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体育课中运用

2022-09-06

第一篇:游戏在体育课中运用

民间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一个永恒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使得整个世界都在不断地反思、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途径。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冲击着体育教学的改革。新的体育健康标准实施已将近三年,它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全新的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困惑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变自主为自流;追求表面的热闹,强求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探究的泛化等现象。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也曾指出:“多数学生厌烦体育课的现象并无多大改变。” 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将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机械化和浅层化,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一个不喜欢体育学习的学生,必然会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消极逃避的行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完成,这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实践新课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选择、处理教学内容已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脱离主体需要的实际,缺乏生气和个性的教学内容,严重制约着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民间体育游戏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体育游戏项目,在实践中娱乐性强,学生易学喜玩。通过对本班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趣味性观察发现,有部分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欲望。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娱乐性、技艺性、健身性、教育性的特点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一般直接取于自然,甚至是废旧物品)易于普及,学生家长也会指导,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利于体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外延伸。在民间体育游戏中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还能使之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竞争合作、学会创新。同时,学校在民间体育游戏开展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基础,如每

年全市举行“冬季三项”活动,我校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将流传在民间的体育游戏内容经过收集、整理、筛选成适合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之一,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之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教材。从而更好的实践新课程,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理论依据:

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对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进行作了具体分析研究,在课题实践中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充实的依据。

1、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在感知事物时,无意性、情绪性很明显;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思维则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具体表现为:接触新事物较敏感、有较高的兴趣,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此阶段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民间体育游戏将进一步促使学生学会生活、交往、竞争和合作。

2、《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新课标“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还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

三、研究目的:

1、验证经过收集、整理和创编的民间体育游戏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2、编写符合儿童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教案。

四、研究内容:

1、在搜集与整理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访问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等途径进行搜集。

在内容的选择上制定条件:必须具有民间性;即来源于民间和现有基本联系都能完成;层次性;活动内容有梯次,有变化;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好玩有趣;安全性:有利于教学组织、课外活动不容易发生伤害事故。通过访问、查资料、等方式,搜集到了放风筝、捉迷藏、、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打陀螺、爬竿、跳房子、抓子、徒手游戏、扔沙包、等各种各样的民间体育游戏,这些游戏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仅小孩子爱玩,连一些大人也乐此不疲,深受群众欢迎。

2、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民间体育游戏直接运用于教学,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这是直接补充教学内容。结合:把民间体育游戏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替代:以民间体育游戏材料替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直接应用游戏进行教学。

拓展:引导学生学会游戏后,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游戏。不仅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又拓展了体育游戏的空间和时间。

3、在课题实践中,充分利用每周五固定的小组教研活动,组织全组教师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相继进行了课题研究方案商讨;对民间体育活动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准备民间体育游戏课例、图片、案例资料;民间体育活动教学探讨(教研课、互动评课、);教师们通过课题实践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07.10——2008.1):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成立课题组;(2)拟定实验方案;(3)上报实验方案;(4)组织理论学习,准备开题。

2、实践探索阶段(2008.2――2009.12)

(1)学生对民间体育游戏项目情况进行调查;

(2)组织课题组成员多次讨论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3)积累完善阶段(2010.1――2010.5)

(1)撰写结题报告;(2)推广改革实验成果。

如今,我们的研究实验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这段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研究方案》做到计划落实,措施到位,富有成效。

1、立足实际,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工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高度的和谐一致,才能高效的实现教育。而课题实施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课题研究必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意义。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及时召开了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学校教科室特地为课题的实施举行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动员会议,安排好校本课程的课时,提出设想,并就课题的材料的选择、研究课的实施、活动时间的安排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协商和统一。制定出了《民间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并就课题的研究目标、方法、主要内容等提出了实验构想,体现了课题研究源于问题、立足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

2、加强学习,有效推动课题研究。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和指南”,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要转变观念,则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因此学校领导协同课题组主要成员从不同网络中精心选择了有关民间体育游戏方面的文献资料,组织广大实验教师精心学习,指导课题实验的实施;同时课题组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科研方法的理论集训,观看相关教学录像,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提高,为课题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3、扎根课堂,落实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活动。

(1)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课题组建立了周五课题研讨活动制度,每双周进行课题研究课的备课。每次集体备课由课题组长负责,确立中心发言人,围绕备课课题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课中如何对器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其他教师针对中心发言人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尤其是器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讨论、补充与修订,最后再由中心发言人结合集体研讨情况,重新整理教学设计。

(2)研讨课堂,寻找民间体育游戏的时机。

课堂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去寻找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课题组“一人一课”、

“观摩课”、“同上一节课”等研讨活动。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课堂教学的研讨,实验教师积极撰写了多篇反思案例,保障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六、课题阶段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不少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投身教改实验,积极开发各类民间体育游戏,并写出一些关于此类的论文、总结、教学设计,均获得了同行们一致好评。

2、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加强,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做法,而是着力于积极开发并启发学生对民间体育游戏的使用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人及组员开设的公开课教学多次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3、民间体育游戏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受学生喜爱,得到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支持,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增强体质的目的。本组教师通过课题实践提高了创造性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和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七、课题研究面临的困难

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一年多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感困难重重。

1、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繁重,教师学习、进修“充电”的时间很少。没有足够时间学习,没有一定的理论积淀,要研究与试验是困难的。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个别教师的观念转变较慢,课堂教学方法较保守,在参与研究中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还不够。

3、课题组教师材料积累意识淡薄,导致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材料有所遗失。

八、今后的打算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一段时间,虽然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标志着一种成功,如果没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说明那是不真实的研究或没有价值的研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加大研究力度,严格按计划执行每次研讨活动,深度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的资源。深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生气。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研究

体育游戏法教学不仅具有提高学生兴奋性,保持学习积极主动性的作用,而且还因它具有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对教学场地器材要求低,易于开展,能促进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等,被广泛地运用于体育教学当中。本文采用文献法、实验法相结合对巍山县龙街中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运动成绩。结果表明,在巍山县龙街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对提高

1 学习效果和运动成绩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用、体育游戏、研究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能否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否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教师是否掌握了让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方法与措施;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且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降低学习的效率。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体育游戏这种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情绪的体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特别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

笔者从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体育游戏不仅具有提高学生兴奋性,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作用,而且还因为它具有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对教学场地器材要求低,易于开展,能促进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体育课教学的各部分。结合巍山县龙街中学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等因素,本文通过体育游戏法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比实验,探讨体育教学新的方法与措施,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巍山县龙街中学初二年级四个自然班中随机选取1个班(47班53人)作为体育游戏教学的实验班,同级另外1个班(48班52人)为对照班。在实验前对两班学生立定跳远、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1‘仰卧起坐(女生)、实心球(男生)的成绩进行摸底测验。结果表明两班的条件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实验时间为2006 2 年3月至10月。

2.2 研究方法:实验法

在同一场地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即示范、讲解、练习相结合的一般教学方法。实验班在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同时,结合体育游戏法进行教学。

实验前的准备:笔者分别研究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及结束部分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育游戏使之揉合在一起,来完成各部分的教学任务。

教学提示:在课的各部分的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学生实际,有选择地运用体育游戏法进行教学,并要服务于完成基本教学内容这一中心环节。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的时候,笔者就结合学生中彝族学生占90%以上,当地少数民族都会打歌,都喜欢打歌的这一特点,来做准备活动。打歌完毕,学生的身体准备、心理准备都作好了,就比较容易转入立定跳远的教学,且效果比较好。上篮球内容的课时男生比较喜欢,而女生则参与的人很少,采用“活动篮筐”、“运球护球”、“小猴摸球”等游戏效果就要好得多。以往,中长跑课是学生最畏惧、最头痛、运动参与最低、最怕上的课,采用“追逐跑”、“交换领跑人”、“‘武装’越野赛”、“登山夺红旗”等游戏就比较吸引学生,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来。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数都需要自己做饭吃,需要自己去捡柴火,我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来做“‘武装’越野赛”。游戏目的: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中长跑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共同战胜困难的团队精神。游戏方法:选取一段适宜的路程,大约三公里左右。做游戏时先给学生讲解有关解放军武装越野训练的故事,让他们对比赛有所了解。然后将学生分为实力相当的几个组,带到预定的地方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各组去捡柴火,并且各人在同组队员的帮助下完成“行军背包”的制作(利用跳绳将柴火捆好并背于背上)。各组做好准备以后裁判员即可发出比赛信号,最终以各组最后一名队员到达终点的时间来裁判名次,用时最少的组获胜。游戏规则:(1)比赛途中 “行军背包”可由同组队员帮助背运。(2)到达终点时每位队 3 员必须携带自己的“行军背包”,否则取消比赛成绩。

通过游戏课程的开展,实验班学生的运动参与、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检查教学实验效果,实验后对两个班的立定跳远、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1‘仰卧起坐(女生)、实心球(男生)的成绩进行测试,并作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分析

3.1 两个班成绩的比较

表1(女生)

班别 800米 立定跳远 1′仰卧起坐 对照班 3′36〞 1.83m 30次 实验班 3′23〞 1.92m 38次

P <0.05 <0.05 <0.05

表2(男生)

班别 1000米 立定跳远 实心球 对照班 3′43〞 2.20m 9.56m 实验班 3′32〞 2.28m 9.70m P <0.05 <0.05 >0.05 从表

1、表2中可知,实验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且实验班女生的成绩提高程度要比男生的成绩提高程度显著。

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情意变化

实验班学生的出勤率、运动参与、运动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班。这表明体育游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4 3.3 采用体育游戏法教学效果好的原因分析

3.3.1 我校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2岁——16岁,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生理心理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注意、思维、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有了较快发展。注意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有了加强,能对感兴趣的事物坚持较长时间的注意。男女生在性格、兴趣、体能等方面的差异逐渐加大。一般男生好动,对体育活动的竞争、对抗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意识,积极主动。他们对体育项目已不满足于一般的简单活动,喜欢技术强一些,能够表现自己能力的项目,少数学生喜欢冒险。而女生与男生不同,她们比较内向,不太喜欢剧烈的运动,对优美的表现运动却十分喜爱。

3.3.2 体育游戏法教学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能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能的同时进行知识、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启发式的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倡导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

3.3.2.1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就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体育游戏教学法则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侧重于活跃课堂气氛,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合理搭配教材内容,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

3.3.2.2 体育游戏中的情景创设有助于课堂教学。布置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与上课场地,创设一种适宜的自然情景,她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场地、设备、器材的新颖别致的选择与布置, 5 使学生感到教学场地的优美、新鲜,一进入这样的教学场地,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提高,活动欲望增加,有跃跃欲试之感,一上课就能积极投入。

3.3.2.3 体育游戏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富有情趣,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节体育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掌握技术技能、锻炼身体,提高素质。

3.3.3 对照班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或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列对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在教师严密的组织、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学生获得的时间少,空间小,不能更深的思考探索问题,单调枯燥的机械重复练习,使学生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甚至厌烦,最后出现了厌课、逃课现象。所有这些均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准备部分运用的体育游戏内容主要是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准备。

4.1.2基本部分运用的体育游戏内容要能为完成基本教学内容服务,两个内容的衔接要 6 紧密,要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并要能引起他们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4.1.3结束部分运用的体育游戏内容要轻缓、舒柔,能起到放松学生身心的作用,以便使学生回复到课前的安静状态。

体育游戏不仅具有内容活泼生动,丰富多样,知识性、趣味性和竞赛性强的特点,而且具有对教学场地器材设备要求低,易于广泛开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特点,确实能被应用于象我校一样体育器材少、场地小的学校的体育教学实践中。

体育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合理搭配,有机融合,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技术、技能、能力的掌握,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为此,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体育教育的发展。

4.2 建议

4.2.1 选择游戏教材要与各类教材的计划安排合理搭配,协调一致,保证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

4.2.2 在一次课中,游戏教材与其他教材也要合理搭配,协调一致。 4.2.3 要正确处理游戏量和强度的关系,正确制定与调节运动负荷。

4.2.4 因地制宜,多选用一些具有当地乡土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

第三篇: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张应华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就暴露无遗,特别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教师面对的是不能说也听不见的学生,他们只能靠直观感觉。因此,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互补作用更显重要。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和形象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多媒体 学习兴趣。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原因,有三个不利因素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和标准的动作示范,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

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目前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有许多中青年体育教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是大腹便便,行动上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实际上也妨碍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以上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

三、动作技术示范难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课堂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多媒体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灵活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录像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以后,他们觉得跳远的动作好像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

二、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

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青少年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运用,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动作细节。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运用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

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得体可行的教法显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四、电教媒体,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特别聋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动作技术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动作展现给聋生,自始至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蹲踞式起跑时,用录像演示:“各就位”、“预备”、“鸣枪”的全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加深起跑,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另外利用多媒体画出运动员在100米比赛的四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化难为易、化动为静,强化学生的理解力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运用计算机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时,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在课件的制作时,我们可以先采用从体操大赛

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单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接着运用动画效果,把本套单杠的联合动作演示一遍,并穿插上重点、难点,最后,我们把素质好,有一定特长的教师的整套动作拍下来,做进课件,然后演示给学生看,并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弥补了教师的自身缺点或条件的限制,从而为教学的全面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学生也乐于接受。尤其是在示范快速、复杂、腾空等动作时效果更显著。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帮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所以,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就简单多了。

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论纲》

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设想 体育学刊

4、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学校体育》,2005年2期

第四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体育学科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统一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运动规则的限制、导向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足,以适应规则的要求,从而锻炼和改造身心,完善自我。因此,体育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积极的锻炼,同时也可以使思想、道德、意志、情感、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受到教育。这是体育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区别于大多数学科以智力培养为主的主要不同之点。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开阔学生视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中学体育教材有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失败的示范还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外,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就使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的客观需要产生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矛盾,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三、有助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教材,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 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为了减少和避免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最好能在示范正确动作的同时指出易犯错误和产生的原因。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一个课件制作上既放正确动作,又放错误动作,让学生边看边想,自我比较,能够避免许多常见错误动作的发生。既快速掌握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通过多媒体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计算机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我们体育教学也应该尽早结束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第五篇:民间游戏幼儿园中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20XX 报 告 汇 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河南省桐柏县幼儿园

内容提要: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为此,我们对民间游戏进行了开发、创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高科技的电子玩具的出现,使许多民间的乡土游戏随之悄然流逝。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逐渐退出了孩子的生活,不再为幼儿所熟悉,如“老鹰抓小鸡”、“跳竹竿”、“石头剪子布”和“金锁和银锁”等。这些游戏,往往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贴近幼儿,非常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对幼儿游戏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多种功能,寓教于乐。但广大幼儿教师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苦于编游戏难,而现有的游戏又大多内容单调不能适应现代幼儿发展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的需要。而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正是这一空白的填补者,并有以下的突出优点:一是民间游戏具有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节奏明快、语言朗朗上口;三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简便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四是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十分简便,便于老师制作,甚至不花钱也能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为此,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的搜集、开发、改编、创新及实验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游戏的习惯,锻炼幼儿体质,增强各器官功能,开发智力,增进友谊的目的,使更多完整的民间游戏可供幼儿园教师参考使用。

三、课题的界定

所谓“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就是以民间游戏调查、收集的游戏理论为基础,将民间游戏改变或创编成适合当今幼儿发展的游戏。

四、研究的内容

1.对民间游戏的搜集、整理、分类的研究;

2.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的研究;

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五、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采用“求新与求活”的策略,把留存在民间的乡土游戏引入到幼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让民间游戏的价值得到很好的拓展。补充和丰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本课题将在理论和专家的指导下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民间游戏的搜集、整理与分类;民间游戏的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的运用。

六、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园大二班、大三班、中一班、中二班、中三班、小二班三个年龄段共六个班级全体幼儿及家长。

2.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采用访谈法等对民间游戏的种类进行调查。

②文献法:本研究将搜集大量的有关民间游戏的书刊来丰富民间游戏的种类。

③行动研究法: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诊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反思幼儿行为的产生及背后原因,不断调整指导策略解决问题。

④观察法: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3.研究步骤:

课题实施周期:2008年1月——2009年6月

(1)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4月)

①理论学习、召开座谈会、更新教育观念,使本课题组成员明确教研意义。

②本地区民间游戏开展情况的调查、座谈、收集分析相关资料。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③收集、制作民间游戏所需的器械、材料等。

(2)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4月)

①把收集、筛选、整理得到的民间游戏,充实到课程的内容和一日活动中去。

②对民间游戏进行设计、改编、创新和运用。

(3)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①汇编《桐柏县幼儿园民间游戏集》。

②整理民间游戏开展过程中典型游戏方案、案例,形成专集。

③撰写研究报告。

七 、民 间 游 戏 研 究 的 成 果

(一)民间游戏的搜集与运用

1.收集民间游戏。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和县城,对民间游戏进行社会调查,对家长发放民间游戏家长问卷。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社区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收回社会调查140份、问卷调查130份。我们还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不断来搜集一些优秀的民间游戏,不断充实和丰富我们的民间游戏内容。

2.创编民间游戏。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和初步的设想,将这些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了初步的各年龄段游戏方案,并结合本园实际,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搜集,大胆进行创编,使民间游戏充分发挥了其教育价值。

3.运用民间游戏。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收集来的民间游戏,一定要经过大家的实践操作,才能知道是否符合幼儿,是否对幼儿的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成长对教师的发展有帮助。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点做好这一环节,将初步形成的各年龄班民间游戏内容在各年龄班推广使用,融合到了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①各班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考虑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和季节等因素,制定本班民间游戏活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实践资料的收集,如:开展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案例分析、谈体会和反思等等。这些材料的收集,既为教师研究经验总结提供了实践依据,又为形成我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游戏活动方案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原有的各年龄班民间游戏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不足,通过一阶段的实施后,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商讨,现正在进一步的实施研究中。为了更好的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我们教师亲自参加民间游戏,和幼儿一起玩、体会游戏的乐趣,也为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奠定了基础。②在研究内容“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的研究”这方面,为了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我们利用自然资源创设活动室,如:稻草绳、稻草、山野草造型,民间工艺,鞋垫、壁挂、鱼、旧草帽、布、麻绳等使活动室充满了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游戏器材,各班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加以改造、创新,并很好的运用到一日的游戏活动中;利用集体游戏和分组游戏等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器材,从而使教师形成了一些自制游戏器材的经验。③结合研究内容,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课题组成员开展了有关课题内容的方案设计和研讨,初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年龄班推广的比较成熟的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游戏方案。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除了我们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感知能力,活泼开朗的性格等,更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等素能。课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在全园的推广和实践,对幼儿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幼儿的协调发展,对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对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良好的性格,对幼儿形成友爱、和谐、合作的社会性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

(三)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强

教师研究积极性得到提高。通过对课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的实践,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大家认为此课题操作性强。课题的操作思路立足于本园实际,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健康发展出发,把课题研究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们感觉有着手,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都能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课题研究的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民间游戏的选编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因而必然反映着该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土习俗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得原有的民间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可能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有的甚至夹杂着一些不健康、不安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全的内容,因此需要对搜集来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时代要求,并对幼儿具有教育意义。例如,游戏《砍白菜》,原游戏中的动作是用手掌“砍”在幼儿头颈处,这种动作不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我们的“砍”的动作改在幼儿的脚跟处,这样更贴近生活实际,也比较完全。又如“捉鬼”游戏,其中的“鬼”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我们就把“鬼”改为“影”,这样既科学又不会影响游戏的趣味性。

2.娱乐性原则

娱乐是游戏的生命,任何游戏失去了娱乐性,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最终将被幼儿所抛充。因此,在选编民间游戏时必须把其是否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使游戏的内容、玩法、规则等都具有娱身、娱心的功能。具有较强娱乐功能的民间儿童游戏一般应是: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动轻松,并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具有娱乐功能的游戏也必然是幼儿能积极参与到其中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最能满足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如“过家家”的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行动,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始终处于积极的愉快情绪之中。有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对于现代要求娱乐性较高的幼儿来说,玩起来并不那么有趣,需要教师在内容、形式和玩法等方面进行改编,以重新焕发起它们的生命活力。如“踩高跷”游戏,幼儿拽着绳子,踩着高跷走来走去,时间长了可能会觉得单调,我们进行了改编,增加走法和儿歌,使游戏的趣味性和活跃气氛增加。

3.时代性原则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有的教师把民间游戏误以为传统游戏,认为其内容、玩法都是“过去的”。其实,民间游戏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它要不断反映时代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有一层含义,一是要求不断增加反映时代内容的新的游戏,如“接龙歌”游戏,就是要把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二是要求不断赋予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适合现代孩子的需求和实际。如玩“跳格子”的游戏,按常规、小石块所放的那一格必须空着,不能跳,现在经老师改动后,幼儿采用了新的玩法。

(五)民间儿童游戏的组织策略

1.游戏开展的随机性

民间游戏的开展应体现其随机性的特点。这种随机性体现在它的开展一般应不受时间、空间、材料及组织等条件的限制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及灵活性。民间儿童游戏的开展不要求有整段的时间,无论何时,只要幼儿愿意都可以自由玩耍。根据我们的经验,下面四个时间段较有利于幼儿玩民间游戏,一是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穿插玩民间游戏,如玩“开火车”、“丢手绢”、“转圈”等以巩固动作为主要目的游戏。二是自由活动中玩“剪刀、石头、布”、“打弹子”、“捉老鼠”等以训练小肌肉动作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三是在区域活动中玩“翻图片”、“接龙皮影戏”、“东西南北”等以发展幼儿智力、语言的游戏。四是在过渡环节的零散时间玩“翻绳”、“点豆豆”、“猜拳”等简单有趣、便于收拢的游戏。总之,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只要时间允许,都可以玩民间游戏。民间儿童游戏的开展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房前屋后、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活动室、走廊、操场、楼梯转角,只要是安全的地方都可以组织幼儿玩耍。民间儿童游戏所需要的材料是较为容易采集的东西,如香烟盒、木棒、酒瓶盖等。在开展的时候应引导幼儿就地取材料,到日常生活中去选取。民间游戏的组织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时需要教师统一的组织,有时则是几个孩子自由地凑在一起商量好游戏玩法,便自如地玩起来,无需成人的指导。

2.游戏开展的针对性

民间儿童游戏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玩法各不相同,规则难度也不一样。因此,在组织幼儿玩耍时,应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应有针对性地组织与开展,一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以幼儿动作发展为例,小班幼儿的大肌肉动作正处在较迅速的发展时期,我们开展了“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捉迷藏”等旨在提高大肌肉动作机能的游戏。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快,我们选择的游戏则有助于训练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如“抽筷子”、“抓石子”等游戏都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大班幼儿动作的力量、复杂性、灵活性发展较好,我们就开展了如“玩陀螺”这样既需要一定的技巧又要求幼儿手臂具有一定力量的游戏。二是针对同一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不同内容的民间儿童游戏,提出不同的动作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或替代物,随时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以使每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如“接龙”游戏,玩法是统一的,但不同能力的幼儿在排列小布球的的要求上可以不同,有的是一个隔一个排,有的则是两个两个间隔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排,有的甚至要求他们三个三个排。

3.游戏开展的指导性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的,儿童都懂,让他们自己玩”的错误观念,树立既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理念,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儿童游戏的观察、支持和引导上。首先,通过敏锐观察,捕捉游戏中的各种信息,判断儿童对游戏的掌握情况,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不断完善游戏的玩法。如幼儿在玩“摸瞎”游戏时,我们发现幼儿乱追乱跑,躲得很远,使眯眼者无从逮捉,而眯眼者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睁开眼偷看,这就使游戏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于是我们启发幼儿给游戏增加了辅助材料——面具或布条,让捉人者戴上面具或蒙上布条,规定没有蒙眼的幼儿不准跑出指定范围,同时为游戏配上儿歌,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而且使游戏更加有趣,更能达到设计的目的。其次,采取灵活的指导方式,拓展游戏内容,促进儿童游戏不断深入,我们采用的指导方法主要有参与式指导与启发式指导二种形式,参与式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儿童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通过情绪、态度、语言和行为对儿童的游戏施加积极的影响。如玩“捉老鼠”游戏,幼儿对怎样把手帕折成一只老鼠无从下手,这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游戏,拿出一条手帕和他们一起讨论折法,并一步一步折起来。这样通过平行活动,对折老鼠的方法给予隐性的示范,促使游戏得以展开。启发式指导是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的方式,启发儿童思考,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游戏的进程。如玩“扔铜币”游戏,幼儿站在起始线上,朝前方掷铜板,比比谁掷的铜板远,但由于高墙太近,掷出的铜板反弹回来,决不同胜负,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重新设计规则可否决出胜负”等,幼儿议论开来,有的说场地太小,被墙堵住,有的说我们比一比谁掷出的铜板反弹后离墙最远,有的说反弹后离墙最近也可以,同样可决出胜负,有的说……,一个游戏的困难在问题的启发下,在儿童的思考中得到解决。

八、民间游戏的最佳绩效

我们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研究课题,每一项活动,教师都亲自参与尝试,和孩子们、家长一起互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收集整理民间游戏集三册(分别为游戏类、图片类、理论类),创编了《桐柏县民间游戏集锦》一册,组织的三个民间游戏活动分别获省级一、二等奖和市级二等奖,收集活动实照160余张,撰写的论文分别在省、市获奖。课题组长李道玲老师撰写论文《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获省三等奖,论文《浅谈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获市二等奖,论文《回归生活,给孩子播下本土文化的种子》获市一等奖;创编的民间游戏活动《猫捉老鼠》获省一等奖;该教师还被授予县教学能手称号。成员:业务园长许玉菊撰写的论文《民间游戏与幼儿的发展》获省二等奖,同时获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张春红老师撰写论文《论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获省三等奖;论文《为现代幼儿提供民间游戏》获市二等奖;刘彦萍老师撰写论文《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获市一等奖;李艳红老师撰写论文《浅谈民间游戏的社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会性教育价值》获省三等奖,创编民间游戏综合活动《好玩的丝巾》获省二等奖。靳古彦老师创编民间乡土游戏活动《我是小兵》获市二等奖。王明平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幼儿充分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获市一等奖。

九、课题研究的启示

(一)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民间游戏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急待开发、利用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为了不让民间游戏流失,为了发挥民间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广大教师应对民间游戏进行挖掘,筛选和整理,使这一宝贵资源得以传承下来。同时,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民间游戏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有它的生命力,因此,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和幼儿要求的现代民间儿童游戏,使民间儿童游戏这一朵传统文化之花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二)注意勤俭与投入的相合

民间游戏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游戏,对于一些经费较紧张的幼儿园来说,不失为一种“勤俭办园”的好办法,尤其是对于广大的郊区和农村的幼儿园来说,开展民间儿童游戏,有助于缓解它们园舍、场地窄小及教玩具不足的矛盾,为幼儿园节约大笔经费。当然,我们在倡导勤俭节约的同时,也不能此为借口而减少对开展游戏所作的投入,毕竟游戏经费的投入是开展好幼儿园游戏的一个重要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在经费许可的范围内应拨出一部分经费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用于游戏的开发、开展及教玩具的投入上。

(三)注重民间游戏与其它游戏的相结合

民间儿童游戏的民族性、娱乐性及开展的随机性、玩具应用的简便性等特点,使它们具有独特的开发与运用价值,是其它游戏类型所无法替代的,要求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充分挖掘它们的教育潜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与其它游戏类型结合,优势互补,灵活使用,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工作规程》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说》孙维胜

4.《学前游戏论》丁海车

5.《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

课题组 成员

组长:李道玲

成员:许玉菊 张春红 靳古彦 刘彦萍 李艳红 王明平

上一篇:医院挂号员年终总结下一篇:英语观点论证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