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

2024-05-14

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精选5篇)

篇1: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

xxxx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由本局立案调查的你单位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公司注册资本、经营期限变更登记一案,已经本局调查终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现将本局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处罚内容告知如下:

现查明,06月27日,你单位依法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经营期限:月27日至20XX年07月28日。当事人股东:蒋万彬、顾晓东;出资情况:蒋万彬出资25万元人民币、占比50%,顾晓东出资25万元人民币、占比50%。20XX年3月3日,你单位在没有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况下,伪造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股东)确认函、股东顾晓东的身份证等材料,并在上述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股东)确认函上伪造股东顾晓东的签名。你单位将上述虚假材料提交给公司登记机关骗取公司注册资本、经营期限变更登记。你单位变更后的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出资情况:蒋万彬出资175万元人民币、占比87.5%,顾晓东出资25万元人民币、占比12.5%;经营期限:长期。

你单位的上述行为有以下相关证据予以证明:

1、案件来源登记表1份,南公(南)移字[20xx]2号xx市公安局xx分局移送案件通知书1份及相关人员询问笔录、变更登记通知书、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股东)确认函、股东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各1份,证明本案来源及你单位涉嫌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虚假材料的相关情况;

2、你单位股东顾晓东、法定代表人蒋万彬的询问笔录各1份,笔录中股东顾晓东、法定代表人蒋万彬均对你单位提交伪造签名的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确认函、伪造股东顾晓东身份证等材料取得注册资本、经营期限变更登记情况进行陈述,证明你单位提交虚假材料骗取注册资本、经营期限变更登记的违法事实;

3、你单位在公司登记机关的相关开业登记材料、变更登记通知书、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股东)确认函、股东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共42页,证明你单位向登记机关提交开业登记材料及变更登记虚假材料相关情况;

4、你单位的股东顾晓东向本局提供的你单位设立登记相关材料,证明顾晓东股东身份及企业设立情况;

以上证据反映的情况与你单位相关股东的陈述吻合,复印件均由提供人与原件核对无误并签字或盖章认可。

以上证据已形成证据链,足以证明你单位提交虚假材料骗取注册资本、经营期限变更登记的违法行为。

本局认为:公司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第六十五条规定“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本案中,你单位在没有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形下,伪造《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股东)确认函》;伪造顾晓东的身份证,身份证上除顾晓东姓名、性别、民族等信息一致,出生日期、住址、公民身份证号码、身份证照片等信息均与顾晓东的身份证信息不一致;《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股东)确认函》上顾晓东的签名也是伪造的。你单位将上述虚假材料提交给公司登记机关进行注册资本、经营期限变更登记。变更后股东蒋万彬由原出资25万元人民币,占比50%,变更为出资175万元人民币、占比87.5%,原股东顾晓东出资25万元人民币、占比50%,变更后出资仍为25万元人民币,占比却从原50%变更为12.5%,你单位的行为侵占了股东顾晓东的合法权益。经营期限变更为长期,与你单位成立时经全体股东签字确认的《公司章程》中规定的经营期限不一致。你单位的行为,损害了相关股东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也破坏了公司登记管理制度,理应承担法律责任。

你单位的上述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规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的规定,并根据你单位违法行为的情节及危害后果,本局拟责令你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作如下处罚:撤销20XX年3月4日你单位注册资本、经营期限变更登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上述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你(单位)有陈述、申辩和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如果有陈述、申辩意见,你(单位)应当在收到本通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本局提出;如果要求举行听证,可以在本告知书的送达回证上提出举行听证的要求,也可以自接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提出举行听证的要求。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此权利。

联系人:XX 联系电话:0xx0-8xx21092

xx市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xx年12月4日

篇2: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

你单位于20xx年6月擅自占用xx镇xx村集体土地26.6亩建市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从你单位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证据看,你单位的违法行为属于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的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和《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六十六条(非法占用土地,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处以罚款的,按下列标准执行:基本农田每平方米20元以上30元以下;其他耕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20元以下;其他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规定,我局拟责令你单位xx日内退还非法占用的17733.33平方米土地并拟对你单位作出如下行政处罚:

1.限xx日内拆除在非法占用的17733.3平方米土地上新建的钢架结构一层17500平方米及钢架棚下二层砖混结构8400平方米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2.对非法占用的993.33平方米基本农田处以每平方米30元处罚,占用的17260平方米耕地处以每平方米20元处罚,占用的480平方米其他土地处以10元处罚,罚款共计:359799.9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和《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如你,对我局上述认定的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及处罚内容等持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本告知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我局提出书面陈述或者申辩意见,或者到xx县人民政府法制局进行陈述和申辩。逾期不提出视为放弃陈述和申辩权利。

xx县国土资源局

联系人:孟xx

电话:0xx1-6xx60055

地址:xx大道368号

篇3: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程序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行政处罚案件分为简易程序案件、一般程序案件和听证程序案件。对于简易程序案件行政机关一般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其告知环节是很容易确定的, 就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作出当场处罚决定前当场告知。而对于一般程序案件和听证程序案件其告知程序应在哪一个环节作出呢?根据规定, 行政机关的调查机构对行政案件进行调查后, 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 应及时提出处罚建议, 制作《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并送达当事人, 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建议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要求听证的权利。显然, 根据上述规定, 告知应在调查机构取证后完成, 即行政机关对行政案件调查取证结束后, 先行告知。换言之, 告知机构为调查部门。但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1. 如果调查机构对案件已调查终结, 其作出的定性和提出的处罚建议经审理机构审理并完全采纳的, 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由调查机构履行告知程序是完全合法合理的, 此种情况即:告知在先, 审理在后。

2. 如果调查机构对案件已调查终结, 其作出的定性和提出的处罚建议经审理机构审理未完全采纳的, 即审理机构改变了调查机构已告知当事人的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或虽未改变调查机构已告知当事人的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但加重了处罚的, 则应由审理机构再次履行一次告知程序, 此种情况即:审理在先, 告知在后。这种再由审理机构履行一次的告知程序, 我们称之为行政处罚决定“二次告知”。

3. 如果调查机构对案件已调查终结, 其作出的定性经审理机构审理完全采纳, 但其提出的处罚建议审理机构未予采纳, 审理机构减轻了处罚的, 或审理机构已履行了二次告知义务, 经陈述申辩后, 审理机构拟减轻处罚的, 是否应履行告知程序?我们认为, 若正式处罚决定在处罚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上没有变化, 而对违法行为作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由于有利于当事人的利益, 则无需再次履行告知义务。

二、关于事先告知对象

《行政处罚法》规定,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对象是当事人。但该法对“当事人”没有明确规定是指何人, 从立法者的本意来看, 这里的“当事人”应当是指行政机关认为有违法行为, 将给予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该法还规定,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 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 这里的当事人指的就是受到行政处罚的人。那么, 是否包括利害关系人呢?所谓“有利害关系”, 是指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利害关系人负有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行政处罚可能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人, 一般是受违法行为侵害的人, 他与违法行为人同时与行政机关发生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 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受到当事人的侵害是行政机关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 根据过罚相当原则, 利害关系人的损害大小是行政机关决定对当事人是否给予处罚和给予何种处罚的依据,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处罚也是对受害者权益的保护,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 如果应当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而没有给予处罚或给予过轻的处罚, 也就意味着对受害者合法权益没有保护或没有给予充分保护。《行政诉讼法》笫2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笫12规定, 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可见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 利害关系人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参与行政诉讼, 享有救济权, 因此为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减少行政诉讼、提高行政效率, 应明确规定利害关系人享有被告知权。

三、关于事先告知内容

1. 事先告知的一般内容。

《行政处罚法》规定,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应当告知当事人以下内容:一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即行政机关通过调查、检查发现的关于被处罚人实施的应受处罚的行为的发生时间、地点、状况、性质以及证明上述事实的相应的证据等。二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主要包括被处罚人的行为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条款, 及其对我国行政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侵害。三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即依据什么样的法律规范来对相对人作出处罚。实践中应当注意的是, 引用具体的法律条文要准确、具体。法律、法规、规章要写明全称。相应法条如有若干款、项, 应写明具体的款、项。不能笼统地称某某法, 或者某某条。四是行政处罚决定的具体内容。即处罚的种类以及具体的幅度。《行政处罚法》在“事实、理由及依据”前, 用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定语。显然“事实、理由及依据”是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拘束的。既然已经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则当然要告知被处罚人处罚决定的内容, 也只有这样才使当事人行使陈述、申辩等权利具有真正意义。五是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总之, 告知的内容必须具体、全面, 包括与被告知者利益有关的充分信息。

2. 关于行政处罚决定因复议或诉讼被撤销后, 重新作出同样内容的行政处罚是否需要重新告知问题。

实践中, 一些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被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撤销或者确认违法或者无效, 需要重新作出行政处罚, 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内容与原处罚决定完全一致, 是否需重新告知?我们认为应当重新告知。理由是: (1) 若原处罚因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而被撤销, 本来就属于应当重新告知的范畴; (2) 若原处罚因违反法定程序而被撤销, 则应当重新履行法定程序, 当然也包括告知程序; (3) 若原处罚因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答复, 并提交相应的依据而被撤销, 则仍应履行告知的程序。因为, 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相应的证据和依据, 即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因此, 重新处罚时的证据、依据应视为新的证据、依据。撤销了行政处罚决定, 整个行政处罚程序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因而重新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即使作出与原处罚内容完全相同的处罚, 也应重新履行告知义务。

四、关于事先告知的方式

1. 关于口头告知与书面告知。

《行政处罚法》对行政机关以口头还是书面形式履行告知义务未作具体规定, 实践中对此存在争议, 一些规章也有不同规定。我们认为, 法律虽然没有否定口头告知方式的应用, 但是鉴于告知程序的法定性、前置性以及不可逾越性, 告知原则上应以书面形式进行。考虑到行政执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 对简易程序中执法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方式可以从简, 即口头告知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 但须以适当方式在处罚决定书中表明已履行告知义务。同时, 一般程序中也可以口头方式履行告知义务, 但应记入笔录, 并由当事人签字认可。否则应视为未履行告知义务。

2. 关于格式化告知文书与告知笔录。

行政实践中, 大多数行政机关在履行告知义务时, 不制作告知笔录, 而是将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及当事人的权利事先印制成格式化文书, 让当事人签名, 或同时填写“听明白了”或者“没有意见”, 对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不注重记载。我们认为, 这种做法剥夺了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是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的。一是格式化的告知文书内容不全面。纵观各个部门的行政处罚告知文书, 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告知的内容非常简单, 特别是只告知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并可要求听证。”简直就是为了告知而告之, 给人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二是格式化告知文书不便于当事人行使陈述、申辩等权利;三是使用格式化告知文书彰显执法的程序性, 容易在行政机关与当事人之间产生对立。自然, 不少相对人在阅读告知文书后, 就拒绝签名。因而, 从讲究执法艺术角度, 使用告知笔录更能体现行政执法的人性化。行政处罚告知的目的是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 进而对调查的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进行核实, 以便达到客观公正的执法目的。即使当事人对案件处理不进行申辩, 同意行政机关的处罚意见, 也要给当事人一个陈述的机会, 并将陈述的内容如实记录。

3. 关于当场告知。

当场告知, 是指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当场将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 并要求当事人当场陈述和申辩, 并当场制作笔录, 由当事人签字, 作为行政机关履行告知义务和听取当事人申辩的证据。《行政处罚法》对当场告知未作规定。我们认为, 当场告知的做法显然对法律关于告知义务和申辩权的规定采取的是敷衍应付的态度, 与法律的精神是不符的。第一, 在一般程序中, 执法人员当场告知当事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不一定是行政机关内部负责审核行政处罚的机构所认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如果行政处罚的主要理由和依据不是执法人员在现场告知当事人的理由和依据, 告知义务将流于形式, 当事人的申辩也将失去意义;第二, 要求当事人当场陈述和申辩, 使当事人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无法寻求法律专家的帮助, 并且还有可能使当事人在面临执法人员压力的环境下不敢陈述自己的真实想法, 而屈从于执法人员的意志;第三, 要求当事人当场陈述和申辩, 违反了“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法官”原则。由于执法人员是违法行为的调查者, 难免持有偏见, 片面认为自己的判断正确, 从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甚至对申辩者打击报复, 编织理由, 加重处罚。

五、关于事先告知的时间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 告知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进行。至于“之前”多长的时间, 法律未作限定。我们认为, 应当理解为包括当事人行使陈述、申辩等权利以及行政机关复核在内的合理时间。由于当事人被告知的权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为自己利益提供保护, 所以告知只有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才有实质意义。法律通常很难对告知的合理时间作出统一规定, 因为个案的具体情况会有很大差别。在行政程序中, 行政机关对何时进行告知有自由裁量权, 但必须考虑当事人针对告知事项作出必要准备的合理时间。实践中, 以下做法都不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 (1) 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告知。此种做法不符合告知程序设立的目的, 直接有违《行政处罚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作出”不同于“制作”、“交付”、“宣告”以及“送达”。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看, 一个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效, 要经过作出、制作、宣告、交付四个阶段。当事人不在场的, 还要依法送达。根据宪法和组织法, 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因此, 我们认为, “作出”应理解为行政首长签字同意。 (2) 在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 或者作出处罚决定之前某一很短的时间告知。如在一些行政案件中, 处罚决定与告知的作出是在同一天, 只能显示某年、某月、某日, 不能反映具体时间的先后。甚至个别案件调查取证的结束时间与作出决定并开始执行的时间仅相差一个小时左右。我们认为, 从法律设定告知程序的目的看, 具有规范行政执法操作的一面, 它要求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工作;然而更重要的一面, 行政程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表现的过程, 而是一种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切实关注。它通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来防止行政权力行使上的任意性, 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权力的侵害。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行政机关履行告知义务之后, 还要对当事人可能提出申辩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 并得出申辩理由是否成立的结论, 最后还要经过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 才能作出处罚决定。由于复核和审批都是实质性的工作, 需要一定过程, 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因此, 在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或者作出处罚决定之前某一很短时间告知的做法应该是违法的。

摘要: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程序是我国《行政处罚法》设定的关于行政处罚的一项基本程序, 它对告知的时间、方式、内容和不告知的后果都有严格的要求, 对规范我国行政处罚权的行使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行政处罚法》对事先告知程序的规定还比较粗糙, 造成在适用中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加以反思和完善。

关键词: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程序正义

参考文献

[1]刘勉义, 蒋勇.行政听证程序研究与适用[M].警官教育出版社, 2001.

[2]孟昭阳, 赵锋.论行政告知制度[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4.

[3]苏万寿.行政行为预告法理分析[J].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学报, 2005.

[4]王名杨.法国行政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1989.

[5]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篇4:行政处罚告知书

你单位组织建设的围墙工程施工(第二次)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组织建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四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现我厅拟对你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行为作出“处工程合同价款(335万元)1%即3.3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之规定,你单位如对上述处罚意见有异议,可以自收到本《行政处罚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到我厅进行陈述和申辩,可要求举行听证,逾期则视为放弃陈述和申辩及要求听证的权利。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5: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遂国土罚听告字〔2009〕016号

郭爱华、郭利民:

你们未经批准,擅自在泉江镇小溪村十组占用农用地391.2平方米建房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六十二条第三款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拟对你户的土地违法行为作出如下行政处罚: 责令你户限期对非法占用的土地进行改正或治理,退出非法占用的土地,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你(单位)享有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如要求上述权利,请在自接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本机关提出。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放弃权利。

上一篇:网络销售员工工作总结下一篇:行政办公室安全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