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启德以美育德

2022-07-25

第一篇:以美启德以美育德

以美育德以美兴校

摘 要:美育是一个高层次的教育,而美育的直接体现就是艺术教育。“让每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充满自信地走上成功之路”。美育在学校发挥了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积极作用:“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作品去说理”。艺术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理想境界之美,成为学校发展策略。社团操练百花齐放,彰显师生体验艺术之美,让学校生机盎然。校园环境美观大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艺术感染力。活动展示生龙活虎,体现学生创造之美,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长风破浪正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借美育东风,学校向更高级奋进。美育的开展,让师生见景生情,育德于境,赏心悦目,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形成华蓥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校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美育;校园文化;艺术社团;活动展示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明确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学校“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根据上述政策要求,我校秉承“德润心田,绿满人生”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以美育德以美兴校的常态艺术教育工作体系。

所谓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段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我校地处农村,远离城区,是真正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生源极差。自1996年起,学校坚持用美育引领学校转型升级,依托艺体课程,以音、体、美术为主线,其他学科渗透的思路进行美育,率先提出艺术高考发展模式,创造了低进高出的传奇神话。学校先后晋升为重庆市联招学校,重庆市重点中学。

二、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理想境界之美,成为学校发展策略

美育是一个高层次的教育,而美育的直接体现就是艺术教育。艺术高考给学生升入高级院校创设了平台。提升了学校本科升学率。

(一)设置学习目标和升学目标,让师生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给高中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每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充满自信地走上成功之路”。

1.定目标,目标促动力

学校确立高考艺术生目标,艺术教师要求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督促各年级组和班主任关注艺术生,配合艺术工作室完成艺术生高考“重本”目标,实现“低进高出”神话。每届第一学期定艺术培养目标,比如,2017年达到100人本科,2018年、2019年、2020年均为100人本科目标。每届艺术高考成绩显著,上线率达到95%。其中李雨桑考入了中央美术学校,唐陶、陈明哲考入西南大学生,杨洋、陈登先等二十多人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郑山松、陶恒润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晏含植、陈粲??分别以重庆市专业第一名、第二名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从而为提升学校“二本“的升学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2.探索与实践组织管理系统

为了确保艺术教育的顺利进行,学校2010年成立了艺术工作室,2013年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艺术的副校长负责,德体处为责任部门。2017年成立了艺术名师工作室,由主持人具体负责实施、协调,沟通。同时,学校作了“三不准”硬性规定,即不准任何人占用下午的艺术加强培训班时间,在此时间内文化不准上新课,不准阻止和限制学生上艺术课。为充分发挥艺术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了高考奖励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分类辅导、分层推进,运用复式教学模式,确保各类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依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不同层次学生确定各自最适合的学习目标,强化目标的动力作用。

我们特别重视分析生源层次,依照生源实际和确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上的要求是因材施教、分类辅导、分层要求,从低起点出发,达到最优的发展。参加艺术培训的学生不是整齐划一的来,而是隔三差五,甚至隔了一学期后才来参加培训的。因此不能统一进行教学,须分类辅导、分层教学,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繁杂,从典型到一般,从生疏到熟练的顺序进行教学,克服忽视基础、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忽冷忽热和一曝十寒等不良学风。

三、社团走班百花齐放,彰显学生体验艺术之美,让学校生机盎然

席勒说:“美是活的形象,美是生活与形象的统一”。艺术社团训练是学生的兴趣活动,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学校设立了音乐高考、美术高考、校园集体舞、合唱、器乐、书法、十字绣和竹竿舞等23个艺术类社团,每个社团由2~4个教师负责辅导。社团活动实行走班制,社团活动利用中午、下午、周末广泛开展活动,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气氛,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传承传统文化,打造华蓥高腔社团、小河锣鼓社团,全面普及进课堂,聘请当地华蓥高腔传承人张文坤老师走进校园进行讲学,带领社团学生进村采风、写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当地的音乐、美术文化,通过听、学、演、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能力。

四、校园环境美观大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教育不是孤立的,在学校必须要发挥他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作品去说理”,让师生们生活、学习在这整洁、美丽校园里时刻赏心悦目,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见景生情,育德于境。

(一)参与学校科技楼楼道的美化设计,积极献计献策

积极勾画设计图、筛选美术图片,督促广告公司施工安装,让楼道体现出优美、大气、经济的装饰美感。打造市级音乐基地,建设艺术长廊(在科技楼都展示校园艺术类获奖照片),打造音乐角(科技楼4楼配有若干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供同学??课余学习和观赏)、设立专门的艺体中心,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设施,塑造浓郁校园艺术氛围,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艺术教育平台和学习环境。

(二)参与学校图书馆前的假山设计与施工

艺术组积极组织美术老师,绘制设计图纸,开展研讨修正活动,利用现有的烂石,设计出充满深意和灵气的假山喷泉,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组织学生给墙面雕刻上色

组织学生给校门口墙壁上的雕刻上色彩,让校园墙壁活起来、美起来。

(四)培训班级学生黑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与制作

让学生参与美化班级的活动中去。结合学校德体处,定期开展班级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给学生培训板报相关知识与技巧,让学生动手美化生活环境。

(五)举办班旗设计制作比赛

借助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举办班旗评比活动,让学生创造美。

总之,通过多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明礼、团结、友善的传统道德教育,促进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让美育提出的各种内容在人的心灵的整体美化中去实现。

五、活动展示生龙活虎,体现学生创造之美,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l展是我校亘古不忘的办学理念。大课间是学校一大风景线,我校大课间是绳操、手球操、跑操大综合体,美轮美奂,场面气势磅礴,热烈壮观,充分展现了学校师生的精气神。

一年一度的艺术活动、红五月歌咏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元旦文艺汇演,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努力加强德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联系,用音乐、舞蹈、美术和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举办全区德育展示活动:向全区展现我校艺术教育成果,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跳绳队在浙江台州全国跳绳锦标赛与贵州荔波国际跳绳公开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斩获5金8银6铜;合唱曲目《牧场上的家》《太阳出来喜洋洋》荣获重庆市中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器乐演奏曲目《你我手拉手》《欢乐颂》荣获重庆市中小学课堂器乐大赛大合奏一等奖、小合奏二等奖;多名同学荣获重庆市中学生才艺大赛高中组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华艺圆梦坊”在全区学校美术作品展示活动中深受好评。

六、长风破浪正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借美育东风,学校向更高级奋进

现在,学校仍然用美育引领,吹响了向市级特色示范高中进发的号角,将美育这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科学地加以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美育教育环境,积极开展市级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艺术教育策略研究》(批准号为:2016cqjwgz3032)。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社团活动,并将课程与社团结合,渗透美育,继续坚持每天大课间活动,每年开展艺术节活动,积极参与区级以上的展示活动,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采风、写生实践活动,让美育走进社区。积极进行美育特色课程的开发,筹建申报音乐创新基地建设,挖掘传统文化“华蓥高腔”,形成华蓥精神,以此精神为底蕴营造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充分发挥艺术育美功能,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校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碧姬.探索艺术课程改革新路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4(12).

[2]刘兆吉.文艺心理与美育心理[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二篇:农村美术教育以美育德的思考与探究

刘耀伟

蔡元培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是一种能力教育。学校美育虽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是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思想家、美学家的言行都充分证明了。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就是以美育德教的典范。

那么在农村的基础教育中,怎样用美育促进的德育的发展呢?

一、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的德育在教育中的优点与弊端,所谓德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灌输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使人们能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正确评价。它主要是通过说服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言行产生一定的规范性,最终使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走向“内化”,成为受教育者观念意识的组成部分,并在行为上自觉服从之、遵守之。德育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三项内容。道德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既是行为准则,又是善恶标准。大则表现为对某种价值观、人生观标准的遵从,如我们赞扬张海迪“身残志坚”,是“生活的强者”、“青年的楷模”,以及重义轻利、廉洁自律等观念;小则体现为对日常行为准则的遵守,如不能随地吐痰、公共场所不应大声喧哗、讲究文明礼貌等。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好多学生都走了两极分化的道路,学习差的不思进取,经受学习上的挫折一蹶不振。学习好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好多学生变得自私,冷漠。

德育的这个空白与不足,就需要美育来补充,来完善,因为美育本身也包含着荣辱观、羞耻感等德育因素,但并不等于德育。再说,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本身虽包含着必不可少的伦理道德的因素、善的因素,特别是对社会美的评判,往往同善恶的道德感紧密相联,因此,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另一方面,美育的强烈的感染力是一般的理论教育所不具备的,它具有独特的情感优势。因为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容易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审美状态是道德状态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为道德实践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一个连最基本的美丑都不分的人,是不会有高尚的道德观念的。柏拉图说过:“整个心灵的和谐就是德行。”因此,在他的美育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视以音乐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从幼年的成长时期就培养出和谐的心灵状态及恰当的情感世界,这样对儿童成年后理性世界的发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趋于完整和谐。狄德罗曾说过:“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必然会堕落。”反之,一个内心充斥了低级趣味的人,很难在道德人格的发展上达到高境界。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审美的感召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教育,使其道德水准得到提高。

从美学的角度讲,德育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管理、影响、感化等多种方式去把学生塑造成为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方面的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方面的内在美。而且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应是德育主要目标。由此看来,学生爱美的本性和德育的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与美育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是否研究了学生的心理,是否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了。如有的学生喜欢打架斗殴,且屡禁不止,不是因为这些学生会从打架斗殴中得到什么益处或愉快,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敢于打架斗殴是一种勇敢无畏的表现,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有面子、有本领。这说明这些学生错误地把打架斗殴看作是一种美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这些错误行为,过去的思想教育往往局限于谈心、批评;或制订守则、规范去要求学生去做什么、禁止他们不做什么,这种做法,效果并不好。因此,一味进行机械灌输、生硬的说教、简单化的强迫命令,往往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招致受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反而事与愿违,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让美育与德育联姻,用美去纠正学生心理的这种错误认识。

四、加强课堂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德育实践中,创设审美化的教育情境,生动而具体,形象地展示出人类道德文明的成果,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价值及个人情感的美好和生命的尊严。教师作为设计师和导演,应巧妙地设置美的教学环境,鼓励、引导学生依据个性充分发挥主体创造精神去完成教育的过程。比如:人生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让德育产生应有的“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感到“有用”。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生活入手,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使学生成为自尊自爱、善待他人、热爱社会、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好公民,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在农村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美育的露珠浸润孩子的心田,这已成为农村美术教育教学中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美术教学中,让美育成为德育的补充,相互渗透,让美育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发挥以美育德作用。

第三篇: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方案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 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

(2013年1月8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校提出探究实践“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因此,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等不“美”的地方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都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是,研究的范围大都只是论及到了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以美养德,以

1 美育人”的行为实践研究。

(三)概念界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内涵之列。“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认为学校美育工作之所以薄弱,一方面是因为在教育观念上,对美育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作用理解不深;另一方面是在教育行为上,对美育的多元化执行不力。我们认为,所谓学校美育的多元化,一是指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原本都包含美育,二是指学校原本就应该全员参与、全局实施、全程贯穿美育。“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的实质,就是以美育的研究和实践带动学校教育的整体运作,树立学校美育多元化的新理念,提高美育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学校的美育结构,强化学校的美育功能,最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五)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新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六)课题特点

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

2 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习惯和品格,内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通过对“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的研究,构建中小学育人新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看事物的途径和方法,用校园文化之美熏陶学生、培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准备与启动阶段通过该方法,掌握国内外校园美育的研究动态,广泛学习古今中外著名教育专家的固有经验,分析我校美育基础,确定可移植的他人的理念、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

(二)问卷调查法,包括调查、观察、测量、访谈等等,主要了解当前学生的课堂、课间活动方式和审美观的状况,了解学生对校园美育文化、对本课题研究的认同感、期望和收获。

(三)行动研究法

1、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在审美教学互动和审美活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内涵,培育师生的内在美德。

2、通过对研究方案的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调整研究计划,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的机制。

(四)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五)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归纳和总结本课题在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本阶段重在开展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及文献研究,从图书著作,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中,收集有关美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育人关系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并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咨询课题研究的方向及重点。形成调查报告:

1、完成《学校教师、学生对学校美育文化了解程度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完成《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美化建设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月9月――2018年7月)

按照方案开展课题具体内容的实践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开展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研究素材,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1、隔年举办一次“体育节”、“艺术节”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2、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成立合唱队、鼓号队、器乐队、舞蹈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国画营、书法俱乐部、摄影爱好者、学科社团等,让学生创造美;

3、探索在主题班会、专题活动、团队、社会实践等德育活动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

4、利用校园电视演播中心、广播站、宣传栏等,创设一种优美、高雅的学校文化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

5、探索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形成相应教学模式;

6、收集整理老师的原始教学案例、课件、心得体会、学生活动的原始资料,影像资料等;

7、定期开展学生形象设计,班级文化评比等主题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细节,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8、设计并完成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9、编写学校美育校本教材;

10、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展示活动,请专家顾问组指导。

(三)总结提炼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

1、验证课题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2、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并汇编成册,写出结题报告,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五、实施过程

(一)构建美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构建美的课堂,首先要搞好艺术课的教学,这是因为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但是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美育,美育具有自身的更

4 广泛的内容。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所以, 我们在所有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收到美的熏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科科能审美”。学校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渠道,把学科组的主要功能放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上。研究的方向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时机和做法。要求教师:

1、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

2、上课时要以美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讲求语言美,声音美,情境美,板书美,把简洁的内容和美观的形式结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美的因素丰富多彩如: 语文——

社会美:

人物美:教材中的古今中外人物,如:屈原、诸葛亮、鲁迅、保尔等

生活美:如课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自然美: 如《济南的冬天》、《春》等

艺术美: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数学——

科学美

对称美:轴对称、中心对称等

简洁美:概念、法则、公式等

构图美:各种图形结构等

社会美 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动人事迹 英语——

艺术美

语言美:英语词汇丰富、语言优美

形象美:英语文章中介绍的人物形象

情景美: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

社会美 课文介绍的一些风俗民情、历史事件、异域情调、异国风情等 音乐——

韵律美、节奏美、形象美; 美术——

5 线条美、构图美、色泽美; 体育

平衡美、竞技美: 物理—— 化学——

化学家的创造美、化学抽象的内容美形式美、化学实验的自然美 生物—— 地理——

包含了自然方面和人文方面丰富多彩的美育素材 信息技术——

充分挖掘学科中固有的美育因素,有选择的引入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的内容和具有内在联系的材料,进行整体设计,使之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必能收到“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功效。

(二)开展美的活动

“美的活动”是学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策略是:

1、在班级、年级、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中要突出美的教育;

2、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种艺术课外兴趣活动班或小组;

3举办摄影爱好者、棋类俱乐部、球类协会、文学社团、主持人之家、少年科技学院、自然爱好者等学生社团

4、各课题组成员要有计划地结合自己的课题开展美的教育专题活动:

5、学练手语操、健美操、武术操、校园舞、广场舞

在这些活动中,重美感教育,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兴趣,尤其是重视对学生美的心灵的启迪和美的行为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学校要开展全校性的美育活动,要举行“课堂立美”教学竞赛、学生讲美育故事比赛、美育活动课公开教学、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展评、书画现场比赛、校园十佳歌手评比、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美育活动。 学校还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美育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三)营造美的环境

环境美是人的本体美的扩展和延伸。环境的面貌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在实施美育中,我们要把校园自然环境美与人文环境美和谐统一起来,富有美感韵味,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6 为了营造一个美的育人环境,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布局,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科学规划,艺术性地进行改造,使之体现自然美;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和“勤学、好问”的学风。

(四)塑造美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美的素养是加强美育的关键: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是自己成为一个美的教师的过程。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形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美的影响力,以教师的美影响培育学生的美,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除了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敏锐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教师应经常博览群书,不断拓宽知识领域。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美的示范,力求做到具有

1、形象吸引力:教师的形象包括其着装朴素、外貌修饰大方、言谈举止潇洒有风度,使学生易从整体上对教师产生好感或美感。

2、情感吸引力: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要能关心、爱护学生,用情感去激励、愉悦学生。师生之间应关系融洽,对待学生应亲近、宽容,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拥戴你。

3、学识吸引力: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多才多艺的素质。

4、品德吸引力:这是最重要、最持久的一种吸引力。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作风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最深,影响时间最长,有的甚至影响一生。

(五)练就美的领导

全体领导首先要牢牢树立以美立校的意识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由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两方面构成的。教育活动是育人的核心,管理活动是育人的保障体系。学校管理的关键是领导,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模式,要求学校全面工作都体现出美育的特点。在实施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全体行政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曾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能。

7 以往人们在理解学校教育的功能时过多地强调社会功能(政治、经济、道德等),而忽视了人本功能(身体、心理、审美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下降,因此,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工作的战略方针。

2、完善自身的审美修养。 马克思曾说:“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实质是按照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来建造客观世界。全体领导完善自身审美修养,第一是确立科学决策的思想。 。第二是依靠教师。 第三是服务师生。

(六)培育美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特别是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审美的人、完整的人。

1、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课堂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迁移审美情感的主场所,教师发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后,按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学习接受,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审美欣赏过程。正如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麦田荷塘之类的自然物和赵孟俯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春江花月夜》„„都令人起秀美之感。对学生来说,各种形态,各个领域的美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得到体会。

2、引导学生在课余自学中体验美:科学认为,人的感官与动物的感官不同,动物的感官是纯粹生理性的,而人的感官则具有社会性。特别是视觉与听觉“人化”程度更强些。学生课余自学中有很强的美感体验,如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你会感受一种崇高;读了《红楼梦》中黛玉烧诗稿,宝玉哭灵等,你会感受一种悲痛;读了《山中访友》你会感受一种欢喜;看了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的美等描写你会感受到心情舒畅、胸怀宽广;看了月光幽静、杨柳依依的场景描写你感到温情脉脉,心旷神怡„„

3、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美: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劳动,因而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围绕这一要求,学校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六、课题组成员

(一)顾问:安文铸 袁小红 黄国宏

(二)课题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王树贵

副组长:姜立波 汤晓浦 黄雄强

(三)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工:

1、王树贵 姜立波 汤晓浦 黄雄强

主要职责:审核方案过程管理和提炼成果管理

2、李新伟 苏海盛 黄清平 郭丹 各学年组长 各学科组长

主要职责:实践操作、积累资料、收集信息、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四)课题组其他成员—— 除主研人员以外的全体教师

主要职责:实践操作、积累资料、收集信息、总结经验

七、物质保证

增添校园电视演播中心设备:电视节目制作编辑机、宣传用摄像机

第四篇:以美育自身之美

以美育自身之美 立学生人格之美

长沙市芙蓉区朝阳二村小学

李飞

【提要】

美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养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功能。找到美育与德育的最佳结合方式,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对社会和谐发展都会有深刻意义和深远巨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美育 德育

【正文】

德育旨在提高道德理性,但很容易流于空头说教,美育旨在增强情感体验,也容易表现出华而不实。如果我们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德美二者的综合效益,那么,德育与美育二者各自的效果均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与德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也”。自然,长期困扰我们的德育低效局面也会因此而得到明显改观。

我校于2006年3月开始对《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进行实施,本课题着重研究美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和整合方式,验证美育在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探究实现有效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笔者担任本课题负责人,对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实现美育与德育的优化组合,实现“以美育德、以美促德、以美辅德”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在学校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结合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炼美育与德育结合的最佳策略 课堂教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从2007年开始,到2009年12月份为止,我们连续开展了三届课堂教学展示研讨,分学科组进行初赛,选拔代表参加最后的复赛,有上课、说课、案例设计等多项评比,全校老师参与,省、市各级专家担任评委听课评课,通过芙蓉区资源在线对全区的领导和教师进行开放。

在课堂教学研讨中,我们感到在课堂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融合一定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教学中有哪些美育因素?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强化美育因素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作用?等等。课题组老师的教学也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并提炼出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策略,收录在论文集和案例集中。比如: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情感、扩展情怀引发审美情感的共鸣;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美、生活美等的词句段落反复诵读、细致体味,引导学生欣赏、追求美的境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扩大学生审美视野,增强对美的感悟;学习文中的美词、美句、美段、美景、美人、美物,构建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教学时注重教态自然、仪表端庄、谈吐文明,给学生人格榜样的作用等等。

老师们把这些策略又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教育效率。如《彩云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服装文化的美,从原始人的兽皮毛裘到汉朝的织帛布衣,从唐朝的富贵艳丽到近代旗袍的精致纤巧,从彝族的五彩大摆裙到苗族的蓝印花布衣,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中国服装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德育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画风》是让学生领会生活的情趣美、自然的神奇美,教师运用板书贴画、趣味识字、情感朗读、审美想象等,层层递进,启发想象,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美的天地,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热爱生活、保护自然的思想教育;如《月光曲》,教师通过优美的课件和配乐,营造一个贴合课文的动人情境,师生互动表演课文中的片段,细细体会贝多芬的心理感受,让学生懂得了作者是用《月光曲》来赞美贝多芬同情贫苦穷人的善良心灵,一位伟大音乐家的形象就这样树立在学生的心中。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课题组还设计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特色美育活动,学生亲手收集、书写、装饰、装订出了一本本精美的诗歌文集,在欣赏诗歌中的景趣美、意趣美、语言美的同时,学生对诗歌所表达的高尚情操、志向、品位都充满共鸣和憧憬,完美地实现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二、依托美育专题网站,探究互动性、时效性、立体性的创新德育模式。

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传统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美育专题网站成为我们实施研究的绝好途径。

“小学美育网站”(http://meiyu.furongedu.com)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实现了资源的最大享用,不仅调动了老师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全方位、新视觉的网络体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效率。

美育专题网站设置了以下几个栏目:美育活动、美文欣赏、美图世界、美乐聆听、美育心得、美育论坛等,每个栏目以下又分设3-5个小版块。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网站向学生展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用高尚的情操、优秀和具有感染力的、美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塑造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首先,我们从网页的审美性进行设计,网站色彩艳丽、图片精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喜欢上这个网站。其次,网站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利用Flash动画、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发布丰富的教育资源,把网站建设成一个充满童趣的学生精神家园。如德育flash小故事、琅琅上口的配乐童谣mtv,都成了学生点击率最高的作品。我们发布的资料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而是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趣味图文。《花样》通过动画再现了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形成对民间文化的认同和热爱;《神笔马良》将一个惩恶扬善的德育故事用有趣的动画娓娓道来;《我来拼脸谱》通过 flash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会设计戏剧脸谱的同时,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

由于网络的互动性、隐蔽性、及时性等强大优势,给我们了解学生德育现状、进行实践研究提供极大的方便。如网站的论坛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抒发情感的天地,让老师能及时发现德育现象,解决问题。我们还鼓励队员通过网站的公共电子邮箱发邮件,说出心里话、悄悄话,让网上的知心姐姐帮忙解答,在师生间搭建了零距离的心灵桥梁。又如美图世界就有我的绘画、我的摄影、我的小制作、精品推荐等版块,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学号登录,发表自己的作品和喜欢的精品,如凌甜写的《假如我是环保局长》就发表在“学生物语”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环保的热爱,这些能让我们真切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德育发展情况,形成网络下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展实践活动,实现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的优化结合

道德不是靠“教”会的,它是学生在与美好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中建构生成的。而“生成在于活动”,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是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而是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自主、能动地积淀、生成和建构的。所以“实践活动性”是人的本质特征,离开了活动,人就谈不上生成。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参与的生活与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辨别、取舍和生成,才能建构稳定而深刻的道德品质。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美育活动中获得的良好审美体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标准。

如学校一直有手风琴、舞蹈、绘画等多个艺术特色活动小组,学生在这些艺术活动中接受艺术美的教育,受到审美的熏陶,艺术激发了孩子的灵性,艺术锻铸了孩子的自信。如五乙班的黄雨晴,自幼远离父母生活,个性比较孤僻,自卑。然而参加了热爱的舞蹈队以后变得积极乐观开朗,尤其是她参与的舞蹈《为爱时刻准备着》获得省市展演一等奖的好成绩以后,她的自信和朝气更加明显,这还表现在了她其他学科的学习上。现在她是学校的大队干部、号鼓队小组长和校园之星。艺术的熏陶,使少年儿童的意志、感情、人格得到了不断的升华,促使学生向着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前进。

除了这些艺术美育,我们认为生活和社会也是重要的美育资源,将这些与对学生的德育结合起来,也是能事半功倍的。这些资源指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所有事物的美。如2008年3月,契合学习全国十大道德模范洪战辉、文花枝的活动,大队部开展了“学会感恩”实践活动,围绕“学会感恩”的主题开展制作感恩卡、学唱《感恩的心》等美育活动。学生还把亲手制作的精美卡片悬挂在树枝上,这一棵棵美丽的“感恩树”让学生都沉浸在感恩的美好情感中。经过感恩活动的洗礼,许多孩子回家就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四年级的学生就发起来“三个一”活动:为父母递一杯茶、为父母做一次饭、给父母送一句话,家长为学生的懂事而感动,学生在父母长辈无私的爱中学会爱的奉献,受到深刻的教育。孩子们把援助的手伸向了福利院、敬老院、社区„„体验了弱视群体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又如“传递福娃”大型爱心公益活动和长沙市5.12赈灾公益演出的经历让学生认识到奉献是值得骄傲的;“变废为美”小制作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和快乐;“校园三字经”设计比赛寓教于美,在亲手创造美术作品的同时也熟读了校园三字经;“家乡美”采风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家乡的美丽,体味家乡的文化古韵和作为文化名城的居民那份自豪与光荣。每年的春游和秋游活动引导学生走过大自然,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拍一张照片、采一片标本、画一张素描,写一篇日记,无不使学生兴高采烈。活动之中,同学们团结协作,既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丰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在实践活动的舞台上,同学们感受着身边的人文美,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

四、建设校园文化,从文化的高度构筑美育与德育结合的基石 一个具有审美因素和文化内涵的校园,就是一门蕴含着无言之美与启迪智慧的潜在课程。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从而实现环境育德,更利于规范孩子的文明行为。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先进的学校文化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潜移默化影响学校师生的观念与行为,提高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2008年,学校面临搬迁,四周都是建筑工地,学习环境极其恶劣。而学校却坚持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和谐校园”的文化理念,全力打造朝阳二小新校园。学校加大了景观文化的建设,定期更换橱窗和宣传阵地,更结合时事和不同的教育主题设计宣传板报,在美育网站及时刊登新的教育内容。“校园之星”经常吸引学生的驻足评论,“学生园地”引起学生的围观赞叹。我们把学校的花坛分配给各个班级管理,让学生亲手打造有特色的花坛,陶情怡性。此外,我们注重精神文化的渗透,不仅是教室外,在室内,每个班都有色彩艳丽、设计新颖的队角、班级一角和图书角,墙上悬挂着德育格言,走廊上是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宣传画,黑板报每月更换主题,向学生传递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经常开展“争做文明小标兵”、“好习惯伴我成长””和谐班队”评比,还参与了迎接道德模范文花枝的活动、反腐倡廉征文活动,把正确的道德观、价值理念传达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无论在什么地方、哪个角落,学生都沉浸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洗礼和教育,文明习惯日渐形成。几年来,学校的文明状况一年比一年好。随意丢弃纸屑杂物的很少,搞破坏的很少,不文明的话语很少,不文明的行为很少。整个校园的环境与校园的人和谐一体。美的环境哺育了美的行为,美的行为和谐了美的环境。在前不久的“文明专项训练月”中,一百多名学生被评为“文明小卫士”。我校“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中队会还在全市进行了展示,获得一等奖。

为了集中展现校园文化的成果,学校开展了历时三个月的“和谐美”主题校园文化节.。学生以班级为评比单位,有集体舞、舞蹈、合唱、器乐、“我的2008”绘画、手抄报、黑板报设计、生活数学、“走进儿歌”诵读、英语德育剧等十几项内容。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展示了可贵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展现了少年儿童的蓬勃朝气和智慧才华。老师则以学科组为单位,以体现学校“和谐美”的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有学科特色的板报设计比赛,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文艺汇演当天,由于规模空前、节目精彩,区教育局局长和上级机构的领导都欣然赴会,给予学校高度赞扬。许多家长自发前来观看,并激动地送来大幅感谢信,信里这样写到:“朝阳二小的老师们在周围都是拆迁工地的艰苦环境下,还能给学生奉献这么精彩的视觉盛宴,这是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发展而着想,为学生构筑了一片童话般的精神绿洲和精神花园!”

在通过上述途径,我们在德育工作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总结出开展美育和德育活动时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任何教育活动都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参与探究、参与发现,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心灵的融入,增强学习动机的内驱力,真正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的思想教育。

二、情感性原则:

情感体验是审美心理结构与伦理心理结构的纽带。别林斯基说:“只有当理智和感情完全融合一致的时候,判断才可能是正确的。”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只有将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讲究创设情境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

三、形象性、生动性原则:

这是由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产生兴趣,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就能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教育。

四、时代性原则:

追随时代潮流的步伐、选择学生喜欢的教育主题和内容,采用现代化、开放性的形式,让学生喜闻乐见。此外,紧密结合当代当时的趋势,如八荣八耻、文明城市创建等展开教育,更有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氛围,也便于维持和强化教育的效果。

美育与德育结合是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但对这个领域的探讨还很浅显,也有很多等待思考的问题。如学校开展的众多美育活动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化的结构,缺乏有意识的系统化科学化设计;小学与幼儿园、中学以及未来阶段的美育活动并没有联系起来,不可避免出现断层、冲突等,影响前期教育效果。还有,必须承认,现在的美育、德育在某些学校还处于弱势,如何加强对这些相关科目的建设,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蔡仪《美学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杜卫《美育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庄锡华、董馨《美育新思维》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出版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第五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美育教育

摘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美育入手,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构建“文化校园”的德育教育新机制;探索学科课程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怀;打造优美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形成求真、向善、爱美的校园风气,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美育;教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从美育入手,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构建“文化校园”的德育教育新机制。

一、构建“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一)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

“德育美学观”的实质就是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

(二)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

一是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从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将做人的道德规范分解为不同阶段目标,让学生每学期自选目标自己养成,学校政教系统督促、指导、帮助,重点抓“三带、五好、五不”行为习惯养成和搞好组织建设、活动建设、特色建设。三带:把孝敬带给师长,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善良带给同学;五好: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五不:怪发不进校,杂物不乱扔,楼道无喧哗,出言无脏话,玩耍无损伤。搞好组织建设:召开好少代会、团代会、学生会竞选会,加强团队和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等。搞好活动建设: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结合各种节庆日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美的团队活动。加强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团队活动特色,为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溢彩。

二是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重点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开展“感受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学习书法,感受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性情;精心设计,开展每学年评选校园美育之星、评选校园感动人物等活动,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民族精神中汲取美的食粮。可通过专题节庆活动,通过仪式(入学式、毕业式)教育活动,有机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通过礼仪教育,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三)落实德育为先理念,构建全方位德育课程体系

把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年级会、校会等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着重探讨实践其内容美和形式美;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融于德育课程之中。

(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铸造美的育人之师

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开展评选“美丽班主任”活动,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二、加强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倾力建造美的课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着力推进美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挖掘美育特色项目,扩大美育特色项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使学校美育特色项目逐步转化为学校特色课程;优化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拓展型课程与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与团队、学生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合作竞争的多彩舞台。

(二)深化教学研究,构建美的课堂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优化课堂为目标,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美育观的指导下,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开展构建美的课堂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

(三)多种激励,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以教师发展为着力点,引导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积极参加省市区及学校的各类教学研讨、课堂竞赛等活动,推进骨干教师奖励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自培特色教师。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美的育人环境

1.精神文化建设。倡导“务实、善导”的优良教风;培育“勤学、好问”的良好学风,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优良校风,熔铸学校师生的自强不息精神。

2.环境文化建设。按照“绿色、高雅、美丽、和谐”的原则,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创造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

3.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以及学生入学、毕业等重要时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主旋律。

4.注重景观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整体布局要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校园板报的内容、教室的布置、艺术作品的悬挂、校训、校风等景观布置,都要体现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等精神文化。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实施美育的具体途径相当广阔,只要我们用心,还会有办法等待我们去探索。

上一篇:有你真好满分作文下一篇:药品采购监督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