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对学生产生的作用

2024-05-06

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共5篇)

篇1: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对学生产生的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对学生产生的作用

(宁夏西吉县兴平乡赵垴小学小学 教师巩志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常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对学生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就我在教学中所运用的“分组讨论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常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去思考,这时我们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比如邻近的两桌一组或三桌一组,让他们对同一问题进行各小组的讨论。学生在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会自发的进行任务分配,如谁记录、谁总结、谁发言等,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或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那么,通过分组讨论法,在小组中,一部分自信心较差的同学会在组内伙伴们的鼓励下进行积极的讨论,甚至作为小组代表发言,时间一长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这些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以前我们“填芽式”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发掘,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在进行分组讨论时,一部分不爱思考的学生有了一个独立思考的平台,和同伴一起讨论问题,他们消除了对老师的那种胆怯心理,进而可以自由、大胆的思考,时间一长,他们均会在课内外对一些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思考,逐渐养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大都受父母溺爱严重,养成了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的恶习。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他们可以倾听到同龄人和自己不同的见解,慢慢地他们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从而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对待别人、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提高学生概括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分组讨论中,各小组常会派代表进行总结性的发言,这就需要对每位小组成员的答案进行高度的总结和概括,为了在总结发言中比其他小组有优势,每组成员都会“出谋划策”、进行概括,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较多的关注对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因为他们终有一天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2: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对学生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组;合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有利于每位学生的英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课堂中。由于每个英语学习小组都设立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为了小组的共同利益,都会全力以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般是小组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其他同学,小组中所有的人共同帮助学习较为吃力的那个同学。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各组员之间可以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能力和特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英语的方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有所进步;学习优异的学生能巩固自己的知识,带动其他人一起学习。

2.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将来学生适应社会

在过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讲授,并不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去独立获取知识、探索知识、与他人合作学习。实践证明,独立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积极的思维交流和情感体验,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加强合作,如果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将各自的经验、知识加以分享、综合、提炼、应用,将很难适应将来的学习生活。如今,社会的每个行业都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合作技巧和合作精神。合作作为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与青睐。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智慧火花的迸发、思想的撞击,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情感沟通,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同存异。合作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合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以及让学生更加关心同伴的英语学习情况。共同分担学习任务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挑战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信心、人际关系、自控能力等。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

1.合理分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首先要有正确的分组,教师可以采取按座位进行分组和按学习任务进行分组两种形式。按座位进行分组,是指按学生在班级里的座次进行分组,将邻座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一小组大概3至6人。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操作起来比较简便,无需重新调整座位,重新将学生进行分层。按学习任务进行分组的小组合作是让每个小组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者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寻找小伙伴,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2.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倾听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用于发言的习惯等,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好习惯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佳。

3.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學习的关系

虽然合作学习很重要,但是合作学习也要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和小组伙伴进行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张莺.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15).

[2]左丙娥.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03).

[3]余敏.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份基于听说课的行动研究报告[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05).

篇3: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对学生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 讨论;教学;运用

由教育部组织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

调动一切语言的非语言的知识和技能去寻求沟通,努力用语言做事,即在交流中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为完成某个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不断“调用”自已存储在大脑中的“词语库”,使原本孤立的语言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学会用已学过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把所要求的事情做好,从而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小组课堂讨论又是众多活动形式中最常用最能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因为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亲身体验与实践,学生在获取知识时须克服过分依赖教师和局限于教材的传统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探索者,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要”学以致用”,要敢于表现自已,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敢于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表达自已的观点,通过动手动脑自主地学习和实践,培养综合语言能力.学生在交际中完成任务,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交流,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英国著名学者Andrew Littlejohn指出;一个好的任务型学习活动应该具备四大因素:(1)除了语言的学习还应具有教育意义;(2)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3)突出学生自已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4)活动应有变化以体现不同班级的特点。

课堂小组讨论就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能够拓宽大班授课时学生的学习空间.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学习旨在通过交互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它强调人际交往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在课业、个人成长、学习策略及社会交往技巧方面的发展.总之,课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改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的、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合作和交互活动,努力完成预定的任务。讨论中教师的参与是相当重要的。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指导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论;要通过不断吸收新的英语语言知识,增加科学、社会、历史等诸方面的背景知识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变以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将已获取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要由“教”变“导”,突出“五导”---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乐于探究和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辅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及自身的知识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会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学会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倡导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教导学生学会交流,评价自已及他人的学习成果,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自我责任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学生课堂小组讨论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而不介入的做法偏离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偏离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活动只能意味着教师要承担比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班教学时更重要的职责。

要组织好课堂小组讨论,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做好以下几步工作:第一,在课堂小组讨论前要选择好话题。

第二,在讨论中,学生和教师应行使好各自的职责。

第三,小组讨论结束时,应留出足够的时间抽选一两个小组进行汇报。

笔者在教学有关职业这一单元时,就设计了一节小组讨论课来巩固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设计的任务是“家庭——学校联系本”。教学目的是围绕有关个人信息的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工作,树立“工作无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的观念,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和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巩固的语言知识是:有关表示姓名、年龄、国籍、工作地点、职业、兴趣爱好以及称呼的词汇。

在课堂上,学生拿到笔者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两人一组根据调查内容展开问答,并如实填写表格,笔者随时给予词汇方面的帮助;完成表格后,学生两人相互交换,各自带回家让父母核实,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然后学生又把调查表带回学校,与同桌交流意见后交给老师,笔者批阅后作出了等级评定。最后我把调查表装订成“家庭——学校联系本”,以方便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本节课小组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达成了均衡。

当然小组讨论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讨论活动开始后学生不能马上进入角色而造成时间浪费;学生对讨论的话题不熟悉或不感兴趣以致无话可说,使讨论形同虚设;讨论程序或内容被教师控制,学生不能自由发挥,与讨论的目的相违背;个别学生控制讨论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率的难以达到等问题。这些都有待广大英语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正东.谈运用任务型教学的三个问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6).

篇4: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对学生产生的作用

大学英语听说课讨论式教学法英语作为国际官方语言中的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其在各国经济和文化往来中运用的比例达到70%以上,而在英语日常应用中,听说约占75%的比例。也就是说,听说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大学英语听说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待这门课的态度非常消极。本文要研究的是使用讨论式教学法,来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热情。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对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引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优势

1.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根据交际情景,教师合理设置问题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实践,如进行小组活动展开讨论,进行成对操练有问有答,开展辩论各抒己见,开设自由论坛当众展示自我,增强信心。

2.讨论式教学法要求课堂教学内容生动

教材的选择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辅以系统全面的训练和有益的知识补充来进行教学。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协助教学,以新颖、趣味、引人深思的内容,再将讨论式教学法运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面展开教学,让学生想听想说,也有内容可听可说,从而有了参与各种实践的兴趣和愿望,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讨论式教学法要开展必要的课外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尤其是语言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因此,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学习氛围,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良好的课外学习氛围也是不可忽视的,而老师对于学生创造这样的氛围起着关键作用。有了老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才能积极、认真、长期地自觉参与课外学习。唯有如此,方可达到改革和完善大学听说课,提高其教学实效之目的。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三、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方法和具体应用

1.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掌握的词汇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要做到:

(1)问题一目了然,目标清晰明确;

(2)问题要有起发性和层次性;

(3)题目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知的英语词汇和英语知识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熟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增强在英语交流中的自信。

2.授课中的具体讨论过程

大学英语听说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常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所以课堂讨论一般采用全班讨论、分组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形式。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分组一般以6~7人1组,在分组讨论后出现的共性问题,再由教师组织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在采取分组进行实战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分组讨论中应尽量考虑交际者在性格、性别、能力、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根据组员情况,因组施教,因人施教。

3.整理过程

各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汇总,各小组讨论结果可自由补充和质疑,最后形成全体学生的共识。要求:(1)语言精炼、准确、科学;(2)允许不同类型学生发言。由大家共同讨论而修正和增补出完整的结论。

4.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促进学生在课下延续英语学习的常见方法是布置作业,但要注意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的比例以及所布置作业的方式和内容。以往的以朗读和背诵为主的口头作业和以翻译和作文为主的书面作业,现在看来都稍显陈旧,更由于大量教辅书的出现而起不到太大地锻炼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讨论题和调查题,使课上的讨论内容在课下得以延续,更可以使课上难以进行的内容在课下实施。而这些对于进一步促進学生的英语学习,形成良好的语言应用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交往能力都极为重要。

四、结束语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探究式教学,将此教学法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课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是行之有效的英语口语提高方法,彻底告别聋哑英语,让英语大声地从自己的口中脱口而出。将讨论式教学法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课中,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广大的英语教师还需要继续努力完善此教学法。

参考文献:

[1]赵粉琴.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高师学报,2011.

[2]何乃平.“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视听说课中的运用[J].群文天地,2012.

[3]祁玉龙.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篇5: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育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培养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语文教学中,到处都存在美的东西。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美的东西,就能激发学生的崇高理想,培养优良品德,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能够提高课堂情绪,使学生产生兴奋感

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如何,直接影响智力操作效果,而美感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美感,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得到愉悦,产生思想上的融会,以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发现美、寻找美,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课堂情绪饱满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二、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可使学生非常乐于接受教育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求知的心理动力,改变学习的强制性,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美育是诱导受教育者投入到审美活动中,去主动获得自由畅悦的审美体验,它不需要特殊的强迫力,而是要在一种轻松自由、无拘无碍中进行,是心甘情愿樂在其中的。

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我先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意境美和艺术美。我介绍说,这首诗以客观的态度描摹了山中的景物,但又处处有情在,表现了诗人安逸的情怀。诗中描写了明月、苍松、清泉、清莲等美景,展现给我们四个景色优美的境头,构成四幅明丽动人的图画,创造出和谐完美的“山居秋暝”这独特的意境,可谓是诗画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诵之为诗,凿壁成画。通过这一介绍学生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美育可改变学生过去的那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更能创设一个“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

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育,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获得一定的创造力

没有想象力,也就意味着创造力的消失。爱因斯坦曾说:科学家们应该有权让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奔驰,因为要达到目的没有别的办法。作为文学家、诗人又何尝不如此呢?读文学作品,常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是什么手段使人“触景”而引发情思呢?是想象。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新的意境,绽开形象思维的花朵。

(1)可以从“已知的美”向“未知的美”方面进行想象,引导学生发现美,进而创造美。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那些描写桃花、李花、梨花盛开的句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已知(桃、李、梨花)的美向未知(夏、秋那甜美的果实)去想象,让学生从春华到秋实的丰收图里去体味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以此还可以让学生创作一篇《秋》的习作,展现秋的美。

(2)运用“眼见为实”的心理作用引导学生由实到虚去想象。《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篇感人肺腑的诗篇,要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作中中国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引导学生由实到虚去想象,从而完成情感转移。试想那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怎能不激起同学们强烈的感情共鸣?想象再一次创造了情感的奇迹。

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还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审美教育是最容纳个性的教育领域,列宁曾说:“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由于审美教育给学生留下广阔的选择空间,于是学生们总是在审美中享用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如学习《爱莲说》这篇古代散文时,学生在欣赏它的艺术美的同时,也会被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深深感染,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刚正不阿、绝不与世同流合污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美育,学生的那些优良品质、高尚情操就可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

五、语文教学可在艺术美中直接承受道德教育,变道德教育为自我道德呼唤

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因为审美的目的就在于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提高审美能力和发展人的审美理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把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用美的情感去陶冶学生心灵是十分必要的。

(1)应经常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美学知识,对人和事物进行评判,开展道德讨论。

(2)经常开展写作活动,强化美感效应,提高道德水准,陶冶美的心灵。

上一篇:图书长廊天地宽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气象谚语精选经典天气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