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需处理的四大关系

2022-09-10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已取得显著的成绩。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适应这一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改革从2006级新生开始在全国展开。课程改革后, 如何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 承担起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除了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外, 还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1 以统一的教学规范为前提, 兼顾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国各高等院校根据中央的部署, 统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教学内容必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进行。这一总体规范是对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和各个专业学生的共同要求。2006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 由过去的七门课程改革而成了现在的四门课程, 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都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 课程的设置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向学生讲授时不能随意地选取某些方面内容和知识点, 而必须从每一门课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出发。也就是说, 全国各高等院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必须要保证把每门课的基本内容按照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传授给学生, 而不管其是何种专业、何种知识基础的学生。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的统一规范要求。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全国高校所有学生, 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每一个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 文科的学生接受这门课程比较容易一些, 特别是历史、中文专业的学生, 而文科中的艺术院系的学生对这门课程和前者相比, 接受这门课程则相对困难一些。理科的学生和文科的学生相比, 基础稍显薄弱, 接受这门课程相对吃力一些, 这主要是由于高中阶段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理科中的计算机专业、体育运动专业及一些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对这门课程表现得更为漠视。甚至有些学生连基本的课堂纪律都不能保证。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坚持教学基本要求的统一性和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特殊需求的辩证关系。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 对于历史、中文、法律、经济等专业的学生, 应该成为他们本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他们专业素养中的核心内容, 因此对这些专业的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有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学术的前瞻性;而对于艺术、体育类学生, 就不能同样地去追求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术的前瞻性, 要选择应用性、实践性、生动性较为明显的内容, 主要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为主。因此,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有必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专业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以坚持统一的教学规范为前提, 兼顾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需求。

2 以创新教学内容为基础, 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当前,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创新方面, 最重要的是围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个根本目标, 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 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努力在“新”字上求突破。对于教师来说, 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是离开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去另搞一套, 而是要求在遵循教学基本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研究、提炼、加工, 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 把新的理论发展内化为用学生乐于思考、愿意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通过教师的教学, 使他得到教材上得不到的东西, 给他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 每一节课都应认真充分地备课,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兴趣及接受的程度等。在每节课上不一定每一部分都十分精彩, 但至少有一至几部分能够出“彩”。从生活事到国家大事, 从自然到社会, 要以理服人, 要发自肺腑, 诚实可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旁征博引, 滴水穿石。用正确的成熟的观点和充实可靠的材料历史地、逻辑地、辩证地教育学生。在选择材料时, 材料要真实, 要注意方向性指引, 以正面教育为主, 反面教育为辅。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 举例一定要科学, 体现时政性, 举出社会焦点、热点事例, 具有可信的说服力, 为说明原理提供有力的证据。无论是大道理还是小观点, 做到无懈可击, 要保持思想教育的主渠道畅通, 高扬主旋律, 具有真理的可信性。使学生领悟教育的真谛。并信而后行,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真正体现邓小平所说的“马列要精, 要管用”的方针。实践表明, 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针对社会上或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给出教育者的富有情理并科学可信的剖析和解答。如果敏感性的问题不敢正视, 复杂性的问题隔靴搔痒, 不仅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和实效, 反而丧失了教育的良好时机。

3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 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 学生一味地埋头记笔记, 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宏篇大论而常常处于不思考、不发言、不争论、不求新的状态中。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 为取得教学的实效性, 应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互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交流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这些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是要转变以往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 将课堂教学的定位, 放置于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领略其最新研究动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把课堂教学的相当的注意力, 放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的学习能力、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不断求新的创新精神、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逆境中昂扬进取的健康心理等六大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让学生在问题中求知, 在研究中学习, 在社会的规则中成长, 为社会的需要而成长, 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些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变了教师单纯讲授, 学生则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 把抽象变为具体, 把深奥变为浅显,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当然, 当代大学生摄取信息不满足于连篇累牍的文字表意, 希望更多的视频影像观感;也不满足于教师一言堂, 至少有一部分学生愿意参与教学过程。因此, 我们应尽量跟上时代的发展, 满足学生的要求, 采取生动活泼的PPT课件教学、Flash动漫教学、采用文字和视频结合教学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分配讲授、播放影像和课堂讨论的时间及如何选择与讲课内容结合较好的优秀的视频影像资料。

4 处理好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完成的认识任务, 主要不是探求新的真理, 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 把他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把群体的认识转化为自己个体的认识。而且, 学生要在短时期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因而, 教学过程就其本质来说, 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又由于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 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必然在对学生的思想品格的形成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里所指的, 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从知识层面上对于学生世界观形成所发挥的作用, 更主要的是教育者本人的信仰、态度、作风、行为、品格等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品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起主导作用, 并且要善于利用这种主导作用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 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是高的。在业务素质上, 要求一专多能, 本专业的知识要专, 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掌握, 要有非常广博的知识面;在思想道德素质上, 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只有自己具备坚定的信仰和优良的品质, 才能真正引导和感染学生, 取得良好思想教育的实效。

同时, 必须认识到,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活生生的积极能动的主体, 他们是有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的人, 他们需要情感雨露的滋润, 需要理解和真诚的思想交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激发主体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生命体验,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才会碰撞出火花,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而, 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积极的学, 才能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知的倾向, 在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倾向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 促使人们去顽强地追求, 积极地探索, 经久不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建设中, 必须解决好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巧妙地融合问题, 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独特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 教师结合本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理论前沿等相关问题进行启发、设疑,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大胆提问, 大胆发言, 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引导,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 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 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该文章为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价值整合研究》, 项目号:06B011。

摘要:新形势下,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应着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以统一的教学规范为前提, 兼顾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需求;以创新教学内容为基础, 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 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处理好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 8, 26.

[2]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 1, 17.

[3] 黄元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加强针对性[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5, 3.

上一篇: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下一篇: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