公平正义的同时,把人选准选好,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流动机制,定期对公务员进行交流,把基层党政机关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上一级机关,形成鼓励引导有志青年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导向,培养公务员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建立健全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完善辞职辞退、职务任期、交流回避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政,对公务员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树立公务员队伍良好形象,严肃查处公务员违反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勇于创新,增强公务员制度的活力。解决公务员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新制度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公务员管理实践证明正确的要坚持、要完善,对不正确的要摒弃、要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全局,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公务员管理领域的创新,要以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为依据,以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使公务员制度更加充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

要在公务员法和有关配套法规的基本精神下,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探索新做法,总结新经验,完善制度内容,对一些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积极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认真借鉴各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先进成果。要及时归纳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新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对带有方向性,还不具备普遍推广条件的,要循序渐进地扩大试点,在试点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凡是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制度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就大胆地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人事考试教育网

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公务员管理工作者肩负着重要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公务员制度建设新局面。

篇2: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于今年月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顺利通过并正式颁布,将于年月日开始实施。《公务员法》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

《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准确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全力推动《公务员法》在我市顺利贯彻实施。

××

一、充分认识《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自年月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已走过了近年的发展历程。十余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务员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和全国一样,在公务员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凡进必考制度已经确立。年以来,我市各级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名,为公务员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考核制度不断完善。年,我市在认真落实考核法规和文件的基础上,出台了《焦作市国家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目前,市、县、乡三级机关参加考核的公务员超过%,考核的奖优罚劣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竞争上岗制度逐步完善。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扩大选人视野,从年至年底,各级党政机关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公务员有余人。培训工作已经正常化。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等培训工作按计划进行,参训率不断提高;年以来,全市参加各类培训的公务员超过万人次,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已成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公务员制度法制化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已成必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充分总结了新的经验,吸收了新的改革成果,借鉴了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将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改革的新鲜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公务员管理的内容。《公务员法》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空白。《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带有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将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公务员法》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基础,总结吸收了十余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同时适应公务员管理、监督的新情况,对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制度有新的重要发展。《公务员法》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创新,进一步指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将会更加有利于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更加有利于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通过对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公务员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用法律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

二、准确把握《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

××《公务员法》共章条,在公务员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和主要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使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调整了公务员队伍的范围,明确了分类管理的方向,实行了职位聘任制度、职务与级别制度,总结吸收了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提升了公务员能力建设的水准。

××在基本内容上,《公务员法》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四个机制:一是新陈代谢机制。《公务员法》从公务员队伍的“进口”到“出口”都作出了规定。“进口”严格,“出口”畅通,做到能进能出。二是竞争择优机制。《公务员法》规定录用采取公开考试、严

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职务晋升有严格程序;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实行竞争上岗,部分职务可以在社会上公开选拔;对考核不称职的要降职;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个人、集体进行奖励等,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宗旨。三是权益保障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项权利以及申诉控告制度、聘用制公务员的人事争议制度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

险制度;明确了不得辞退公务员的种情形,显现了公务员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四是监督约束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项义务、条不得违反的纪律,规定了考核制度、惩戒制度、辞退制度、领导人员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等,作为对公务员严格监督的制度保障。

××

三、全力推动《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

××推动《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要按照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通知要求,集中时间、精力抓好学习宣传工作。

××在学习宣传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际,结合组织、人事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实际,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注意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在国家管理和公务员管理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只有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才能为正确实施《公务员法》打下扎实的基础。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多学一些,学深一些,带头作学习辅导报告,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充分发挥带动和促进作用。

××要注意发挥组织、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公务员的主管部门,要把《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先学一步,在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全面、熟练地掌握公务员管理的具体规定,并围绕如何抓好制度落实等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用理论指导实践,找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要注意抓好培训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培训方法,抓紧办好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培训班,在全体公务员中进行《公务员法》的普及和轮训。在抓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把《公务员法》培训作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等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深入开展下去。

××要注意做好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在全市创造一个学习、宣传、实施《公务员法》的良好环境,为《公务员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

篇3: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

1. 职位分类机制

职位分类机制在运行中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最低职位数的原则。职位分类的过程就是一个使政府能明细化、消除交叉重叠的职能, 使政府职能实现降低运转费用的效率追求过程, 因此, 职位分类必须设计交易费用最小的职位规模, 即让职位数保持在最小限度内。二是垂直科层原则。一方面, 有序的科层等级担负着信息传递、决策执行等职能, 而且具有分层自主、分工节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 各级科层依严格的统一服从保证决策贯彻的精确性、及时性以及紧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性, 因而具有指挥权威、协作谐和、整体高效的优点。职位分类是政府职能的详细分解, 是政府职能实行的进一步规范化的过程, 是政府职能的运营原理的精确化。因此, 职位分类的全过程, 都是垂直科层原理的自觉体现, 职位划分中形成的职系、职级、职等, 无疑是科层序列的新型形式。而职位等级的上下级关系, 职位说明书所描述的各职位对上级的服从关系, 则表明了职位整体的垂直统一特征。所以说, 垂直科层原则是现代行政管理与职位分类共同遵循的原则。

职位分类具有以下功能:一方面, 它为公务员管理的各环节提供客观依据。职位分类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非人格的“客观主义”特征, 它所界定的职位规范, 都是严格遵循“因事设人”的原则。它为考试录用提供择优取人、按职取仕的客观标准;公务员的考试、培训都要依职位需求而进行, 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工资福利、离职退休等, 也都要依据职位空缺、职位报酬、职位流动或变更来实行。另一方面, 它为公务员制度科学价值的实现提供规范化。职位分类不仅明确而简洁地界定每一个职位的权利与义务 (权、责、利的统一) , 而且使各职能部门的职位分类垂直科层原则有效率地执行着各自的政府职能;不仅能够削减责任不清、权责利分离、人事脱节等滋生官僚主义的诱因, 而且可以切断个人私利搭乘公共利益的“寻租”通道。

2. 竞争机制

其一, 为政府职位提供所需的合适职员, 确保公务员的素质, 竞争机制的运营过程所直接指向的目标是:为政府职位空缺遴选所需要的合适职员, 保证任职者基本素质能够满足职位的需求。

其二, 实现人才分流, 促进人才分流机制的形成。职位分类机制由于实现“因事设人”, 根据职位空缺取仕, 这就使职业分化造就的大批人才中一小部分人有资格或有可能进入竞争的行列。有利于各种人才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同时, 政府职能的资格要求, 不仅能够预先诱导志愿者成长取向, 而且通过竞争会进一步动员志愿者的专业训练。竞争机制在客观上起着分化人才流向, 调整布局的重要作用。

其三, 具有促进公平与效率的“扳机效应” (所谓扳机效应是指一个十分节省行为, 依事先制作的规则, 所引起的巨大效力) 。[1]101公平与效率已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双重判断标准, 那些已完成现代化和正处于现代化过程的社会, 越来越普遍地把公平与效率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人们常常用公平来评价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 用效率去度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 进而提出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的任务。[1]在公平与效率之间, 公平 (机会均等) 有利于动员人们潜力而实现效率最大化;效率则从实践的结果中提供了建立“公平”的合理尺度;两者的矛盾只有通过调整公平尺度, 并通过机会均等和增进效率才能缓和。因此, 公务员制度的竞争机制所贯彻的公平与效率对其他社会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

3. 激励机制

首先, 有助于公务员队伍建设, 政府的人事管理工作, 最重要的是政府对公务员的管理。但是, 中国传统的政府人事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机关尽快转变职能, 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 防止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腐败。这就要求政府机关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虽然, 政府对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但这种强制性也离不开激励。只有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 才能为政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其次,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管理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即各行政单位在完成预定的目标的基础上, 投入的劳动量 (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 与获得的劳动效果和社会效益的比率”。[2]

4. 监督机制

第一, 威慑效应。监督机制设定的否定性评价后果, 会以高昂的机会成本, 抑制各种行政违法动机, 防患于萌芽状态。这种机会成本会自觉诱导公务员行为进入激励相容的合理方向。

第二, 抑制和减少官僚主义, 防止和反对腐败。监督机制从威慑到实施惩罚, 都是对官僚主义、腐败行为的一种事前和事后的遏阻。威慑效用, 可以警戒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的放纵;实施惩罚则是对官僚主义的腐败和实际整治。只要监督机制运转健全, 它在抑制和减少官僚主义、防止和反对腐败中的功能就是直接而有效的。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 在录用上, 彻底面向社会

所谓“彻底”是指不应把招录公务员的范围仅限于某些狭窄的地域或部门, 而应面向全国各地域、各部门或行业。同时, 不能用职业或身份“等级” (干部、工人、农民等) 作为选拔的标准和限定的理由。而应把考卷及审查的“硬件”作为唯一评价尺度, 坚决废除身份取向。

2. 按职系实施统一考试

为了强化考试尺度的刚性, 必须用单一而严格的评价尺度量出职位所需的公务员。试点中的做法是由国家人事社会保障部出公共题, 试点单位自己出专业题, 但这样做会在全面实施时暴露出许多无法控制的水平差异, 就如同在全国分别实行“高考”的混乱一样。一种最为理想的选择是, 由国家人事社会保障部按职系统一组织考试。考试仍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公共课, 所有公务员统一进行, 另一部分是按职系所需专业课, 按职系统一考试, 只考专业基础知识。具体操作应留给岗前培训及任职实践去逐渐掌握。

3. 考试内容的科学化

笔试应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入手, 目的是测试应试者的知识结构和智商。至于职位所需的具体操作技艺, 不应是考试的重点。比较困难的是面试的设计将怎样近于客观、全面、公平、科学。试点实施表明, 面试的测试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从面试要素测量表看, “素质”项目具有不易掌握的潜在性, 仅仅通过一次面试, 是很难获取准确的判断的。今后在要素设计时, 应以“能力”和“专业”项为主, 进一步降低“素质”项的比例, 并尽量将要素细化。

4. 职务分类制度要符合我国国情

职位分类是人事行政中一项较新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它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 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的资格条件, 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然后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 形成规范性文件, 为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奖惩、工资待遇等各项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阿瑟·奥肯.公平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篇4: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

一、深入调研,制定简章

通过多渠道、多方面调研后,该厅草拟了遴选工作简章,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局审核后对外发布,努力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职位设置和遴选范围。根据编制、职位空缺情况和工作需要,面向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单位公开遴选7名主任科员及以下职务公务员。设置4个专业7个职位,遴选的范围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包括监狱、劳教单位的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和各市、县(市、区)、乡镇司法行政机关在职在编的公务员。

二是明确报考资格条件。专门设置了基本条件和专业条件,即:思想政治素质要好;年龄要求在35周岁以下,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放宽到38周岁以下;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必须具有所报考专业职位所要求的对口专业,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并具有学士学位。

三是明确方法步骤。遴选工作分五个步骤:首先,公布简章。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印发公开遴选公务员的简章,在广西人事考试网等网站发布公开遴选公务员简章。其次,报名和资格审查。采取个人自愿填写报名表的方式进行报名,并严格进行资格审查。第三,组织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第四,体检和考核。按考试综合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按职位1 ∶ 2的比例确定体检人选,体检合格者作为考核人选。第五,公示和调动。根据考试、体检、考核结果,择优确定遴选对象,并在本系统内公示后,办理调动手续。

二、精心组织,广泛发动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安排考试和面试。

一是广泛发动。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方便、快捷、覆盖人群较广的特点,在广西人事考试网等网站发布公告外,还将遴选简章印发到本系统一线单位。要求层层进行宣传发动,鼓励和支持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踊跃报名,接受组织的挑选。

二是认真审核。按要求对全部报考人员的资格进行认真审核。

三是组织考试。为确保应试者工作和考试“两不误”,研究把笔试、面试和体检三项工作安排在周末,整个工作做到了“三有”:一是有组织机构。成立遴选公务员考试领导小组,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各项工作。二是有纪律监督人员。厅纪委和驻厅监察室参与笔试、面试、体检工作的全过程,实行“无缝隙”监督,确保遴选工作的风清气正。三是有工作手册。编印了《2011年广西司法厅遴选公务员笔试、面试、体检工作手册》,发放到每一名工作人员手中。

三、全面考察,确定人选

为了全面考察入闱人员的综合表现,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公务员,采取“四项措施”组织进行。

一是组织跟班学习。组织进入考核的同志,在厅机关跟班学习一个半月。首先,分组定岗。将进入考核的同志分成若干小组。原则上按每个职位考生的成绩排名,按名次的单、双序号进行组合。安排到相关处室跟班学习。其次,确定指导老师。明确所在处室的处长担任跟班学习学员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学员学习和工作。第三,确定跟班学习课题。结合司法行政系统当前工作重点,由指导老师给每一名学员安排课题进行业务考察,学习结束要提交课题作业。第四,考核评定。跟班学习结束后,由指导老师根据考生在跟班学习期间的表现,对照考评标准进行评分,并作出综合评定。

二是组织专业测评。对涉及专业技术要求高职位的人员,专门聘请了相关专业专家对入闱考生进行专业测试,以确保录用人员的专业水平达到职位的要求。

三是组织实地考核。组成考核组到考生所在单位,采取查阅考生干部档案和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全面考核,核实考生身份是否符合报考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了解考生德、能、勤、绩、廉等情况。

篇5: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日前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要求,以构建国家层面教育公共管理服务体系为目标,出台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全面实行公开招聘,推进全员聘用制度改革,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适时下放人事工资审批权限,进一步激发直属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心工作服务的活力。

王立英指出,要以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机关直属单位干部队伍。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积极改进和完善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两推一述”等多种竞争性选拔方式,坚持和完善副司长和副司级教育参赞竞争上岗,大力推进处长跨司局竞争性选拔,开展面向教育系统公开选拔副处级干部试点。

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搭建干部成长的“立交桥”。积极推动机关内部、机关与直属系统之间的干部轮岗交流,选派机关司局级干部和优秀处级干部到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地方任职或双向挂职锻炼。

王立英强调,以抓住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直属高校、直属单位人事改革。按照直属高校和直属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统筹协调、分别有序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坚强有力的支撑服务体系。

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总体部署,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原则,统筹谋划、深入研究部机关和直属单位职能任务总体布局,推动直属事业单位的科学分类,科学确定各部门各单位的机构编制和领导干部职数,制定直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重点工作服务。

按照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加快推进直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印发直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出台直属高校编制核定办法、主要领导薪酬改革、职员队伍建设、实施绩效工资等配套文件,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篇6:人事制度改革

下一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继续坚持试点先行、加大聘用制度推行力度的同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为了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按照十四大的精神,人事部启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不断摸索路子、积累经验。2000年以后,随着聘用制的全面推行和公开招聘的正式开展,以及岗位管理的逐步实施,改革逐渐加速。

目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并将日益规范。

改革已触及深层次的矛盾

1995年的郑州会议拉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序幕。2000年,党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灵活、效率不高、存在实际上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等弊端,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同年,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改革进行了部署。2002年,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为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

近年来,人事部先后出台了关于试行聘用制度的政策解释、公开招聘暂行规定、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聘用合同范本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改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科研、卫生、高校、中小学、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配合行业体制改革,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都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稳步推进改革。截止到2006年9月底,全国已推行聘用制度的单位占事业单位总数的51%,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59%。通过改革,逐步改变了按照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淡化了身份,强化了岗位,转换了机制,增强了活力,调动

了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更加复杂,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

首先是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比如,进人方面尚存在进人不公开不透明、向事业单位乱塞人的问题;在管理上,聘用合同还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岗位管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出口政策不完善,出口不畅;人事监管方面也缺乏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

其次,事业单位人事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急需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加强规范,同时,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再次,改革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情况看,有的省、市聘用制度已经全面推开,一些地方已超过80%;有的还处在试点阶段。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不平衡,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地处偏远的事业单位和乡镇所属的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

最后,整体改革需要配套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需要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构编制、社会保障和财政体制等领域的改革相配套。

制度建设有步骤分阶段进行

事业单位层次不

一、类型多样、队伍庞大,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83.7万人,占事业单位总人数的66.4%,占全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2%,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7.3%。其人事制度改革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难想象。因此,下一步改革将在继续坚持试点先行、加大聘用制度推行力度的同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目前,人事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包括《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及十几个配套文件在内的制度规定,逐步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法规体系。

在人员进口上,实行公开招聘。人事部已经出台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规定》,对公开招聘的范围、条件、程序、权限、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改变目前事业单位进人不规范、不严格的状况,扩大选人视野,提高人员素质。

在人员管理上,推行岗位管理,包括规范岗位设置,实施竞聘上岗,完善考核奖惩,实行合同管理。

在人员出口上,完善退出机制。主要是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配套的、保证人员正常流动的解聘辞聘制度,在解决社会保障基础上畅通人员出口,形成正常的人员退出机制。

在人事监管上,在事业单位建立起人员总量、结构比例、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起宏观管理、政策监管和个案争议处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步骤、分阶段进行,通过先行试点、全面推开、深化完善等改革过程,逐步实现改革的目标。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充分依靠群众,单位的改革方案要广泛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使整个改革平稳推进。

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突破口

聘用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要求在人事管理方面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这些制度目标需要通过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来实现。这也是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明确规定。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须不断扩大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单位和人员的比例,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做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

积极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的办法,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有条件的单位可积极探索采用项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分阶段积极推进。

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聘用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员)、工勤人员都要实行岗位管理。

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科学设岗既是推行聘用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需要。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对制定岗位设置规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确定,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岗

位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因素,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将为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基础。

为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还在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岗位设置管理的行业指导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规范岗位设置管理,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开展岗位设置工作,从本单位工作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优化岗位梯次结构,使岗位管理成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

借鉴经验实现改革目标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要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的部署,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整体推进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并积极促进综合配套改革。改革重在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回顾几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有四条经验值得借鉴坚持:

第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减少人员,减轻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专业化公共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应不同于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公共服务的特点又决定了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应不同于企业。因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既要区别于党政机关,也要区别于企业,必须遵循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建立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第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我国的事业单位数量大,类型多,涉及的领域广。要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事业单位的特点,分类推进改革。要紧密配合行业体制改革,及时跟进人事制度改革,把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结合起来。

第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做到积极稳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体制机制的重要转变,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我们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稳妥,逐步深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群众承受程度的关系,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上一篇:幼儿陶艺课程宣传下一篇:以情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