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2024-05-01

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共14篇)

篇1: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拦截和排除地表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向地基土中聚集。

⑵保温,使多年冻土上界保持相对稳定。

⑶改善土的性质。

①粗颗粒土置换地基中的细颗粒冻胀土。

②物理化学方法

篇2: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将接地装置敷设在融化地带的水池或水坑中,

(2)敷设深钻接地体,或充分利用井管或其他深埋在地下的金属构件做接地体,

(3)在房屋融化盘内敷设接地装置。

(4)除深埋式接地体外,还应敷设深度约为0.6m的伸长接地体,以便在夏季地表化冻时起散流作用。

篇3: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

1.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分类及成因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的病害主要受当地的温度环境、地表及地下水分的多少、所在地区的地质状况等影响, 同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这样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路基下高原冻土层的热平衡被打破, 从而让路基工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1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的沉陷病害及影响因素

路基的沉陷病害是高原冻土地区最常见、最主要的路基病害, 在一些高原冻土地区的路基沉陷问题普遍存在;在青藏公路最严重的一段波浪中, 其波峰与波谷的沉陷落差近1.5米。高原冻土地区的沉陷病害主要表现出路基不同程度、不同形状的下沉, 从而形成路基的波浪现象、反拱现象等;出现这些现象的实质就是因路基施工, 使原有的地表层增厚并变得相对松软, 这样就导致其对太阳的辐射热易于向地表深部传递, 让路基下的冻土层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发生融化、凝固的反复出现, 另外, 高原冻土上限附近的冰冻层厚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路基的表层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及传递其热量的大小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从而导致路基的固结沉降量的不同, 使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出现不同程度、不均匀沉陷。

1.2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的冻胀及翻浆病害及影响因素

冻胀及翻浆病害也是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常见病害之一。在高原地区路基中的冻胀及翻浆现象常发生在同—地段, 但路基冻胀情况不同于路基翻浆, 二者从形成原因及其发生的时间段来说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路基的冻胀病害主要是高原地区的冻土层在冻结时期, 其内部的水分受温度梯度作用向着冷锋面移动, 从而使路基内部水分局部集中, 并由一种相态至另一种相态的转变导致路基体积增大而产生, 因此高原冻土地区的路基冻胀主要形成于路基层发生冻结过程中, 所以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的冻胀病害多发生于冬季的早、中时期。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冻胀的因素受气候因素、当地的水分补给条件及冻土地区土质类型影响;在高原冻土地区的土质类型中, 土颗粒吸水性能及毛细性较好的粉粒类土质其路基施工时冻胀最强。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翻浆病害主要发生在春季冰融时期路基上。在其路基上部冻结期富集的固态水在春季气温变暖的情况下不断消融, 在融化的过程中其水分受路基下冻结层的阻碍不能及时排出, 从而导致大量的水分集中于路基路面表层及路基的表层, 这样就造成路基的强度大打折扣进而出现路基结构层破坏的状况, 这就是高原冻土地区所说的路基翻浆, 多发生于春夏交接的时间。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翻浆发生因素与路基冻胀的影响因素一样, 也受其气候因素、路基周边的排水条件及冻土地区的土质类型等。

1.3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的纵向裂缝病害及影响因素

纵向裂缝是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的增高后出现的一种常见路基病害。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高原地带, 其纵向裂缝病害在其他地区就不多见;特殊的高原地域影响, 一些路基发生纵向裂缝的宽度会很长, 其路基发生纵向裂缝的长度也很长, 有的甚至多达几百米长。在高原冻土地区形成纵向裂缝主要源于其路基的高度、冻土的类型、路基路面坡向性及路基排水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2.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影响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因素是多元化的, 在高原冻土地区这些路基对环境温度及其水分的变化都极为敏感, 其冻土的性质、状态等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气温回升是全球气候的一种趋势, 气候变暖让高原冻土路基病害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基于此, 我们针对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做了如下防治措施:

2.1依托高原冻土路基设计原则, 科学、合理地建设路基排水系统

积水是造成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冻胀、翻浆、沉陷的主要因素, 在高原冻土地区的路基两旁科学合理地设置排水沟、截水沟等, 不但能够让过多的积水及时得到排放, 还能通过它们引导地表水的流向及对其适时地进行径流控制;这样不仅能让路基两侧的积水及时排除, 还能有效地防止积水对路基面的渗透, 从而最大限度内减少因积水通过相变过程对路基造成损害。

2.2通过工程保护措施改善冻土路基热状况, 合理应用各种工程措施从多种角度防止高原冻土地区路基沉陷及纵向裂缝, 常见的高原冻土路基工程保护措施有如下几种:

2.2.1在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工程设计中, 使用通风管路基。在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工程使用通风管路基建设, 是保护冻土的一项积极的工程措施。通风管路基依据空气在寒冷的时节里密度较大, 其自重力也加大, 在外界风力的作用下, 能将在冻土表层放置的通风管中的热空气给排出, 通风管内热空气的排出能带走路基内的热量, 从而达到路基降温的效果及保护路基下冻土, 有效地做到了防治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目的。通风管路基有着季节活动层降温快、温度低等特点, 能有效控制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纵向裂缝和冻胀病害的发生。

2.2.2在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工程设计中, 积极使用隔热板路基。在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内适当位置铺设一定厚度的隔热材料, 利用这些隔热材料对热量的阻碍作用, 防止过多的热量进入路基下的冻土层, 从而实现对路基下冻土层的保护, 有效地防止高原冻土路基的一些病害。多年的实践经验及研究数据表明, 在高原冻土地区采用隔热板路基对冻土实施保护, 能有效控制冻土路基的上限下降的速度, 对降低路基高度、保护高原冻土及防止路基病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高原冻土地区的气候、地质状况等较为复杂, 在高原冻土地区采用隔热板路基时要依照隔热板路基工程结构的特点, 结合实际情况, 在实施隔热板路基工程时要参照隔热板类型、隔热板的厚度以及隔热板所设计的深度等, 这些设计条件及要求严重地影响着隔热板路基的工程效果。

2.2.3在高原冻土地区路基工程设计中, 依照不同的地理环境科学、合理地选用块石通风路基。在高原冻土路基内填充一层大粒径块石, 让这些大粒径块石在冻土层与路基层之间形成一个特殊的材料层;大粒径块石的空隙较大, 通过风力等其他方面的影响能使路基周边的空气自由流通, 这样就能通过空气的流动改变路基周边的水、热等状况。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时节, 这些大粒径块石中的空气加快了流通, 带走了热量, 让这些大粒径块石内仍然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 由于大粒径块石周边的热对流现象, 让路基周边大量的热量上升, 这样就能减少热量向冻土层传导, 保护了路基的冻土层;在气温

相对较冷的季节, 大气中的冷空气能沿着大粒径块石的缝隙向下渗透, 从而把路基层形成的热量挤压出来, 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冻土层。

2.3依照高原冻土地区不同的气候、地质等环境差别, 遵循环保的原则, 从影响高原冻土路基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对路基采用综合防治的原则, 在设计、施工及运营上都要认真应对冻土路基病害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防治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远期效果。

3.结语

篇4:浅议冻土病害的处治措施

关键词:冻土,病害,翻浆,隔温层

1.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长约65km,平均海拔3000m以上,其中最高处该段土质基本上是粘土,且含有大量的易溶盐。主要公路病害为路基冻融翻浆。冻融翻浆带达30km以上,给道路的使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该段海拔极高,气温低,冬季路基开始冻结,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向上移动,从而造成大量水分积聚在土基上层,逐渐形成聚冰层。随着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多次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土体膨胀。夏季气温逐渐回升,土基开始解冻,路中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除,路基上层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加上该段公路只有路基没有路面,土基承载力极低,在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就会出现翻浆现象,严重的地段甚至出现了陷车现象。

2.病害原因

根据调查,造成路基翻浆的因素主要有:

(1)气候。该段海拔极高,属典型的寒带高原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冬季平均气温为-21.9℃,夏季(5-9月)月平均气温在3.4℃-13.5℃。由于气候的反复变化,使冬季冻土聚集,春夏积雪融化,这是造成公路翻浆的重要因素之一。

(2)土质。该段土质基本上是粘土,且含有大量的易溶盐,毛细水上升高,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严重。春融后土壤吸水能力强,吸水膨胀,土基承载力下降,这也是造成公路翻浆的主要原因之一。

(3)水。本段路线主要从两山开阔地带的中部地势最低处穿过,沿线大部分区段为汽车碾压形成的自然便道,有路无基(路面与原地面平齐),排水设施少,路基排水困难,路线经过处由于多年冻土聚集,融雪水容易侵蚀路基,使道路整体抗灾能力差。

(4)车辆超载。由于历史原因,设计标准荷载等级都较低,该段运输车辆基本上是大型车且严重超载(实际载重约为15-35t)。在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公路翻浆更加严重。

3.整治措施

(1)改线。局部线路于山坡摆线,挖方段雪水的汇入加剧了病害的严重性。针对这一情况,在路基施工前,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对于翻浆严重且处理困难的段落采取绕行的方法,将部分路段移至地质条件较好的山脚平台上,并在路线靠山一侧开挖了边沟及截水沟,这样既避开了不良地质地段,又避免了融雪水对路基的侵蚀。

(2)铺设隔温层。对轻微翻浆地段,在冻融软弱层上摊铺10-20cm泥炭、炉渣等做“隔温层”,并在其上填筑50cm砂砾。

(3)换填砂砾。对严重翻浆地段,将软弱层全部清除(约60-80cm),换填水稳性好的砂砾料,并分层填筑压实。

(4)提高路基高度。对靠近河道的低矮路段,根据该段冻土深度和水文地质资料,用水稳性较好的砂砾料适当加高路基,避免河水在洪水季节浸上路基和融雪水浸泡路基。

(5)完善排水设施。做好路基路面的排水,完善排水系统。加强边沟排水沟沟底的防渗性能,防止水分对路基的侵蚀。并加强排水设施间的衔接,使水流通畅。设置排水设施时,综合考虑近处的地质情况和较远处的地形地貌,在不同地段设置一些桥梁、涵洞、截水沟、排水沟、过水路面和深挖边沟,并完善导水坝、拦水坝等附属设施,保持排水畅通,降低地下水位,避免地下水侵入路基。

(6)防止冬季积雪。 在雪害严重的地段,施工时将路堤迎风面的边坡放缓至1:4,(将路堑边坡放缓至1:3),将路肩变坡处筑成流线形或在边坡下设置储雪场,及时清理积雪,防止冻融时软化路基引起翻浆。

4.结束语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公路工程,当气温升高冻土融化时,极易产生融沉、翻浆等病害。对于该病害的处理,应全面、深入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对于有条件绕避的线路,应将线位设置在水文、地质较好的段落,如果受地形條件限制,无法绕避,则应制定避免或减轻翻浆的具体措施。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路基填筑,轻微翻浆的段落,可通过设置隔温层进行处治。严重翻浆的段落,则需要进行砂砾换填。综合其他措施,如完善排水设施,提高路基高度以及对冬季积雪进行处理,进行冻土病害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周幼吾等.中国冻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篇5:多年冻土的工程性质有哪些?

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冻土极限抗压强度比瞬时荷载下的抗压强度要小许多倍;冻土融化后的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均显著降低。

③ 冻土的变形性质:a.冻胀性

影响冻胀性的因素:温度、土的颗粒大小、含水量等。

一般来讲,土颗粒越粗,含水量越小,冻胀性就越小;反之越大。

篇6: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新加宽路基失稳

新加宽路基失稳,主要表现为加宽路基沿新老路基结合面发生滑移,严重时甚至发生整体坍塌。这种病害容易发生在山区陡坡地形、软弱地基、高填方路堤等加宽路段。当加宽路基沿结合面滑移量较小时,新老路基结合面会产生错台,导致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路面开裂,雨水由裂缝渗入,结合面强度急剧降低,给路基稳定性留下更大的隐患;当路基滑移量较大、甚至整体坍塌时,会造成加宽路面整体破坏,甚至使既有路基相继出现失稳,致使既有路面也发生结构损坏和使用功能的下降。

2.路面损坏

高等级公路改扩建沥青路面损坏,主要表现为出现面层破碎、结合料松散、道路横坡改变等症状,严重时会产生沿结合面走向的纵向裂缝。路面损坏是高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最常见的病害形式之一。路基的变形不协调会通过路面结构层反映出来,所以大多数路面病害都是路基病害的反映。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主要表现为出现唧泥和脱空现象,进一步发展会引起结合面附近出现纵缝、裂缝处板块断裂以及裂缝的扩展。由于结合部位两侧的新老路基沉降速率不一致,沉降量不同,导致结合部位存在应力突变、集中现象,弯拉应力大而结合界面强度较低会在该处开裂错台;另外,新加宽路基边坡坡角在填土自重作用下逐渐发生侧向位移,进一步带动其上的填土产生沉降和侧向位移,使整个加宽部分的填土沿结合部位产生横向和竖向移动。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会在交界处形成纵向裂缝。

新老路基结合部位施工工艺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往往在此产生人为的质量因素,如密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等,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同时,在软土地区进行路基加宽改建,其中原路基底部地基土的沉降固结状态、加宽路基的水文物理力学性能、加宽路基新增的作用力对沉降变形的影响等为导致路面开裂的主要因素。

根据高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一般断面布置形式(图3-2)以及地基新增荷载分布情况,采用地基弹性理论方法以及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可知原公路因增设补强层和铺筑新面层,增加了下部(1区)土基的压力P1,加宽部分(Ⅱ区、Ⅲ区、Ⅳ区)地基相应外加的压力分别为P1、P2、P3。这些荷载使地基沿路基横断面方向发生不均匀沉降,其中S2、S3、S4大于S1。

当路基压力大于地基极限承载力时会在路基坡脚附近(图中V区,可能在坡脚内,也可能在坡脚外)发生沉降(S4),同时还会引起V区外的VI区地基隆起,这时路堤将因沉降变形过大使高等级公路发生严重的损坏。

由于地质条件差,导致新老路基底部地基因荷载的增加产生沉降(S1、S2、S3、S4)。但原路基下的地基,因在改造时固结沉降基本完成并且所增加的荷载远小于新加宽部分,其沉降量大大小于新加宽部分地基的沉降(S2、S3);新路基本身所用的填筑材料、压实度等因素,会造成新路堤本身出现沉降;因施工工期短,地基及新路基的固结下沉未到位,工后沉降大;工后新老路基出现差异沉降,路基失去稳定,表现为路堤内的破裂面(顶部破裂面)在老路堤范围向外的土体下沉侧移,将路面拉裂造成纵向开裂。

3.路面整体性能下降

篇7:外墙渗漏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2、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3、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经检验合格。

4、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对洞眼的堵塞,应严格按以下操作方法:(1)清理除尘,浇水充分湿润(2)布浆(有条件采用膨胀水泥砂浆、砖四周均应满布砂浆)(3)填砖(采用半砖(4)7天后,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严;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外墙粉刷砂浆中掺加防水剂,为减少业主投入,可在基层粉刷完成后,在面层留出8mm二次粉刷层,在二次粉刷时增加防水剂砂浆粉刷,可解决外墙面渗漏。

5、空调管洞应保证预埋角度和高度,确保不倒泛水和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6、外墙粉刷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7、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

8、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

9、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10、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11、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12、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13、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顶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篇8: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冻土是一种由固体矿物颗粒、粘塑性冰包裹体、液相水及气态包裹体组成的特殊的土体。其成分、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均不同于一般的土体。冻土对温度十分敏感且性质易变, 对寒区经济开发、工程建设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冻土的分布面积大约700多万平方千米, 巨大的影响范围使我国的公路建设工程不可避免的遭遇冻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 冻土的基本性质

1) 冻土的温度敏感性。

在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冻土的力学性能与负温成正比关系且温度的变化导致其他性能变化。

2) 冻土的相变性。

所谓冻土的相变是指冻土中冰的形成和融化, 温度降低, 土中水冻结土体变得坚固;温度升高, 冰融化成水, 土体变的松软。冻土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土中水的数量和状态, 而水的状态又取决于温度的高低, 所以冻土的相变是由温度决定的。在高温度时, 随着单位温度的变化, 未冻水含量的变化比较大;而低温度时, 随着单位温度的变化, 未冻水的含量变化不大。冻土的相变主要发生在剧烈相变区。

3) 冻土的流变性。

在外荷载作用下, 冻土中应力和应变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成为冻土的流变性。流变性是冻土的重要性质之一。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外荷载保持不变时, 其变形随时间继续增加的蠕变性能;应变保持不变, 应力随时间增加而衰减的松弛性能;冻土的强度随作用荷载的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 即长期强度小于瞬时强度的性能。

4) 冻土的冻胀性和融缩性。

冻土的冻胀和融缩特性是导致冻土路基破坏的主要原因。当温度降低时, 土中的水分向冻结锋面迁移, 并在此结成冰。由于冰的体积大于相同质量的水, 所以导致冻土的冻胀。而当温度升高时, 冻土中的冰逐渐融化成水, 从而造成融化下沉。

3 冻土地区路基的病害特征

1) 冻胀。

道路冻胀特别是不均匀冻胀可以使路面开裂、不平, 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具有巨大的危害。道路冻胀是土质、水分、气温综合作用的结果。温度在0 ℃以下时, 水变成冰, 因而温度是发生冻胀的前提。但同时, 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对土体冻结前及冻结期给予水分补给, 冻胀现象才会发生。

2) 融沉。

融沉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之一。当路基基底分布有较厚的地下冰层时, 在施工及营运等人为因素的作用下, 冻土发生局部融化, 路基在上覆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下沉, 对路基造成严重破坏。融沉病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域、路基高度、填料类别、水文特征等因素。

3) 翻浆。

翻浆是伴随冻胀而发生的, 冻胀是翻浆形成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入冬后路基表面开始冻结, 使路面开裂。春融期间, 路面及上部路基融化较快, 而路基下部的冻结层仍处于冻结状态, 冻土层里的冰水较多而又无法排除, 就会使路基上部处于饱水状态, 强度降低, 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便会出现翻浆冒泥现象。道路翻浆的影响因素有土质, 水分, 温度, 车载及路面等级。

4 冻土路基病害的基本防治措施

4.1 设计方面

在设计阶段, 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 采取相应的不同设计原则。在年平均地温较低的稳定型多年冻土区应采取保持地基冻结状态的设计原则;在年平均地温较高、含冰量较少、路基沉降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段, 采取允许融化的原则。

特别的冻土地温控制是冻土地区道路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代规模较大的冻土地温控制技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随后美国、前苏联和我国一些冻土区路基都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地温控制措施。1985年, C.E.Heuer等提出用能量的观点进行主动和被动冻土地温控制的概念划分:被动地温控制措施在运行期间不要人为提供动力, 也没有任何持续运动的机械部件, 是冻土地温控制最常用的技术;主动地温控制措施, 需要动力支持或温控系统中有持续运动的部件。两种措施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冻结过程的人为可控制性和是否提供能量消耗。在冻土区的道路施工中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对地温控制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

4.2 施工方面

在排水上, 当路基所处地段冻土含冰量高时, 必须保持路基的冻土处于冻结状态, 排水系统与路基坡角应保持足够距离, 严禁坡脚滞水;在基底处理上, 当路基的地下冰层较薄时, 可将其挖出并用填料进行回填压实, 再修筑路基, 填料需选用保温隔水性能均较好的细粒土, 同时控制好土的湿度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当基底处于排水困难的地段时应在其底部设置一层隔离层;在路基高度的设置上, 要使其达到防治翻浆与不超过路基冻胀值要求的最低填土高度;在路基压实上, 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进行检验, 使路基在不小于20 t的压路机碾压2遍~3遍后不出现任何弹软现象为宜。

5 冻土区路基处理技术研究方向

冻土地区路基处理最新发展, 主要集中在冻土区路基处理机械、材料、设计计算理论、施工工艺、现场监测技术等各方面。

新材料的使用, 提高了冻土区路基处理的效能。林乐彬, 刘寒冰等人提出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在道路冻土地基保护中的试验研究。他们指出铺设人工隔热保温层可以降低路堤的高度, 减少防冻层厚度, 是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传统的隔温材料主要有草皮、泥炭、草甸土层、粘性土、塑料泡沫隔温材料等。气泡混合轻质土是新开发的人工隔热保温材料, 具有导热系数小, 抗冻融性能好、强度高、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在我国北方某一级公路使用该材料进行试验铺筑, 通过对试验段隔热效果的检测和道路使用状况的检测, 表明其隔热效果良好, 能够较好的防止公路的季节性冻胀与永久冻土路基的融沉。霍凯成, 黄继业等提出采用复合土工膜整治道路翻浆。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较大的孔隙, 其渗透系数与粗砂相当, 可以保持良好隔断毛细管的作用;其次土工合成材料的亲水性比土的亲水性差, 因而可以减少毛细管上升的高度。因此土工合成材料可切断毛细管, 使下部土中水分不能供给其上部的土层。1999年在109国道改建工程中进行了使用该材料的试验观测, 路基土的含水量和含冰量是历年来最低的, 证明铺设复合土工膜效果明显, 防治冻胀引起的翻浆方法可行。

总之对于冻土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完善各种路基处理措施的设计理论, 从而更好的指导冻土区路基处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 积极进行防冻胀、防融沉材料的研制, 开展复合路基及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研究。

3) 发展冻土区路基处理的原位测试和监测技术, 为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奠定基础。

6 结语

冻土的性质复杂, 冻土区内路基的病害类型繁多且形成原因的理论分析尚未完善。传统的冻土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 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家公路建设的发展战略, 新的防治措施的研究日益重要。伴随着冻土理论的逐步完善和材料科学的进步, 新型的材料被不断地用于冻土区路基病害的防治工程中,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未来的防治措施的重点就在于这种新的有效的防冻害材料的研究上。

参考文献

[1]李瑞杰.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分析与路基防护技术[J].路基工程, 2008 (3) :180-181.

[2]王双杰, 陈建兵, 章金钊.保温护道对冻土路基地温特征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 2006, 19 (1) :12-14.

[3]魏智, 金会军, 韩旭军.国内外冻土区路基地温控制措施[J].路基工程, 2010 (2) :32-35.

[4]李祝龙, 章金钊.青藏公路冻土路基沉降的模糊综合评判[J].公路, 2000 (2) :1-24.

[5]韩同春.翻浆冒泥的调查和治理[J].铁路地质与路基, 1997, 16 (4) :52-57.

[6]刘永智, 吴春柏, 张建民.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温度场现场实验研究[J].公路, 2000 (2) :5-8.

[7]宋珲, 朱明, 袁文忠.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的冻胀与融沉[J].路基工程, 2007, 130 (1) :26-28.

[8]林乐彬, 刘寒冰, 韩硕, 等.气泡混合轻质土在道路冻土地基保护中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9, 26 (6) :55-58.

[9]王铁行.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计算原理及临界高度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1.

篇9:北方冻土地区铁路病害桥整治分析

关键词:冻土地区铁路桥病害原因分析;桥梁基础优化设计方案;施工措施

一.工程病害情况

牙林线K268+433潮叉河既有病害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境内,始建于1952年,基础为薄壁沉井基础,圆端形实体桥墩。该桥于2000年6月17日列为长期慢行路段,限速25km/h。2007年哈局委托我院对本桥进行原位新建设计。根据哈尔滨铁路局工务处1999年《关于对牙林铁路线K268+433潮叉河病害桥情况》报告,既有铁路桥主要病害为:1号墩沉井横向断裂,并出现竖向裂纹。2号墩横向振幅严重超限,墩台身竖向裂纹。1、2、3号墩台身和基础混凝土腐蚀严重,劣化等级达到AA级。以上病害均已威胁到行车安全。决定采取拆除既有病害桥,原址新建铁路桥方案。

二.气象

根河市属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4℃,年降水量在300mm~450mm之间,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按影响铁路工程气候分区划分,本区属严寒地区。

三.冻土深度段落划分

季节冻土:最大季节冻结深度为3.5m(冻结上限)。

永久冻土:本桥处于岛状融区冻土区。

四.工程地质特征

勘察深度内揭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岩性为粉质黏土(强冻胀土)、粗、细圆砾土、含圆砾粉质黏土(该层局部为冻结状态)、火山角砾岩。

五.病害原因分析

1.1号墩沉井横向断裂,并出现竖向裂纹

本桥为山区河流,桥梁1#墩基础冲刷严重,水流冲刷导致河床严重下切。1#墩薄壁沉井基础横向断裂,原因为沉井基础内外介质不一致冻胀产生水平冻胀力挤压所致,表现为薄壁沉井基础横向断裂,同时由于基础埋深不足,冻胀产生切向和法向冻胀力导致基础失稳、倾斜。墩身混凝土受拉导致墩身横向、竖向裂纹交织。

2. 2号墩横向振幅严重超限,墩台身竖向裂纹。

综合分析本桥2号墩身病害裂纹为冻胀变形所产生的裂纹。沉井基础受冲刷后,基底埋深不足,每年冬季基底冻胀产生法向冻胀力使基础被冻起,夏季融沉下落,多年反复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墩台混凝土基础承载力下降,基础失稳倾斜。表现为墩台冻起、失稳、混凝土产生竖向裂纹,桥墩整体性受到破坏,横向振幅超限。

3.1、2、3号墩台身和基础混凝土腐蚀严重,劣化等级达到AA级。

本桥为严寒地区冻融环境下桥梁,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所处地区温差、湿度差较大,墩台混凝土基础受温度、湿度、冻融破坏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表现为墩台表面严重腐蚀露白浆,用手指即可搬下碎块。

六.病害桥基础优化设计方案

结合气候、地质、水文及施工条件,新建桥采取如下优化设计方案解决冻胀发生:

1.采用桩基础

选用直径1.25m钻孔灌注桩穿越永久冻土层,桩尖位于弱风化火山角砾岩中。解决因扰动多年冻土产生的桩基础不稳定问题。

2.墩台承台埋深及回填

墩台承台同时考虑冲刷及最大季节冻深影响,将承台底部设置于最大季节深度以下0.25m;并将局部冲刷考虑之内,承台采用六面配筋加强整体性,承台侧向回填级配碎石,预防季节冻土冻胀发生。

3.桩与承台连接处

桩基深入承台深度15cm处设置双层钢筋网,增强桩与承台的连接强度。

4.材料等级选取

(1)混凝土:抗冻融循环次数要求达到200次,新建桥桩基础、承台及部分桥墩均属于严寒且频繁接触水环境(D2环境),混凝土选用C40。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320kg/m?,且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45.

(2)细骨料:为保障混凝土不至于发生碱-骨料反应膨胀破坏,骨料砂浆棒膨胀率不得大于0.20%,并根据细骨料及碱骨料相关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性能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相关要求。

(3)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二级或多级级配骨料混配而成,骨料性能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相关要求。

七.施工措施

1.钢护筒的制作与安装

为解决桩周上部冻土暴露融化,滑桶,护筒埋设采用内外双钢护筒。外钢护筒制作时按直径较桩径大30cm~40cm制作,内钢护筒按照较直径大10cm制作。为减小冻胀和热融引起切向力对桩的影响,内护筒外侧涂10mm渣油,且其底部要埋入冻结上限以下0.5m。

2.钻机选择

新建桥地质主要为粉质黏土、粗、细圆砾土、及风化的火山角砾岩。施工难点在于弱风化的火山角砾岩钻进,建议采用嵌岩钻头的旋挖钻机钻孔。考虑中密角砾土钻进中存在塌孔可能性,为保证施工安全,建议采用静态泥浆护壁进行钻进。

3.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混凝土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4.单桩竖向承载力现场静载试验

施工单位应严格管控施工质量,并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现场静载试验,确保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5.回填措施

基坑回填采用非冻胀性级配碎石回填,并对回填面进行压平处理,桥台锥体坡脚采用回植塔头草保温。

結论:按照以上设计方案和工程措施新建的牙林线K268+433病害桥,采用穿越永久冻土层的柱桩基础基本承载力充足稳定。承台埋深设置合理,回填措施得当,消除了季节冻土融沉及冻胀发生,墩台未发生倾斜及裂纹等冻害。此桥自2008年新建成至今使用状况良好,为北方冻土地区病害桥整治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牙林线K268病害桥施工图设计》

[2]《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桩基础设计研究》作者:曹玉新 魏青朝《铁道工程学报》 2004年6月第二期,128-131页,文章编号:1006-2106(2004)02-0127-05。

[3]《桥梁工程冻土地区桩基础施工技术》作者:丁晓军 鲍跃平《民营科技》 2013年第8期,114页。

[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5]《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

[6]《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指导》TZ322-2010

作者简介:

篇10: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一)拦挡工程

主要用于上游形成区的后缘,主要建筑物是各种形式的坝,

它的作用主要是拦泥滞流和护床固坡。

(二)排导工程

主要用于下游的洪积扇上,目的是防止泥石流漫流改道。减小冲刷和淤积的破坏以保护附近的居民点、工矿点和交通线路。

排导工程主要包括排导沟、渡槽、急流槽、导流堤、排洪道等。

(三)水土保持

篇11: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

1. 剥夺型惩罚

这类惩罚的特点是用暂时剥夺学生某些权利以示警戒,但这种剥夺是暂时的。

(1)取消发言权

譬如某学生发言过多、侵占了他人的发言机会,教师可以暂时禁止他发言,让别人来说。但是这种禁止不宜任意延长到下一节课,除非他连续犯同类错误。

(2)不准进教室

学生无故迟到,可以罚他在门口等待几分钟。但是第一,一定要先询问迟到原因,如果他迟到确有特殊原因,并非过错,就可以不惩罚,但要向全班同学说明,以避偏向之嫌。第二,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并以不影响听课为底线。

(3)请出教室

学生上课不但自己不听讲,而且扰乱他人,或者故意与讲课教师顶嘴,致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可以请他离开教室。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不准轰学生出教室,这是行不通的。但确实在很多情况下不必这样做。如:教师轰学生走,只为发泄一时情绪。又如:有些学生是轰不动的,硬轰只会酿成事端。所以,对这个惩罚措施应进行专题研究,分成多种情况,准备各种应对方案。笼统地说允许不允许没有意义。

(4)回家取东西

学生多次忘记带作业、学具等,老师可以令他回家去取,但是一定要问清学生住家远近、有没有钥匙、路上有没有安全问题,等等。对中学有些本来就喜欢逃学的孩子,用这招儿则等于任其“信马由缰”。

(5)放学不让回家

需要补写作业或者进行个别谈话时,可以在放学时不让学生回家。学生称受这种惩罚为“挨留”。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不可过长,而且要跟家长打个招呼,以免家长着急。一般不要耽误孩子吃午饭或晚饭。同时,如果此法采用三次仍不见效,就要考虑更换其他方法。

(6)停课

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或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冲突激烈,确实需要暂时回避时,可以停学生的课。但最多有权停学生3天课,而且要报学校备案,再长一些应该经学校批准。停课必须事先通知家长。

(7)调换座位

调离原来的座位,换一个靠前(便于教师监督)、靠后或单独的座位(不易影响他人),这种惩罚方式也是必要的。此种惩罚的意图可以明确告诉本人,但是最好不要在全班宣布,

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还要注意的是,新座位一定要保证他能正常学习,即使他经常不注意听讲。否则就有放弃之嫌,会激化学生及其家长与教师的矛盾。

(8)没收物品

学生上课玩东西,屡次提醒无效,或者学生把学校禁止的物品带进校园,教师有权没收。但是一定要注意,上课没收的东西,一般下课就要归还,一时不便归还的,要明确告诉学生何时归还。所谓没收,只是暂为保管而已,教师不可收来扔在办公室就忘记了,不管物品价值高低。有些不该还给学生的物品(如刀子),要通知本人后上交学校。

(9)取消参加某些活动的权利

可以取消学生参加某些活动的权利以示惩罚,当然这些活动应该是受罚者喜欢参加的,否则达不到惩罚目的。比如说完不成任务就不让打篮球等。

(10)(干部)停职、撤职

学生干部犯严重错误,可以停职、撤职,但轻易不要这么做。比较好的办法是留职不动,安排另一个同学实际上接过他的工作,待下学期选举时自然更换。

2.偿还型惩罚

这类惩罚的特点是要求犯错误的学生对所犯错误给予某种回应和补偿,以表示其有所悔悟,愿意改正。

(1)要求道歉

损害他人利益,道歉是必要的。要注意的是,不一定非要学生当时当场道歉,因为人在冲动的时候,往往难以认错,非要当场道歉,有时会激化矛盾。

(2)要求赔偿

损坏他人东西或公物,一定要赔偿。

(3)罚抄作业

不完成作业,抄袭他人作业,作业态度极不认真,教师可以罚其抄作业。应注意,一般不要超过8遍,否则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导致学生厌恶学习。

(4)强制补课

补课一般是自愿的,但对于个别同学,也可以强制他完成本该完成的学业。但如果补课次数较多,应征得家长同意,而且不能占时间太多,不可收费。

(5)令写检查

写检查的办法只适用于那些很少写过检查而且头脑比较清楚的学生。检查的重点不应该是认错表态,而应该是反思自己犯错误的过程。

(6)令当众检讨

这种惩罚只适合那种已经震动全班的错误,当众检讨可以消除其消极影响。

3.“吃苦”型惩罚

这类惩罚的特点是让学生的身体“吃苦”,属于轻微的“体罚”。这种惩罚一定要掌握分寸,注意因人而异。

(1)罚站

罚站最好不当众进行,找个地方让他站在那里反省为好。时间长短根据年龄而定,中学生也不要超过半小时。

(2)罚体力劳动

罚做值日,罚为同学服务,对于那些特别懒惰和自私的学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其强度要因人而异,必要时可以有人陪着。

(3)罚跑步等

有些班主任采用操场跑圈、做俯卧撑等办法惩罚学生,也是可以的,但也要注意强度。

4.冷淡式惩罚

这是一种特殊的惩罚方式,就是“我不理你”,北京方言称为“臊着他”。经验告诉我们,这对有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对有些表现欲特强的学生和对班主任有点情感依赖的学生是有效的。不管你如何“耍猴儿”,我连看都不往你那儿看,这招儿也是很厉害的。需要指出的是:此法不可长时间使用,用一段时间,见好就收。

5.间接惩罚

这是指报告家长。不要轻易给家长打报告,但对有些学生,可以以此吓唬他,必要时再使用这个“武器”。如果发现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没有权威,那就千万不要再用这招儿,用了只能降低教师的威信。

6.“连坐”

篇12:防排烟的措施有哪些?

图5--106为多层房间共用的排烟竖井进行自然排放烟气,排烟口应安装在靠近房间顶棚处,排烟口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火灾时可自动或手动开启排烟日,排烟口应采用不燃、受热不变形的材料制作。

5--106

(2)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即利用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将室外空气压入,使其楼梯间和前室保持正压,防止烟气进入,以保证疏散通道不被烟气弥漫(图5---107)。

5--107

送风口多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和固定式百叶风口,固定式百叶风口应在加压风机的压出管上安装止回阀,以阻断平时室内外空气对流,

风口当采用常闭型时,可设置自动开启装置,并与加压风机的启动装置连锁,即加压风机接通电源运转时,其常闭式风口即自动开启。

风口应安装在靠地面较近的位置。

(3)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即在设有防烟系统的楼梯问的前室和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处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在有较大空间的大厅也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机械排烟系统。

机械排烟可在防烟区内,将烟气围住,打开排烟风机迅速将烟气排除,同时配合防火墙和防火卷帘门,控制烟气防止任意流窜。图5---108为前室采用正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系统的图示。

5--108

篇13: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 岛状冻土地区路基常见破坏现象

1)融沉。

融沉是岛状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多发生在含冰量大的黏性土地段,当路基基底的多年冻土上部或路堑边坡上分布有较厚的地下冰层时,由于地下冰层埋藏较浅,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在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多年冻土局部融化,上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造成路基严重变形。这种变形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下滑,路堑边坡溜坍等。

2)冻胀。

冻胀是冻土地区筑路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多年冻土地区,处于不良地质、水文条件下的路段,由于路基土冻结过程中发生水分迁移现象,水分不仅向冻结峰面迁移,而且在冻结峰面冷凝成冰,由于冰的密度略小于水,故在冻结过程中伴随着体积的膨胀,从而造成路基土的冻胀[1]。

冻胀本身不仅引起道路破坏,还可引起桥梁、涵洞基础的冻害。这种病害在冻土地区早期修建的桥梁、涵洞工程中尤为突出,由于当时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和掌握冻土的自然规律有限且未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致使桥梁、涵洞发生破坏。主要表现为基础上抬、倾斜造成桥梁拱起,涵洞断裂,甚至失效等破坏。

3)翻浆。

在冻土地区,处于不良地质、水文条件下的路段,由于路基土冻结过程中发生水分迁移,使冻土层中的冰体含量剧烈增加,造成路基土的冻胀。春融期间,上部开始融化,而下部继续冻结或停止冻结,形成不透水层。上部土层中过多的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土基软弱,强度急剧降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会发生弹簧、断裂、鼓包和唧泥等翻浆现象。

4)冰丘、冰锥。

冰丘的形成是由于冬季土壤冻结时,地下水受到超压及阻碍,随着冻结厚度的增加,当压力超过上覆冻土层的强度时,地下水突破地表以固态冰的状态隆起或以地下水的状态挤出地面漫流经冻结后形成积冰。在开挖路堑时也有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影响,造成地下水露头,涌水后形成冰丘。冰锥的形成机理与冰丘基本相同,其形成和发展往往具有突发性的隆起和回落,具有危害时间长、范围大、不宜处理的特点。冰丘、冰锥处理不当可以引起道路的开裂、沉陷,路基松软等道路病害。

5)路面裂缝。

道路冻害主要表现形式是路面裂缝,也是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影响行车质量,增加养护工作量,而且使路面强度显著降低,在车辆荷载及各种不利自然因素反复作用下(冻融循环),将导致路面完全破坏,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路面裂缝从外观表露形式上可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等。

2 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病害防治方法

1)加强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工作,提高冻土分布评价准确性。正确评价地基冻土的工程类型与性质,是保证冻土路基稳定的重要前提,目前冻土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调查不良冻土工程地质现象,进行相应的测绘工作,对其危害性作出判断,是制定工程病害防治措施的基础。

2)增强破坏机理研究,掌握冻土影响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冻土中发育显著的流变过程由内部连接特性决定。在一定的应力和温度下,冻土中的冰和未冻水处于平衡状态,未冻水以薄膜水的形式包裹在矿物颗粒和胶结冰晶体上,在荷载的作用下,固体颗粒接触点发生应力集中,一方面导致冰的粘塑性流动,另一方面使冰融化[2]。由于冰—未冻水体系的平衡状态遭受破坏,依靠冰融化所补充的薄膜水便向应力较小的区域迁移并在那里重新冻结,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一过程决定了冻土蠕变的时间特征。

3)改进设计方法,提高冻土设计参数准确性。为了确保多年冻土地区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应根据“有的放矢,合理经济”的原则,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3]。

a.保护冻土的设计方法。该原则主要用于低温多年冻土路段,年平均地温为-1.5 ℃~-3.5 ℃,含冰量高,冻土人为上限较浅的路段。b.控制融化速度设计方法。该原则主要用于地温较高,年平均地温为-0.5 ℃~-1.5 ℃,含冰量低的路段。c.使多年冻土融化或破坏冻土。该原则主要用于地温较高的少冰冻土或富冰冻土厚度较薄的地段。

4)改进施工技术,加强养护管理。由于多年冻土地区施工条件恶劣、有效施工期短、温差较大,采用常规施工技术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施工技术是进行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施新的施工技术,从操作工艺、质量控制与检测到生产要素的重新配制等各工序环节都建立一套适应岛状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的施工方法。

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养护工作力度。对道路病害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根治的方针,在养护工作中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减少道路病害根源,采取有效养护措施,保持道路的良好状况。

5)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岛状冻土地区的生态平衡。公路建设使得多年冻土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生态平衡的破坏加速了冻土的退化,而冻土的退化直接导致道路病害的产生,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为了将这种破坏所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公路的设计、建设、管理等部门必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公路沿线的生态平衡。

6)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道路病害综合防治,具体措施包括:a.提高路基高度,降低垂直地温梯度;b.放缓边坡或加宽加高护坡道,从路基热稳定角度分析,设定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护坡道或放缓边坡,可以加强侧向散热,减小垂直热阻;c.改善排水设施,加强地面排水,边沟宜宽浅,不宜深挖,必须采取防渗保温措施;d.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冻土路堤填料既要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又要防止路基聚冰冻胀作用,同时考虑其保温性能。

3结语

在岛状冻土地区,道路病害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对引起道路病害的原因有充分认识,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道路病害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道路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部门,因此,道路病害的治理必须各部门协调一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在岛状冻土地区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时,设计和施工应严格遵循既有规范规程,认真做好冻土工程的地质勘探,正确评价其工程建设条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路线应选择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通过,同时要在实践中探索方法,寻找规律,积累经验,做到科学设计,合理施工,及时养护。

摘要:结合工作经验,论述了岛状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现象,研究分析了常见路基病害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岛状冻土地区路基病害控制防治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提高岛状冻土地区道路的路用性能。

关键词:岛状冻土,路基病害,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章金钊,霍明,陈建兵.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稳定性技术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0-13.

[2][苏]H.A.崔托维奇.冻土力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1985:54-70.

[3]汪双杰,李祝龙.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0-74.

篇14:当前保障农民增收的措施有哪些

记者:目前,我国玉米的库存量特别高,已打破了历史纪录,国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出售,会以什么价格出售?从长期来看,国家会不会取消玉米收储制度?玉米收储制度是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国家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陈锡文:一号文件中提到,2016年要加快推进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自2007年国家实行玉米收储制度以来,为了保障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国家连续多年对玉米收储进行提价,导致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不仅如此,从2012年年底开始,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一个上涨、一个下跌,就出现了国内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情况,因此,出现了国外玉米以及可以替代玉米的一些其他粮食品种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的局面。由于我国生产的玉米没有价格竞争优势,导致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下一步怎么解决?一号文件中提到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思路,就是坚持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对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采取这种办法,农民就会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种多少、按什么价格出售,按照基本的规律进行测算。如果国内的玉米价格完全按照供求由市场决定,它将会理性地回归到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相近的水平。这样,大规模进口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弱,就会为国产玉米提供市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规模进口减少之后,不仅现在生产的玉米找到了市场销路,库存的玉米也会逐步消化掉。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怎样使价格的形成回归市场。这里有个重大的问题,价格由市场决定,农民的利益政府也必须合理的保障,让农民获得合理的收益。具体的办法,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认真地进行研究。

记者:关于农民增收的问题,有没有更具体的保障措施?比如说从土地的所有权或者农民的不动产方面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

陈锡文:重点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具备条件的、已经在城市长期居住和稳定就业的这部分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二是在农业经营方式上进行创新,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农业的效益。三是政府要助力农民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大规模地推广先进适用的良种和先进的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效率。四是要在农村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农民不仅仅卖农产品,而且让农民能够通过介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这样一个产业链条,来提升农业自身发展的价值链,让农民从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五是在进行的一系列农产品价格体制的改革中,注意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通过其他的补贴方式,保证农民的合理收益。六是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之间的均等化步伐,包括医疗、教育、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

关于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财产性收入,也是政策必须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必须维护。通过一些改革,比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等方式,可以让农民在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益。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要坚持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能改变,所以这些改革都应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逐步推进。

记者:在2015年秋粮收购,特别是玉米收购的时候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请问当前我们国家粮食的供求形势究竟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具体的数字说明?此外,您刚刚提到,接下来我们会形成更加合理的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机制,主粮方面和其他粮食方面是否有同样的改变?怎么样确定这是否是个合理的机制呢?

陈锡文:主粮主要是三大谷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就目前来说,小麦和水稻按照最低价收购的政策不会改变,但是要进一步完善,这说明它有改进的地方。这次对粮食问题在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以及收储制度改革方面,最突出的是针对玉米,因为当前玉米的供求关系矛盾比较大。

我国粮食的供求情况是这样的,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是12400多亿斤(6200多亿公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50亿斤(6075亿公斤)。粮食虽然连续多年在增产,但是和国内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是有缺口的。现在从数量来看,国内的供求缺口在2000~2500万吨,还必须通过国际市场进口一部分粮食。

数量是一个方面,品种结构又是一个方面。比如2015年我国实际进口粮食超过了1.2亿吨,为什么进口量会比实际缺口大呢?主要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比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植物油的消耗、对畜产品的消耗越来越大,在加工食用植物油和提供给畜牧业的饲料方面,对大豆的需求增长是非常快的。但是在我国,由于大豆属于低产作物,种植的经济收益不高,所以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也不高。2015年,我国进口的大豆超过了8000万吨。这说明我国粮食的缺口中只考虑数量是不够的。所以,下一步的农村改革中,很重要的是通过供给侧的改革,引导农民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对有需求的产品要增加产量,对没需求的产品要逐步调减。

除了大豆的进口量远远超出我国的供求缺口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品种调济所必需的,比如小麦和水稻的有些品种;还有一些品种,实际上是用来替代玉米的,比如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等,根据海关部门的统计,这几个品种2015年的进口量接近3500万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真正有需求的,包括大豆和需要进行品种调济的一些小麦和水稻,这部分缺口通过国际市场调济就能满足。而玉米的替代品之所以有这么大规模进口,完全是由于我国工业玉米价格高导致的,如果让玉米价格回归到按供需决定的市场价格水平,这样一些替代玉米的品种其实不需要进口。所谓市场定价,就是要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来议定的价格水平。这些改革的具体措施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nlc202309091502

记者:2015年是丰收的一年,也是令人振奋的一年,我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充分说明了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因此,农民的收入得以增长,但是部分地区依旧有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如何能让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统一协调,中央和国务院有哪些措施?

陈锡文:农民增收要通过很多办法来实现,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农民合理地调整生产结构,怎么去生产市场有需求的、能卖好价钱的品种。还有,中央从2015年开始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将玉米从收获籽粒变为青储,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整结构。同时在考虑价格由市场形成之后,农民的投入成本等因素,国家还会考虑对农民的合理收益给予一定的保障,通过这些途径,能让粮食主产区的农民继续保持收入持续增长的态势。

此外,包括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产业的创新、业态的创新,“互联网+”直接销售农产品等,这些都会给农民带来新的收入机会。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刚刚您也提到一些农产品面临着压产能、去库存的重要任务,请问农业供给侧改革将如何具体展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如何具体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韩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围绕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是一个总的要求。

供给侧改革,中央一号文件有很多重要的政策部署,主要是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调结构。要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一号文件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的观念,也就是不能单纯以增加产量论英雄,要念好山海经,要唱好林草戏,要合理开发更多农业资源。特别是提出要统筹粮精饲发展,要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

第二提品质。下大力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特别是要提高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的信任度。

第三促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为传统上的农业就是提供农产品,实际上农业是接二连三的,不光是提供产品,不光有生产的功能,它还有生态的功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农业,要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要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的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

第四去库存。现在粮食、油料等很多产品的库存量相当庞大,去库存有一个过程,我们在去库存的过程当中也会把握好节奏,要防止打压现在的市场,因为现在农产品价格很多已经在下行了,如果把握不好节奏,可能下行的速度会更快一些,特别是玉米。因为粮食是商品,有的库存时限是有要求的,玉米库存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计划。

第五降成本。这个潜力是非常大的,就是着力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营销成本。比如说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的使用,把生产成本降下来,通过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降低农业的服务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第六补短板。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比如说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在生态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要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要治理面源污染,推动绿色发展。

有一点需要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是说粮食不重要了,还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的生产能力。当然粮食生产要尊重市场规律,要顺应供求的变化,要实时调整粮食的种植结构,特别是玉米非优势产区,要把产量压下来,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真正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记者:我注意到这次又把转基因写到了一号文件里,这次的用词是“慎重推广”,跟2015年加强科普是不太一样的。想请您解释一下2016年的转基因政策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韩俊:新一轮的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我们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也不能落伍,所以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我们一定要抢占技术的制高点。

“转基因”从国际上来看,虽然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规模可以说是不断扩大,所有转基因产品在商业化种植之前都经过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和严格的评估审查,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性结论的,任何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以说与传统的食品一样,它是安全的。我们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政策是一贯的,是明确的。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来慎重推广。这里特别强调了要加强监管,从已经查处的极个别地区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情况来看,确实对转基因的监管还要进一步强化,要加强日常监管,要严格监督执法,特别是要严把“三个关”:一是研发试验关,二是品种审定关,三是生产流通关。一定要从源头上防止转基因的种子没有经过审定就非法流入市场。公众对转基因产品存在担心,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政府除了加强监管以外,要落实好转基因产品的强制性标识的要求,要保证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知情权、选择权。

记者:我们知道,近年来为了应对农产品价格所带来的市场波动的风险,我们试点的目标价格指数保险,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都对此有所提及。我的问题是这些年试点情况在全国范围来看是怎么样的,下一步的推动计划是又怎样的?

韩俊:我们的农业保险,除了政府前些年提供保费补贴,我们把它叫作具有政策性的农业保险以外,最近几年在中国保监会的大力推动之下,农产品的目标价格保险方面的试点发展得也非常快。据保监会提供的材料,2015年下半年已经有18个省份在开展这方面的试点,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召开了一些座谈会,也做了一些了解,这个方面主要还是以地方为主在探索。现在我们有一个价格调节基金,很多地方是使用价格调节基金来支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这方面有很多很好的案例。比如甘肃定西中药材的目标价格保险,中药材的价格这两年波动非常大,在保监会的支持之下,有关保险公司积极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在定西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以后,种植中药材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否则农民可能就是血本无归。

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刚刚起步,覆盖面还比较窄,这项保险是深受农民欢迎的。从试点的情况来看,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使它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度。

(本刊记者 田野 整理)

上一篇:经典搞笑脑筋急转弯下一篇:泰州大冯初级中学火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