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乡统筹”背景下学生日常行为训练策略

2022-09-12

巫山县实验小学, 是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由城乡两所小学整合而成的一所城镇移民学校。学生主要是城乡移民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 他们来自不同区乡, 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给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都带来难度和挑战。笔者结合我校育人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营造规范学生行为的环境

优良的校园文化, 优美的育人环境, 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良好育人效果。我校正在打造的以“礼”文化为基础的操场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 为规范学生行为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就拿上下楼梯来说, 为了使学生上下楼梯脚步轻、靠右行, 我校在上下楼梯的第一台阶右面, 贴着印有“轻声漫步, 礼让右行”的“小脚丫”, 孩子们每次上下楼梯时面对“小脚丫”, 因好奇而轻轻地踩着走, 久而久之, 便养成了靠右行的好习惯。“小脚丫”是一种无声的提示, 也是一种无声的引导。

二、行为规范训练常抓不懈

(一) 提出要求, 强化行为规范意识

首先,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出了《学生一日行为常规细则》, 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和家庭都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和办法。同时, 班主任还利用班会、队会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行为规范要求, 让学生熟知和领会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 从心底里接受行为规范并愿意自觉遵守, 从而产生道德行为意向, 萌生正确的行为动机。此外, 学校还将细则印发给家长, 请他们配合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二) 从小事抓起, 规范日常行为

对行为规范的训练, 要时时抓, 处处抓, 人人抓;从小事抓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特别要关注那些“多发病”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乱吐口痰、乱涂乱画、乱丢乱扔、横冲直撞等, 一旦发现及时矫治, 绝不让其有滋生的土壤;对学生行为规范训练要形式多样, 如利用儿歌、标语、图片等进行宣传教育, 对行为已经规范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和鼓励, 以之形成“比、学、赶、帮”的积极氛围。我校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大课间时开展足球活动场面壮观, 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学生拿着足球进出操场时拍球的、乱扔的, 五花八门, 到操场后迫不及待乱踢的, 比比皆是, 场面混乱, 危险重重。针对这一情况, 学校规定:进出操场, 右手拿足球, 不拍、不扔;到了操场, 足球放在距离自己所站位置20厘米左右的正前方, 不乱踢;活动当中, 一切行动听指挥。经过体育老师、班主任的齐抓共管, 情况大为改观。

(三) 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行为规范的形成和保持, 既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 又要靠不断地强化训练。操作中, 要把学生个人行为训练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成为行为训练的场合。注重观察学生行为中有些什么值得注意的倾向, 分析产生的原因 (或不良习惯的影响, 或教师要求不明确, 或缺乏应有的督促检查等) , 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一是对全体学生坚持反复抓, 抓反复;二是对某些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 (如卫生、礼仪等) 有意识地提供实践机会, 进行考查, 强化;三是对有明显进步的学生采取“鼓励—信任—实践”的方法给予表彰, 使之逐步形成稳定的行为。

三、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日常行为训练, 固然以学校为主阵地, 但也不能忽略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作用。我校的做法:1.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校联系卡, 开学初把外出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家长的信息一一登记制成联系卡, 内容有家长电话、住址或监护人电话、住址 (如果有变动应及时到班主任处更正) , 这就方便以后与家长或监护人的沟通与联系。同时, 要求家长或监护人自觉保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至少保证电话联系, 以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班主任把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训练的项目和要求及时告之家长或监护人, 得到了他们的配合与支持, 如纠正学生乱丢乱扔乱吐等不良行为, 家长及时提醒, 防止纠正过的不良行为反复。2.与社区共同开展育人实践活动。学校主动与社区共同开展育人实践活动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我校为配合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 与净坛居委会联合组建创卫宣传队, 把那些乱倒垃圾、乱泼污水等不良行为习惯, 编成相声、快板等形式的文娱节目在小区或街头演出,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也受到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深受市民好评。3.开展“手牵手”活动。分年级分班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的活动, 让孩子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 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 如农村孩子勤俭、爱劳动, 又经常向城里学生自豪地回味乡村的空气新鲜, 蔬菜、水果品种多样, 营养也极为丰富;城里学生向他们讲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等无穷无尽的新鲜事。开展这些活动, 使城乡学生互相了解和认识, 促进了融合, 加深了友谊。假期, 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 城里孩子到乡下学生家里去, 与农村孩子一起吃, 一起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劳动, 一起玩耍, 一起睡觉。这一举措, 不仅使城里孩子体验到一粒粒粮食来之不易, 让他们品尝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而且使城里学生彻底消除自己以往养尊处优和瞧不起农村学生的偏见。这样的活动, 不仅使城乡学生分别受到对方良好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且增进相互间的认识和友情,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总之,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营造规范学生行为的环境”、“行为规范训练常抓不懈”、“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等基本环节, 就能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使之规范, 健康成长。

上一篇:形体训练在商务礼仪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下一篇: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