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环境建设信息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软环境建设信息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管理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新课标下教学环境的搭建和教学资源建设。我以为,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长期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许多问题的根源。

一、教学环境的搭建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远比其它学科的教学环境复杂的多。它不仅有硬环境,还有软环境。即使是硬环境也与其它学科不同,是由价格昂贵、构造复杂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构成,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在设备不足、机型陈旧、硬件设备常常损坏的计算机教室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教学任务。今天硬盘坏了,明天显示器不亮了,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常常忙碌于计算机硬件的维修与维护之中,不少教师花在修机器上的时间要比上课时间多的多。

以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各类软件为主的软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是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第二个难题,病毒的不断侵入,学生好奇心的不断发现,常常使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网络中断,也使信息技术教师的肩上又多了一份重任。

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还要创设一个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畅通的师生交流空间、方便的管理平台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下的教学环境要在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师生间的交流与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虽然没有能力为学校购置新设备,添加新软件,但是,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技术来把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管理好,将管理工作量降到最低限度,并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下面将结合我多年来软硬资源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及一年来新课标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建设。

1. 软硬件资源的管理

随着学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也不断增加,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与维护问题也变的越来越尖锐,靠早期的手工管理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

计算机的软驱和光驱主要用于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系统和各种软件,但对于公用的计算机教室来说,由于使用者众多,无意间也就为各种病毒提供了入口。具有局域网的计算机教室可以利用网络维护计算机系统及各种软件,硬件上完全可以不安装软驱和光驱,当然也可以从软件上加以控制。有些计算机教室还可以做成无盘工作站。

对软件系统的管理,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采用硬盘保护卡。这样虽然可以保证再次启动计算机时将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但在开机的状态下使用者还是可以做他想做的一切,还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也经历了手工管理和硬盘还原卡管理阶段。总结分析这两个阶段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发现我们缺乏对学校计算机设备使用的管理规定和技术保障措施。任何一位使用者都是计算机的“超级用户”,手中都拥有“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试想,一台计算机有 20 人使用, 20 个人都是管理员,这台机器还能管理的好吗?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教室我们给予了使用者对计算机系统太大的操作权限!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造成管理难题的根本原因。 因此,解决软硬件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给予不同的使用者以不同的权限。

在 Windows95 系统下,我通过自行设计的登录系统实现了不同的用户访问不同的硬盘分区,用于管理学生的作业。而在 Windows 2000 系统下,我通过活动目录对全校所有的计算机和使用者实行了统一管理。

(1)通过活动目录AD,实现校园计算机及用户的统一管理

有了管理目标,就可以寻找恰当的方法去实现目标。 Windows 2000 的活动目录( AD-Active Directory) 可以设置不同的域,如学生域、教师域;可以将不同的使用者作为不同的用户加入相应的域中,如学生加入学生域中,教师加入教师域中;还可以将计算机加入不同的域中。从而在域上对所有的用户和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管理。为了便于管理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分组,如一个班设置为一个组,或一个年级设置为一个组。当然,建立活动目录需要一台适当的服务器作为域控制器,并安装 Windows 2000 Server (或 Windows 2003 Server )系统,学生用的计算机都要安装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注:具体设置方法请参考相关技术资料)

只有域控制器的超级用户才可以在域控制器上管理加入域的所有用户和计算机,如设置用户及权限,为计算机设置策略、编写命令脚本,进行统一系统操作等等。

这样,每个师生都有唯一的域用户名( ID )和密码( Password ),使用它可以在校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登录,由于只是域用户,所以只能登录到相应的域,不能登录本机,这样一来,只要在域上设置好用户的权限,这些用户就只能根据各自的使用权限使用计算机上的相应资源,没有权限的事情自然就不能做了,也就不能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任何的设置和修改了。图 1 所示为用 AD 管理的用户和计算机。

图 1 AD 管理下的用户(组)和计算机

为了便于管理,我通常设置学生对本机的硬盘只有读的权限,没有写或改的权限。其实,对于教师用户和教师所用计算机也可以进行同样的管理。这样管理之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大大的下降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学生不能在本机保存任何内容,那么必要的学习资料保存在哪里呢?

(2)通过“网络驱动器”为师生提供安全方便的网上存储空间

为了便于集中管理,也为了师生所用数据的安全性,我在服务器的硬盘上为每个师生开设了一定数据空间(如学生 100M ,教师 300M )的文件夹,并以他们的域用户命名,同时将该文件夹与相应的域用户名相连接,并把该文件夹的所有权交给相应的用户。这样,只要用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登录计算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网络驱动器,对应着服务器上的一个文件夹。如图 2 所示的

“g0720101”盘为学号为 0720101 的高一学生的网上存储空间,我们就把它们称作网络文件夹。

图 2 在 AD 域上可以为每个用户指定一个网络空间

几年来,这种“域用户 + 网络文件夹”的管理方式既解决了软硬件资源管理的难题,同时还深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为有了网络文件夹,老师们在办公室计算机上做好的课件或演示文稿,只要放在网络文件夹里,然后到教室计算机上以自己的域用户登录,网络文件夹仍然会出现在“我的电脑”里。学生再也不用为想不起自己的资料存放在计算机教室的哪台计算机上而发愁了。网络文件夹就像师生们的“影子”,师生在哪台计算机上登录,它就出现在那台计算机器上,教师们再也不要用软盘或 U 盘把资料备份来备份去了。他们知道“放在网上的资源是跟着人走的”。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为每个教研组设置了组内教师间相互交流用的网络文件夹,同一组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读写;还为每个班级设置了班级网络文件夹供同学间相互交流;为各教研组进行交流的“组间共享”网络文件夹等等。这样,在校园网中每个人都有不少网络驱动器,根据需求,每个人所拥有的网络驱动器也各不相同。如图 3 所示,是我在校园网内登录时看到的驱动器。

图 3 每个人登录域后都有不少网络驱动器

使用网络文件夹除了可以让“信息资源跟着人走”外,由于信息资源均保存在服务器上,只要定期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备份,就可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当然也方便了资源的管理。

2.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1)学习、教学资源的建设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素材、案例、学习指导等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网络文件夹为学生提供了“ resource (资源)”、“初中教学”、“高中教学”等网络驱动器,其中动态存储着丰富的素材、案例、教师教案及进行学习交流的活动空间。图 4 所示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学习资源。

图 4 高中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

此外,各具特色的教学网站,从另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 5 所示为我在新课标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网站。

(2)学习、教学资源的管理

由于学习、教学资源是一个动态的资源库,所以它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可以采用针对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资源享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如某位教师的教学文件夹只有他个人和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够阅读,只有教师本人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学生只能读的权限。学生提交作业的文件夹只有学生才拥有所有权,教师只能读等等。又如资源的上传区,师生提交的资源暂时存放在上传区,由管理资源的教师统一整理后归类存放。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的文件中由各位任课教师提供,其他人只有阅读的权限,等等。

3.学生作业的管理

长期以来。学生作业的管理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从早期的软盘保存,到“网络邻居”的共享文件夹,再到邮件、 FTP 提交等等,我也尝试了许多方法。共享文件夹为学生的恶作剧提供了条件,由于同学之间的文件夹可以互相访问,一些同学刚刚提交的作业就被另一些同学改的面目全非。邮件提交作业又为教师增加的负担。经常长时间的试验,我采用了在 AD 域用户下为每位学生建立作业提交的网络文件夹,并设置只有学生本人有完成控制权,任课教师有访问权限,这样既方便了学生提交,也方便了教师批作业。如图 8 所示。

图 8 学生的作业提交区

此外,我还为全体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展示区,如图 9 所示。

教学环境的设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只是提出作者个人的想法与实践,权当抛砖引玉吧。

第二篇: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1998年以来,我市环境信息管理工作在省环保厅的领导与指导下,坚持以全面实观环境信息化为龙头,以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服务于环境管理监督为中心。重视环境信息的规划与发展,积极实施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合作,着力加大环境信息管理基础建没。全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环境信息管理能力逐步提高。按照《江苏省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验收办法》和《关于加强全省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化建设基本情况(一)机构人员得到充实根据规范化建设要求,我市各级环保部门重视环境信息管理机构及人员落买,在相应科(室)配备信息根据需要和可技术人员。XX市环境信息中心经市编办批复同意在市环境境监理支队挂牌。现与环境监测信息处合署办公。共6名工作人员,承担监测信息职责。专职从事环境信息管理人员3名、配备的6名工作人员,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4名、大专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1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3名。目前,全市人员配备基本到位,组织网络已经形成。(二)运行及建设经费得到保障几年来,我市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建设投入逐年递增,环境信息管理机构的人员与公用经费,以及专项建设经费全部纳入环保部门事业发展经费预算之中予以保障,我局环境信息中心近:年累计投入专项建设经费近300万元,有力的保证了环境信息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三)重视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几年来,我局先后完成了局机关、监察支队、监测站局域网建设‘光纤宽带上网、信息中心机房改造和日政府无偿援助中国100城市环境信息中心建设项目、计算机配置、升级、空气自动监测一拖

九、南水北调水质自动站、噪声自动监测站等工作。各县(市、区)全面完成了局域网建设,高邮市、仪征市政府网站建设已经启动,邗江、江都办公自动化初步安装,即将运行。我局信息中心、机关及所属支队、站(所)信息硬件配置基本到位。县(市)联网工作正在实施。对照标准,我市信息网络建设已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四)开展多层次技术业务培训尽快了解和掌握环境信息管理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操作技能,我局非常重视环境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将环境管理人员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高级技术培训,主要培训网络管理、数据库维护与开发、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内容:环境管理人员进行中级技术培训,主要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软件的操作与维护、信息查询等方面的内容;决策人员进行基础培训,主要培训计算机操作、信息浏览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市环保系统人员的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五)信息管理与服务得到加强我市环境信息始终坚持以服务于环境管理、环境决策为宗旨,不断适应环境管理工作需要。

1、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根据环保业务发展要求,先后将1991年一20xx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1995年一20xx年的排污申报数据、l996年一20xx年的环境统计数据以及20xx年城考数据(总汁达400兆)集中放入服务器;利用中日项目提供的思路数据中心软件,通过网络实现局域网内发布;根据近十多年来每个监测点位环境质量数据编制变化趋势分析图: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突变指标进行分析;完成了排污申报数据对环境统计的数据转换,利用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各类环境管理数据实现数据共享。这一工作为我们环境管理提供极大的便利。

2、信息发布及办公自动化完成因特网“XX环保”主页制作。根据政府统一部署,承担XX政府门户网站“中国XX”环保部门的版面制作、维护,建立局域网内部主页,承担“三网’’版面的更新和内容的不断充实。今年以来,根据要求每天网上公布空气环境质量日报、预报。“XX环保”、“中国XX’环保部门以及局内部主页构成了我市环保网络信息发布和宣传的完整的体系,极大提高了公众了解环保、联系环保、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办公自动化得到有效控制,各处(室)、直属单位可以方便地在网上查询和发布信息。

3、多媒体报告制作。从1999年以来,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利用多媒体演示“环境状况公报’’;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验收、监理支队、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验收、市长目标责任状检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等方面,均成功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多媒体声像报告和技术报告制作,坚持高质量、严标准,其质量效果受到同行好评,在接受省和国家调研、考核过程中,其演示效果达以了预期目的。

4、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三篇: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1 998年以来, 我市环境信息管理工作在省环保厅的领导与指导下,坚持以全面实观环境信息化为龙头, 以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为抓手, 以服务于环境管理监督为中心。重视环境信息的规划与发展, 积极实施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合作,着力加大环境信息管理基础建没。全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环境信息管理能力逐步提高。按照《江苏省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验收办法》和《关于加强全省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化建设基本情况(一)机构人员得到充实根据规范化建设要求, 我市各级环保部门重视环境信息管理机构及人员落买, 在相应科(室)配备信息根据需要和可技术人员。XX市环境信息中心经市编办批复同意在市环境境监理支队挂牌。现与环境监测信息处合署办公。共6名工作人员, 承担监测信息职责。专职从事环境信息管理人员3名、 配备的6名工作人员,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4名、大专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1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3名。 目前,全市人员配备基本到位,组织网络已经形成。(二)运行及建设经费得到保障几年来,我市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建设投入逐年递增,环境信息管理机构的人员与公用经费, 以及专项建设经费全部纳入环保部门事业发展经费预算之中予以保障,我局环境信息中心近:年累计投入专项建设经费近300万元,有力的保证了环境信息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三)重视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几年来,我局先后完成了局机关、监察支队、监测站局域网建设‘光纤宽带上网、信息中心机房改造和日政府无偿援助中国100城市环境信息中心建设项目、计算机配置、升级、空气自动监测一拖

九、南水北调水质自动站、噪声自动监测站等工作。各县(市、区)全面完成了局域网建设,高邮市、仪征市政府网站建设已经启动,邗江、江都办公自动化初步安装, 即将运行。我局信息中心、机关及所属支队、站(所)信息硬件配置基本到位。县(市)联网工作正在实施。对照标准,我市信息网络建设已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四)开展多层次技术业务培训尽快了解和掌握环境信息管理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操作技能,我局非常重视环境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将环境管理人员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高级技术培训,主要培训网络管理、数据库维护与开发、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内容:环境管理人员进行中级技术培训,主要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软件的操作与维护、信息查询等方面的内容;决策人员进行基础培训,主要培训计算机操作、信息浏览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市环保系统人员的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五)信息管理与服务得到加强我市环境信息始终坚持以服务于环境管理、环境决策为宗旨,不断适应环境管理工作需要。

1、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根据环保业务发展要求,先后将1 991年一2002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1995年一2002年的排污申报数据、l 996年一2 002年的环境统计数据以及2 002年城考数据(总汁达400兆)集中放入服务器;利用中日项目提供的思路数据中心软件,通过网络实现局域网内发布;根据近十多年来每个监测点位环境质量数据编制变化趋势分析图: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突变指标进行分析; 完成了排污申报数据对环境统计的数据转换,利用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综合各类环境管理数据实现数据共享。这一工作为我们环境管理提供极大的便利。

2、信息发布及办公自动化完成因特网“XX环保”主页制作。根据政府统一部署,承担XX政府门户网站“中国XX”环保部门的版面制作、维护,建立局域网内部主页,承担“三网’’版面的更新和内容的不断充实。今年以来,根据要求每天网上公布空气环境质量日报、预报。“XX环保”、“中国XX’环保部门以及局内部主页构成了我市环保网络信息发布和宣传的完整的体系,极大提高了公众了解环保、联系环保、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办公自动化得到有效控制,各处(室)、直属单位可以方便地在网上查询和发布信息。

3、多媒体报告制作。从1999年以来,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利用多媒体演示“环境状况公报’’;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验收、监理支队、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验收、市长目标责任状检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等方面,均成功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多媒体声像报告和技术报告制作,坚持高质量、严标准,其质量效果受到同行好评,在接受省和国家调研、考核过程中,其演示效果达以了预期目的。

4、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厅的要求,我市成功地在1: 1 0000、1:50000的电子地图上建立了我市地面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电子地图基础地理信息和环境数据库,与环

、完善制度。为确保环境信息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我局完善和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政治学习、财务管理、环境信息管理、信息设备管理与维护、安全保密、网络建设与管理等,使环境信息管理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标准、行为有规则、考核有依据,初步形成了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三)重视基础投入,强化服务意识

1、基础投入是保障。近几年来,我市环境信息管理与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在信息投入方面,我们适时安排各类专项经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外援,有力的保障和促进了我市环境信息建设,借中日100城市信息建设合作项目,获得了20万美元的设备援助,我局信息中心的基础实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质自动站、市区噪声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一拖九建设中,同步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实现全市联网,满足了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质量数据自动传输的功能要求。与此同时, 我局积极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本地区的相关工作规划、计划和财政预算中,逐步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1999年以来,我局加大了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每年投入信息基础建设的资金达30万元以上(不包括人员经费)。各县(市、区)环保局也都积极筹集资金, 目前我市各县(市)环保局及邗江区环保局都已建成局域网,部分县(市)环保局建成了内部主页和因特网主页,为环境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2、信息服务是中心。环境信息是推进环境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环境信息只有服务于环境管理才会有用武之地。我们要求全市上下信息管理人员必须紧紧围绕环保部门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找准环境信息工作与全局中心工作的切入点, 以积极、主动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为环境信息管理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市信息中心的服务功能得到力,强。 以服务于创模为重点, 与电视台合作,成功的为创模考核验收制作一部反映扬州市环保工作全貌的创模专题片《春风十里绿扬城》。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为创模验收资料扫描、编辑、制作了大量的彩图充实“创模”资料。在搜集整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污染控制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承担并完成了创模技术报告声像版的制作任务。以服务于全局为己任,配合档案达标验收,在局域网上安装了“科怡2000档案查询系统”网络版,将3年来的大部分档案资料扫描、制作成电子图片,输入到数据库中。处室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到3年来的原始档案资料。为确保中德合作建设扬州生态城市的德方专家抵扬能尽快开展工作,认真做好提前服务,为其新铺设宽带上网线路, 申请邮箱域名,提供设备采购建议。 以服务于管理为目标,配合监察支队为“三化”工作服务,完成污染源监控设备联网线路的安装和调试。配合监测站标准化站验收、监察支队标准化验收等工作完成多个声像报告的制作。结合我局实际,开发了建设项目管理软件和档案查询软件。服务不分部门,服务不分大小,服务不分时间, 日常工作中面对面广量大的计算机维护、管理, 一般信息程序使用困难, 以及提供信息查询等纷繁工作,坚持做到随叫随到,随来随做,及时解决问题。

3、人才培养是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难于保证环境信息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市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大力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能够适应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的既懂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又有环境管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近年来,我们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面的环境信息技术与业务培训,要求全系统干部职I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对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把专业培训与一般技能培训相结合,把集中培训与职工自学相结合,把接受上级技术培训与专业院校的培训相结合,把学习信息管理知识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我市环境管理人员掌握和运用环境信息应用技术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拥有了一支稳定的环境信息队伍,这支队伍是我们搞好环境信息工作的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我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环境管理事业发展的形势还很不适应, 与上级环保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环境管理主流程尚未真正实现信息化,尚未摆脱以手工为主的工作方式。信息获取、处理到加工、分析的环境管理全过程没有实现数字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仅局限在文字处理方面; 少数单项业务联系虽已初步实现信息化,但综合性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建成,信息共享服务程度低; 二是已建成网站的信息量少,社会服务程度下高; 三是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够,存在重硬件建设, 忽视数据库的更新维护等现象。此外, 一些地方基础差、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环境管理服务支持为中心,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信息投入,加强人员培养,组建全市环保系统广域网,按照要求积极做好与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络互联,进一步推进我市环境信息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管理数字化。今后几年是我市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几年,我们将根据省环保厅和市政府的要求,在省厅的领导指导、支持和关注下, 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

第四篇: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模版]

各类管理数据库, 以GIS为平台、以数据仓库技术为支持,以WEB技术为前台,开发环境综合管理应用程序,相信通过上述合作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的应用,会更有利于我市环境信息水平和服务环境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1、提高/3.47,。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应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发展必将对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起到政策导向作用。省厅《关于力,强全省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印发以后,及时转发《意见》,并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计划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显现的技术支持功能, 同时要求全市各级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环境信息规范化建设工作,认真贯彻省厅意见,全面有序快速的实施我市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环境信息管理水平,强化环境信息队伍建设。

2、强化领导。环境信息规范化建设工作重点在领导,只有实施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才能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实施我市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地通过省环保厅的验收,我局成立了由XXX局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局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要求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关领导协调小组, 负责本局的信息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为有效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各司其职,一把手坚持定期检查环境信息管理工作情况,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做出相应决定,分管领导密切关注环境信息工作,经常了解和听取环境信息建设情况,提出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在局办公会上通报信息建设进展状态。

3、健全机制。实施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关键在人。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市编办批复扬州市环境信息中心在监测站挂牌,2001年随着市级机关机构改革发展要求,批复同意信息中心在监理支队挂牌,去年信息中心与监测信息处合署办公,实施人力智力资源整合。 目前,我市环境信息中心人员配置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在局各处(室)、站、支队同时配有兼职信息数据管理人员,监测中心站配有专职监测信息室,监察支队有专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人员。在抓好市信息中心队伍建设的同时,我局要求各县(市)区环保部门必须认真贯彻省厅文件精神,应明确承担环境信息管理的职能科(室、股),条件具备的应成立信息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县(市)及邗江区人员配备不少于2人,XX、XXX两区可结合工作实际配备相应专职人员,目前,全市环境信息人员配备均已到位,XXX市成立环境信息中心。全市系统已初步形成了环境信息管理网络体系,为环境信息管理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科学规划,明确职责,完善制度

1、科学规划。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建设指导思想和工作规划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整体效益的发挥。为此,我市在2000年就开始编制全市环境信息建设规划,于2002年印发全市环境信息“十五”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我市环境信息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建设局内部局域网络和监察、监测网络,现已完成: 第二阶段建设各县(市、 区)局域网和全市范围内广域网, 目前正在积极实施: 第三阶段建设环保数据库、应用系统等内容,正处于前期准备中,有关方案已报市环境信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待批。科学地规划和严格的实施保证了我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2、明确职责。我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贯彻省环保厅X环发[2002]24号文件的实施意见》(X环计[2002]2号)和《XX市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X环计[~]1 3号), 明确提出规范化建设的目标职责,要求各县(市、区)环保局切实围绕目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全面推进信息规范化建设工作,认真制定信息化工作规划和环境信息工作计划,组织建设和运行信息管理网络,保障环境信息和网络安全, 强化服务实施资源共享,积极推进信息应用软件开发,规范执行国家相关标准, 市局各处(室)在环境信息管理方面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3、完善制度。为确保环境信息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我局完善和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政治学习、财务管理、环境信息管理、信息设备管理与维护、安全保密、网络建设与管理等,使环境信息管理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标准、行为有规则、考核有依据,初步形成了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三)重视基础投入,强化服务意识

1、基础投入是保障。近几年来,我市环境信息管理与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在信息投入方面,我们适时安排各类专项经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外援,有力的保障和促进了我市环境信息建设,借中日100城市信息建设合作项目,获得了20万美元的设备援助,我局信息中心的基础实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质自动站、市区噪声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一拖九建设中,同步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实现全市联网,满足了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质量数据自动传输的功能要求。与此同时, 我局积极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本地区的相关工作规划、计划和财政预算中,逐步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1999年以来,我局加大了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每年投入信息基础建设的资金达30万元以上(不包括人员经费)。各县(市、区)环保局也都积极筹集资金, 目前我市各县(市)环保局及邗江区环保局都已建成局域网,部分县(市)环保局建成了内部主页和因特网主页,为环境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2、信息服务是中心。环境信息是推进环境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环境信息只有服务于环境管理才会有用武之地。我们要求全市上下信息管理人员必须紧紧围绕环保部门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找准环境信息工作与全局中心工作的切入点, 以积极、主

动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为环境信息管理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市信息中心的服务功能得到力,强。 以服务于创模为重点, 与电视台合作,成功的为创模考核验收制作一部反映扬州市环保工作全貌的创模专题片《春风十里绿扬城》。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为创模验收资料扫描、编辑、制作了大量的彩图充实“创模”资料。在搜集整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污染控制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承担并完成了创模技术报告声像版的制作任务。以服务于全局为己任,配合档案达标验收,在局域网上安装了“科怡2000档案查询系统”网络版,将3年来的大部分档案资料扫描、制作成电子图片,输入到数据库中。处室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到3年来的原始档案资料。为确保中德合作建设扬州生态城市的德方专家抵扬能尽快开展工作,认真做好提前服务,为其新铺设宽带上网线路, 申请邮箱域名,提供设备采购建议。 以服务于管理为目标,配合监察支队为“三化”工作服务,完成污染源监控设备联网线路的安装和调试。配合监测站标准化站验收、监察支队标准化验收等工作完成多个声像报告的制作。结合我局实际,开发了建设项目管理软件和档案查询软件。服务不分部门,服务不分大小,服务不分时间, 日常工作中面对面广量大的计算机维护、管理, 一般信息程序使用困难, 以及提供信息查询等纷繁工作,坚持做到随叫随到,随来随做,及时解决问题。

3、人才培养是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难于保证环境信息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市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大力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能够适应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的既懂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又有环境管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近年来,我们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面的环境信息技术与业务培训,要求全系统干部职I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对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把专业培训与一般技能培训相结合,把集中培训与职工自学相结合,把接受上级技术培训与专业院校的培训相结合,把学习信息管理知识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我市环境管理人员掌握和运用环境信息应用技术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拥有了一支稳定的环境信息队伍,这支队伍是我们搞好环境信息工作的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我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环境管理事业发展的形势还很不适应, 与上级环保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环境管理主流程尚未真正实现信息化,尚未摆脱以手工为主的工作方式。信息获取、处理到加工、分析的环境管理全过程没有实现数字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仅局限在文字处理方面; 少数单项业务联系虽已初步实现信息化,但综合性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建成,信息共享服务程度低; 二是已建成网站的信息量少,社会服务程度下高; 三是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够,存在重硬件建设, 忽视数据库的更新维护等现象。此外, 一些地方基础差、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环境管理服务支持为中心,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信息投入,加强人员培养,组建全市环保系统广域网,按照要求积极做好与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络互联,进一步推进我市环境信息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管理数字化。今后几年是我市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几年,我们将根据省环保厅和市政府的要求,在省厅的领导指导、支持和关注下, 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管理机构建设,大力开展环境信息应用,加快推进环境信息综合决策支持,使全市环境信息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推助教师专业化成

-------梁才办事处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梁才街道办事处教育事业得到了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近几年来,在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到位的前提下,扎扎实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新课改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员提升广大教师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优化了课堂结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使全办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质的变化,现将我办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办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梁才街道办事处地处滨州市最东部,东与东营市利津县接壤,南依黄河,北临秦皇台乡,版图面积73.88平方公里,全办总人口3.48万,74个自然村,2008年居民人均纯收入5789元,全办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982人,初级小学5所,在校生1495人,全办教职工194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达70%以上。几年来,在市、区业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梁才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已基本实现了“一流的设施、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工作作风、创一流的业绩”的工作目标,在教育管理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谋求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各种争先创优活动中,梁才殊荣列全区之首,现有市级“教学示范校”5处,省级“普通话示范校”1处,市级“普通话示范校”2处,教科研省级结题学校4处,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3所,滨州市“校舍维护优秀乡镇”,在课改期间,多次为省、市现场会提供优质的现场,历年被评为滨城区模范管理先进单位。

二、信息化实施水平情况

自2002年开始,我们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与制高点,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认识到位,然后制定激励政策,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到位

为确保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优化,办事处教委成立了领导小组,有分管书记任组长,工作小组有教委主任任副组长,全办设网络管理员1人,负责日常工作,每所学校设网管员1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建立从校长室到各处室、各教研组年级组直至各班级的信息教育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信息中心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施

1、硬件投入

近几年来,教委先后筹款近350万元,开始了以校园网络建设为龙头的信息技术革命。2002年-2008年,教委先后共计投入资金190万元,建中学、中小、三小微机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班班通有线广播。2008年-2009年投入资金近100万元,为中小更新机房一处,一小、八小、十小新建机房各一处,八小背投式多媒体3处、三小投影式多媒体1处,6所学校均配备教室用微机,并且与校园网相连,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2009年下半年教委共计投资近60万元,新建网络中心一处,更新学校多媒体教室28个,更新微机室2个。

目前,全办6处学校已全部达到验收标准,远程教育设备保养到位、接收正常、使用率高,计算机教室按最大班额配置,多媒体网络资源班班通,督促教师堂堂用,校园网畅通,电化教室利用率高,教师人手一台办公微机,教研活动实行核心电子教案,远程教育资源达到了共享。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教师、学生走上信息教育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房以及电子阅览室的装备到位,为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提供了有力保证。校园网络系统的开通,使得我们办公管理也有了质的飞跃,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在配备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普通的教室当中,为学生营造了现代化教育的良好学习环境,也为教师创设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了良好的平台。

2、软件建设

本学期,教委网站申请了独立的域名:“梁才教育信息网(),”各学校的网页全部改版,开设学校简介、教育现代化、电子政务、校务公开、校园论坛、校友录、校长信箱、校园快讯、校园公告、管理部门、教育特色、以及师生主页等窗口,有专人负责,定期更新网页。学校网站已成为校领导与普通教职员工,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同时它也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平台和契机。

按照教育部规定,高标准地组织信息化技术教学工作,保证上课时一人一机,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还切实加强学校资源与教育教学相整合,各学校远程教育都能正常接收,利用率高;各学科自制一批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学校教育资源库初具规模,大量运用了直观、人机互动的现代信息技术软件。从而拓宽了学科教学的“讲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培训骨干,辐射推助全体教师。

为确保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优化,近两年来,全办已进行多次信息技术专业与网络基础的培训和考核,极大提高了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凡省、市培训教委每次都派专职网络管理员参加,然后进行二级培训,在本办范围内,选取有典型经验的学校,采取现场操作培训,每学期学校都要进行课件制作、优质课评选,电教论文评选,使用技能大赛等活动,在校本培训上选准主题,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实施考核,现50岁以下的教师已熟练掌握信息处理技能,全办所有学校建有兴趣小组,微机室向学生开放,并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强化应用训练,所有学校建有博客,真正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达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

(四)积极开展教科研,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积极开展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项课题研究。由中学王艳蕾老师主持的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中小孙梅老师主持的课题“运用网络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均已结题。通过教育科研的过程,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教改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为了更深层次的推动我办信息化建设,我们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技术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这项具有实验性的工作,关键在于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运动的切入口选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其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价值的领域。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从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教学需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这样就广泛调动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继续扎实推进信息化装备升级工程。

近几年,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我办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已初具规模,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永无止境,我们以依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信息化环境建设上,我们将做好两篇文章,一是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紧密结合;二是与教育教学管理紧密结合,今后我们将努力在建、管、用上下功夫,现中学、中小各装备的白板功能的多媒体1套,一是进行高科技含量的培训;二是进行推广;梁才教育中心建成以后,我们将设备进行升级一律采用城区学校一样的多媒体,在现代化装备上,全面消除城乡差别、学校差别,促进全办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上一篇:入党志愿书优秀范文下一篇:如何当好副科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