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课程考试模式创新研究

2022-09-11

1引言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 而课程考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校体育理论课程考试制度还停留在期末闭卷为主的单一考试模式阶段, 在此背景下, 探讨在我校体育学院理论课程考试中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 对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的兴趣, 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为此, 本文对体育理论课程考试模式创新展开研究, 希望能为后续的理论课程考试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

2体育理论课程考试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2.1 体育理论课程考试方式单一

体育理论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由于学校对选修课程的考试要求较为宽松, 因此选修课程可采用的考试方式有很多,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选择各种考试方式, 使它们相互结合, 各取所长。 而对于必修课程, 我校的体育理论课程考试基本是采取笔试闭卷形式, 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 一般以理论知识为主, 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 很难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水平,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将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 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玩手机、考前突击背、考后全忘记等不良现象发生, 显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深入理解, 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考试内容依赖于教材, 理论性偏强

虽然体育理论课程的期末试卷题型丰富, 但是考试内容严重依赖于所用教材, 大都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 任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及格率, 考前习惯性给学生“划重点、给范围”, 学生为顺利通过考试, 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或划定的知识范围死记硬背, 考前临时突击, 就能轻松过关甚至得到高分, 这种知识导向型的考试, 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突出期末考试, 忽视平时考核

目前, 我校体育理论课程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很少, 仅占最终成绩的20%, 而闭卷考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80%。 这种考核方式使 “一考定终分”、“唯分数论” 的观点在学生中颇有市场, 无法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 反而给学生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和侥幸心理, 催生了临时抱佛脚的行为, 甚至有个别学生为获取较高分数而考试作弊。 突出期末考试, 忽视平时考核的考试方式, 使平时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甚至有部分理论课程在考勤时迟到或旷课人数较多, 即使出勤的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用心听讲而是沉迷于玩手机, 这失去了平时考核应有的促进知识吸收、促进能力转化、促进技术应用、校正学习方法和落实培养规范的意义。

3体育理论课程考试模式创新探讨

3.1 体育理论课程考试导向创新

考试是为了更好的教和学, 认识考试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树立以考试为基础推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 是评价和改进教学的基本途径;同时, 课程考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 检测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仅仅把课程考试作为评价的工具, 用来考量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是不够的, 体育理论课程的考试导向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创新思维、考查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考试意识集合体。

3.2 体育理论课程考试管理模式的创新

考试方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考试管理模式的僵化, 在体育理论必修课程的考核中, 管理部门明确要求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80%。 虽然前几年学校曾经推进课程考试改革, 鼓励老师向教务处申报自主考试课程,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改革尝试已经中断。 课程考试管理模式的僵化必然造成老师和学生都比较注重期末闭卷考试, 而且这种考试单一的模式也将长期存在。 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学校管理部门应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体育理论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 允许老师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选择形式丰富的考试模式。

3.3 加强体育理论课程考试形式创新, 注重过程的多阶段考评

对学生的综合考核, 不但要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 而且要加大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 使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达到50%, 甚至更高, 促进“以期末考试为主”考核模式向注重过程的多阶段考评模式发展。 在多阶段考评中, 可以纳入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等内容, 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过程, 通过各种手段, 强化过程评价, 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个人学习态度、理解程度、应用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立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4 突出能力考查, 倡导多元评价

现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以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创造性低最为常见, 为避免这种现象产生, 考试的内容应当注重向考察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转变, 建立形式各异的多元考试模式, 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在课堂讲授基础上, 设置更丰富科学的教学环节, 突出问题意识, 综合运用笔试、口试、讨论、实验、调查等多种考试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使他们和教师一道探索问题。如体育营销学要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策划执行能力的考察, 教师可以采取口试、案例讨论、策划方案、模拟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考核; 运动生理学等课程更强调学生实验和操作能力, 可采用闭卷考试加实验的方法, 闭卷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实验考查学生操作能力;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重点考察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设计问卷、实践调查、撰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能力, 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 使他们体会到通过学习解决现实问题、思想问题、能力问题的快乐。 这样, 考试成为他们展示所学, 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甚至达到自我实现的一个机会, 学生容易接受, 教学效果明显、考核结果也会相对公正。

4结语

课程考试作为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考试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体育院系教学质量的高低。 目前体育理论课程考试存在考核方式单一、考试内容依赖于教材、强调期末考试、忽视平时考核等弊端, 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因此, 对体育理论课程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展开探讨, 认为应创新考试理念, 树立以考试为基础推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考试管理模式的创新, 鼓励老师选择形式丰富的考试方式;考试形式创新, 促进“以期末考试为主”考核模式向注重过程的多阶段考评模式发展;考试目的创新, 倡导多元评价, 注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运用, 希望能为体育理论课程考试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摘要:科学、合理的考试, 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可以起积极促进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本文对体育院系理论课程考试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认为考试模式应该从传统的期末考试为主向注重过程的多阶段考评为主转变, 从不同的角度, 以不同的方式, 对学生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进行的考核, 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促进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理论课程,考试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涂叶满, 张庆吉.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综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 20 (4) :106-108.

[2] 李蔚.上海体育学院本科课程考核成绩特征及课程设置相关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3] 路平.新时期高校考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报, 2012, 28 (2) :51-52.

[4] 于庆洋.对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考试现状分析与观察[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08-05-25.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