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案例及评析

2024-05-01

《威尼斯的小艇》案例及评析(精选8篇)

篇1:《威尼斯的小艇》案例及评析

开放教学初探-《威尼斯小艇》案例及评析

江苏省金坛市涑渎小学徐吉华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出去游玩好吗?

生:齐说好!

师:准备好了吗?请欣赏。(播放课件学生观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那里的河特别多,除了建筑外全是水。生2:我发现那里的建筑很特别,和我们这儿的不同。生3:我发现那里的桥特别多,而且形式都不相同。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401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横跨在117条河道上,连接着118座小岛,又称为“水城”、“桥城”、“百岛城”。想对它有更深的了解吗?

生:齐说想!

[评析]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面对威尼斯古老、水城的特色,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读威尼斯小艇,边读边想:你对威尼斯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惑?用笔做上符号,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学习教师巡视)

师: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吗?

生:我发现了威尼斯小艇样子美,行动灵活。

师:你是从哪儿发现的,能给大家读一下吗?

生:朗读课文第二节。

师:还有谁愿意读?(出示课件中的文字指导学生朗读)

生:朗读课件中的文字,其余学生闭眼想象。

师:你看见的小艇像什么?

生1:它在我脑海中像新月。生2:它在我脑海中像香蕉。生3:它在我脑海中像镰刀。生4:它在我脑海中像扁豆。

师:老师也写了一只小船,(展示课件:小船有点长,两头有点翘,行动有点快。)读一读,你能想出它的样子吗?(学生自读想象)

生:想不清楚,你没有具体写出船多长,像什么。

师:谢谢你的指导,我知道了在描写事物时一定要写具体,还应作一些比喻,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们明白吗?让我们再一次朗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生:齐读课文第二节。

师:小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睹它的真面目。(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评析]先让学生想象,后出示课件,有效地解决了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所产生的定势,避免了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既认识了小艇的外形,又创造了机会让学生想象,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指导学生学习写法时能提供例子,让学生比较。同时,以老师向学生学的方式进行,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但训练缺乏层次,在学生发现了写作方法后应由浅入深地出示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例:1、平静的湖面犹如。2、街道两边的梧桐树仿佛

[1][2][3]

篇2:《威尼斯的小艇》案例及评析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以轻松、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设计理念:

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班级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问题:

1、我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小艇的作用。

2、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

3、驾驶小艇的船夫技术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找出小艇和人们关系的词名,并完成表格。

5、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目的在于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学,体现孩子们是课堂的小主人。)

生: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同时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找的真准确,下个问题。生: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将小艇比喻成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向上翘起的特点,将小艇比喻成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说的真全面。这么独特的小艇坐在里面会是什么感觉,你能通过读书或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乘坐小艇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登上小艇吧。

生:从三个方面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一是技术特别好——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二是动作灵活——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三是速度极快——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我觉得写得好的词语有操纵自如,它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还有不管、总能、而且、还能,说明船夫动作非常灵活。

师:想不想亲自去见识见识船夫的驾驶技术吧,让我们伴着水声、鸟声轻快的音乐上船吧。

(先欣赏船夫驾驶小艇的图片,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然后师引读课文,让同学们从语句中去体去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周围的人群都在干什么吧。

(生出示自己的表格,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师将一学生的表格在全班交流,让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表格能将内容简单化,便于抓住要点,利于学生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生:孩子和保姆不能分开,因为孩子太小不能一个人去郊游,需要保姆的陪伴,因此孩子和保姆要填在一起。另外,靠小艇活动的并不是只有书上给出的这些人,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能全部列出来,因此要在最后的一排空格写填上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的人的活动。

师:游玩了一天,此时夜幕降临了。请你们欣赏威尼斯的夜景。

(生伴着音乐欣赏威尼斯的夜景,通过大量的图片感受威尼斯的夜景,给视觉以冲击力,这样在交流的时候才能说的更好。)

生:威尼斯的夜景非常的美丽。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生:……

师:是啊!水面上(生答: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生答:在水中摇晃)……

师:白天船动城闹,夜晚船停城静。威尼斯与小艇是密不可分的,难怪作者在课文开始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师:今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下课。课后反思: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 “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我认为问题设计不够合理,总共五个问题同时加上需要填写一张表格,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导致许多同学都没有填完表格,因此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学生在独立完成的时候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各个问题,因此导致所有的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同时更加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更不能通过阅读过感受文章。如果能把问题改成这样我想应该会好一些。问题如:

1、找一找,找出哪些段落写出了小艇的作用、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人们的关系。

2、画一画,画出相应的语句。

3、圈一圈,圈出你认为写得好或者用的准确的词语。

4、谈一谈,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而对于和人们的关系一段中的填写表格,可以放在第一课时预习的时候填写,在第二课时的时候直接就进入交流修改自己成果的阶段,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可供同学们进行思想的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本节课中,学生阅读的较少,主要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时间充分了,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

篇3:《威尼斯的小艇》案例及评析

【设计理念】本课旨在让学生在品读语言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技艺;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 感受威尼斯小艇和人们密切的关系。该文形神兼备, 文句灵活多变, 层次清晰, 重点突出, 文中“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是训练学生写作的范例。在朗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并领悟作者细致观察、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事物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在拓展对比阅读中尝试练笔。

【学习目标】

1.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尝试背诵课文第5、6自然段, 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课文, 品读语言, 感悟内容并领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小艇和人们“关系密切”的表达方法;通过链接阅读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 引导学生与课文第6自然段进行比较, 迁移自学。

3.领会课文“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 背诵积累语言,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 我们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出示作家照片) 走进了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认识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小艇。围绕着小艇,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师:的确, 在上节课, 我们已经领略了小艇独特的样子、坐着小艇欣赏了威尼斯沿街的风情, 还见识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小艇和人们关系的密切, 又是怎么写的呢?请默读第5、6自然段, 继续用圈画关键词句批注感悟的方式, 画画句子, 圈圈词语, 写写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设计意图】复习概括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唤醒知识储备, 整体把握课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二、研读悟写法, 诵读助积累

1. 学生自学第5、6自然段, 然后, 全班交流自学收获, 体会小艇与人们关系的密切。

2. 预设交流。

(1) 交流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学生通过关注作者所选择的人物, 如商人、青年妇女、孩子、保姆、老人、全家等, 能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等词语概括, 从而领悟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选择典型人物的写法。

(2) 师生配合朗读, 并拓展:谁坐着小艇, 干什么去?从而体会第5自然段相似的句式、简洁的语言特点。

(3) 学生根据提示, 自由背诵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朗读、自由背诵等形式, 扎实有效地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以读代讲, 让学生读中得意、得言、得法。

(2) 交流第6自然段。师:继续交流, 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小艇和人们关系密切?

(1) 指导名朗读第6自然段中戏院散场的语句。

师:请大家关注“半夜”这个时间段, 如果这里写的是夜晚, 联系上下文, 第5自然段描写的就是什么时候?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作者通过所选的时间理解威尼斯的小艇和人们关系密切)

师:找到这两句举举手, 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 边读边想威尼斯的夜晚, 人们的活动只有到戏院欣赏节目吗? (学生齐读后自由回答)

师:既然威尼斯的夜晚活动如此之多, 为何作者独独选择“戏院”来写呢?猜一猜?学生自由发言后, 出示补充资料:

师:这段资料对你有什么新的启示?再请看这一段文字:

师:此时, 我们通过这小艇, 还了解到了什么?

师:这威尼斯不仅风景如画, 而且历史厚重、古韵十足。再读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异国风情的画卷, 威尼斯本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城市, 这里的拓展不仅围绕着“小艇”让学生学习文本, 研究作者如何写, 更为学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走进了威尼斯这个了不起的水上城市。老师的任务不正是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知识之窗吗?相信适当的拓展能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的浓厚兴趣, 也为后面的拓展阅读奠定基础。

(2) 师:这一段还有描写小艇和人们关系密切的语句吗?请小声读一读第6自然段后半部分。

师:如果说这一自然段前———部分写的是夜晚人们的活动, 后一部分写的就是景物。是啊, 小艇一停, 整座城市都静寂了;而小艇一动, 整座城市都灵动。谁来读出这种静寂之美?

(生自由动笔圈画组合。师巡视, 请部分学生按内容顺序有选择地写在黑板上)

师:看, 咱们把这一段读成了一首绮丽的小诗。咱们一起来欣赏这如诗如画的夜晚 (播放视频) 。

【设计意图】在这里采用“重组词语”的方式, 既尊重学生的感受, 创新了原文的积累,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又以扎实的读写, 充分落实课标对写字的重视。

三、拓展显自主, 读写巧结合

1. 拓展阅读。

师:威尼斯的小艇动是一曲歌、一支舞, 静是一幅画、一首诗。这样美好的夜晚吸引了无数人,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就是其中的一位。

【设计意图】《威尼斯之夜》是课文后的阅读链接, 这里教者发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却不尽是书本上的内容, 而是补充了最后一段落。这正好和第6自然段的写法一致, 学生采用刚学习的词语重组方法,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而这一部分文字下威尼斯之夜那如诗如画的画面, 正好拨动了学生的情弦, 把学生自然地由课内带向了课外。

2. 学以致用小练笔。

师:其实我们身边同样有很多美丽的事物, 大家看, 这是老师在你们学校下午放学时捕捉的几个镜头、几个画面。学着刚才两位作家以动衬静、先写人活动后写景物的写法, 把所见所想写下来。 (学生展示, 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教会学生运用文中典型的写法, 才是教学最终的目的。文中“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正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好例子。

四、总结

篇4: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初读题目和课文,我们也许会感觉这是一篇状物散文,即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等。

这真是一篇状物散文吗?

我们细细阅读课文,感知作家的文路,即写城,写艇,写人。我们会觉得这绝不是一篇状物散文,而是一篇游记。

尽管作者展现的是威尼斯的异国风情,但以小艇为题,在读者阅读这篇文章后,内心就产生了一种错位的感觉,即题目与文章内容并不完全相符合。这种错位,让文章充满了情趣。阅读的情趣,不正在于此吗?

篇5: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五年级(5)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刚刚游览完德国的街道,那么这一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世界名城---威尼斯的秀丽风光,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老师播放威尼斯风光图,配有解说词)(学生观看,不时发出赞叹声)师:同学们,刚游览完威尼斯,我想威尼斯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吧!大家来谈谈,好吗?(学生纷纷举手)生A:威尼斯是一座水城,城市的四周被海洋环抱.生B: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由很多岛屿组成的,那里的桥很多。生C:那里的小艇特别多,小艇的样子十分古怪。

师:你说的真对,威尼斯的小艇特别多,而且外形独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尼斯,去领略那里迷人风光,去看一看世界名城威尼斯的小艇吧!

(师板书课题:13 威尼斯的小艇)

二、自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按自读要求自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有的轻声读,有的默读,有的大声读„„)

师:同学们,通过自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准生字读熟新词了,那么谁先来读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课文生词)

(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生A:“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沉寂、桥梁” 生B:他读错了“艇”字,没有读出后鼻音。师: 那你读一读,好吗?

生B读:“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沉寂、桥梁”(学生鼓掌)

师:你读得非常准确,老师真的很高兴,请大家也像他那样读一读吧!(学生读生词)

师:(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课文的生字,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来试着把它们记住,想一想,哪些字比较难写,哪些字容易写错,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记住呢?好了,开始吧!

(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记生字)

师:谁来说你是怎么记住课文生字最难写的字的?

生K:我记住本课最难写的字是“艇”字,我用它与延安的“延”比较。师:你可真细心,把最难写的字都记住了。

生L:我认为桥梁的“梁”与高粱的“粱”容易混淆。师:那你上黑板来写给同学们看看,好吗?

生L:(上黑板书写“梁”“粱”)桥梁的“梁”下半部分是“木”字,高粱的“粱”下半部分是“米”字。

师:你们注意了吗?请你们也像他那样把这些生字写一写,记一记吧!

师:刚才大家在学习生字新词这个环节中可学得真棒,相信大家在下面的学习能够继续发扬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问题: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些什么?)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好了,开始吧!

(学生带问题边读边思考)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刚才提出的的问题: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什么?谁来说说?

生F: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G:不同意。应把“船夫的驾驶技术”改成“小艇的行驶”(大部分学生表示肯定)

师:你说的真棒!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样子、小艇的行驶、小艇的作用。(师边归纳边板书:样子、行驶、作用)

三、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一学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吧。一会儿,我们用你喜欢的方式集中交流读书感受。好了,开始吧!

(学生有的读文,有的同桌互相交流,有的画画„„)

1、探究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喜欢描写小艇样子部分的同学先来交流交流,谁先来? 生T:我知道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生U:船头和船尾向上翅起,像新月。

生V: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句子是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什么句式? 生:是比喻句。

师:大家真是学习的有心人。谁来接着说? 生W:老师,我用纸画出了小艇的样子。师:那你上台来展示,好吗?(好)(学生上台展示)师:大家评评。

生:有点像,基本上能突出小艇的特点。(“小艇画得太小了”个别学生小声说)师:没关系,下次画大一些。同样是一艘小艇,可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比喻成“独木舟、新月、水蛇”呢?

(大部分学生茫然,个别学生举手又放下)师: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生:说明小艇的样子与其它船只不一样。

师:对,小艇的样子就是很独特呀!小艇像独木舟反映小艇那里独特? 生:小艇“长、窄、深”的特点。师:小艇像新月反映小艇什么特点? 生:船头和船尾向上“翅起”的特点。师:小艇像水蛇反映小艇什么特点? 生:行动灵活的特点。

师:看来呀,同样是一艘小艇,采用不同的描写是为了反映小艇不同的特点,同学们,作者对小艇的描写不但细致,而且生动形象、具体。语言也非常的美。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部分内容,感受威尼斯小艇的独特外形吧!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坐在这样独特的小艇中游览威尼斯两岸迷人的风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情趣呢?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写的?谁来说说?

生J: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非常舒服。生K:还可以跟来往的船工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看来呀!同学们学习的收获真不少,能从读中体会课文内容,你们真是好样的!

3、探究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坐在小艇上为什么会有舒服的感觉呢?这样的感觉来源于什么?(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么,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生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2:他行船工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师:你们能抓住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来理解,真好!威尼斯船夫驾驶技术特别棒,他想怎么行驶就(生:怎么行驶),想往哪儿走就往(生:哪儿走),这就是(生:操纵自如)

师:谁接着说?

生3:不管怎样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篇6:《威尼斯的小艇》备课情况及反思

1.教学内容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第26课,是一篇清新、隽永的精读散文。全文篇幅虽短,仅五百字左右,却把小艇勾勒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为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这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能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程序。学生能通过预习基本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为课堂上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但部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阅读面较窄,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在慢慢消逝。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得语文课堂能再次成为学生高谈阔论的场合。

3.设计思想

在结合了五年级的阶段目标、本单元的整体目标以及课后的思考练习题,我把本课的教学确定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针对第1、2、3、4自然段进行教学,其中又把第2、4自然段的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把第5、6自然段的教学、课后的部分练习以及阅读链接放在第二课时的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运用直观语言,借助书中插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首先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4.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物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6.教学过程设计(见附件)

7.教学小结与反思

篇7:《威尼斯的小艇》的教案及说课稿

2、从品读精彩片段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3、认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同时我要考考大家,看谁的观察力好,谁的记忆力好,看完后,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什么?(播放:课件)

生:有船、水、建筑。

师: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生活环境呢?它就是有名的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播放:课件*2)。这是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谁来帮老师读一下?

师:既然这座古老的城市被水包围着,那么它的交通工具必然是什么?生:小艇。(播放:课件)

二、整体感知新课。

师:这节课我就来学习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艇是后鼻音。

师:假如让你来写《威尼斯斯的小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小艇的样子、作用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课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标出段落。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播放:课件)

3、课文是如何突出小艇的重要性的?把小艇比作什么?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入第二段)

2、指名读。

3、小艇有哪些特点?课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4、你还能把小艇比作什么?

5、这一段是写小艇的外形,下一段是写小艇内部结构的,谁来 读一下?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艇的外形是很美,坐在里面也很舒服,但这都离不开什么呢?

2、指名读。

3、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播放:课件)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你可以把这几个关联词加入课文中去吗?

虽然……但是…… 不管……总……

即使……也…… 不仅……而且……

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人们都利用小艇做什么事呢?下面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力和记忆力怎样。

2、可见小艇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播放:课件)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事情,你认为人们还会利用小艇做些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七、总结。

1、威尼斯美不美?威尼斯的小艇美不美?其实美的地方又何止一个威尼斯,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于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中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2、请大家带着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把课文再读一遍。

八、板书设计。

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小艇的样子:长窄深,两头翘

13、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艇的作用

附: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全文篇幅虽短,仅五百字左右,却把小艇勾勒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

全文6节,可分为4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小艇是威尼斯的交通工具,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里舒服的感觉。

第2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句来写小艇的样子。第一句写制作比较讲究,长、窄、深,联想到“有点像独木舟”;第二句写小艇的形状,“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第三句写小艇的行动,“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轻快灵活。对小艇由静到动地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地印象。第3自然段讲了乘船游览舒适自在、情趣无穷的快乐感受。

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船夫驾驶小艇的熟练技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中心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在很挤很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则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第五自然段从白天人们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反映小艇的作用。作者抓住匆忙去做生意的商人,高声谈笑的青年妇女,到郊外去的小孩,上教堂的老人等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显示了小艇同威尼斯人息息相关。

第六自然段从人们在夜晚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散开”--“消失”--“停泊”,人们从“拥”--“哗笑”--“告别”--“沉寂”,城市也由动到静,“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和独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从品读精彩片段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3、认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二、说教法

那么,怎样在一节课内完成以上的教学目的呢?我主要是运用直观语言,借助书中插图并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威尼斯的图片让学生观看,丰富了学生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我首先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学生看插图,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要讲究方法”,教学中必须强化这一训练项目。在本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小艇的。

作者之所以能写得那么具体、真切,是与作者长期细致的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分不开的。从而使学生懂得要细致描写事物,必须养成经常观察的好习惯;观察要眼看心想,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事物的主要特点。

本篇课文语言精彩,词汇丰富,语句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在教学中我加强了词句训练,让学生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词句。本课重点词语有“操纵自如”、“雇定”、“簇拥”、“静寂”、“情趣”、“轻快灵活”等。对这些词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从分析生字、新词入手,找近(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如“簇拥”一词原指许多人紧紧地围着,本课指小艇聚集在一起。“雇定”一词中的“雇”本指出钱叫别人为自己做事,本课指事先已定好一小艇在某一时间专门为自己服务。“操纵自如”中的“操纵”本指控制或开动机械仪器等,本课指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一些词语入词入句来品味、欣赏。例如“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了解作者是如何恰到好处地应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的。

篇8:《威尼斯的小艇》案例及评析

一、散文也有“聚焦”点

【教学实录】片段1

师: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族文化。在德国,我们通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我们领略了一种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今天,我们来到意大利,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威尼斯给你留下的印象。(生初读课文,交流)

生:威尼斯很热闹。

生:威尼斯也是静寂的。

生:小艇的样子很可爱。

……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师: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导读)

生: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师: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上班离不开——

生:小艇。

师:上学离不开——

生:小艇。

师:出游离不开——

生:小艇。

师:娱乐也离不开——

生:小艇。

师:小艇与威尼斯人的活动密不可分,可谓“小艇”中有“大文章”,再读课文第2~6自然段,作者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生读课文)

……

著名作家李广田在他的《谈散文》中对散文和小说的区别作了一个很详尽的说明,他谈了四个要点:(1)小说中或有故事,或无故事,但必有中心人物;散文中或有故事,或无故事,却不必一定有中心人物。(2)小说适宜客观的描写,即使是第一人称的小说,那写法也还是比较客观的;散文则适宜作主观的抒写,即使是写客观的事物,也每每带有主观的看法。(3)小说以人物行动为主,其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等,都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即使偶然描写一些自然景物,也还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行动;散文则不必以人物行动为主,只写一个情节,一段心情, 一片风景,也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散文。(4)小说须作具体描写,即使是议论、是感想或是一种观念的陈述,也必须纳入具体的描写之中;散文则可以用抽象的言论,如说明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一种论断。

简单地说,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因此,情感是散文的核心《。威尼斯的小艇》 一文中,马克· 吐温将他对威尼斯的情感全部寄托在“小艇”这个载体上。基于这样的文体特征,我们在教学时也要把聚焦点落在这个载体上,通过读、 悟以及思维的碰撞一步一步走近马克· 吐温,感受大师对威尼斯的深情。

二、语用全在“体验”中

【教学实录】片段2

师:读了第2、3自然段,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小艇很长,又窄又深。

……

师:作者在介绍小艇特点的时候反复使用了一种写法,是什么?

生:比喻。

师:作者只用了一种写法,却让我们有很多不同的感受,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来研究这4处比喻中藏着怎样的秘密。他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比喻的?

生: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 有点像独木舟。——作者是从长短、宽窄、深浅的角度比喻的。

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作者是从“平、翘”的角度比喻的。

生: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作者是从“灵活、笨拙”的角度比喻的。

生: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作者从 “软、硬”的角度比喻的。

……

师:作者从各个角度运用比喻,让我们捕捉到了不同的信息,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所以威尼斯的小艇才会这么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小艇的形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散文和小说一样,也是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

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小说组合细节是 “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 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各种阶层、各种人物、各种关系、各种冲突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 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不以时间为序,不以地点为限,专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

因此,体验是散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围绕着小艇从初步印象到写法领悟再到表现效果,从内容到形式层层推进,但都没有离开体验。通过读、 交流、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等形式得意并得 “言”。从而既基于文体特征,又有效落实语用。

在欣赏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以后,再次聚焦“小艇”。

【教学实录】片段3

……

师“: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如果你不知道往哪儿看,就往这儿看!——出示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船夫,你的技术为什么这么好?

师:(学船夫)“其实,我也没什么。秘密在这儿呢。”——出示第2自然段“小艇的样子”。

师:我们来一次情境对话“采访船夫”,同桌一人演船夫,一人演游客提问。提问要注意角度不要太宽泛。(同桌练习后全班展示)

生(游客):您的小艇为什么能这么快?我的眼睛忙极了。

生(船夫):因为我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所以行起船来速度特别快。让我驾驶碰碰船可开不快。(众笑)

生(游客):你的小艇拐弯为什么这么灵活,还能作急转弯?

生(船夫):因为我的小艇两头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转弯不是问题。

……

师:看来作者表面上是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其实还是在夸小艇啊!可见作者对小艇的喜爱,也是对威尼斯的喜爱啊!

通过上下文联系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落实语用。整堂课从“小艇”出发又回到“小艇”,但对话的语境没有离开课文,对话的内容却要前后联系,有针对性、实践性。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让学生既运用了语言,还进一步感受了作者对小艇的喜爱,把握了散文的情感核心。

上一篇:陪客人搭乘电梯的礼仪下一篇:(转)新初一如何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