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丹百合病害防治论文论文

2024-04-07

卷丹百合病害防治论文论文(精选12篇)

篇1:卷丹百合病害防治论文论文

1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该病主要危害百合叶片,严重时危及茎秆,染病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褪绿小点,然后扩大为不规则形、中央灰褐色凹陷、边缘黑褐色的病斑,茎秆上病斑为长条形,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可侵染百合的各器官。花梗受害后呈褐色、软腐状,花瓣病斑椭圆形,浅褐色,多个病斑愈合导致组织溃烂,薄如纸状。鳞茎感病后,外层鳞茎上产生许多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稍凹陷,后期多个病斑合并,整个鳞片干缩呈黑褐色,可侵染百合的各器官。该病为种传和土传病害,病菌在种球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2防治

在卷丹百合开花前,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爱苗乳油1500倍液雾状喷洒,间隔1~2d,连续用药2~3次,能很好的控制该病的发生。经过试验对比,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百合炭疽病效果更好。试验所用药剂均为传统防治百合病害的优良药剂,试验证明通过这些药剂可以控制百合生长过程中的病害,但是百合病害在用药控制的同时要在引种过程和栽植前土壤脱毒下工夫,药剂防治并不能做到100%的除治率。

篇2:卷丹百合病害防治论文论文

1.1发生规律。辣椒烂果往往是由辣椒软腐病引起的。受害病果表现为水浸暗绿色,最后全果腐烂有臭味,干支变白脱落或留在枝上。病原菌从伤口侵入,或由昆虫传播。7~8月份连阴多雨,气压低,温度高,低洼易涝排水不好,过度密植等容易大发生。

1.2防治方法。①田间及时排水,植株生长过于茂盛,要除掉下部衰老叶片,增强通风。②发现病果及早清除,带出田园,减少传播病原菌。③药物防治:雨季喷洒72%可湿性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用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7d喷1次,共喷2~3次。

2.辣椒烂秧子

2.1发生规律。辣椒烂秧子是由辣椒疫病引起的。辣椒从苗期到结果期都可发生,病部水浸状,圆形病斑,直径可达2~3cm,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褐色,略凹陷,边缘清楚,严重时叶片枯缩脱落,果实变褐色软腐状,空气湿度大时,常有同心轮纹,并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果脱落或成为暗绿色僵果。病原菌在植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3年,环境条件适合发病温度28℃~30℃,相对湿度95%以上时,流行极快。

2.2防治方法。①辣椒和葱蒜类、瓜类等蔬菜实行3年轮作。辣椒茬罢园后,要及时清理,把辣椒残枝败叶全部清理干净,应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辣椒。②药物防治: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6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d喷1次,连喷2~3d。

3.辣椒秧长灰毛

3.1发生规律。大田栽培的辣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灰霉病。除了危害辣椒外,还可以危害茄科、豆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辣椒的茎、叶、花、果都能被感染。病部产生灰白色毛霉状气生菌丝,最后腐烂坏死。

3.2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晴天下午浇水。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防止高温高湿天气。②药物防治: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液连续喷2~3次。

4.结语

总之,在生产中,防治辣椒疫病、软腐病、灰霉病有各种手段,如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结合,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篇3:百合生理病害鉴别及防治

一、叶烧

1.症状

初期幼叶稍向内卷曲, 然后, 焦枯的叶片上出现黄色到白色的斑点。若叶片焦枯较轻, 植株还可以继续正常生长, 叶片焦枯严重, 白色斑点可转变成褐色, 叶片弯曲。严重发生时, 所有的叶片和幼芽都会脱落, 植株停止发育。

2.病因

当植株根系吸水和叶片蒸发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时即会出现叶片焦枯。这是吸水或蒸腾不足时引起幼叶细胞缺钙, 导致细胞被损害并死亡。另外, 根系发育偏弱、土壤含盐量偏高以及温室中相对湿度急剧变化都会引发症状。敏感品种大球更容易发生。

3.防治方法

选用抗感染品种, 或采用小球。种植前土壤控制适宜湿度, 种植深度以鳞茎上方有6~10厘米的土层。在易感病期, 避免温室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大的起伏变化, 保持相对湿度在75%左右, 防止植株徒长。

二、落蕾和花芽干缩

1.症状

在花蕾长到1~2厘米时出现落蕾。花蕾的颜色转为淡绿色, 同时, 与茎相连的花梗缩短, 随后花蕾脱落。在春季, 低位花蕾首先受影响, 而在秋季, 高位花蕾将首先脱落。

2.病因

当植株不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时, 花芽内的雄蕊产生乙烯, 引起花芽败育。如果根系生存条件差, 在整个生长期中都会发生花芽干缩, 花芽完全变为白色并变干, 有时会脱落。

3.防治方法

不要将易落蕾的品种栽培在光照差的环境, 栽培期间鳞茎不能干燥;确保植株的根系生长良好。

三、缺素症

在百合的栽培过程中, 可能会碰到一种或多种缺素的症状, 通过叶片颜色的变化可进行初步判断。若及时地补充相应的元素, 其症状可被预防或缓解。

1.缺氮

缺氮症会使全株叶片的颜色变淡, 尤其是下位叶的黄化与老化, 在花序正快速张开时尤其容易发生。一般缺氮的植株外表较为细长, 如果土壤中含氮量低时, 则植株的茎较轻, 花苞数较少, 叶片在瓶插时较快变黄。可使用速效氮肥调整, 如硝酸钙、尿素或硝酸钾, 这些肥料可结合灌水施用或进行喷施, 然后进行淋洗。

2.缺钙

植株生长迟缓, 叶片颜色变浅;叶尖向下弯曲, 有时尖端变为褐色;叶片有时浅绿并带有白色斑点;根部发育不良。可在种植前在土壤中加入石灰进行预防。施用碳酸镁、氧化镁、氢氧化镁等肥料也有助于减缓缺钙症状发生。

3.缺磷

发育迟缓;叶片颜色浅绿色, 无光泽;老叶的尖端变为红褐色。栽培时缺磷较难补救, 栽培前撒施磷酸氢钙。

4.缺钾

病株较正常植株生长偏矮, 幼叶暗黄绿色, 叶尖褐色, 整个叶片上分布一些小的白色坏死斑点, 严重时叶尖枯萎。可将硝酸钾等肥混入灌溉液中补给。

5.缺镁

老叶片表现明显, 叶色浅绿并向下弯, 有时沿叶片纵向有褐或白色斑点。可将硫酸镁溶解在灌溉水中补给植株, 或直接喷撒在植株间的地面上。

6.缺铁

缺铁的症状在任何类型的土壤中都可发生, 特别是东方杂交型和铁炮杂交型容易出现缺铁症, 在生长速度较快的时候容易发生, 集中在植株的上部叶脉间发黄, 严重时铁炮杂交型百合的顶部叶片会变为白色。使用螯合铁进行预防, 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p H值。较常用的两种螯合铁是E D D H A和D T P A。前者适用的土壤p H值3.5~9, 而后者当土壤p H值高于7时, 效果大大降低。一般每平方米使用3~5克螯合铁, 使用后, 如果没有完全淋洗干净的时, E D D H A将在叶片上留下黑褐色的斑点。D T P A有3%和6%两种类型, 可与肥料一起使用。

四、药害

栽植百合常用杀菌剂、杀虫剂、杀草剂或生长调节剂来维护植株的健康, 一旦使用不当会造成植株伤害。判别原则是植株受害部位一致的一次伤害, 经过一段时间后植株可正常生长;或伤害症状在喷施药剂之後明显发生, 如叶缘或花苞焦枯、叶片黄化、叶片变色、茎部及花苞畸形或褐变等。预防方法为正确使用农药, 不任意混和施用, 不任意提高浓度, 慎选喷药之时机及认清使用对象。

五、日烧

篇4:造林工程病害防治论文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病害,特别是抗病害能力较低,或处于较恶劣环境中的树种,最容易被各种病害侵袭。一旦感染,植物自身会有一些症状,继而向周围植物扩散,蔓延速度很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大面积苗木死亡。所以对于病重和已经死亡的苗木,必须及时平茬清除,烧掉其树皮,以免病菌进一步扩散。若伐根上有高出50cm的.萌蘖生成,留下一株较为健壮的,做好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在树冠还未郁闭时,可种一些豆类植物,促进树木更好地成长。

3.2用药剂解除病害

针对一些病害较轻的苗木,可利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救治。植物特性不同,病害也有很多,有时不同的植物染上同一种病害所使用的药剂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务必要正确选择,包括剂量、周期、使用方法等,都不能出现错误。在此以杨树为例,当病害导致根部腐烂时,通常会以树干为中心挖几条放射状沟,然后灌入药剂,如50%代森铵500倍液、硫酸铜300~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对于树干腐烂,在防治时需将病斑树皮部分刮掉,然后用70%多菌灵代森锰锌等10倍液涂刷。

3.3叶部和干部的防治

通常会遵循“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树叶可进行光合作用,若遭到病害,导致叶子提前脱落枯萎,则会影响光合效果。所以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如在病害期来临前在树干涂抹一定的化学药剂,具有较好的效果。害虫对树干成长影响较大,可在树干受害处注射药剂,或采用药泥堵洞的方法加以处理。

3.4其他方法

篇5:沥青路面病害防治的论文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车辙、裂缝、坑槽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1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

1.2裂缝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后,导致渗水,危害面层和基层。

1.3坑槽

坑槽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1.4脱皮

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m2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1.5松散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m2以上。

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养护措施

对于沥青路面早期产生的病害,我们要及时做好维修工作,这样才将病害对沥青路面行车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2.1车辙的维修

沥青路车辙的维修,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如果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面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然后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沥青单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

2.1.2如果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

2.1.3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2裂缝的维修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如果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如果在高温季节肯定是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要及时进行维修,控制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导致路面早期破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同样在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时,要严格工艺操作和规范要求。

2.2.1灌油修补法。在冬季节,将纵横裂缝处清扫干净,用液化气将缝壁加热至粘性状态后,再把沥青或沥青砂浆(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喷抹到缝中,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加以保护,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如果是细小的裂缝,则要预先用盘式铣刀进行扩宽,再按上述方法做处理,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2.2.2对开裂的沥青路面进行修补。施工时,先把裂缝的旧迹凿掉,形成V形槽;再用空压机吹除V形槽中及其周围的松动部分和尘土等杂物,然后通过挤压枪把已经拌和均匀的修补材料灌入裂缝中,使之饱满。待修补材料凝固后,约一天左右即可开放交通。此外,如果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再重作面层。

2.3坑槽的护理

2.3.1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的护理方法。按“圆洞方补”的原则,划出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补轮廓线,按长方形或正方形来进行,凿开坑槽到稳定部分,用空压机将槽底,槽壁的尘土和松动部分清除干净,然后在干净的槽底;槽壁喷洒薄层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手压路机碾压,压时要确保压实力直接作用在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上。采用这种方法,不会发生裂缝、裂纹等现象。

2.3.1热补法修补。采用热修补养护车,将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

2.3.3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4脱皮的维修

2.4.1由于沥青面层与上封层之间粘结不好,或初期养护不良引起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已松动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层,所做封层的沥青用量及矿料粒径规格应视封层的厚度而定。

2.4.2如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结沥青,并重作沥青层。

2.4.3面层与基层之间因粘结不良而产生的脱皮,应先清除掉脱皮、松动的面层,分析粘结不良的原因。

2.5松散的维修

2.5.1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在沥青面层不贫油时,可在高温季节撒适当的嵌缝料,并用扫帚扫匀,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2.5.2大面积麻面就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并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应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要整齐,并碾压成型。

2.5.3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作面层。重作面层的矿料不应再使用酸性石料。

3结束语

总之,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车辙、裂缝、松散、坑槽、脱皮等破损病害,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将会进一步使病害加重扩散,加速沥青路面破坏,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性能。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了解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破损病害,应认真调查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时进行维修,以保持路面的完好状态,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篇6:白对虾病害防治论文

(一)白斑杆状病毒病

相对于桃拉病毒而言,白斑杆状病毒病主要针对是幼虾。致病性强,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为90%以上。主要是虾在进食的时候携带的病毒通过口和消化道进入体内进而感染而致病。发病初期虾的行动反应迟钝,虾体颜色变暗,而后随着虾体附着物增多,虾壳上开始出现白色圆点,白点持续增多形成白斑,短期内虾壳和肌肉分离,肝胰腺肿大糜烂而死亡。

(二)固着纤毛虫病

发病原因主要由水体中的聚缩虫和钟虫在寄主体内进行的出芽生殖或者五星繁殖而引起的。发病虾类主要表现的症状常在鳃、头胸甲、附肢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色的绒毛状物,肉眼看去有粗糙感,烂鳃。染病虾活力下降,生长发育停止,结果引起虾类死亡。

二、主要防治措施

病毒发病多为隐性突发性,病毒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如果单纯的采用治疗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很难凑效,为此应在防治上采用“防治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放在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改善和优化养殖水体环境,大力推广应用有益细菌生物制剂,降解水中有害因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控制病源传播,提高适应能力、增强自身免疫力,根据以上情况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一)预防措施

一是放苗前对全池进行清塘消毒,泼洒二溴海因粒、水质解毒保护剂以清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及有毒因子。二是在整个养殖期间,采用水质调控技术,定期检测水质pH值、亚硝酸盐、溶氧量、氨氮含量是否符合指标,定期向水中喷洒水质调节剂进行水质调解,从而调控藻类的生长,保持水质良好稳定。三是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的水源,养殖期间根据水质的透明度、水质的好坏可适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换水量,但每次换水量不超过30%为宜,水质的pH值变化幅度不超过0.5最好。四是经常性多采用活菌生物净水剂,保持养虾池环境因子和池内藻的相对稳定;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和维生素C,增强对虾抗病力。五是可以在池塘四周移栽部分水生植物,挡风护堤,吸收氨氮改善水质;而且还可以起到降温作用,为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病害,切莫有病乱投医,应根据药物在虾体内吸尘代谢规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避免药物二次污染水体,采取相应的养殖技术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损失。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将发病池虾与外界没有发病虾隔离开,然后根据池里水量计算需要用药量,全池泼洒粒粒氧0.2ppm,间隔二小时后,全池泼洒海得克毒(高效季胺盐活性碘)用量0.2ppm,同时马上开动增氧机。持续两天,期间可以向池底投放净化剂净化底质,三天后,全池泼洒枯草芽孢杆菌,用量按每亩300~450克左右即可,同时继续投放粒粒氧和底净宝,调节净化水质;以后每7~10天泼洒活菌生物剂,保持水质良好。二是在外用药同时,必须进行内服抗病毒及抗菌药,通常每50公斤饲料拌500~1,000克对虾病毒克星和50克恩诺沙星,及1~2‰免疫多糖或虾康素,维生素C等药物,连喂5天,间隔7天后再喂一个疗程以巩固治疗效果。通过在病害区对南美白对虾实施上述防治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治愈率达90%以上。上述方法,对于防治在养殖期间南美白对虾出现病害具有一定的参考经验。

三、结语

篇7:百合花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病毒病

病毒病寄主表面无病症, 一般表现为植株矮缩, 果实变小, 根系变弱, 叶片变小, 蕨叶、线叶、花叶、叶片斑驳, 明脉, 条斑, 果实、叶片畸形, 丛枝, 黄化等。该病危害整个植株, 造成新根不发, 新叶不长, 越长越小, 叶片短束丛状, 并逐渐黄化、枯萎、死亡。百合病毒性病害主要包括花叶病、丛簇病、隐症病毒、郁金香碎叶病毒、百合X病毒、水仙花病毒、百合环斑病毒、百合丝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等。防治方法:选用健壮无病种球, 加强种球贮藏期管理, 防止失水。进行种球脱毒, 防止该病发生。种球脱毒一是通过种子繁殖, 二是作茎状处理, 取0.1~0.2cm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以获取脱毒苗, 隔离种植, 并加强防治蚜虫, 以防止带毒传播。在百合生长期, 一般应每月根部淋洒或叶面喷洒1次600倍植物病毒疫苗水溶液, 或600倍病毒净水溶液, 或600倍病毒必克水溶液, 每次每株淋2~3kg左右, 或喷湿叶片至滴水为宜, 以削弱植株体内的病毒活性, 能有效地防止植株发病。

二、立枯病

立枯病既危害百合苗期, 又危害成株期。为害鳞茎和根系, 使鳞茎腐烂, 根系烂死。成年植株受害后叶片从下而上变黄, 最后植株直立枯死。染病初期, 土壤中的鳞茎、叶和幼茎上和地上部的叶片有暗褐色不规则斑点, 影响植株生长, 严重时抽芽缓慢, 幼叶及生长点受害, 生长缓慢, 开花不良。防治方法:在种植前注意选用无病的鳞茎, 并用0.1%的石灰水澄清液泡茎8~10分钟进行消毒。在大田管理过程中要增施磷钾肥, 避免偏施氮肥, 以提高抗病能力。一般每月根部施1次磷酸二氢钾或高效生物磷钾肥, 每株施25~30g, 对清水或腐熟的人畜粪水2~3kg淋施。大田发病后, 立即拔除病株, 用50%石灰乳消毒处理, 对健株喷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用600倍敌克松水溶液, 或1000倍的硫酸铜液进行灌根, 每7~10天灌1次, 连续灌2~3次, 每次每株灌药液2~3kg左右为宜。在刚见发病株时, 立即用65%代森锌500倍液, 或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 或喷洒1∶1∶200倍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三、灰霉病

又称叶枯病。主要为害百合的叶片, 也可侵染茎、芽、花和地下鳞茎, 在叶、茎、花发病时易引起干枯。地下鳞茎受害, 干缩僵化易折断, 叶片上病部为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边缘淡紫色, 会造成植株的叶、茎、及花产生水渍状斑块, 使花不能正常开放, 失去观赏价值。一般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病。防治方法:一旦发生灰霉病, 应立即拔除病株销毁, 防止传染给健株。当花蕾、花朵上出现淡黄色灰霉状物后, 就应连续叶面喷洒2~3次1 000倍的速克灵水溶液, 或1 000倍腐霉利水溶液, 或1 000倍灰霉净水溶液, 或50%扑海因、65%甲霜灵、60%扑霉灵、60%防霉宝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每7~10天喷洒1次, 注意喷洒到花蕾和花朵上, 以开始有水珠下滴为宜。

四、叶斑病

叶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病原为黄单孢杆菌属细菌。主要为害叶片, 发生严重时也危害花蕾。发病初期, 叶片先出现褪色的油浸斑点, 多为深绿色, 病斑周围有晕圈, 病斑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0.5~1mm, 病害发展很快, 病斑迅速扩大。整个病斑沿叶脉发展, 呈梭形, 直径可达2~3cm, 病斑颜色呈褐色半透明, 好似油浸状。病斑边缘有明显的油浸状晕圈, 病斑中央可见清晰的叶脉脉纹。发病严重时, 可使叶片中脉折断, 叶片卷曲, 并可侵染到花蕾上, 使花蕾发育不良, 花蕾上也感染上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在切花百合生产中, 东方百合品系的品种更容易感病。而亚洲百合和铁炮百合品系的品种前期发病重, 后期发病较轻。防治方法:种植前, 土壤可用0.1%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处理杀菌。种球用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用50mg/kg农用链霉素浸泡。在百合种植过程中, 应多施磷钾肥, 不能偏施氮肥, 造成植株徒长, 降低抗病力。在发病初期, 可使用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 或使用1包1 0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对水50kg喷洒, 每隔5~7天喷洒1次, 连喷2~3次。也可选用77%可杀得粉剂、2%加收米液剂进行防治。或用1 000倍敌力脱、1 000倍晴菌唑水溶液、800倍叶斑净水溶液喷洒, 每7~10天喷洒1次, 连喷2~3次, 均可控制叶斑病的危害。

五、软腐病

该病为害鳞茎, 使鳞茎腐烂, 并散发出难闻的恶臭气味, 在温度高、湿度大时发生严重, 为害猖獗, 蔓延迅速。在种植前, 要选择无损伤的鳞茎, 并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8~10分钟进行消毒。大田发病后用5 000倍农用链霉素水溶液, 或5 000倍新植霉素水溶液, 或5 000倍硫酸链霉素水溶液灌根和喷洒叶面, 每7~10天1次, 连续2~3次, 每次每株灌2~3kg左右, 或以喷湿叶面滴水为宜。

六、腐霉病

发生在百合近地表的根颈部, 可使植株生长缓慢, 叶片呈淡绿色, 地下鳞茎表面产生水渍状斑, 后逐渐感染至茎的内部, 发生腐烂, 使植株枯萎、倒折而死亡。防治方法:在栽培初期, 一定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温度。在整个生长期间, 棚温要保持在17~22℃之间。盆土也不可长时间过于潮湿, 应尽可能保持微湿状态。对已腐烂的病球要清除并出室销毁。在生长期, 如有发生轻度腐霉病的情况, 可以用防治腐霉病的杀菌剂, 如1∶1∶100波尔多液、70%恶霉灵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七、炭疽病

篇8:渔业病害防治的思考论文

一、强化种质管理,选优质、健康的苗种再生产

购买鱼苗、鱼种最好去专业的苗种培育场。苗种经拉网锻炼后(一般在出售前拉1~2次),然后网箱暂养出售,最好在暂养的当日购买。一般以早上塘口投放苗种为佳,由此再结合运输时间决定何时装苗。路途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死亡率越高;一般建议就近买苗种,要避开中午高温运输。苗种放养采取在上风处多点投放。鱼苗投放前要有个适应水温的过程,将鱼苗袋放入水中,当内外温差不超过3℃时,打开袋子放苗。此举可减少感冒的发生。鱼种放养一般要用5%食盐水消毒10~15分钟。如对药浴剂量把握不准,可以在鱼种入塘两三天后,选个晴好天气用消毒剂对水全池泼洒,此举可以杀菌消毒,提高放养成活率。河蟹、小龙虾养殖户自备苗种培育塘,可减少因运输、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河蟹、小龙虾养成。苗种培育塘与养成塘的比例一般为1∶10。河蟹,小龙虾入塘前如经过远距离运输,入塘前要将其试水3~5次后再投放。放养时间、地点,下塘后的杀菌消毒同前。苗种消毒操作不当死亡案例:2018年2月24日上午,季桥镇的养殖户前来问诊。鲫鱼样本两尾,每尾0.45千克左右。1000千克鲫鱼进塘(垂钓塘口)近两个月时间,断断续续死鱼,最近死得重;曾用药,死得更多。现场解剖:体表正常,打开鳃盖,棉絮状物覆盖鳃表面,翻开鳃丝,深红色,部分鳃小片有深褐色淤血,打开腹腔,无腹水,脏器色泽正常,无异常。结论:水霉病,鳃功能受损,窒息死亡。经问诊知:①鲫鱼入塘前的药浴操作不当。未按水量计算食盐量(以鱼重计),另食盐未溶解,直接撒入水中。此举极易伤鱼鳃,影响呼吸功能。②全池泼洒,施药操作不当。未按比例对药,用喷雾机去喷头喷药。此举容易局部施药浓度高。水生动物用药特点:一般在施药后,次日晨死亡量略增,第三天呈下降趋势,四到五天后渐止。如在施药后,次日晨死亡量突增,第三天无下降趋势,可能原因:药物剂量高或局部药物剂量高或有未溶解的药物颗粒误食。如是消毒剂使用不当,死鱼症状:上层鱼体表一侧充血,鳃盖,鳃充血,左右不一致。口腔,前肠有充血点。杀虫剂中毒症状轻时,表现多日不摄食或摄食少。

二、合理放养,减少种间、种内竞争

随时空的变化,水体内溶氧实际含量不断地在极小值和极大值之间大幅度反复变化。因水体溶氧是有一定限度的,这说明水体放养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某一范围就会以自然竞争的方式使部分个体处于劣势,生病而亡。如果一个塘口排除其他因素,其死亡不渐止,就要纵向看是否是密度问题,是否是其生物量超出自然承载能力。密度问题死亡案例:2017年8月17日,钦工镇的养殖户来短信咨询,自己养的白鲢一直有死亡,最高峰一天死亡近400千克,也用过药,但收效甚微,问该怎么办?笔者电话问诊后回复如下:可能引起发病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密度,二是霉变的饲料,或两者兼而有之。如施药按剂量使用,操作规范。排除剂量不足或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人为药害死亡。施药后死亡量下降但死亡不止,这说明致病因素尚未消除。建议:①观察发病与投喂的饲料是否有关联,霉变饲料不可投喂。②水体溶氧是水体载鱼量的限制因子。纵向看:放养密度是否偏高?另外密度高了,还表现为:同一品种个体,规格不整齐。塘口放养密度高于往年,白鲢由于自家培育,卖出不多(2016年5月由于塘口停电,未及时增氧,出现泛池;后塘口改为育鱼种,存塘的鱼种多),大多数留塘养了。另饲料为自家加工,采购的糠、麦麸有点霉,由于价廉还是进了。河蟹因高密度暂养缺氧死亡案例:2008年4月29日上午,白马湖农场一新养殖户送来8个病蟹样本(其中两样本无参考性),对6个样本解剖,记录如下:体表正常,肝脏较正常。胃有食物的蟹有4个,它们肠有排泄物,饱满;胃无食的蟹有两个,一个肠道无排泄物,另一个肠道前端有排泄物。塘口情况如下:池塘30亩,中间台田,四边环沟。目前河蟹暂养在约7亩的沟里,台田表面无水。这两天早晨河蟹上草头,上岸边,上风水边较多。有的听到响声迅速离去,有的行动迟缓。有蟹死。诊断样本因高密度暂养遇气温突然升高到27℃(27日到28日高温变化幅度≥3℃)缺氧死亡。措施:池塘加水,漫过台面5~10厘米,及时稀放。回访知:河蟹死亡渐止。

三、均衡营养,提高免疫力

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基本上与高等动物一样。鱼类生命的全过程都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五类主要营养物质。但是在需求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实践证明,不同种类以及同一种类不同发育阶段的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是有明显区别的。此外,养殖方式、强化培育的程度都会影响需求的质和量。由于普通养殖户养殖特点以某一种鱼为主,采取多品种混合养殖方式,配合饲料的配方仅适合主体鱼,对搭配的摄食鱼不一定适合,另外配合饲料经高温加工,原料的部分营养可能会损失。大多数资料建议采用配合饲料与天然饵料相结合方式投喂,取长补短,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提高免疫力。因此喂养时,还应注意它们的天然食性,适当投些它们爱吃的天然饵料,是最符合其对营养的需要。这样一般不会发生营养缺乏症。生产中单一投喂颗粒饲料,鱼类死亡出现新特点:投喂颗粒饲料的塘口,天气变化时易出现零星死鱼,应激反应强。2003年前后,颗粒饲料进入淮安区渔业生产环节,随着颗粒饲料的应用,鱼病出现新变化:随着天气波动,塘口出现零星死鱼(草鱼、鲫鱼),死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天气平稳时,无死鱼。据多年门诊经验,多种因素参照分析,个人认为与饲料有关联。饲料经加工可能缺乏维生素等微量元素或不规范添加了生长激素,草鱼、鲫鱼尤其是草鱼遇异常天气易出现死亡。针对上述推测采取了生产试验,取得明显效果。草鱼塘口:采取颗粒料与青饲料相结合的方式。鲫鱼塘口:采取颗粒料与小麦、玉米等相结合方式或定期添加维生素等。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上述试验池塘体表无症状死鱼现象明显减轻。河蟹“水瘪子”病之陋见:针对河蟹塘的所谓“水瘪子”病,众人说法不一。笔者倾向营养不良。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一些问题有待技术人员客观深入的去调查、去探讨、去验证、去改进,这样才能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重视溶解氧,积极营造良好的水体生态系统

多年的观察:水生动物养殖重视“吃饭”,忽视“呼吸”。由于对“呼吸”认识不到位,管理缺失,病害频发。鱼类泛池,河蟹爬边,时有发生。资料显示:鱼类养殖死亡总量的60%与水体溶氧有关。普及溶氧等水化学知识,积极引导养殖户从源头上解决病害频发问题是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毫克/升,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毫克/升。水体溶氧低于2.0毫克/升,鱼类窒息死亡;2.0~5.0毫克/升,虽生存,但生长慢,饲料转化率低;大于5.0毫克/升以上时,鱼类自由生长,生长快,饲料转化率也高。渔业生产对溶氧的要求如下。1.密度制约最大载鱼量的限制因子为溶氧。高密度养殖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与之相适应。如池塘病害频发,排除其他因素,那密度就是诱因,及时调整密度。2.投喂量阴雨,闷热无风,溶氧低,抑制摄食;另高温(气温≥35℃时)也抑制摄食。必须及时调整投喂量,一般当日饲料量减少两到三成(正常喂八成饱)即可(下午最后一顿少喂或不喂)。此举可以减少残饵及排泄物的量,从而降低其降解耗氧。3.施肥阴雨,高温(气温≥35℃时),闷热天气不宜施肥。一旦施肥,耗氧作用增强,易引发生产事故。4.施药低氧环境下,不宜全池泼洒药物(增氧剂除外)。如施药,部分浮游植物死亡,光合作用减弱。而死亡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降解,耗氧作用增强。易加重浮头,引发生产事故。

五、关注天气变化,积极预防

1.“大麦黄”(5月中旬)阶段,江淮地区气温处于回升期,温度或高或低,极不稳定,少雨,易干旱。建议4月中、下旬预防一次。第一天杀虫,隔日消毒,如遇阴雨,可推迟消毒。预防时,最好关注3~5天的天气情况,选择晴好天气上午8:00后,下午太阳落山前施药。一般下午时段优于上午,夏季要避开中午高温。用药时,须注意施药安全。另高密度的种苗暂养池,最好在清明前稀放。

2.“白露心”(9月8日)阶段,江淮地区正处于秋季,气候干燥,雨水少,温度适宜水生动物生长。只要管理得当,水生动物不易发病。8月下旬,选择晴好天气搞一次预防(同前),可有效地防范“白露”前后病害的发生。

3.“夏至”(6月21日)阶段,夏至前后江淮地区进入“梅雨”。连绵阴雨,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加之外源水的流入,水质条件较差,水生动物易浮头,易染病。建议:6月上中旬选择晴好天气搞一次预防,如无虫害,用一次消毒药即可。

4.“立秋”(8月7日)阶段,由于受台风影响,江淮地区雷雨、阵雨天气较多,水体溶氧波动剧烈,渔业病害濒发。7月下旬,选择晴好天气搞一次预防,可有效地防范“立秋”前后多雨期的病害发生。如遇高温(气温≥35℃),及时加深水位,以内服药预防,慎用全池泼洒方式。在抓好上述4个节点的同时,如遇连续3~5天阴雨,待天晴时,喂内服药3天,可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鱼缺氧浮头三案例:2017年5月2日,城东乡刘伶村段一养殖户一早电话求诊,诉求:今晨鳜鱼大量死亡,有100~150千克。上午9:00到达塘口,塘口面积5~6亩,水浅,仅0.6米左右。在塘口下风处,即塘口西一侧看到二三十尾死鳜鱼浮于水面,伸手捞取体色较新鲜的三尾,其中两尾0.3~0.35千克/尾,一尾0.45千克。鳃色:淡红,鳃丝完整。解剖:两尾前肠有食,一尾无食。

结论:

篇9:四种梨果实病害防治论文

①农业防治

冬春剪除病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菌源。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施肥壮树,提高抗病力。雨后排涝,降低果园湿度。

②药剂防治

于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45%噻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000倍液。10~15天1次,连防2~3次。

2梨黑皮病

2.1症状

症状分为不均匀变色型和均匀变色型2种。对于均匀变色型,整个果皮变为均匀黑褐色,不侵入果肉,但商品价值降低;不均匀变色型果皮表现为浅黄色或褐色至黑褐色不规则病斑,严重的病斑连片,多始于萼洼处。

2.2病因

为生理病害。病因复杂,如生长后期降水量过大、气候变化异常、采收过早、树龄大小、贮藏期温湿度过高或过低、机械损伤及栽培措施等有关。

2.3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成熟适期采收,对不同树龄的果实要分批及时采收。改善贮藏条件,适当通风,控制温、湿度变化。使用保鲜纸或单果塑料袋包装,以减少梨果黑皮病在贮藏中的氧化作用,防止黑皮病的形成。

②药剂防治。用0.3%~0.4%乙氧基喹药液浸过的药纸包果贮藏,或用乙氧基喹药液喷洒包果纸和纸箱隔板,可显著减轻病害发生。

3梨黑星病

3.1症状

此病可侵染梨树幼嫩组织、花序、叶片、叶柄、新梢、芽鳞及果实等,其中以叶片、果实为主。典型症状是在病部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叶片受害,叶背长出辐射状黑色霉斑,叶正面为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而脱落。嫩梢发病除形成条状霉斑外,后期皮层龟裂呈粗皮状的疮痂。果实受害,初期为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长出黑霉,以后病部凹陷木质化,停止生长呈畸形易脱落。

3.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芽鳞片内、病果、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子囊孢子借雨水传播,一般在落花期后不久新梢发病形成“病芽梢”成为再侵染中心,7月份雨季到来时病害盛发,10月份后停止扩展。春雨早且偏多、夏季多雨、地势低洼、果园郁蔽湿度大、树势弱发病重;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

3.3防治技术

⑴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首选西洋梨。

②清除病源。及时清扫落叶,剪除病虫枝,收集病果烧毁或深埋。

③发病初期摘除病梢和病花簇。

⑷5月中旬按宽与枝粗度1:10之比环剥大枝基部,深达木质部,再用调好的四环素药片填平剥口,并用塑料条包好包严。

⑵药剂防治。

①梨芽膨大期,用5%~7%尿素液或硫酸铵液加上0.1%~0.2%代森铵液喷洒枝条。

②梨树花前、花后或套袋前后,各喷洒1次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预防。

③发病期,喷洒24%唑菌腈悬浮剂2500~3000倍液、80%碱式硫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机油乳剂:代森锰锌:水=1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15~20天1次,连防2~3次。

4梨黑腐病

4.1症状

果实染病,初期为褐色圆形病斑;后期变为黑褐色或黑色小点,病斑上有同心轮纹,病组织较坚硬,有霉味;最后表皮皱缩,布满小黑点,成为僵果。叶片染病,初期病斑为圆形紫色的,扩大后成为黑褐色至黑色,形状不规则,病斑中央凹陷,正面从中部往外密生小黑点,边缘隆起。枝干染病,多发生在衰老树的上部枝条,现红褐色凹陷斑,皮层下突出许多黑色小粒点,树皮粗糙开裂,重致枝条枯死。

4.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落叶及僵果中越冬,翌年4月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弱树、幼叶和近成熟果实发病重,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

4.3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病、虫枝、病、虫果、僵果等,集中烧毁或深埋;科学修剪,及时防治其他病虫害,减少伤口。

篇10:水稻常见病害防治技巧研究论文

一、水稻常见病害

(一)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水稻立枯病的主要发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黄枯病,另外一种是青枯病,这两种发病形式存在着反应上的差异。青枯病是一种水稻生理性问题,主要的发病时间是在水稻秧田期间,而且在发病之后,水稻秧苗会呈现蘑菇形状的结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就是由于栽培人员并没有使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水稻的栽培,而且在水稻立枯病发生时间内,也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水稻黄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的出现会导致水稻秧苗容易萎缩、枯黄或者是折断,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从根部开始腐烂,这样就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稻曲病

水稻的稻曲病一般会发生在水稻的穗部,这主要是由于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从花穗阶段一直到乳熟阶段都有可能会发生稻曲病,稻曲病对于水稻的生长是极其不利的,而且稻曲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病菌感染所引起的,这样周边正常生长的水稻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导致植株的幼苗或者是茎部感染上病菌,稻曲病的出现严重的抑制了水稻幼苗的生长,影响水稻的产量。

(三)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稻病害,这种病害对于水稻的生长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在发生的时候,主要的危害特征就是会以幼虫的形式来对整个水稻的植株进行啃噬,呈管型状态,这样叶片上就会出现虫苞,而幼虫就会在虫苞内进行叶肉的啃咬。这种病害在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水稻出现大量的死亡,而且繁殖能力极强,幼虫有着比较旺盛的生长力,因此会对水稻植株产生极大的危害。

二、水稻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首先,必须要保证水稻的种植区域有着良好的环境,还要保证水稻的通风性,能够使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其次,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土壤肥沃,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最后,水稻在进行移栽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是到有着合适的疏密度,这一疏密度就是稀密程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满足湿度与温度的要求,从而为水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化学防治。目前对于立枯病的防治药剂,主要包括苗病清、禾哭灵、育苗零药剂和广枯灵药剂等。不同的药剂对于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些药剂在药效和价格上也有着差异,综合考虑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是育苗零药剂和苗病清药剂。

(二)稻曲病

1)农业防治。首先在品种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抗病能力强、优质高产的品种,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稻曲病的发生率。其次,在育秧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的浇水施肥,保证通风性良好,还要对幼苗进行挑选保留强壮的幼苗。在插秧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栽植的密度,根据品种的特征来确定合理的密度,在一般的情况下,水稻种植是在45万-48万丛/hm2之间。最后,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氮、磷元素进行科学的控制,不能够使营养元素过量。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来对稻曲病进行防治。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发病的时期,不同的时期要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的,根据生长情况和发病状态来确定使用哪一种药剂。有时尽管药剂相同,但是发病的轻重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药量也可能不同。如果稻曲病出现在植株的生长阶段,就可以根据说明书的要求使用瘟曲灵喷雾,浓度为20%,定期的进行喷洒,就可以消除稻曲病。但是也存在着特殊情况,如果遇到了连续阴雨天,那么药效就会降低,这样就必须要重新地喷洒瘟曲灵喷雾。

(三)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田间灌溉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适当进行露晒田,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提高水肥的有效性,避免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徒长贪青的问题。在田间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要对播种时期与苗床整顿使其加以重视,在选择科学、合理的水稻种植品种之后,适当的控制播种数量。在播种水稻之前,技术人员要重视苗床整顿工作,控制苗床的酸碱程度,尽量将其控制在4.5~5.5之间,保证水稻苗能够有效生长。对于药物管理工作,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营养调理剂、生根药剂等,预防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一旦发现有稻纵卷叶螟的植株,就要喷洒治疗药物,减少危害数量。2)化学药剂防治:目前,我国常用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化学药剂有博打乳油试剂1500倍液、威客达乳油药剂4000倍液、威远高甲维盐微乳剂药剂6000倍液等,农民可以根据虫害的发生的轻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有效地防治方法进行预防。

三、结论

篇11:卷丹百合病害防治论文论文

卷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于林缘路旁及山坡草地。地下具白色广卵状球形无皮鳞茎, 径1~8cm;地上茎直立, 高50~150cm, 褐色或带紫色, 被白色绵毛。单叶互生, 无柄, 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长5~20cm, 宽0.5~2.2cm, 向上渐小成苞片;中上部叶腋着生紫黑色珠芽。花3~20朵, 通常10余朵, 呈总状花序;花径9~12cm, 橙红色, 花口向下, 花被片长7~10cm, 开放后强烈向外反卷, 内面具紫黑色斑点;雄蕊向四面开张, 花丝细长, 花药暗紫红色;花期7-8月, 果期8-10月, 8-9月地上部逐渐枯萎, 留下休眠鳞茎越冬[1]。

2 生长习性

卷丹喜温暖稍带冷凉而干燥的气候, 属半阴性植物, 适应性较强, 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格, 以凉爽干燥、光线充足的环境和干燥向阳、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种植为宜, 潮湿低洼之地不宜种植;忌连作, 前作以瓜类、豆科、蔬菜、禾本科作物为好[2]。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整地

虽然卷丹对环境的要求不高, 但切忌水涝[3]。达州地区雨量充沛, 地形复杂, 气候特殊, 夏季多伏旱和洪涝、大风、冰雹, 秋季多连绵阴雨。应尽量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腐殖质土, 大小型号旋耕机分别深翻两遍, 深度达25 cm以上并打碎土块。尽量使用农家肥作基肥, 按每667m2腐熟厩肥或堆肥3000 kg标准施入,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可不再追肥;贫瘠土地可在施用部分农家肥的基础上适量使用化肥, 但应尽量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缓释复合肥, 切忌使用不合格的肥料。施足基肥后深翻入土, 整细耙平后开厢。为利于排水, 厢面不宜过宽, 以1.5 m左右为宜, 厢间留宽50 cm, 深30 cm以上的排水沟。山坡地排水通畅厢面可适当拓宽甚至不开厢。

3.2 种苗繁殖

繁殖方法有4种, 即种子、株芽、鳞片和鳞茎繁殖法。种子和株芽因生长周期长不宜采用, 生产上常采用鳞片和小鳞茎繁殖法。

3.2.1 小鳞茎繁殖

百合老鳞茎 (母球) 在生长过程中, 于茎轴上逐渐形成多个新的小鳞茎 (子球) , 可用作种栽。一般于秋后挖起后沙藏, 即在室内用砖或水泥砌一个埋藏坑, 也可用木箱、箩筐等做容器[4]。在坑、箱或筐底部先铺一层细沙, 厚度为15~20 cm, 然后一层鳞茎一层细沙, 层层堆积至离容器口5 cm处, 上面用细沙覆盖, 不让卷丹暴露在空气中。这种方法应注意的是:细沙事先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浇一遍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贮藏用的容器事先用0.5%漂白粉溶液消毒, 晒干后使用;卷丹贮藏不宜过多翻动, 一般隔20~30 d抽查1次;贮藏室保持整洁、卫生。用这种方法在常温下可贮藏卷丹到第二年的3月, 如果放在0℃的冷库内可存放更长的时间。

翌年春季播种宜早不宜迟, 一般在春分前后, 在土壤更为松软的高畦上, 按行株距15 cm×8 cm左右开沟条播, 覆土3 cm左右。为预防病虫害, 在栽种前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小鳞茎15 min进行消毒, 取出稍晾干后再进行栽种;如果栽种时气温不稳定, 可以加拱棚盖膜, 也可覆盖地膜, 但气温骤高时要及时掀开以防烧苗。选种时最好选择宜兴的卷丹, 挑选形状好、头少、颜色白、无病虫害、无漏底、无病斑以及无机械损伤的健壮鳞茎作种, 保证出苗整齐, 感病少, 当年春天种植, 当年秋天即可以获收[5]。

3.2.2 鳞片繁殖

秋季收获时选择健壮无病植株的鳞茎, 用刀切去基部, 剥去干枯和质量差的鳞片, 选里层肥大的鳞片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水溶液中浸泡30 min, 取出晾干, 按行株距15 cm× (3~6) cm密度, 基部朝下插入苗床内, 顶端稍微露出即可, 并覆地膜或稻草遮阴保湿。扦插土宜用沙质土, 其质地松软, 保水、排水和通气性能良好, 有利于发根。25 d左右下端长1~2个小鳞茎, 第二年春季鳞片生根出苗, 9-10月挖出作种栽。栽植前, 先将种茎在室内铺开, 上盖草晾种5-7 d, 使种茎表层水分蒸发;按行距40 cm开沟, 沟深3~4 cm, 间距15 cm, 将种茎栽入沟内, 覆土厚度以鳞茎顶端离土表3.5cm左右为宜, 并稍加按紧, 经2 a的培育即可采收。一般春季扦插的鳞片, 经3~4个月, 大部分即可生根发叶, 并在鳞片基部长出小鳞茎, 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后再连续培育2~3 a, 挖取大鳞茎供药用, 小的留作种栽。

3.3 适期定植

药用百合卷丹可在春季和秋季栽种, 但达州地区冬季寒冷回春迟, 春栽后生长一段时间就遇高温伏旱天气, 生长迟缓, 此时植株根系不发达, 抗病性不强, 容易发生根腐病。此外, 即使植株不发病, 地下鳞茎也会因整个生长期较短而产量有限, 因此达州地区最好在9-11月栽种, 此时栽种, 卷丹当年生根, 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后可迅速进入生长旺盛期, 有利于地下茎的生长和抗病性的增强。行距一般按20~25cm, 开深10~12 cm的沟, 小鳞茎按株距10~15 cm栽入沟内, 也可在株间施适量的桐粕和缓释复合肥作基肥, 但肥料不要与鳞茎接触, 以免烧伤。覆盖厚5 cm左右细土, 覆土不宜过浅, 否则鳞茎易分瓣, 影响产量和质量;覆土后稍加压紧, 加盖地膜或稻草, 以保温保湿, 防止杂草生长。

3.4 田间管理

3.4.1 中耕除草

在苗出齐后和开花前各中耕除草1次, 开花后百合鳞茎进入休眠期, 不再中耕除草。中耕宜浅, 以免损伤鳞茎。

3.4.2 追肥

第一次在4月上、中旬, 大约即百合苗萌发后1个月左右, 结合浅中耕除草, 每667 m2施有机酸缓控复合肥20 kg;第二次在5月上旬, 每667m 2施人畜粪尿水1500kg;第3次在6月中、下旬, 大约为现蕾前, 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 每667 m2补施0.2%的磷酸二氮钾15~20kg, 以促进鳞茎迅速膨大。作种用的百合, 不宜追氮素化肥, 以免影响繁殖力, 作商品用的百合不宜多施氮肥, 否则影响百合的色泽。

3.4.3 排灌

在春季苗期, 土壤过分干燥时可适当浇水;7-8月鳞茎生长期, 宜做好排水, 松土工作, 保持土壤干燥、疏松。

3.4.4 打顶摘芽

除留种外, 5月下旬-6月上旬现蕾期, 要及时打顶;6月上旬珠芽分化和成熟时摘除, 可促进地下鳞茎的形成和生长。同时, 在收获前1个月左右, 自生长点往下10cm左右打顶, 减少养分消耗, 促进鳞茎生长发育。

3.4.5 盖草间种

出苗后覆盖稻草, 或间种玉米、蔬菜等作物, 可防大雨冲刷, 减少杂草, 不使土表板结, 并可防止夏季高温引起百合腐烂。

3.5 病虫害防治

3.5.1 病害

主要有叶斑病和病毒病。叶斑病为害茎、叶, 叶片受害出现深褐色或黑色同形病斑, 严重时叶片枯死。病毒病为全株性病害, 感病叶片出现花叶、畸形, 株植生长矮小。在叶斑病防治上, 选择无病鳞茎作种子, 保持通风透光, 雨后及时排水, 降低地面湿度;播前对土壤、鳞茎进行消毒;实行轮作;发病前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5~7 d喷1次。发现病毒病, 可选用病毒灵、病毒A、植病灵、病毒必克等药剂防治。

3.5.2 虫害

主要有蚜虫、根蛆和地老虎。蚜虫刺吸茎、叶的汁液, 使叶片枯黄、植株枯顶, 并传染病害;根蛆 (种蝇) 以幼虫为害鳞茎, 导致鳞茎腐烂。根蛆防治上, 施用的肥料要充分腐熟, 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根蛆发生严重的地区;对大部分地下害虫, 种植前可用50%辛硫磷乳剂或50%敌克松适量拌成毒土, 均匀撒入种植沟内, 生长期可选用敌百虫、辛硫磷等药剂进行灌根。蚜虫危害嫩茎、叶, 可用l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 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4 采收加工

4.1 采收和储藏

移栽后第2年夏末秋初, 当百合地上茎叶枯萎、下部落叶时即可收获, 达州以立秋前一周选晴天采收, 产量最高。此时卷丹体内养分转运到下部鳞茎, 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 收获加工干片率及出粉率也达最高值;在秋后茎叶枯萎后采收也可以, 但干片率低, 不如前者效益好。收获时, 挖起全株, 除去茎秆和须根。大鳞茎可鲜销或加工成干片, 50 g以下小鳞茎整个储藏作种 (见“3.2.1”) 。

4.2 加工

大鳞茎洗净泥土, 剥下鳞片, 按大小分别投入沸水中, 烫煮约5~10 min, 使边缘柔软, 中间夹有生心, 背面有极小的裂纹时, 立即捞出, 用清水漂洗, 去除黏液, 晒干或烘干, 以肉厚、色白、质坚、半透明者为佳品, 切忌为了美观而用硫磺熏蒸, 以免造成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陈汉卿, 王啟苗.百合人工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24) :206-207.

[2]袁同印.药用百合繁殖及高产栽培技术[J].花卉盆景, 2013 (12) :19.

[3]朱进军.药用百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7) :140, 146.

[4]杨顺光, 龙青山, 吴珊.松桃县百合种植关键技术[J].农技服务, 2013, 30 (6) :608.

篇12:水稻秧田的病害防治技术论文

1.1症状

生理烂秧,有烂种、漂秧、黑根等。烂种是指播种后不能正常发芽而腐烂。漂秧是指出芽后长时间不能扎根,稻芽漂浮在土表,最后腐烂枯死。导致烂种的原因很多,如陈种子,或种子水分过高受热霉变等。黑根为秧苗中毒。当大量底施未腐熟的农家肥或硫酸钾型复合肥做底肥时,秧田水又深,土壤还原态过强,其中的硫酸根还原菌迅速繁殖,将高价硫还原成低价硫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化亚铁等,毒害稻苗,使稻根变黑腐烂,叶片枯死。病理烂秧,由立枯病、棉腐病引起。立枯病,症状:常见于旱秧田。出苗后秧苗枯萎,茎基柔弱,易拔断。轻者,成片发黄;重者,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黑色霉层。绵腐病症状:常见于水秧田。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5~7天即可显症,起初在颖壳破口或幼芽基部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向四周放射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体或幼芽枯死。秧田初期为零星点片发生,若遇低温连阴雨或厢面秧板长期淹水,病害会迅速扩散,造成全田死苗。

1.2防治措施

对烂秧症的防治重点:改善大田环境,培育壮苗,增强抗病性。同时,辅以药物治疗,预控效果更好些。改进育秧方式,选择秧田,满足这些条件:避风、向阳,地势低平,结合深耕,确保土质疏松。整地要细,冬季闲置田,注意晒垡,基肥用足。改善用肥,多用温性肥,增加土壤通透性。播种前,除去田间杂草,确保长势要好。此外,选用薄膜育秧,防控效果不错。露天育秧,注意秧田湿润。适时选择播种期,通常情况下,露天播种气温至少要在12~13℃以上。播种用量适中,落谷要均匀,踏谷不见谷。而后,覆盖适量草木灰。播种后,秧田水自然落干,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温度,确保出苗出的全、早、齐。加强肥水管理,旱育秧,注意浇水,适量灌溉,促进根部生长,有利于分蘖。水育秧,注意控水,确保通透性。同时,注意灌水,很好保护秧苗。用肥要科学,施足基肥,轻施苗肥。后期,用好送嫁肥。同时,追施氮肥,有利于增进糖分,有利于促进抗逆性。立枯病防治,此病常见断奶期旱秧。此病防治,用30%土菌净,消毒,用240mL/hm2;配用,辉隆宝,用900mL/hm2,上述兑水用450kg/hm2,喷雾喷施,防病效果显著。棉腐病,药防前1天,排干稻田水。用30%土菌消,240mL/hm2;配辉隆宝,900mL/hm2。上述用药,兑水用450kg/hm2。药繁后1~2天,复水,效果不错。

2其他苗期病害

2.1恶苗病

症状:被感染秧苗,要矮健苗许多。而且,叶色泛黄,根系不发达,叶鞘细长。枯死秧苗,显白色霉粉物。所有秧苗中,旱育发病更重。用有机肥,未充分腐熟,发病较重。而且,籼稻较粳稻发病更要重一些。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催芽时间不宜过长。发现有病秧,及时拔除,集中远离秧田销毁。播种前期,种子消毒处理。苗期有感染,可用25%咪酰胺,喷雾除病害,效果更好些。

2.2苗稻瘟

最常见秧苗3叶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防治措施:经药敏实验,可选择这些药防治。75%三环唑,用750g/667m2,喷雾除病害,至秧苗滴水,能起到不错预控效果。此病流行高发期,用40%韩稻爱,用1200~1500mL/667m2。或者,用40%敌瘟灵,兑水喷施,防治效果更好。

3营养障碍病

秧苗缺锌,下部叶脉,有黄白化状。而上部位,有黄褐色斑点,不规则的斑块。之后,斑块渐扩大,呈红褐色的条状。缺锌秧苗,叶片长势缓慢,产叶短而狭窄。尤其,基部中脉,泛黄白色。根系褐色。解决措施:水秧田,注意晒田,增加通透性,有利于新根萌发。同时,在移栽前7~10天用细潮土225kg/hm2拌蔸都发3kg/hm2,均匀撒施苗床。秧苗缺钾,患病矮小,呈暗绿色。叶片呈紫色,基部有红褐色斑点。严重病秧苗,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调治方法:可用诺普丰或果美丰或富万稼有机复合液肥600g/hm2叶面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4总结

上一篇:工会主席任职的发言稿下一篇:关于消防安全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