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发展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日关系发展范文

我眼中的中日关系发展历史

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中日交往绵延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中日两大民族友好交往,古代中华文明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也从日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西方先进文明成果。但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周恩来总理曾经将中日关系交往史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两千年友好】

有一个传说,说是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拍了个叫徐福的人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去海外找长生不老的仙丹。后来遇到了些意外,徐福不敢回去了,就带着这三千童男童女跑到了个岛上,在那里自立为王了,于是日本就产生了。

不知道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暂且不谈。看看后来。

西汉的时候,中国和就与日本三十多个小国有来往,东汉的时候,到了光武帝的时候,日本倭奴国王派遣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还赠送了个“汉倭奴国王”金印。在经济上,中国的铁器,铜器和丝绸传往日本。

到了隋唐的时候,日本不断的派遣唐使来中国,向中国学习,在这期间有些中国人也积极向日本传播盛唐文化,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鉴真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了诸多盛唐文化。再后来日本效仿唐制,实行了大化改新,并在当时的首都仿造了长安城建起了城市,宫殿。在日常生活中,中国的茶叶种植也开始推广,人们仿造唐朝的服饰创造了和服。总之能学的他们都学习了。

宋元时期,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元朝的时候由于京杭大运河的进一步挖通,航海技术的发展等诸多原因海船可以直达日本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的经济贸易的往来与交流。

到了明朝,日本经历了战国时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垂涎自己的老师中国了,于是倭寇频繁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沿海的倭寇问题震惊了当时的朝廷,大奖戚继光带领明朝的军队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共同努力,把日本军队的主力打进了太平洋,解决了倭寇的问题。

清朝前期,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综合中国古代历史上中日的交往,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日本发展起来的历史很短暂——他自称也只有1200年的历史;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古代,两国交恶的时期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是中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可以说在古代日本一直积极的向中国学习。

【五十年对立】

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再至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近五十年来的历史中,中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战争”这两个字来概括了。这些由日本发起的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以侵华战争为例,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这每一个词语都是令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感到毛骨悚然。同时在战争期间肆意掠夺中国的丰富资源还有至今仍遗留在中国土地上的两千多枚化学武器对中国人民的危害将是更难以计算的。 而现在诸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靖国神社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教科书问题等等使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以近期为例,去年的撞船事件一度让中日关系处于冰点。今年3月份日本的大地震,互联网上虽然有不少幸灾乐祸的“愤青”们,但是大部分国人还是积极帮助日本进行救援和重建工作。

经济上来说,中日量过经济上往来密切。中国广阔的市场与丰富的资源与日本的技术形成了互补优势。两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中日经济在亚洲占有重要的位置。中日两国GDP之和占亚洲GDP总和的3/4。日本是亚洲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国,中国是亚洲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日两国经济上有巨大的互利性,因此,两国的合作不仅使两国受益,而且使亚洲乃至世界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以近期为例6月10日山田电机第二家中国门店将于天津开业; 日本关西和江浙沪签订旅游合作协议;此外索尼,松下,丰田等诸多日本品牌也在中国发展迅速。

【感悟】

日本的武士喜欢樱花,也喜欢刀。

这似乎是很矛盾的,一个让人感觉到美丽,一个却让人感觉到血腥与残暴。

也许,这就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就像他对待中国,曾经的老师,而后是自己嘴边的食物,现在的朋友和对手。

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不断以强者为师,这个民族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使这个民族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个民族在大灾大难之前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国民素质,这个民族居安思危的意识让这个资源稀缺,时时受到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下依然能够发展。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国人民在两千多年的交往中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丰富和发展了两国的经济文化,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但到了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连续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企图将中国完全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1972年9月,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此后,“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两国关系迅速发展。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之间尽管经历了许多曲折和风波,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两国在历史、领土、台湾、经济贸易等问题上分歧和摩擦不断,但两国关系总的说来是稳定向前发展的,友好和合作始终占据主流地位。

第二篇:结合钓鱼岛事件检讨中日关系的发展

结合钓鱼岛事件检讨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于反日运动大学生应持什么态度?

2010年9 月7日,钓鱼岛附近海域,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冲撞,后又受到日方另外两艘巡逻船跟踪、冲撞、截停、登船、检查。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严重关切这起事件,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中方对日本巡视船非法扣留中方渔民渔船表示强烈抗议,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同月24日,日本地方检察厅宣布释放中国渔船船长。9月25日凌晨,被日方非法抓扣的渔船船长詹其雄返回福州。

此次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因近年来中日国力对比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演变,两国战略态势发生微妙变化。当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强烈反差时,日本国内某些保守势力以种种借口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导致中日双边关系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在“中国威胁论”者看来,我国国力的迅速上升、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势必成为日本的战略竞争对手,削弱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甚至构成对日本的战略威胁。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心”,日本积极采取遏制措施防范中国,以制约中国的发展。我国政府一贯主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其实在公元1371年以前,钓鱼岛已被中国人发现命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日本政府对钓鱼主权的归属并未提出异议。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日本于翌年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从清政府手中割去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当然也在条约范围内,自此,钓鱼列岛一直为日本所占,被其成为“尖阁列岛”。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日本应将钓鱼列岛和台湾一同归还中国,但美国确非法将这些岛屿和琉球群岛一起置于自己管理之下,并用作靶场。1971年6月17日美国在将琉球群岛归还日本时,把钓鱼列岛也给了日本人管理,日本政府据此主张该岛属日本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列岛划在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针对美国政府的无理行径和日本的非法行为,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严正声明:“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在此航行、渔猎、开发、生产,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种主权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而为了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大局,中国政府一直采取克制的态度,慎重处理钓鱼列岛问题。在1972年中日友好邦交正常化谈判和1978年两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就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达成谅解。但日本方面没有认真履行达成的谅解,加紧对钓鱼列岛的控制,在岛上修建各种设施,企图以既成事实造成永远侵吞的局面。两国战略互信仍具“不确定性”。我国政府一贯主张,应积极探讨两国未来双边关系的定位,避免在政治和安全层面产生摩擦和冲突,进而达成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历史性共识。

就是在此次钓鱼岛事件发生之后,我外交部还是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出发,明确指出,“中日两国互为近邻,坚持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方向,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中日关系中的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中方的这一立场没有也不会改变。” 展望未来,期望日方能重新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正确轨道上来,正确处理好敏感性问题,中日通过战略对话处理分歧,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来,共同开拓两国关系新时代。

经济可以重新开始,城市也可以重建,但一旦国土沦落他国,就将永远失去,而不会得来。哪怕再富强,你都没法从他国买来一寸的国土。不管日本政府是为了党政竞争的需要,还是讨好美国的需要。日本拿钓鱼岛认真做事,都将无法让中国人所容忍,更不能纵容的。中国保持争议,共同发展的策略,并不是说可以视自己的国土被侵犯,睁一眼闭一眼;更不能说是中国人放弃了维权的权利。哪怕国内某些理性人士所说对方如何的强大,就可以对维护主权的能力怯懦怀疑。

这次的钓鱼岛事件引爆了民间的反日情绪,特别是大学生,举办了很多反日活动。武汉就有大学生因对此事件太愤慨,而上街非法游行导致交通拥堵。其实那样做事很不理智很正确的。对于日本,我们要认识到:

首先,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军国主义分子,甚至可以说,大部分的日本人都不是军国主义分子,他们和我们一样,爱好和平,谋求共同发展。所以,就凭一小部分拒不承认历史,鼓吹军国主义的鬼子,而抹杀掉大部分日本人民的善良本质。很明显是片面的,是偏激的。

其次,那一群“愤青”,对于爱国的认识,往往只是“踏平小日本”,“干掉日本人”等等,这更加错误了。日本人来我们这儿,我们家他们侵略者,我们打到日本去,不也是侵略者?不也是骑在另一个民族的头上作威作福?难道这些日子我们还没有过够吗?难道一定要有这些“己所不欲”的方法,来“施与”那些毫无过错的日本人民吗?难道就真的要一报还一报,使这个世界成为两个互不认同的国家无休止争斗的场所,你们愿意你们的未来变成这样吗? 我们不能冤枉善良的,和我们以爱好好和平的日本人民,但是对于少部分政治家的军国主义复兴阴谋,我们也一定要做好警惕。

我们也不能把昨天的仇恨记在今天的帐上,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能忘记历史!列宁同志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反日运动,事实。,爱国不是骂几句小日本,不是扔几个矿泉水瓶和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要在外交上挺起脊梁说话,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是真正的站起来了!

第三篇:公关关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范文

公共关系学论文 论文题目:公共关系学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学部:

班级:09

姓名:

学号:1501090101

3完成时间:

指导老师:范英丽 管理学部 市营1班 邝豪杰 2011-12-

4公共关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全球化竞争格局的日益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的将本土的公共关系变成了世界经济体间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价值也意义逐渐被企业所认可和重视。而作为社会中的主体的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公共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也就显的十分重要。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关系管理职能.企业主要通过自身形象设计,双向信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交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达成和谐的交往状态,为企业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所以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必须要有良好的公关作为基础。企业公共关系的好坏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企业市场定位经济全球化品牌

公共关系是指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使社会组织有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树立良好形象的社会的科学和管理艺术。因此它在社会组织的形象塑造过程中有很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企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也非常的关注。公关在企业形象的塑造中,地位不可或缺。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公关的企业它的社会想象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尤其是那些国际知名公司,他们的公关应该是相当的厉害。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公共关系代表企业的市场形象,企业面对的市场压力和企业之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公共关系究竟能在企业发展和壮大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公共关系学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厉害,各个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这既包括企业之间的竞争,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厉害。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就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策略,能够把握好这一点的企业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在这中间,公共关系所起的作用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的突出,公共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运作的成功与否。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企业还不能够认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外国企业纷纷踏入我国市场,竞争的国际化日益加剧,而消费者的行为越来越科学化、理性化。因此,企业已经由十几年前的只要做就可以赚钱到现在的只是做还不行,要做好才行。

中国的很多行业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在加上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竞争日益激烈,同质量的产品越来越多,所以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仅靠质量、服务还不行,还要靠公共关系去宣传、去创造。所以我的这篇论文就来谈一下公共关系与企业的发展的关系。

首先我就就公共关系与企业的发展谈论一下我的观点,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发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基础,同时还应该创造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环境,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搞好了,知名度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就有了保证。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形象,设施和产品再好,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公共关系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认同,公共关系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公共关系有着普遍的意义,而由此派生出的企业公共关系又有其特殊性,它是指企业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以促进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的一种管理职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公共关系一方面强调企业和公众的关系是相互的,另一方面又强调企业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从而使我们加深对公共关系本质的认识。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塑造良好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公共关系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已在各个领域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至90年代进入到一个较深的层面。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实施名牌战略,公共关系作为一项管理职能,究竟能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应加以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推进公共关系的发展,更有助于深刻认识公共关系在企业名牌战略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不少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人才严重流失现象,这个现象的发生有一些客观原因,但公共关系运作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人才流失对企业争创名牌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应该深入剖析找出对策。一般来说,员工为企业效力的因素有三点,其一是工资及福利待遇,其二是企业领导层状况,其三是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在这三个因素中,工资及福利待遇是一个重要因素,它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工资普遍不太高的情况下,高工资高福利确是一个诱人的条件,但已不是决定去留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是后两点。首先是企业领导层的状况对员工的影响力很大,一个有胆识、有远见、团结奋进的领导层是吸引人才的“磁力源”;一个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切实解决员工困难的领导层是稳定人才的“粘合剂”;一个信任员工,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领导层是激励人才的“催化剂”。

这样的领导层无疑具有招贤纳才的无穷魅力,因为在这样的领导下工作,即使眼前条件苦一点,福利差一点,工资低一点,但人们能看到美好的前景,保持对企业的良好信念。相反,如果领导层任人唯亲、趋之若鹜,人们怎么会对企业产生信心呢?如此,势必造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

其次是关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企业员工在满足了一定的生存需要后,还希望承担具有发展性、挑战性的工作,以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如果员工不能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就会产生失落感,这种失落感驱使人们离心离德以至要重新寻觅一块能施展拳脚的新天地。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有两种重要方式:一种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出色的工作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每位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都有努力工作的愿望,关键在于领导如何激发,如何引导,以把员工的这种愿望时时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公共关系诞生后,首先就是在企业管理和运筹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后来它的影响波及到了各行各业,但实质上仍以企业运用为主。这是由于公共关系本身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不过是社会化大生产流水作业线上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离开谁都不行;特别是商品经济还是一种遵循竞争法则的经济,在公平竞争的同时,争取理解、支持尤其是争取服务对象和消费者的理解、支持就显得万分重要。这就促使企业运用公共关系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搞好与外界的关系。导致公共关系产生的基本条件

还有政治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即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和现代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这些同样离不开商品经济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始终紧密相连,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是一致的。公共关系追求公平相待,要求一视同仁,力求机会均等,而商品经济越发达,企业展开公平竞争的机会就越均等、越充分,公共关系就越可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企业生产的各要素已经在全球流动,企业从原来的区位优势中解脱出来,争相生产集合全球优势的全球化产品,相互之间在全球范围内按照相关的明确规则展开有序的竞争,公平程度随着竞争程度和透明程度的提高而大大提高,公共关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更加雄厚,发挥作用的舞台也必然的更加广阔。

其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而企业的形象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企业的公共关系的运作。在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调查是企业公关成功的法宝,在公关行业里,大家经常说,闭门造车,大家关在一个房间里,没有进行任何的社会调查,也不知道你的客户怎么想的,就坐在房间里想,我的客户应该这么做,我的客户应该这么做,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希望所有企业的公关或者做公关公司的公关人员,一定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公关计划的一个前提。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未来社会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后果。通过不同的调查研究,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社会的舆论,公众的态度和期望值。如果中美关系处在比较糟糕的情况底下,作为企业的公关人员,就要有非常强的灵敏度,如果是企业来说,你就应该格外注意哪些问题。如果中国和欧洲发生贸易冲突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欧洲公司,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及时的把你的想法、意见传递给管理层,让他们作决策时作为参考。所以说企业的公关就必须要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企业还应该注意公共关系的策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战略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者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调整公关策略和应对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企业与媒体关系的“高度”、“深度”和“广度”。“高度”即要争取到媒体的高层主要管理人员的支持。“深度”即要与媒体的具体版面的具体负责编辑、记者有良好的经常性感情联络。

“广度”即要与相关的大众性和专业性的主流媒体建立广泛的不间断的接触。企业的媒介部门成员应该有明确分工,经理负责与企业相关的主流媒体的高层进行不间断的接触,部门成员主要负责与媒体的相关板块或栏目的记者和编辑沟通,并且将与媒体的联络划分到具体个人负责,再有就是与媒体关系结构的广度,企业媒介部门的工作重心应偏重于行业、专业、以及主流的相关大众媒体。这样的结构就做到了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更有广度,为企业打造了一张牢固的媒体关系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氛围。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了选修课《公共关系学》以后对公共关系与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一些理解,通过查一些资料是我对公共关系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认为企业必须要重视公共关系的处理才能够在现代的竞争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在前列。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学》, 邱锐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公共关系学》, 段淳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企业战略调整与重组》,林平凡等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公关无敌手》 , 江帆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第四篇:论公共关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全球化竞争格局的日益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的将本土的公共关系变成了世界经济体间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价值也意义逐渐被企业所认可和重视。而作为社会中的主体的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公共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也就显的十分重要。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关系管理职能.企业主要通过自身形象设计,双向信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交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达成和谐的交往状态,为企业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所以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必须要有良好的公关作为基础。企业公共关系的好坏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关键字:公共关系企业市场定位经济全球化品牌

公共关系是指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使社会组织有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树立良好形象的社会的科学和管理艺术。因此它在社会组织的形象塑造过程中有很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企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也非常的关注。公关在企业形象的塑造中,地位不可或缺。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公关的企业它的社会想象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尤其是那些国际知名公司,他们的公关应该是相当的厉害。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公共关系代表企业的市场形象,企业面对的市场压力和企业之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公共关系究竟能在企业发展和壮大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公共关系学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厉害,各个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这既包括企业之间的竞争,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厉害。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就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策略,能够把握好这一点的企业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在这中间,公共关系所起的作用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的突出,公共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运作的成功与否。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企业还不能够认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外国企业纷纷踏入我国市场,竞争的国际化日益加剧,而消费者的行为越来越科学化、理性化。因此,企业已经由十几年前的只要做就可以赚钱到现在的只是做还不行,要做好才行。中国的很多行业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在加上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竞争日益激烈,同质量的产品越来越多,所以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仅靠质量、服务还不行,还要靠公共关系去宣传、去创造。所以我的这篇论文就来谈一下公共关系与企业的发展的关系。

首先我就就公共关系与企业的发展谈论一下我的观点,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发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基础,同时还应该创造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环境,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搞好了,知名度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就有了保证。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形象,设施和产品再好,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和影响。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公共关系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认同,公共关系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公共关系有着普遍的意义,而由此派生出的企业公共关系又有其特殊性,它是指企业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以促进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的一种管理职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公共关系一方面强调企业和公众的关系是相互的,另一方面又强调企业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从而使我们加深对公共关系本质的认识。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塑造良好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公共关系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已在各个领域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至90年代进入到一个较深的层面。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实施名牌战略,公共关系作为一项管理职能,究竟能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应加以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推进公共关系的发展,更有助于深刻认识公共关系在企业名牌战略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不少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人才严重流失现象,这个现象的发生有一些客观原因,但公共关系运作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才流失对企业争创名牌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应该深入剖析找出对策。一般来说,员工为企业效力的因素有三点,其一是工资及福利待遇,其二是企业领导层状况,其三是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在这三个因素中,工资及福利待遇是一个重要因素,它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工资普遍不太高的情况下,高工资高福利确是一个诱人的条件,但已不是决定去留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是后两点。首先是企业领导层的状况对员工的影响力很大,一个有胆识、有远见、团结奋进的领导层是吸引人才的“磁力源”;一个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切实解决员工困难的领导层是稳定人才的“粘合剂”;一个信任员工,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领导层是激励人才的“催化剂”。这样的领导层无疑具有招贤纳才的无穷魅力,因为在这样的领导下工作,即使眼前条件苦一点,福利差一点,工资低一点,但人们能看到美好的前景,保持对企业的良好信念。相反,如果领导层任人唯亲、趋之若鹜,人们怎么会对企业产生信心呢?如此,势必造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其次是关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企业员工在满足了一定的生存需要后,还希望承担具有发展性、挑战性的工作,以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如果员工不能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就会产生失落感,这种失落感驱使人们离心离德以至

要重新寻觅一块能施展拳脚的新天地。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有两种重要方式:一种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出色的工作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每位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都有努力工作的愿望,关键在于领导如何激发,如何引导,以把员工的这种愿望时时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公共关系诞生后,首先就是在企业管理和运筹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后来它的影响波及到了各行各业,但实质上仍以企业运用为主。这是由于公共关系本身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不过是社会化大生产流水作业线上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离开谁都不行;特别是商品经济还是一种遵循竞争法则的经济,在公平竞争的同时,争取理解、支持尤其是争取服务对象和消费者的理解、支持就显得万分重要。这就促使企业运用公共关系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搞好与外界的关系。导致公共关系产生的基本条件还有政治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即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和现代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这些同样离不开商品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始终紧密相连,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是一致的。公共关系追求公平相待,要求一视同仁,力求机会均等,而商品经济越发达,企业展开公平竞争的机会就越均等、越充分,公共关系就越可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企业生产的各要素已经在全球流动,企业从原来的区位优势中解脱出来,争相生产集合全球优势的全球化产品,相互之间在全球范围内按照相关的明确规则展开有序的竞争,公平程度随着竞争程度和透明程度的提高而大大提高,公共关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更加雄厚,发挥作用的舞台也必然的更加广阔。

其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而企业的形象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企业的公共关系的运作。在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调查是企业公关成功的法宝,在公关行业里,大家经常说,闭门造车,大家关在一个房间里,没有进行任何的社会调查,也不知道你的客户怎么想的,就坐在房间里想,我的客户应该这么做,我的客户应该这么做,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希望所有企业的公关或者做公关公司的公关人员,一定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公关计划的一个前提。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未来社会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后果。通过不同的调查研究,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社会的舆论,公众的态度和期望值。如果中美关系处在比较糟糕的情况底下,作为企业的公关人员,就要有非常强的灵敏度,如果是企业来说,你就应该格外注意哪些问题。如果中国和欧洲发生贸易冲突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欧洲公司,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及时的把你的想法、意见传递给管理层,让他们作决策时作为参考。所

以说企业的公关就必须要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企业还应该注意公共关系的策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战略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者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调整公关策略和应对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企业与媒体关系的“高度”、“深度”和“广度”。“高度”即要争取到媒体的高层主要管理人员的支持。“深度”即要与媒体的具体版面的具体负责编辑、记者有良好的经常性感情联络。“广度”即要与相关的大众性和专业性的主流媒体建立广泛的不间断的接触。企业的媒介部门成员应该有明确分工,经理负责与企业相关的主流媒体的高层进行不间断的接触,部门成员主要负责与媒体的相关板块或栏目的记者和编辑沟通,并且将与媒体的联络划分到具体个人负责,再有就是与媒体关系结构的广度,企业媒介部门的工作重心应偏重于行业、专业、以及主流的相关大众媒体。这样的结构就做到了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更有广度,为企业打造了一张牢固的媒体关系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学》,张克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公共关系学》,邱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公共关系学》,段淳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企业战略调整与重组》,林平凡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公关无敌手》 ,江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五篇:两岸未来关系发展形势

两岸统一终究是大陆与台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民进党执政有助于统一的趋势发展

1.让台湾民众看清党派主张,同时推进两岸关系

蔡英文政府为了兑现竞选承诺,从台湾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不会主动挑战“现状”。甚至会在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主动促成一些如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而这些协议的签署,是现今即使仍是立法院第一大党的国民党无法做到的。不管是“维持现状”还是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都会让台湾人民更清楚的看到民进党的一些激进主张,不过是一群戏子的表演。同时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实质发展。

2.借力打力削弱国民党,终结国共意识形态之争

国民党长期大佬掌权,导致党内青黄不接。但置之死地而后生,未来4-8年党内年轻世代将会崛起。但是可能面临再一次面临分裂,或出现真正的挑大梁者新政治明星统一泛蓝力量,合并新党 亲民党等党外派系,不要看亲民党现在和国民党苦大仇深的,那是因为国民党执政,亲民党是在野反对党。等民进党上台后,所有反民进党的言论及反执政党的行动都会受到抵制,国亲两党同质性太大,而亲民党又没有国民党强大,自然无非是被吸收或彻底成为民进党的附庸,前者的几率更大。当然,如果国民党继续分裂的话。8年后,台湾人就会发现蔡英文也就这样,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但是国民党就会像现在的民进党一样说你800个错误,铁定又是一轮政党轮替。而那个时候,也就是未来8-12年,我国的政体实力已经和美国是一个层级的了。台湾也会在国民党或者民进党手中回归大陆。

3.台独教育自然崩溃有利于统一趋势

蔡英文人称空心菜,对于基本政策一头雾水,比如最近的一次辩论,她对九二共识的一些阐述,有一种承认有这个会谈,但不承认共识的这个说法的意思。而且受绿色基本盘制约,和大陆关系维持甚至超过马英九时代的可能性不大,大陆对台经济政策会有微调,让利会减少,台湾经济更不景气,对民进党的不满增加,因此她上台,对大陆最有好处。大陆这边也渐渐发现,台独分子的治理水平,比小蒋时期的技术官僚们差远了。台湾的国际空间收窄。这三条都会影响民进党政府的支持率。况且这本来就是一个只会打嘴炮的政党。既然如此,那让他们上台不但没有坏处,反而对统一大业有好处。损失无非是在教科书中多骂中国几句罢了。而教科书的教育效果,在现实面前,永远都是孱弱无力的——当陆台(或中美)经济关系完全逆转之时,长期以来的台独教育效果也会自然崩溃。

二、大陆基于法律、爱国主义和今后发展等原因不会放弃台湾回归

1.法律相关内容需要两岸统一

从法律角度来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序言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2.)受权发布:《反分裂国家法》全文

可以看出对于大陆百姓来说,中国是包括大陆和台湾两部分的,所以,中国现在处于分裂状态。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为国家统一付出努力。所以从法律层面来说,大陆所有人都是要无条件支持统一台湾的。在外交方面,中国一直都是对外宣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统一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台湾必须要统一是写入宪法的,中国大陆政府的核心利益不能被侵犯,中国的宪法是不能被践踏的。 2.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的需要两岸统一

就跟台湾经过近年来的“去中国化”教育之后,台湾百姓对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已经将至历史低点,而且有持续走低的趋势一个道理。台湾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点是不需要经过任何理性思考的,大多数人默认的一个真理。

而事实上,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是有反攻大陆的计划的。也就是说,大陆和台湾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国家两个政权的角逐。这一点,也没有任何疑问。问题是,大陆的百姓到现在依然如此认为,而台湾百姓出现了不同的认知。这是导致现在两岸百姓出现频繁对立的主要原因。那你如果问我为什么一定要统一,很简单,因为我们认为领土完整是核心利益,而台湾又被我们认为是领土的一部分。简单的说,作为一个爱国人士,我没办法支持你独立啊,这有违我的认知,有违我的价值观。

3.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两岸统一

在和平统一的状态下,台海经济将拥有新的模式。好比当年深圳―香港模式的感觉,台湾良好的经济基础能够为大陆中部开发和东部进一步发展充当开放门户。同时对于民生上,在一些国内医疗治疗起来比较痛苦或者技术上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症,台湾会是一个新的希望。介于台湾有使用外国药品的优势,以及目前良好且强大的医疗系统,无疑对人民健康有帮助。在军事上台湾会是处理南海问题和保障岛链以及东海安全的关键。然后遏制美国的亚太政策,也能威吓日本和越南没事别老蹦蹦跳。对于大陆百姓而言,最直接的好处是,没人再欺负大陆的渔民了,打鱼都在内海范围了,

三、大陆对台免签政策带来重要影响

1.早期政策加强台对大陆的依赖和认同

今天两岸的所有政策,以及大陆统战策略,其实都是建立在一个重要会面的基础之上的。那就是2005年连战率团参访大陆所带来的影响。当时的连胡两人达成了一个叫做《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的外交文件,文件中就关于经济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等,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之后在马英九当选的任期内,两岸政策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如大三通的正式确立,大陆游客开始参访台湾,第一批交换生赴台交换等。此时大陆的统战策略无疑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台湾经济上对大陆的依赖,二是加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这段时间的统战策略最好的成绩无疑是ECFA协定的签订,正式确立台湾大陆经济上的往来。 2.对台政策调整直击经济命脉

大陆方面要调整对台政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掐住经济的脖子也就是台商。随着两岸贸易的进一步加快,在2013年时的两岸两会上签订了服务贸易协议,然而台湾中的一些民间团体利用青年势力强势插入两岸的关系。直接用暴力冲击的方式占领了立法院,以表达不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早期的两岸合作中台湾方面的受益者基本上都是资本金、政客、台企中高层还有旅游行业老板,而作为底层民众以及广大的青年团体,基本没有得到任何实惠,相反还要饱受物价高、房价高、就业率低、以及工资常年不变的困扰。之后台国办安排了一次访台,然而这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访台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倒是后来大陆政府直接取消了台商税负优惠使得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几乎全部受到了冲击,直接掐住了台商的经济命脉。同时国民党也受到了惨痛政治代价。政治上的失败使得两岸的相处进入了一个短暂的过渡期。这是不仅需要全面检讨过去所有的统战策略,同时国共两党也更需要进一步商讨下一步的走势。于是刚刚当选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就需要来大陆走一趟了,这次的“朱习会”是两岸政策上的一次重大会面,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同时也正是之后持台胞证免签的政治基础。 3.免签政策惠而不费有利于沟通交流 受到之前的太阳花学运的影响,在“朱习会”之后国共两党明确地提出了要兼顾普通民众,让民众更多的享受到利益、好处,同时要更加重视青年群体。于是大陆推出了对台湾实行免签的政策,对于持台胞证的民众将免签进入大陆。这意味着两岸策略中由过去的受益者人群为资本家和政客扩大到未来的受益者为普通的台湾民众,相比贸易协议而言这一措施惠而不费,不用付出什么大的成本却能造成很大的影响。短期可以吸引更多台湾年轻人来大陆旅游;中期可以吸引优秀人才来大陆工作,毕竟在大陆,经济前景良好、薪资高、机会多、发展快等原因无疑是吸引台湾人才的一大助力;长期下,台胞证即是大陆身份证的一种,卡式证件让生活没有任何障碍,让台湾变成事实上的一个省,随意台湾人来进出大陆。

并且通过这一政策最基础的一个益处就是加强沟通,通过现身说法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良性的两岸沟通基础,这远比一些媒体、网络舆论引导能更好地去消除双方的理解障碍,更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趋势发展。

上一篇:征文比赛稿件范文下一篇:责任书锅炉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