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三板分层制度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2022-12-19

1 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

“新三板”市场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2013年12月31日起股转系统面向全国接收企业挂牌申请。截止至2016年7月15日,有7 77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总股本达4690.31亿股,可以说,“新三板”市场是中国的纳斯达克,其发展将会影响我国整个资本市场。

2 新三板分层制度解读

“新三板”市场自2013年扩容至全国以来,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其进入门槛低,挂牌公司差异化明显,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2016年5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自6月27日起,新三板市场将正式对所有挂牌公司进行分层管理。其将根据三套标准将市场挂牌企业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只要满足其一即可进入创新层,标准如下:

标准一:净利润: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 000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

标准二:增长率: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

股本:股本不少于2 000万股。

标准三:市值: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

股东权益: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 000万元;

做市商数量: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

3 新三板分层制度对市场流动性影响

从以上分层标准可以看出,标准一侧重于挂牌公司的盈利要求,以满足盈利能力较强、相对成熟挂牌公司的分层需求;标准二侧重于挂牌公司的成长性要求,以满足处于初创期、高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分层需求;标准三侧重于挂牌公司的做市市值要求,以满足商业模式新颖、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分层需求。三套标准共同实施,满足了各个行业各个处于不同时期企业的需求。根据以上标准,截止至2016年7月15日,进入创新层企业达到953家,进入基础层企业达到6 817家,创新层企业仅占12.26%,投资者投资风险较大。通过三套标准的对市场进行分层,可以降低投资者的信息采集成本,提高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将会拉动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

目前,新三板市场采用协议转让和做市商两种交易制度,并且不同规模企业均可采用相同的制度。根据新三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市场上,7 770家挂牌企业中有1591家企业采用做市商转让,6 179家企业采用协议转让,而做市转让的成交量在24 422.91万元,成交数量3 982.89万股,协议转让的成交量在14 985.16万元,成交数量3 125.78万股,可见,采用做市商转让的企业仅占20.47%,但其交易量却占比60%以上。做市商转让制度可以提高了新三板的流动性,拉动了市场交易量,然而由于做市商做市时只能用自有资金,还有可能承担抛单的风险,这使得目前做市转让挂牌企业数量很少,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流动性不足。

3.3最后,分层制度是解决流动性问题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分层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市场流动性,但是分层制度的实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困境,这是因为新三板市场在制度上存在着很多缺陷。例如,500万的投资者门槛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做市商数量过少,挂牌企业可跻身创新层的途径有三种,在权衡做市与协议转让的利弊之后,做市商数量不会大幅度上升,市场交易机制过于僵硬,仅靠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没有完善灵活的竞价机制等等,这些都有待完善,我们需要构建包括分层制度、转板制度、竞价交易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而分层制度的实施可以重新搭建市场的估值体系,分层制度将会为转板制度和集合竞价制度的实施奠定制度基础。只有那些表现优秀的挂牌公司才能实现转板和进行集合竞价交易,而挂牌公司优劣的表现将由分层制度来安排。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分层制度迈开了解决新三板流动性难题的第一步。

摘要:自6月27日起,新三板市场将对所有挂牌公司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从制度建设方面迈开了解决市场流动性问题的第一步。本文将在解读新三板的分层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关键词:新三板,分层制度,股转系统

上一篇:中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下一篇:机械类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