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2024-04-28

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精选5篇)

篇1: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以下简称“双控”)机制建设,集中力量强化学校内部安全教育管理,及时排查整改各类隐患,为确保师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深化“双控”机制建设,提高科学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充分发挥其在防范和遏制校园安全事故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上级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基本思路。

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坚持问题导向、风险预控,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提升学校安全整体预控能力,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努力夯实学校安全基础,有效遏制一般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完善落实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上报、整治、销账等各环节工作责任及管理措施,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覆盖全,并一直延伸到校内各级各岗位,规范完善的“双控”体系与协调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工作原则。

1、属地负责和校内推进原则。学校各级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对本部门学校“双控”机制建设工作负责,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本部门教职工大力开展“双控”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工作任务。

2、学校主体责任原则。学校是建立本单位内部“双控”机制和组织落实实施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双控”机制建设工作负全部责任。

3、分级分类原则。根据对风险和隐患的辨识及评估情况,按照风险和隐患防控、整治的难易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从高到低分别按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风险点、单位、区域进行分级,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事故隐患按照重大和一般二个等级进行分级。结合我校实际特点进行分类。对风险及隐患点、部门和区域,按照不同等级和分类,实行差别化防控、监管和治理。

4、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原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的,要把两者作为防范和遏制事故的有机统一体,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实现一体化推进和提升。

5、坚持以用促建原则。要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防范和遏制事故能力出发,以实用为先,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持续改进和提升。

二、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主导作用

(一)健全完善标准规范。

各部门参照学校安全工作有关标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学校各部门对标达标活动,并以风险和隐患清单为载体,推动学校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

(二)对学校各部门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加强对学校各部门“双控”机制建设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同时,根据学校自身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结合学校安全管理基础,组织对学校各部门安全工作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学校各部门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部门,充分发挥综治力量,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确定不同的督导检查频次和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要制定实施学校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治的正向激励措施和师生群众举报隐患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大重大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力度,支持、鼓励和引导学校主动报告、严格防控、大力整治重大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督促学校各部门加快实施、严格落实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和积极排查整治隐患的,减少对其督导检查频次,给予其相应表彰和奖励;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依法严格查处。

(三)深入排查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和隐患。

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成员为全体教师,对学校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辨识、评估、登记。要根据风险及隐患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学校各区域安全风险等级,汇总建立学校区域安全风险及隐患数据库,绘制区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要明确相关部门的防控和治理责任,实现监管无盲区;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治理措施,实行差异化管控和治理;对高风险等级区域,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

(四)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在校园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校园地下及周边公用基础设施如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以及渣土堆场、危化品项目等的安全问题。组织师生举办重大活动或校外集体活动时,要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着力构建学校“双控”机制

(一)全面辨识安全风险和排查事故隐患。

各部门要积极督促建立完善本部门内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按照有关制度、标准和规范,紧密结合学校类型和特点,认真组织编制符合本部门实际、适应安全管理需要、满足各岗位需求的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清单,明确需要排查和辨识的范围、对象、事项、内容和频次;要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的程序和方法,组织全体教职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和排查教学流程、设备设施、教学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及事故隐患,并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要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推动教职工全员参与、自主排查事故隐患,辨识安全风险。

(二)合理确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等级。

学校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和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梳理,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第12号令),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从人、物、环、管等基础管理教育和现场管理防范方面,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依照行业分级标准和相应规范,采用相应的评估判定方法确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和事故隐患排查及等级确定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学生群体,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和部位的隐患排查。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应汇总造册、单独建立台账,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政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负有响应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类别及等级,建立学校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绘制本校“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空间分布图。

(三)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

学校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管理、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尤其要依托“河北省学校安全风险隐患网络管理平台”,根据位置、场所、功能、管理、使用等原则将学校各部位环节划分为若干具体的“网格”安全责任区域,对责任区域明确专人负责,进行“日巡查”式的隐患排查整改。特别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场所、岗位的重点管控;要通过立即整改、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消除、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要高度关注管理使用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和调整风险等级及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要对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和治理,逐一落实学校、部门(年级、班级)和岗位的管控治理责任。

(四)实施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公告警示。

学校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公告制度,并加强相关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教职工、学生都掌握安全风险及存在重大隐患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要在醒目位置、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的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责任人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的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对危险源的监测和预警。

四、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

(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学校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支持推动“双控”机制建设,校内教室、宿舍、食堂等高风险区域、关键环节为重点,支持、推动建设一批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治理示范组、处,带动全校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强化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二)以标准化建设促进“双控”机制建设。

要根据国家、省、市制定的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范、标准,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引导学校将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学校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和评审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并及时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控”机制的持续改进。

(三)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第三方机构作用。

公安、消防、卫生、食药监、地震等有关部门的专家队伍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等,在风险管理、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检验检测等方面具有人才、技术、信息、设备等资源优势,学校在安全管理培训、安全风险识别、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部门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助实施,并为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四)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学校要将“双控”机制纳入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河北省学校安全风险隐患网络管理平台”在解决排查整改责任落实和及时消除隐患、推动动态监管的巨大作用,积极督促学校、幼儿园加强内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建设,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要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强化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努力实现学校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消除,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正确处置。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要将“双控”机制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要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部门,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遏制学校安全责任事故和重特大师生伤亡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示范带动。

要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教职工、特殊岗位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学校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要认真总结试点学校“双控”机制经验做法,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有效管用的方法和路子,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标准、程序和模式,强化示范带动。

(三)强化舆论引导。

要充分利用集会、班会、学生会组织、校团委、电子屏、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学校安全“双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选树一批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重大隐患突出、事故多发的组、处,为推进和深化“双控”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促检查。

要加强对学校“双控”机制建设情况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和组织,帮助和指导学校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把建立“双控”机制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安全综治目标、教职工个人考核内容,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

篇2: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利用将近—年的时间,建立制度健全、职责明晰、运行规范、管控有效的“双控”机制,形成学校“风险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工作模式,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学校责任安全事故,全面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

二、组织领导

成立燕山大学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为党委书记赵险峰,第一副组长为校长赵丁选,副组长为副书记谢延安,成员为学校安全稳定(生产)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工作处,负责具体工作。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学校“双控”工作制度

1.建立落实工作制度。围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校属各单位要分级建立落实“双控”工作教育培训、风险辨识公示、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双控”工作制度,并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和改进,实现对“双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明确层级责任。按照《燕山大学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和《中层单位(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根据安全责任内容逐级明确“双控”工作的直接管理责任人、管理单位(部门)责任人、监管单位(部门)责任人。

各层级主要责任人要熟知“双控”机制建设中应建立的制度、风险分级的方法、风险辨识的流程等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3.建立工作档案。各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双控”工作专门档案,对所负责业务领域风险分布图、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隐患整改方案等构建“双控”机制、开展“双控”工作的相关资料集中统一归档,进行痕迹化管理,实现可追溯管控。

(二)开展“双控”教育培训

安全工作处组织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双控”工作专项培训,各安全监管部门在所负责业务领域对基层教职员工组织开展“双控”机制建设岗位培训,使其能够严格落实管控措施要求,形成人人知晓、人人有责的安全工作体系。

(三)编制发布风险分布图

1.开展全面辨识。安全工作处负责开展校园整体范围的风险辨识,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开展所辖业务领域的风险辨识,辨识确定风险点数量,确定责任人。风险辨识要选择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风险因素辨识方法,对安全管理中的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要素开展辨识,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辨识要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2.公示风险分布。安全工作处负责制定学校整体风险分布图,各安全监管部门编制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分布图,并逐级张贴公示。

(四)制定并公示风险管控措施

1.制定管控措施。各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风险辨识的结果和风险分布图的内容,依据学校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从安全教育、日常管理、应急防范等方面制定和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并督导基层单位落实。

2.提高管控效果。各安全监管部门在制定管控措施时,应遵循消除、替代、控制、应急防范的层级顺序,或根据实际组合使用,以提高风险管控效果。

3.公示管控措施。安全工作处负责设置重点区域安全风险隐患公告栏,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设置具体岗位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责任人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五)建立健全学校风险管控清单

1.明确清单内容。由安全工作处牵头,协调各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学校的风险管控清单,清单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各安全监管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形成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管控清单。

2.实时动态调整。各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关注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变化,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及时向安全工作处反馈管控措施和风险管控台账(清单)变化,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

(六)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机制

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升级“河北省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系统”的通知》(冀教安〔2019〕21号)的要求,学校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1.明确隐患内容。各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学校和本部门的风险管控清单,按照风险等级与管控责任编制各自业务领域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内容应包括: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由安全工作处汇总形成学校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2.开展隐患排查形成隐患治理台账。校属各单位网格安全员要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开展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对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形成事故隐患的,利用“河北省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系统”,列入隐患治理台账。

3.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实施。校属各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按要求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消除隐患。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向相关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4.实现闭环管理。校属各单位要全过程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实现事故隐患发现、登记、整改、销号的闭环处置,实现对隐患自查、自改、自销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安全监管部门依据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定期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9年12月底前)

1.安全工作处组织重点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参加“双控”工作专项培训,掌握如何发动和开展落实“双控”机制建设工作。

2.安全工作处起草制定学校风险管控清单、绘制学校风险分布图等。

(二)全面推进实施阶段(2020年1月—6月)

1.2020年1月底前由安全工作处完成制定学校的风险管控清单,各安全监管部门细化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管控清单;

安全工作处负责完成重点公共区域安全风险隐患公告栏设置。

2.2020年3月中旬前由各安全监管部门编制各自业务领域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安全工作处负责汇总形成学校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3.2020年3月底前由安全工作处组织楼宇管理、餐饮中心、基建修缮、动力保障、实验室、治安消防等岗位人员开展“双控”工作培训。

4.2020年4月底前由各安全监管部门在所负责业务领域内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双控”建设,制作并公示具体岗位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卡。

5.2020年6月底前学校全面完成“双控”机制建设。

(三)总结提高阶段(2020年7月—10月)

安全工作处组织各安全监管部门对“双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总体评价上报省教育厅。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推进“双控”机制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压实学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监管机制、遏制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双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亲自研究部署,精准把握和落实风险管控、隐患排查“两个环节”,确保“双控”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落实部署,宣传发动。校属各单位要根据学校“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步骤严格落实各项部署,确保不漏一地、不落一环节。各安全监管部门要采取召开动员部署会、现场指导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各层级责任人和教职员工广泛知晓风险、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风险管控的相关要求。

(三)加强调度,强化督导。安全工作处负责学校“双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调度及指导,各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所负责业务领域基层单位的指导,及时了解掌握进展情况,对进展缓慢的,及时采取措施,督促推进。

大学安全稳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篇3: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方案》指出, 加强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要达到5大目标, 即不断提升质检工作水平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各级政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 履行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责任;促进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强合作, 形成紧密衔接、协调配合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和工作合力;促进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全面落实提升质量和保障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促进全社会不断提高质量意识, 积极参与质量振兴事业。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推动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

《方案》要求各地质检部门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加强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

第一, 要依靠地方政府, 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质量兴省、质量兴市活动;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研究建立宏观质量评价指标;推动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建设;推动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

第二, 要联合部门, 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对质量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外贸易质量安全应对合作;加强具体工作的合作。

第三, 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 发挥提升质量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认真履行质量安全责任;引导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加强企业和产品质量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技术和标准水平;帮助企业提高检测水平;推动企业建立严格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充分利用质检系统技术资源, 在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圈、特色园区或中小企业密集区, 搭建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帮助企业提高检测水平;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员工素质。

篇4: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建设管理工作机制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基本情况

市小沂河是泗河最大的支流,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总流域面积621.6km2,境内长39公里。因年久失修,防洪标准低,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自1998年起,市委、市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沂河中下游段实施治理。结合以往治理工程,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决定继续实施小沂河中游段治理工程。该工程是小沂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纳入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2、工程位置

小沂河治理工程位于市境内小沂河中游,该工程西起东一0四(14+010)国道,东至息陬镇步家庄(23+230)。

3、主要技术指标

小沂河设计防洪标准近期为20年一遇。根据有关规范确定涵洞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建筑物为Ⅳ级;堤防为Ⅳ级;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

4、主要建设内容

河道清淤开挖9.22公里,两岸复堤15.14公里,河槽险工段护砌3.3公里及改建涵洞1座。

5、初设批复情况

2010年9月,济宁市黄淮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济宁市小沂河14+010-23+230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山东省水利厅以“鲁水勘字 [2010]107号”作了批复。核定工程总投资为2515万元。

6、工程各参建单位情况

济宁市小沂河段治理工程项目法人为市沂河中游段治理工程建设处。项目建设单位为:市沂河中游段治理工程建设处。设计单位为:济宁市黄淮水利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为:临沭县宏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第二水利工程局、济宁市水利工程施工公司、山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承包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邹城市大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质量监督单位为: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和济宁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站。

二、工作方案:(1)组建项目法人

山东省水利厅以“鲁水勘字 [2010]107号”文批复组建了市沂河中游段治理工程建设处,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市沂河中游段治理工程建设处为工程项目法人,法人代表为市水利局局长,由市沂河中游段治理工程建设处行使法人职责负责建设管理工作。(2)做好工程施工准备

为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工程按时开工,市沂河中游段治理工程建设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将任务和目标分解到人,并及时检查督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开工前组织人员进行了现

场徒步查看,及时摸清和解决现场开工存在的问题;召开了中标单位调度会,听取了各单位的施工组织安排,对进场工作进行部署;及时组织设计单位进行了设计技术交底和交桩工作;制定了质量、安全、文明工地建设等规章制度和施工技术要求,完成在建工程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工作,上报了开工报告,工程于2011年7月15日顺利开工。(3)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做好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建立了现场指挥部,设置了职能部门,配备了专业齐全、素质高、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技术人员,健全了质量、投资、安全、文明工地等规章制度

(4)健全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

健全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根本。紧紧围绕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企业保证与政府监督相结合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努力实现施工合同条件中确定的施工质量要求,委托山东黄河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代表业主负责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严格按照“事前主动控制,事中积极检查,事后严肃把关”的措施进行。施工单位自查上报,监理单位旁站监督,业主专人负责,质量检测单位检测的四级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三检制”,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文明工地。

(5)积极配合稽察审计工作,促进工程建设优质、高效、规范发展。

积极配合稽察审计工作,促进工程建设优质、高效、规范发展。对稽察、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召集有关单位人员进行开会通报和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督促检查落实整改情况,并将整改结果及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对规范参建单位的建设管理行为,提高工程质量,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5、工程完成情况

济宁市小沂河14+010-23+230段治理工程各标段于11月底已按设计内容完成。

三、工作制度

市沂河中游段治理工程建设处设办公室、工程科、财务科三个管理科室。建设处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积极做好征地移民工作;强化“四项制度”建设,制订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办法;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加强投资控制,严格资金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安全生产、文明工地建设。使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按照制度做,使工程管理纳入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严格执行项目招标制度

济宁市小沂河14+010-23+230段治理工程的招标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有关法规执行,严格招投标管理,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择优的原则进行招标。

招标代理单位:山东三阳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招标方式:国内公开招标,建设处于2011年5月25在《中国采

购与招标网》、《济宁水利网》、《山东三阳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同时发布。

中标单位确认:2011年6月24日在山东三阳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会议室开标。参加工程4个标段施工投标的单位总计79家。经过评标委员会专家的评审,推荐工程施工标段1由临沭县宏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标段2由山东省第二水利工程局、标段3由济宁市水利工程施工公司、标段4由山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承包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

合同签订:市沂河中游段治理工程建设处按规定及时与中标单位进行了合同的签订工作。

2011年5月27日、6月29日对监理招标发布两次招标公告,无一家监理单位报名。经省厅同意,我单位委托邹城市大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为工程监理单位。(2)规范合同管理制度

济宁市小沂河(14+010-23+230)段治理工程在整个实施阶段,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合同管理办法,规范合同立项、谈判、签订、备案、履行、变更、争议调解、验收、存档等行为,合同立项和签订实行内部会签制度,建立合同管理台帐和合同档案,及时提供合同管理信息,为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为做好投资控制,严格资金使用和价款结算等工作,建设处制定了计量、工程款支付审批程序,规范资金管理和计量支付行为。加强工程计量支付审核,严格按照合同文件约定的计量支付程序和要求,5

做到适时、适度、合法付款。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凭证和工作台账。为项目核算及概算控制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3)工程质量制度建设

质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与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处及时办理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现场配备了专职质检人员。

监理单位监理项目部制订了监理大纲和监理实施细则,按照规范、设计文件及监理大纲从事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严格实行“三检制”,严把“三关”,配备了工地试验室,跟踪检验质量指标。

四、工作措施

(1)做好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工作

济宁市小沂河(14+010-23+230)段治理工程实行“政府领导,业主管理,包干负责”的管理体制,开展工程的移民迁占工作。征地移民实施阶段的现场实物量调查,由建设处组织,与所在镇(街)政府共同进行,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相关村庄和产权单位的征占土地、地面附着物进行逐一调查,对永久征地范围内的房屋及附属设施进行逐一丈量,落实到户;对树木、苗木、坟头、水渠、管道、低压线路等地面附着物详细清点,落实到村和产权人,依据确定的补偿标准确认兑付。

(2)合理划分工程项目

根据建设内容、设计和施工等特点,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1996等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经建设处、监理等单位研究,济宁市小沂河14+010-23+230段治理工程划分4个单位工程、40个分部工程、619个单元工程,其中重要隐蔽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33个。

(3)落实好各项质量措施

建设处及时办理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现场配备了专职质检人员。为保证工程质量,项目法人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对项目进行从原材料开始的全过程质量检测。

监理单位分别成立了监理项目部,制订了监理大纲和监理实施细则,按合同要求,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跟踪监控,以单元工程质量检查评定为基础,以质量检测结果为依据,从事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严格实行“三检制”,严把“三关”,配备了工地试验室,跟踪检验质量指标。

确定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单元和分部工程质量优良率85%以上,单位工程质量优良率90%以上,单项工程质量优良,无工程质量事故。

篇5: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雪乡旅游景区根据林业局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景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和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岗位权利风险防控为核心,以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以规范各种权利为突破口,全面构建惩防体系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为雪乡景区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反腐倡廉教育。利用党风廉政建设学习资料,针

对不同岗位党员干部面临的廉政风险,分岗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开展廉政谈心、廉政征文、廉政答题等活动,实现廉政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推动廉政教育向纵深发展。结合实际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街道、家庭活动,使之成为林区文化的主流。

(二)加强规范权利运行的制度建设。围绕“三重一大”

决策重点,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三)推进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

制。针对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分岗开展行之有效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把《廉政准则》等廉政知识的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干部竞争上岗、聘任的考试之中,实现廉政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二是建立廉政风险排查长效机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法定权限和工作流程,全面深入查找可能存在廉政风险发生的部位和环节,做到职权项目清楚、责权流程清晰、权利运行清透。廉政风险排查随着工作职责和业务的变化,以及反腐倡廉的新要求,主动排查,自觉排查、定期排查。三是建立廉政风险提示长效机制。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办事公开、重点环节监督等方式,对党政干部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利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采取保廉承诺、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廉政谈心、函询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风险提示,迅速规避廉政风险。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和部署(2011年3月15日-4月15日)

(一)学习调研。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惩防腐败体系建设《2008-2012年工作规划》,学习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纪委八次全会精神,以及李延芝同志在全省林业煤炭系统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在森工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会议上的讲话,把思想统一到省委、总局党委的要求上来,增强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责任感、自觉性。主要领导深入实际,弄清廉政风险的表现、成因、理清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路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深入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二)明确任务。在深入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雪乡景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过支部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林业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批复后实施。

(三)作出部署。党支部召开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支部书记做动员讲话,阐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讲清防控廉政风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每个阶段完成的任务时限、目的、要求等。充分利用电视、简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二阶段:排查廉政风险(4月16日—6月20日)

(一)查找廉政风险。主要围绕“权、钱、人、物”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方法,重点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是查找岗位廉政风险。树立任何岗位都有责,有责就有权,有权就有风险点的意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岗位人员,结合岗位职权全面查找潜在或存在的廉政风险点。二是查找单位廉政风险。结合景区实际,重点查找班子“三重一大”议事决策以及行政管理中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因素、风险点和表现形式。

(二)确定等级。每个类别的廉政风险等级根据廉政风险的大小、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一级风险,为涉

及违法犯罪,可能受到法律追究的;二级风险,为违反党纪政纪,可能受到党政纪处分的;三级风险,为廉洁自律,可能受到诫勉谈话教育的。

(三)认真审核。单位人员互查和研究后,填写《岗位廉政风险点和防控承诺表,单位审评后,报局分管领导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岗位廉政风险审核和确定。

第三阶段:制定防控措施(6月21日—9月5日)(一)明晰岗位职责。按照“岗位定措施”的基本要求,以解决岗位职责不清、岗位权限界定不准、履行岗位职责缺乏监督制约、对失责行为追究不严等问题为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进行清权确权,制定整改措施,深入抓好规范权利运行的制度建设,促进依法履职,规范行政,正确行使职权。

(二)优化工作流程。对现有的工作程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进行认真梳理,重点围绕“三重一大”等重点事项的科学决策以及正确行使行政执法权、项目管理权等,绘制工作流程图,严格行权标准,严密工作程序,有效控制和解决暗箱操作、无序操作等行为发生,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

(三)推进体制制度创新。结合开展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年”活动,着力推进各项制度执行。拓宽监督渠道,以深化党务、政务公开为主要裁体,推行行政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强化社会监督,使权利在阳光下操作,在监督下运行。

第四阶段:落实提高(9月6日—12月20日)

(一)明确责任。党政一把手对落实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措施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主要领导做到亲自部署、亲自监督检查,同时落实主管领导的责任。建立奖惩机制,对廉政风险防范成效显著的个人予以表彰;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检查验收。采取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社会评议等方式方法,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阶段任务完成后,写出转段报告,报林业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后转入下一阶段。

(三)绩效评估。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对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措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跟踪问效,做出客观的评估。对脱离实际、针对性、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实或效果不好的,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以上四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党支部形成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总结报告,报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工作要求

(一)把握原则要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以公开、阳光、透明为基本原则,以行业、岗位、全员参与为基本要求,确保查找廉政风险不漏项、不缺空,着力解决本单位涉及民生和职工群众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和重大改革等问题,以重点带全面,以关键促整体,有计划地推动预防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典型引路。在全面部署、整体推进的同时,把功夫下在抓典型、抓特色、抓重点、抓解决实际问题上。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新兴科技手段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水平。要注重抓“亮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三)明确目标标准。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必须在求实效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牢牢把握“规范岗位权利,化解廉政风险,保护党员干部,净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目标,努力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上一篇:“比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儿科护士年度总结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