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达培训2012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方法总结

2024-04-11

立达培训2012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方法总结(共3篇)

篇1:立达培训2012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方法总结

立达培训 教师资格证 23262812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方法总结

15、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16、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17、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

2、实习法

3、练习法

18、国内教学方法改革:

1、愉快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3、尝试教学法

4、成功教学法

19、教学评价的方法:按照评价的方式:实证化和人文式。按照评价的参照: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按照评价的量化程度: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照评价的功能:诊断性和形成性、总结性。按照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照评价对象存在的状态: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教育学

1、为什么要学习:

1、提高教师职业生活的能量。

2、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增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从狭义上讲,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创造的,有目地的,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阶段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是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5、近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通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6、现当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 立达培训 教师资格证 23262812

7、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综之政治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用促进社会进步力量变得越来越作用。

八、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为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接下题

九、教育再生产劳动力:1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的重任。

2、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靠科学技术、人才A、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B、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C、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D、教育可以改变劳动的形态。

十、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潜在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

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国手段,通过教育可以高效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3、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己有的科学知识,还负担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A、科学知识再生产使他们能充分地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打下基础。B、科学知识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C、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院的继承与积累,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什么是网络教育:1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它集学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一体为学立达培训 教师资格证 23262812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

13、网络学校的优点:

1、不受空间、时间、地域的限制

2、工作与学习完全融为一体

3、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4、可按照学习者的意愿去进行选择

5、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14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5、人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6、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本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人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7、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18、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A、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B、以往的教育一般只着重于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差别性。以统一代替个别性。C、素质教育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成为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A、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B、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19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育上构成授受关系。A、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B、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C、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立达培训 教师资格证 23262812 发展。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A、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B、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A、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B、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20、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1、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A、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B、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C、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22、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能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本文由天津教师资格证天津权威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机构立达培训学校提供。

篇2:立达培训2012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方法总结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 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 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 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0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 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 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 1 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 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 经济功能: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 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 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 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 高等教育具有 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 高等教育具 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1.通过教学 培养专门人才 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 3.直接为 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 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现在依 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 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 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 教育发展的指导 思想 2 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的 核心内容)3 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高校 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培养目标。20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50 年教育部 首次提出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成建设 服务”的教育方针。√1962年,在《教育部 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中,提出了 “教 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1999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个重点)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影响教育目的的四个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2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要点是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 为出发点。①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 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2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 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 离不开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 会分工的制约。3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马克思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2 科学研究训练,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 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 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 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 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 个体社会化。两种价值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 腊时期。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如何看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说:1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揭示各种抉择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既要看到这两种观点合理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3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与整合的思路。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特征:首先,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博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 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注重学生实际工作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其后期发展。二者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相联系的一面。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部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反之博而不约,博而不专,也很难攀上科学的顶峰。√40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 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专 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 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 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 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 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 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 2 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 发展终身教育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 生三个层次。学制建立三方面的制约: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学院。弹性学制的特征:选择性 灵活性 多样性 主体性。弹性学制要求强化的教育理念:1培养目标的多样性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3管理工作的灵活性4刚性与弹性的兼顾性。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989 年后,我 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1 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校级职能部门必须 2 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 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 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 高校人事制度 4 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确立校长作为高校行政领导的地位,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的领导下全权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机制,突出的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少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剥削,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方向: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剪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事效率;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习规范化的管理。3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职称评定、分配制作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4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第六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这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如高等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特点:1独立性2层次性3中介性。世界教育机制改革的两种趋势:一体化和多样化模式。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影响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1学术的因素2利益的因素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4综合国力不足的因素。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高校教师的作用: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教师的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特点: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高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104页△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

1、职务结构

2、学历结构

3、年龄结构

4、专业结构。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 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 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 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 学生的主体性 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 高校师生的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1 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 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教学的意义: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由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转化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相统一,又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的规律3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理论的先导性、社会定向与自主选择性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规律。教学四因素: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 促进学生的知识 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 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 和良好的个性品质。☆19 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 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独立性增强2自主性增强3学习探索性增强4学习实践性增多。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 原则。4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 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 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 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理念:1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2以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校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 灵活性 整体性 可测性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 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 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 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学分制教学计划:整个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50基础教学70和专业教学50三大板块构成,总学分160-170△33 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 2 前沿性 3 思想性 4 启迪性 5 教 学适用性。课程建设的意义: 第一,建立各门课程 的规范,第二,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 他工作的相互联系;第三,推动教学管理制 度化; 第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设的要求: 第一,教学大纲要富 有特色;第二,教材要合适;第三,教学资 料要完整;第四,考核手段要科学;第五,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第六,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高校专业课与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开设联合课程或综合科目课程,开设跨学科或建立跨专业的专业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开设充分的选修课使课程种类多样化,运用新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或专业,实践工作经验与系统学习统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4课程方向人文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形式。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 传授与指导地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 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地班 级进行教学地组织形式。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 验课的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 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备课的基本要求:1研究课程标准2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3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 业发展的最新动向。4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如何上一堂好课: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组织严密紧凑 积极性高。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首先加强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科研的能力。其次,使学生受工作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再次,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因材施教性。

教学方法定义: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发展基本特点:1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加强学习方法研究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完整性 操作性 个性简约性 发展性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述、讲 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地 方法,也成为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1 教学效率相对较高 2 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 法地费用要低的多 3 通用性强。缺点:1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地被动 2 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3 讲授对记忆的影 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 地课程尤其明显。☆55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1 使需要传递地信息适合学生地知识背景和兴 趣 2 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 3 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地技巧 5 教学手段地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地教学目标而定。讨论法是指加深对所学内容地认识,辨明 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地教学方法。组织讨论课的要求: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2要善于控制讨论的进程,分配讨论的时间3要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调查法的要求:1调查的准备工作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2调查的实施按照调查方案的设计做好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和材料的整理3调查的总结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鉴别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调查报。教学评价: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诊断性,个体内差异,教学评价意义:1有助于定位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2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改善学习当代教学评价的特征:评价范围的广泛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多重性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地位与作用? 1 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客观要求 2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 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 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5 科研是学校直接 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6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高等学科科研的特点:1 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 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 题 2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 究后备力量充足 3 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 要基地 4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 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 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5 重视教 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71 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地原则?1 社会经 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 正确处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 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 5 支持青年 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 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以下途径:1 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科研指导 2 结合 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教学内容 研究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加强综合研究。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3:立达培训2012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方法总结

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

发展就是认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构建过程。

认知发展主要分为四个过程 感觉动作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感觉动作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是指11到15岁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个体的认知已经超过对于现实的认知无需以具体事物为中介,他们不仅能从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分析综合,归纳个别事物的共同特征,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提出假设。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论

他认为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受环境的影响其心理是由极低向高级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在新水平与原有水平之间的区域就叫最近发展区域。

二 中学生认知的过程的特点

1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渐增强 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

能遵循事物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

2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

有意识的记忆随目的性的增加而迅速发展 意识记忆不断提高 抽象记忆较快发展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又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变

三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1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极其教育措施

① 喜欢争论②理想主义 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①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② 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

③ 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2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

① 人类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 ② 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和个体经

③ 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作为媒介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1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反应学习④语言连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问题解决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 语言学习② 智慧技能学习③ 认知策略学习④ 动作技能学习⑤ 态度学习3我国分类 ① 知识学习② 技能学习③ 社会规范学习

2基本观点;构建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没个人决定的。①知识观 ②学习观③学生观

3建构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主要方法有 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 认知师徒法 互惠教学

研究性学习①形成假设②搜集数据来验证③得出结论④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反思 合作学习有几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在积极互动中发生的共同学习

四章 学习动机

②课堂上有效的概括方法 用好正反列正正确的运用变式 科学的进行比较 自觉地概括 三 错误观念 什么事错误观念 错误观念有 广泛性 隐藏性 普遍性 顽固性 自发性 2 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 ①引发学生的不满

② 使学生意识到新观念可以理解 ③ 现实新观念的合理性

④ 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用性 3 促进错误观念改变的教学 ①诊断错误观念 ② 引发认知冲突 ③ 理解新观念

④ 应用新观念 ⑤ 反思转变过程

主义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试图回忆 画线 2精细加工 位置记忆法 减缩与编歌诀 关键词法 谐音联想法 视觉想象法 语义联想 3组织策略

聚类组织策略 概括法 比较法

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 三 资源管理策略 1学习时间管理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提高利用最佳时间 灵活运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性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巩固 道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的能力特点

一 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1特定的学科知识 2一般的教育教学知识 3 特定的内容的教育学知识

二 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1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2教学技能程序化 自动化 3教学监控能力强 4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 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能力

第三节 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 一 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二 教师成长的历程

上一篇:丑奴儿/采桑子,丑奴儿/采桑子李纲,丑奴儿/采桑子的意思,丑奴儿/采桑子下一篇:同张二咏雁,同张二咏雁骆宾王,同张二咏雁的意思,同张二咏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