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打造特色业务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2024-05-13

某医院打造特色业务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精选3篇)

篇1:某医院打造特色业务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某医院打造特色业务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医院实力

2017年,我院打造优抚特色医疗,重点加强康复医学、老年病、短期照料专科建设,医院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是全面推进二级综合医院复评工作,医院管理进一步规范,诊疗系统及硬软件设施进一步改善,内涵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深入开展“三好—满意”活动,全方位提供预约诊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改善优抚医疗服务质量。

三是打造“智慧”医院,通过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合作,让优抚对象在我院享受到三级医院医疗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

二、牢记宗旨意义,打造民生医院

一是为优抚对象提供特色医疗保障,为优抚对象提供优质医疗服务,2017年,我院共收治优抚对象门诊及住院人数达上千人次。为某城市五区优抚对象住院费用提供“一站式”审核报账服务。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我院与三级医院签订了转诊协议,并由我院承担办理结算,为优抚对象、困难群众开设“爱心救助病室”,配备专业的医护团队,实行医疗、护理、康复整体服务模式。

二是定期组织开展优抚医疗巡诊。今年,医护骨干人员采取集中巡诊和上门巡诊方式,为某市(县)20个乡镇、街道的832名优抚对象提供医疗巡诊服务,送去了价值30多万元的检查项目,免费发放了20万元的药品。三是开展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检测和复诊工作。医院成立了专门的专家团队,全年累计对全市范围内的100余名退伍军人进行了检查和鉴定,较好的完成了带病回乡体检、复诊工作。

三、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短疗环境

我院在新建21层的老年康复大楼4-6楼建立优抚对象短期疗养中心,全面启动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项目。康复大楼按照居家式、无障碍、适老化标准建设,实行智能化管理,多点安装紧急呼叫系统,床旁配置中心吸氧装置;配备图书室、书画室、茶室、影院、棋牌室、健身中心、怀旧馆等服务设施。室内各种家具家私、电器、设施设备均是按照当前最优化的标准购置。

推出了疗养、休闲“十师”服务机制。为每位优抚对象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膳食养身、文化娱乐等服务,尽享多姿多彩、健康快乐的高品质疗养生活。

2017年接待八批约320人次重点优抚对象,2018年计划接待约2000人次。

四、突出特色优势,打造民生亮点

一是积极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我院还是某市社会救助定点医院,为某城市五区的五保户、低保户、百岁老人以及优抚特困对象,定点提供以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救助。

五保户来我院住院,实施“零支付”;低保户和其他困难群众来我院住院,参保参合报销以外的自负部分,由民政部门予以50%的救助补偿。近年来,医院每年住院收治五保户、低保户、三无人员、优抚特困对象等约2000多人次。

二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与某县花石镇泥湾村、湘乡市翻江镇崟塘村结成了帮扶对子,重点帮扶优抚对象及家属。通过走访慰问、免费提供培训、帮扶优抚对象家属就业、送医送药下乡等工作举措,有效推进了上述两村的脱贫步伐,引起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关注。

三是推进对口支援基层优抚医疗工作。先后与某市岳塘区荷塘乡卫生院、雨湖区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对口支援合同,委派技术骨干定期到卫生院、社区坐诊,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与辖区内宝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大力开展社区义诊,优抚对象健康体检等活动,为广大群众、优抚对象撑起健康保护伞,深受社会好评。

阿贵 201*年*月*日

篇2:某医院打造特色业务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两年前,智慧城市对韶山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今,智慧韶山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如何让智慧城市建设真正引起主要领导的重视,并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且一以贯之坚持下去,这需要智慧和胆识。

解放思想是先导

“稳增长、促和谐”,是党中央对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智慧城市作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引擎,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利器,必须让主要领导对此有根本性的认识和认可。要说服主要领导深刻认可智慧城市建设,除了相关部委和厅局的广泛宣传和推广,更重要的是要去触动主要领导的内心。具体经验是:将智慧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新技术的运用紧紧捆绑每年市委政府的重点工程。

准确定位是关键

准确定位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韶山的定位是立足“破解两大难题”,“致力三大目标”。

破解难题是动力。智慧城市建设有共性,但是更重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难题,体现地方发展的特色。如何破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应该成为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考量。“问题意识”,是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直接动力。在韶山如果建设智慧城市能够有效破解两大发展难题,那就一定会触动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来重视。当前韶山主要的支柱产业就是文化旅游业,但是发展的潜力远未发掘出来,主要面临两大发展难题:一是每年来韶山旅游的游客人数超过1000万,是本地人口的100倍。但韶山区域不大,才247平方公里,而且景区占了97平方公里。因此,如何使游客更加满意?如何使政府在旺季管理更加省心?如何使基于旅游产业链上的企业更加赚钱?这是市委、市政府无法回避并有待破解的一大难题。二是如何更多地留住游客,使送上门来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得到保留,这是韶山真正舞活旅游文化产业目标和关键。

致力三大目标。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结合韶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明确了三大发展和建设目标:一是全面提升韶山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着力提升党和政府基于虚拟网上的公共服务能力。具体包括:规划水平、服务水平、决策水平和安全水平。因此,需要继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拓展平台应用、大力开发基于云端的服务产品。二是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产业体系,全面增强政府的造血机能,换装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全面提升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以公共事业和民生事业为切入点,构建数字化的民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于云端的民生服务水平。为此,需要大力推进城乡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扩大生活领域的信息消费需求;面向社会开放公共服务窗口,初步实现景区、市区监控实时化、景区服务数字化,游客预约网络化,提供基于“吃、住、行、游、购、娱、教”于一体的智能化全体验。

市场化是大抓手

要充分运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智慧城市在推进的实践中,有两个瓶颈必须有效破解。

一是资金难题。韶山一年的财政也就4个亿左右,除去基本开支,能支配的资金也就一个亿。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妥善解决资金难题。主要经验是:整合全市的信息化需求资源,制定政府的总需求,将需求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政府的手里,向社会公开招投标,让三大营运商“刺刀见血”释放最大的优惠。同时,把购物点、宾馆、休闲场所、购物点和各企业信息流、数据流整合,统一购买社会服务。仅此两点,就争取社会资金1980万,顺利完成了2013年智慧韶山的建设项目。

二是人才瓶颈。智慧韶山建设和运营离不开高端专业人才的支撑。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市场化运用,由政府购买社会的公共服务。即保证了服务的水平,也解决了资金难题,更重要的是破解了“人才瓶颈”。

优化班子是保障

这里讲的“优化班子”,着重讲的是优化市委、政府班子的知识结构。在基层,目前班子的主要配备,还是以秘书和团干为主,真正懂高科技的成员少之又少,有些地方甚至一个也没有。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覆盖面广,技术性强。如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四化融合”,对市委、政府班子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领恐慌”凸显,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信息消费是趋势

目前,国家工信部推广的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就是典型的“以消费倒逼建设”的发展战略,无疑抓住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着力:

一是在发挥政府战略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强信息消费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加快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鼓励业务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型业态,提升信息产品、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水平,通过供给创新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

三是推动软件与硬件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虚拟消费与实体消费融合,以信息消费的发展带动和提升传统消费,挖掘和带动新兴消费。

四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法制环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

主要做法

统筹城乡、协调建设:韶山规模不大、权限集中,具备城乡统筹的独特优势,如果能做好城乡统筹示范区,为全省数字湖南、智慧城市建设树立标杆,必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智慧韶山”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顶层设计和城乡统筹规划,站在全市整体的角度,运用市场规律、创新建设模式,建立统筹协调管理体系,协调组织各政府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科学分工、利益共享,共同推进“智慧韶山”各项工程的实施,并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完善。

突出红色、融合创新:“智慧韶山”涉及城乡的方方面面,必须突出红色主题,深度挖掘吃、住、行、游、购、娱、教等旅游七要素,通过旅游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将各种创新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各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从而形成独特的不可复制、不可超越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有明显特色和丰富内涵的红色智慧旅游产业链。将旅游与韶山特有的历史文化深度结合,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强化共享、协同推进:在建设时就采用共享的思路,统筹规划、累加渐进。同时利用政府各个部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将人、物、信息、业务服务联系起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使有限的资源可根据需要重新配置,可适应变化快速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益,节省财政投入,同时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

篇3:某医院打造特色业务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创新公共服务理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目前,这场改革运动仍然方兴未艾,并逐步扩张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影响西方公共服务的理论有很多,主要有:

(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服务领域,正是因为政府包揽所有社会公共服务,因而造成了重复投资、盲目建设,增加服务成本,降低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可以把一些私人部门能完成的事务交出去;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垄断。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与优势互补。

(二)公共物品多元供给理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共物品,但是政府更应该提供公民能够表达其价值观的舞台,在全社会形成公共利益观念。按照美国学者萨瓦斯的观点,公共服务的生产者直接或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而服务提供者则指派生产者向消费者、指派消费者向生产者或选择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不等于生产者,两者可以为一,也可以分离。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来“生产服务”并由政府购买,是政府履行服务职能的更加有效的方式。

(三)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福利也可以由公共部门、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家庭和社区共同负担,政府角色转变为福利服务的规范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的仲裁者以及促进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等。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依托社会部门发挥作用,由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非政府组织来负责。

(四)社会治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治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强制与自愿的合作,要建立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间有效互动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局面。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与社会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基本认同基础上的合作,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治理。政府也有责任运用新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绩效。

(五)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政府有限理性和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假设,政府类似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政府与公民关系变成公共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顾客至上,由顾客决定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选择。该理论认为,政府不仅要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还要与公众、社会之间互动,相互协作共同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理论的不断发展,对于公共服务实践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改革公共服务模式

在西方,公共服务模式大体经过了官僚制公共服务模式阶段、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模式阶段和“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阶段。

(一)公共服务模式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各国普遍采用传统的官僚制公共服务模式,由政府机构以制度和规则的方法来提供公共服务,其服务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政府组织的内部。这种模式的主要缺陷是对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反应迟钝,出现“政府失败”和“公共服务失灵”。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先后开展了“政府再造”,用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模式替代传统的官僚制公共服务模式。此举虽然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但是往往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造成了碎片化的制度结构,影响了公共服务效率的持续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开启了以“整体政府”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政府改革运动。1999年,布莱尔政府颁布《现代化政府白皮书》,推出一个实施“整体政府”改革的十年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五项政策建议,即提供回应性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重视公共服务的价值、改进政策制定以及建立信息时代的政府,就是构建“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工党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问题上不仅关注“节约”与“效率”,而且积极回应公民意愿,以一种相当综合的标准评价公共服务。

(二)“整体政府”模式的内涵。

“整体政府”亦称“协同政府”(Joined-upGovernment)、“全面政府”(Holistic Government)、“网络政府”(Networked Government)、“连接政府”(Connected Government,CG)等。“整体政府”强调要打破部门界限,打破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建立以流程为中心的多团队的扁平化网络状结构,其中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内部各层级与各部门等基于业务合作形成的合作关系。“整体政府”的责任框架既要改善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保持垂直问责制,也要在横向协作和纵向问责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总之,“整体政府”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在不消除组织边界的前提下,通过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向所有公民提供优质高效、“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三)“整体政府”模式的发展

随着英国公共服务改革不断取得成效,很多西方国家相继进行了“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在澳大利亚,“整体政府”是指公共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实行的跨部门协作,以及为了解决某些特殊问题组成的联合机构。新西兰则通过协作、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促使各种公共管理的主体达到协调一致与功能整合,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另外,荷兰、瑞典、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地方政府也进行了类似“整体政府”的公共服务改革。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个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与该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有关系。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比较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国家的公共服务逐步变成为政府的核心要务,政府职能从以经济性公共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以社会性公共服务为主的阶段。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国家政府职能广泛地介入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国民收入再分配、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型”的公共服务体系;另一种是以英国、法国和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公平主导型”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新加坡的公共服务体系

新加坡逐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政社合作”型公共服务模式。新加坡的公共服务体系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广覆盖,建立了以中央公积金为核心的、包括养老、住房、医疗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注重政府责任。政府集中力量重点救助最困难的社会群体,强调政府在扶贫解困中的主体作用。

(三)俄罗斯的公共服务体系

俄罗斯的公共服务体系是由苏联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包揽”模式转变而来。普京执政后,主张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把消除贫困和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作为社会政策的重点,先后启动了劳动报酬改革,社会保障改革,住房、医疗、教育改革。2013年7月,俄总统办公厅官网发布消息称,政府拟在2016年前逐渐退出市政公共服务领域,采用BOT模式将运营职能转给私营公司,政府资本占比不能超过25%,并设定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要求:到2017年市政设施故障率下降到50%,2018年前市政资源损失率要达到正常标准,2020年全面提升市政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这是俄罗斯改革公共服务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

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和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管理模式

各个国家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美国采取的是执行、监督和救济相分离的管理模式。美国对公共服务购买管理执行机构是联邦事务总局,该局具体负责政府的购买内容,规定服务的标准和规范。监督机构是联邦会计总署和行政管理与预算局。联邦会计总署由美国国会设立并向国会负责,职责之一是监督政府购买活动。它有权对政府购买计划进行评估,对项目进行审计并提出建议;对使用资金进行监督,并接受投诉。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隶属于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厅,具体负责政府购买活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发布各项管理政策,以及协调具体的购买活动。救济机构设置较复杂和全面,既有行政性质的联邦会计总署,也有法院系统的联邦赔偿法院、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等。一般的政府购买合同纠纷,还可向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合同上诉理事会申请裁决。新西兰则专门建立公共服务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对全国公共服务的监督指导工作,具体负责绩效合同的签订、价格谈判和产品质量的认定等。在亚洲国家中,韩国是政府购买活动集中管理较好的国家。它在财政经济部下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政府购买的“采购厅”。该厅业务独立,其厅长由总统直接任命,具体负责全国各项政府的购买业务,也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的购买。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程度较高

例如,美国规定了政府职能的两大类别:一是必须由政府雇员行使的“政府固有职能”;二是可由政府或私营部门员工展开的商业活动。在美国,即使那些所谓“关键”职能也可以外包。关键的标准是:行使联邦政府权力的自由裁量权或为联邦政府决策而形成的价值判断,包括关于财务交易和公众应当享权益福利的判断。美国政府购买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涉及公权力行使的事项。包括违规车辆拖吊、监狱管理、治安巡逻等。这些事项由于涉及公权力的行使,通常属于行政执法行为。二是涉及公共服务的事项。美国国际市县管理协会把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分成七个大类:公共工程与交通、公共安全、公用事业、健康与人力资源、公园及娱乐、文化艺术和保障功能。公共服务项目又可以分为针对不特定对象的公共服务和针对特定对象的公共服务。前者例如道路维护、垃圾收运等;后者例如老年人照料、毒瘾治疗、心理咨询等。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有利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三)积极发展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美国比较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更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在俄罗斯,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文化、环保、人权、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之中,已经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但是,由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也带来一些问题。有德国学者就认为,欧洲的公共服务业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效益和利润的关注导致了欧洲基本服务的商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因此,在欧盟,所有公民不再得到社会的、社会经济的保障。由于公共服务私有化和自由化在各个层面上造成了社会差距的扩大。一些人因为社会或财政特权从教育和医疗保健私有化中获益时,其他人被排除在基础服务之外。随着从前的公共服务产生的利润在私营供应商腰包中积累起来,公共当局的预算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 公共服务的私有化的实施,导致了“私人获益——公众受损”的结果。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上一篇:开立国内信用证申请书(格式)下一篇:大班老鼠娶新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