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乡典型材料

2024-05-01

南河乡典型材料(精选5篇)

篇1:南河乡典型材料

深入推进“六抓六立”工程 认真探索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新路子

――宕昌县南河乡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基本做法

宕昌县南河乡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7公里。全乡有12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1628户7330人。乡党委辖党支部14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2个;共有党员256名,其中,女党员43名。近年来,南河乡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全乡呈现出了党风正、民风淳、基础好、发展快的良好态势。今年,按照市委创建科学发展示范点的总体要求,市纪委、监察局经过反复比较研究,将南河乡确定为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制定了示范点创建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着力在“六抓六立”上下功夫,开展了扎实细致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思想,立根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党员干部立身处事的根本。南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以坚持“三常”为抓手,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一是廉政“经”常念。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干部会、党员会、县乡党校的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和廉政知识测试等形式,对乡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党章》、《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纪检监察法》等党纪党规,全乡建立了乡干部每月四次、村干部每月两次的学习制度,设立了学习台帐,明确要求乡干部每人每年撰写 1

学习笔记20000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4篇,村干部每人每年撰写学习笔记5000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一篇。二是心灵“灰”常扫。以开展“创先争优”和“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为契机,乡村两级领导干部都分别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和党员干部大会,进行述职述廉,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寻找自身差距不足,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三是警示“钟”常敲。针对近年支农惠农项目多、灾后重建资金大的情况,县乡出台了十多个项目、物资、资金管理监督的规定,会会讲法规,时时说廉政,处处抓纪律,千方百计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乡党委及时传达其他地方发生的乡村干部贪污挪用惠农项目资金、灾后重建资金,受到严肃处理的案例,用反面教材和血的教训对乡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二、抓机制,立规矩。

制度和机制创新是从源头了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治本之举。南河乡主要抓了三方面的机制创建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组织管理机制。在配齐配强了乡纪委工作力量的同时,各村都成立了纪检小组,配备了专职的纪检委员,明确赋予纪检小组“建议权、询问权、检举权、监督权”等四项权利,建立了纪检小组“五个必到”,即:村两委研究村级重大事项时必到,村组工程验收时必到,开展审理谈话时必到,信访案件公开办理时必到,村级财务开支审核时必到的制度。乡村纪检组织都制定了纪检工作方案、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纪检工作都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了民主议事机制。全面推行村上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 2

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决策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了与之相对应相配套的《议事规则》、《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群众最为关注的低保办理、宅基地审批、灾后重建户确定、救灾款物发放、计划生育指标安排、文明长廊建设等工作,严格按制度程序要求进行落实办理,并通过有效公开,让群众参与、知情、监督,消除了干群矛盾,密切了党群关系。三是建立健全了监督考核机制。按照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群众信得过的标准,在全乡“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干部群众中,为乡村两级聘请了党风廉政监督员,乡上为每村选派了廉政指导员,制定了《乡村党风廉政监督制度》、《村纪检小组成员参加两委会议制度》,把组织监督、代表监督、群众监督有机衔接起来,形成全覆盖的监督体系。把党风廉政工作纳入乡村干部考核,制定了《党政组织工作报告制度》、《村纪检小组工作报告制度》、《村纪检小组成员考核制度》,乡村领导干部每年要在干部大会和群众大会上述职述廉,接受干部群众评议,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三、抓服务,立形象。

围绕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实现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一是设立了南河乡“365”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建立了“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 3

办结”的服务机制,设立财政、民政、计生、土地、司法、文化、农牧等9个工作台,集中开展便民服务;实行领导跟班和365天值班制度,建立了领导值班日志、群众来信来访登记簿等11种工作台账,乡村两级设立廉政热线电话14个,设立意见箱14个。运行3个月来,共为群众办理事项268项,调处矛盾纠纷32建,印发各种法律法规宣传及办事指南1200多份,散发各类用工信息42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以村纪检小组办公室为依托,设立了村级便民服务站。将便民服务中心办事须知书写在各村主街道的显要位置,向群众公示了办事内容和办事工作人员的电话,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或反映问题。为了构建乡村社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体系,乡党委把每月的10日、20日、30日定为群众诉求日,由乡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在各村纪检小组办公室集中受理群众意见和建议,对能够解决的,当场给予解决,对不能够当场解决的,向当事人说明情况,经过协商和调查了解,限期进行解决,对超越村级管理权限的反映事项,由村上汇报乡政府协调解决。便民服务体系的设立运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无越级上访案件和无刑事案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乡党委政府的形象。

四、抓文化,立风尚。

文化对一个地方风气有着潜移默化和持久的影响力。南河乡始终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精神文化创建工作中占有六个重要的“一席之地“:一是在文明长廊建设中占“一席之地”。采取县直部门 4

帮扶支持一点,乡村两级自筹解决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了10个村级廉政文化活动中心和廉政书屋,为各村购买了廉政书籍、音像制品和影视播放设备。二是在媒体宣传上占“一席之地”。积极同移动公司联系,乡域内开通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彩铃,充分发挥廉政彩铃的宣传、教育、引导、提示作用。三是在广场墙面中占“一席之地”。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全乡12个村的中心位置和广场,制作了26块、460多平方米的廉政文化宣传墙,包括廉政政策宣传、历史人物故事、文学诗歌警句、漫画卡通图片等生动直观的教育内容。四是文艺活动中占“一席之地”。成立了廉政宣传文艺队,充分利用农闲时节、春节、传统庙会、逢集日等时机,开展快板、戏曲、朗诵、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五是党课教育中占“一席之地”。采取县乡互动、师生互动、家庭互动的教学方式,乡党委邀请县纪委领导和业务人员每学期为全体机关干部和全校师生开展一次廉政知识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六是在文明家庭创建中占“一席之地”。在全乡范围内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留守儿童“爱心妈妈”、致富带头人、公而忘私当家人、公益事业热心人评选活动,为群众装裱成形书画作品100幅。这些活动的开展为移风易俗,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抓典型,立标杆。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南河乡认真开展先进典型的选树、培育工作,开展了争创“廉政为民的好支部”、争做“公正廉洁好干部”、争当“勤俭持家好家长”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推动农村廉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寺卜寨村党支部和纪检小组履行四项职能、认真开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强化项目资金检查、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鸿鸣恪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忠实履行职责、扑下身子抓落实、全力维护群众权益。脚力铺村党支部书记李景成、村纪检组长杨成云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舍小家为大家,进社入户调处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在五好家庭创建中也涌现出了一些勤俭持家、节俭办理红白事情的好家长。对于先进典型,县乡去年都以隆重形式进行了表彰奖励。在这次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中,乡党委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参观了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脚力铺村、寺卜寨村,并召开全乡党员干部大会,请先进村支书和优秀党员介绍经验、现身说法,有力推进了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六、抓落实,立成果。

南河乡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始终坚持务求实效的标准要求,与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建设、精神文明样板区建设等重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市县纪委领导多次深入南河乡督促指导创建工作,乡村两级扑下身子落实创建工作。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 6

促进了农村稳定。通过创建措施落实,加快了农村民主进程,规范了干部群众行为,防止了农村干部违纪问题的发生,减少了干群矛盾和民事纠纷,上访信访案件明显减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二是改善了农村干部形象。乡村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服务质量大大提高,热情接待、耐心受理、立说立办、上门服务蔚然成风。群众说“现在的干部就在自己身边”。三是促进了村风文明。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进,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弘扬了新风正气,推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四是推动了农村发展。短短几年,实现了村社通路、村道硬化全覆盖,安全饮水全覆盖,房屋建设全覆盖,“一池三改”建设全覆盖,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培植形成了一批养猪专业村、养蜂专业村、养鸡专业村,建成了寺卜寨养羊小区和朱各沟养驴场,加大了劳务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农民增收有了一定保证。一批学校、卫生所、村级活动中心、五保家园、文化中心、兽医站、林业站、信用社、供电所、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乡、村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促进了南河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篇2:南河乡典型材料

我校是一所完全寄宿制小学。建校以来,我校在常规教学管理、课堂实效、教师成长、校本教研、校园文化建设等做出了凸显的成绩。

1、教学常规扎实开展。

我们的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我校教师都是导学案教学,导案和学案的编写要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上课实践“导学案的回顾—设问导读—巩固练习—拓展练习”四个环节。学生分餐作业作业,教师对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多元批改”和“多层次批改”,逐渐转化了潜能生。每周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后,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教研组进行反馈与交流,指出不足,制定措施,针对个别教师再进行个别跟踪复查。

2、课堂教学力求实效。

我校的学生都来源于农村,甚至是山村,他们基础差、底子薄,接受程度不同,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实行了分餐课堂跟踪监测,具体实施如下:按照接受知识程度把每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学生完成当天知识的延伸试题,第二类学生完成当天知识的导学案题,第三类学生完成当天知识课本原题。教导处每晚对各年级各科目进行课堂跟踪监测,成绩第二天公布。这样既促使教师上课关注全体讲求实效,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掌握情况,让教师了解到自己的疏漏。一堂课,优生能学得饱,潜能生能学得好,中间生恰当好。优生学得有兴趣,潜能生学得有信心。全

1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3、校本教研全面推进:

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关系紧密,决定学校地位运转,还是长远发展。我校通过校委会、教研组、年级组的“三位一体”培训学习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其一,利用周一的例会时间校委会对教师进行学习或研讨。其二,教研组每周有主题的“排空教研”活动。其三,年级组每日“实践反思”活动,解决本年级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

本学年我校推出新教研模式----“2+2循环教研”,每位做课教师两次备课、两次反思,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生接收效果有了很大的飞跃。

从去年开始,我校和应县第四小学进行“结对教研”。两校教师优势互补共同成长,每学期两校各三次相互“送课”活动,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4、教师能力稳步提高

几年来,学校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学校每周采用排空课程组织教研,周二下午语文教研,周三下午数学教研,周四下午英语教研,各教研组轮流每次让一位教师选择研讨课题,各组教师进行研讨学习,辩论反思。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为全校教师上一节公开课。每日各教师写一篇本天教学实践反思。通过“日总、周研、月展”三个步骤,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语文教研组长李亚星老师尽职尽责,以身垂范,不断探索高效的语文教学。在探索“导学案”教学时,李老师勇挑科研课题,大胆尝试,多次给全县教师做公开课。2012年,她的全县公开课《再见了,亲人》为全县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数学组的鲍世芳老师是一位中年教师,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师,她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新课改新要求新模式紧密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一堂堂优质高效且符合低段的好课。2012年10月21日,全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到我校观摩,她的数学课《相交与平行》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几个中青年教师表现也比较突出,他们的课堂教学已上了一个新台阶。如苏志贤、李跃、赵乃芬等,无论是校内听课还是上级领导来检查,他们的课都是优质课,为学校争了光添了彩。

在新教师的培养方面,学校采用“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策略。学校要求每位新教师上好“三课”----摸底课、验收课、展示课,一对一、一帮一快速成长。

张丽老师是2010年试岗教师,担任四年级语文。她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认真研究新课标,在学校教研室的多次指导下,多次进行全镇公开课,并于2012年秋季进行了一次全县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得到领导、同行的一致好评。

2012年试岗教师韩俊华老师刻苦钻研,积极探究,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冬季在全镇进行两次示范课,得到同行的肯定。

目前,我校教师业务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掀开了农村教育的新篇章。

5、校园文化建设异彩纷呈

我校“让学生拥有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大力加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楼道文化、宿舍文化、操场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学生书法、绘画、剪纸、优秀习作展示,使学生感知自己和同学的进步。

建校以来,学校每年进行新年文艺汇演,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精品频出。学生在才艺上得以施展,心灵得以放飞。2009年全县的广播操汇演活动,我校学生精神抖擞,动作标准一致,获得全县小学组一等奖。

每天大课间活动,是学生“体艺2﹢1”活动展示的时间。学生下象棋、围棋,趣味数学、打乒乓球、跳绳等。校园笑声不断。

6、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几年来,我校素质教育斐然。优秀教师层出不穷,2010年杨玉清老师和王文军老师荣获“2010年应县模范教师”。2011年李亚星老师、李跃老师荣获“应县信息技术及资源整合教学能手”,张录老师荣获“‘汾酒杯’山西省模范教师”。2012年孟鲜霞老师和鲍世芳老师分别荣获“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赵乃进校长多次被评为“应县教育教育工作者”。南河种第二小学

多次被评为镇和县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优秀学生不断涌现。王玉坤同学被评为“朔州市2010三好学生”;赵宏俊、李志英、次明霞同学被评为“朔州市2011三好学生;李志英、次明霞同学被评为“2012山西省三好学生”。王文玲同学荣获“喜迎十八大放歌新应县征文优秀奖”;冯进军同学荣获“2011‘中华魂’”演讲比赛优秀奖。多名同学荣获南河种镇“十大文明使者”和“优秀学生。”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也正是我校各项工作扎实,人文化关怀学生到位,我校才不断发展壮大,由一所悄无声息的“空学堂”发展到书声琅琅的新学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要把所作的工作做为永远的起点,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永远追求永远探索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才是我们最终最高的信念。

南河种第二小学

篇3:南河乡典型材料

乐都县蒲台乡新庄湾等九村农村饮水工程位于乐都县湟水南岸双塔沟内, 距乐都县城35 km。双塔沟属于湟水一级支流。属湟水中下游的浅、脑山地区, 是青海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大部分属强度和中度侵蚀区,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植被稀疏, 自然灾害频繁, “靠天吃饭”、“靠天吃水”由来已久, 大部分地区农村饮水靠人工挑、牲畜驮或雨水。项目区村庄分布在沟道两侧, 小部分散居在浅山头, 农民一直到沟底背水、驮水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用水极不卫生, 达不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农村饮水十分困难, 一直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蒲台乡新庄湾等九村农村饮水工程根据地形和水源分为2个区、二个水源分别供水。新庄湾、大麦沟、下半沟、头庄、化庄、山桃、辛家庄7村, 共用一个水源为Ⅰ区;上岭、中岭二村共用一个水源为Ⅱ区;Ⅰ区水源地处湟水南岸双塔沟左侧支流大麦沟源头地区, 共解决新庄湾等7村982户, 3 920人, 3 626头 (只) 大小牲畜的饮水问题;Ⅱ区水源地处双塔沟右侧支流直沟源头地区, 共解决中岭、上岭二村241户, 963人, 2 259头 (只) 大小牲畜的饮水问题。

蒲台乡新庄湾等九村农村饮水工程实施后可解决蒲台乡新庄湾等9个行政村1 223户, 4 883人, 5 885头 (只) 牲畜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项目区社会经济统计见表1。

蒲台乡新庄湾等九村农村饮水工程采用入户供水的方式, 主要建设内容有:引水口2座, 蓄水池10座, 减压井13座, 排气井10座, 排水检查井8座, 分水工作井80座, 入户供水点1 223座等。主管道长11 220 m, 分支配水管长44 110 m, 入户管30 510 m。工程总投资377.33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302万元, 群众自筹75.33万元。

2 规 划

根据供水区的地形和水源位置及各村、社分布情况, 确定了供水工程布局。

Ⅰ区新庄湾、大麦沟等7村从大麦沟新庄湾以上沟脑引地表水为水源, 引水高程为2 920 m, 修建引水口1座, 设计引水流量为6.63 L/s, 1#引水口采用集水廊道引水, 引水至集水井、沉砂池, 再通入主管道到达各村 (自然村) , 各村均修建蓄水池1座, 然后通过输配水管道, 将水分配到户。

Ⅰ区供水工艺流程:截水廊道→集水井→沉砂池→主管道→减压、调蓄池→分支配水管→供水点。

Ⅱ区上岭、中岭两村从大麦沟右侧直沟源头引水, 水源为直沟沟脑泉水及地表水为水源, 引水高程为2 910 m, 引水水量为2.02 L/s;2号引水口采用集水廊道+渗渠引水, 将水引至沉砂池内, 经沉砂池将泥沙沉淀后, 再将水通入主管道。各村分水时均由主管道分水工作井统一分水, 以便于今后的运行管理, 考虑水量的调节, 各村分水时, 在合适的地方均修建高位水池一座, 再由水池引水至村庄, 自压输水入户。

Ⅱ区供水工艺流程:渗渠+截水廊道→集水井→沉砂池→主管道→减压、调蓄池→分支配水管→供水点。

二个引水口处水源地水流清澈, 水量充沛, 经水质化验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管道布置时本着输水管道线路短、工程量小、造价经济、施工、维护方便的原则布置, 少占或不占农田的原则, 尽可能的沿现状规划道路, 依照农户的分布情况呈 (树枝状) 布置各级配水管道, 并采用管道自压输水的方式, 引水入户。由于管线长且地形高差大, 为使管内压力不超过工作压力, 高差超过40 m时, 管道应设置减压井。

3 水源论证

3.1 用水量分析

根据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和《青海省用水定额》有关规定:蒲台乡九村人饮工程设计供水保证率确定为P=95%。采用以下的供水标准:

①人:日平均净用水量采用60 L/ (人·d) ;②大牲畜:日平均净用水量采用40 L/ (头·d) ;③小牲畜:日平均净用水量采用8 L/ (只·d) ;④日变化系数采用1.3;时变化系数采用2.0;⑤输水管道供水时间为24 h, 配水管网供水时间为12 h。⑥人口增长率按1%计, 设计年限为15 a。蒲台乡九村人饮工程用水量计算见表2和表3。

经计算供水区Ⅰ区设计最高日平均用水量为573 m3/日, 相应设计引水流量6.63 L/s;Ⅱ区设计最高日平均用水量为175 m3/日, 相应设计引水流量2.02 L/s。

3.2 来水量分析

引水口以上汇流区位于拉脊山系中部, 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系高山地带和中山地带的山区性河流。海拔在2 900~4 200 m之间, 是天然亚高山灌木水源涵养林区, 属由天然灌木林、针叶林、针茅树组成的山地草原植被, 植物种类繁多, 植被良好。水资源丰富, 没有污染源, 水质好。河流多年含沙量小于1 kg/m3, 足有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

项目区地处湟水流域南岸的双塔沟内, 大麦沟1号引水口以上流域面积18.5 km2, 年径流深190 mm, 主河道长14.6 km, 河道平均比降51.0‰, 河谷宽100~500 m, 沟内含水层为冲洪积沙砾石层。直沟2号引水口以上流域面积9.8 km2, 主河道长8.8 km, 河道平均比降53.4‰。二处水源地水量丰富, 水质良好。经水质检验, 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处引水口以上径流的年内变化与降水一致, 6~9月份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 最枯月流量出现在1月份, 最丰月流量出现7月份, 年内分配不均匀。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 丰水年径流量与枯水年相差2~3倍, 而且出现连丰、连枯年现象。

二处引水口以上属无资料地区, 引水口处来水量采用了相似流域对比法、径流深等值线图法、地区经验公式和已有的《湟水流域水资源评价》分析成果等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 引水口径流特征和不同保证率径流量见表4和表5。

大麦沟1号引水口以上保证率 (P=95%) 流量Q=0.067 m3/s, 年径流量W=211万m3, 年径流变差系数CV=0.30;CS=3CV;直沟2号引水口以上保证率 (P=95%) 流量Q=0.036 m3/s, 年径流量W=112万m3, 年径流变差系数CV=0.30;CS=3CV

大麦沟1号引水口及直沟2号引水口P=95%设计年径流量年内分配采用相邻流域瞿昙镇狼营雨量站P=95%降雨量年内分配系数, 见表6。大麦沟1号引水口和直沟2号引水口P=95%设计年径流量分配见表7和表8。

3.3 结 论

从表7大麦沟1号引水口处P=95%设计年径流量分配看出, 最枯月为1月份流量为7.09 L/s, 设计引水流量6.63 L/s, 满足设计用水要求。

从表8直沟2号引水口处P=95%设计年径流量分配看出, 最枯月为1月份流量为3.70 L/s, 设计引水流量2.02 L/s, 满足设计用水要求。

参考文献

[1]SL/Z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试行) [S].65-66.

[2]乐都县统计局.乐都县1998-2005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Z].乐都:乐都县统计局, 2007.

篇4:乡“最美家庭”典型材料

春风和煦,山花烂漫,三尺讲台,桃李天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真情书写着平凡而美丽的人生。吴发山是花西乡栗林学校的校办主任,潘幺珍是 栗林学校一名语文教师,这对普通而平凡的农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十八年前,他们因为共同的理想,在共同的事业奋斗中,相遇相知喜结连理,组建了和谐、美好、幸福的家庭。婚后的十余年,这对相敬如宾的夫妻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生活中互相体贴,互相关爱,互相谦让,与同事和睦相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是大家心中的模范夫妻,是“最美家庭”的典范。

一、勤恳耕耘 爱校如家

收获出自勤奋,丰硕的果实背后总会有汗水的付出。平凡的岗位,因为奋斗努力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他们也辉煌。丈夫吴发山在栗林工作十七,从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到担任学校教导教研主任,现在担任学校校办主任,工作中,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不论是学校工作还是教学工作,他一样也不落下。他每天早起晚睡,除了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和备课,还协助校长为学校各项工作出谋划策,创新开展学校工作。特别在学校普九工作和去年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中,他更是任劳任怨,书写整理档案资料,学校安全设施的筹备,教学装备的安装使用,他都亲历亲为,仔细做到更好。大多数周六、周日,他也没有时间休息,总呆在学校加班。十几平米的小屋,既是他们的工作室,也是他们的生活窝。

辛苦的付出,总会有甜美的收获,吴发山在教学工作中,多年担任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连续多年中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学校工作得到了本校领导教师及中心校领导的肯定。在幸福收获时,他总是笑着说:“有----------------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了今天的收获,除了有了同事的支持,我对教育的热爱,更多的是我背后一直支持激励我的妻子。”妻子潘幺珍,20**年从吴店中心小学调到栗林学校任教,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中,不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级管理工作,都是兢兢业业,不甘落后,多年担任九年级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她吃、住、工作几乎和学生在一起,帮助学生学习,安排学生住宿,关心学生生活,注意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隔三差五找学生谈心,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班级学生严芳是单亲家庭,母亲的出走,严重挫伤了她,使她变得孤僻,并且放弃学业,潘老师了解后,上门开导、鼓励她,使她又高高兴兴回到了教室。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她在教师门口等候,晚上自习下后,她送学生一个个离开,并到学生寝室了解学生就寝情况,关注她们就寝安全。连续多年,她一如既往,对班级工作毫不懈怠。多年努力使班级每年中考捷报频传,为栗----------------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林学校中考多年创下辉煌成绩,收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她连续四年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多次评为优秀教师。正是这高度的责任感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让她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夫妻两人,在这十几平米的小屋一工作就是十余年,从始至现在,始终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耕耘在这三尺讲台。

二、相敬如宾 共筑爱的小屋

都说夫妻生活总有些磕磕碰碰才是真,但对于吴发山和潘幺珍夫妻来说,就不是真,结婚十多年,他们夫妻俩从未吵过架,辛苦的教学工作,微薄的工作收入,需要承担赡养老人和孩子学习费用,这些让他们更加懂得珍惜,懂得相互体贴和关爱。工作中,他们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共同讨论教学技艺,管理学生的方法。生活中,他们更是相亲相爱,互相理解。潘幺珍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经常很早就到教室等待学生到来,吴发山总是做好早点等她回来,有时还送到办公----------------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室。他们俩无需约成,长期自然形成了谁有空谁做饭,谁有空,谁洗衣服,谁有空,谁管理孩子,谁有空,谁照顾老人,都有空是就一起回家看看父母。两人生活中,从没有怨言,从不比拼,都好像在为对方分担工作。这样繁琐的工作,复杂的家务活动,没有听到他们叫苦叫累,而是经常听到和美的笑声,十几平米的工作室,是他们的幸福窝,屋内屋外溢满温馨、和谐、美满。这是他们共同的热爱、共同的梦想、相敬如宾的真挚情感筑起的爱的小屋。

三、敬老爱幼

共创和谐大家庭

他们两人事业上共同奋斗,生活中相互扶持,对待家人也是细致周到,”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在栗林工作,每周五或周六他们两人必回家一趟,看看八十多岁的母亲,问问她的生活,帮忙洗洗衣服,了解一下身体状况,同她聊聊家常等,她的母亲总是非常高兴,他们返校感觉也很高兴。更能与哥哥嫂嫂和睦相处,从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每次----------------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回家都对嫂子说一些感谢的话,感谢他们平时对母亲的照顾,对母亲的赡养。去年,母亲生病,他们夫妻俩将母亲送到医院治疗,把母亲的事情安顿好后,又急忙赶回学校上课,上完课又去医院缴费接母亲回家。他们对两边的老人一样是又敬又爱,从不分彼此。对待女儿不论学习生活也很周到,今年女儿上高三,即将高考,他们为了工作,不能每天去照顾她,他们经常电话联系鼓励她,在教学之余去给孩子做一餐饭,洗洗衣服,两头奔波,十分辛苦,但他们从没落下课,女儿高中所学内容,他们差不多都已忘记,尽量凭借网络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用各种方法排除孩子高考心理压力。他们两人既是让学生、家长放心的好老师,又是父母心中孝顺的好儿女,还是孩子心中慈爱的父母。扮演多种角色的他们,每个角色扮演的很出色,这样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是他们的睿智、大度、真挚情感、辛苦付出创建的。他们虽然繁忙,但很快乐,他们----------------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虽然清贫,但是生活很充实、和谐、幸福、温暖。

他们以充实的工作而快乐,他们以家庭的温馨而快乐,他们以父母、孩子、他人的幸福而快乐。他们携手共同奋斗,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谱写美丽的华章。这一对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组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幸福的“最美家庭”。为教师职业谱出了高尚和神圣。推荐热门相关文章[典型材料]中学创建和谐校园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村环境整治工作典型材料[典型材料]镇创业大户发展围拦养殖典型材料[典型材料]街道创新社会管理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城管大队副队长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县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养鸡大户典型材料

篇5:乡文化站典型材料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根据十八大的精神,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及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实际,蔡木山乡适时提出了“生态立乡、牧业强乡、文化兴乡”的发展思路。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标,以活跃群众生活、繁荣文化事业为宗旨,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了文化事业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和创建工作,推动了全乡人民群众文化意识的增强、全乡文化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牧区文化水平的提高。

一、抓活动,群众生活添姿彩。

近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为了活跃全乡群众文化舞台,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的文体活动组织网络,广泛开展了文体活动。同时,按照“小型多样、室内外分散、因地制宜”和“业余、自愿、休闲”的原则,在全乡范围内深入、自发地开展了各类文体活动。通

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弘扬了民族精神,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近年来蔡木山乡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由乡文化站、计生办、卫生院、司法所等部门协同配合,定期深入到农牧户家中,按照集中分散的办法,对科技人员,养殖大户及农牧民群众就国家政策的制定出台,当前农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饲草料配方、饲喂方法,良种养殖,常期疾病防治,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和法律知识等农牧民切实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二是成立各种体育协会,展示蔡木山乡人民的群众体育风采。结合“元旦”、“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节日,乡文化站、妇联、团委、工会、学校等组织开了篮球、排球、乒乓球、拔河、象棋、扑克等体育比赛,极大地活跃了我乡的文化氛围。

二、传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

近年来,蔡木山乡党委、政府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大乡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保护,积极筹办各种民间艺术活动,不断扩大知名度。

三、抓管理,文化市场促净化。

我乡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通过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促进了我乡文化市场向着净化、繁荣、有序的态势发展。一是组织大规模非法音像制品的收缴工作。

四、抓设施,加强建设,营造环境。

努力建设覆盖全乡的文体设施网络,塑造蔡木山乡现代化高品质精品小城形象是蔡木山乡文化大县建设规划纲要的整体目标。为了达到这一奋斗目标,几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乡文化活动中心300平米的土建工程,增添了2000本图书和其他文化设施;同时,我乡把文体设施建设纳入了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总体规划,有计划的落实了有关公共文化体育建设用地指标,根据我乡自身特点和财力有限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们将学校体育设施和公共体育设施统筹建设、综合利用,在乡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建立了乒乓球活动室和台球娱乐室,同时,积极兴建体育设施,硬化了篮球场地。并加强了村文体设施的建设,对全乡11个寸的文体设施进行了更新,安装了“农牧民远程教育系统”。

五、抓改革,激发动力,加快发展。

按照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原则,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县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加大投入确保其稳定健康发展;对经营性文化事业,政府给予财政补助,扶持发展,同时鼓励其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壮大自身,对经营性文化企业,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市场化运作,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探索文化站的发展模式,壮大我乡的民间志愿者演出团体。

六、围绕文化建设核心,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围绕这一核心致力于公民道德建设、文化素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朝着使人民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方向迈进。一是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塑造具有文化素养的现代人。结合我乡实际以及以往开展各类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乡将公民道德建设、“文化进校园”、“文明进万家”和“五好文明家庭”评比等活动进行了捆绑。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部分农村群众政策观念淡薄,“三爱”意识不强的实际,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针对部分群众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死灰复燃的现象,加强了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部分农民群众法制观念不强的实际,切实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活动。目前,每逢集日,司法所、团委、妇联、计生办等有关部门

上一篇: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汇报下一篇:想做晚安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