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制度

2022-12-04

在充满活力和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要求。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法和行政处分条例作业

《公务员法》和《处分条例》作业题

一、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的时间是 2005年4月27日,自 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本法共 18 章,107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规定了公务员的9项义务, 8项权利。

3、《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在200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二、选择。

1、《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立法依据是(A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立法依据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分为( ACDE)

A、优秀B、良C、称职D、基本称职E、不称职

三、简答。

1、公务员的奖励分为哪几种?

公务员法将公务员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2、公务员的权利有几项?

答:(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申请辞职;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3、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处分种类包括哪几种?处分期分别是多长时间 答: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个月)、撤职(24个月)、开除(无期)。

24

第二篇:我国公务员制度与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比较

摘要

公务员制度,又称为“文官制度”,是指对各级事务官员或文职人员进行管理的制度,包括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退休等。①现代公务员制度起始于西方,是在西方政治体制之下产生的文官管理制度。它基本原则包括:职位分类、竞争性的考试录用、职位终身制、政治中立、法制管理等等,其中竞争性的考试录用、职位终身制和政治中立原则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原则。②它涵盖了公务员的选拔、管理、待遇、考核、退休各个方面,也涉及到了公务员的基本价值信念问题。

关键字:公务员 制度 问题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性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一个全能型的国家,国家与社会不分,政治与经济不分,政治强而经济弱,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政治性的社会。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经济才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社会才逐渐地与国家相分离,但是传统的政治因素并未完全消失,人们在思考社会事务时仍然不可能完全摆脱政治思维的影响。所以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政治思维影响极为深远,市场经济思维并不完全成熟的状况。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改革迅猛,政治改革缓慢的局面下,作为适应经济改革而做出的政治改革,就很容易出现制度建设和思维建设的不同步性。

(二)公务员制度的中国化原则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必须与我国的国情和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也就是说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必须有“中国化”的原则。上面我们已经讲过,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有着例如职位分类、竞争性的考试录用、职位终身制、政治中立、法制管理等等基本原则,我们在学习它们的优秀经验时也要选择性的借鉴过来。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治中立”。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组织路线,而西方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

2.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而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派脱钩”。我国公务员制度根据党的组织人事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坚持党对

人事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国家公务员是由各级常委及其组织部门负责考察,依法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免。西方文官制

度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3.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西方文官制度缺乏统一的,全面的用人标准。国家公务员在录用中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对思想政治方面要求严格。在晋升中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因此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特色。

4.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而西方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都要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公务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会等组织同政府谈判,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美国建国之后,长期实行政党“分肥制”,当时政府职位很少,都是政治任命。即由竞选取胜的总统,把政府职位作为对其竞选支持合作者的一种恩赐分配给他们,被称为“政治恩惠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一方面,由于官员的不断更换,使得各项工作缺乏连续性。造成行政上的低效率;另一方面.官员的腐败也难以防范。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律》,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根据该法设立文官委员会,建立了考试制度,排除了政治势力对公务员任命和解聘方面的干预,确立了功绩制原则,从而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此后,美国国会又陆续通过了许多公务员管理方面的法律,使美国的公务员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这些法律涉及绩效评估、职位分类、工资福利和培训等多个方面。其中,1978年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法》对美国的公务员制度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是美国公务员制度中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该法确定了政府人

事工作遵循的九条功绩原则,对人事管理、高级行政职位、功绩工资、公务员考核和处分程序做出重大改革。

从1993年到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进行了一场持续8年的“重塑政府”运动。其中包括被称为“重塑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雇用、职位分类、薪酬、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改革的目标主要有四条:一是由过程或程序导向转变为结果导向,政府各部门都以对职责及目标所做的贡献来评价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二是由集中管理转变为授权管理,给予各部门管理者必要的人事决定权,使扁平化组织有更多的自主管理的职权。三是由刚性规则管理转变为弹性管理,在简化规则的基础上.联邦政府行政机构及管理者在适用人事规则时具有适度的弹性或灵活性。四是由服从性管理转变为激励性管理,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杠杆,而不是依靠强制服从的控制工具,使被管理者实现工作目标。

进入21世纪后,美国联邦政府推行管理议题改革。努力通过弹性政策与实验工程,进一步推进公务员制度的现代化转型,走向一种以人力资本战略管理为特征的新型公务员制度。

美国公务员制度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改革探索,确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公开竞争、平等对待、确保高效、加强培训、政治中立等内容。

美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形成历史长,法规体系比较完善

美国的公务员制度体系大致由国会通过的公务员法、总统发布的公务员有关法令以及政府人事管理机构制定的具体规定和章程三层次构成。在威斯康星州,公务员管理主要执行州议会通过的法律、州长签署的条例以及人事部门制订的具体规定。值得一提的是州人事部门的规定非常详细、非常全面,而且每年都要修改,这个规定也是规范人事行为、处理人事申诉的主要依据。

2.贯彻以能力和业绩取向为本的功绩制原则

功绩制要求将官职向社会开放并建立公务员管理规范,它还放开了公务员发展道路,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在威斯康星州,公务员的招聘、录用、考评、奖惩等都要公开,公众了解、参与程度非常高。

3.政务官和事务官分途而治

两者产生方式分别为竞选和考试.工作方式分别为任期制与常任制:政务官与执政党共进退,事务官则采取功绩制,不受党派影响,具有独立性。以威斯康星州为例,公务员队伍比较稳定,但也有流动,每年约有8%的公务员离开或进入公务员队伍。

4.公务员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美国公务员既被政府赋予应有的权利,主要包括考试权、平等求职权等基本权利和政治权利、言论自由权、申诉权等;又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主要是正直清廉、政治中立、遵守纪律、对国家忠诚、财产申报等。权利和义务之间保持平衡,杜绝滥用权力。

在美国,公务员权利可以通过公务员工会来维护,天涯的网友很喜欢以国家主人自居认为公务员是奴仆,因此可以随意辱骂,但在美国,如果你没有正当理由以及完整证据就随意辱骂政府公务员,政府公务员可以直接起诉你。最典型的是,在美国如果警察让你停下接受检查时,如果你不配合的话,那么警察是可以开枪的!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交流部翻译:《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三篇:公务员制度改革-引咎辞职制度

公务员制度改革

――引咎辞职制度

byby lee

目前,关于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探讨在各大报刊杂志都有激烈的争论,其中,关于“引咎辞职制度”的讨论似乎尤其激烈。下面,我就以我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关于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方案的可行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在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以及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以此推动改革的全面深化。

引咎辞职制度就是为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制度。

一般来说,关于引咎辞职制度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引咎辞职包括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情形:不履行预防职责,致使本单位人员在其任期内连续或者多次出现严重职务违纪、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纵容、包庇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严重违纪违法活动,造成恶劣影响的;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干预或者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让权、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的。 引咎辞职的硬指标设定:

推出“引咎辞职”制度,无疑是顺乎民意、最大限度地遏制重大事故的良策。这在目前行政监督机制相对较薄弱和模糊的环境下,其初衷是好的,此制度的刚性特征也必能使一些领导干部能够重视。但是,正如一些政策执行不好会成为双刃剑一样,引咎辞职也存在一些尚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说,各地在推行这项制度时几乎都设置了“硬指标”,如曝光三次“一把手”引咎辞职。一旦触及“硬指标”的底线,便要辞职。按制定者透露的想法,这是因为“矫枉必须过正”,也是因为“硬指标往往有更强的操作性”。这就使一个矛盾凸显出来:官员辞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自身工作之“咎”,还是追究被曝光?

“咎”者,过失也。引咎辞职,应该是领导干部因为主观因素造成所管工作出现过失而主动辞去官职的自律行为。由此可见,官员该不该辞职,关键在于有没有过失,而不是被

媒体曝光或是会上批评。进一步探究,引咎辞职设置“硬指标”,还让人心生疑窦:媒体曝光两次以下可以官“照当不误”,其“运气”的色彩岂不太浓了一点?

政令畅通的前提是政策制度须合情合理。所以制定政策制度之时,贵在科学和理性,绝不能为一时的情绪所左右。如今百姓和媒体对频频出现的污染事故颇多怨言,这确实亟须我们在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上予以完善。但由此便要“矫枉过正”或单纯为了便于操作而划定“硬指标”,就谈不上是一种明智和科学的工作方式。因为过分地强调“硬指标”,有时反而会让我们成为“指标”的俘虏。

此类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也许会暂时性地迫使各级领导干部全力以赴地“狠抓”自己的责任范围工作。但要想使这种“狠抓”成为一种常态,还需要引咎辞职制度的更加理性、完善和合理,并需建立在引咎辞职制度基础上的一整套干部任免制度相配合。要清楚,引咎辞职制度仅仅是干部任免制度中的一个环节,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在尚不完备的情况下。

“引咎辞职”是对官员最大惩罚

有人认为过分夸大引咎辞职作用,有人为引咎辞职成为“护身符”而愤,同时,更多人呼吁愿“引咎辞职”制度早日问世。其实这都是不在官场人说的外行话。引咎辞职对于“引咎辞职者”是最大惩罚。

当年一位中央领导到一个乡镇访贫问苦,见乡镇干部抽的烟都是红塔山,问他们一天抽几盒。答不多,三盒。问收入多少,答三四百。这位中央领导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一天三盒是30块,一个月光烟钱是900块,这些乡镇干部还要吃饭、娱乐,还要养家糊口,真不知他们收入从何而来,而且,他们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已经半年没发工资了。

有的干部不是靠工资活的,谁要是关心他们能挣多少钱,那肯定是官场的门外汉,当官不是说挣钱,关键是花钱。这叫签字权,也叫在职消费。

当一个有签字权的“一把手”如果没有正常的约束的话,他可能糟掉多少钱?比如说,一个处级干部,首先有辆车,汽车的养护费和司机的开销,一年至少5万。他还要养几个秀才、嫡系、甚至女士等等,身边没有三五个最信得过的人,工作就无法开展。让他们干活,就得经常联络感情,现在联络感情的方式,只能是餐厅、桑拿、歌厅。按最清廉节俭的领导算,出去消费一次,只带司机、秘书,吃饭100元,桑拿,包两个房间,200元,如果再要其他服务,每人多加300-500元,这样消费一次,算少点1200元。一个星期消费一次,那么一个月,光陪部下吃饭就是4800元。领导还要抽烟、喝酒、打针吃药,还要养家糊口。按对等原则,领导自己至少也是这个数,也就是说一个处级领导一个月要有

一万块吃喝开销,一年少也是10万。最最重要的是,领导还要巴结上司,应付同僚,这些都需要人民币开道,这样一想到底多大开销,真是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引咎辞职”是对这些官员的最大惩罚,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地方的官员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死死护住自己的铁饭碗的原因了。

引咎辞职与“官德”建设

有句古语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表明中国老百姓同样希望不称职的官员能有引咎辞职的自觉性。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些明显不称职,甚至严重失职、渎职的官员非但不会主动请求辞职,反而“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极大地损害了官员在普通群众中的形象。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一个官员如果因为失职渎职或违法乱纪,已经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不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却脸不红心不跳始终赖在那里不走,这种行为无异于对民意的漠视,无异于对“官德”的侵蚀。在领导干部中推行引咎辞职制度,将证明官员有足够的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助于树立领导干部在群众中应有的威望。

“引咎辞职”应成“官场文化”

为什么应该提倡官员特别是高官主动“引咎辞职”?道理很简单。各级官员特别是高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权力大,责任重,理应恪尽职守,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对于他们,理应落实责任,务必落实责任,有过错就应该追究,有责任就应该承担。不这样做,就推行不了责任政治,建立不起责任政府。

如何让“引咎辞职”成为惯例?答案也很简单,就是用制度说话,讲硬约束。制度总是靠人执行的,难免会有一些官僚主义者、形式主义者、机会主义者,觉悟不是那么高,有了过失也不主动引咎辞职。对这些人,决不能让他占便宜。只要他确实该负责任,不主动引咎辞职的,应该责令其辞职,或依法给予撤职、罢免,对于触犯法律的,还应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从严治吏、从严治政才能落到实处。

"引咎辞职"的提法在各个领域都不是创新,然而,在中国现实环境下,引咎辞职在各个领域都难以施行。这不仅仅是官员们的专业素养问题,更是因为引咎辞职往往只停留在官员的施政报告和口头要求上,没有形成制度,难以对照量化。因此,要真正的实行“引咎辞职”制度,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第四篇:公务员考核制度

考核中的“德”是什么含义?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德”更好?

德的含义

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以下简称 《公务员法》)中,把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高度概括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德,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表

干部德的基本内涵,是建立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干部德的内涵的理解也因人因地而异,主要包括如下几种说法: 按照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实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纲要》中对于德的表述:“德,即干部的品行,主要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作风等方面的素质。领导干部的德,主要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品德,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政治纪律等。党性是领导干部政治品德的核心内容,是领导干部德的核心内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员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是领导干部党性的核心。二是职业道德,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敬业勤政,充分体现职业风范;另一方面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持在用权上的原则性、公正性和自律性。三是社会公德,主要看领导干部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守法遵规,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四是家庭美德,主要看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邻里等各方面的关系,在群众中是否有威望。”①

社会道德是一个大的道德系统,包括很多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表现,领导干部的德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包含于社会道德体系。 具体来说,社会道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表现为社会主义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准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新时期,结合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应当把这些内容具体化和规范化,使之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干部的德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社会道德的一般要求。

统文化以及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历史沿革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行政组织文化自成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性格塑造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为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历代统治者都十分看重“和”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为贵”的思想在社会关系上表现为人们之间互惠互利,重仁义,遇事先讲合情合理,再讲合法,理性成分明显小于感性成分。中国目前正在步入法制社会,公务员考核正在走入法制化的轨道。“和为贵”的思想渗透到公务员考核中,往往表现为表面没有争论和冲突,谁都不想得罪人,人情和人际关系成为确定考核等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思想往往使公务员考核流于形式,大家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些基层公务员不再以职位要求为工作准则,而是专心于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做个 “老好人”。因为人缘好,即使工作不突出,在考核中也很有可能被评为优秀等次。而具有创新精神,工作有魄力有干劲的公务员,如果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考核中很难被评为优秀,这种状况极大挫伤了公务员的工作热情。

我 国在改 革 开放和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 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由于各方面 种种复 杂 因素 的综合作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 的一些腐败现象 也有所滋生,如以权谋私、任人 唯亲、贪污受贿等 等。作为 国家公职人员 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 和公共资源的行为,严重地影 响 了政府和公务员 的形象。

应以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为基础,考评表设计时再细分为多项要素,如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组织纪律、业务水平、政策理论水平、开创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出勤率、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

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考核内容的侧重点应放在“德”和 “绩”上。首先作为地方的父母官,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应清正廉明,心系黎民百姓,树立为民造福的理想和信念,所以要首先考“德”。在注重考“德”的前提下考核政绩,因为领导干部在所管辖区域内拥有决策权,可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裁决行政事务,政绩是“领导干部在从政活动中做出的被社会被人民所承认并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劳动成果,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中的综合表现”。对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基层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应放在 “德”与“勤”的考核上。非领导职务的基层公务员在处理行政事务时,没有自主权,只能请示上级。他们多数是直接面对群众,因为他们的服务态度、敬业精神、品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基层政府在大众中的形象,因此“德”与“勤”的考核尤为重要。 拿考核工作来说,“好人主义”、“服从心理”、“一团和气”等思想都是有碍于考核客观公正进行的传统观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当中。改造传统行政组织文化,促进现代行政文化成长的措施包括: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培养基层公务员依法办事的理念和习惯;提倡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等。 逐步改变社会不良风气。社会不良风气对基层公务员的考核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要通过公民道德教育、党员权利教育、结合保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等形式,使基层公务员树立正义感和责任感,扫除社会上的歪风。要净化社会风气光靠改造行政机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全民的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风气对基层公务员考核工作的影响。 互惠主义”与“轮流坐庄”所谓“互惠”就是参与各方在某种机制中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利益。 在一般的生活交往中,“互惠主义”可能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这种“互惠”变成一种“制度的互惠”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危害之大常常超乎想象。[1]“制度的互惠”就是人们把这种生活交往中的“互惠”转移到工作中,并使之成为组织部分人员默认的一种行为准则。 这种“互惠”如果出现在公务员的考核中, 往往会诱使一些公务员为了通过考核,千方百计地与上级领导、同事搞好关系,对自身工作上的具体要求,则置之不理,这就会导致人们在“一些规章制度面前无法获得实质的平等, 只要有关系、有人情,什么事都可以通融、变更,规章制度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考核中无德无能之人照样可以获得好成绩。 损伤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公信力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以促进政府部门能够恪尽职守,依法行政,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但是如果公务员制度中的考核制度不能够被认真执行,仅仅是走走形式,这就会导致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也就很难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 在对公务员管理的过程中,如果用不公正的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依据,就不能够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如果用不客观的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评价的依据,就不能充分地显示公务员的能力。 同样,形式化的考核不仅不能对公务员起到警示与教育的作用,而且也不能帮助行政首长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管理制度上的各种漏洞,这样就不能帮助公务员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不能鼓励公务员之间相互比较与公平竞争。 如果考核被形式化,就会使公务员丧失对考核的信心,不仅公务员制度的权威性会受到损害,而且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政治疏离”与“政治冷漠”不同,尽管两个概念联系密切,但一般而言“政治疏离”比“政治冷漠”的消极程度更深。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 的治理目标, 并从制度层面进行了诸多改革以适应“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然而,众所周知,只有制度是不行的,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3],更是制度良好运行的灵魂[4],这就要求公民对政治生活保持积极、健康、稳定的态度,关心并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加强与政府等公共机构的互动。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群政治参与意识较弱,

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履行职责时避免精神萎靡、人浮于事的现象,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公务员的考核机制正是通过采用一套科学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公务员的素质和工作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奖优罚劣,优胜劣汰,从而保证公务员队伍持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注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标准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公正与尊重人权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坚持试点探索与总结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措施上注意细化德的内容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提升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区别运用考核方式,和干部发展相结合强化德的考核结果运用等措施。当然,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考核方案,建立科学全面的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继续推动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才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选好班子用好人又是重中之重。加强和改进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新时期“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体现,更是适应当前传统文化建设的需要,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十八大上再次提到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②

他的工作准则和信条。一般来说,它包含着诚信、责任、敬业、勤奋、合作、忠诚、节俭、感恩等内容。 2001 年 9 月,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了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的标准和规范。能否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更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体来说,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群众。要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努力脚踏实地地为群众谋福利。(2)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3)爱岗敬业。这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公认,才能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履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4)追求真理。必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自觉认识、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敢于抵制各种违反规律的形式主义。 一定程度上来讲,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职业道德的核心。

第五篇:公务员制度比较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征

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不仅直接推动了政府人事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而且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虽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其最初所建立的基本原则,至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政府适应现代民主政治和现代科学管理而建立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由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生有其相似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并且各国相互吸收、借鉴和效仿,因此,它们的公务员制度尽管在许多细微之处有区别,但在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却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些共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条原则上。

1. 分类管理的原则。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普遍实行分类管理原则。公务员的分类有两层不同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政务类公务员与业务类公务员的划分(亦即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分)。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英国的公务员一般是指政府中常务次官以下的业务类公务员;美国将联邦政府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称为联邦公务员,其中政务类公务员称为“政治任命官”,业务类公务员称为“职业文官”;日本则在国家公务员法中将公务员分为“特殊职”和“一般职”,前者是政务类公务员,后者是业务类公务员。但无论政务类官员是否属于法定的公务员范畴,其产生和管理办法都是与业务类公务员不同。两者或者各自独立适用不同的法律,或者在同一部法律中分别独立规定。公务员分类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在业务类公务员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制度是公务员管理科学化的基本依据,也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公务员分类制度。

2. 政治中立的原则。

所谓“政治中立”,是指政府中的业务类公务员一般在执行行政公务时,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政治中心的原则,是在对“政党分赃制”否定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既要坚持“多党轮流执政”,又要避免“政党分赃”的腐败现象,最好的办法也只能使实行“两官分途”和保持业务类公务员的“政治中立”。英国在公务员的内部纪律中规定,公务员“不得参加政党和担任政党机构的官员,或为政党从事政治活动”,“不得发表政治言论,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不得发表批评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意见”等。美国在文官制度法中规定:“文官在政治上必须采取中立态度,禁止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禁止进行金钱接受”,“文官必须忠实于政府,对现行政体和政治组织,不得产生怀疑”。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为政党和政治目的的谋求接受捐款及其他利益,或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这些行为”,“公务员不得作政党或政治团体的负责人、政治顾问或有同等作用的成员”。其他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也有类似的规定,但实际上完全做到“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

3. 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

这一项原则源于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思想文化基础,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该项原则体现在公务员制度的各个环节上,特别在公务员录用方面更加明显。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规定,“保证人人机会均等,经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只根据能力、知识、技能来决定录用和提升”;公务员招考前,不仅在各大新闻媒介上报到公务员报考事项,而且还专门设立“咨询中心”和“电话热线”,操作有关公务员报考事宜的服务。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规定,“一切官职都对考试成绩优秀者敞开大门”,“国民不分民族、信仰、性别、社会身份、家庭出身、政治见解和政治所属关系,在本法面前一律平等”;为方便报考国家公务员,日本政府人事院每年多次举行“考试说明会”,并及时发布考试公告。实行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体现各国在公务员制度中贯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平等”主要表

现在不能有“与生具有”的差别歧视,如家庭出身、性别、种族、政治信仰等。

4. 功绩制原则。

这项原则是关于公务员录用、提升或奖惩标准的重要原则。功绩制原则规定,必须按照公开考试成绩录用公务员,必须按照工作成绩提升公务员。功绩制原则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而不是年资高低、亲疏关系、党派关系、家庭背景等其他因素。只有在公务员制度中贯彻功绩制原则,才能促进公务员在本职工作上作出最优异的成绩,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和公正。德国公务员资历条例规定,“公务员的录用、任用、授职、提职、晋升,职能依据公务员的资格、胜任工作的能力和工作成绩来决定”,“工作成绩就是按照工作要求对公务员的劳动成果所做的评定”。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规定,“工作成绩良好者继续任职,工作成绩不好者必须改进,工作达不到标准者予以解职”。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任用,依照本法和人事院规则的规定,根据考试成绩、工作成绩或者其他能力的考核进行”,“政府机关首长必须对所属公务员的工作定期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采取适当措施”。

5. 权利保障原则。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都很重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利。公务员除享有一般公民的权力以外,还享有保障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权利,主要包括就职平等权、合理报酬权、职业培训权、带薪休假权、灾难补偿权、免受诽谤权、辞职权、申诉权等。为保障公务员的各项合法权利,各国一般都在公务员制度的有关法规中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设立专门的机构受理侵犯公务员权利的事宜,如英国设有“公务员上诉委员会”、美国设有“功绩制保护委员会”、日本设有“公平审查委员会”、法国设有“对等委员会”等。此外,许多西方国家还建立了公务员工会,充当公务员的利益代言人,就公务员的权益问题与政府谈判。如美国的联邦公务员,就有三家工会组织。西方国家通过这种权利保障制度,有效地防止了行政长官滥用职权处理公务员的行为,维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利。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既不是对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照搬,也不是对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公务员制度中某些科学方法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相比,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1. 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直接目的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科学化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说明了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目的所在:“为了实现对国家公务员的科学管理,保障国家公务员的优化、廉洁,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条例。”因此,建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革除以往干部人事制度的种种弊端,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这一点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初衷有根本的不同。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起源来看,公务员制度是西方国家多党制下的直接产物。多党轮流执政的结果,造成政府所有工作人员“与政党共进退”,使政府行政工作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独立于党派之争的稳定的业务类公务员队伍。因此,西方国家建立公务员制度是出于“保证政权稳定”这样一个根本原因,只是随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才逐步注入了科学化管理的因素。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不存在这种因“多党执政”所造成的“政权不稳”的背景。因此,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相比,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直接目的是建立科学化的人事管理制度。

2.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历来坚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做,一方面是由我国政党制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条例规定,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一条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并不等于党对国家公务员的具体管理,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即公

务员除依照国家法律执行公务以外,还必须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务员中的共产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即在公务员管理上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和其他重要干部由各级党委管理,他们的任免由党委组织部门考察和推荐,依法由各级人大或政府决定。而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强调“政治中立”,业务类公务员不得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政务类公务员与业务类公务员不得相互转任,这是由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多党制所决定。

3. 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在中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建立一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相适应的,精干、高效、廉洁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因此,我国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录用和任用上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条例中规定,对新进国家行政机关的单人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录用,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并把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重要条件;在职务晋升上,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注重公务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表现和工作实绩;在考核方面,强调对公务员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而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有的强调所谓“专才”,有的强调所谓“通才”,都把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标准。

4. 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强调公务员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有“公仆”意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因此,条例规定,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公正廉洁,克己奉公;不得贪污受贿,谋取私利;不得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我国公务员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专门利益,也不容许公务员搞特权,这是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决定的。而西方国家公务员则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有自己的代表、自己的组织,为他们自己的利益服务。例如,许多西方国家成立公务员工会,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经常同政府进行谈判,政府一般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调节工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5.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不实行“两官分途”的做法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普遍实行“政治中立”和“两官分途”的原则,这是由西方国家多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共产党是我国惟一的执政党,因此,我国公务员制度,不实行“两官分途”的做法,即没有实行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之间的明确划分,而是要求所有的公务员在政治上均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中,政府组成人员和非政府组成人员在产生方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身份都是国家公务员,他们之间根据需要可以互相转任。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这一特点,还体现了我国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不仅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公务员之间可以通过转任、岗位轮换等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而且与党的机关、群众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办法互相交流。

西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

1. 西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的功能作用

西方政府比较明确的社会保障职能产于19世纪末,发展于本世纪,特别是战后,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与完善,其职能不仅内容涵盖广,而且功能作用十分突出。

(1) 促进社会安定。

西方各国通过社会保障的实施,不仅使无收入者获得基本生活条件,也使低收入者的生活得以改善,从而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发挥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法国政府规定,失业者的失业救济金一般为其原工资额的57.4%—75%;英国政府1993年规定,对低收入的个人提供每周95英镑的低收入补贴。

(2) 保障劳动力再生产。

西方各国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均与促进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在确保低收入或无收入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对他们实施有关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为他们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劳动竞争能力、重新就业创造条件。

(3) 保障社会经济稳定运行。

社会保障开支属于消费性支出,在经济萎缩时期,西方政府可通过增加此项支出,加大市场的有效需求量,带动经济的回升和生产的发展。同时,社会保障的实行与发展,将会带动相关行业和机构的发展,从而增大就业的需求量,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

(4) 促进社会相对公平。

西方政府通过资金的筹集和给付,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市场竞争中的弱者、失业者和贫困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而促进了社会的相对公平。

2. 西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的内容与模式

(1) 西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内容

当代西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内容的划分不尽相同。其中瑞典分为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失业津贴与救济、残疾社会救助、免费教育与家庭福利、住房补贴、职业培训6项。日本分为社会保险、国家救助、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和义务教育4项。美国分为社会保险、住房补贴、退伍军人补贴、其他社会福利4部分。英国分为社会保险、国民保健服务、社会福利、个人生活的社会照顾4项。德国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抚恤、社会救济3部分。

概括起来,西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3种职能要素组成。社会救助是职能中最基础的要素,它主要是对生活无来源的公民、遭受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幸而使生活失去来源的家庭与个人、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以下的家庭与个人履行基本的救助。社会保险是职能中最主要的要素,在职能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它主要是对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处于非自愿失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社会福利是职能中最高层次的要素。它主要不是为了解决社会成员的生活困难,而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向全社会成员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补贴。

(2) 西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模式

A. 瑞典等北欧国家及英国的普遍保障模式。

这是建立在公民普遍权利之上的模式,是一种普遍均等式的保障。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享受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甚至包括居住在当地的外国人),具有普遍性;二是社会成员交纳和接受的保险金额之间不存在对应的关系,具有统一性。

B. 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的市场保障模式。

这些国家的政府仅对特定的对象,主要是生活贫困者,提供社会保障。而其余社会成员则通过市场途径,谋求个人保障。社会救济式的公共补贴,是这些国家政府所采用的主要保障措施。

C. 日本、德国的收入关联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建立在不同职业基础上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主体,由一系列行业和地区组织分开管理的基金组成,强调个人工作业绩、突出贡献与享受相联系的原则。这种模式的共济性质较弱。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述3种模式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事实上西方各国中并不存在某种纯粹的模式,而只是各自侧重点的不同。从当代发展的趋势看,市场保障与收入关联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将会得到广泛的重视。

3. 当代西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的改革

西方各国不论采取何种社会保障模式,从70年代起,都呈现出高福利的发展势头,普遍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费用日趋膨胀;社会保障范围过宽,政府财政负担有

增无减;人口老龄化加快,形成庞大的受养人口;失业人口不断上升;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下降;社会福利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大增,造成人员和资金的浪费等。德国政府社会福利开支1949年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7%,1995年上升到1/3,开支总额达1万亿马克;法国政府1994年社会保障开支高达2.21万亿法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1995年仅普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开支就达1.2万亿法郎。有关资料显示,1960—1990年间,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政府的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8.1%上升到43.8%,而政府开支迅速增长的主要项目就是社会保障。为此西方各国从80年代起,对社会保障职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调整于改革,如降低保险金给付水平,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财务结构,完善社会保障财务机制等。进入90年代,西方各国试图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对社会保障的目的和手段进行3各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1) 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目的是在政府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基础上,突出强制性企业补充保险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计划的作用,强调和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自我积累和自我保障意识。

(2) 实行社会保障财务机制的彻底变革。

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现收现支财务机制,使其向部分基金制和全面基金制转变,以最终实现基金制的财务机制。

(3) 强化企业和个人的保险计划。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保险和个人保险是提供社会保障的重要经济力量。因此,在强调政府基础性保障作用的同时,要不断强化企业补充保险计划和私人保险计划这两个层次的功能作用。

比较行政学复习的问题:

1、 中、美、日国家政府行政职能设置的差异

2、 中国行政改革经历的阶段及各阶段提出的主要策略

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业依据及政策的比较

4、 我国国有企业现状

5、 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比较、不足及改进

6、 中西方公务员基本特征比较

7、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不足及改进(可参见《公务员制度》)

8、 结合各国经验谈我国行政权力限制滥用现象的限制(例如:香港高薪养廉在中国是否可

行及原因)、我们国家行政监督的现状及改进

9、 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与一般地方政府拥有职权差异比较(可参见《地方政府学》)

10、中西绩效考评的比较(例:比较中国传统人事制度与美国功绩制)

11、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论述如何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上一篇:感悟自己就是感悟人生下一篇:关心班级热爱集体免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