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中合作双赢

2024-05-09

在竞争中合作双赢(共8篇)

篇1:在竞争中合作双赢

在竞争中合作双赢

在“山羊过独木桥”这一比赛中,本应争个“你死我活”的双方却出人意料地“互相抱住,转身换位”,“最后都顺利通过了桥”。是的,与其在竞争两败俱伤,玉石俱焚,不如与对手携手共进,互利共赢。

在竞争中合作双赢,是一种大智慧。在这个功利化的社会中,其背后折射出的人文精神更是令人推崇。在三国三足鼎立时期,吴蜀合作,孙刘联军,才有了赤壁之战,才有了火烧曹营的辉煌胜利。再是先前,媒体报道优酷与土豆“联姻”的消息,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你看本应处于对立地位的双方并没有应为竞争伤了和气,也没有因为功利而失去理智,而是拥抱对手,取长补短,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正是因为他们的双赢意识,才让他们在竞争中多一点沟通,多一点交流,最终为成功之路鲜艳上色。

然而,却总有人信仰成王败寇的思想,总想着把对手击得溃不成军,打得体无完肤,仿佛这样才能彰显自己胜者为王的威风。

无论是当下的“打车软件大战”还是“3Q”之战,他们在竞争中都打商品大战,价格战,最后败者惨败,胜者惨胜。不但没有捞着好处,反而因为在竞争中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而导致信任危机,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又如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他们都想逐鹿中原,完成统一的千秋大业。于是战争不断,烽火连天,最终被日益壮大的秦国吞灭。假若当时六国能化敌为友,和谐发展,想必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是啊,在竞争中不能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舍弃了长久的利益,只为争一时之气而不顾合作。

无论是个人、社会、企业还是国家,都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双赢,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稳。现在早已不是“零和博弈”的时代,更不是你死我亡的非要较量个长短的时代。胜负本身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双赢体现的融洽,和谐和共同的精神内涵。自中国崛起以来,一直信奉着双赢的原则。从加入APEC,到改革开放,中国的“入世”是双赢的选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这就是双赢。

在竞争中合作双赢,那才是完美的胜利。

篇2:在竞争中合作双赢

蔡丽君

黄丽芝

古代日本的老渔民发现如果将几条剩性活泼的沙丁鱼放入一群被打捞的懒惰的鲇鱼当中.由于好动的沙丁鱼在鲇鱼中乱窜,给鲇鱼带来一中危机感,它们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这便是有名的鲇与效应.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有,则孤陋而寡闻。”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每个人总是与亲人、同学、同事、或朋友一起生活、学习和工作,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一起学习,到工人之间的分工协作;从一个家庭的和睦相处,到国家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说,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正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

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位伟大诗人,也是同时代旗鼓相当的两位竞争对手。在争霸诗坛的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朋友。歌德在形容他们的友谊时说:“像席勒和我这样的两个朋友,多年结合在一起,兴趣相投,朝夕晤谈,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两人如同一人,所以关于某些个别思想,很难说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有许多两行诗是我们俩一起合作的,有时意思是我指出的,而诗是他写的,有时情况正好相反,有时他作头一句,我做第二句……”

合作与竞争并不矛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正是两个人的友好竞争和团结合作使两人同时成为了最伟大的诗人。

运动会上的一些项目需要团结协作来完成,团队成员分工恰当,配合默契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也很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进步。学习上,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思考。有句句话叫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每个人不是最优秀的,但几个无人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

我们同学之间既存在着竞争也存在着合作,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信心,不敢跟其他同学在学习上竞争,争取理想的成绩,那么我们就是学习上的懦夫,我们的成长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但是为了自己的成功,不愿意在学习上跟他人交流,不愿意告诉他人自己掌握的知识,也就是说不肯相互合作,那更是一种做人的失败。一个不懂得跟他人合作的人,即使暂时可以取得好成绩,但他不可能永远取得好成绩,因为这个社会是合作的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的。

我曾带过一个班,刚分班时,我对学生不熟,不能因为人气或感觉让谁来当班干部,这样对其他同学来说也不公平。后来我决定让原来当过班干部的学生先轮流当一周班长,根据每人当班干部的情况以及这一段时间的观察、调查,然后通过演讲竞争上岗,全班同学民主举手表决。最后同学们一致表决,不约而同的推举了张红同学当班长,因为她不仅学习成绩好,各门功课很突出,而且待人、对事公平、从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事实证明,此举是正确的,张红同学不仅做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而且主动带领学习优秀的同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生活像一把六弦琴,奏出多重美妙的乐章;生活又像是一条奔腾的长河,淘金人间善恶。

团结是精神的化妆,竞争是生命的张力。团结是众志成城,是携手并进,在团结中我们明白了“人心齐,泰山移”;竞争是夸父追日,在竞争的感应,我们明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篇3:在竞争中合作双赢

目前博弈论的发展正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和冲突总是无所不在, 而利用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由此可见, 如何在矛盾和冲突中成功的选择和运用策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一、“囚徒困境”现象及其普遍意义

1.“囚徒困境”现象

“囚徒困境” (Prisoner, s Dilemma) 的具体内容如下: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逮捕, 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 警察告诉他们, 如果两个人都坦白, 那么每个人判刑8年;如果两个人都抵赖, 每个人判刑1年 (或许因为证据不足) ;如果其中一个人坦白, 另一个人抵赖的话, 坦白的人释放, 抵赖的人判刑10年。

在这个博奕中, 纳什均衡是 (坦白, 坦白) , 尽管从总体上看, (抵赖, 抵赖) 是对两个人都有益的结果, 但由于不构成纳什均衡, 所以不是该博奕的解。给定B坦白的情况下, A的最优战略选择是坦白, AB最优战略的组合 (纳什均衡) 却不是总体最优的选择。有没有可能其中一个人选择抵赖呢?按照人是理性的假设, 没有人会积极地这么做, 因为如果对方坦白的话, 自己就可能被判刑10年, 理性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在这个博奕中, 两个博奕方对对方的可能得益完全知晓, 并且各自独立作出策略选择。每个博奕方选择自己的策略时, 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 但他却不能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自己得益的影响, 因此他会根据对方两种可能的选择分别考虑自己的最佳策略。

通过运用有限次重复“囚徒困境”博奕的研究结果, 我们知道:如果该博奕在后来的时期内不断重复, 由于每个博奕方互相知晓对方可能的得益, 他们明白即使在最后一轮博奕中, 也可能会被对方出卖。因此, 在任何一次重复的博奕中都不存在合作的激励因素。从头至尾他们都会出卖对方。博奕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 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 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中屡见不鲜。

囚徒困境在企业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竞相杀价”, 在某种产品市场容量一定的前提下, A、B企业本可以订立一个协议价格来维护共同的长期利润, 但A会为自己的近期利益儿采取“低价倾销”策略, B也会效仿降价, 不遵守事先达成的价格协定, 结果使市场过早枯竭, A、B都没有出路了。但是, 如果A事先获知B的产量和价格这类竞争情报, 就可以采取保护措施 (如动用反倾销法案, 甚至可以“威胁”用更低的价格“报复”) , 这就能避免“两败俱伤”, 形成新的协定。在“囚徒困境”中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一种制度 (体制) 安排, 要发生效力, 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 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

2.“囚徒困境”现象的普遍意义

囚徒困境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挤公共汽车。从集体理性的角度来看, 按次序上车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但是你去挤我不去挤, 我就可能上的慢一些, 所以每个人的最有战略都是去挤, 纳什均衡就是大家都去挤, 结果上车就更慢了, 每个人采取的都是最有的战略, 但是结果却是最劣, 其原因在于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和冲突。

“囚徒困境”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它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是在冲突的情况下, 参与人的目标是什么?是利己还是利他?前者导致坦白, 被判刑8年, 后者则冒被出卖而判刑10年的风险, 这个冲突要参与人在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作出选择;二是博奕分一次完成还是分许多阶段完成, 参与人的策略有什么变化?就囚徒困境来说, 可以证明:如果博奕的次数足够多, 可以导致囚徒间合作的产生, 即每个囚徒在一定阶段选择抵赖 (合作) , 哪怕该囚徒是不合作的, 但是为了自己的长期利益, 他首先还是选择合作 (抵赖) , 直到博奕的最后阶段才选择不合作 (坦白) 。形象地说, 坏人为了使别人相信自己是好人, 从而获得更大的好处, 坏人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做好事, 直到最后才露出本来面目。

二、“囚徒困境”现象与企业竞争情报

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不仅使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同时也使竞争的环境和传统的竞争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竞争的游戏规则的内涵不断丰富, 由此, 也使竞争者的理性选择发生变化。在全球竞争环境下, 面对错综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 企业必须抛弃只靠单打独斗、自力更生式发展 (go-it-alone) 的传统思路, 走出“囚徒困境”, 以“合作博弈” (Cooperative game) 的思路来对待竞争, 这样才能适应全球化商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新型竞争的不确定性。而国际战略联盟正是现代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一种崭新的战略思维和经营观念, 它已成为企业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的基本选择。

在博奕的基本组成中有一项是信息集 (或信息结构) , 竞争情报将改变参与人的信息结构, 从而使博奕的均衡结果发生转移。

我们知道,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对手的背景、技术秘密、发展策略等一切影响竞争结果的信息。在博弈的参与人之间传递的信息有时就是竞争情报, 在没有获得竞争情报以前, 参与人还只能用概率来估计对方的行为, 如果获得竞争情报, 则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 同时竞争情报还可以作为一种“武器”, 来迷惑对方, 所谓“攻心为上”。

我们假设房地产市场有公司A和B考虑进入, 但是A对市场需求清楚, 对自己的成本函数清楚, 而B只知道自己的成本函数。A、B之间的公共信息是提供的价格。如果A不愿意B进入该市场, 它可以提供比成本价格更低的报价, 这样B就会认为无利可图而放弃进入, A虽然短时间会损失部分利益, 但会享受垄断市场带来的长期利润。这时的均衡结果是 (A低价, B不进入) 。

在上例中, 如果B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A的成本函数和市场信息, 如:第一, 通过了解A公司在公众媒体上发布的各种报告和广告活动获取A公司的实力信息;第二, 通过A的客户和供应商了解;第三, 通过A的员工等渠道探听成本信息。从情报的分类来说, 这些情报既有一次情报, 二次情报, 也有零次情报和灰色情报, 但无论如何, 一旦B获得A的成本函数或有较大的把握, A就不可能再用低的报价来阻止B的进入, 这时均衡结果就成为 (A高价, B进入) 。

当然, 现代社会企业之间有很多情况都是在合作的背景下进行的。比如垄断市场的寡头A、B, 他们可以协议指定一个产量 (如海湾国家的石油产量) , 来维持自己的最大利润。但是, 在许多情况下总有为了维护自己的局部利益而提高产量的情况 (如沙特常擅自提高产量) , 结果导致价格下降, 利润流失。竞争情报往往在这种情况下起重要作用, 如果A掌握了B的实际生产能力这类竞争情报, 就可以调整自己的产量甚至突破协议, 从而形成新的均衡。

在“囚徒困境”中, 制度的设计者是警察, 但并不意味着在博奕过程中制度应该由参与人以外的实体提供, 从本质上讲, 一种制度的形成, 是参与人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在实际博奕中, 制度的设计者既可以是参与人本身, 也可以是参与人以外的实体, 无论由谁制定规划和制度, 存在的前提是各方是否认同。博奕论说明, 任何制度存在的前提是这种制度是纳什均衡, 否则, 这种制度不可能真正地存在下去。竞争情报在博奕过程中影响参与人的信息结构, 从而影响最后的均衡。

最后, 还要指出, 博奕论在应用过程中, 不能忘记它的前提, 即参与人是理性的, 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而实际上参与人还会受到感性因素的影响, 这也使我们对博奕论的适用范围要有一定的把握。

三、“囚徒困境”现象与价格战中的合作双赢

当众多厂家在血海中拼得你死我活, 疲惫之时, 明智之士自我反省, 企业走到最后到底是终极PK, 还是共赢, 该怎样跳出“价格战”怪圈, 突破价格的重围。想要真使企业盈利, 摆脱低端的竞争旋涡, 确实需要重新思考。

产品同质化无疑会带来无休止的价格战, 为了生存, 我们只有迎战挤掉竞争对手, 但是这些并不是长期的策略, 恶性的价格战会把企业拖到利润的边缘, 企业要生存, 必须跳出价格战的泥沼。

假设两个企业垄断或几乎垄断了某种商品的市场, 他们都想争夺市场, 击败对手, 以争取更大的利润。那么, 能否避免双方两败俱伤或彼此相残?在他们之间的争斗中会不会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呢?我们用典型的博奕论案例来讨论他们之间关系的本质, 可以看到, 通过博奕论的分析,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囚徒困境”博奕表明了为什么会爆发价格战。设想两个博奕方不是囚徒而是大公司, 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 或者是联合利华公司和宝洁公司。如果摆在这些公司面前的是两种拓展市场份额的选择:保持价格或降低价格, “囚徒困境”博奕告诉我们这些公司会降低价格并不断重复下去。

这样的结论是非常令人沮丧的, 如果该博奕和各博奕方的得益情况与公司在商场上的博奕状况, 以及和企业、竞争对手的得益相符的话, 我们想知道能不能永远避免价格战?回答是肯定的。

罗伯特·艾克斯劳德在其著作《合作的演进》一书中描述过一个计算机的竞赛:选择14种策略在200次“囚徒困境”的博奕中与对方争斗。计算机中的竞赛结果表明, 合作是可以出现的, 即使竞争双方是理性的、自私的。这个胜出的策略就是“针锋相对”策略, 这一策略着眼于合作, 从合作出发, 而不是相互背叛。几轮博奕之后, 各方的策略就会明了起来, 为对方所知晓和了解。

比如, “自2000年‘美的’宣布进入微波炉行业后, ‘格兰仕’即针锋相对地以20亿元的大手笔进入空调和电冰箱行业, 这两大家电企业的争斗陷入了僵局。如何看待双方目前已进入白热化的角逐, 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分析认为:‘格兰仕’与‘美的’的博弈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当双方在经过了激烈的、非合作的、针锋相对的竞争, 将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之后, 双方有可能或有必要串谋起来瓜分市场, 在竞争中实现合作双赢。”

“囚徒困境”还告诉我们, 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存在矛盾, 基于个人理性的正确选择会降低大家的福利, 也就是说, 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帕累托改进得不到进行, 帕累托最优得不到实现。

在现实生活当中, 信任与合作很少达到如此两难的境地,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 “合作”都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现象。比如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 (简称OPEC) 的成立, 本身就是要限制各石油生产国的产量, 以保持石油价格, 以便获取利润, 是合作的产物。OPEC之所以能够成立, 各组织成员国之间之所以能够合作, 是因为囚徒困境如果是一次性博弈 (One shot game) 的话, 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 得到纳什均衡解, 但如果是多次博弈, 人们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 囚徒困境就有可能破解, 合作就有可能达成。连续的合作有可能成为重复的囚徒困境的均衡解, 这也是博弈论上著名的“大众定理” (Folk Theorem) 的含义。

但合作的可能性不是必然性。博弈论的研究表明, 要想使合作成为多次博弈的均衡解, 博弈的一方 (最好是实力更强的一方) 必须主动通过可信的承诺 (Credible commitment) , 向另一方表示合作的善意, 努力把这个善意表达清楚, 并传达出去。如果该困境同时涉及多个对手, 则要在博弈对手中形成声誉, 并用心地维护这个声誉。这里“可信的承诺”是一个很牵强的翻译, “Credible commitment”并不是什么空口诺言, 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所以合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OPEC组织经常会有成员国不遵守组织的协定, 私自增加石油产量。每个成员国都这样想, 只要他们不增加产量, 我增加一点点产量对价格没什么影响, 结果每个国家都增加产量, 造成石油价格下跌, 大家的利润都受到损失。当然, 一些产量增加较少的国家损失更多, 于是也更加大量生产, 造成价格进一步下降, 结果陷入一个困境:大家都增加产量, 价格下跌, 大家再增加产量, 价格再下跌。

理论上, 几乎所有的卡特尔都会遭到失败, 原因就在于卡特尔的协定 (类似囚犯的攻守同盟) 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没有成员有兴趣遵守。那么是不是不可能有卡特尔合作成功了?理论上, 如果是无限期的合作, 双方考虑长远利益, 他们的合作是会成功的。但只要是有限次的合作, 合作就不会成功。比如合作10次, 那么在第九次博弈参与人就会采取不合作态度, 因为大家都想趁最后一次机会捞一把, 反正以后我也不会跟你合作了。但是大家料到第九次会出现不合作, 那么就很可能在第八次就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第八次不合作会使大家在第七次就不合作……一直到, 从第一次开始大家都不会采取合作态度。

“纵观这两年的电信市场, 价格战你方唱罢我登场, 前年明目张胆进行IP, 上网卡打折, 去年又推出各种资费套餐, 组建‘网中网’, 进行变相降价竞争。”能否走出“囚徒困境”?回答是肯定的, 这就是合作。

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合作的必要条件是:第一、关系要持续, 一次性的或有限次的博弈中, 对策者是没有合作动机的;第二、对对方的行为要做出回报, 一个永远合作的对策者是不会有人跟他合作的。

那么, 如何提高合作性呢?首先, 要建立持久的关系, 即使是爱情也需要建立婚姻契约以维持双方的合作。第二、要增强识别对方行动的能力, 如果不清楚对方是合作还是不合作, 就没法回报他了。第三、要维持声誉, 说要报复就一定要做到, 人家才知道你是不好欺负的, 才不敢不与你合作。第四、能够分步完成的对局不要一次完成, 以维持长久关系, 比如, 贸易、谈判都要分步进行, 以促使对方采取合作态度。第五、不要嫉妒人家的成功, “一报还一报”正是这样的典范。第六、不要首先背叛, 以免担上罪魁祸首的道德压力。第七、不仅对背叛要回报, 对合作也要作出回报。第八、不要耍小聪明, 占人家便宜。

综上所述, 通过运用博奕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奕对两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之间价格的分析表明, 价格战是可以避免的。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全面了解和对其可能反应的正确判断, 本着合作共享的愿望, 公司可以大大降低价格战这种毁灭性竞争发生的可能性。由此可见, 博奕论 (对策论) 对于企业间经济现象的研究, 人与人关系的研究, 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和冲突、竞争与合作的研究, 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摘要:本文从博奕论的经典命题“囚徒困境”现象出发, 论述了“囚徒困境”现象及其普遍意义, “囚徒困境”现象与企业竞争情报以及价格战中的合作双赢;运用“囚徒困境”博奕对两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价格进行了分析, 认为价格战是可以避免的, 合作可以带来双赢。

关键词:博弈论,囚徒困境,企业竞争情报,价格战,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白波郭兴文《:博弈》[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5年.第1页

[2]刘军跃等:从博弈论看“格兰仕”与“美的”之争《.商业研究》[J].2002年10期, 第54页

篇4:在合作与竞争中成长

梅洪建老师在班级实行小组合作制,成立优势互补的学生小组,并且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快乐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中,梅老师提出了提高班级小组凝聚力的具体做法,操作性很强,可以为广大班主任提供一条开创班级工作新局面的路径。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这几乎成为了时下所有人的共识。

具体到班级而言,就是要实行小组合作制,打造班级成长共同体,让集体的氛围影响人,让集体的智慧提升人,让集体的情感温暖人。可分组之后,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可以让小组健康运行,老师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不能让小组团结起来。

我以为,提高班级小组的凝聚力需要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设计小组文化

提高小组凝聚力不是口头要求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形成小组的共同文化,进而形成小组的共同信仰。这是提高小组凝聚力的基本前提。

小组文化设计,可以包含以下三项内容:

组名。这是把机械化的序号组名转化为精神意象的重要举措。我班的组名有“英雄联盟” “翠竹轩” “渔者”等。“渔者”组在解释自己的组名含义时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要死读书,要以探究规律、低负高效为基本原则。”

组徽。对于别人来说,组徽就是一个符号,而对于自己小组的成员来说,组徽则是他们精神行走的图腾。例如“渔者”组的组徽表现的是人在三岔路口寻找出路的迷茫。局外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群迷茫者的精神外显,而对他们来说,这恰恰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直观体现——他们是一群勇敢的探路者。

组诗。组诗是非常有意义的选择,它往往是小组精神的直接表述。例如“翠竹轩”的组诗是《树》。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空中飞扬

一半散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这首诗表达了他们乐观向上而又谦虚低调的精神追求。

另外还可以有组口号、组训、组旗、组歌、组誓约、组风格、组学习计划等。不同的班级,可以有不同的设计,这里不再赘言。

第二步:建立合作机制

设计小组文化,是提高小组凝聚力的第一步。但小组文化设计出来之后,时间会让之成为静态的存在,很少会让它成为流淌在小组成员血管里的血液。为此,小组的进一步凝聚,还需要第二个步骤——建立明确的合作机制。

例如我班第一小组(“英雄联盟”)的学习合作计划如下:

钱嘉祎负责英语学科的学习安排和引领,职责包括组织小组内部成员分工,把生词、笔记要点、语法难点和易错点、错题整理落实到个人等;

何旻宜负责语文背诵计划、规律分析、试题选择、错题整理、默写检查等;

陆奕周负责数学错题整理、预习指导和计划等;

朱立诚负责物理和化学的计划安排、错题整理、难题指导等;

黄萌渝负责历史和政治的计划安排、错题整理和难题指导等;

姚君彦负责生物和地理的计划安排、错题整理和难题指导等;

陆奕周同时负责统筹组内主要事务,钱嘉祎同时负责计划落实监督。

小组每天第一节晚自修前必须完成所有作业,第二节预习新内容,第三节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

可以说,这个小组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他们小组平稳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诚然,这里展示的只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合作机制,活动、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合作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也必不可少。

小组合作,也不是班主任的口头要求就可以做到的,建立必要的机制是小组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第三步:开展特色活动

由于班级有很多小组,如果每个小组的活动方式类似,那么小组的前进动力就会逐渐减弱。为了凸显每个小组的个性特色,需要开展特色活动,这是提升小组活动质量的重要途径。

所谓特色活动,是小组独创的、不同于其他小组的活动内容。因为它的特殊,就成了小组的得意之作,成了组员自豪的“小秘密”,自然也就成了凝聚小组内部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例如我班“蘅芷苑”组就开展了一项“漂流史记”活动,由小组成员轮流书写小组中每天发生的重大的或者有爱、有趣的事件。

1.今天(周六)我们小组一起学习,感觉心里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滋味。周五晚上我们就完成了大部分作业,周六的时候有两名组员收到了母亲一起去看电影的提议,但都拒绝了,因为我们要学习。我们小组到凤凰书城学习,做完了一个单元的《小题狂做》。在书城学习真不错,一股书香气,周围的人都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学累了还可以看会儿书。总的来说,和大家一起学习很舒心,效率很高。

2.周末两天,我们早上7点半都要到组QQ群里说一句“早安”以表示早起。我早早起床,感觉自己充满了动力与新鲜感,完全不像以往那样赖床。本来我以为我是第一个,结果很意外地发现有几个人不到7点就说了“早安”。

上面两则就是该小组记录的“漂流史记”,文字间充满了对自己独特做法的自豪和与伙伴们一起学习的快乐。这不就是凝聚小组人心的手段之一吗?

第四步:搭建竞争平台

外力往往是促进内部凝聚的重要条件,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总能创造出让小组之间开展良性竞争的平台。我之所以强调良性竞争,是因为竞争需要“善”的因素,当班级内部的竞争缺乏人性的温暖时,那将是可怕的事情。

小组构建之后,它们不应该是平行的运作团体(也就是说,班级的一些公共事务,不是采取简单的分工来做),而应该构建起一种让所有的小组都动起来的竞争机制,让班级工作因为竞争而上新台阶,让小组内部因外部竞争而更加和谐。例如我们班的“九月生日会暨小隆中庆中秋”活动,一改大多数班主任安排专人来策划、主持等做法,采取的是小组出主意、竞争出方案的做法。先让每个小组提出小组方案,哪个小组的方案有创意,就采用哪个小组的方案。

以下是第六小组(“羽翾”组)最终提出的方案(也是班级最终采取的方案):

“九月生日会暨小隆中庆中秋活动”方案

主题:让别人因我而幸福

时间:9月24日

地点:穹窿山小隆中会堂

参加人员:全体同学及其家人,班级全体老师

流程:

1.介绍班级文化,讨论何为幸福。询问在场不同人员对幸福的看法,然后由主持人总结出班级文化的价值。

2.现场游戏,体验幸福。做心理游戏,让每个人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师长的力量。

3.优点大展示。让小组代表谈“寿星”的优点,让家长谈自己眼中的孩子,为每个“寿星”提供正能量。

4.创意礼品评选。评选3~5个最有创意(要求不花钱还能感动人)的礼品。

5.午间加油站。切蛋糕,全体聚餐。

6.访古惜今。饭后参观朱买臣读书台,了解朱买臣刻苦读书的故事,感受当下幸福。

分工:

主持:朱奕璇、问昊宇

茶水:“英雄联盟”组

布置:“翠竹轩”组、“蘅芷苑”组

收费:“羽翾”组

接待:“渔者”组

后期卫生:“桃夭灼灼”组

(注:此方案为简化版)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方案,尤其是“创意礼品评选”,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又避免了同学之间的攀比。竞争平台的搭建,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又可以让班级的每项工作都做得精彩,可谓一举两得。

班级小组的良好运行,需要配套的评价机制。如果班主任按照这四个步骤来提高班级小组的凝聚力,同时配以恰切的评价机制,就可以使班级人心有效凝聚。各小组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会使班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篇5:在竞争中双赢800字作文

自古以来,成败论英雄,胜者王,败者寇。人们早已习惯用竞争的方式获得最终结果,可竞争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种,应该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双赢。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广为流传。武将廉颇不服气蔺相如为何凭口舌之争就能跃居他之上,于是处处与他为敌,而蔺相如对此毫不在意,宽容大度。廉颇经人指点后豁然开朗,终于明白蔺相如的一番深意,于是便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造就了将相和的美谈。廉颇与蔺相如同为赵王之臣,两人间定存在竞争关系,可他们却合作为赵国效力,难道不是一种双赢嘛?生存与合作就如同鱼和水一样,是紧紧联系着的,任何成功的背后一定跟着一对合作的影子。比尔盖茨最初不过是一个只对电脑感兴趣却不受老师重视的孩子,他的成名只是因为他明白如何合作着生存下去。少年,他与伙伴亨利一同合作完成了一个公司急需的电子数据的编排从而一举成名,成年后,他为了建立一个公司的企业与他人合作创造了第一个Windows企业,也因此成为了美国的首富。

“山羊过独木桥”是某学校创办的一项比赛。规则是:两人同时走过一架仅能容一人的桥,而在比赛过程中,选手往往选择将对手撞下桥,可自己也会因此陷入险境。可是,有一组选手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当他们走到桥上时,两人互相抱住,转身易位,由此两人共同完成了比赛。原来是竞争关系的他们却在最重要的关头选择合作,互相帮助,最后一起获得胜利,实现双赢。

曾几何时,耳畔一直充斥着告诫:“你要努力了,超过别人啊!”我不禁想问:难道一定要和别人争个鱼死网破嘛?我们为什么不能和自己比呢?只要每一次能略有进步无愧于心就好。总是选择残酷的竞争会让我们内心变得孤独、迷惘,最后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又有多大意义呢?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单一的竞争。校园中,随处可见一些感人的情景:行色匆匆中有个同学在帮另一个同学背诵语文;有能力的同学在教别的`同学认识新的英语单词……同学与同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可竞争中也要合作啊!与他人的合作同时自己也会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这就是竞争中的双赢!

人们常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优胜劣汰,竞争是不可少的。可这并不意味着竞争中不能有合作,友好的合作能够减少损失,各自发挥独特的优势,实现双赢。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双赢”和“多赢”。在人生路中,需要多一些豁达与包容,而非处处斤斤计较,与人一较高下。

篇6:高二竞争合作求双赢的作文

放鞭炮于儿时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享受,过年亦或庆祝时的烟花,是美丽有不可挽回的遗憾。当在普天同庆的日子是的烤肠,腊肉将人们的脸照得通红,将人们的心牵在一起,那莫过于是儿时觉得人与人最美好的时光,无间隙的心灵。是我在意的传统文化,一种古老的风俗流畅。

陶渊明在民苦时期写的《桃花源记》中写到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我最想去的风光景色,空气的清新无污染,清澈见底的泉水,古色古香的竹楼,木椅。似乎只活在遥远又触不可及的过去,现在只有新型的高楼大厦,机械家具,引得河水污浊,连老镇也在做老城保护,好像坐在街上,处处是环保工人的叹息与无奈。有人把现在的环境归功于传统文化上,有点过于牵强的套住,使人们再也难得一见绚丽的烟花。

篇7:在竞争中合作双赢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是在前三单元有关不同交往形式的学习基础上的自然延伸,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主要是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竞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核心部分,而本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体现了课标中“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它是这一部分中的第一框,通过本框学习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合作的社会,理解竞争合作的内涵,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因此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但现在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学生竞争的概念模糊、竞争意识不良,彼此协作能力欠缺,与人交往合作意向欠缺,或唯我独尊,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是本课的落脚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 具有合作意识,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

知识目标: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竞争的利弊;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意义;知道如何在合作中竞争,竞争要遵循规则。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竞争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合作共享

教学难点:正确养成新的竞争观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本着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来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特别设计了一连环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景,这样直接感知,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探究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了探究法,通过几个连环的故事情节,一步步自己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竞争观。讨论法,在以情景教学、探究法为主的前前提下穿插着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通过上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并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

(二)、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几个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运用辩论、故事续写等形式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如条件充许可播放多媒体龟兔赛跑故事

(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有直观性、趣味性)

第一集:龟兔赛跑故事

大家都听了龟兔赛跑故事哪个学生讲讲龟兔赛跑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几个教学环节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教师引导: 兔赛跑故事讲的是动物世界的一种竞争方式,社会学校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竞争?竞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下面进行一个辩论。

学生活动一:辩论 正方:竞争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反文:竞争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辩论探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认识竞争的利弊的双重性。)

教师归纳:生活中到处都存在龟兔似的竞争,竞争利弊并存,龟兔竞争结果是以兔子的失败而告终,竞争失败后兔子会怎么想?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第二集 龟兔赛跑故事续写

教师引导:竞争失败后兔子会怎么想?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结果呢?

乌龟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结果又会如何?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想龟兔会怎么做?

学生活动二:续写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结果可能会有很多可能,如比赛前的深夜里,乌龟把兔子的闹钟拨慢了三个小时, 又如“兔子因为感冒,吃了感冒药后被查出含有兴奋药品,被取消冠军资格,所以乌龟成了第一。教师要善于引导,课前要有所准备,并要归纳总结,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教师补充:可能一、兔子因失败而倍感失望,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是因它太有信心,大意,以及散漫是轻敌导致的结果,于是兔子在选择比赛路线上动了心思:选择一些崎岖的山路,结果自然如兔子所愿。

可能二、接下来,乌龟也不服气,要求再次比赛,并在比赛路线上也做了精心安排:到达终点之前,必须要经过一条小河。兔子很快到了河边,却一筹莫展,最后,只能看着慢慢爬行到河边的乌龟游过河去,并赢得比赛的胜利。

(这一环节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区别良好的竞争意识、不良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学生活动三:讨论 龟兔这样的赛跑是否公平?

(此活动通过上述故事的续定为基础,教师要进一步点拨分析龟兔赛跑分别以有利于自己的规则甚至破坏规则不遵循竞争规则方式来参与竞争,是不合竞争规则的,从而得出竞争要本着公平法则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这些基本准则及竞争的目的)

第三集 龟兔赛跑新解

教师讲解: 龟兔还有什么样新的赛跑方式呢?在各自设计的比赛线路上取得胜利之后,兔子和乌龟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反思其竞争策略的不当,并以实际行动加以改进:在以后的赛跑中,在山路上,兔子背着乌龟跑,遇到河流时,则乌龟驮着兔子游过河。

引导:龟兔赛跑采取了什么样的新的竞争分式?比赛结果与前面几次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的升华让师生互动,体现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多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去感受、体悟,从而理解合作的意义 ,树立新的竞争观,从而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小结:本课通过连贯性的龟兔赛跑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新的竞争观:竞争不是简单的战胜竞争对手,更不是消灭竞争对手,那种为一时或一次胜利而为其竞争对手设置障碍,阻碍竞争对手前进而使自己获得胜利的做法,并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反而会导致相互报复式的恶性竞争,从长期来看,参与竞争的都是失败者。实际上,竞争还意味着与自己和时间比赛,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在竞争中,使自己的利益相关人都获得成功,才能真正赢得竞争:不仅获得期望的利益,还赢得利益相关人的尊重,从而为长期持续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收集体现新的竞争观的成功事例,用所学知识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篇8:在竞争中合作双赢

关键词:校企联动,企业研修,教学检验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其中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原要求。将企业的真实产品以项目的形式引入课堂,赋予课堂真实的项目载体,并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负载与项目中,实现项目驱动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评判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吻合度,检验项目教学的质量成为我们将课改进行下去的关键。为此我们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进行了“企业研修生”模式的初步探索。

二、“企业研修生”模式

企业研修,不是简单的劳务派遣,也不是大范围的中间实习,而是在项目教学中筛选部分学习能力强、技能掌握快的学生下企业就某一个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钻研和进修。通过短期的进修实践,结合企业的反馈以及研修生的评价考核,检验项目教学与行业标准的吻合度,指导并纠正项目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下面就服装专业教学中“生产流程设计”项目为例,阐述“企业研修生”模式的实践过程。

1.调研筹划,组建项目团队。通过企业调研,选择技术部门分工相对细化的合作单位作为学生下企业研修的对象,并邀请企业的技术主管参与到团队中。校内外联动,组建一支包括服装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在内的项目团队,以保障研修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做好“研修生”的筛选工作,必须是在项目学习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专业上能起到一定引领作用的一批学生。做好研修前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化,以员工的姿态投入到企业的研修中去。

2.分工落实,确定任务方案。项目团队成员一起研讨,将研修项目“生产流程设计”中涵盖的工作任务、教学目标与企业的技术岗位、岗位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加以对应,确定研修岗位、研修内容、研修时间、考核评价以及指导师傅等细节,制定相关的文件文档,为学生企业研修活动的实施做好前期保障工作。例如企业研修任务书:对工艺员、CAD操作员以及制板员等“生产流程设计”项目中的岗位有明确要求和规定;企业研修记录表:要求学生记录下每一天的工作及想法;企业研修鉴定表:包括工作效率、工作品质、责任感、纪律、服从、合群等等,由企业指导师傅填写;还有企业研修资料的相关要求等。

3.评价考核,巩固研修成果。最终的考核由企业师傅和老师一起组成考核团队。师傅根据学生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表现填写研修鉴定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现场点评,肯定学生的付出和成绩,同时也指出专业能力中的欠缺,为学生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学校老师则根据学生的研修记录、研修资料、还有回校后课上“小老师”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在13级服装专业企业研修生调查问卷的反馈中,参加企业研修的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好、对专业提高快,希望学校能多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

三、实践成效及思考

(一)成效展示

1.专业零距离,“小老师”示范引领。企业研修不仅对专业的项目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检验,同时有效促进了项目资源的开发、设计与改进。学生熟悉并掌握了工作岗位的技术流程,带回了企业经验,参与教学活动,为专业教学注入了“鲜活”的资源。专业的零距离,生生互教互学,学生的经历分享比老师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感染学生。学习合作小组,就由她们来做“小老师”,指导同学,并且参与课后对组员课堂作业与纪律的考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气氛更加浓烈,提高了堂课的教学有效性。

2.校企联动,研修实践合作双赢。研修活动是企业对我们学校文化、学生专业素养的一种检验。企业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扭转了对我们中专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从中发现“好苗子”,确定培养目标,增强了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认可度与信心,加深了校企双方的合作联系,扩大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渠道。校企合作,获得双赢。

(二)体会思考

虽然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实施的“企业研修生”模式得到了合作企业和学生的一致肯定与认可,但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改善并持续推进。

1.扩大研修队伍。研修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优秀学生,也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施教。在研修任务、研修岗位的难易程度上加以区分,使学生都能接触到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感受到企业生产的真实氛围,提高工作的成就感,增强专业的自信心。

2.细化研修项目。在后续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企业研修任务不够细化,学生一知半解,导致她们到企业研修的开始阶段存在着被动接受,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最大化地整合知识技能。所以应不断完善研修项目的细化工作,例如在“生产流程设计”项目中设计好“工艺员的一天”、“CAD操作员的一天”,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工作岗位职责与内容,使企业研修更具有指向性,以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张云龙.中职服装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纺织教育,2009(8).

[2]孔凡成.国外校企合作中职教育改革模式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6(4).

上一篇:关于配送创业计划书下一篇:演讲稿 - 杨君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