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书法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2024-04-30

凸显书法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共8篇)

篇1:凸显书法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凸显书法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书法教育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在近几年来,我们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书法特色教育研究,为走出一条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而探索着。

一、机构制度健全,保障高效开展

福建省平潭城中小学创办于1970年,现有46个教学班,2718名学生,教职工120人。学校各种功能室齐全,内部设施设备完善,目前是平潭城关地区规模最大、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一所公立小学。学校现为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省行知实验学校、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等。

为保证学校书法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成立了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和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为成员的书法教育管理团队。聘请本地区的中书协、省书协有关会员专家担任学校书法教学顾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长和班子成员一起,全身心融入,整合各类资源,安排好每一节书法课,制订好各项活动,经常研讨开展书法特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措施办法,努力为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铺平道路。

二、加强师资培训,保证指导能力

1.校本教研。我们建立了书法教研例会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深入研究学校书法教育的发展,积极探讨书法教学的教材教法,不断优化书法教学模式。

2.全员培训。定期请来本地区的书法名人和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专家给全体教师进行专项指导练习和技能提高培训。目前,学校大部分教师能掌握一种字体的书写和研习,并胜任书法课堂教学工作,为进行书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骨干。我们采取重点培养、提供学习机会、奖励促进等多种措施,加大对书法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水平更高的骨干教师,发挥好其引领和辐射作用。

4.强化训练。要求全体教师坚持每天练字至少30分钟,每周上交3张硬笔作业和2张毛笔字作业。通过强化训练,教师写字水平和写字指导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学校教师自觉练字、习字已蔚然成风。

5.竞赛评比。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有关书法单位组织的书法考级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三笔字”大比武,用竞赛促训练,用竞赛促推广,用竞赛促提高。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教师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三、营造翰墨校园,陶冶师生情操

1.建设具有书法元素的公园。我们在校园内建设了具有书法元素的“墨香园”,公园内的书法文化石和古色古香的木质凉亭,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墨香园”又是集师生学习、练笔、休闲等于一体的场所。

2.建设书法文化长廊。我们建设了“书画知识”“书法名家”和“书法发展史”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以及“师生优秀书法作品”主题楼道。每个班级布置了书法角,学校以师生优秀作品来布置校园,让师生的优秀作品走进校园,走进班级的书法角。

3.建设书法专用教室。我们建设了书法教室、书法创作室、书法作品展览室等多间专用教室。

另外,学校宣传橱窗开辟了书法常识专栏,创办的《城中小学校报》里选登学生的书法作品。通过一条廊、一处景、一面墙等的精雕细琢,一个弥散墨香的校园环境文化已悄然形成。

四、抓好常规落实,确保有效进行

1.抓课程落实。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课内,上足上好每周一节省颁课程规定的书法课,加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语文课的写字,共两节来加强练习;课外,书法教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每周“2+X”的书法教育时间,保证了教学实效。

2.校本教材落实。我们组织书法骨干教师,根据书法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学校教学实际进行编写《书香墨韵〓字里人生》校本教材,并做到师生人手一套,为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书法提供了教材的保障。

3.实行质量动态管理。从学生进入一年级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对学生书写姿势、执笔方法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在平时加强对全校学生的“双姿”随机监测、督导,及时反馈公布,促进学生“双姿”达标。为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写字情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学生的写字质量管理坚持做到“四个一”:每一次学科作业都采用正确情况等级制加书写情况三星制的方法来评价;每周一张写字作业批改;每半期一次写字作业达标评价;每学期一次写字检测。

4.成立书法兴趣班和书法社团。为了更好地培养书法特长生,我们开设了7个书法兴趣培训班,其中三至六年段设4个毛笔兴趣班,二、三年段设3个硬笔兴趣班。同时学校成立“起航书法社”,成员为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学生,培养书法拔尖人才。

5.抓好“五个一”常规训练。即:每天一练;每周一写;每月一展(每月一次年段书法展评);每期一评(评选校园百名小书法家);每年一办(举办一次书法专场比赛活动),让学生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

6.建立健全书法档案。学校书法档案主要包括学校书法工作材料档案、教师书法成长记录袋和学生书法成长记录袋等3种。

7.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们定期邀请本地知名书法家为家长开设书法讲座,并利用“班班通”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形成家校齐抓共管的氛围。

8.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为了调动师生苦练书法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书法考核条例,公正、客观地评价师生书法能力。教师的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方案,学生考核结果纳入评优方案。

五、开展特色活动,增添工作动力

1.书法沙龙。充分发挥书法沙龙的作用,学校成立了“城中墨轩”工作室。沙龙成员每两周集中练习一小时,点评作品半小时,沙龙培养了一部分学校书法教师骨干。

2.义写春联。在春节前夕,学校组织部分师生进乡村开展义写春联,赠送春联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师生的胆量和实践能力,又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提高了书艺水平。

3.师生联展。学校每年的“快乐读书节”活动中,开展“传承书法艺术书写美丽人生”师生书法展示活动,百名师生一起现场挥毫泼墨,并邀请学生家长、上级领导和当地书法名人观看、指导、示范。这场活动的举办,充分展示了我校书法教育的风采。

几年来,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在书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激发了全体师生对书写的兴趣,参与书法训练的师生达到100?;师生对书法文化历史的认识更深刻了,对汉字的审美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写的字规范了漂亮了,作业本子清洁了工整了;师生的书写水平在不断提高,师生书法作品参赛得奖数量更多了,级别更高了„„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传承书法教育,引领学生在高雅的文化熏陶中长知明理;加强书法教育实践,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点亮人文底色。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让书法特色引领平潭城中小学的发展,让书法魅力在校园里放射光芒!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城中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

篇2:凸显书法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玉门市第二幼儿园 方海敏

校园文化是现行学校、幼儿园都比较注重的一项工程,是指一所学校、幼儿园在办学(园)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凝聚人心、展现园所形象、反映园所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园所发展的精神和灵魂。长期以来我们市二幼围绕“精”字,以“精品文化”为核心,不断积淀、传承优秀文化,遵循“精细、精美、精彩、精良、精心”理念,着力打造“精细的教育管理、精美的育人环境、精彩的一日活动、精良的教师队伍和精心的服务意识”,形成特色园所文化,多方凸现办园品位。

一、制度先行,实施精细管理。

(一)完善制度,奠定精细管理基础。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为使制度充分发挥文化导行作用,我园利用教代会、工会、团支部、家委会等职能组织,共同推进制度建设,从园领导、教师、幼儿到家长,人人职责明确;从园务组、教研组、保育组到后勤组,组组权责分明;从教学一线、幼儿保育、家长工作到后勤服务,事事有章可循。既有人事管理制度、考勤奖惩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家长工作、社会活动等涉外关系制度,既有约束性制度,又有引导、激励性制度。使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让幼儿园管理文化自然溶于规范运行与高效实践中。

(二)完善方法,实施精细管理策略。

1.层次管理,各负其责。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管理能力,推行园务组---教研组---班组的层次管理,分工负责,落实职责,责任到人。推行领导班子轮流值周、全面把关负责和每周教师例会学习反馈制,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管理模式,促进园务工作有序开展。

2.目标管理,落实责任。落实上级目标层层有责。实行园长与副园长、保教主任、各职能负责人,层层签订上级部门与我园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使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具体到位,注重平时。落实岗位目标人人有责。为实现自主管理格局,每学期初都完善考核目标细则,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各 1 岗位目标责任书,实行量化考核,注重过程管理,务实常规工作,使目标考核与教师一日工作紧密联系,做到制度化、明晰化、公开化。

3.人文管理,民主和谐。提倡“阳光心情、健康生活、乐观工作、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建立“管理加关心、信任加激励”的人文管理模式,定期进行建言献策、工会娱乐、谈心看望、重大事项园务会商议决策等,让管理以人为本。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的原则,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民主人文的工作环境,使全园工作协调运转。

二、独具匠心,打造精美环境。

物质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从文化的内涵看,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实践告诉我们,从物质文化建设入手,可以促进整个园所的文化建设,可以改变园所面貌,重塑园所形象。我园文化建设遵循“创建校园文化硬环境,提升内涵育人软实力”的理念,发挥文化无声管理效能,致力实现“生活乐园、启智趣园、心灵家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一)以“发展”为核心打造现代设施文化。我们提出文化建设以师幼发展为核心,设施投入以现代新型科技和环保健康为宗旨,金费投入以师幼发展、设施改善和优化环境为重心,以“三个为主”打造现代设施文化,即室外设施以安全、多种功能为主,室内设施以环保、益智为主,办公设施以现代新型技术为主。倾心打造设施齐全,文明和谐,创新进取,愉快工作学习,快乐健康成长的物质设施文化。

(二)以“爱”为主题创设温馨环境文化。以“爱与责任”为教育工作主旋律,环境创设以“爱”为主题分别创设“爱的摇篮,亲亲宝贝”小班区、“爱的海洋,探索奥秘”中班区、“爱我中华,龙的传人”大班区、“爱的大地,五彩缤纷”活动区、“爱的绿荫,茁壮成长”生活区五类环境,致力于打造温馨家园,旨在滋润师幼心灵,启迪师幼智慧,激励师幼发展。

(三)以“育人”为基调创设精美班级文化。紧紧围绕文化建设为了师幼发展核心,班级文化创设“八块”看点,分别为教师寄语、班标风采、创意手工、畅想绘画、礼仪评优、班级荣誉、阅读益智和精美赏析墙饰等。2 让孩子在动手操作,想象创作,荣誉激励,欣赏审美,博览阅读中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三、智慧引领,开展精彩活动。

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表层,校园文化的内核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和教学。所以文化建设“要透过热气腾腾的文化建设表象,走向文化建设的深处,在园内升腾起生动而深刻的文化气象。”

(一)转变理念,完善园本课程。文化是课程教学的母体,同时课程教学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与核心领域。我园紧密围绕课程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大课程,依托“五大领域”,科学安排一日活动。以“四个”顺应突出园本课程文化。顺应幼儿成长规律,寓保教结合原则于日常生活中,科学安排一日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自理能力。顺应幼儿自然天性,寓保教结合原则于游戏活动之中,开展多样区域游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团结协作能力。顺应幼儿发展需求,寓保教结合原则于运动活动中,开展阳光运动,加强体能锻炼,培养健康体魄。顺应幼儿兴趣需要,寓保教结合原则于学习活动中,发挥自主潜能,尊重主体地位,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积极探索欲望,乐于创新能力,广泛兴趣爱好,活泼开朗性格和文明礼仪行为。

(二)务实教学,打造精品课堂。课程教学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承载着传承、延续并发展人类文化的重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构一种更为祟高的意义和文化。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打造精品课堂,提出精品课堂“五环节”,即分析教材书写教案,准备教具创设环境,组织教学游戏互动,活动延伸家园共育,教学反思发展评价。通过“五抓五突出”途径着力打造精品课堂,即抓教案,突出“查、阅、评”---实行每周四教研组长超周检“查”教案,每月月底业务园长全面批“阅”教案,学期末全体教师互相“评”阅教案,权衡教案设计、目标设定、过程组织、教法创新、反思质量,让教案成为精品课堂的保证。抓活动,突出“走、听、引”---推行值周领导每周“走”课制,园务领导、教研组长每周“听”课制和师 3 徒之间每月“引”课制,促活动质量提升。抓过程,突出“实、新、成”---深入课堂听课者,把握课堂“实”际效果,掌握教法创“新”情况,有效应对生“成”教育,务实有效教育过程;抓质量,突出“研、竞、思”---积极开展一课多“研”,把“教学问题”当“教研问题”,定期举办教学“竞”赛,搭建平台教坛亮相,适时开展感悟反“思”,反思自己活动成败之处,互评他人活动优缺点,给予整改建议与措施,感悟收获与提升。抓成绩,突出“积、汇、励”---注重“积”累教研成果,“汇”编教研文集(将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形成“理论导向篇”,将优秀活动、优秀教案形成“经典案例篇”,将教育趣事、教学反思形成“感悟反思篇”,汇成特色教研集),激“励”教师自我超越,不断提升教学魅力,引领走向精品课堂。

(三)多元发展,做亮特色教育。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其方式的背后是理念,理念的深处就是文化。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引领下,紧跟多元教育时代要求,开展特色教育课程,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1.特色教育活动促幼儿多元发展。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特色就是卓越”,“没有特色的教育就像千篇一律的文章,像千人一面的群体,是没有美和卓越可言的。”我园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和资源优势,培养有专长、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每周定期进行“礼仪教育”、“区域游戏”、“早期阅读”、“童谣舞蹈”、“蒙氏探索”、“奥尔夫音乐”、“思维绘画”、“亲子早教”、“社会实践”等特色教育活动,通过“礼仪苑、构建区、探索站、小舞台、表演角、大自然”等平台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动手操作、表达认知、探究发现、构建创新、展示表演、自主求知等多元能力。

2.特色主题活动促幼儿多元发展。树立“四个负责”:为孩子现在负责,为孩子未来负责,为孩子一生负责,为所有孩子负责,按月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三月份“集体感恩生日会”,感恩长辈教育;四月份“小百灵”卡拉OK大赛和“世界读书日伴我成长”、“阅读之星”奖评,发展演唱技能和阅读能力;五月份“文化艺术节”,展现艺术素养;六月份“思维绘画”,培养创新思维想象能力;七月份“素质汇报.家园开放日”,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能力发展,促进家园共育;九月份“我爱老师”,培养尊师意识,增 4 进师幼情感;十月份“阳光运动会”,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健康体魄;十一月“巧嘴巴”故事大赛,培养良好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十二月“庆祝元旦.长大一岁”体验活动,感受节日快乐,体验成功喜悦。

四、搭建平台,打造精良团队。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是让文化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在精神家园里深度构建文化人格。因此,我们积极创建平台促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提升,在工作中发展,在科研中进步,努力打造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激情、内涵丰厚的教师团队。

(一)重视师德师风,务实教育行为。以“本”树师德。将“三爱”(热爱幼儿、热爱幼儿园、热爱幼教)、“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三让”(让幼儿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作为教师师德之“本”,开展“师德标兵”、“爱心妈妈”评选活动。以“学”促师德。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好书推荐、读书沙龙、奖励书籍“读友”活动。多种途径引领教师把书本读旧,把理念读新,把书本读透,把精神读厚。以“规”约师德。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制度,规范日常工作程序,注重过程管理反馈,养成良好保教行为。以“引”强师德。学习师德师风激励文章和全国的、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用榜样引路,以典型激励,举办“师德演讲”、“典型事迹”、“先进人物”交流会。以“情”化师德。提倡爱心教育,注重师幼情感,以“德”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孩子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尽心尽责。

(二)重视专业发展,务实教育过程。“三个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新教师注重技能+专业发展,打造能力型教师;年轻教师注重专业+特长发展,打造特色型教师;中青年教师注重研究+经验提升,打造研究型教师。力争让不同层次的教师争做有内在人格魅力的新型教师,有强烈责任心的称职教师和有扎实技能的优秀教师。“四个坚持”夯实教师专业建设。坚持“师徒引领、转变理念”的成长机制。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引作用,开展师徒结对仪式,双方签订成长协议,突出“师傅”培养目标、“徒弟”成长承诺,落实“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成才、五年骨干、十年争当名师”成长目标。坚持“园本培训、专业成长”的发展机制。定期组 5 织理念培训和课题论文、教育随笔、教育趣事、骨干教师引领示范教学观摩、年轻教师汇报活动、保育员游戏展示、炊事班岗位竞技、教师“弹唱跳画讲”岗位练兵等竞赛活动,共同促进学习鉴赏,共同提升专业素质。坚持“外出吸纳、园本引领”的培养机制。每年人均一次派送外出学习,吸收新理念新经验,回园举行理论培训、优质教学观摩活动,有效转变全园教师理念,丰富教学经验,促进保教质量。坚持“园本教研、深入实际”的研讨机制。教研组重视问题研讨,每周“相约星期二”,开展“菜单式”研讨活动。课题组重视课题研讨,针对国家级国家级实验课题《运用礼仪教育对幼儿进行文明习惯教育的实践研究》和酒泉市实验课题《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礼仪教育和游戏活动为载体,分组重点研讨。有效影响全园师幼、家长形成文明言谈举止,文明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礼仪氛围和游戏现状,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五、家园携手,推行精细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家长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我园建立幼儿园、社会、教师、家长、孩子“五位一体”共育机制,采用多种方式构建家园携手共育。

(一)整体渗透,引领共育行为。幼儿园开展“一校五培训”活动,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教理念、课程改革、教学观摩、家庭礼仪、特色课程培训,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课堂,转变家庭教育理念。重视“关怀一封信”。每逢开园、放假、疾病、安全多发季节、致家长一封信,告知配合要点,送去温馨提示。重视评优激励,每年借“六一儿童节”评选优秀家长,进行表彰奖励、教养手记交流,实现家园携手共育。

(二)个体注重,创新携手途径。班级开展“一建三送”活动。各班通过网络建立幼儿电子档案,定期传送孩子在园活动照片、家教知识、教养感悟。家园注重“幼儿成长档案”记录,每月教师、家长为每位幼儿互写一篇成长记录,亲子进行发展评价。

篇3:凸显书法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指导, 它决定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发展中, 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者在确立学校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制定办学思想和学校管理制度以及构建师资队伍、创设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决策时, 都是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指导。

学校教育价值观也是学校教育主体认同的核心, 从我校的发展及无数事实证明, 学校能否发展最先取决于创办人的教育价值观, 随后的进一步发展则取决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共同价值观。这种共同价值观, 为学校提供审视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的标准和尺度, 用来衡量、评价、判定从学校精神层面到形象层面的文化内容好与不好, 从学校战略目标到校本课程标准的正确与不正确。

二、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价值观是学校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校长,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以此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1. 从自身考虑, 形成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和领导意识。

作为一名校长, 自己首先应该具备正确地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以此推动整个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 只有把高尚人格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把人的社会化所必需的素质, 作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价值。还应该解放思想, 摒弃高高在上的“领导”观念, 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开展工作, 拉近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开拓教育空间。

2. 从教师考虑, 创建具备良好师德的教育团队。

作为教师队伍的领导者, 校长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和发展要求, 通过教师发言、座谈、问卷调查和观察教师的工作实际等途径, 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取向, 引领教师学会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正确的面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 有力的调节自己, 发展自己, 使自己努力快速适应当前的环境并成为与时俱进的排头兵。校长除搞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外, 还要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制定相应的教师学习培训计划, 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领头羊”, 开展教学赛课、论文评选、说课授课评课和理论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并让这些活动得到有效落实。

3. 从学生考虑,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要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首先要以学校历史为根基, 以典型范例作为基石。代表学校发展历史的人、事和物件记录和证实着先行者对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和成就, 这些是确立学校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行为制度层面的学校文化, 学校教育价值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制作用下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目的是让师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在学校精神文化的指导下, 引导师生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自然。两个方面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中形成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风是在学校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 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行为习惯, 是学校师生的群体风尚。应包括以下三种文化风气:一是治学严谨。二是品德高尚。三是纪律严明。

教风是教师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行为习惯, 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群体风尚。良好的教风应当具备的文化风气有:一要热爱学生。二要有敬业精神。三要自尊自爱。

学风是学生学习的群体风尚。良好的学风应具备的文化风气有:一是刻苦学习。二是生动活泼地学习。三是创新精神。

篇4:凸显书法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一、机构制度健全,保障高效开展

福建省平潭城中小学创办于1970年,现有46个教学班,2718名学生,教职工120人。学校各种功能室齐全,内部设施设备完善,目前是平潭城关地区规模最大、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一所公立小学。学校现为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省行知实验学校、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等。

为保证学校书法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成立了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和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为成员的书法教育管理团队。聘请本地区的中书协、省书协有关会员专家担任学校书法教学顾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长和班子成员一起,全身心融入,整合各类资源,安排好每一节书法课,制订好各项活动,经常研讨开展书法特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措施办法,努力为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铺平道路。

二、加强师资培训,保证指导能力

1.校本教研。我们建立了书法教研例会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深入研究学校书法教育的发展,积极探讨书法教学的教材教法,不断优化书法教学模式。

2.全员培训。定期请来本地区的书法名人和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专家给全体教师进行专项指导练习和技能提高培训。目前,学校大部分教师能掌握一种字体的书写和研习,并胜任书法课堂教学工作,为进行书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骨干。我们采取重点培养、提供学习机会、奖励促进等多种措施,加大对书法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水平更高的骨干教师,发挥好其引领和辐射作用。

4.强化训练。要求全体教师坚持每天练字至少30分钟,每周上交3张硬笔作业和2张毛笔字作业。通过强化训练,教师写字水平和写字指导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学校教师自觉练字、习字已蔚然成风。

5.竞赛评比。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有关书法单位组织的书法考级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三笔字”大比武,用竞赛促训练,用竞赛促推广,用竞赛促提高。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教师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三、营造翰墨校园,陶冶师生情操

1.建设具有书法元素的公园。我们在校园内建设了具有书法元素的“墨香园”,公园内的书法文化石和古色古香的木质凉亭,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墨香园”又是集师生学习、练笔、休闲等于一体的场所。

2.建设书法文化长廊。我们建设了“书画知识”“书法名家”和“书法发展史”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以及“师生优秀书法作品”主题楼道。每个班级布置了书法角,学校以师生优秀作品来布置校园,让师生的优秀作品走进校园,走进班级的书法角。

3.建设书法专用教室。我们建设了书法教室、书法创作室、书法作品展览室等多间专用教室。

另外,学校宣传橱窗开辟了书法常识专栏,创办的《城中小学校报》里选登学生的书法作品。通过一条廊、一处景、一面墙等的精雕细琢,一个弥散墨香的校园环境文化已悄然形成。

四、抓好常规落实,确保有效进行

1.抓课程落实。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课内,上足上好每周一节省颁课程规定的书法课,加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语文课的写字,共两节来加强练习;课外,书法教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每周“2+X”的书法教育时间,保证了教学实效。

2.校本教材落实。我们组织书法骨干教师,根据书法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学校教学实际进行编写《书香墨韵〓字里人生》校本教材,并做到师生人手一套,为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书法提供了教材的保障。

3.实行质量动态管理。从学生进入一年级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对学生书写姿势、执笔方法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在平时加强对全校学生的“双姿”随机监测、督导,及时反馈公布,促进学生“双姿”达标。为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写字情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学生的写字质量管理坚持做到“四个一”:每一次学科作业都采用正确情况等级制加书写情况三星制的方法来评价;每周一张写字作业批改;每半期一次写字作业达标评价;每学期一次写字检测。

4.成立书法兴趣班和书法社团。为了更好地培养书法特长生,我们开设了7个书法兴趣培训班,其中三至六年段设4个毛笔兴趣班,二、三年段设3个硬笔兴趣班。同时学校成立“起航书法社”,成员为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学生,培养书法拔尖人才。

5.抓好“五个一”常规训练。即:每天一练;每周一写;每月一展(每月一次年段书法展评);每期一评(评选校园百名小书法家);每年一办(举办一次书法专场比赛活动),让学生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

6.建立健全书法档案。学校书法档案主要包括学校书法工作材料档案、教师书法成长记录袋和学生书法成长记录袋等3种。

7.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们定期邀请本地知名书法家为家长开设书法讲座,并利用“班班通”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形成家校齐抓共管的氛围。

8.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为了调动师生苦练书法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书法考核条例,公正、客观地评价师生书法能力。教师的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方案,学生考核结果纳入评优方案。

五、开展特色活动,增添工作动力

1.书法沙龙。充分发挥书法沙龙的作用,学校成立了“城中墨轩”工作室。沙龙成员每两周集中练习一小时,点评作品半小时,沙龙培养了一部分学校书法教师骨干。

2.义写春联。在春节前夕,学校组织部分师生进乡村开展义写春联,赠送春联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师生的胆量和实践能力,又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提高了书艺水平。

3.师生联展。学校每年的“快乐读书节”活动中,开展“传承书法艺术书写美丽人生”师生书法展示活动,百名师生一起现场挥毫泼墨,并邀请学生家长、上级领导和当地书法名人观看、指导、示范。这场活动的举办,充分展示了我校书法教育的风采。

几年来,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在书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激发了全体师生对书写的兴趣,参与书法训练的师生达到100﹪;师生对书法文化历史的认识更深刻了,对汉字的审美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写的字规范了漂亮了,作业本子清洁了工整了;师生的书写水平在不断提高,师生书法作品参赛得奖数量更多了,级别更高了……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传承书法教育,引领学生在高雅的文化熏陶中长知明理;加强书法教育实践,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点亮人文底色。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让书法特色引领平潭城中小学的发展,让书法魅力在校园里放射光芒!

篇5:建设学校文化 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学校发展的主题,是学校奔腾不息的生命力。一所学校如果缺乏文化,没有精神,就会成为毫无生命的楼房和建筑物的集合。如果学校具有鲜明的文化、独具魅力的办学特色,就会处处感受到这种文化精神的存在。

学校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必须倡导某种文化,与办学特色相辉映。在学习、研究、践行生命文化过程中,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品牌。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制度、物质、行为方式,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成员的活动方式和精神面貌。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1.学校文化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

2.学校文化要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

3.学校办学特色要体现学校文化内涵

4.学校文化影响和制约着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是一种精神力量。

21世纪的学校,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的学校,只能侥幸发展,决不会有长久生命力。一个学校只注重硬件建设,只会有表面的实力,1

但没有魅力;如果能加强文化建设,以深厚的主题文化为底蕴,打造办学特色,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形象,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走出表面,走向升华。

二、学校文化的内容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1、物质文化,(也就是校园文化)包括标识文化、景点文化、办公文化等;比如,学校的校舍(楼房、建筑)、设施、环境、走廊,班级、办公室、功能教室,名人墙、名人碑、英雄谱、传统美德宣传长廊等学校物质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优良的学校物质文化既是学校教育得以进行,又是学校特色形成的物质基础。

例如,北京二中的进楼大厅有一组玻璃展台,展出的是“五谷杂粮”,主要介绍粮食的名称、产地、营养成分、成熟周期等等,有的还介绍结这种粮食的植物名称、照片,象稻穗、麦穗、高粱、玉米、黄豆等等,因为学生们都长在城市,没有去过农村,不知道这些粮食的农作物长的什么样,真可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样把课本的知识学“活”了。

展台的内容二周换一次。大厅墙面贴满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的各种墙报。有介绍(1)恐龙灭绝的足迹(2)神奇的水世界和水生命,(3)昆虫世界(4)蝴蝶世界(5)蘑菇家庭等等。

用学校的文化来约束学生,用文化来熏陶学生,用文化来感染学生,以达到“空气育人,空气启人,空气养人”的最佳效果。

22、行为文化(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包括态度、礼仪、言行、服饰等。学校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渗透着学校的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种文化在领导、师生身上的体现。是学校三种文化的外显。

比如某校接电话8个规定,渗透着学校的文化(说话行为)。

①通电话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词,如“您好”、“请”、“谢 谢”、“麻烦您”等等。

②电话铃响两遍就接,不要拖时间。拿起呼筒问“您好”。

③挂电话前,向对方说声:“请您多多指教”、“抱歉,在百忙中打扰您”等等,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④打、接电话时,如果对方没有离开,不要和他人谈笑,也不要用手后住听筒与他人谈话。

⑤打电话时,应礼貌地询问:“现在说话方便吗”?要考虑对方的时间

⑥要学会配合别人谈话。我们接电话时为了表示认真听对方说

话,应不断地说:“是,是”、“好,好吧”等,一定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年龄、场合等具体情况,应付方式各异。

⑦对方要找的人不在时,要记下其电话、姓名、以回电话。

⑧在办公室里接私人电话时,要尽量缩短时间,以免影响其他人工作。

3、学校制度文化:包括制度条例、岗位职责、守则公约等;在由外化向内化的过程中,制度文化是一种基本力量。科学完善的管理

3常规是办好一所学校,形成特色风格的保证。

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把它写在纸上,订在墙上,说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是不会起到作用的。

中国不缺少雄才大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关键是把规章制度落实到行动上。

学校之间的差别就是行动的差别。

4、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团队心理等;

是全体教师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是一条流淌的长河,一个强大的磁场。成为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也会成为一个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之所在。

清华和北大,就是具有不同的学校文化,这两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风格。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学校文化,就培养了严谨、扎实、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学有所成的学生,所以,清华的学生善于搞科研,搞发明创造。清华大学的学生都会认真听讲,做笔记,仔细揣摸所讲的思想内容。

北大鼓励学生思想自由、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所以北大培养的学生思维活跃,有独到见解,对问题的看法与众不同,百花齐放。北大学生听讲学,没等专家讲完,下面不同意见的条子就递上去了,我对你论证的这个观点有意见,哪个观点有看法,如果你不给解答,等你讲完后北大学生就会说,总是要挑出点问题来。所以“五四”运

4动是从北大开始的。学生们有思想,有建树。

这就是不同学校的文化培养了不同风格的学生

三、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

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凡是加入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而且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进取的源泉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会告诉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该怎么做,这是一种无声的潜意识的教育,维护它、爱护它、发扬光大它,就会受到全体成员的尊敬和爱戴,违反它、破坏它就会受到大家的鄙视和反对,所以它有一种使每一个 成员自觉接受的约束力。

四、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1、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明确学校的定位,并根据这个定位制定学校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如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教风、校风、管理行为、环境建设等。

2、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坚持继承—扬弃—创新的思想,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进行提炼,使之升华,形成学校特色。创新建立学校新的文化。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可借鉴先进学校文化,但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

4、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常规,形成有力的制度文化。为了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可将学校常规和制度建设作为切入口,要通过对学校全部工作的分解,形成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如环境常规、教师常规、学生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等,同时要通过对常规制度的宣传、教育、训练、示范、检查,使制度文化落到实处。

篇6:凸显书法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泾川二中荆玮

21世纪不仅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也是一个文化的世纪。文化弥漫于我们生活的周围,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与文化打交道,自觉不自觉的接受着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文化生活。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把握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创建于1976年,2005年8月迁入新校区。学校在广泛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将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建设科学、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来引导学生提高分辨是非、明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在学校整体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文化活动为为载体,以校园和班级为活动阵地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创设校园文化环境,整体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校向高层次、高质量的办学方向迈进。

一、健全机构,责任到人,整体规划校园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校内各学科和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其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目前,学校确立了一名副校长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督促和指导,建立了政教处统筹校内各项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通过校团委、学生会、年级组、学科组互相配合,全面开展相关的教育与活动。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扎实持续的开展,适应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需要,学校长期致力于两支队伍的建设,即:由政教处负责,以学科组长、年级组长、艺术课教师为骨干的指导教师队伍和积极、活跃的学生干部骨干队伍的建设,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式、手段的引导,鼓励他们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为创建良好、优质、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而努力工作。由于学校的长期努力,两支队伍都较好地适应了各项教育和教学的要求,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按学校的整体规划健康发展。

二、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实现“情景育人”。为了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环境,为了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始终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环境。通过美化校园,唤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和深沉的思考。

(一)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一流的校园环境。目前,学校有34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建有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配置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和校园广播系统等。室外有宽敞齐备的篮球场地、排球场、羽毛球场、250米环形跑道。校园内,水泥路畅通平坦,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孩子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享受越来越好的办学条件下的现代教育。

-189-泾川县科技成果评审奖励委员会编印

(二)搞好校园美化,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美化校园以及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两年多年来,我们除按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建设教室、实验室环境外,还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多次的改造和调整,增设了一批层次较高、具有较好观赏价值的树木、花草,并在教室和学生经常经过的地方,设置了醒目的标识牌,让这些警句、名言、名人时刻陪伴着学生,鼓励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还在办公楼的正面墙壁上布置了《道德经》,教育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目前我们在校园内,悬挂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巨幅标语牌;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党的教育方针以文字的形式与校园的美化融合在一起,激励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保持整洁的校园环境,实现“文明育人”。多年来学校从大搞环境卫生入手,创设文明整洁的校园环境,激发了师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激情,陶冶了师生美的心灵。面对优雅的环境,我们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工作,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坚持每天打扫三次的清洁卫生制度,勤打扫,勤检查,勤总结,勤评比,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和保护环境清洁卫生的好习惯。我们在餐厅也挂上了爱惜粮食的标语,要求学生文明用餐、珍惜粮食,真正地使美化、净化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求达到了有效的结合。

三、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期举办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活动和国庆文艺汇演、元旦歌咏比赛等,都成了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结合形势的发展,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有效地活跃了校园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思想。

(二)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功能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广播、橱窗、黑板报是进行良好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设施。发挥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开展广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发挥宣传媒体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师生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目前学校广播室已走上了规范播音的轨道,每天分早上、中午、下午三个时段进行播音,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另外,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特别是由各班学生自己主办的橱窗,更充分地反映了学生自己的心声,起到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由于学校的长期营造和建设,校园宣传媒体有力配合了学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得到了师生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三)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校园法制教育。我们经常利用晨会、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重在养成和训练上,每周星期一早上我们都用30分钟对上一周学校的工作进行小结,指出存在的问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禁烟”、“禁毒”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资料片和图片展,并请司法人员进校作法制报告,安排正在服刑改造的犯人现身说法,使广大学生增强知法、守法、用法意识。

(死)“堵”、“导”结合,关爱特殊学生。学校有少数学生沉迷上网,我们就因势利导,先给他们讲电脑的用处及网络的优越性,再指导他们健康上网,教他们学会一些有益的、有趣的电脑操作技能,诸如开展办电子小报竞赛、制作贺卡、收集环保知识并制作宣传单,学做简单的动画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明白了原来电脑不仅仅只能玩游戏和聊天,还有这么多他们不会的东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许多学生不再沉迷游戏和聊天了,并决心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因为条件所限,还未建有学生心理咨询室,但在校园内设立了心语信箱,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采取个别谈话或集体讲座的形式,由政教处负责为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此外,我们还经常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举办心理讲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广大学生在我校健康成长。

四、严格要求,纪律约束

(一)严格要求和纪律约束是我们文明育人的又一特色。几年来,我们坚持从严治校的原则,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从一点一滴的日常行为抓起,严格规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并把学生日常行为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细化为《学生行为十禁十提倡》、《校内一日常规》等操作性较强的学生管理制度,在学生中实施。我们在育人过程中还提出了“认识水平不断上升,工作重心不断下沉”的工作模式,使全校教师认识到,要站在国际大背景下考虑育人工作,从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的要求开始,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抓起,一点一滴的要求,一举一动的设计,从学习习惯到勤俭节约,从尊敬老人到同情病弱,从端茶倒水到环保意识,无一不渗透到学生的行为当中。

(二)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能力。我们认为学生行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自觉地接受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自觉行为的训练,把一项项有益活动,变成学生“自愿参加”的行动。教师采取引导的方式,经常开展“我是自觉行为的小主人”、“文明言行志愿者”“环卫小卫士”等活动,并履行学生文明公约的签字程序。就是通过这些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从内心里产生参与的感受,使学生们带着“不能违约”而自我尊重、受人尊重的心理,不断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实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五、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我校一贯重视艺术教育和教学工作,除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灌输艺术知识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一)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活跃校园文化,我们在校内组织了10余个课外活动小组,涉及文化、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等素质和能力培养内容,涵盖学生达80%左右,并通过定人、定责、定经费、定地点的方式加以落实。为了使各项活动得到扎实开展,学校依托县青少

年课外活动中心离我校很近的优势,提出课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式,学生必须参加,承担教师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其管理纳入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说,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外在动力,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自然环境资源,与具体的学科教学相结合。语文学科老师走出教室让学生观察、撰写,美术学科老师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定向观察、描绘;英语学科老师在校园内创设情景,分级举办“每日英语”手抄报,采用“一性三化”教学方式,即:开放性、生活化、口语化、活动化。这样就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多地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又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独具匠心,深刻体会处处透视着教育的意图,正确处理和把握教育生态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和学校规模之间的关系,使我们的教育与自然、社会得以健康、协调、和谐的发展。

六、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开展的创文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讲文明、争做星级文明中学生以及创明星班级、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实施相应的量化考核。明星班级每学期评选二次,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每月公布一次,使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经常化、日常化,扩大了其功能范围,使其教育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学校只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使学校教育和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近几年来,我校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文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的思想观念、师生的行为规范、校园的设施标识等方面加强了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文明而和谐的校园新形象。

篇7:创建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可以说,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黄冈市许多学校在创建特色,办精品教育作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如黄州区实验小学的“和谐教育”、考棚街小学的“规则教育”、第二实验小学的“创造性教育”、路口小学的“金色童年教育”、西湖中学的“个性发展教育”、一中的“成功教育”、聚星中学的“名人激励教育”等,都独具特色,在育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困惑,存在不少难以理清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如何把握学校特色的内涵,创建学校特色和办好学校精品教育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一、关于对学校特色认识上的困惑

一所拥有真正特色的学校,就是一所个性化的学校。办学个性化是学校的追求。因此,许多学校都非常注重特色建设。有些学校把特色建设当作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目前人们在理解学校特色上存在许多困惑。有人称之为“教育特色”,有人称之为“特色教育”,还有人称之为“办学特色”。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称呼?它们的内涵一样吗?一些名校校长宣称:学校在任何一个项目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还是在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设项目,以及科技教育、铜鼓乐和足球等,都是学校的特色,学校的问题不是没有特色,而是特色太多。这种看法正确吗?有少数学校,打着特色旗号,招收特色班学生,大肆敛财,其所谓的特色,无非是所在学校相对优势的项目。这些项目是真正的特色吗?

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每个校长都说自己的学校有特色,但逐个拜访这些学校,却给人以“千校一面”的感觉。诚然,学校容易使人产生“千校一面”的感觉,正如美国著明学校教育研究权威约翰.古德莱德教授所言:“学校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学校在他们的管理系统和人际关系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同小异的。”古德莱德和他的调研组在美国各地选择了38所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并访谈学生、家长和教师,总共有1016个班级接受观察,1350位教师、8624位家长和17163位学生接受调查访问,最终发现学校之间存在着“奇怪的,难以描述的雷同”,如“座位的安排、使用的教材、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和教学方法”均大致相同。古德莱德认为,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并不是各学区和各州所提倡的教育政策的直接反映,“看过大多数州对学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之后,我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这个领域是一个概念的沼泽地。”尽管有教育政策的支持,允许不同的办学模式,但在古德莱德看来,许多模式仅仅是理念或概念层次上的,远远没有变成实践层面上真实的东西。上述材料说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存在“千校一面”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其实也说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相当不容易。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并创建学校特色呢?

二、正确把握学校特色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学校特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著明教育学者孙孔懿先生的看法,就有代表性,他认为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个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综合他们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对学校特色概念作如下规定: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和办学风格。所谓“独特的”是指一所学校最突出、最典型、最具个性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作风。所谓“优质的”是指学校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对群体规范、舆论和内聚力进行质优化,不断地提高办学各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的整体优化水平,使办学处于更优状态,以追求更佳的办学效益。这是学校特色的核心。所谓“稳定的”是指形成某种学校特色后,不断改革内部不协调、不完善的状态,克服非优质因素,使已形成的特色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步的提高,标志着学校特色的定型与成熟。

学校特色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1.优质性。教育的优质性是学校特色的基本属性,它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教育质优化的外显。正是因为有了教育的优质化,才会有高度的持久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才会得到公众的承认和仿效,显示出学校特色的生命力。综览全球,世界第一流大学为人类培养了大批世界公认的优秀人才。从1904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象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著名大学培养的人才,几乎成为诺贝尔奖的主要得主。据1946年至1981年的统计,世界上获诺贝尔奖的人有70%是在著名的大学中。在我国,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而著称于世的天津南开中学,以其独有的学校特色,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我国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院、工程院中有32名院士的中学时代是在南开中学渡过的。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学校在这一实验研究中,有效地开发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潜能”,使他们获得成功。这些学校正是由于实现了教育的质优化,使学校特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独特性。独特性是特色的基本属性,也是特色的决定因素。“独特”是指学校教育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孙孔懿先生认为,学校办学特色既可以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也可以表现为“人多我少”,“人有我无”。这里所指的,就是他的独特性。“独特性”要求我们在发展特色时,必须独辟蹊径,强调“用心”和“创意”。因办学独特,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办的晓庄师范学校的特色,正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体现。他把培养合理人生作为教育的宗旨,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开发,从而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被誉为“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的上海建平中学,以其独特的办学风格而闻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去研究“建平现象”。

3.稳定性。学校特色是学校领导和全体员工在某一方面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结果。如果学校工作者朝三暮

四、见异思迁,根不可能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在其探索、实践、完善的过程中,尽管办学者需要不断修订方案,但其宗旨和最终目标应当是清晰、稳定的。学校特色的形成殊为不易,它往往需要几代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新校长在上任时,保护学校特色,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但有相当一部分新校长不知其中奥秘所在,为显示自己能耐,往往“新官上升三把火”,搞自己的一套,对原有学校特色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这种现象无助于学校特色的稳定和发展,应加以避免。当然,经过了一个很长时期,随着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特色形成后仍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当非优质因素增长到一定限度时,原来的特色就会失去。在办学中创造特色后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发展完善特色,不停顿地进行质优化,攀登新的高峰。这说明,学校特色的绝对的稳定是不可能的。

4.认同性。“独特”、“稳定”、“优质”这三个内在标准是否达到,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评价。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不是自封的,而是社会认可的结果。换言之,并非某某学校打出某某特色的旗号,就必定具有某种特色,只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正如孙孔懿先生所言:“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校特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学校自诩的,也不是靠有偿新闻加工的,而是货真价实,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有成果,经得起检验的。”

三、创建学校特色应理清的基本问题

创建学校特色时,应理清几个认识和实践上的基本问题。

(一)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的问题

1.特色是需要外在标志的。特色的外显正是特色的个性张扬。学校特色外显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就是学校的文化氛围。办学特色明显的校园,总是以其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外显的。这种外显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理念的策划。如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等,摒弃“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之类雷同词汇,而提倡个性化表述。如有一所书法特色学校,在校门口最醒目的地方展示了他们的办学理念:“做一个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并提出了他们的“两项工程”:打造墨香校园,营造书香校园。(2)建筑,包括校园建筑的整体布局、外观造型等等。如学校将花坛做成方形与圆形组成的图案,意为“不依规矩,何以成方圆”,建筑本身就蕴含着文化。(3)景点,包括雕塑、长廊、假山、池塘等。如在以大阅读为特色的学校,他们的长廊造型就是一本翻开的书册。(4)校园布臵,如让每一块墙壁说话,黑板报、墙报等等。(5)显性的成果展示,包括教师的相关论文与学术文章、学生的作品、媒体的报道等等。如作文特色学校,学校每天在电子广告屏上播放一篇学生佳作。

2.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内化为素质。内化为素质,就是融入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精神,成为一种风格,成为一种文化。特色内化为素质,需要文化的提升。学校的一个优势项目形成之后,学校在花大力气运作的时候,要提升其中的文化精神,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促进人的素质提升。比如,一所以足球为优势项目的学校,要将足球运动所体现出来的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大力宣扬,并扩大其外延,将这种精神渗入每一位学生的骨髓,内化为素质。

3.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的辩证统一。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有的特色只能内化,不能外显;有人认为,有的特色,表面热闹,内化很难发展。其实,特色的外显与素质的内化看似矛盾,实为辩证的统一。(1)浓厚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高品位的特色外显必然蕴含着学校的理念,促进素质的内化;特色外显的过程,也必然能促进素质的内化。(2)素质的内化是特色深层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目的追求。素质内化的过程能保证特色的高质量外显。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相辅相成,特色既是“由内而外的魅力”,又是“由外及内的风采”。

(二)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的问题

学校的整体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但是,在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有时候,学校特色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1.学校特色表现的是学校的整体风貌,是学校因优势项目而显现的一种办学优势。这种办学优势需要经过长期的打造,形成一定的文化风格,然后深刻地影响每一个师生的发展。办学特色的显性标志之一,无疑是大批特长学生的出现。在这样的学校,在这样的教育中,必然会诞生特长学生。

2.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要避免犯“一刀切”的错误。学校特色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学校特色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服务的。

3.努力开拓多元选择途径,处理好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统一。从整体的学校办学而言,现代教育主张多元,为学生创造多元选择的空间,就是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从小处而言,一所学校的一个办学优势,也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小项目”。比如,学校发展艺术特色,以多元选择的理念指导特色发展,学校逐渐地形成了剪纸、撕纸、布贴画、京剧脸谱画、书法、二胡、合唱等多种的“微型课程”。课程因学生需要,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及地方的教育资源而开设,越开越多,逐渐拓展了多元选择的艺术特色之路。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不会有学校特色的健康生动发展;而学校的特色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许多更广阔的空间。使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和谐统一的发展,是目前学校特色发展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学校特色与常规工作的问题

在学校特色与学校常规工作的关系上,有这样三种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先要有特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做好常规工作;第二种观点认为,先要做好常规工作,才能再来谈特色的发展;第三种观点认为,常规与特色应该齐头并进,在做好常规工作同时发展学校的特色。第三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在认识上要避免这样的误区,就是把学校特色与常规工作割裂开来。特色发展与常规发展的关系,我认为不是什么“先后”的问题,而是“共生”的问题。特色,就是在常规基石上的腾飞,对常规工作的超越;特色,也给常规工作带来生机,带来卓越。特色与常规共舞,才能演出学校发展的连台好戏。

1.学校特色是使常规工作整体推进的强大助力。一所薄弱学校,如果把眼光瞄准“合格”而不是追求卓越,那它只能流于平庸;把学校的明天定向于“稳定”而不是“发展”,因为“薄”而忽略了“特”,很可能会“日薄一薄”。相反,我们很多原本相对薄弱的学校,就是在推进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其常规管理也颇见特色——常规管理本身就是需要特色的。比如,我们的美术特色学校,将学生的儿童画作品布臵校园环境,校园的常规管理水平在特色发展中整体提高。囿于常规的“常规”是低层次的常规,常规因特色而亮丽。

2.常规发展是特色发展的厚实基础。特色发展要为学校常规发展服务,常规发展体现的是学校的主体内涵。离开常规发展的所谓的“特色发展”即使赢得一时的名声,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一俊遮百丑”的现像至多只能是昙花一现。

3.在学校特色发展中看教师特长发展与教师常规工作。抱着常规不放,就常规来做常规的教师,做一百年也还会是一个常规教师,他也许不是最糟的教师,但他成不了最优秀的教师。而舍弃常规,一味地标新立异,乃至违背规律行事,最后也将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教师应将常规工作看作是特长发展的基础工程,将特长发展看作是对常规工作的一种丰富与超越——而超越不是“绕道”。比如班级卫生工作,那是一个常规工作,但很多班主任会创造出许多非常规的法子来做好这个常规工作,这样的班主任就是在完成常规工作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四)特色发展与学生发展的问题

在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一些学校,学校特色较为鲜明,围绕特色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甚至名声远扬。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了解这里的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在基本的学习上显得底气不足,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不如人意。我们不能给这样的学校以很高的评价,他们的校长就纳闷:我这不是特色吗?也有这样的一种教师,他们自己有一套足以证明自己的特长与个性的“成果”,但他们的教育、教学实绩却较为逊色。我们对这样的教师并不满意,他也糊涂了:我毕竟是有特长有个性的教师啊!

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特色发展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1.学校特色的发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育目标是育人。离开了学生的素质发展而谈学校特色发展,这样的特色发展往往是取决于外在的力量(如宣传、包装、架空实践的“纸上谈兵”、外来力量的“经验总结”等等),这样的学校也许有时会通过一定的途径造就一定时间内的轰动效应。但不是教育的真正追求。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也应是全体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任何特色的构建与发展,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向教育的目标靠近。

2.学校的任务是育人。学校走特色之路,特色形成过程中,学校要设计切实的教育目标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基本素质,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要对特色予以最切实的重视。特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要迁移、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因此,学校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切忌只见“特色”不见人。学校构建特色目标,要放到育人的教育目标中来观照;而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也要依托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

(五)特色创建与教育公平的问题

追求卓越和实现公平是民主社会的两项基本原则,也是学校教育的两项基本原则。因此,学校特色除了应该追求优质教育外,还应当反映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指学校公平地照顾学生的学习利益,不仅仅是向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还包括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向学生提供不同的条件,给予学生不同的待遇,评估学生不同的智能方面的成绩。具体而言,学校的各项设施和活动,均应本着公平原则,谋取学生的最大的学习利益。因此,创建学校特色时,固然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展一些有针对的活动,但也要注意公平原则,切莫只考虑少数学生的利益,更不可以以此为代价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利益。现在,有许多学校一旦拿下“特色学校”的称号,马上就会办“特色班”,由于不注意教育公平原则,“特色班”会演变为“特权班”,进入这类班级的学生享有种种特权,而普通班的学生则没有,这种现象应当避免。

(六)创建特色与依规办学的问题

中小学在创建学校特色时,要切忌表面化和肤浅化。有些学校创建特色动机不纯,或者以某项特色“一俊遮百丑”,借助特色掩盖学校其他工作的不足;或者一二三四罗列一大堆“特色”,借助特色吸引生源甚至于大肆敛财。还有些学校在创建特色时,曲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学校投入大量资源来追求某些功利性的狹獈目标,而漠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甚至抵制教育法规。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发展学校特色的健康之道。

学校特色创建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整体而言,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标为依据的。学校特色的创建和发展也不例外,它必须符合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凡是不符合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的活动,均不能称为特色。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果学校眼中只有某些狹獈的目标,而忽视了全面发展教育,哪怕这所学校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不应该提倡,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的特色。例如,某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采取军队式的魔鬼训练手段,企图培养某个比赛项目的体育选手,因而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所以其训练过程和训练成果,都不可称之为“特色”。

【参考文献】

篇8:凸显书法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 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 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的文明氛围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 学校文化建设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 分批建设, 逐步完善。学校文化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细节上一点一滴地经营和积累, 而不是将外在的文化细胞移植于学校体内, 要结合时代要求、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而逐渐生成。我校是农村小学, 学校以“培养良好习惯, 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 努力创建学校文化, 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环境育人,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 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因此, 学校非常重视环境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一种“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效果来达到学校的育人功能。

1.加强环境管理。春季, 学校规划了校园, 对操场进行了开发建设, 对无用的校园设施进行了拆迁。对校园整体进行了绿化、美化。平整了操场, 设计了甬道, 为花池安装栅栏, 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

2.重视文化育人。面对学校实际, 对现有校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文化建设。一是绿化美化校园。让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的底蕴, 在校园的围墙上大型弟子规插图宣传字画起到了怡情励志的作用;充分利用操场现有空间广栽花草树木, 使校园绿化面积达最大限度。校园四面花草树木围绕, 达到四季常绿, 三季见花, 景色宜人, 使人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二是建设走廊文化。在其间布置学生书画作品、名言警句、光荣榜、师生活动剪影、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 内容丰富, 令人启迪, 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大餐。三是提升室内文化。班级配备了班班通电子白板。班主任引领学生, 确立班级文化主题, 巧妙地布置教室, 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做到了每一面墙壁会说话, 每一个角落都育人。

二、文体活动, 打造精彩活力校园

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学校组织各种活动,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

1.建立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自2007 年起, 在全校范围内着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校共组建了书法、朗诵、跳绳、篮球、美术、剪纸、舞蹈等几个兴趣小组, 每周利用周一、三、五最后一节课, 针对学生进行才艺、能力的培养。每学期结束, 各兴趣小组进行一次成果展示。

2.重视体育活动。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快乐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我校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坚持把健康带给学生, 把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在大课间活动准备、设计创编阶段, 分管领导和艺体组教师、班主任走到学生当中, 参与学生的课间活动, 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了解学生的兴趣, 征求他们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见和要求, 并对此进行梳理、归纳, 形成设计创编原则和思路。学校为学生购置了大量的体育活动器材, 如, 空竹、呼啦圈、跳绳、毽子、口袋等。班与班之间每周轮换游戏器材, 孩子们热情高涨, 劲头十足, 兴趣浓厚, 欢心愉悦, 真正实现了把快乐与健康送给学生。

3.开展主题教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德育活动以主题教育月等形式为载体开展, 如, “文明礼仪教育月”“爱党主题教育月”“学雷锋活动月”“三节、三爱主题活动月”“明德守礼活动月”等。

三、办好校刊,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办校刊校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让教师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 满怀一种探索的勇气和一种创新的精神, 2008 年6 月, 我校创编了校刊《晨曦》, 为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享研究成果的平台。

1.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认识到校刊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舍得为它投资,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校长带头撰写文章, 总结学校工作, 畅谈心得体会, 为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校刊主要内容。校刊《晨曦》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学校工作, 有经验论坛、教学展示、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课改叙事、读书心得等几大板块儿, 全面展现教师风采, 展示个性特长, 揣测反思心理, 珍藏学海拾贝……

3.师生积极参与。为使校刊工作顺利进行, 教师每月上交一篇读书心得、课改叙事、教学随笔, 每学期上交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择优在校刊上发表。为了激发教师的写作兴趣, 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增强教育教学理论内涵, 学校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活动, 每学期为教师提供一本教育名著。如, 为教师提供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等, 读书后教师纷纷写了读书心得体会。为办好《晨曦》, 学校还举行了“《晨曦》杯个性作文大赛”……系列活动, 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4.校刊发展趋势。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改进与创新中, 《晨曦》已逐步摆脱稚嫩, 走向成熟, 编辑出版了一批又一批精品和佳作, 如今已出版15 期, 不仅受到广大教师的拥护, 也得到了兄弟学校及各级领导的好评。2012 年12 月, 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组织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 《晨曦》荣获一等奖。2015 年6 月, 在第二届“梓桐杯”全国优秀学校报刊评选活动中, 《晨曦》荣获校刊综合金奖;校长获得学校报刊建设特别奖。如今的《晨曦》已是一面旗帜, 号召教师朝着未来锐意进取;如今的《晨曦》已是一个航标, 指引教师信心十足奔向前方。

上一篇:欧几里得数学竞赛下一篇:以关心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